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1概述 -2-1.1工程概况 -2-1.2勘察目的、任务 -2-1.3技术标准和勘察依据 -2-1.4工程区前人勘察工作情况 -3-1.5工程勘察范围与勘察阶段的判定 -3-1.6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 -3-1.7勘察工作布置原则与任务完成情况 -3-1.7.1勘察工作范围 -3-1.7.2勘察方案布置原则 -3-1.7.3任务完成情况 -4-1.8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4-2自然地理 -5-2.1地理位置 -5-2.2气象 -5-2.3水文 -5-3工程地质条件 -5-3.1地形地貌 -5-3.2地层岩性 -6-3.3地质构造 -6-3.4水文地质条件 -6-3.5地震效应 -7-3.6不良地质作用 -7-3.7特殊性岩土 -7-3.8相邻重要建构筑 -7-4试验资料整理及设计参数建议取值 -7-4.1室内岩石试验 -7-4.2土工试验 -8-4.3重型动力触探(N63.5)测试成果整理与选用 -8-4.4波速测试成果整理与选用 -8-4.5设计参数建议取值 -9-5场地岩土工程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10-5.1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10-5.1.1场地现状边坡稳定性评价 -10-5.1.2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10-5.2地震效应与地震稳定性评价 -10-5.2.1地震效应评价 -10-5.2.2地震稳定性评价 -11-5.3场地水、土腐蚀性评价 -11-5.4基岩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 -11-5.5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12-5.5.1环境边坡稳定性评价 -12-5.5.2地下室基坑边坡稳定性评价 -13-5.6地基与基础 -15-5.6.1地基均匀性 -15-5.6.2基础型式及持力层选择建议 -16-5.7桩基成桩可能性、施工条件及其环境影响评价 -16-5.7.1成桩可能性分析 -16-5.7.2桩基础施工条件分析 -16-5.7.3环境影响分析 -16-5.8地下水作用评价 -16-5.9地表水作用评价 -17-6地质条件可能造成工程风险的分析 -17-7结论与建议 -17-附表勘察范围和勘察阶段判定表岩石试验统计表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统计表图件1.图例2.平面图比例1:5003.剖面图比例1:200-13张4.柱状图比例1:200附件岩石试验报告土试验报告波速试验报告北碚区B13-3-2/03地块小学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1概述1.1工程概况重庆市北碚区新城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甲方)拟在北碚区进行B13-3-2/03地块小学项目建设。受甲方委托,我院承担了重庆市北碚区B13-3-2/03地块小学项目详细勘察工作。拟建北碚区B13-3-2/03地块小学项目位于北碚区金华路二路支南侧,项目北侧为丽景苑小区,南侧为马鞍溪湿地公园,西侧为云景华庭小区,东侧为在建恒泰—云山御府小区。学校办学规模18个班,学生人数810人。根据设计方案,该项目建设用地面积12968.34m2,场地呈近似矩形,东西长约105~115m,南北长约110~125m,含教学楼、综合楼、学术报告厅、地下车库、室内体育馆、餐厅及厨房等,设计室内标高及场坪标高等,各拟建物主要特征见下表1.1-1:表1.1-1拟建物规模和主要特征一览表拟建单体名称室内设计标高(m)层数结构形式基础形式荷载(kN/柱)安全等级学术报告厅248.001F框架浅基础1000二级综合楼248.005F/-1F框架浅基础/桩基础4000二级教学楼248.004F/-1F框架浅基础/桩基础4000二级室内体育馆238.00吊1F框架浅基础1000二级餐厅/厨房243.20吊1F框架浅基础/桩基础1000二级地下车库242.00~242.60-1F框架浅基础/桩基础1000二级1.2勘察目的、任务勘察目的:根据编制设计文件的需要,以勘探测试为主,工程地质调绘为辅,查明拟建重庆市北碚区B13-3-2/03地块小学项目建设场区(不包括周边规划道路)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为拟制施工图设计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勘察任务:⑴搜集拟建工程的有关文件、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资料以及工程场地范围的地形图;⑵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3\*GB2⑶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⑷查明埋藏的河道、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⑸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及其变化幅度;⑹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7\*GB2⑺提供边坡、基坑稳定性验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评价边坡、基坑施工和使用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⑻确定抗震场地类别,并进行建筑抗震地段的划分;⑼对可能采用的地基基础方案进行评价;⑽编制《重庆市北碚区B13-3-2/03地块小学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1.3技术标准和勘察依据本次勘察工作执行的技术规范:⑴《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⑵《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⑶《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⑷《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⑸《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⑹《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⑺《重庆市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参照执行: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⑼《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本次勘察依据:=1\*GB3①与业主签定的勘察合同;=2\*GB3②由业主与设计提供的勘察委托书及《勘察技术要求》;=3\*GB3③由业主提供的电子版场地平面图。1.4工程区前人勘察工作情况拟建工程场地位于重庆市经开区,前人完成的勘察成果多,通过收集整理,可供本次勘察借鉴和引用的资料主要有:=1\*GB2⑴1975年~1977年由四川省地质局南江水文地质大队完成1:20万重庆幅区域水文地质调查;=2\*GB2⑵1986年~1990年由四川省地矿局二○八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1:5万城市区域地质调查(北碚幅)》;上述地质资料,直接或间接地为本次勘察所利用或参考。