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幽径悲剧》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2、品味语言,学习反复、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与作用。3、学习层层铺笔的描写手法与作用。4、通过品读、美读把握文章情感,学习作者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通过读、品、悟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情感。教学难点:体会作品强烈的悲剧效果。【课时安排】三课时【预习安排】1、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字词,做到读通、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查找有关季羡林的知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感受幽径之美,古藤萝之美。一.导入教师讲一个真实的小故事:北大新学伊始,一位外地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进入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如此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几天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学者令人钦佩的人格魅力。今天我们将通过《幽径悲剧》走进这位文化巨匠的精神世界,聆听他诉说的智慧,智慧地诉说。二.介绍作者季羡林,大学教授、作家,学生介绍之后教师补充。中学毕业后,他和80多个高中同学北上京城考大学。结果,只有3个人考中,而他一人同时考取了北大和清华。入学之后,学业出色,成为当时清华佼佼者,为清华“四剑客〞之一。季老学识渊博,学富五年,精通六七种语言,致力于研究“东方学〞,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学识了得,是当代中国的一位文化巨匠,深受世人的钦佩和敬仰。三.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思路1.有感情朗读课文。2.学生回顾课文,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写了北大燕园内,作者自家住处附近一条幽径上的一株古藤萝的悲剧。“幽径〞、“藤萝〞、“藤萝被毁〞的思路,理出文章的结构,并为每一局部概括一个小标题。第一局部〔1-6〕写幽径美景。第二局部〔7-10〕写古藤萝之美。第三局部〔11-16〕写藤萝的悲剧。四.作业:思考课后第一题第二课时一.导入二.精读品析,欣赏第一局部——感受“幽径美景〞1、师:文章开头描绘了幽径之美,美在哪里?用笔圈出,品一品,读一读。例如“到了夏天,山上一团浓绿,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林中小鸟,枝头鸣蝉,仿佛互相应答。〞这一句写得有声有色,让人身临其境,如入画中,神奇而美好。又如“夏季的荷塘中,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仿佛从地下深处爆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向上,向上,向上,欲与天公试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教师X读,感情饱满,学生听读感受,说说这里的描写重点突出荷塘中怎样的特点?〔礼赞生命力之强烈〕字里行间流溢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喜爱、陶醉、礼赞〕试读出来。男、女生竞赛朗读〔女生第3节,男生第4节〕2、师:作者用“神奇〞二字概括幽径的特点,而在这条神奇的幽径中什么给作者的印象最深?点拔:文中有一句话能显示作者的用意,划出来:“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试用自己的话来诠释。明确:幽径神奇而美丽,如诗如画,秀色可餐,然而生于其间,长于其间的古藤萝——将更是一个不同凡响,让你难以忘怀,让你刻骨铭心的角色。3.作者如此用力描绘幽径之美,并没有浪费笔墨,用意何在?〔思考讨论〕明确:这便是铺垫、蓄势——用不同寻常的神奇秀美环境来烘托她。三.研读第二局部——感受“古藤萝之美〞1.师:想必大家一定很想认识让作者难以忘怀,刻骨铭心的角色,速读概括古藤的特点。并说说它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明确:精神寄托于安慰.2.作者除了写幽径上的藤萝,还提到哪里的藤萝?作用?明确:侧面烘托幽径藤萝“最有特色〞,最美。3.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毫不留情的,十年浩劫期间,这些美丽的花木被异化为“修正主义〞,遭到了无情的砍伐,同学们可能不能理解,那就查阅一下“十年动乱〞的历史资料吧,寻找故事性较强的资料。明确:教师补充,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小结。