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岩旅游文化漫谈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毛时亮maosl@126.com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黄岩历史概况先秦时为瓯越地。春秋战国时属东瓯王国。秦代,属闽中郡。西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以鄞县回浦乡置回浦县,县治回浦(今章安),属会稽郡,隶扬州,辖境大致相当于后世台、温、处3府。东汉顺帝永和三年(113),析章安东瓯乡置永宁县,黄岩属之。三国吴太元二年(252),析章安、永宁置临海县,直至两晋、南朝,黄岩均属之。唐武德五年(622)置台州,以境内有天台山而得名,台州之名自此始。唐上元二年(675),析临海县南置永宁县。周武后天授元年(690年),改永宁县为黄岩县,隶属台州。明成化五年(1649),析南部太平、繁昌、方岩3乡置太平县(今温岭市)。一、桔文化黄岩蜜橘的传说黄岩蜜橘的传说是流传在黄岩的一种以地方特产蜜橘为题材的民间口头文学。在黄岩这块盛产蜜橘的土地上,流传着相当数量的与蜜橘相关的传说。在这些口头流传的民间传说中,蜜橘不只是美味的水果,更是上苍赐予的吉祥之物。仅仅关于蜜橘的由来就有多个不同传说版本,有的说是观音菩萨身边通了灵性的一块顽石点化成人,从天上带来金果种在澄江两岸。也有传说,是老药农从仙岛挖来,经过精心培育,才繁衍成铺天盖地的橘林。又据传说,蜜橘乃是天庭圣果,王母娘娘本想放在瑶池独自享受,不慎失落人间。她懊悔不已,遂遣猪怪下界捣乱毁橘。无奈橘农铁了心,蜜橘种后被毁,毁后又种,弄得王母娘娘毫无办法。有些传说还把蜜橘与松岩山上那块耸如人形的大岩石扯在一起,说雄伟挺拔的“石大人”就是黄岩蜜橘的保护神……一、黄岩蜜橘的历史三国时的《临海水土异物志》“鸡橘子,大如指,味甘,永宁(黄岩)界有之。”唐时,在众多橘子当中,唯黄岩的乳橘成为皇家御用贡品。南宋绍兴年间,台州知府曾宏父诗云:“一从温台包贡后,洞庭罗浮俱避席。”据《梦梁录》记载,当时的四大名柑中,台柑居首。元《柑子记》记述:“台之州为县五,乳橘独产于黄岩,黄岩之乡十有二而产,独美于备礼之断江。断江之柑,其肌泽,其臭馥,其肉素,其脉络外附,其核细以稀,其味甘以永。”毛泽东曾夸奖道:“黄岩蜜橘,很有名哟!”斯大林也对黄岩蜜橘作过高度的评价:“黄岩蜜橘是橘中之王。”
二、咏桔诗屈原:“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晏子春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味实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苏东坡的《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叶适的《竹枝词》:“蜜满房中金作皮,人家短日挂疏篱。判霜剪露装船去,不唱杨枝唱橘枝。”朱熹的《次韵吕季克橘堤》“君家池上几时栽,千树玲珑亦富哉。荷尽菊残秋欲老,一年佳处眼中来”戴复古:“百果之中无此香,青青不待满林霜。明年归侍传柑宴,认取仙乡御爱黄。”
三、桔俗1.传说:石大人守桔2.黄岩正月半风俗:正月十四间间亮传说明朝嘉靖年间,有一年的正月十四,民族英雄戚继光在海边打垮了一股倭寇,余下的倭寇如丧家之犬向内地逃窜。逃到黄岩时,天色已晚,他们有的躲进橘林,有的闯进民房。戚继光率军赶到,兵士和百姓一道,点灯燃烧,搜索残兵。顿时,整个县城内外,每间房屋,每片橘林都灯火辉煌。最终,倭寇被一网打尽。为了纪念戚家军的胜利,“间间亮”的风俗被流传下来。
