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层办公楼设计(建筑结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_第1页
10层办公楼设计(建筑结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_第2页
10层办公楼设计(建筑结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_第3页
10层办公楼设计(建筑结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_第4页
10层办公楼设计(建筑结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绪论通过四年的刻苦学习,咱们有必要对四年来所学的各门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回忆和汇总,大学四年即将终止,在咱们毕业之际,迎来了毕业设计,这也是最后一次的考核。这次设计是在咱们以前基础课、专业课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此进程中咱们再次学习专业知识,而且系统的总结了建筑、结构方面的要紧知识,是一次升华的进程。在毕业之前做完该设计对咱们以后的工作或是再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也使咱们更顺利、更有信心的走上工作职位,而且为以后的进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毕业设计的是培育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分析、研究、解决建筑工程设计和经济分析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调查研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查阅资料、图纸、手册和编写设计文件的能力;培育学生熟练的图形表达能力;培育学生把握和运用各项国家和地址建设政策的技术能力;培育学生成立理论联系实际、踏实、勤奋、认真、严格的科学作风;培育学生的建筑、结构及施工的全局观点和经济观点。在此设计进程中,取得了系老师的帮忙和指导,和同窗们的帮忙,在此表示忠心的感激!设计人:2012年6月10日2建筑设计建筑平面设计建筑平面是表示建筑物在水平方向衡宇个部份的组合关系。在平面设计中,始终需要从建筑整体空间组合的效应来考虑,紧密联系建筑剖面和立面,分析剖面、立面的的可能性和合理性;也确实是说,咱们从平面设计入手,可是要着眼于建筑空间的组合。各类类型的民用建筑,从组合平面各部份面积的利用性质来分析,要紧可归纳为利用部份和交通联系部份两大类:利用部份是指要紧利用活动和辅助利用活动的面积,即各类建筑物中的利用房间和辅助房间。交通联系部份是指建筑物中各个房间之间、楼层之间和房间内外之间联系通行的面积,即各类建筑物中的走廊、门厅、过道、楼梯、电梯等占的面积。2.1.1办公楼设计要点建筑物内供办公人员常常办公的房间称为办公室。以此为单位集合成这定数量的建筑物称为办公建筑。设计要点a.此办公楼为某商业写字楼,建筑面积为。故确信该写字楼由办公用房、公共用房、服务用房和其他附属设施等组成。b.办公楼内各类房间的具体设置、层次和位置。依照其利用要求和具体条件确信为:将对外联系多的部门诸如:接待收发室、小卖部、楼梯、电梯等布置在要紧出入口周围,其他公共用房、服务用房均设首层,小公用房设在二层到九层,以每层为一办公单元c.依照所给已知条件、结合利用要求、基地面积、结构造型等条件确信办公室,开间为,进深为。为了统一路见,其它房间如会计室、大办公室的开间为的倍数,进深不变,多功能厅单独设计成。d.本建筑物为七层。故依照规定应电梯,又整体高度。故电梯服务方式为全程服务,即一组电梯在建筑物的每一层均停车开门。e.办公室依照利用要求,每一办公单元均设一公寓式办公室,即在单元式办公室的基础上设置卧室、会客室及厨房等房间的办公室,作为总领导办公室,设置两个大空间式的办公室,即空间大而放开(结构上布置亦是大空间)。不加分隔或以不同高低隔间(或家具)分隔的办公室;其余均设成多间式办公室.f.层高首层拟选,其它楼层为。g.会议室设置:每一办公单元设置一会议室面积为。h.公共洗手间布置在建筑物的次要面,位置电梯双侧,男女各两个。i.该建筑物走道净宽。设计要求a.基地选择该办公楼的基地位于交通和通迅方便的十字交叉口地段,躲开了产生粉尘、煤烟、散发有害物质的场所和贮存有易爆、易燃品等地段。b.总平面布置与各类用房的关系总平面布置考虑到环境与绿化设计,除必需的通路、停车场、车棚外,其他空地尽可能地进行绿化,办公楼主体部份坐背面南,知足了朝向和日照的要求。