1.5工程勘察范围与勘察阶段的判定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下发的渝建[2013]345号、渝建[2013]346号文件,对本工程的勘察范围与勘察阶段进行判定,判定结果为勘察范围满足要求,本项目可不做初勘直接进行详细勘察阶段。判定表见附表1和附表2。1.6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第4章4.1条判定如下:=1\*GB2⑴工程安全等级本项目建筑结构1~5F,工程安全等级为三级,考虑到拟建项目为学校属重要的民用建构筑,工程安全等级提高到二级。⑵场地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分类本工程场地地形地貌简单,有一种地貌单元,地形坡角2~5°,北侧边坡以岩质为主高约13~15m,坡角35~45°,局部较陡可达50°,南侧为岩土质混合边坡高约17~21m,坡角35~45°,局部较陡可达60°;岩层倾角65°;岩土种类较多,包括人工填土、粉质粘土、砂岩和砂质泥岩,性质变化较大,存在填土特殊岩土;岩体较完整;土层厚度一般0~5.8m;西侧局部较厚可达11.4m,地表、地下水对岩土体影响较小;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中等强烈。本工程场地类别为中等复杂场地,见判定表1.6-1。表1.6-1场地类别判定表划分依据场地复杂程度综合判定场地复杂程度一种地貌单元,地形坡角2~60°以小于10°为主中等复杂中等复杂岩层倾角65°复杂岩土种类较多,性质变化较大,存在填土特殊岩土复杂岩体较完整简单土层厚度一般0~5.8m,西北侧局部可达11.4m以小于8m为主简单地表、地下水对岩土体影响较小简单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简单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中等强烈中等复杂对相邻建筑影响程度中等中等复杂=3\*GB2⑶工程勘察等级划分综上可知,拟建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场地为中等复杂场地,因此本项目勘察等级为乙级。1.7勘察工作布置原则与任务完成情况1.7.1勘察工作范围勘察工作针对拟建建筑物进行,调查范围为拟建建筑范围外侧周边30m。1.7.2勘察方案布置原则我院接受甲方委托后,即安排工程技术人员到现场踏勘,依据甲方提供的“重庆市北碚区B13-3-2/03地块小学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及设计提供的“重庆市北碚区B13-3-2/03地块小学项目岩土工程设计方案”编制岩土工程勘察纲要。勘察手段以机械岩芯钻探为主,辅以现场原位测试和室内岩石物理力学试验。1.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采用地质填图(调查与测绘)范围为拟建物及周边30m,对影响拟建物稳定性的地质因素作重点观测。测绘比例尺为1:500,测绘面积约0.045km2。2.勘探工作建筑部分勘探工作以机械岩芯钻探为主,辅以原位测试和室内岩石试验等手段。本次勘探工作作如下的布设:=1\*GB2⑴钻孔位置与间距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4.4.4条,4.4.5条及“重庆市北碚区B13-3-2/03地块小学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根据本次勘察场地的特点,在充分收集已有资料、原始地形和现状地形的基础上,本次勘察按如下原则布设勘探点:针对沿拟建物轮廓线及角点布置勘探工作,勘探线距一般为10~30m,钻孔间距一般为10~30m。共布设45个钻孔,其中控制性孔25个,一般性钻孔20个。⑵勘探孔深度钻探深度控制:根据设计意图,针对建筑物控制孔进入设计标高以下稳定岩土层10~15m,一般孔进入稳定岩土层8~15m;针对挡墙及边坡孔,控制孔进入设计标高以下稳定岩土层5~8m,一般孔进入稳定岩土层3~5m。=3\*GB2⑶取样工作每个取样孔中,采取中风化岩体岩样一组,取样钻孔约为钻孔总数的1/3,若遇岩层变化,采取不同岩层岩样。当原状土层厚度大于2m时采取原状土样。=4\*GB2⑷岩土试验及测试钻孔原则上在拟建物预定地基持力层范围采集岩样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各试验数据样本数应满足规范要求和数理统计要求,以保证所提出的岩土参数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1.7.3任务完成情况本次勘察开始于2020年5月31日,由我院专业测绘人员用RTK仪器对钻孔进行定位、实测地质断面,3台150型钻机进行施钻,于2020年6月5日结束外业工作。本次勘察钻孔编号冠以“ZK”字头,共布设钻孔45个,ZK3、ZK4两个钻孔位于丽景苑小区院内,经与小区业主反复协调,小区业主不同意钻孔施钻,以地质点代替钻探。本次勘察完成工作量见表1.7-1。”表1.7-1勘探工作量一览表工程地质测绘钻探(m/个)地质点(个)动力触探水位观测波速测试取样(组)平面图(km2)剖面图(条)(m/孔)(孔)(孔)岩样土样0.04513799/43310.3/24322231.8勘察工作质量评述我院接受勘察任务以后,工程人员在充分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拟建工程场区进行踏勘,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及勘察技术要求编制了勘察方案(大纲)。勘察方法运用地面工程地质测绘、钻探与室内测试等多种手段同时进行。勘察中坚持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的各项要素,对勘测全过程实行动态管理,加强事前指导,中间检查,成果验收的三环节控制,杜绝不合格资料产生。⑴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使用比例1:500的地形图观测定点,填绘精度为岩性层,点位精度图上误差小于3mm,重点观察记录拟建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不良地质作用、邻近建构筑物特征等。⑵钻孔测量和管线探测勘察测量系统采用重庆市独立坐标、黄海高程系,工程钻孔采用全站仪测量,测放精度满足规范要求。钻探前逐孔核实孔位处地下管线等设施情况,确保施工安全。⑶钻探质量勘探线、点间距、钻孔深度以及测试样品的采集位置和数量均符合规范要求。钻探全部采用岩芯管清水回旋全取芯钻进工艺作业,钻探中黏性土岩芯采取率大于90%,人工填土岩芯采取率大于65%,强风化层岩芯采取率不低于65%,中风化层不低于80%。钻探中无掉钻头、垮孔、伤及作业人员、伤及地下管线、伤及周边建筑物安全等安全事故。⑷取样采样数量按勘察大纲执行:岩石试样利用钻探φ89岩芯管采集的岩芯制作,毛样直径不小于50mm,抗压试验样品长度大于100cm;土样采用薄壁取土器取样,采用连续静压方式,样品质量等级为一级,土样长度20cm,样品采集后及时蜡封、装箱并及时送实验室试验。⑸水文地质全部钻孔按要求进行了孔内水位的观测工作,钻探结束后抽排循环水并观测水位变化和流量的变化情况,抽干后第二天再观测孔内水位。⑹封孔钻孔完成后各钻孔基岩段部分采用M10水泥砂浆封孔,水泥砂浆采用现场人工拌和,封孔质量合格。⑺本次勘察坚持外业见证制度,对外业钻探、取样等工作量进行了外业见证。勘察外业质量合格,外业见证单位为重庆得武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见证员:伍志贵,见证员印章号:YKJZ-2310570-0009,联系方式⑻内业整理本次勘察成果资料的编制绘图软件采用理正工程地质勘察CAD6.7和AUTOCAD2010中文版。室内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由重庆市勘测院检测所承担。勘察工作严格按照勘察方案和现行规范组织实施,勘察方案制定的工作内容、勘察意图均得到落实和完成,勘察重点突出,查明了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满足国家有关规范要求,符合《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达到了详细勘察的目的,勘察报告可供施工图设计和施工使用。