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农”现代化发展研究(论文)》3500字_第1页
《我国“三农”现代化发展研究(论文)》3500字_第2页
《我国“三农”现代化发展研究(论文)》3500字_第3页
《我国“三农”现代化发展研究(论文)》3500字_第4页
《我国“三农”现代化发展研究(论文)》3500字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三农”现代化发展现状和优化路径探究报告目录TOC\o"1-2"\h\u28361我国“三农”现代化发展现状和优化路径探究报告 122755摘要 114595关键词:“三农”问题,现代化发展,互联网+农业 122023一、引言 115549二、我国“三农”现代化发展现状——以X市为例 2116551.助力农业生产初见成效 245702.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升 242243.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325247三、我国“三农”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202871.人才支撑力较弱 4145562.宣传推广不足 492733.农业物联网设备成本较高 41392四、优化我国“三农”现代化的途径分析 5256211.强化人才支撑 588772.加强宣传推广 5307403.加大资金扶持 57535参考文献 6摘要近年来,互联网和农业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为基础,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民生活质量,让农业成为助推我国发展的动力,因此,进行农业现代化改革是势在必行的。为深入研究我国“三农”现代化发展情况,本文以X市为例,发现我国“三农”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现代化农民人才支撑力较弱、农业现代化宣传推广不足、现代化物联网设备成本较高等,并提出,推进我国“三农”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抢占制高点,必须要通过强化农民人才支撑,为“三农”现代化发展提供智力保障;通过加强宣传推广提高“三农”现代化的普及率;通过加强资金扶持,夯实“三农”现代化发展的物质基础等对策,为我国“三农”现代化发展献计献策。关键词:“三农”问题,现代化发展,互联网+农业一、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工业部门,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产业,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立足点,近年来国家发布的“一号文件”都把农业放在主要位置。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农”工作成效。目前X市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换时期,“三农”现代化以各类新兴技术为主要基础,在这一时期将会发挥重要并且独特的作用,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空前未有的机遇。同时做好“三农”工作、发展“三农”现代化,才能为X市跨越式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和持久性动力。因此,在互联网、人工智能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必须推进“三农”现代化发展,创造“三农”现代化发展新模式,实现农业产业融合,提高全产业价值链,促进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二、我国“三农”现代化发展现状——以X市为例1.助力农业生产初见成效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持续深入,产业化、绿色化、融合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通过农业大数据平台和农业物联网的农业现代化各环节不断向农业渗透,促进了农业生产。据调查显示,有151个人认为农业现代化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程度的帮助,占比75.38%,只有4个人认为农业现代化对农业生产没有帮助,仅占1.97%,说明在农业现代化助力下,农业生产呈现良好态势。表3-1对农业生产的帮助程度帮助程度帮助较大一般帮助较小没有帮助人数50101484比例24.63%49.75%23.65%1.97%图3-1对农业生产的帮助程度2.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升农业机械化的程度是决定“三农”现代化发展的因素,“三农”现代化发展需要机械科技的支撑,其能够有效提高农户生产作业的水平和效率,减轻农民的劳动程度。根据问卷我们可以发现,在农业生产中运用中小型拖拉机的农户分别为40户、121户,占比19.7%、59.61%。说明农业机械动力处于上升趋势,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为“三农”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表3-2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传统工具小型拖拉机中型拖拉机大型拖拉机人数38121404比例18.72%59.61%19.7%1.97%图3-2农业机械化水平3.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发展的资本,随着农业现代化不断发展,电脑、手机等智能设备已逐渐成为新型农具,在“三农”现代化发展方面有着不可小觑的贡献力,目前X市各乡镇均有联通基站、移动基站,以保障网络质量,农民了解信息聚道畅通,形式多元。根据调查,68.97%的农户通过手机等网络平台了解农业信息,为农业生产奠定服务保障和扎实基础。