3.正月十五“放橘灯”传说,南宋建炎年间,金人南侵,康王赵构从海上逃走,途经台州。那天刚好是正月十五,他晚上登金鏊山观海,忽然见到椒江(澄江入椒江而出海)上飘来无数灯火,感到十分奇怪。侍从告诉他,这是澄江上漂来的橘灯。赵构来到江边观看,并要侍从们跟着凑热闹,买了两船橘子,取出橘肉让大家吃了,留下橘壳制作橘灯,放在江上漂流。此后,每到正月十五,黄岩城里的男女老少倾城而出,澄江两岸坐满了看“灯”人,临时摆的小摊聚集,人来人往,非常热闹。4.打生正月半打生。这本是流行于农村多年不育妇女的一种风俗。每逢元宵,女伴们相约,拉拉扯扯去打生。女伴们抓住对象嘻嘻哈哈的打,还有扛起来烧“懒惰毛”的。“周瑜打黄盖”,打者愿打,挨者愿挨。挨打者不免扭扭怩怩,而心中却是乐意,祈求早生贵子。有诗为证:橘园村头夜初更,女伴相约去打生;勿管旁人来笑话,有生有生叫连声。黄岩橘村每年元宵,也要给结果少的橘打生,一呼一应;生多少?千箩万担!5.福橘新屋上梁、新婚拜堂、春祭等喜庆都要例行“抛橘抛馒头”,盘上盛着五色果、橘、馒头、方糕一类抛掷于堂前,小孩满地抢橘和馒头。并且“朱红”以其绚红艳丽多子而最受欢迎。柑橘收成后,以鱼、肉、糕、橘等烧香点烛供田头神官叫做橘福,祈求来年柑橘丰收。
4.福橘6.做橘保安、请令旗做橘保安。这是橘村一年中的大典。每年四、五月间,柑橘刚结果时,村头摆起香案供奉神位,家家户户的供桌相连摆成一字长蛇阵,各户的供品放在桌上,杯盘相接热气氤氲。法鼓金饶、香烟缭绕。道土全身披挂,戴道冠,穿法衣,一手拿手炉,一手执桃木剑,口中念念有词,焚奏摺于天,祈求天庭风调雨顺,虫口勿生,结果累累。请令旗。碰到柑橘病虫害孳生的年头,橘村的善男信女到开口岩天蓬元帅府请令旗。天蓬元帅是《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大哥孙行者号称齐天大圣,西乡富山南镇顶有他的行宫,管的是兴风行雨;二弟猪八戒却在橘村开口岩管除虫灭害。过去在橘林梢头可以看到扎着三角形的小红旗,就是天蓬元帅府请来的令旗。二、黄岩山水文化九朵峰峦联寺塔,一弓江水护楼台。邑中双璧九峰松岩山一、“邑中双璧”:九峰山与松岩山一、“邑中双璧”:九峰山与松岩山
1.九峰山九峰位于城区东部,因九峰环立而得名,有灵台、华盖、文笔、接引、宝鼎、灵鹫、双阙、卧龙、翠屏9个山峰,康有为曾赞“九峰环立,峻碧摩天,分雁荡之幽奇。”驻峰黄茅山,海拔529米。九峰公园的前身为瑞隆感应院,后称兴善寺,俗称九峰寺。清同治八年1869年建九峰书院。自宋代以来,就是名人学者留诗、潜读的场所。瑞隆感应塔为北宋建隆四年(963年)所建系楼阁式仿木结构,八面七级传塔,是九峰公园内最为古老的建筑之一。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建九峰书院。
古人咏九峰诗句
《登九峰绝顶》元末明初
方
礼东风吹我上崔巍,回首尘寰图画开。九朵峰峦联寺塔,一弓江水护楼台。
鲁桥车马随花柳,彭冢麒麟卧草莱。说起兴亡呤不了,特敲松层问寒梅。《游九峰山》
明
王弼还家未出廊,出廊为看山。旧路依然在,仙家指顾间。池扃初罢汲,竹密不须删。鸟语清圆转,应知客到关。《九峰闲游》
明王火广
步入仙峰五里程,软泥荒草杖藜轻。隔江飞雁横秋色,度岭流霞送晚晴。采药不辞莲岫险,濯缨真爱铁泉清。老来百念俱消歇,惟有溪山是旧情。一、“邑中双壁”:九峰山与松岩山2.松岩山素有“桔乡小雁荡”之称的松岩山景区,地处黄岩中部澄江镇,为黄岩重要的景区之一。