建筑基地内设停车场、自行车棚、依照所需停放车辆的车型及辆数在基地内设置停车空间。停车的建筑面积,小型汽车按每车位,自行车按每位。总平面布置应合理安排为汽车库、自行车棚、设备机房等附属设施。c.电梯设置电梯布置的原则:1)、利用方便2)、集中3)、分隔电梯的布置方式为:在建筑物的中心。电梯的服务方式:全程服务,即一组电梯在建筑物的每一层均停车,开门。电梯分区段的标准:10层以下,采纳全程服务;10以上或更高采纳分区服务,该办公楼为七层,故选用全程服务。d.多功能厅多功能厅部份单独集中布置,并与主出入口通过(一)通道联系。防化和疏散知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照明、音响、电源及电话(摘口)等的布置与活动内容及桌椅排列布置方式相结合,可相统一和谐。e.洗手间洗手间管道应集中,便于维修及更新。地面低于地面,净高为,门洞高。地面及墙面选用耐水易洁面材,并应做防水层、注水及地漏。需设置通风入干燥装置。不(能动)走通开窗。管道有靠得住的防漏水、防(结露)和消声方法、便于检修。f..门厅办公楼入口处设门廊或雨罩。室内外高差较大为,采纳台阶。门厅设计知足建筑设计防火的要求。须合理组织,各类人流线路、缩短要紧人流线路,幸免人流相互交叉和干扰。各部份必需知足功能要求,相互既有联系,又不干扰。g.办公室自动化设备设置:对在不同治理层次从事不同工作的办公室工作人员,所需的办公设备功能各不相同,应合理配置利用。h.楼梯的设计楼梯的平面选择,要紧依据其利用性质和重要程度来决定。直跑楼梯具有方向单一、贯通空间的特点;双分平行楼梯和双分转角楼梯则是均衡对称形式,曲雅庄重。双跑楼梯、三跑楼梯一样用于不对称的平面布置,既可用于要紧楼梯,也可布置在次要部位作辅助性楼梯。人流疏散量在的建筑常采纳交叉楼梯和勇力楼梯形式。不仅利于人流疏散,还可直达到有效的空间的成效,其它形式的楼梯,如弧形梯,螺旋梯的利用,能够增加建筑空间的轻松,活泼气氛,并起到装饰成效。该办公楼,人流疏散量不是太多,又考虑到空间布置,故均采纳双分平行楼梯。楼梯的宽度:楼梯间开间尺寸和楼梯梯段宽度条例《建筑楼梯模数和谐标准》及防火规范有关规定,作为要紧交通有的楼梯梯段净宽依照利用进程中人流股数确信。一样按人流宽度每股为计算,并非应少于两股人流,并组合空间尺寸确信楼梯定度为。楼梯踏步数:为了适使和安全,每一个梯段踏步数不超过18步,很多于3步,故该办公楼()层踏步改成,其它层均为12.楼梯平台:包括楼导平面和中间平台两部份,中间平台形状可转变多样,除知足楼梯间艺术需要外,还要适为不同功能及步伐规定所需谅度的需要。窗底层外窗采取防范方法,采纳护拦。高层某公建筑、采纳大面积、玻璃窗或玻璃幕(墙)设擦窗设施。2.1.一幢建筑物除有知足利用要求的各类房间外,还需要有交通联系把各个房间之间和室内外之间联系起来,建筑物内部的交通联系部份可分为:水平交通联系得走廊、过道等,垂直交通联系的楼梯、坡道、电梯、自动梯等,交通联系枢纽的门厅、过厅等。交通联系部份设计的要紧要求交通线路简捷、明确、联系通行方便;人流通畅,紧急疏散时迅速安全;力求节省交通面积,同时考虑室内处置等造型问题:….进行交通联系部份的平面设计,第一需要具体确信走廊、楼梯等通行疏散要求的宽度,具体确信门厅、过厅等人们停留和通行所必需的面积,然后结合平面布局考虑交通联系…部份在建筑平面中的位置和空间组合等设计问题过道过道是连结各个房间、楼梯和门厅等各部份,以解决衡宇中水平联系和疏散问题,过道的宽度应符合人流通畅和建筑防火要求。楼梯楼梯是房间各层间垂直交通联系部份,是楼层人流疏散必经的道路。楼梯设计主若是依照利用要求和人流通行情形确信梯段宽度和休息平台的宽度;选择适当的楼梯形式;考虑整幢建筑的楼梯数量和楼梯间的平面位置和空间组合。楼梯的宽度也是依照通行人数的多少和建筑防火要求决定的。梯段的宽度和过道的宽度一样来考虑,梯度宽度的尺寸也需要以防火要求来进行考核。楼梯平台的宽度,除考虑人流通行之外,还需要考虑搬运东西的方便,平台的宽度不该小于梯段的宽度。楼梯形式的选择,要紧以衡宇的利用要求为依据。c.门厅、过厅和出入口门厅是建筑物要紧出入口处的内外过渡、人流集散的交通枢纽。门厅的面积大小,要紧依照建筑物的利用性质和规模确信。门厅的导向性应明确,即要求人们进入门厅后,能够比较容易地找到各过道口和楼梯口,并易于识别过道和楼梯的主次,和它们通向衡宇各部份利用性质上的区别。门厅中还应组织好各个方向的交通线路,尽可能减少来往的人流的交叉和干扰。过厅通常放置在过道和过道之间,或过道和楼梯的连接处,它起到交通线路的转折和过渡的作用建筑物的出入口处,为了给人们进出室内外时有一个过渡的地址,通常在出入口前设置雨蓬、门廊或门斗等,以避免风雨和寒气的侵袭。雨蓬、门廊、门斗的设制,也是突出建筑物的出入口,进行建筑重点装饰和细部处置的设计内容。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建筑平面的组合,事实上是建筑空间在水平方向上的组合,这一组合必然致使建筑物内外空间和建筑形体,在水平方向上予以确信,因此在进行平面组合设计时,能够及时画出建筑物形体的立体草图,考虑这一建筑物在三度空间中可能显现的空间组合及其形象,即从平面设计入手,然后从建筑空间的组合来考虑进行设计。