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平凡的世界中感受不凡的力量—读路遥《平凡的世界》1992年11月17日,黄土高原开始落雪的季节,42岁的当代著名作家路遥怀着无比眷恋的心情离开了他热力讴歌的这个世界,留给世人无限的悲痛和遗德。斯人已去.但他留下的用一生的血泪写就的不朽的文字在激励着我们。在路遥的众多创作中,《平凡的世界》可谓是一座艺术的丰碑。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它系统详实地记叙了1975-1985这十年间我国北方农村变迁的历史,并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的形象,从而深刻、全面、集中、细致地表现了他坚韧不拔、昂扬奋发的人生态度和对积极人生的充分肯定,对消极人生的深刻否定。可以说《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人生哲学和生活理想之歌一一虽很沉重,但很真诚,让我们在平凡中感受那震撼人心的不凡力量。路谣曾说:“我不会用政治家的眼光审视这些历史事件。我的基本想法是,要用历史和艺术的眼光来观察这种社会大背景下(或者说条件)下人们生存和生活状态气的确,在《平凡的世界》中,作者对人们苦难的生存和生活状态的思考及剖析无不扎根于1975-1985年这一时代大背景。苦难在就了路遥,同时也造就了《平凡的世界》。作品一开始是:“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y蒙y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作者突出了“一九七五年”这一时间,让读者从一开始就进人黄土高原“尚未解冻的冬季”,去感受严寒中弥漫着苦难的陕北大地。作品中最先出场的主人公是孙少平。可以说,孙少平的个人奋斗史就是整个陕北大地上青年一代苦难的缩影。他所经历挣扎的苦难的十年是最值得思考的。小说中的孙少平在校园中登场,随之而来的是等级森严的食堂饭菜。在“欧洲”、“亚洲”和“非洲”这样的等级菜谱前,我们可以充分地感受到孙少平是挣扎在生存的边缘。这也很容易让读者想到路遥在另一篇小说《在困难的日子里》中的主人公。同样是求学的少年,同样在生存边缘挣扎的人,同样蒙受的苦难。这样的苦难不是孙少平用血和汗在黄土地劳作的父兄带来的,却是这个成天喊着“以阶级斗争为纲,警惕资本主义倾向,反对资本主义”的时代造成的。这个时代带来了养尊处优的顾养民和侯玉英,但带来更多的是孙少平和郝红梅这些摸索生存道路的人。历史的车轮转到了1980年,中国社会生活也开始大面积解冻,但是这样的春天却不属于孙少平。他的生存道路甚至是泥泞或崎岖的。在那个年代,孙少平是困苦的。他具备着一定的学识和才华,而且已经经历了三年的教师生涯,再也不愿意回到双水村的黄土地去重复父辈们的劳动和生活,不愿意再做农民。当然,这不是因为他看不起农村和农民,更不是为了逃避繁重的劳动,只是他对人生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要从我们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所以,孙少平毅然背离了本就属于自己的双水村,走向与自己的人生没有契合点的城市,去找寻生存的希望、追求和价值。然而,那个年代,井然分野的城乡社会秩序像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横亘在每一个城市外来者的眼前。孙少平美好的城市梦在严酷的现实面前被击得粉碎。这个时候,孙少平就成了边缘化生存的人。他不愿融人农村,却又无法完整地进人城市。孙少平对双水村来说本来是一个智囊库,是一个可以引领农村发展的核心人物,但对于城市,他注定只能是一名在别人看来没有自尊的廉价劳动力。即使后来他进入了煤矿,成了煤矿工人,他也是在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作交换的筹码。