2自然地理2.1地理位置北碚区B13-3-2/03地块小学项目毗邻金华路二路支,周边市政路网未建成,交通条件一般,见图2.1-1。图2.1-1拟建区交通位置图2.2气象勘察区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年无霜期349天左右。A气温:据重庆市气象局资料:调查区多年平均气温18.3°,极端最高气温43.0℃(2006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1.8℃(1955年1月11日)。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7.7℃,最冷月(一月)平均最低气温5.7℃。最大平均日温差11.9℃(1953年7月)。B降水量: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1082.6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日最大降水量192.9mm(1956年6月25日),雨季平均起讫日期为5月2日~9月27日。一次连续最大降水量190.9mm(1956年6月24日21时00分~6月25日15时46分),经历时间长18时46分。C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q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D风: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2.3水文拟建场地范围内未发现大型地表水水体或常年沟溪。3工程地质条件3.1地形地貌拟建北碚区B13-3-2/03地块小学项目场地原始地貌属构造剥蚀丘包,红线范围内大部为拆迁区,现状地面经改造后总体平坦。北侧边坡以岩质为主高约13~15m,坡角35~45°,局部较陡接近50°,南侧为岩土质混合边坡高约12~22m,坡角35~45°,局部接近60°。场地地貌见如下现场照片。图3.1-1现场整体照片3.2地层岩性拟建场地内揭露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及砂岩,地表分布第四系全新统(Q4),按岩(土)层新老关系分述如下:(1)第四系地层(Q4):①杂填土(Q4ml):杂色,主要由拆迁残留的混凝土碎块、砖瓦块等建筑垃圾组成,骨架颗粒粒径50~500mm,局部有超过1000mm的大粒骨架颗粒,为拆迁过程中随意堆填而成,近期堆填,结构松散、有架空现象,均匀性差,钻进时有掉块、卡钻现象。于场区南侧广泛分布。②素填土(Q4ml):紫褐色为主,主要由粘性土,砂岩、砂质泥岩块石、碎石组成,稍湿,松散~稍密,骨架粒径一般20~500mm,最大粒径可达1m,含量50~60%为主,堆填年限不小于5年,其中泥质岩碎、块石风化较严重。于场区广泛分布。③粉质粘土(Q4el+dl):紫红色,可塑状态,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及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包含植物根茎。于场区零星分布,主要分布场地北侧山坡体及西侧。~~~~~~~~~~不整合~~~~~~~~~~(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地层分布在工程范围上覆土层下部,边坡部位局部可见基岩出露,为一套还原——次氧化环境下的淡水湖相杂色碎屑岩建造,在场地大范围分布,呈条带状展布。该组岩石为紫褐色泥岩和灰色砂岩互层,单斜状产出。砂质泥岩(J2S-Sm):紫褐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粉砂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层间结合一般,局部含砂质较重。表层强风化带厚度0.7~3.6m,强风化岩芯呈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岩芯呈碎块状、短柱状,节长一般5~15cm,裂隙不发育,完整性较好,由于岩层倾角较陡局部岩芯破碎。根据室内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可知,砂质泥岩单轴饱和抗压强度1.7~3.2Mpa,统计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27MPa,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砂岩(J2S-Ss):浅灰色~深灰色,局部为紫灰色,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等,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层间结合一般,泥、钙质胶结。强风化岩芯多呈黄灰色,强风化带厚度0.5~1.5m,块状或短柱状岩芯,易碎;中风化岩芯呈柱状、长柱状,节长一般10~35cm裂隙较发育~不发育,岩体总体较完整。根据室内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可知,砂岩单轴饱和抗压强度13.8~27.9Mpa,统计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6.73MPa,主要为较软岩,由于砂岩胶结形式局部相变由泥钙质胶结相变为钙质胶接导致钻孔ZK13、ZK15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值超过30Mpa,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砂岩为场地范围主要岩层。③粉砂岩(J2S-St):浅灰色、灰色,粉砂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组成,泥钙质胶结以泥质胶结为主。强风化带厚度1.5~2.1m,强风化岩芯呈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岩芯呈块状、短柱状,节长一般5~15cm,裂隙不发育。根据室内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可知,粉砂岩天然抗压强度3.7~5.8Mpa,统计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8MPa,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3.3地质构造图3.3-1:构造纲要图场地在地质构造上隶属川东南弧形构造带,华蓥山帚状褶皱束东南部之北碚向斜西翼,岩层呈单斜状产出,岩层倾向145°,倾角65°。场地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通过。岩体层面结合很差,贯通性较好,在砂、泥岩交界处遇水易形成泥化夹层,为软弱结构面。区内发育两组岩体构造裂隙:J1:倾向295°~315°,倾角15°~28°,优势产状310°∠17°,间距2.00~3.00m,裂缝闭合,延伸5~20m,裂面较平直,局部可见泥质充填;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属区域性节理。J2:倾向35°~55°,倾角70°~80°左右,间距3~5m,闭合状,延伸5~8m,裂面较平直,局部可见泥质充填,与上述第一组为共轭“X”裂隙,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该裂隙倾向局部出现反向现象,倾向210~220,作图采用优势产状40°∠75°。此为两组共轭“X”裂隙,岩体裂隙发育程度为不发育~较发育。3.4水文地质条件场地为原始丘包经场坪后形成的拟建区,地表总体平坦,场地红线北侧为岩质边坡,西侧为云景华庭小区,东侧为在建恒泰—云山御府小区,南侧为马鞍溪湿地公园。勘察查明场地地表覆盖层为人工填土,厚度一般约0~5.8m,场地西侧局部覆盖层厚度可达11.4m。大气降水后,西侧、东侧地表水排泄途径为市政排水管网体系,北侧降水随边坡沿坡面冲刷而下进入场地,大部分降水很快沿南侧边坡排泄进入马鞍溪湿地公园的排水沟,随后排入市政管网,局部沿场地地表填土入渗进入基岩裂隙及孔隙中。