建筑剖面设计建筑剖面图是表示建筑物在垂直方向衡宇各部份的组合关系。剖面设计要紧分析建筑物个部份应有的高度、建筑层数、建筑空间的组合和利用,和建筑剖面中的结构、构造关系等。.1衡宇各部份高度的确信房间的高度和剖面形状的确信房间剖面的设计,第一要确信室内的净高。室内净高和房间剖面形状的确信要紧考虑一下几个方面:室内利用性质和活动特点的要求采光、通风的要求结构类型的要求设备设置的要求室内空间比例的要求衡宇各部份高度的确信建筑剖面中,除各个房间室内的净高和剖面形状需要确信外,还需别离确信衡宇层高和室内地坪、楼梯平台和衡宇檐口等标高。层高的确信层高是该层的地坪或楼板到上层楼板面的距离,即该层衡宇的净高加以楼板层的结构厚度。在知足卫生和利用要求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衡宇的层高,从而降低整.幢衡宇的高度,关于减轻建筑物的自重,改善结构受力情形,节省投资都有专门大意义。b.底层地坪的标高为了避免室外雨水流入室内,并避免墙身受潮,一样常把室内地坪适当提高.c.衡宇层数的确信在本设计中,已经给出为7~9层。但阻碍确信衡宇层数的因素很多,要紧有衡宇本身的利用要求,城市计划的要求,选用的结构类型,和建筑防火等。建筑空间的组合和利用建筑平面设计中,咱们已经初步分析了建筑空间在水平方向的组合关系和结构布置等有关内容,剖面设计院中将着重从垂直方向考虑各类高度房间的空间组合,楼梯在剖面的位置,和建筑空间的利用等问题。建筑空间的组合a.高度相同或接近的房间组合高度相同、利用性质接近的房间能够组合在一路。b.楼梯在剖面中的位置楼样在剖面中的位置,是和楼梯在建筑平面中的位置和建筑平面的组合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路的。建筑空间的利用充分利用建筑内部的空间,事实上是在建筑占地面积和平面布置大体不变的情形下,起到了扩大利用面积,充分发挥衡宇投资的经济成效。房间内的空间利用在人们室内活动和家具设备布置等必需的空间范围之外,能够充分利用房间内其余的空间。b.走廊、门厅和楼梯间的空间利用由于建筑物整体结构布置的需要,衡宇中的走廊,通常和层高较高的房间高度相同,这时走廊平顶的上部,能够作为设置通风,照明设备和铺设管线的空间。楼梯间的底部和顶部,通常都有能够利用的空间。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建筑物在知足利用要求的同时,它的体型、立面,和内外空间组合等,还会给人们在精神上以某种感受。建筑物的美观问题,既在衡宇外部形象和内部空间处置中表现出来,又涉及到建筑群体的布局,它还和建筑细部设计有关。建筑物的体型和立面,即衡宇的外部形象,必需受内部利用功能和技术经济条件所约束,并受基地群体计划等外界因素的阻碍。建筑物的外部形象,并非等于衡宇内部空间组合的直接表现,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必需符合建筑造型和立面构图方面的规律性,把适用、经济、美观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2.3.1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要求对衡宇外部形象的设计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建筑功能要求和建筑类型的特点结合材料性能、结构构造和施工技术的特点把握建筑标准和相应的经济指标适应基地环境和建筑计划的群体布置符合建筑造型和立面构图的一些规律2.3.2建筑体型的组合建筑物内部空间的组合方式,是确信外部体型的要紧依据。建筑体型反映建筑物总的体量大小,组合方式和比例尺度等,它对衡宇外型的整体效应具有重要阻碍。建筑体型的组合要求,要紧有以下几点:a.完整均衡、比例适当建筑体型的组合,第一要求完整均衡,这对较为简单的几何形体和对称的体型,通常比较容易达到。关于较为复杂的不对称体型,为了达到完整均衡的要求,需要注意各组成部份体量的大小比例关系,使各部份的组合和谐一致,有机联系,在不对称中取得均衡。b.主次分明,交接明确建筑体型的组合,还需要处置好各组成部份的连接关系,尽可能做到主次分明,交接明确。建筑物有几个形体组合时,应突出要紧形体,通常能够由各部份体量之间的大小、高低、宽窄,形状的对照,平面位置的前后,和突出入口等手法来强调主体部份。交接明确,不仅是建筑造型的要求,一样也是衡宇结构构造上的要求。c.体型简练、环境和谐简练的建筑体型易于取得完整统一的造型成效,同时在结构布置和构造施工方面也比较经济合理。筑物的体型还需要与周围建筑,道路相呼应配合,考虑和地形、绿化等基地环境的和谐一致,使建筑物在基地环境中显得完整统一、本置适当。2.3.3建筑立面设计建筑立面是表示衡宇周围的外部形象。