他每天只能在没有阳光的矿井下生存,更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会在哪一天突然走到尽头。这一切只是因为他不容否定自己的选择,不容否定自我的奋斗历程,更不容放弃自己的“城市生存权”。他要尽一切代价维护自己的“城市情节”。他不甘在农村归于平庸,为了改变生存状态,不惜放弃在农村中所拥有的一切,义无返顾地走向城市,但最终依旧无法被城市所接纳,成为悲剧的奋斗者。与孙少平相比,孙少安一样具有深沉的优患意识和突破生活樊篱的勇气,一样渴望改变生活现状。只是孙少安始终把自己当作农民忠实的儿子,始终以一个农民的身份、感情和立场去面对生活的苦难,去追求在双水村这块土地上的自我生存道路。尽管如此,在孙少安的生活历程中,苦难仍一直伴随左右。在那个年代,生活把一切苦难都无情地给了最可爱的农民。孙少安过早地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孩童时代就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作为农民,孙少安忍受着艰苦的劳动,帮助父亲扶持这个光景已临近崩溃的家庭。同时,作为生产队长,他还要竭尽所能带领乡亲们尽快过上好日子。不幸的是,混乱社会中各种各样政治运动的冲击,让孙少安不断承受着心理的打击。猪饲料事件让这个被人敬重的生产队长走上了批判台,被人当作了“犹大”。试行责任组更是让他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些正确的致富道路在时代下被划成了资本主义路线,成了严重的政治斗争问题。在时代大潮中,孙少安用意志抵抗着生理上的苦难,却无处宣泄心灵深处更深重的苦难。他只能一次又一次地接受命运给他的安排,默默地等待着光明一天的到来。1975年至1985年的十年,中国政治局面波澜壮阔,社会局势复杂多变。作品深刻地关注到了这一变革时期的必然状态,以系列政治人物的沉浮为载体,真实地揭示了在另一层面人们所遭受的苦难。田福堂在这十年中经历的痛苦转型是最具有时代色彩的。这位自大的政治家、昨日双水村的“土皇帝”转眼间就被改革的大潮所冲垮,从一个强者瞬间变成了弱者,黯然地走下政治神坛。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已经开始成为新生活“观众”的他只能以于中党支部的章子为精神寄托,又惊恐地等待着权力失去的那一刻。生活的变革让不愿新生的田福堂无奈地承受着晚年才出现的巨大痛苦。作品中的孙玉亭也是一位苦难的政治人物。他整天高扬着革命的旗帜,时刻都充满着革命热情,坚持着共产主义,却是每天在勒紧裤带在过活,甚至连鞋子都没有。更为可悲的是,他把贫穷当做是种荣耀,是衡量革命的尺度。不得不说,是时代让有知识又当过工人的孙玉亭沦落得如此愚昧,如此可悲。当然,作品中也刻画了田福军这位正直敢为的优秀人物。但无可忽视,作品中描绘的田福军怀才不遇,处处受压制、受排挤的境况是时代的必然结果。同样是时代让田福军这位真正热爱党和人民的好干部在那个年代长久地仿徨、无奈和痛苦。总的来说,立足于特有时代的《平凡的世界》,多方位地展示了苦难,刻画了多样化的生存状态。它给读者营造了一个冰冷的时代,更让读者记住了时代下的苦难生存。但是,展示苦难并不是作者的创作目的,通过体会作品中人物在苦难下的自我救赎来感受强烈遒劲的生命意识和各种精神力量从而指导人们能超脱现实的生存苦难才是终极的意义所在。在生活中,命运的苦难是无法逃避的,却不是无法战胜的。人只要有不屈的奋争精神,有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和战胜苦难命运的魄力,就能超越苦难,从苦难中自我救赎,成为命运的主人。孙少平就是这样一个自我救赎的典型,他自我救赎的奋斗历程恰似一曲激越昂扬的生命乐曲。孙少平来自黄土高原一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但他从不自甘平庸,却能时刻充满激情和斗志,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命运。