场地的地下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场地地形不利存蓄,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上属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循环单元。场地大部上覆土层较薄,场地的主要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以层间裂隙水或脉状裂隙水形式储存,水量大小与裂隙发育程度和裂隙贯通性密切相关。场地基岩裂隙水在基岩裸露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沿裂隙等结构面下渗到岩层下部及远处,水量大小与岩体中裂隙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动态不稳定,由于岩层倾斜,基岩中的裂隙水具弱承压性。场地西侧局部土层较厚水量及水位大小受原始地貌和覆盖层范围、厚度、透水性制约,受季节、气候影响大,水量大小不一,不稳定,水位变幅2~3m,其埋藏条件为上层滞水,本次勘察钻探工作完成后,抽干孔内残余循环水,观测孔内水位变化,8小时后,大部分钻孔内水位基本不恢复。仅在局部土层较厚处ZK23、ZK24发现地下水水位标高在235.03~235.58m,场地范围无统一的稳定水位。根据工程检验素填土属中等至强透水层,渗透系数5.0m/d,但当素填土状态松散,颗粒较粗时,渗透系数大于10m/d;粉质粘土属弱透水层渗透系数为0.323m/d;基岩渗透系数0.001~0.01m/d,泥岩取小值,砂岩取大值,基岩透水性等级为微透水。3.5地震效应根据地震烈度区划图,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3.6不良地质作用通过本次勘察场地范围未发现断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未发现采空区、岩溶、地裂缝、地面沉降、有害气体,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3.7特殊性岩土场地土层主要为人工填土,下伏砂泥岩地层,场地主要的特殊性岩土为素填土及杂填土。根据勘察,场地的杂填土主要为拆迁残留及原场地回填,结构松散,随意抛填;素填土系原建筑开挖找平回填,主要由粘性土、砂岩、泥岩块碎石等组成,一般石含量50~60%,局部较大含量约70~80%,一般粒径20~500mm,均匀性较差。一般稍湿,填土结构以松散~稍密为主。该类型填土均匀性差、整体承载力弱,不经压实处理不能直接作为基础持力层。土层对建筑材料具微腐蚀性。场地北侧边坡及西侧局部存在少量较薄残积成因粉质粘土,可塑状,韧性及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包含植物根茎,均匀性差,承载能力一般,建筑性能一般,由于分布不均匀不建议作为基础持力层。另外,场地范围内分布有沙溪庙组强风化砂岩及砂质泥岩,砂岩及砂质泥岩互层分布,由于二者抗风化能力差异较大,一般情况砂质泥岩风化带较砂岩风化带厚,整个场地风化基岩的风化带厚约0.5~3.6m,厚度差异较大。根据以往工程经验数据分析重庆市区范围沙溪庙组砂岩和砂质泥岩一般不具膨胀性,对工程的影响较小。3.8相邻重要建构筑场地北侧紧邻丽景苑小区,场地建筑红线基本为丽景苑小区侧边坡坡顶,按设计标高247.00~248.00m坪场后拟建场地低于丽景苑小区标高250m约3.0m,场坪后丽景苑1#、2#、3#楼距离场坪后边坡边缘约4~8m。具体施工措施见5.5.1节。拟建场地西侧为云景华庭小区,按规划拟建场地与云景华庭该小区间为市政道路,加之距离较远25~30m,因此拟建场建设对云景华庭小区影响较小。4试验资料整理及设计参数建议取值4.1室内岩石试验本次勘察共取岩样23组,进行室内物理力学测试。汇总统计时样本数小于6的力学参数依据试验成果取平均值作为标准值、大于等于6个的力学参数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4.2.4条计算公式确定标准值。式中:fk标准值; fm平均值; n样本数; 变异系数。室内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按不同地层岩性分别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见附附表3-1~附表3-3。根据室内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可知,砂质泥岩单轴饱和抗压强度1.7~3.2Mpa,统计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27MPa,为极软岩。砂岩单轴饱和抗压强度13.8~27.9Mpa,统计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6.73MPa,主要为较软岩,ZK13、ZK15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超过40MPa,ZK38超过30Mpa,由于砂岩胶结方式局部相变,由泥钙质胶结相变为钙质胶结导致强度较高,详勘阶段砂岩强度较高为个别现象,因此统计单元不能进一步细分,并且出于对工程安全角度考虑,把超过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超过30Mpa作为异常值不参与砂岩物理力学指标统计,但施工坪场时应充分考虑局部尤其场地北侧山体砂岩强度高的特点,可能会出现开挖困难,建议采用大功率器械进行开挖,由于拟建场地周边为居民区严禁采用爆破开挖。粉砂岩天然抗压强度3.7~5.8Mpa,统计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8MPa,为极软岩。4.2土工试验由于本场地粉质粘土层零星分布及厚度较薄,北侧山体粉质粘土中包含植物根茎无法取样,因此本次勘察全线共采集土样3组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分别进行天然状态和饱和状态下的物理、强度试验。据试验成果资料,所取土样为粉质粘土,可塑状态,试验统计成果汇总统计于表4.2-1。具体参见土物理力学试验报告。表4.2-1粉质粘土土工试验成果汇总表土层名称土样编号天然含水率ω(%)天然重度(g/cm3)比重天然孔隙比eo液限ωL(%)塑限ωp(%)塑性指数IP液性指数IL内聚力C(kPa)内摩擦角φ(°)内聚力C(kPa)内摩擦角φ(°)压缩系数a1-2(MPa)压缩模量Es(Mpa-1)天然饱和粉质粘土TY121.52.042.720.62030.218.10.2812.13214.682012.40.189.00TY221.12.042.720.61529.817.20.3112.63314.082211.420.217.69TY322.02.032.730.64132.217.80.2914.43413.552311.080.256.56样本数n33333333333333最小值21.102.032.720.6229.8017.200.2812.1032.0013.5520.0011.080.186.56最大值22.002.042.730.6432.2018.100.3114.4034.0014.6823.0012.400.259.00平均值fm21.532.042.720.6330.7317.700.2913.0333.0014.1021.6711.630.217.754.3重型动力触探(N63.5)测试成果整理与选用为查明场地范围素填土的均匀性与密实度,选取土层较厚地带的钻孔,进行动力触探(N63.5)试验,并整理统计试验结果,总表见表4.3-1。单孔试验结果见附表4-1~4-2。表4.3-1动力触探试验成果汇总表孔号测试段土层类别样本数(N)范围值平均值(fm)标准差(σ)变异系(δ)标准值(fk)ZK17素填土561.0~13.05.773.350.585.0ZK23素填土471.0~14.05.493.470.634.62统计成果表明:素填土的试验锤击数一般为1.0~14.0击,平均值5.49~5.77击,变异系数0.58~0.63,呈高变异性,均匀较差,总体呈稍密~中密状。块4.4波速测试成果整理与选用为了解拟建场地内岩体的完整程度及土体的剪切波速,选择了1个有代表性的钻孔中进行了声波测试,1个有代表性的钻孔进行了剪切波测试,并整理统计测试成果,见表4.4-1,4.4-2。表4.4-1声波测试成果表