立面设计和建筑体型组合一样,也是在知足衡宇利用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的前提下,适用建筑造型和立面构图的一些规律,紧密结合平面、剖面的内部空间组合进行的。建筑立面能够看成是由许多构造部件所组成:它们有墙壁体、梁柱、墙墩等组成衡宇的结构构件,有门窗、阳台、外廊等和内部利用空间直接连通的部件,和台基、勒脚、檐口等要紧起到爱惜外墙作用的组成部份。恰本地确立这些组成部份和构部件的比例和尺度,运用节拍韵律、虚实对照等规律,设计出体型完整,形式与内容统一的建筑立面。完整的立面设计,并非只是美观问题,它和平面、剖面的设计一样,一样也有利用要求,结构构造等功能的技术方面的问题。尺度和比例尺度正确和比例和谐,是使立面完整统一的重要方面。b.节拍感和虚实对照节拍韵律和虚实对照,是使建筑立面富有表现力的重要设计手法c.材料质感和色调配置一幢建筑物的体型和立面,最终是以它们的形状、材料质感和色彩多方面的综合,给人们留下一个完整深刻的外观形象。d.重点及细部处置突出建筑物立面中的重点,既是建筑造型的设计手法,也是衡宇利用功能的需要。抗震设计建筑物由于受气温转变、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地震等因素的阻碍,使结构内部产生附加应力和变形。解决的方法有二:一是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二是预先在这些变开灵敏部位将结构断开,留出必然的裂缝,以保证各部份建筑物在这些裂缝中有足够的变形宽度而不造成建筑物的破损。2.4.1沉降缝沉降缝的设置沉降缝是为了预防建筑物各部份由于不均匀沉降引发的破坏而设置的变形缝。凡属下列情形时,均应考虑设置沉降缝:a.同一建筑物相邻部份的高度相差较大或荷载大小相差差异,或结构形式转变较大,易致使地基沉降不均时;b.当建筑物各部份相邻基础的形式、宽度及埋置深度相差较大,造成基础地面底部压力有专门大不同,易形成不均匀沉降时;c.当建筑物建造在不同地基上,且难于保证均匀沉降时;d.建筑物体型比较复杂、连接部位又比较薄弱时;e.新建建筑物与原有建筑物紧相毗连时。2.4.2沉降缝构造沉降缝要紧知足建筑物各部份在垂直方向的自由沉降变形,故应将建筑物从基础到顶面全数剖断开。沉降缝的宽度随地基情形和建筑物的高度不同而定.防震缝在地震区建造衡宇,必然充分考虑地震对建筑造成的阻碍。为此我国制定了相应的建筑弄震设计规范。对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衡宇应尽可能选用合理的建筑结构方案,不设防震缝。当必需设置防震缝时,其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纳70mm;高度超过15m时,按不同设防列度增加缝宽:6度地域,建筑每增高5m,缝宽增加20mm;7度地域,建筑每增高4m,缝宽增加20mm8度地域,建筑每增高3m,缝宽增加20mm9度地域,建筑每增高2m,缝宽增加20mm防震缝应沿建筑物全高设置,缝的双侧应布置双墙或双柱,或一墙一柱,使各部份结构都有较好的刚度。一样情形下,防震缝基础可不分开,但在平面复杂的建筑中,或建筑相邻部份刚度不同专门大时,也需将基础分开。按沉降缝要求的防震缝也应将基础分开。3结构设计工程概况某写字楼为七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建筑面积约6500平方米,建筑物平面为T字形,受场地阻碍,主体建筑物的长57多米,宽米。建筑方案确信,房间开间米,进深6米,走廊宽度米。底层层高米,其他层层高米,室内外高差米。框架平面柱网布置如图1所示。图1框架平面柱网布置图框架梁柱现浇屋面和楼面均选用现浇钢筋混凝结构。3.a.气象条件夏日最高气温℃,冬季室外最低温度-12℃,冻土深度25cm,大体风压m²,大体雪压m²,最大风级7-8级。3.1.2地下水位该工程场区地形平坦,土层散布比较规律,地基承载力按120-140KN/m²计,持力层为轻质粘土。常年地下水位深约7米左右,水质对砼无浸蚀。b.地基土指标自然容重cm2,液限%,塑性指数,孔隙比,稠度,计算强度15t/㎡.c.抗震设防设计烈度按6度,结构按7度设计。d.屋面及楼面作法屋面做法:30mm冷底子油热玛蹄脂二道;200mm厚泡沫混凝土保温层;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12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150mm厚混合沙浆顶棚;楼面做法:水磨石地面;100mm厚现浇钢筋砼板150mm厚混合沙浆粉底e.材料混凝土强度品级为C30,纵筋ll级,箍筋l级。3.1.3a.确信梁柱截面尺寸及框架计算简图;b.荷载计算;框架纵横向侧移计算;框架在水平及竖向力作用下的内力分析;内力组合及截面设计;梁柱截面、梁跨度及柱高度的确信3.2.1框架梁截面高度h可按(1/8——1/12)L,L为框架梁的计算跨度,且不小于400㎜,也不宜大于1/4净跨。