松岩山景区主要景点是松岩四绝:天梯,云片瀑,莲尖坪和石大人峰。为黄岩重要景区之一,与九峰山并称为“邑中双壁”。早在新石器时代,松岩山就有人类生存。另有良渚文化遗址;五代至北宋的青瓷生产遗址;商代墓葬遗址等。松岩山宗教文化深厚,南北朝宋武帝年间(420年)建岱石庙;元代至正年间(1314—1368)高僧秋江先后在松岩山顶建造了法轮寺和常寂寺。盛时有僧人三四百人之众。石大人,是一块巨大的人形岩石,雄伟地耸立山顶。和温岭的“石夫人”遥遥向望。莲尖坪,又名莲峰山,峰巅尖锐,状如莲花。山峰突兀,无径可通,凭一竹梯上下。清咸丰年间,里人构精舍于此为读书之地,号天峰阁,后为道观。清末民国初有彭姓三姐妹为道姑居此。二、黄岩山黄岩山“以其山顶有黄石,故以名之”(南朝《临海记》),此因岩石中有大量的黄铁矿所致。黄岩山其形犹如一个坐西北、西东南的弥勒菩萨,西首为凤凰峰,东为狮子峰,中间怀抱着一块三面壁立,高达百米,三面长约250多米的巨岩,上有400多平方米色彩鲜艳的黄色图纹和石像,村民谓为“福、禄、寿”三星图。每逢婚寿喜庆,必依黄岩山形悬挂三星图,左挂凤,右悬狮,
自古至今,世代相传。为此,坑口村也就有“双溪夹流三星地”之雅称。《刘氏宗谱》又载:“仙人王方平修道于黄岩山,化铅成汞,取黄岩之石和银坑之沙,淬激成金,犹钟离意点石化金之术。道成镌圣迹于潭心”。在黄岩山之银坑旁有一流银洞,洞口广五十厘米,深不可测,洞东为王方平炼丹炉(俗称烹银窟),其形如锅台,上可坐人。当年王方平就在此取黄岩之石,银坑之沙炼丹、炼银。三、翠屏山南宋著名思想家叶适说:“县直北上,爽气浮动,花柳之丽,日月之胜,无不在江北。”朱熹说:“黄岩秀气在江北,江北秀气在翠屏”。杜家村杜氏故居:右丞相杜范,是南宋台州5个丞相之一,其政绩居于首位,称为贤相,又是中国历史上7个“李杜”之一。抗元民族英雄杜浒,杜范之侄,文天祥的副将,崖山血战被执,牺牲五羊城(今广州)。思想家杜知仁,一生穷研朱熹理学,名闻各地。杜范、杜浒载人《宋史列传》,杜知仁载人《中国历史大辞典·思想史卷》。朱熹讲学处:即樊川书院遗址,位于新宅。南宋淳熙元年(1174),朱熹在六潭山樊川书院讲学,手书“溪山第一”。黄岩大批名士师从朱熹,使黄岩成为“小邹鲁”之地。朱熹在此与黄岩赵师渊同编《资治通鉴纲目》,成为一部集儒家精华的巨著。新宅黄绾故居:明嘉靖年间(1539)南京礼部尚书黄绾,名列《明史列传》和《中国历史大辞典·思想史卷》,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代表作有《明道编》、《石龙集》。黄绾在新宅建石龙书院、少谷亭、二公亭和枕流亭,遗有摩崖石刻手迹。三黄岩宗教文化黄岩古塔群
黄岩多塔,除了佛寺塔,还和风水迷信思想有关系。“家无三代富,清官不久留,潮水反弓流,十山九无头”庆善寺塔,又名大寺塔,县志记载是晋塔,实际上是宋塔,塔中空。瑞隆感应塔:是黄岩现存最早的塔,始建于北宋建隆四年,即乾德元年(963年)。这是一座八面七级仿楼阁式砖塔,现在按宋代原塔形制重建副阶。“平林塔影”,是九峰八景之一。方山双塔:始建于年代不详。南宋景定年间(1260-1264)宝章直学士章雄飞《游九峰寺》诗中有“九峰突地三千丈,双塔攒空十二层”之句。塔基为三层条石砌成的须弥座,塔身迭涩出檐,每面均有拱券。双塔高耸九峰之巅,“双峰插云”为九峰十景之一。瑞岩净土寺塔:是元代建的砖砌佛塔。水口塔:是黄岩唯一的一座石塔,坐落在茅畲水口山上,五级六面,面面俱刻佛像,是明代万历年间温岭马怡泉的工艺。一、委羽山洞:天下第二洞天位于黄岩南约二公里处。据《典岩县志》记载:汉高祖刘邦后裔刘奉林在此修道成仙。仙鹤白日飞升,三绕其山,鹤坠羽翮,故而得名委羽山。山间林茂竹翠,草花飘香,溪水潺潺,百鸟争鸣,宛如仙境。唐代已成道教胜地;宋代达鼎盛时期,时山间道观之中藏经千卷,四季云游道士不绝。元时委羽山遂渐成为全真道场。山中著名道教名胜古迹有大有宫、大有空明洞等;大有宫创建年代不详,为浙江著名道教宫观,宫后大有空明洞,据《云笈七签》卷二十七《洞天福地》记载,为道教十大洞天之中的第二洞天。洞口高2米多,洞内清幽深邃,传说与东海龙宫相通。