孔号测试范围(m)岩性Vp速度范围(m/s)Vp平均速度(m/s)岩块波度(m/s)岩体完整性指数Kv岩体完整程度1.5~2.9砂质泥岩2101~2414221339330.32破碎2.9~4.7砂质泥岩2916~3010296439330.57较完整4.7~13.1粉砂岩2893~3063290838670.57较完整13.1~16.3砂质泥岩2984~3119302139330.59较完整16.3~18.0砂岩3480~3641357245680.61较完整结合钻探成果分析声波速测试成果,可得出以下结论:场地分布有三种性状差异较大岩层,以砂岩和砂质泥岩为主,局部有粉砂岩。钻探揭露场地强风化基岩总体破碎质软,岩芯多呈碎块状,强风化岩体声波测试波速范围为2101~2414m/s,完整性系数0.29~0.38,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表3.1.6-1可知,强风化岩体的完整程度为破碎,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符;钻探揭露场地中风化岩体验芯以短柱状、中~长柱状为主,局部受节理影响和钻探扰动岩芯呈块状,中风化岩体声波测试波速范围为2893~3641m/s,完整性系数0.57~0.61,《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表3.1.6-1可知,中风化岩体的完整程度为较完整,但局部受裂隙影响较破碎,以较完整为主,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符。表4.4-2剪切波测试成果表
孔号岩土类别测试范围(m)Vs速度范围(m/s)Vs平均速度(m/s)Vse覆盖层等效剪切波速(m/s)素填土0.0~7.9131~159149158粉质粘土7.9~11.4175~183179强风化砂质泥岩11.4~12.0924924--结合钻探成果分析剪切波速测试成果,可得出以下结论:场地内杂填土层为拆迁过程中杂乱抛填弃置,未经碾压,土层厚度差异大,多呈松散状,大颗粒间存在搭嵌有架空结构,根据经验及邻近工程测试成果杂填土剪切波速取115m/s,为软弱土;测试区的素填土多呈松散至稍密状,测试结果显示素填土剪切波速131~159m/s,平均值为149m/s为软弱土;场地粉质粘土零星分布场地西北侧,粉质粘土性状多为可塑状,测试结果显示粉质粘土剪切波速175~183m/s,为中软土,平均值为179m/s,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符。4.5设计参数建议取值场地上覆层为杂填土、素填土及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以侏罗系沙溪庙组砂泥岩互层,场地主要岩性为砂岩。场地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详见表4.2-1,取值原则如下:=1\*GB2⑴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①岩、土体物性指标采用场地周边工程岩石相应指标的统计平均值结合重庆地区经验提取。②岩体的变形模量、弹性模量标准值采用场地周边工程岩石相应指标的岩石试验平均值的0.7倍,泊松比取采用场地周边工程岩石相应指标的平均值;③岩体抗剪强度设计值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参照场地周边工程勘察资料,按地方经验取值。一般岩体粘聚力c为岩块标准值的0.3倍,岩体内摩擦角为岩块标准值的0.9倍。④岩体抗拉强度按场地周边工程岩石相应指标的试验标准值折减而成,折减系数取0.4⑵地基承载力①人工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根据后期经碾压等方式处理后的填土载荷试验确定;②岩质地基浅基础(条形基础、整体板筏基础和独立柱基础)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第4.2.6条计算,地基承载力分项系数取0.33;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第10.4.2条,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由岩石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地基条件系数确定,场地中风化岩层为较完整岩,地基条件系数取1.1,考虑到场地砂岩强度差异较大,计算承载力时取最低强度测试值:中等风化砂质泥岩 fak=0.33×1.1×3.90×1000=1415.7kPa中等风化砂岩 fak=0.33×1.1×25.09×1000=9107.67kPa中风化粉砂岩 fak=0.33×1.1×3.88×1000=1408.44kPa③嵌岩桩基础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第8.7.8条第二款及第三款计算,建议取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3\*GB2⑶基底摩擦系数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11.2.3确定;=4\*GB2⑷其它参数根据试验成果或地区经验,结合本工程的特征综合确定。⑸本报告所列岩石强度标准值为统计值,与实测指标存在差异,设计时应予以考虑。⑹其它参数根据试验成果或地区经验,结合本工程的特征综合确定。表4.5-1设计参数建议值表岩土名称参数指标岩土界面结构面裂隙面层面砂质泥岩砂岩粉砂岩///重度(kN/m3)天然20.0*20.5*20.424.9*25.2*25.1*24.5*///饱和20.5*21.0*20.625.3*自然抗压强度(MPa)////3.9025.093.88///饱和抗压强度(MPa)////2.2716.722.2*///压实后现场测定压实后现场测定140300*141591071408///压缩/变形模量(MPa)//7.75/800*2000*700*///弹性模量(MPa)////1000*2400*900*///泊松比////0.38*0.15*0.38*///抗拉强度(kPa)////191*1219100*///内聚力(kPa)/天然8*天然25*/天然276天然1674天然250*天然20*33*22*/饱和5*饱和16*饱和130*饱和1000*饱和110*饱和14*内摩擦角(°)/天然28*天然13*/天然31.5天然44.7天然30.0*天然12*15*13*/饱和25*饱和11*饱和28.0*饱和40.0*饱和27.0*饱和10*)30*45*53*140*/////挡墙基底摩擦系数/0.25*0.20*0.35*0.40*0.50*0.40*///0.20*0.15*////////(kPa)///120*350*1000*300*////40*50*///////8*10*14*//////////40*50*350*45*///注:带“*”者为重庆地区经验值或根据相关规范查取。5场地岩土工程工程地质条件评价5.1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5.1.1场地现状边坡稳定性评价根据拟建场地周边地质调查,场地北侧现状丽景苑小区与拟建场地间为山坡体,分别在拟建场地侧与丽景苑侧存在岩质边坡。根据现场调查,拟建场地一侧岩质边坡坡顶高程256~258m,坡脚高程243~245m,坡高13~15m,边坡长约110m,倾向135°,坡角约35~45°,局部较陡可达50°。根据赤平投影图5.1.1-1分析,边坡倾向与层面及BO组合交线倾向小角度相交,层面及BO组合交线属外倾及不利组合交线,因此边坡整体稳定性受层面及不利组合交线控制。由于现状边坡放坡坡角缓于裂隙倾角,边坡岩体不会沿裂隙面整体滑塌,现场调查发现除泥质岩风化掉块外,未见掉块变形,因此边坡现状稳定。场地一侧赤平投影图丽江苑侧赤平投影图图5.1.1-1赤平投影图丽景苑小区侧岩质边坡,坡角高程250.00~252.00m,坡顶高程256~258m,坡度近垂直,高度约5~8m的岩质边坡,根据赤平投影图5.1.1-1可知,坡向约315°与层面相反,坡向与裂隙J1顺向相交,与J2切向相交,裂隙J1为外倾结构面,边坡整体稳定性受列些J1控制。