梁的宽度b不宜小于1/4h,且不该小于250㎜.框架柱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400㎜,柱截面的宽度不宜小于350㎜,截面高度和宽度之比不宜超过。a.柱:截面尺寸bxh=500mm×500mmb.梁:梁编号见图2L1bxh=250mm×700mmL2bxh=250mm×700mmL3bxh=250mm×600mmL4bxh=250mmL5bxh=250mm×600图2梁编号3.2.2底层柱高度h=.++=,其中为底层层高,048m为室内外高差,为基础顶面至是外地面的高度。其它柱高等于层高,为。荷载计算3.3图3梁的计算跨度图4横向框架计算简图及柱编号按屋面的做法逐项计算均步荷载,计算时应注意:30mm厚细石混凝土板×20=m三毡四油防水层KN/m²冷底子油热玛碲二道 KN/m²200mm厚泡沫混凝土保温层×6=KN/m²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20=KN/m²120mm厚现浇钢筋砼板×25=KN/m²150mm混合砂浆顶棚 ×17=--------------------------------------------------共计KN/m²屋面恒载标准值为 (6×+×(6×2++×=KN/m3.3.2楼面均部恒载按楼面做法逐项计算水磨石地面KN/m²100mm厚钢筋混凝土整浇层×25=KN/m15mm后混和砂浆粉底×17=KN/m吊顶或粉底 KN/m²-----------------------------------------------共计m²楼面恒荷载标准值为(6×+)×(6×2++)×=3.3.3屋面均布活载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时,仅考虑屋面雪荷载。雪荷载标准值为×(6×+)×(6×2++=KN3.3.4楼面均布活荷载一样房间为m²,会议室.走廊.门厅等处m2,为计算方便,此处偏安全地统一取均步活荷载为KN/m²。楼面均步活荷载标准值为×(6×+)×(6×2++)=3.3.5梁柱自重梁侧.梁底.柱周的抹灰,近似按加大梁宽及柱宽考虑。例:L1b×h=×,长度每根重量为:×××25﹦KN表1梁柱自重3.3.6编号截面(m²)长度(m²)根数每根重量(KN)L1×4×7=28L2×2×7=14L3×10×7=70L4×5×7=35L5×24×7=168Z1×7×4=28Z2×7×4×6=118墙体为240㎜厚,两面抹灰,近似按加厚墙体考虑,墙体为砼空心小砌块单位面积上墙体重量为:×19﹦KN/m²。墙体自重计算见表23.3.7女儿墙外挑檐高1200mm,采纳钢筋混凝土现浇墙,为了计算方便,近似按240mm钢筋混凝土墙基算单位面积重量(+)×25=m2女儿墙面积×12++×=女儿墙自重×=3.3.8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屋面恒载,屋面雪荷载,纵横梁的自重,半层柱自重,半层墙体自重。其它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楼面恒载,调整系数×楼面均布活荷载,纵横梁自重,楼面上、下各半层的柱及纵、横墙体自重。将前述分项荷载相加得集中于各层楼面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如下:表2纵墙自重计算表墙体每片面积(m2)片数重量(KN)底层纵墙L5×23其它层纵墙L5×323表3横墙自重计表算墙体每片面积m2片数重量kN底层L1下×4其它层L!下×4底层L2下×2其它层L2下×2底层L3下×5其它层L3下×35.第七层G7=4479KN第六层G6=3713KN第五层G5=4264KN第四层G4=4503KN第三层G3=4941KN第二层G2=5219KN第一层G1=6503KN质点重力荷载值见图5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框架的侧移验算3.4.1纵横梁线刚度混凝土C30,Ec=3×10KN/m²在框架结构中,有现浇楼面或预制楼板,但有现浇层的楼面,能够作为梁的有效翼缘,增大梁的有效刚度,减少框架侧移。为考虑这一有图5质点重力荷载值利作用,在计算梁的截面惯性距时,对现浇楼面的边框架梁取I=(I为梁的截面惯性距);对中框架梁取I=。若为装配楼板,带现浇层的楼面,则对边框架梁取I=;对中框架梁取I=。横梁刚度计算结果列于表4表4纵横梁线刚度梁号L截面b×h(㎡)跨度l(m)惯性距I0=(m4)边框架梁中框架梁Ib=(m4)Kb=(KN·m)Ib=(m4)Kb=(KN·m)L1××10‐3×10‐3×104——L2××10‐3×10‐3×104——L3××10‐3——9×10‐3×104L4××10‐3——×10‐3×104L5××10‐3×10‐3×1049×10‐3×1043.4.2横向框架柱的侧移刚度D值柱线刚度列于表四中,横向框架柱侧移刚度D值计算见表5表5柱线刚度柱号截面(㎡)柱高度(m)惯性矩线刚度(m4)(kN·m)××10-3×104××10-3×1043.4.3横向框架自振周期按极点位移法计算框架的自振周期,极点位移法是求结构大体频率的一种近似方式。