无论是在原西县城上高中时的孙少平或是外出打工的孙少平,都是在磨难中不断成熟。特别是他作为一名苦力,却少有一般揽工汉的粗俗与狠琐,在艰苦的劳动之余,仍坚持学习领会人生的真谛。正是这种金子般的品质,支撑着孙少平跨越了那一段苦难深重的时期。到铜城煤矿工作是孙少平生活的转折点。带着自己的理想,孙少平来到铜城煤矿。井下的艰难生活没有让他像别的伙伴一样退缩甚至逃跑,相反他一如既往,凭借自己的双手掌握了生活之舵,不光在物质上成了最富有者,更在精神上成了领先者。当孙少平开始对生活有更大热倩的时候,师傅的不幸遇难让他悲痛万分,但他却又不得不强忍悲痛,照顾惠英嫂和明明,鼓起他们生活的勇气,同时忍受着他人的闲言。“身正不怕影斜”,孙少平以自己的赤诚,博得了大家的尊敬和爱戴,被推荐为班长。但更大的不幸又再次降临。曾经无数次给他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挚爱的女友田晓霞突遭厄运。那是一段极为痛苦的日子,孙少平挺了过来。他没有向命运下跪,以更强的斗志抗争着。他变得更加坚强、成熟和果敢。透过孙少平的生存历程,我们可以知道,每个人都能从命运的苦难中走出来,都能自我救赎,只要你有不屈从于命运,敢于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平凡的世界》中到处洋滋着浓厚的,在苦难的岁月里支撑人们坚强地生存的亲情。作品中所描绘的孙玉厚一家是贫穷的,却又是富有的,因为他们拥有浓浓的亲情。一种能治疗灵魂深处创痛的最好药剂。他们正是依靠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才能从苦难的生存中得到救赎。路遥把孙少安塑造成了一个亲情观念十分浓厚的乡村青年,是亲情、父母之情、兄妹之情、邻里之情和夫妻之情维系着他的人生轨迹。是亲情不断给他以力量,使他总是能重新鼓起勇气,继续不屈地与苦难抗争。无论何时,他都把照顾身边的每一个人当作自己的责任。时刻被苦难包围着的孙少平是不幸的,却又是幸福的。无论走到哪里,他的一颗率真的心换来的都是亲情的笼罩。无论是黄原的曹书记两口子,还是煤矿的王世才一家,都与他建立起了浓厚的亲情纽带。的确,在艰苦的生活路上,如果没有这些好人,他的日子必定更加艰难,要走出生存的困境必定更加不易。亲情给予那个时代下的人们战胜苦难的信心和勇气,一回又一回地支持着他们走过生命的坎坷,最终实现了自我人生的救赎,也完成了家人的生命救赎。除去亲情,《平凡的世界》中还描述了另一种珍贵的情感一爱情对苦难下人生的救赎。在众多的人物中间,孙少平的爱情历程无疑是最为曲折痛苦的,具有代表意义。与郝红梅的“初恋世界",刺痛了他稚嫩的心,却又曾经支撑了他抗争与生活的勇气,变的更加成熟和坚毅。与田晓霞的相爱让孙少平获得了理想中的爱情,让他沉浸在巨大的幸福之中。田晓霞在一定意义上一直是孙少平的精神导师和生活脊梁。她专一而执着的爱时刻在启导、激发和鼓励着孙少平,让他能在承受生命苦难的同时仍饱满着生活的热情。正因为如此,当田晓霞意外地死去后,孙少平在悲伤之后依然能昂起头,迎接未来的生活。孙少平与顾惠英之间,也许更多的是亲情而算不上是爱情。共同的生存状态使他们紧紧地贴在一起,最终亲情的馈赠还以爱情的回报。这种在责任感和使命感背后产生的爱情,让孙少平挺起男子汉的胸膛照顾顾惠英和她的儿子小明。我们有理由相信,孙少平和顾惠英在这份来之不易的感情支持下必定能在未来的日子摆脱生存的苦难,共同得到救赎。除了孙少平,作品中还有很多人物同样在爱情中实现了生存的救赎:如田润叶和李向前;如郝红梅和田润生爱;当然孙少安和秀莲。他们都是在爱的抚慰下,找寻到了生活的新天地。在作品中,爱情成为了一种特殊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支撑着每一个人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