坡面已进行喷浆处理,局部采用简易支挡,坡角进行支护,见图5.1.1-2丽景苑小区侧边坡现状图,边坡整未发现变形开裂等现场整体稳定,但因恒泰—云山御府抗滑桩施工震动等因素,水泥砂浆喷浆坡面已出现松动脱落等现象。(根据设计方案,环境边坡AB段开挖后,将在此处形成一脊状边坡,建议清除处理,避免场坪震动导致坡体向丽景苑小区发生垮塌)图5.1.1-2丽景苑侧现状边坡照片根据拟建场地周边地质调查,发现场地南侧存在岩土质混合边坡。根据现场调查,场地南侧边坡坡顶高程240~243m,坡脚高程221~232m,坡高12~22m,边坡长约115m,倾向130°,坡角约35~45°,局部较陡可达60°。岩土界面较陡,但上部土层较薄不足1.5m,并且边坡西侧基岩出露,因此可不考虑土层沿岩土界面滑动的风险。根据赤平投影图5.1.1-3分析,边坡倾向与层面及BO组合交线倾向小角度相交,层面及BO组合交线属外倾及不利组合交线,因此边坡整体稳定性受层面及不利组合交线控制。由于现状边坡放坡坡角缓于裂隙倾角,边坡岩体不会沿裂隙面发生整体滑塌,现场调查发现坡角较陡处有小范围岩体发生垮塌掉块现象,南侧现状边坡现场图5.1.1-4。图5.1.1-3赤平投影图图5.1.1-4南侧现状边坡现场图拟建工程施工时产生震动、堆载及拟建物荷载等对坡体稳定性不利等因素,建议对坡体“强腰固脚”清除小范围滑落体及土体采用锚杆、锚索等措施加强坡面约束,并对坡脚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加固。5.1.2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拟建场地原地貌属构造剥蚀丘包,后经场坪后,现状总体平坦。上覆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及粉质粘土,厚度约0~5.8m,西北侧局部较厚可达11.4m,下伏岩层以沙溪庙组砂岩与砂质泥岩互层为主,局部粉砂岩零星分布,岩层呈单斜产出,倾角65°,地质构造简单。场地地形条件不利于存蓄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勘察期间无统一地下水水位,地下水含量总体贫乏。场区及周边无其它滑坡、泥石流、地下硐室等不良地质现象。下部岩质地基稳定,周边为建成区,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场地现状稳定,对挖回填形成的边坡进行有效治理后,本场地适宜重庆市北碚区B13-3-2/03地块小学项目建设。5.2地震效应与地震稳定性评价5.2.1地震效应评价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10(2016年版)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拟建场地上覆层主要为人工填土及粉质粘土,现状土层厚度较薄,约0~5.8m,西北侧局部较厚11.4m,杂填土松散,素填土层总体松散~稍密。拟建场地上覆层主要为人工填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粉质粘土,根据表4.4-2剪切波测试结果,素填土剪切波速131~159m/s,平均值149m/s为软弱土;粉质粘土剪切波速为175~183m/s,为中软土,平均值为179m/s,为中软土;基岩剪切波速值根据试验结果并结合地区经验取大于500m/s,为岩石。根据钻探揭露场地上覆土层厚度在这个场地分布存在区域性差异,因此根据不同拟建物场坪后土层厚度进行地震效应进行评价。现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相应条款进行等效剪切波速计算和场地类别划分。等效剪切波速按下式计算:vse———计算深度内的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d0———计算深度(m),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两者的较小值;t———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d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厚度(m);vs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剪切波速(m/s)n———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在计算场地土层等效剪切波速时,杂填土为拆迁时随意抛填,施工场坪时会挖除或换填处理,计算时不考虑杂填土,土层厚度按最不利情况考虑,素填土层剪切波速取149m/s,粉质粘土剪切波速179m/s,强风化基岩剪切波速取>500m/s。拟建场地地震效应评价见表5.2-1,土层厚度按场坪后考虑。表5.2-1各拟建场地分区地震效应评价表拟建物按设计标高坪场后覆层厚度(m)计算深度d0(m)素填土层计算深度d1(m)粉质粘土层计算深度d2(m)土层等效剪切波速Vse(m/s)场地类别特征周期(s)建筑抗震地段划分抗震分类设防标准学术报告厅0~3.63.63.60149.00II0.35一般地段重点设防综合楼0~12.67.69.82.8155.67II0.35一般地段重点设防教学楼5.7~10.510.59.60.9151.57II0.35一般地段重点设防室内体育馆2.3~3.43.43.40149.00II0.35一般地段重点设防餐厅/厨房0~4.54.54.50149.00II0.35一般地段重点设防地下车库0~7.67.64.82.8160.05II0.35一般地段重点设防场地类别为II类,II类场地特征周期取0.35s,属建筑抗震一般地段。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拟建物为学校抗震设防标准为重点设防,即乙类设防。根据设计方案,综合楼大部与地下车库相连,若设计考虑地下室与上部建筑未脱开,则综合楼和地下车库按土层最不利考虑,场地类别为Ⅱ类,特征周期取0.35s,属抗震一般地段。5.2.2地震稳定性评价拟建场地内无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勘察范围内主要上覆土层主要为人工填土及粉质粘土,不存在砂土液化方面的地震稳定性问题。后期填土为碾压回填,碾压后填土结构密实不会因为地震动荷载作用下存在震密效应,导致不均匀沉降、地面塌陷等问题。5.3场地水、土腐蚀性评价场地地下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含水介质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和场地砂岩,岩土组分不存在腐蚀性来源。结合周边工程及重庆市地区经验判断:环境类型II类,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环境类型II类,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对钢结构有微腐蚀。5.4基岩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拟建场地范围基岩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具有起伏变化的特征,其起伏变化情况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与原始地貌起伏特征及工程建设对原始地貌的改造等影响。现状土层厚约0~5.8m,西北侧局部土层较厚可达11.4m。基岩面埋深约0~11.4m,基岩面标高218.7~256.8m,场地基岩风化带随位于基岩表层,由于岩层抗风化性能、亲水性能差异及前期爆破开挖扰动,导致风化带厚度存在差异,勘察查明,岩层风化大一般厚约0.5~2.5m,强风化层底标高268.6~272.0m。强风化带下接触岩层中风化岩层,岩层倾角较陡,砂泥岩互层,呈单斜状产出,岩体完整性逐渐由较破碎变为较完整,中风化岩层稳定性能较好,砂泥岩接触带受裂隙切割及裂隙水影响,局部有泥质充填。