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关于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2000字精选关于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1)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继续练惯用比拟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教学重点: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化的句子。教学准备:1.预习课文,理解词语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准备珍珠鸟一只。一.导入新课。1.哪些小朋友家里养了小动物?谁来说说你和家中的小动物是怎样相处的?2.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只珍珠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珍珠鸟》,你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谁吗?〔冯骥才〕冯骥才既是作家,又是一个画家。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好象是一幅美丽的画。冯骥才也曾经养过鸟,他和鸟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朗读课文〔表扬采用默读方式的学生〕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三.质疑。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觉得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可以提出来。〔为什么这只怕人的鸟能和作者相处得那么好?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四.根据导读交流讨论,理解课文内容。1.出示导读要求。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从哪里表达了我对珍珠鸟的喜欢之情?2.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讨论研究。3.交流讨论。〔1〕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交流,指导朗读。〔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3〕从哪里表达了我对珍珠鸟的喜欢之情?指导朗读。a.当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时,作者是怎样照料它们的?b.三个月后这一对珍珠鸟有了雏儿,作者对它更是疼爱有加,把它当作了一个活泼淘气的小孩,称它小家伙。快速默读课文,找找看,课文几次出现了小家伙,哪些字词表达了作者对这个小家伙的喜欢之情?〔第一次:作者对它观察仔细,好肥。第二次:小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而我不管它,不伤害它,微微一笑第三次:重点体会摸、啄。第四次:小鸟对作者非常信赖,把他的肩头当成最平安的地方。〕4.课文读到此时,看了这张人鸟相依图,你有什么想法呢?是啊,作者此时的内心感受和我们是一样的: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妙的境界。5.你能举出生活中信赖创造美妙的境界这样的例子来吗?五.作业。1.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个写一段话。〔1〕温暖舒适的巢〔2〕得意的小红嘴〔3〕淘气的小家伙〔4〕人鸟相依图2.这篇文章一个自然段就是一幅画,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挑一个喜欢的自然段画下来。关于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2)教学目的:1.一是积累词语,感受语言艺术的丰富;二是知道同一意思可用两字词语和四字词语分别表达,体会语言艺术表达形式的多样性.2.知道”夸大”是民间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感受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初步认识古文,感受中国古文化的魅力.4.告诉学生默读的方法,并在平时阅读中运用.5.用恰当的音量说话,能表达一个人的良好修养.6.学习的写法,让学上进展大胆而合理的想象。教学时数:六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1.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词语2.想一想,你明白了哪些词语的意思3.请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形象的动作解释词语的意思4.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发现了什么小结:这组词语虽然意思相近,但不是近意词,因为每组词语的字数不等.二.读一读,说说以下句子的表达效果1.学生初读句子,感受三句话表达的意思.老师简单介绍”夸大”:夸大是为到达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2.再读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疑问.(第一句和第三句分别使用缩小夸大和扩大夸大.第二句也使用了夸大,让我们知道了燕山原来有这么冷,让人难以想象)3.学生品句子,请说一说夸大的作用是什么?夸大的作用:A.提醒本质给人以启示B.衬托气氛,增强感染力C.增强联想,创造气氛.老师提醒应该注意的地方.A.夸大不是浮夸,不能失去生活的根底和根据.B.夸大不能和事实间隔过近.C.夸大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使用夸大手法,以免歪曲事实.三.读一读,记一记1.激情导人.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为人处世方面的警句,鼓励我们博爱广敬。2、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3、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第一句:一件事情不亲眼看见只光听说,而根据猜想判断,可以吗?第二句:亲眼看见才是真,传言未必是真.4.背诵名言.5、交流其他搜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6、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第二课时一.读一读1.默读短文,读文章后知道了什么?学情预设(1)刚刚不出声的阅读形式叫默读.(2)默读的方法是眼到,心到.