关于幼儿园大班教学教案(七篇)_第1页
关于幼儿园大班教学教案(七篇)_第2页
关于幼儿园大班教学教案(七篇)_第3页
关于幼儿园大班教学教案(七篇)_第4页
关于幼儿园大班教学教案(七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幼儿园大班教学教案(七篇)关于幼儿园大班教学教案(七篇)

教案是针对同学需求、学科特点及教育对象具有明确目的性、适应性、有用性的教学讨论成果的重要过程,教案应是与时俱进的而不是停滞不前。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幼儿园大班教学教案(七篇),盼望大家能够喜爱!

幼儿园大班教学教案篇1

儿园大班健康教案:留意饮食卫生

活动目标:

1、了解食品的一些卫生常识,明白不讲卫生和垃圾食品对人体的危害。

2、在抢答的活动中,区分绿色食品和垃圾食品的种类。

3、愿意吃一些比较有养分的绿色食品,并参加绿色食品嬉戏赛。

活动预备1、一些和饮食卫生有关的图片若干。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红颜色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一、幼儿进行谈话活动:

1.老师:你喜爱吃什么食品?为什么?

2.老师将幼儿说的各类食品一一贴在黑板上或快速地画在黑板上,并进行分类。

二、透过观看幼儿用书,了解留意饮食卫生的重要。

1.看图说说:图上的小伴侣在做什么?想一想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观看画面,说说:这些小伴侣怎样啦?他们为什么会生病?

例如:观看拉肚子的小伴侣,说说:为什么他会拉肚子?(吃蔬果不清洗,也没有洗手。)……3.观看一名肥胖儿童:他为什么会这么胖?(他吃的东西太多了、甜食吃多了、油腻的食物吃多了……)三、引导幼儿参加争论:吃什么食品比较好?什么样的食品要少吃,为什么?

四、请幼儿在纸上记录绿色食品和垃圾食品。

老师请幼儿谈论自己记录的结果,并将记录的结果进行总的汇合,找出最好的食品和最差的食品,并给以绿色食品和垃圾食品的称号。

五、食品抢答,老师报出食品的名称,请幼儿说出垃圾或绿色食品。

1.老师:水果、蔬菜。幼儿:绿色食品;2.老师:薯片、妙脆角、炸鸡腿。幼儿:垃圾食品。

六、引导幼儿评比出2个绿色食品。

老师请3位幼儿上来分别扮演3个绿色食品,并站成一排。开展嬉戏《蹲一蹲》玩法:分别说出自己蹲和别人蹲,要接得快。例如:有绿色实物:黄瓜、西红柿、青菜,第一个是黄瓜说:黄瓜蹲,黄瓜蹲,黄瓜蹲完了青菜蹲。青菜听到后,马上接上来说:青菜蹲,青菜蹲,青菜蹲完了西红柿蹲。然后,连续接说……说错了,就换人之后嬉戏。

幼儿园大班教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仔细观看图片,理解故事的内容;

大胆想象并叙述故事内容;

愿意参加集体嬉戏。

活动预备:1幼儿在活动前对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有所了解。

《粽子里的故事》ppt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看小动物们的动作表情,大胆猜想故事内容。

难点: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节,激发幼儿阅读爱好。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主题。

谜语:三角四楞长,珍宝里面藏,要吃珍宝肉,解带脱衣裳。

提问:猜猜是什么食物?小伴侣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节日我们要吃粽子?(端午节)你喜爱吃什么味道的粽子?

师:今日老师给小伴侣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粽子的故事!故事中的粽子里面包的和你们吃过的都不一样,那它包着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图书听故事吧,答案就在故事里。老师出示ppt1,引导幼儿熟悉故事题目《粽子里的故事》。

二出示图片,幼儿观看图片内容,大胆叙述故事情节。

出示ppt2,师:老奶奶的肚子里装满了故事,她的故事可多啦!大家都喜爱听她的故事。

提问:有哪些小动物来听老奶奶讲故事啦?(小松鼠小狐狸小兔子小猴子小鸟)这么好听的故事,大家听的怎么样?(仔细用心致志)

出示ppt3,提问:

⑴老奶奶生了一场大病以后,不能大声讲话了,大家再也听不到好听的故事了。老奶奶很焦急,那该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方法吗?(鼓舞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⑵师:小伴侣们帮老奶奶想了这么多的方法,我们来看看老奶奶她是怎么做的呢。出示ppt4,提问:

⑵上有哪些东西?(粽子叶糯米)

⑵老奶奶在干什么?(包粽子)她的表情是怎样的?