5.5工程地质条件评价5.5.1环境边坡稳定性评价图5.5.1-1环境边坡分布示意图(1)场地北侧AB段,建筑红线位置现状标高256.5~258.5m,按设计标高坪场后247.0~248.0m,拟建场地一侧将形成最高约12m的岩质边坡,岩性为砂岩,坡向135°,坡长110m,根据5.5.1-2赤平投影图可知,层面与坡向顺向相交,J1与坡向反向相交,J2与坡向大角度相交,层面属外倾结构面,边坡整体稳定性受层面控制。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52°,边坡岩体破裂角取45+φ=67°与外倾结构面倾角65°较小值65°。选取典型剖面3-3’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附录A的A.0.2式(平面滑动法)计算边坡整体稳定性,详见图5.5.1-3及表5.5.1-1。图5.5.1-2赤平投影图图5.5.1-3北侧环境边坡AB沿层面滑动计算简图(3-3’剖面)表5.5.1-1北侧环境边坡AB沿层面滑动稳定性计算结果表25.110.54655.718.5522130.40根据计算结果可知岩体沿层面滑动的稳定系数为0.40,不稳定。由于场地建筑红线基本为丽景苑小区侧边坡坡顶,按设计标高坪场后拟建场与丽景苑小区之间将形成近似梯形体状山体,拟建场地侧边坡高度6~12m,丽景苑一侧现状边坡高度约5~8m,出于经济、安全及美观的角度,建议以丽景苑小区地面250.0~251.5m为基准面整体清除该段突兀的岩体,清除过程中应采用静力开挖,以减少震动对既有结构的影响,避免岩体滑落到丽景苑小区一侧。清除后将形成高度约3.0~3.5m以岩质边坡为主,顶部少量人工填土。如上文所述该段边坡为顺向坡,直立切坡后,该段边坡岩体顺向临空,边坡岩体易沿层面滑塌。加之既有建筑丽景苑小区1#、2#、3#楼距离边坡边缘约4~8m,边坡滑塌将影响该建筑基础稳定。根据走访调查丽景苑1#、2#、3#楼采用浅基础,并且距离坡顶较近,既有建筑物荷载应力扩散会增加附加侧向压力,不利于边坡稳定,因此建议采用桩板挡墙支挡,采用信息法施工,保护坡顶建筑物及管线并采取预加固措施,同时做好边坡变形及既有结构的变形监测工作。(2)场地东侧BC段为在建恒泰—云山御府小区,勘察期间恒泰—云山御府小区正在进行场坪施工,与拟建场地相邻三栋楼室内地坪246.0~250.0m,根据剖面8-8’~11-11’可知该侧将形成长度约120m,最高约6.0m的填方边坡,直立填方土体易沿内部滑动,建议采用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挡。(3)场地南侧CD段,现状变高243.0~244.0m,按设计标高坪场后243.05~243.20m将形成小于1.0m挖填,建议采用斜坡绿化,以缓坡的形式与场地顺接,本侧无边坡稳定性问题。(4)场地西侧DA段,根据剖面8-8’~13-13’可知,场地规划道路243.0~249.5m,若,因本侧市政道路为学校唯一入口,因此本侧市政道路与项目之前或同期实施,本侧将形成长度约118m,最大高度2.3m的填方边坡,建议采用斜坡绿化,与场地缓坡顺接,局部形成岩质挖方边坡,最大高度1.3m,岩性为砂岩,由于高度较低建议采用1:0.5坡率放坡开挖,本次无边坡稳定性问题。5.5.2地下室基坑边坡稳定性评价根据设计方案,拟在场地设置负一层地下车库及吊一层室内体育馆、厨房、餐厅、及教学楼,其设计标高见图5.5.2-1,场地场坪标高242.00~248.00m,按设计基坑底标高开挖后,将在地下室基坑四周形成高约1.2~5.4m的基坑边坡,地下车库基坑边坡示意图见图5.5.2-1。由于边坡转折较多,现根据边坡坡向变化,分别对各段边坡进行如下评价。图5.5.2-1地下车库基坑分布示意图(1)坡向133°(D20-D17、D16-D15、D14-D12、D13-D1、D2-D3、D8-D7段)D20-D17段边坡长约40.2m,最大坡高5.4m,D2-D3段边坡长约24.1m,最大坡高5.1m,根据2-2’、5-5’、6-6’剖面可知本段边坡主要为场坪后填方边坡,建议选用透水性较好填料回填,以地下室侧墙支挡。D16-D15段边坡长约4.0m,坡高5.4m;D14-D12段边坡长3.4m,坡高5.4m;D13-D1段边坡长约20.6m,坡高5.4m;根据剖面3-3’、4-4’可知边坡主要为岩质边坡,岩性为砂岩。根据赤平投影图5.5.2-2可知,层面与坡向顺向相交,J1与坡向反向相交,J2与坡向大角度相交,层面属外倾结构面,边坡整体稳定性受层面控制。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52°,边坡岩体破裂角取45+φ=67°与外倾结构面倾角65°较小值65°。选取典型剖面4-4’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附录A的A.0.2式(平面滑动法)计算边坡整体稳定性,详见图5.5.2-3及表5.5.2-1。根据计算结果可知,边坡岩体沿层面滑塌的稳定性系数为0.65,不稳定。建议按层面临时放坡处理,同时清除坡面松动块体,后期结合车库侧墙支挡;若直立开挖可采用锚杆挡墙支挡。图5.5.2-2赤平投影图图5.5.2-3单滑块计算示意图表5.5.2-1基坑岩质边坡坡向133°沿层面稳定性计算结果表25.15.4653.406.522131000.65D8-D7段坡长34.5,坡高4.6m,根据剖面2-2’~4-4’可知边坡主要为岩土质混合边坡,上部土层主要为人工填土厚度2.2~3.4m,下部基岩为砂质泥岩,由于岩土界面较缓建议土层按1:1.0坡率临时放坡,岩层按层面临时放坡,后期结合地下室侧墙支挡。(2)坡向223°(D12-D13、D1-D2、D3-D4、D7-D6、D18-D19、D21-D22)D12-D13段边坡坡长约7.0m,坡高5.4m,D1-D2段边坡坡长约21.0m,坡高5.1m,根据剖面图8-8’可知D12-D13段为岩质边坡,岩性为砂岩,D1-D2段西侧为岩质边坡,东侧为岩土质混合边坡,土层主要为人工填土厚度约0~5.1m。根据赤平投影图5.5.2-4可知,坡向与层面切向相交,坡向与J1切向相交,坡向与J2反向相交,坡向与层面和裂隙J1的组合交线顺向相交,层面与裂隙J1的组合交线为外倾不利组合结构面,坡体整体稳定性受层面与裂隙J1的组合交线控制,但由于不利组合交线倾角仅为4°,可不考虑其影响。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岩质边坡坡体类型III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55°,岩体破裂角取61°。为建议采用1:0.5坡率临时放坡处理,同时清除坡面松动块体,后期结合车库侧墙支挡,若直立开挖采用重力式挡墙支挡。岩土质混合边坡段岩土界面平缓,建议土层按1:1.0坡率临时放坡,岩层按1:0.5临时放坡,后期结合地下室侧墙支挡。图5.5.2-4赤平投影图D3-D4段边坡坡长约61.0m,最大坡高2.7m,D18-D19段边坡坡长约11.8m,坡高0.6m,D7-D6段边坡坡长约21.5m,坡高4.6m,根据剖面图8-8’~11-11’可知D3-D4段及D18-D19段为场坪后填方边坡建议选用透水性较好填料回填,以地下室侧墙支挡;D7-D6段为岩土质混合边坡,上部土层主要为人工填土厚度3.6m,岩土界面总体平缓,建议土层按1:1.0坡率临时放坡,岩层按1:0.5临时放坡,后期结合地下室侧墙支挡。D21-D22段长36.2m室内标高基本与场坪一致,未形成基坑边坡。(3)坡向313°(D4-D5、D6-D9、D11-D10、D8-D18、D19-D24、D22-D23)D4-D5段、D11-D10段及D11-D10段,根据设计意图为吊层建筑,室内设计标高基本与场坪一致,不存在边坡。D6-D9段边坡坡长34.5m,坡高5.2m,根据剖面图2-2’~4-4’可知该段为岩土质混合边坡,上部土层为人工填土厚度1.7~2.8m,下部基岩为砂岩及砂质泥岩,岩土界面整体较缓可不考虑土体沿岩土界面滑动风险,根据赤平投影图5.5.2-5可知,坡向与层面反向相交,坡向与裂隙J1顺向相交,坡向与裂隙J2切向相交,裂隙J1为外倾结构面,边坡整体稳定性受裂隙J1控制。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50°,砂岩边坡破裂角取45+φ=67°、砂质泥岩边坡破裂角取45+φ=60°与外倾结构面倾角17°较小值17°。选取典型剖面3-3’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附录A的A.0.2式(平面滑动法)计算边坡整体稳定性,详见图5.5.2-6及表5.5.2-2。