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1课件_第1页
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1课件_第2页
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1课件_第3页
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1课件_第4页
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2012.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1.辐射防护法规与标准的基本概念

法规指国家机关制定的具有法律效益的规范性文件;防护标准是在安全前提下不过分地限制产生辐射的有益实践而适宜的技术性规范.我国放射防护方面的法规和标准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放射事故管理规定》等.辐射防护法规与标准§1.辐射防护法规与标准的基本概念

辐射防护的目的在于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非随机性效应)的发生,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辐射防护的目的

为了防止确定性效应,就需制定足够低的当量剂量限制,以保证即使个体在终生或全部工作期间受到这样的照射也不会达到阈值剂量。限制随机性有害效应的方法是使一切具有正当理由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并不得超过为限制随机性效应所制定的当量剂量。

序号与医用放射线有关的防护标准名称编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放射性皮肤病诊断标准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医用X射线治疗卫生防护标准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卫生防护标准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个人胶片剂量计医用放射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培训规范放射事故个人外照射剂量估算原则

γ远距离治疗室设计防护要求GBZ95-2002GBZ96-2002GBZ98-2002GBZ99-2002GBZ101-2002GBZ104-2002GBZ105-2002GBZ106-2002GBZ120-2002GBZ126-2002GBZ128-2002GBZ129-2002GBZ130-2002GBZ131-2002GBZ134-2002GBZ138-2002GBZ141-2002GBZ/T145-2002GBZ/T149-2002GBZ/T151-2002GBZ/T152-2002表1与医用放射线有关的防护标准辐射防护法规与标准§2.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1

实践的正当化

正当化(legtimacy)就是在进行任何伴有辐射的实践活动时,首先必须权衡利弊,只有当带来的效益大于所付出的代价时,才能认为是正当的.当判断一项实践时,需要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辐射防护只是其中一个因素.ICRP60出版物强调,不仅对新引入实践正当性需要判断,而且对现有实践当其效能与后果有新资料时,也应再审查其正当性.医学影像中还需考虑每次操作的正当性。(利益>代价+危害)

如果引进的某种实践的净利益不能超过代价(包括基本生产代价、辐射防护代价及辐射所致机体损伤代价等),属于不正当性实践,应当终止这种实践。

表2一些医疗照射防护正当性要求

项目

内容医生责任要遵守医疗道德,具有放射卫生防护基本知识;清楚了解哪些疾病适于X线检查,对不合理申请单可提出意见或拒受,绝不重利忘害;避免患者受无用照射团体检查团体检查常造成大剂量照射而阳性检出率不高的现象;对幼儿入托、中小学生体检应取消常规透视乳腺癌普查35岁以下妇女若无症状,不需X线检查;35~40岁妇女,用于检查易感人群;50岁以上妇女是实用的孕妇检查应避免对孕妇做下腹检查;骨盆测量也不宜进行,如确有必要也要限制在妊娠最后3个月进行,并写明理由不该做的检查转诊前已查明,用其它手段(如B超)可做的诊断;即使是癌症患者,已确诊或治疗后就不应再过多使用X线检查医学研究应注意伦理上的问题,应尊重受照人意愿,而且必须在其了解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辐射防护法规与标准§2.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2

放射防护最优化

最优化(optimization)是在考虑经济和社会因素之后,使任何辐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辐射防护最优化是指:在付出的代价和所得净利益之间的多种方案进行权衡,求得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净利益.实施医疗照射时尽量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用最小的代价使必要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辐射防护法规与标准§2.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2

放射防护最优化

衡量最优化比较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是进行代价和利益分析,其目的是确定最优化的防护水平,即如果达到这个防护水平后,再继续降低剂量就不适宜了.在某项辐射防护实践中,不是剂量越低越好,应当使照射剂量降低到合理的可以做到的程度。否则,将会增加辐射防护的代价,所获得的纯利益反而减少。辐射实践的正当性及其防护的最优化原则主要与辐射源有关,涉及对某项辐射源的使用和防护是否适宜;而个人剂量限值涉及职业性人员个人和公众个人,与人有关。

辐射防护法规与标准§3.剂量限制

1

放射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值一年工作中所受外照射当量剂量与摄入放射性核素所产生的待积当量剂量二者总和(不包括天然本底和医疗照射).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剂量限值要考虑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同时满足以下两种限值:为了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任一器官或组织所受年当量剂量不得超过500mSv,眼晶状体不得超150mSv.

为了限制随机性效应,放射工作人员受到全身均匀照射时的年当量剂量不得超过50mSv.当受到不均匀照射时,年有效剂量E=wTHTR50mSv.辐射防护法规与标准§3.剂量限制

1

放射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值

ICRP新建议确定以有效剂量表示的职业照射的剂量限值是:在限定的五年期间内平均每年20mSv;任何单独一年不得超过50mSv.有害效应防护目的限制内容职业照射公众成员确定性效应随机性效应防止发生限制发生率,使其达到可接受水平眼晶状体其他器官组织全身均匀照射不均匀照射1505005050155055表3我国规定的个人年剂量限值(mSv/a)有效剂量(当量):