⑶老师小结:原来,老奶奶她有一个心愿,就是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能讲出好多的故事。

出示ppt5

老奶奶把粽子做好了,谁会来吃呢?

提问:

⑴ppt5:谁来了?(小松鼠)吱吱吱,吱吱吱,来了一只小松鼠。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6:小松鼠吃了粽子讲出故事了吗?(没有)

⑶师小结: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立刻有了故事,可小松鼠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吱吱吱···就是讲不出故事。接下来还会有谁来呢?

出示ppt78,提问:

⑴ppt7:谁又来了?(小狐狸)哩哩哩,哩哩哩,来了一只小狐狸。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8:小狐狸吃了粽子能讲出故事来吗?(不能)

⑶老师小结:小狐狸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小狐狸也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哩哩哩···就是讲不出故事。

结合小松鼠小狐狸吃粽子的情景,鼓舞幼儿大胆猜想其他小动物来吃粽子的情景。

⑴除了小松鼠和小狐狸外,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来吃过粽子了?(小鸟小兔小猴)

⑵引导幼儿分别想象并叙述小鸟小兔小猴来吃粽子的情景。

①师:你们能不能学着老师讲小松鼠和小狐狸来吃粽子的话说说其他小动物呢?

②它们都讲出故事了吗?

③这么多小动物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那为什么讲不出故事呢?7出示ppt9,提问:

⑴它们讲不出故事觉得怎么样?(很难受焦急)引导幼儿观看小兔和小狐狸的表情以及小动物们四周的各种符号,大胆猜想小动物们的心理活动。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

⑵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怎么办呢?真焦急。你有什么方法吗?

⑷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想了一个什么方法?

8出示ppt1011,提问:

⑴ppt10:这个时候,谁来了?(小姑娘)小姑娘在干什么?(采蘑菇)

⑵师:原来,小动物们是想请小姑娘来关心它们,为什么小动物们会请小姑娘来帮忙呢?(由于小姑娘会说话)

⑶小姑娘会答应帮它们吗?

⑷ppt11:小姑娘答应它们了吗?小姑娘为什么要逃跑呢?

⑸老师小结:小动物们兴奋得一起冲过去,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叫个不停。小姑娘吓坏了,所以,小姑娘扔下竹篮舍命逃。

9出示ppt121314,提问:

⑴ppt12:小姑娘吓跑了,那该怎么办呢?

⑵ppt13:小动物们用了什么方法把小姑娘找回来?

⑶ppt14:小姑娘回来了吗?她是怎样回来的?10出示ppt15161718:提问:

⑴ppt15:师:小姑娘采呀采,始终采到小房子跟前。老奶奶站在门口等着小姑娘,她看到小姑娘,会怎么说?(漂亮的小姑娘,快来吃粽子,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16:师:香喷喷的粽子真好吃,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把故事全吃到肚子里去啦!

幼儿园大班教学教案篇3

数学《自然测量》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践学习自然测量,初步把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使幼儿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测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测的次数越多。

3、初步培育幼儿相互合作的力量。

活动预备:

1、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笔、积木、筷子、布条、纸条等)2、记录测量次数的纸、笔。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师:小伴侣你们知道我们教室里的每一样物品有多长吗?

2、学习自然测量。

(1)幼儿尝试自由测量,记录结果。

(2)沟通,老师请个别幼儿测量从黑板的一端到另一端,并引导幼儿争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时,测量工具要和起点对齐,在测量工具的

另一头用笔做个记号,其次次测量时,要从记号开头接下去量。

(3)老师与一位幼儿合作,再次进行测量,并做好测量次数的记录,最终说出测量结果。

(3)幼儿自由结伴,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线路进行测量,老师进行观看,适时进行辅导。(4)请部分幼儿说一说测量的结果。

3、体验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师:“我用两种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同一条线路,测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吗?”

(2)请两位幼儿进行实践操作,引导幼儿比较测量结果的数目为什么不同,说出用长的工具量出来的次数少,用短的工具量出来的次数多。

4、活动延长:鼓舞幼儿在区角活动中使用各种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比较各种不同的结果。

幼儿园大班教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故事,知道过年的几种习俗。

2.懂得在过年时,要关怀孤独     、孤独的人,感受故事中表现的友善、宽容与温情。

3.让幼儿了解“年”的由来,感受节日欢快的气氛,一起欢庆节日。

4.在活动中增长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爱好和对“年”的爱。

活动预备:

挂图1号;《小伴侣的书·正月里》;磁带及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

提问:我们刚过完年,你们知道“年”是什么吗?