委羽山:第二洞天位于浙江黄岩县城南2公里处,山似龟形。洞口镌刻“第二洞天”四个大字。晋朝诗人谢灵运到此游览后,曾写有“山头方石静,洞口花自开。鹤背人不见,满地空绿苔。”“两晋无双地,南国第一宫”,山麓建大有宫,南朝梁代萧子云手书巨匾。世传周刘奉林,号大有真人慕仙圣窟宅,自嵩山徙居于此炼丹,丹成控鹤轻举,鹤坠翮于山椒,故名委羽。中国道教名人司马季主、鲍叔阳、杜光庭、王中立等居住地。南宋诗人戴复古晚年归老於委羽之下,元末文学家陶宗仪撰《委羽山纪事》。顾况、杜光庭、王十朋、谢铎等留下许多诗篇,有千古名区委羽山之誉。委羽山古有大有晨钟、仙源夜月、洞口朝霞、秋江暮帆、丹炉方石、鲤岩晚钓、丹井占天、琪树垂珠、淇园避暑、凤竹鸣莺、鹤亭古梅、樵居积雪等十二景。宫内有宋代镛钟和瑞井,正殿七间,前殿、西厢及侧房四十四间。供奉玉皇、三清、吕祖、丘真人神像,是明宣德和清康熙年间的贴金木雕。
委羽方石
翁仲
“棱棱有方石,拾得遇仙灵”。题委羽山谢灵运山头方石在,洞口花自开。鹤背人不见,满地空绿苔。
灵石寺灵石寺,原名叫甘露寺,东晋隆安二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1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 2025年氢能重卡技术创新在环保行业的应用前景报告
- 观察鱼 教学设计-科学一年级下册教科版
- 2025年中国高性能改性塑料合金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在康复医疗市场中的消费者行为研究报告
- 基于5G技术的2025年交通运输数字化转型策略研究
- 1.13 近似数说课稿初中数学华东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华东师大版2024
- 2025年垃圾填埋气发电设备智能化改造与碳减排效益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高档装饰灯具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中国高纯铌材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2025春江苏开放大学教师发展与职业道德过程性作业二参考答案
- 防蛇安全小常识中班
- 2025年广东省统一离婚协议书模板
- 《2025 NCCN子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 《上消化道出血》课件
- WiFi6基础知识培训
- 文学名著红楼梦故事解读
- 乒乓球比赛裁判员学习用(教学)
- 非口服药物的吸收(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件)
- 《中外美术史》课件
-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之《朝花夕拾》读书分享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