(3)默读的习惯该如何养成?2.老师补充默读的方法二.口语交际。(一)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的热情在学校图书室里,同学们在安静的看书,两位同学在一旁高谈阔论.你正在看书,你会怎么想,怎么做?(二)合作讨论,丰富话题1.小组内交流.组织小组成员轮流发言,互相启发,提问,评价,推荐说得好的同学到班上交流.2.指名试说,老师点评.3.想一想,同学们在哪些场合要小声说话?4.全班交流.第三、四课时习作:《荒岛生存记》一.回忆原文,激发兴趣请学生将课外阅读的《格列佛游记》摘抄内容小组内讨论.二.课堂讨论,提醒规律你认为要写好此文,必须把握那几点?学生归纳,老师小结.(1)要结合荒岛的环境来写,让自己置身其中,当成格列拂写在荒岛上的种种经历.(2)想象要大胆,合理,假设的推测是有理有据,情节要生动有趣.(3)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要描绘清楚,特别是在荒岛上遇到的困难的过程要重点写,几件事之间要注意详略得当.三、全班交流,由说到写1.小组推荐一位同学介绍,师生共评。请这些小组派代表上台发言,每个代表发言完毕,老师组织学生对代表的发言做适当的评价或补充。2.拟订提纲,起草。3.片断展示,组织评价老师请几位同学读出自己所描写的片断,然后说出自己是否满意自己的片断习作,为什么?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然后给与适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同时,也要对自己的片断习作进展自我修改。4.独立撰写,完成写作师:同学们,你们已经成功的为你们的习作进展选材,并且还写出来精彩的片断。老师已经隐隐约约的看到你们笔下家庭中的趣事了。如今老师想看得更清楚一些,老师希望你们笔下的人物可以活灵敏现的展如今读者的面前,给读者留下深化的形象,好吗?就请大家拿起你们的笔,完成习作。第五、六课时(习作讲评)一、集体评改1.选择优秀习作,请习作者上台朗读展示。以“你欣赏这篇习作的哪些地方”或“这篇习作有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你对这篇习作还有什么建议”等引导语,引导学生展开互相评价;老师亦可指出写得好的地方和修改建议。2.投影或宣读一篇中等程度的习作。(1)说出这篇习作哪些地方写得好?(2)哪些地方要修改?(3)应该怎么改?二、同桌互改1.导语:根据刚刚同学们的修改意见,同桌之间互相交换读习作,进展互相修改。学生互改,老师巡视,发现修改较好的例子。2.展示改得好的典型。(1)修改后的文章比原文好吗?(2)好在哪里?三、指导自改1.通过互改后,请学生归纳出修改这一类习作应注意的问题:(1)表达过程是否详细,是否突出“趣”。(2)词语的使用是否恰当、生动?文章是否通顺?(3)文章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标准?2.学生自改。请每位同学根据大家总结的修改考前须知及老师、同学的修改意见,再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让家庭趣事可以更加活灵敏现地展示在大家面前。四、总结课堂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仅修改了自己的习作,还掌握了一些修改的方法,请大家牢牢记住这些方法,用以指导今后的习作,争取每次的习作都能更上一层楼。关于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3)教学目的: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间隔、纽约、抉择、理论、获得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理论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4.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按事情开展顺序一局部一局部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钓过鱼吗?能说一说当你钓到大鱼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吗?2.假设你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很大的鱼,别人却让你放回去,你会怎样想?怎样做?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节课我们学习钓鱼的启示。〔二〕感知全文1.自读全文,读准字音。2.指名学生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3.默读全文,想想我回忆了一件什么事?明确:〔1~9节〕得意急迫哭出声乞求依依不舍4.简要理解〔10~11节〕写的是我从中得到的启示。〔三〕理解中心,总结扩展1.反复诵读第10节,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2.重点句: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但是理论起来却很难〔1〕讨论:这鱼指的是什么〔2〕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3.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这句话。〔四〕布置作业把你遇到的与本文相类似的情况写成一篇小短文,或写这篇文章的教案点评: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老师在设疑引题后明确学习目的:得到了什么启示,启示的含义以及从钓鱼中得到哪些启示?学生明确目的后运用已学过的边读边想的学习方法以及理解表达的顺序,理解含义深化的句子,感知课文,理解我从中得到的启示。探究活动以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开一个研讨会。1、讲讲你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钓鱼的启示》中的事。2、说说你是怎么做的。讨论:我们以后该怎么做?关于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4)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3个生字。2、朗读课文,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为什么可以救人的。领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3、受到保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教育。教学重点、难点:1、从海豚救人的事件中,体会到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2、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教学用具:教学平台。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在生活中,当人们遇到危险时,警察叔叔会救人;当发生火灾时,消防员叔叔会救人。