二、幼儿阅读《小伴侣的书·正月里》第1~6页“年”的故事。

幼儿自主阅读,并对不理解的画面提出问题。

三、老师叙诉故事,幼儿边听故事变阅读相应的画面。

四、老师出示挂图,争论、共享、理解故事。

1.提问:你觉得“年”是一个怎样的怪兽?你喜爱“年”吗?为什么?

2.人们用了哪些方法让“年”再也不敢吓人了?

3.但是,什么样的人还会被“年”吞掉呢?

4.怎样才能从“年”的手中逃脱?

5.“年”是怎么变新“年”的?

6.你情愿和“年”做伴侣吗?为什么?

五、再一次听故事。

六、小组争论和沟通。

现在你知道过年为什么处处都有红色了吗?说说自己参与了正月里的哪些好玩的活动。

幼儿园大班教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英国民间舞蹈《圆圈舞》,感受4/4拍与3/4拍的交替音乐节拍

2、在音乐舞蹈中感受交换舞伴的欢乐

重难点:学习民间舞蹈《圆圈舞》中交换舞伴并向伙伴问好;学看图谱,依据图谱来排列相应的队型

活动预备:

物质预备:音乐CD、PPT、图谱

幼儿前期阅历预备:理解图谱中各个图形的含义(如:代表妹妹;代表弟弟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教室——《宾果》(Bingo)

CD播放《宾果》音乐,幼儿在音乐伴奏下依据老师手势的示意,转变队型进入教室。

A队型——1人变2人;

B队型——2人变4人;

C队型——4人变2人;

D队型——2人变1人,围成圆圈。

【设计意图:律动音乐《宾果》是一首节奏轻快、跳动的曲子,它不仅能渲染现场气氛,更能关心幼儿更快地进入音乐带来的奇异世界,感受音乐的欢乐。】

(二)音乐舞蹈《圆圈舞》

1、《圆圈舞》的起源。

——师:“在英国有一种传统的舞蹈《圆圈舞》,它是种奇妙的舞蹈,它能让原本彼此不熟悉的幼儿在跳完《圆圈舞》后很快的成为好伴侣,因此人们也叫它《交谊舞》。”

【设计意图:通过简洁的介绍,让幼儿了解一些关于欧洲等地区的民间舞蹈,拓展幼儿的音乐学问与眼界。】

2、《圆圈舞》的观赏与音乐解读

——师:“听听看,你发觉了歌曲里的哪些隐秘?”(《圆圈舞》是4/4拍与3/4交替的音乐节拍)

——师:“听了这个曲子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圆圈舞》的曲式结构是A、B两段体,幼儿可以特别简单地进行区分。但是《圆圈舞》的音乐节拍是有变化的,且变化不明显,幼儿不简单区分,需要在老师的示意和反复观赏音乐后才能进行区分。因此,在观赏音乐环节,需要老师单独“拎”出来,幼儿只有在理解音乐的节拍后才能将舞蹈进行演绎。】

3、《圆圈舞》的图谱队型

——师:“看看《圆圈舞》的图谱,你能依据图谱找到自己的位置吗,试试看!”

图谱1(即动作分解1)——请幼儿们站成圆圈,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组成一队舞伴。

图谱2(即动作分解2)——女孩手拉手向圆心方向走一个八拍,男孩原地站立。

图谱3(即动作分解3)——男孩向圆心行走一个八拍,行走到自己的女伴左边(位置不变),并将双手从女孩前面伸出。与两边男孩的手相拉,女孩原地站立。

图谱4(即动作分解4)——

1、男孩将双手举起并翻到身后去,女孩从男孩双手举起时搭成的“小山洞”中钻过去,但不移动脚步。

2、女孩将双手举起并反到后面去,男孩从女孩举起时搭成的“小洞”中钻进去,但不要移动脚步。此时,男孩女孩的双手都在身后且女孩的手在男孩手的上面。

图谱5(即动作分解5)——全部的幼儿都放开手,全部的幼儿向后转身并拉住自己舞伴的手,回到第一个大圆圈的位置。

图谱6(即动作分解6)——回到自己的位置后,舞伴面对面。

图谱7(即动作分解7)——女孩和自己的舞伴面对面并用右手相握,从舞伴的左边想圆圈方向走。

图谱8(即动作分解8)——幼儿们彼此背对自己的以一个舞伴,而面对新的舞伴。

图谱9(即动作分解9)——音乐结束,回到动作分解1开头重复整个舞蹈。

【设计意图:通过图谱即动作分解(PPT)的展现,关心幼儿更快地学习舞蹈动作和舞蹈队型。】

4、《圆圈舞》视频观看

【设计意图:通过《圆圈舞》的视频观看,关心幼儿更直观地学习舞蹈。】

5、《圆圈舞》完整表演

——师:“现在,我们一个个弟弟都是英国绅士,一个个妹妹都是英国淑女,让我们跟随音乐共同跳起这奇妙的舞蹈《圆圈舞》。

幼儿园大班教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学会按肯定挨次整理书包,了解整理书包的方法。