根据计算结果可知,边坡岩体沿裂隙J1滑塌的稳定性系数为2.24,稳定。但直立开挖易发生掉块及小范围垮塌建议土层按1:1.0,岩层按1:0.50临时放坡处理,同时清除坡面松动块体,后期结合车库侧墙支挡。图5.5.2-5赤平投影图图5.5.2-6单滑块计算示意图表5.5.2-2基坑岩土质混合边坡坡向313°沿裂隙J1稳定性计算结果表25.15.21711.7316.573315451.61002.24D8-D18段边坡坡长22.4m,坡高0.5m,D19-D24段边坡坡长21.4m,坡高0.5m,根据剖面图5-5’、6-6’可知该段为填方边坡,边坡高度较低建议用透水性较好填料回填,以地下室侧墙支挡。(4)坡向43°(D14-D15、D16-D17、D20-D23、D8-D9、D9-D10、D6-D5)D14-D15段长约5.0m,坡高5.4m,D16-D17段长约12.1m,坡高5.4m,根据剖面图8-8’可知该段为岩质边坡,岩性为砂岩。根据赤平投影5.5.2-7可知,坡向与层面切向相交,坡向与J1切向相交,坡向与J2顺向相交,裂隙J2为外倾结构面,边坡整体稳定性受裂隙J2控制。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52°,边坡岩体破裂角取45+φ=67°与外倾结构面倾角75°较小值67°。选取典型剖面8-8’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附录A的A.0.2式(平面滑动法)计算边坡整体稳定性,详见图5.5.2-8及表5.5.2-3。根据计算结果可知,边坡岩体沿裂隙J2滑塌的稳定性系数为1.04,不稳定。建议按1:0.5坡率临时放坡,并清除坡面松动体,后期结合地下室侧墙支挡,若直立开挖建议采用锚杆挡墙进行支挡。图5.5.2-7赤平投影图图5.5.2-8单滑块计算示意图表5.5.2-3基坑岩质边坡坡向43°沿裂隙J2稳定性计算结果表25.15.4755.876.1933151001.04D20-D24段长40.8m,D24-D23段长36.2m,根据剖面图8-8’~12-12’可知该段将形成最高5.4m的填方边坡,建议用透水性较好填料回填,以地下室侧墙支挡。D8-D9段长40.8m,坡高4.6m,根据剖面10-10’可知该段为岩土质混合边坡,上部土层厚2.3~2.7m,岩土界面较缓,可不考虑土体沿岩土界面滑动分风险,直立开挖土体易沿土体内部滑动,下部基岩为砂质泥岩及砂岩,参考赤平投影图5.5.2-7可知坡向与层面切向相交,坡向与J1切向相交,坡向与J2顺向相交,裂隙J2为外倾结构面,边坡整体稳定性受裂隙J2控制。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50°,边坡岩体破裂角取45+φ=60°与外倾结构面倾角75°较小值60°。选取典型剖面10-10’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附录A的A.0.2式(平面滑动法)计算边坡整体稳定性,详见图5.5.2-9及表5.5.2-4。根据计算结果可知,边坡岩体沿裂隙J2滑塌的稳定性系数为0.64,不稳定,由于上部土层较厚、基坑周边堆载及滑块滑面长度较短导致稳定性系数较小。建议按土层按1:1.0,岩层按1:0.5坡率临时放坡,并清除坡面松动体,后期结合地下室侧墙支挡,否则应采用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挡。图5.5.2-9单滑块计算示意图表5.5.2-4基坑岩土质混合边坡坡向43°沿裂隙J2稳定性计算结果表25.15.2752.51.1331526.81000.64注:由于上部土层、基坑周边堆载及滑块滑面长度较短导致稳定性系数较小。D9-D10段长29.0m,根据设计意图为吊层建筑,室内设计标高基本与场坪一致,不存在边坡。D6-D5段长21.7m,根据剖面图11-11’~12-12’可知该段将形成最高1.2m的填方边坡,建议用透水性较好填料回填,以地下室侧墙支挡。5.6地基与基础5.6.1地基均匀性场地地基主要由人工填土、粉质粘土、强风化及中风化砂岩、砂质泥岩及粉砂岩组成。人工填土为杂填土、素填土,填土层土质不均,厚度差异较大,尚未完成自重固结,建筑性能差,均匀性差。粉质粘土于场地分布不均匀,厚度差异较大,承载能力一般,建筑性能一般,整体均匀性差。强风化基岩厚度差异较大,承载能力差别较大,整体均匀性较差。中等风化基岩其分布规律性较好,连续稳定,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强度差异较大,变形特性差异也较大,基岩整体均匀性较差。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6.5.1条第二款,当同一建筑地基持力层位于两种强度差异较大的基岩上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5.6.2基础型式及持力层选择建议各拟建物按设计地坪标高整平后,岩土层厚度及性状差异较大。根据剖面图可知,按设计标高整平后场坪后场地北侧基岩出露,其它部位土层厚度约0~7.6m,以人工填土为主,局部为粉质粘土,分布区域及厚度均差异较大。场地原始地貌为构造剥蚀丘陵,基岩面起伏变化,强风化带厚度一般厚约1.0~3.0m局部可达5.0m。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第8.1.1条,同一结构单元范围内,基础的持力层应同,因此场地的粉质粘土层、人工填土、强风化层均不宜作为基础持力层。因此建议各建筑物采用中风化基岩作为持力层。各拟建物基础形式及持力层选择建议见表5.6-1。表5.6-1各拟建物基础形式及持力层选择建议拟建物场坪或基坑开挖后土层厚度(m)建议基础形式建议持力层选择学术报告厅0~4.2浅基础结合桩基础中风化基岩综合楼0~7.6浅基础结合桩基础中风化基岩教学楼1.0~6.0浅基础结合桩基础中风化基岩室内体育馆0浅基础中风化基岩餐厅/厨房1.0~4.5浅基础结合桩基础中风化基岩地下车库0~7.6浅基础结合桩基础中风化基岩本场地砂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变形模量差异超过两倍,当以不同岩性为基础持力层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由于场坪后北侧基岩出露,南侧素填土约0~6.0m,填土均匀性差,尚未完成自重固结,不具备承载能力,建议对素填土回填时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国法制宣传日普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便携式风速仪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海卡洛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中国四通坦克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聚乙二醇单甲醚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6年钻探机市场规模分析
- 隧道安全风险评估与管控方案
- 老年游客健康监测与管理系统方案
- 人防工程抗震加固与修复方案
- 农村污水管网建设与改造方案
- 2024年-2025年水生产处理工(中级工)理论考试题库
- 老年人个人隐私保护制度
- 工业产品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检查记录表格
- 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无答案)
- 反恐怖教育培训制度
- 小学生心理健康帮扶计划及措施
- HG∕T 2454-2014 溶剂型聚氨酯涂料(双组份)
- 译林版二年级上册英语期中卷(含听力材料)
- 水产苗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 玉米脱粒机项目计划方案
- DZ∕T 0283-2015 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规范(正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