可是同学们知道吗?在动物世界中,也有一些动物会救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动物救人的文章。2、学生齐读课题。3、同学们可能见过海豚精彩的表演,为它高超的本领所叹服。可你们知道吗?海豚还被称为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呢!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理解些什么?〔1〕海豚怎样救人?〔2〕想知道海豚救人的故事。〔3〕海豚为什么会救人?〔4〕想知道海豚是怎样的一种动物?4、过渡:课文的阅读提示中也提到了同学们想知道的一些问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2、检查读书情况〔抽一小组读一个自然段〕。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些段落讲了海豚救人的故事?哪些段落讲海豚救人的原因?4、你们打算用怎样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这篇课文?〔记者采访、当介绍员、朗读、汇报资料、介绍小报等〕5、学生分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自主、合作、探究〕三、检查自学情况。1、刚刚哪个小组的同学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学习课文的?出示幻灯。〔一组〕〔汇报海豚怎样救人、为什么会救人。师生评价〕2、我听说有的小组在课前合作办了一些小报,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两组〕〔介绍两份小报,师生评价,贴在黑板上〕3、听了这两个小组同学的介绍,你们想看看这些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吗?〔播放录像〕刚刚有一个小组是用介绍员向游客介绍的形式来学习的,下面我们就请他们结合这段录像给我们介绍,好不好?〔一组〕〔师生评价〕4、海豚这么棒,你们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我们的海豚呢?请你们上台把这些词语板书出来。〔7、8个学生〕5、感情朗读58自然段。〔播放录像〕四、交流文章的表达方法。1、回忆《鲸》的表达方法。〔幻灯出示句子,学生说出所用的表达方式〕2、小组讨论:说说作者为了说明海豚救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3、提问交流。〔举例表达、提出问题、答复以下问题的方法。〕五、总结、扩展。1、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内容外,你还知道海豚的哪些知识?介绍给同学听。〔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故事、习性、种类〕2、学习本文后,你有什么想法?〔保护动物,保护环境〕六、作业。练笔: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关于海豚的内容,写一篇《海豚的自述》。用上学过的一些表达方法。关于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5)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唐代诗人吕岩的诗《牧童》。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的、教学教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展说明。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p:《牧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5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诗。本组教材以多彩的童年生活为专题展开,《牧童》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儿童晚归休憩图。全诗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的表达了牧童那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2.学情分析^p:那么,五年级学生对这首诗是一个怎样的认知情况?这首诗对他们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是什么呢?他们又想以怎样的方式来学习这首诗呢?为了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我在课前对学生做了这样的调查:1.你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么?2.你认为学习这首诗的时候需要进展单独的识字学习吗?3.你会背这首诗么?4.你能大概说出这首诗的意思吗?5.你能从诗中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吗?调查中我发现:80的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95的学生认为不需要进展单独的识字学习,70的学生会背这首诗,能大概说出这首诗意思的占30,能从诗中体会到诗人情感的只有极少数。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根据课程标准知识与才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程度的根底上,我将本课的教学目的确定为:二、教学目的:1.熟读并背诵古诗,感知古诗大意。2.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生活状态的向往。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生活状态的向往。。三、说教学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所以教学本首诗,我准备采用诵读法、重点字词剖析法、情景教学法、设景想象教学法来展开教学。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表达快乐读美文,轻松学古诗的教学理念,并到达打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四、说教学过程详细教学过程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一〕欣赏音乐,走进《牧童》。课前,我先播放一首欢快的《田园之歌》让学生欣赏,并这样引导:是呀,美妙的音乐能带给人愉快的心情。其实,能带给人快乐的事有很多,比方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我就感到很快乐,看到同学们端正的坐姿,甜美的微笑,我也很快乐。说说看,什么事使你感到快乐?