2.培育幼儿自主整理书包的良好习惯。

3.培育幼儿的观看力和动手操作力量。

4.能大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整理书包的欢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了解整理书包的好处。

难点:教幼儿整理书包。

活动预备

1.幼儿没人一个书包,包内装有各种学习用品。

2.一些书包,里面凌乱地放着学习用品。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发幼儿的爱好。

老师:“这段时间我们都背着小书包上幼儿园。现在谁来介绍一下,你的书包里有些什么?”

2.引出问题。

(1)老师:“你们书包里放的东西真多,有各种学习用品,这么多学习用品,你是怎么放的?”(幼儿个别介绍)

(2)老师:“我这里有几个小伴侣的书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书包里的学习用品时怎么摆放的。”

(3)争论:“他们书包里的学习用品是怎么放的?在这样的书包里你能很快找到你想要的书本吗?为什么?

3.争论整理书包的方法。

(1)老师:“书包的物品怎样放才能让我们拿起来更便利呢?”幼儿分组争论想出方法。

(2)老师:“哪组先来说一说,你们想出的好方法?”分组介绍,沟通。

4.幼儿整理书包。

老师指导幼儿把握正确的整理书包的方法。

5.介绍整理阅历。

请幼儿介绍自己整理书包的过程,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整理。

教学反思

假如让我重新讲这节课的话,我会请家长来参与这节课,协作在家中养成幼儿每天自己整理书包的好习惯。

幼儿园大班教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在熟识乐曲旋律和结构的基础上,学玩音乐嬉戏《司马光砸缸》。

2.能在沙包的助以及老师语言、动作的提示下,合乐地做出砸缸救人和交换舞伴的动作。

3.体验与不同伙伴舞蹈和隐藏追跑游哮来的欢乐。

4.情愿跟随老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心情开心地参与音乐活动。

5.通过音乐活动培育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力量及肢体的表现力量。

活动预备:

1.碟片、录音机、沙包一个。

2.幼儿会玩“切西瓜”的嬉戏。

3.15名幼儿围坐成圆圈。

活动过程:

(一)老师引导幼儿复习律动“司马光砸缸”。

在古代,北宋的时候,有一个小伴侣名叫司马光。有一天,司马光和一群小伴侣在玩捉迷藏的嬉戏,突然有人掉到水缸里去了。正在家焦急的时候啊,司马光想出了一个好方法,什么方法?

(二)老师引导幼儿学习《司马光砸缸》嬉戏的玩法。

1.老师示范“砸缸救人”的嬉戏玩法。

下面呢,我来当那个司马光,我还带来了砸缸的工具:一块石头。待会儿,被救出来的人,谁先跑回来,搬起石头谁就是?好,听好音乐。

2.老师引导幼儿争论如何复嬉戏。

好,下一位司马光是谁?司马光选出来了,可以连续玩嬉戏了吗?缸里又没人了怎么办?

司马光砸了缸之后,缸的什么位置破了?那水流出来了,砸破的缸片到哪儿去了呢?

里面被救的小伴侣要出来,他们两个要进去,假如他们四个人同时跑可能会消失什么问题?那谁先跑呢?为什么?

现在谁是下一个司马光?那原来的司马光站哪儿呢?对了,站在缸的缺口处。看懂了吗?

3.幼儿尝试复嬉戏。(唱谱练习随乐练习)我们跟着音乐来试一试,可不行以?我先来当第一个司马光。

4.老师引导幼儿争论、学习被淹小伴侣的动作。

你们觉得掉进缸里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5.幼儿完整嬉戏。

那我们再来玩一次,请掉进缸里的小伴侣加上刚刚我们争论的这些动作,好吗?

(三)老师引导幼儿学习《司马光砸缸》嬉戏中的集体舞。

1.老师引导幼儿学习两人结伴玩嬉戏的方法。

下面啊,我们站起来和好伴侣面对面来玩这个嬉戏,好不好?歌里有一个摇手的动作,现在和好伴侣面对面可以怎么摇呢?我们听着音乐来试一试。

2.老师引导幼儿迁移“找伴侣”的嬉戏阅历,学习交换舞伴的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