“十年浩劫〞期间,游街、批斗、挂牌、住牛棚,季老一一品尝过,最可悲的是,他被宣布为“不可接触的人〞,被分配掏大粪、看大门、守、发信件。“文革〞期间被打倒的又何止是他一人,可以说一切能代表“真、善、美〞的人和事物,几乎都被颠倒过来,被打倒,糟践踏。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呀?是失去理智的、荒唐、愚昧而疯狂的年代,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更是一个民族的悲剧。“十年浩劫〞的灾难,他对此有怎样的感触认识呢?请阅读第10段把作者的认识感触划出来。明确:“他悲愤、惆怅,他有一点安慰,他觉得这个世界还值得留恋,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5.怎样理解他的这种感情?是什么让他“悲〞,又是什么给了他“安慰〞?明确:作者亲历了“十年浩劫〞的灾难,对自己的苦难他一定曾经悲叹过,但作为一位文化巨匠,他没有陷于此种自伤而不能自拔。这株仅存的藤萝依然在那里释放着力量,所以这让作者觉得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四.作业:品味语言,学生选择一句或一段,自我赏析。要求学生用固定句式:“段〔句〕好,好在〞来作答,内容要求从词、句式、修辞的角度,从写法、结构等方面进展分析评点。第三课时一.导入:然而人与自然的故事并不是总以喜剧的形式上演的,这节课我们来共同感受古藤之悲,幽径之悲,作者之悲。二.研读第三局部:感受“古藤萝的悲剧〞力量。1.师:这是一株怎样的古藤?迅速找出描写古藤的语句,概括它的形象特点。明确:有外在美;无害人之意,献花于人世;二三百年来,和睦相处---即“真善美〞的化身。2.这样一个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古藤,作者的情感如何?明确:喜爱,留恋,乐之3.师:“然而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作者以自己前后矛盾的感慨揭开了“古藤萝悲剧〞的序幕,怎样理解作者前后矛盾的感慨?明确:古藤萝存在——意味着人间纯真、善良、美好的存在;古藤萝消灭如此意味着人间的纯真、善良、美好遭到杀戮。4.师:这难道不令人痛心吗,看作者如何凸现这悲痛?请阅读11段找出你认为能表现“悲〞的描写。如:“它们仿佛成了失去母亲的孤儿????〞“吊死鬼〞让人联想到一个那样美好的天使突然被杀戮之后带给人们的恐怖、震惊。5.面对被消灭的惨状,作者情感受到什么影响?震惊、恐怖、悲哀,找出文段中最能表现这种感情的词、句、段,读一读、品一品。例:“我有点怕走??我不敢再看??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疾趋而过。??悲哀至极??〞。三.思考悲剧背后的问题。1.这个悲剧发生在哪里?什么时间?明确:地点:北大时间:1992年春2.作者这么好的一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居然会狠心破坏作者的小天地,同学们联系现实生活猜猜,“毁美〞哪些人呢?明确:愚氓、伟人、追名逐利的人、心中无美的人??3.创造美好世界的人们与制造悲剧的人们最大的区别在哪里?或者说“毁美〞的那些人都缺点什么?明确:前者关爱生命、关爱自然,追求真、善、美;后者缺乏对生命、自然的关爱,自私、冷漠、无情。4.“藤萝毁于愚氓之手〞的悲剧,让作者心生悲痛,难道他仅仅是为这一棵藤萝而悲伤吗?明确:这里的藤萝是真善美的象征,愚氓是美的消灭者的象征。藤萝被消灭的悲剧其实就是世人对美的无视,对美的否认,对美的消灭,所以说古藤萝的悲剧,其实是在说人的悲剧,人们亲手一个一个地消灭身边的美,这是让作者最为心痛的,而且这样的悲剧每天还在上演着。5.作为一个大师级的学者,一位令世人钦佩、敬仰的文化巨匠,他的悲愤、惆怅、安慰仅仅是像林黛玉那样多愁善感,悲叹个人身世不幸吗?作者描写这一株古藤的悲剧,目的何在呢?引导:这样的悲剧如果是发生在偏远落后的荒蛮野岭之间,倒也罢了,可它偏偏发生在中国最具历史文化渊源的北大,这里是中国文化精英的聚集地,是思想最为解放的最高学府这不能不让人痛心疾首。这一幕悲剧如果发生在“十年动乱〞期间,是不足为奇的,因为那是一个悲剧的年代,可是它发生在“十年动乱〞完毕十几年后的今天。这十多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迅速提高,已经奔上小康之路,这说明什么?明确:愚氓多,国民素质有待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贪乏。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中的真、善、美,并维护之,并不仅仅是一个人是否具有博爱之心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是否具有健康、积极、良好的精神素质的大问题《幽径悲剧》教学设计某某市梅岭中学陈涛一导入同学们,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消灭给人看。〞在北大燕园的一条幽径上也发生了一场悲剧,这场悲剧使得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痛心疾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幽径悲剧》。