小精灵儿童网站]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学生情趣高涨时,我顺势导入:如今,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快乐的心情走进唐代诗人吕岩的诗《牧童》。并板书课题:牧童这样,让教学在师生对话中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课堂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二〕品读古诗,读出味道。诗词的美妙在于诵读。在指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我分这样三个层次进展:1.读正确。首先,我让学生初读整首诗,重点认读:铺、蓑、卧并指导写法。2.读出节奏。初读后,我告诉学生诗句本身就含有很强的音乐感,这就要求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3.读出内涵。在学生读出节奏的根底上,我这样引导: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诗词很多时候是一首歌,是一幅画。我想知道,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什么?〔1〕读出诗中所蕴含的画面。学生可能会说:我读出了诗中所蕴含的画面。我仿佛看到了草地、牧童、蓑衣、月光等,接着我引导学生想象景物的颜色和姿态,学生可能会说:〔〕的草〔〕的笛声〔〕的牧童〔〕地躺着〔〕的草场〔〕的月光〔〕的晚风〔〕的月夜如此,学生从单个词语入手,经过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使诗中的景、人、物变得鲜明生动起来。在此根底上,让学生连词成句,说出整首诗的意思,表达了学习的梯级,为下面的古诗理解降低了难度。〔2〕读出诗人愉快的心情为了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我追问,这是一个怎样的牧童?你能读出诗人什么心情?学生都能说出这是一个快乐,悠闲的小牧童。〔板书:快乐悠闲〕那么,你是怎么体会到作者愉快心情的呢?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牧童的快乐与悠闲呢?让学生品读诗句,从而发现景物描写最能反映作者的心情。原来,一切景语皆情语。此时,我适时适度的引导学生快乐地诵读这首诗。这个环节我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让学生边读边考虑,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才能,从而解决教学重点。〔三〕走进诗境,感悟诗情。在熟读古诗的根底上,我以你从诗的什么地方看到了这样快乐悠闲的牧童?一问,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预设一:抓住铺想象画面,品味弄感受情趣。当学生说:从笛弄晚风三四声中看到了一个快乐的牧童时,我追问:是谁在吹笛子?在什么地方吹?此时,我适时播放音乐《牧笛笛子》,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从而真切地体会到了一个弄字所蕴含的情趣。接着,我运用画面再现情境,让学生感受牧场的辽阔,并对学生进展语言概括才能的训练:同学们,此刻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中的哪一个词给了你这种平缓舒适的感觉?以此引领学生感受铺字用词的精妙。只有入境,才能悟情。本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运用画面与音乐再现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美的画面,美的音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进展体验,使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了开展。预设二:想象卧月明,感悟诗中情。有的学生可能会说:从不脱蓑衣卧月明中感悟到了牧童的快乐与悠闲。我先出示课件:《牧童休憩图》给学生以感官上的体验,再引领学生回到诗句中,让学生找一找哪个词更能表达牧童的无拘无束?学生很快找到:不脱、卧这两个词。接着我引导学生体会:他为什么不脱蓑衣?他躺在一个怎样的地方?怎样躺?把卧换成坐或者立,行吗?这样,学生在交流中、反复品读中感悟到了牧童的无忧无虑与天真烂漫。这样,抓住重点字词品读品味,防止了古诗教学逐字逐句的串讲串问,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感[内容来于Y-Y_课-件_园]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妙,从而真正学有所获。接着,我挖掘教材的留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音乐响〕躺在柔柔的草地上,闻着青草的芳香,望着天上的明月,享受着晚风的抚摸。此时此刻,假设你是这位躺在草地上的牧童,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在美妙的遐想中,学生融入诗境,走进牧童的内心世界,由此抒发情怀,发表见解。此时,学生化牧童为自己,化自己为牧童,与诗中人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四〕探作者心,窥别样情。读诗,不仅要读出诗中画,还要读出诗中人。这对学生而言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很好的导向,是从一个层次到另一个层次的深化。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我这样引导:同学们,快乐的心情是相通的。眼前的一切不仅令牧童陶醉,令我们大家陶醉,也令诗人吕岩陶醉。其实,吕岩喜欢牧童,还有另外的原因呢。此时我出示诗人吕岩的资料。让学生理解到了诗人向往远离喧嚣、悠闲自乐生活的原因后,我创设意境,学生配乐吟诵古诗。与诗人展开心灵的对话。这不仅是教学回归到古诗的本体,更是学生情感的回归与升华。进而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五〕拓展延伸,背诵积累。学习古诗,就是要让学生在欣赏古诗的同时爱上古诗,所以在学生意犹未尽情犹未止时,我出示了一组以儿童生活为体裁的诗句让学生赏析。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桑茶坑道中宋杨万里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荫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诗句赏析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将本课的古诗辐射到其余相关诗句,真正做到课内外学习的有机交融。至此,我顺利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我努力寻找人文精神与语言训练的契合点,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训练,将学生带到情境中去感悟、去体验、去探究。