将结构按质量散布情形简化为无穷质点的悬臂直杆,导出以直杆极点位移表示的基频公式。——大体周期调整系数。考虑填充墙使框架自振周期减少的阻碍,取。——框架的极点位移。在未求出框架的周期前,无法求出框架的地震力及位移。 是将框架的重力荷载视为水平作使劲,求得的假象框架极点位移,然后由求出,再用求出框架结构的底部剪力,进而求出框架各层剪力和结构真正的位移。横向框架极点位移计算见表7。=××=(s)3.4.4横向地震作用计算在Ⅰ类场地,7度设防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情形下:结构的特点周期=,水平地震阻碍系数最大值=(7度,多遇地震)由于=>=×=(s),应考虑极点附加地震作用表6横向框架柱侧移刚度D值计算层项目柱类型根数底层边框架边柱132064边框架中柱130934中框架边柱941310中框架中柱1075510其他层边框架边柱157934边框架中柱=276884中框架边柱=1410510中框架中柱=1936910按底部剪力法求得的基底剪力,若按分派给各层,则水平地震作用呈倒三角形散布。对一样层,这种散布大体符合实际。但对结构上部,水平作用小于按时程分析法和振型分解法求得的结果,专门关于周期比较长的结构相差更大。地震的宏观震害也表明,结构上部往往震害很严峻。因此,即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考虑顶部地震力的加大。考虑了结表7横向框架极点位移层次(kN)(kN)(kN/m)层间相对位移74479447963713819254264124564450316959349412190025219271191650333622构周期和场地的阻碍。且修正后的剪力散布与实际加倍吻合。=+=×+=结构横向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33622=1525kN极点附加水平地震作用:==×1525=82kN各层横向地震剪力计算见表8,表中横向框架各层水平地震作用和地震剪力见图63.4.5横向框架抗震变形验算.见表93.4.6纵向框架侧移刚度D值.见表103.4.7纵向框架自振周期纵向框架极点位移计算见表11表8各层横向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层次(m)(m)(kN)(kN)(kN)(kN)74479637138495354264822104450370607349145968725219442571650331735注:表中第7层中加入了。图6横向框架各层水平地震作用和地震剪力a水平地震作用b地震剪力3.4.8纵向地震作用计算结构纵向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表9横向框架变形验算层次层间剪力(kN)层间刚度(kN)层间位移(m)层高(m)层间相对弹性转角71/410061/257151/189541/156531/133321/120011/924层间弹性相对转角均知足要求。<[]=1/450=()×××33622=1625kN=××=(s)极点附加水平地震作用:==×1625=各层横向地震剪力计算见表12,表中3.4.9纵向框架抗震变形验算.见表13纵向框架各层水平地震作用和地震剪力见图7水平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分析仍取中框架计表10纵向框架柱侧移刚度D值层项目柱类型根数底层边框架边柱96914边框架中柱1161010中框架边柱105624中框架中柱1252910其他层边框架边柱157934边框架中柱=2270510中框架边柱=186464中框架中柱=2543710表11纵向框架极点位移层次(kN)(kN)(kN/m)层间相对位移74479447963713819254264124564450316959349412190025219271191650333622表12各层横向地震剪力计算层次(m)(m)(kN)(kN)(kN)(kN)74479637138495354264822104450370607349145968725219442571650331735注:表中第7层中加入了。图7横向框架各层水平地震作用和地震剪力a水平地震作用b地震剪力表13纵向变形验算层次层间剪力(kN)层间刚度(kN)层间位移(m)层高(m)层间相对弹性转角71/493261/310351/227841/186531/160721/146311/970注:层间弹性相对转角均知足要求。