二检查预习同学们事先预习过,你能读准下面的字词吗?三整体感知1、本文题为《幽径悲剧》,请同学们用下面的句式将课题补充完整,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在的幽径上,发生了的悲剧。明确:在北大燕园的幽径上,发生了愚氓灭美的悲剧。面对这个悲剧,作者在文中第12段段末说到:“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而我们今天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学会理解作者面对生命之美的逝去而产生的心灵之痛。出示幻灯片:文本解读一:生命之美的逝去——体味作者心灵之痛2、这棵有着百年历史的古藤萝无端被毁,那么文章是如何描写它被毁后的惨状的?明确:第11段,第13段出示幻灯片:死后之惨重点朗读:第11、14段3、教师引导问:既然表现其惨状,为何又渲染初绽花朵的美呢?明确:用吊死鬼的恐怖和初绽花朵的微笑巨大反差让人更觉得其无辜、不幸。正如鲁迅所说:悲剧是把美消灭给人看。那么生前的古藤罗美在何处?作者是如何描写的?明确:外在美内在美重点朗读:第8段第14段出示幻灯片:生前之美4、藤萝之美其实代表了什么?明确:真善美的象征。5、作者是否一开始就展现古藤萝的美?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作者为何不先写古藤罗之死呢?明确:极言其美,愈见其悲〔出示幻灯片〕四总结技巧:比照和烘托五体味心中的痛。1面对这样一个悲剧,人们态度如何?〔无动于衷〕2面对这样一个悲剧,先生态度如何?〔悲哀至极〕出示幻灯片:文本解读二:诗心佛心的告白——探究作者性情之真3同样一件事,人们无动于衷,为何唯有先生悲哀至极,感慨良多?且文中倒数第二段有这样一段话,同学们一起读一下:“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偏偏让我住在这个地方,偏偏让我天天走这一条幽径,偏偏又发生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悲剧;所有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那么季羡林先生终究是一个拥有怎样性格的人呢?让我们了解一下他的生平经历。师出示季羡林的生平经历。明确:通过这段文字介绍,我们会发现先生是一个有着深厚的佛学修养和文学素养。因此他拥有着一颗诗意的心灵和悲天悯人的佛心。正因作者有这样的两颗心,才能设身处地体会被砍古藤萝的痛苦,才能听闻它的哭泣声。这也就是作者为何面对藤萝之死而感到悲哀至极的原因,正所谓朱光潜所说:仁爱就是同情,同情起于敬畏。“无论谁死了,/我都觉得是我自己的一局部在死亡。/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因此我从不问丧钟为谁而鸣,/他为我,也为你。〞——弥尔顿出示幻灯片:文本解读三:爱美风尚的祈盼——感受作者呼唤之切六、反思。1、本文季羡林先生表达的仅仅是对藤萝之死的哀伤之情吗?明确:文章季羡林先生表达的仅仅是对藤萝之死的哀伤之情吗?大家知道当年文革期间,消灭美是司空见惯的,可是本文写于1992年春天。十年浩劫已完毕了十五六年了。在北大校园里,竟然还有不知道欣赏美,甚至消灭美的愚氓,北大校园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可想而知。可见国民素质普遍低下,能欣赏美珍爱美的人少之又少,这让作者痛心疾首。所以本文作者不仅表达对藤萝之死的哀鸣,更有对愚氓灭美的谴责。此时我们感受到一颗高贵的心灵对真善美的呼唤。出示幻灯片:《幽径悲剧》——对藤萝之死的哀鸣对愚氓灭美的谴责2、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际高端艺术品物流保险服务协议
- 直播平台内容创作者收益分配与市场推广协议
- 双方子女艺术培训费用分摊与责任履行协议
- 博物馆历史人物专题讲解员聘任合同
- 网络直播灯光控制软件租赁与内容定制服务协议
- 电商企业入驻平台合作框架协议
- 跨界外卖骑手职业保障与绩效评估合同
- 专用工业危险品仓储租赁与安全监测服务协议
- 机场货运设施维护与安全保障补充协议
- 共享汽车分时租赁与广告合作合同
- 2024年浙江省仙居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岗笔试题带答案
- 2025年地理高考复习 专题05“演变过程类”选择题答题技巧(解析版)
- 软切片安全挑战-全面剖析
- 运动康复与体能训练理疗中心商业计划书
- 山东能源电力集团招聘笔试题库2025
- GB/T 3091-2025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
-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武汉四调)
- 武汉2025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
- 物业财务知识培训课件
- 第四单元 社会争议解决(大单元教学设计)高二政治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 2024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浮力及其应用(原卷版 )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