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语文课堂中进展学习,表达了我创立和谐课堂的教学思想。五、说板书设计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这节课我设计的板书力求简洁明快,一目了然。快乐、悠闲二字彰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是教学内容的精华表达,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点睛之笔。附板书:牧童吕岩快乐悠闲我的说课到此完毕,感谢您的聆听,欢送批评指正。_关于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6)【教材简析】《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记述了史学家谈迁两次创作明史巨著《国榷》的经过,突出表现了谈迁在《国榷》被盗后,面对厄运,抱定信念,矢志不渝的人物形象,将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决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活动更使谈迁这一人物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可感。【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品读文字,感悟其丰富的内涵,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决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教学重点】通过课文详细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决不移的信念,学习他矢志不渝的精神。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感悟,理解课文第四节,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教学时间】二教时第一教时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1、师生共写课题,提示:端端正正写字2、老师设问:什么叫“厄运”?在课文中指什么事?谈迁被厄运打倒了吗?为什么没有被打倒?〔相机理解打不垮、信念〕3、指名读题二、自学探究,交流展示1、引导学生围绕学案自读课文,并四人一小组合作探究,老师行间导学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⑴、引导学生选择最受感动的一节读课文,导读课文第二、三节,指导学生读通顺,读正确,尝试读出感情,相机理解“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等词语,引导用自己的话概括每节大意〔预设举例:“疾”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快,疾速。“积劳成疾”的“疾”应选第种解释;“嫉恶如仇”的“疾”应选第种解释;“奋笔疾书的“疾”应选第种解释。”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词语和句子的意思选择适宜的义项〕⑵、导读第一节设问:一篇好文章的开头,像凤凰的头一样的优美、精彩,所以有“凤头”一说,谁喜欢第一节?读第一节,相机正音“浙江、国榷”,说说第一节写了什么?⑶、导读第四节设问:好文章的结尾往往又像豹的尾巴一样有力度、响亮有力,因此又有“豹尾”的说法——反复齐读第四节3、交流学案第四题⑴、谈迁写的《国榷》是一本什么样的书?⑵、谈迁是谁,说说你对他的理解。⑶、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几句话概括。〔不超过30字〕,通过引导,逐步让学生用最少的字概括课文内容。〔预设:谈迁矢志不渝著《国榷》〕4、指导写字⑴、出示生字浙迁博抄锁挣诞⑵、老师范写博诞⑶、学生完成课后第一题三、质疑问难初读了课文,你有那些不理解或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引导完善学案第五题〕四、课堂小结关于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7)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贵品质.2、练习概括课文中心思想.3、学习本课生字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化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络,练习概括中心思想.教学难点:体会伯父说的含义深化的话语。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生字新词。2、理解鲁迅其人。3、理解人们对鲁迅的思念。教学过程:一、提醒课题:1、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介绍作者.作者是周晔,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先生____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晚年的几件事.3、看题目,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先生那么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之既是具对亲属思念,又是对鲁迅崇敬的感情.二、逐段阅读课文,讲讲每段的段意,并加小标题.深切的思念第一段:鲁迅先生____后,人们沉痛地悼念他.议论《水浒传》第二段:鲁迅先生教育我认真读书.笑谈碰壁第三段:鲁迅先生以碰壁为比喻鞭挞旧社会.救助车夫第四段: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车夫.关心女佣第五段: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三、读第一段,考虑并讨论.1、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如今哪些方面(①参加追悼念的人多;②送来的花圈挽联多;③送花圈挽联的有各种各样的人.)2、什么事使我惊异(看到伯父受到这么多的人的崇敬和爱戴,感到伯父跟一般人的伯父不一样,是一位深受人们爱戴的伯父的事.)3、小结:这段讲了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引起了我的深思,更激起我对伯父的思念.四、学习第二段,讨论.1、我是怎样读《水浒传》,结果如何囫囵吞枣什么意思伯父问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乱说一气.