<[]=1/450表14横向框架柱剪力及弯矩计算表柱层h(m)Vi(KN)DKN/mDKN/mD/DVikKyiM下M上中框架边柱71410561410551410541410531410521410519143中框架中柱719369619369519369419369319369219369110755注:表中y=y0+y1+y2Vim=ViDim/DiM=VimYihiM=Vim(1-Yi)h框架梁端弯矩剪力及柱轴力见表15表15框架梁端弯矩、剪力及柱轴力层次CD跨DE跨柱轴力L(m)M左(KN)M右(KN)Vb(KN)L(m)M左(KN)M右(KN)Vb(KN)NA(KN)NB(KN)7654321图8地震力作用下框架弯距图图9地震作用下框架梁的剪力及柱轴力ab图10中框架恒载及活荷载a恒载b活载示意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3.6.1双向板传给梁的荷载可采纳下述近似方式:从板的周围做450线,将每一区格分成45块,每块将其荷载传给支撑该板的梁上.经受梯形或三角形散布的持续梁,可利用固端弯矩相等的条件,将非均部荷载转化为等效的均布荷载如图11.梯形;q=(1-2a2+a3)pa=时q=三角形a=q=图11第7层梁的均布线荷载CD跨:屋面均布恒载传给梁××=m横梁自重(包括抹灰)××25=m恒载:mDE跨:屋面均布恒载传给梁××=m横梁自重(包括抹灰)××25=m恒载:m第7层活荷载:××=m第1~6层梁均布线荷载CD跨:楼面均布恒载传给梁××=m横梁自重(包括抹灰)(+)××25=m内横墙自重×19×()=m恒载:mDE跨:楼面均布恒载传给梁××=kN/m横梁自重(包括抹灰)kN/m恒载:kN/m第1~6层活荷载:×2×=m第1~6层集中荷载:纵梁自重(包括抹灰):××25×=kN纵墙自重(包括抹灰):×19××()=kN柱自重(包括抹灰):×××25=共计:kN第1层柱自重:×××25=中框架恒载及活荷载见图10。表16固端弯矩计算AB跨BC跨简图固端弯矩M0=MJ(KN/m)简图固端弯矩MJ=MK(KN/m)××=××=××=××=××=××=××=××=3.6.2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分析,除活荷载较大的工业厂房外,对一样的工业与民用建筑能够不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如此求得的框架内力,梁跨中弯矩较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法求得的弯矩偏低,但当活荷载在总荷载比例较大时,可在截面配筋时,将跨中弯矩乘~的放大系予以调整。a固端弯矩计算:将框架视为两头固定梁,计算固端弯矩。计算结果见表16;b分派系数计算:见图12,图13;考虑框架对称性,取半框架计算,半框架的梁柱线刚度如下图10所示。切断的横梁线刚度为原先的一倍,分派系数按与节点连接的各杆的转动刚度比值计算。例:A柱顶层节点:下柱===梁===其他节点的分派系数图见图11及图12。c传递系数远端固定,传递系数为远端滑动铰质,传递系数为-1。d弯矩分派恒载作用下,框架的弯矩分派计算见图12,框架的弯矩见图14;活载作用下,框架的弯矩分派计算见图13,框架的弯矩见图15。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考虑框架梁端的塑性内力散布,取弯矩调幅系数为,调幅后,恒载及活载弯矩图见恒载作用下框架弯矩图及活载用框架弯矩图13恒载弯矩分派图(KN/m)图14恒载作用下框架弯矩图(KN/m)图15恒载作用下框架弯矩图(KN/m)图16活载作用下框架弯矩图(KN/m)e梁端剪力及柱轴力计算f弯矩分派:恒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弯矩分派计算见图12,框架的弯矩图见图14;活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弯矩分派计算见图13,框架的弯矩图见图15;竖向荷载作用下,考虑框架梁端的塑性内力重散布,取弯矩调幅系数为,调幅后,恒荷载及活荷载弯矩图见图14,图15中括号内数值。3.6.3梁端剪力及柱轴力的计算梁端剪力:式中:——梁上均布荷载引发的剪力,;——梁端弯矩引发的剪力,;柱轴力:式中:——梁端剪力;——节点集中力及柱自重;以EG跨,六七层梁在恒载作用下,梁端剪力及柱轴力计算为例。由图10查得梁上均布荷载为:第七层:=m第六层:=m集中荷载柱自重由图15查得,括号内为调幅的数值。六层梁端弯矩:左=·m(·m)右=·m(·m)七层梁端弯矩:左=·m(·m)右=·m(·m)括号内为调幅后的数13恒载弯距分派图图14活载作用下弯矩分派图图15恒载作用下弯距图图16活载作用下弯距图七层梁端剪力:Vqc=Vqd=1/2××=调幅前:Vmc=Vmd=Vc=Vqc=Vmc=Vd=Vqd+Vmd=+=调幅后:Vmc=Vmd=Vc=Vd=+=同理可得六层梁端剪力:调幅前:Vc=1/2××+Vd=1/2××调幅后:Vc=1/2××+Vd=1/2××七层C柱柱顶及柱底轴力:===+=六层C柱柱顶及柱底轴力:=++==+=其他层梁端剪力及柱轴力计见表17内力组合3.7.1.