为人体各组织或器官的当量剂量乘以相应的组织权重因数的和。

E=TWT·HT

0组织或器官组织权重因数

WT组织或器官组织权重因数

WT性腺

0.20肝

0.05(红)骨髓

0.12食道

0.05结肠

0.12甲状腺

0.05肺

0.12皮肤

0.01胃

0.12骨表面

0.01膀胱

0.05其余组织或器官

0.05乳腺

0.05公众的个人剂量限值:▲防止确定性效应:眼晶体年当量剂量:<15mSv/年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mSv/年

(是职业人员的1/10的量)

▲限制随机效应:

年有效剂量:<1mSv/年(原为5mSv/年)

(3)从事放射工作的孕妇、授乳妇及16~18岁的实习人员,不应在年有效剂量当量可能超过15mSv的甲种工作条件下工作,不得接受事先计划的特殊照射。(4)对事先计划的特殊照射,其有效剂量当量一次不得大于100mSv,一生中不得大于250mSv,并要满足个人剂量限值要求。(5)对应急照射,一般控制在一次全身照射不超过100mSv,一生中不得大于250mSv,并要满足个人剂量限值要求。(6)未满16岁者,不得参与放射工作。

3

对受照剂量的控制原则(除剂量限值外还应遵守的原则)辐射防护法规与标准§3.剂量限制4.

放射防护的推定限值

放射物污染表面的导出限值

导出限值是指为了放射防护的实际需要,根据适合于某情况的一定模式由基本限值推导出来的限值.污染表面α放射物质

β放射物质

手、皮肤、内衣、工作袜工作服、手套、工作鞋设备、地面、墙壁3.17×10-23.17×10-13.173.17×10-13.173.17×10表4表面污染导出限值(Bq/cm2)辐射防护法规与标准§3.剂量限制5.辐射防护体系中的干预水平

辐射的实践指有准备的操作和在控制下使用放射线的活动。干预是指为降低因事故或误用放射源而产生的剂量或为缓减剂量的后果所采取的行动。只有预期补救行动带来的好处多于损害时,才诉诸干预.

拟议中的干预应当在遵从防护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充分衡量干预本身带来的危害及代价,包括社会代价是否值得。医用辐射防护标准体系放射防护与安全基本标准医用辐射防护标准基础通用放射

学核医学放射肿瘤学子体系子体系其他屏蔽培训术语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电离辐射剂量学受检者与患者的防护

设备生产、安装与使用X射线检查类型检查部位投照方式或方向指导水平

X射线照相检查入射面每次检查的吸收剂量(mGy)

腰椎AP10LAT30LSJ40腹部静脉和胆囊造影AP10骨盆AP10髋关节AP10胸AP0.4LAT1.5胸椎AP7.0LAT20牙科牙周7

头颅AP5PA5LAT3

X射线透视检查

操作方式入射面吸收剂量率(mGy/min)

正常25

高水平100

计算机断层检查多扫描平均吸收剂量(mGy)头部

50腰椎

35腹部

25

乳房X射线照相

头尾扫射每次头尾扫射的乳腺平均剂量

无滤线栅1

有滤线栅3表5对典型成人患者放射学诊断操作指导水平

辐射防护法规与标准§4.医疗照射的防护标准诊断防护标准治疗防护标准医用治疗X线机卫生防护标准医用治疗X线机卫生防护规则医用治疗X线机卫生防护管理技术要求检验方法验收规则防护设施操作规则管理办法

医用诊断X线机产品防护标准医用诊断X线防护设施标准医用诊断X线防护操作要求现行的放射防护基本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8871—2002)

2003-04-01实施放射防护次级专项标准放射防护次级专项标准1

标准体系与标准的分类2

医用辐射防护标准3

核设施与辐照装置防护相关标准4

非医用职业照射防护相关标准5

辐射源安全与潜在照射防护相关标准6

公众照射防护相关标准7

辐射监测方法及监测仪表相关标准

◆医用辐射防护标准

1.医用辐射防护基础通用标准

2.放射学放射防护标准

3.核医学放射防护标准

4.放射肿瘤学放射防护标准1.医用辐射防护基础通用标准●《医疗照射放射防护名词术语》

(GBZ/T146-2002)●《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培训规范》

(GBZ/T149-2002)●《医用X射线防护装置及用具》(YY0128-93)●《X射线防护材料衰减性能的测定》

(GBZ/T147-2002)●《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防护器具第1部分:材料衰减性能的测定》(YY0291.1-1997)●《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防护器具第2部分:防护玻璃板》(YY0292.2-1997)●《X射线防护服》(GB16575-1997)

2.放射学放射防护标准●《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要求》

(GB8279-2001)●《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

(GBZ1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

(GBZ138-2002)●《X线诊断中受检者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16348-1996)●《育龄妇女和孕妇的X线检查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16349-1996)●《儿童X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16350-1996)

●《医用X射线诊断的合理应用原则》(WS/T75-1996)●《X线诊断中受检者器官剂量的估算方法》

(GB/T16137-1995)●《医用X射线诊断影像质量保证的一般要求》

(WS/T76-1996)●《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影像质量保证检测规范》

(GB/T17589-1998)●《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WS/T189-1999)●《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三.并列标准诊断X射线设备辐射防护通用要求》

(GB9706.12-1997)●《医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安全专用要求》(YY0309-1998)●《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Z165---2005)●《医用X射线CT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

(GBZ/T180—2006)●《乳腺X射线摄影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GBZ186—2007)●《计算机X射线摄影(CR)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