张冠李戴什么意思2、伯父听了我的答复,怎么说伯父的年纪比我大,为什么记性反而比我好呢(鲁迅先生之所以记性好,是因为他读书,而我并不是记性差,主要是读书马马虎虎)马马虎虎(反义词)认认真真3、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惭愧,又悔恨,比挨打还难受(伯父年纪这么大学习还非常认真,对学过的知识记得牢,自己与伯父比照,学习太马虎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认识到伯父的话是对自己学习态度婉转的批评,所以)4、临走的时候鲁迅为什么送作者两本书(勉励作者要认真读书)5、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小结:这个小故事讲鲁迅跟我谈《水浒传》从中启发教育我要读书,反响了(对待学习认真严肃,关心下一代)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2、体会含义深化的语句。3、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三段,考虑并讨论.1、什么叫恍然大悟我当时有没有真的恍然大悟从哪里看出来(作者年轻小,不鲁迅先生话的含义)2、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作者天真无知,把伯父的话错了,在座的人为她天真,幼稚的讲解而感支好笑)3、引导学生理解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四周黑洞洞的是说旧社会的黑暗;容易碰壁说明____者随时都会遭到迫害.鲁迅先生在旧社会经常碰壁,说明受迫害.鲁迅先生在旧社会经常碰壁,说明受迫害很深.这个句子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既真实生活在反映了旧社会人民没有丝毫的自由,____者外外遭受迫害的社会现实,又表现了鲁迅先生幽默的性格和勇于跟黑暗权力进展斗争,不怕挫折的乐面精神.)4、作者回忆了这个小故事是想说明什么二、学习第四段,讨论:1、画出描写车夫伤势严重的句子,读一读,并议一议,这么冷的天,那位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两只手、地上淌着一滩血、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车夫家里穷,连一双鞋都买不起.天气那么冷还在拉车,说明他要拼命挣钱养家糊口.车夫的处境的旧社会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一个缩影)2、伯父他们是怎样救助车夫的找出一系列不示动作的词.这些词表示鲁迅什么感情(扶上、蹲着、半跪着、夹出、洗、敷上、扎好、掏出、给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心)3、事后鲁迅先生为什么脸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脸变得严肃是因为想到车夫在那样严寒的天气里还光着脚拉车,受了伤也没钱治,这是黑暗的旧社会造成的.他无法控制自己对旧社会憎恶的思想感情.吧一口气是对在旧社会苦难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给劳动人民造成如此痛苦的黑暗社会的憎恨.)4、小结:这个故事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受伤车夫,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和对旧社会的憎恨.三、学习第五段.1、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阿三的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2、齐读最后一小节,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既是对开头照应,又是全文中心句,点明中心作用)作业设计:一、抄词.追悼正月爱抚____搞不清楚张冠李戴愉快碰壁微弱咳嗽饱经风霜二、把词语补充完好.张李囫囵然大三半经风声哭难以受接连不三、阅读句子并作答.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惭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⑴文中这句话指:___________________⑵这句话外表在夸自己,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这句话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⑷从此以后,我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⑸我听了这句话,为什么比挨打挨骂还难受2、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⑴四周围黑洞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⑵碰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这句话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这句是_____句,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这段话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来扎好绷带.⑴这片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本段中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七个动作词.⑶这段话说明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按课文内容填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写__的文章.通过作者回忆的四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鲁迅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关于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8)一、学习目的1、学会本课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才能,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二、学习过程第一学时〔一〕学习《枫桥夜泊》。1、借助拼音自读。2、同座互读。3、指名试读,正音。4、在朗读的根底上,结合插图整体感受诗中的画面和意境。〔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风光,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5、借助注释,弄懂诗句的意思。〔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亲密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花。