表3-3了解农业信息渠道了解农业信息渠道电视报纸等媒体手机等网络平台身边人的讲解其他人数135140947比例66.50%68.97%46.31%3.45%图3-3了解农业信息渠道三、我国“三农”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人才支撑力较弱农民是农业生产中的决定性力量,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下,要求农民向高知识化、职业化目标发展,而目前知识缺乏、素质低下使农业劳动者观念落后,不愿接受新事物、新技术,对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使用等知之甚少,达不到农业现代化的操作管理水平。另外农民自身文化知识的欠缺,导致观念意识薄弱,停留在传统思维模式上,只是自己经营,不愿加入合作社集体管理,开放意识有待提高。如果农户的文化素质和受教育水平不提高,就难以实现农业现代化。2.宣传推广不足目前,X市对农业现代化的推广效果反应不佳,很多基层农业工作人员对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内涵不够清楚,对X市农业现代化具体实施方案不够了解、驾驭能力不强,并未把农业现代化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农户与农业现代化应用传输之间存在断层,亟需行之有效的推广机制来解决。3.农业物联网设备成本较高虽然大部分农户都承认农业现代化可以带来比以往传统农业较高的收入,但是在实际生产中,投入较大收入有风险,大多数人还是持观望态度,不敢尝试。同时在一些村落,网络普及率不高对于农业物联网来说也是一大难题。除此之外,还有农民不会操作,缺少技术指导,设备维护费用高等这些都是导致农民不愿投资,推广和应用农业现代化较为困难的因素。四、优化我国“三农”现代化的途径分析发展农业现代化是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的巨大契机,X市要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向高质量水平升级,深入挖掘其发展潜力,抢占“三农”现代化发展制高点,必须通过强化人才支撑;加强宣传推广;加大资金扶持;健全农业现代化信息服务平台;增加自主品牌,突出优质精品,为未来智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强化人才支撑建立多功能、全方位的农业人才评价机制,拓展农业产业链人才发展与成长空间。成立农业现代化人才发展战略储备中心,统一管理,统一编制。发挥电子商务、旅游服务、经济管理等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资源,做好农业现代化相关产业人才储备和就业创业宣传培训。提高全民科学技术素质,加强职业农民培训和农民就业创业培训,培育以合作带头人、青年农场主、农业企业家为中心的骨干力量。把宾馆服务、餐饮、礼仪、护理等行业纳入乡镇劳动力转移培训,丰富培训内容和主体,采取针对性更强的形式和多种有效的形式,对农民加强培训,以需定培,定向培训。创建创业创新平台,吸引大学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投身农业现代化建设。2.加强宣传推广提升农业现代化的认知度仅靠传统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X市政府要在增强培训的基础之上,加强农业现代化宣传推广,以多元化方式并存代替单一的培训形式。要充分发挥媒体的窗口作用,加强对农业现代化的宣传报道,开设专题宣传节目和栏目,加强X市“三农”现代化发展现状及政策解读,推动传统农户思想观念的转变,定期与农企联合开展农产品展销、展示和推介会等活动,做好包装宣传、形象设计和推广工作,创新宣传促销活动方式方法,提升X市农业发展各环节中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力,共同创造“三农”现代化发展氛围。3.加大资金扶持若没有较大的资金支持,发展农业现代化将是无源之水。因此,各级财政在“三农”现代化发展的资金支持一定要跟上,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用好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和我省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新型现代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发展。采取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的各种方式,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来支持企业建设等。整合农业、林业、农业综合开发、环保、交通、国土、水利等涉农资金,集中扶持新型现代农业。对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农户,在享受国家相关补贴的基础上,市、县财政给予一定奖励补助。参考文献[1]曹梦丽.新时代破解我国三农问题的路径探讨[J].现代化农业,2018,471(10):56-57.[2]温雪冰.翠屏区政府发展现代农业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3]刘海玲.改革开放以来"三农问题"轨迹之探索——以解读中央一号文件为中心[J].卷宗,2018(7):281-282.[4]丁晓云,李会影.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农村现代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440(12):198-199.[5]张希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6):218-219.[6]李明奇.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村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研究[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16(6):41-46.[7]李春芝.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