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渔火,即渔船上的灯,江边的枫树,江面的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构成一幅幽美的江中夜景,带着旅愁的诗人一夜未眠。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6、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突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提醒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7、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风光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8、朗读时,可按以下节拍进展: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前两句朗读时要略带感伤语调,语速要慢。姑苏城外寒山寺要稍快,要有惊奇之感。最后一句读得凄凉而悠长。朗读时要想象诗中景象,体会诗中意境。9、背一背〔或搜集〕夜晚思念〔或感伤〕的古诗。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注释]春晓:春天的早晨。晓:天亮。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闻:听。闻啼鸟:听见鸟叫。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注释]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疑:疑心,以为。举头:抬头。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注释]泊:停船靠岸。瓜洲:在如今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京口:在长江南岸,如今的江苏省镇江市。钟山:如今南京市的紫金山。数重:几层。绿:吹绿了。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二〕学习《别董大》1、简介。《别董大》是高适遨游时写的送别诗,原题有两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二首。作者送别的朋友董大名叫董庭兰。董庭兰是玄宗时代的著名琴手,曾经得到宰相房的赏识和宠信。据说董庭兰善古琴,当时盛行胡乐,董氏受到冷落,高适送别他,可能也正是诗人失意的时候。2、按上面方法自学。〔诗中一二两句写景。千里黄云蔽空,日落时天色昏黄,这暗示了董大的失意境遇。北风吹刮着大雁,大雪纷飞,写雪中的景致,同时也是隐喻董大即将分手远行。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在此情此景中送别友人,作者难免有凄凉悲苦之感。三四句是作者的劝勉,作者劝故人不要忧愁前面没有知己,天下哪个人不赏识你呢要相信天下有知己,前路有光明的远景。作者没有承接前两句抒发悲苦的情调,而是表现昂扬的精神,豪壮的气概。这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有相似之处,后两句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来,更具一种豪杰气概。〕3、朗读时,可按下面节拍进展: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前两句景物描写朗读时语速较慢,要有凄凉之情,空旷之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句要读出大方大度的气势。4、背一背〔或搜集〕类似表达友谊〔或送行〕的古诗。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注释]芙容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边。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吴:春秋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山。洛阳: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冰心:比喻心的纯洁。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注释]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使:出使。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库车附近。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朝雨:早晨下的雨。浥〔y〕:湿。客舍:旅店。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注释]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注释]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液体化工物流行业供应链协同与价值优化研究报告
-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午睡教案(2025-2026学年)
-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电子教案(2025-2026学年)
- 小儿心肌病的分类病因研究教案
- 幼儿园手工艺术活动设计与教学方案
- 物流仓储安全管理规范与执行方案
- 工地噪音与粉尘污染控制措施
-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案例
- 医院医疗废物管理清单与规范
- 2025-2030中国医药行业ESG投资价值与实施路径研究报告
- 无人机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监控与追踪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5贵州毕节市中医医院招聘暨人才引进编外聘用专业技术人员78人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农交会营销方案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期中测试数学试卷(无答案)
- 篮球场施工合同(标准版)
- 2025年plc电气自动化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汽车后市场汽车维修配件电商平台研究报告
- 2025年中远海运招聘1189人(含社招)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禾川x3系列伺服说明书
- 企业培训5W2H分析法(31P PPT)
- 《风电防雷接地》word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