框架梁内力组合在恒载和活载作用下,跨间Mvmax可近似取跨中的M代表。Mvmaxql2-式中:M左、M右——梁左、右端弯矩,见图13、14括号内的数值。跨中M若小于ql2,应取M=ql2。在竖向荷载与地震力组合时,跨间最大弯矩MGE采纳数值法计算,表17恒载作用下梁端剪力及柱轴力(KN)D柱荷载引起剪力弯矩引起剪力总剪力柱轴力CD跨DE跨CD跨DE跨CD跨DE跨C柱D柱VqA=VqBVqA=VqBVmA=-VmBVmB=VmCVAVBVB=VCN顶N底N顶N底70()60)()50()()40()()30()()20()

()10()()注:括号内为调幅后的剪力值。如图16所示。图中MGA、MGB——重力荷载作用下梁端的弯矩;MGA、MEB——水平地震作用下梁端弯矩;RA、RB——竖向荷载与地震荷载一起作用下梁端反力。对RB作用点取矩:

RA=-(MGB-MGA+MEA+MEB)x处截面弯矩为:M=RAx--MGA+MEA=0,可求得跨间Mmax的位置为x1=将x1代入任一截面x处的弯矩表达式,可是跨间最大弯矩为:Mmax=MGE=-MGA+MEA=-MGA+MEA当右震时,公式中的MEA、MEB反号。MEA及x1的具体数值见表18,表中RA、x1、MGE均有两组数值。梁内力组合见表20。表18活荷载作用下梁端剪力及柱轴力(KN)层数荷载引起剪力弯矩引起剪力总剪力柱轴力CD跨DE跨CD跨DE跨CD跨DE跨C柱D柱Vqc=VqdVqd=VqeVmc=-VmdVmd=VmeVcVdVc=VdN顶=N底N顶=N底7-0580()60()50()40()30()20()10(()注:括号内为调幅后的剪力值。表18MGE及X值计(恒+活)地震qKN/mMGc(KN·m)MGd(KN·m)MEc(KN·m)MEd(KN·m)CD跨7654321DE跨7654321续表18L(m)RA(KN)x1(m)MGE(KN·m)CD跨7654321DE跨7654321注:当x1>l或x1<0时,表示最大弯矩发生在支座处,应取x1=L或x1=0时,用M=RAx--MGAMEA计算MGE。表中恒载和活载的组合,梁端弯矩取调幅后的数值(图13、14括号中数值),剪力取调幅前后的较大值,如图16所示,图中M左、M右为调幅前弯矩值。M′左、M′右为调幅后弯矩值。剪力值应取V′左、V′右17、表18

表20梁内力组合表层次位置内力荷载类型竖向荷载组合竖向荷载与地震力组合恒载=1\*GB3①活载=2\*GB3②地震荷载=3\*GB3③=1\*GB3①+=2\*GB3②(=1\*GB3①+=2\*GB3②)±=3\*GB3③7A右M±VB左MVB右M±V跨中MDJMJK6C右M±VDMVD右M±V跨中MAMJK5C右M±VD左MVD右M±V跨中MDJMJK4C右M±VD左MVD右M±V跨中McdMde续表20层次位置内力荷载类型竖向荷载组合竖向荷载与地震力组合恒载=1\*GB3①活载=2\*GB3②地震荷载=3\*GB3③=1\*GB3①+=2\*GB3②(=1\*GB3①+=2\*GB3②)±=3\*GB3③3C右MVD左MVD右MV跨中McdMde2C右MVD左MVD右MV跨中McdMde1C右MVD左MVD右MV跨中McdMde①表中弯矩单位为KN·m,剪力单位为KN;②表中跨中组合弯矩未填处未跨间最大弯矩发生在支座处,其值与支座正弯矩组合值相同。表21C柱内力组合表层次位置内力荷载类型竖向荷载组合竖向荷载与地震力组合恒载=1\*GB3①活载=2\*GB3②地震荷载=3\*GB3③=1\*GB3①+=2\*GB3②(=1\*GB3①+=2\*GB3②)±=3\*GB3③7柱顶MN柱底MN6柱顶MN柱底MN5柱顶MV柱底MN4柱顶MN柱底MN3柱顶MN柱底MN2柱顶MN柱底MN1柱顶MN柱底MN注:表中弯矩单位为KN·m,轴力单位为KN。表22D柱内力组合表层次位置内力荷载类型竖向荷载组合竖向荷载与地震力组合恒载=1\*GB3①活载=2\*GB3②地震荷载=3\*GB3③=1\*GB3①+=2\*GB3②(=1\*GB3①+=2\*GB3②)±=3\*GB3③7柱顶MN柱底MN6柱顶MN柱底MN5柱顶MV柱底MN4柱顶MN850..18柱底MN3柱顶MN柱底MN2柱顶M=N柱底MN1柱顶MN柱底MN注:表中弯矩单位为KN·m,轴力单位为KN。注意:在截面配筋时,组合表中与地震力组合的内力均应乘以γRE后再与静力组合的内力进行比较,挑选出最不利内力。3.7.2框架柱内力组合框架柱取每层柱顶和柱底两个操纵截面,组合结果见表20及表21。表20及表21中,系数β时考虑计算截面以上各层活荷载不老是同时知足二对楼面均布活荷的一个折减系数,称为活荷载按楼层的折减系数,其取值见表22。表23活荷载按楼层的折减系数β墙、柱、基础计算、截面以上的层数12~34~56~89~20>20计算截面以上各楼层活荷载总和的折减系数()截面设计3.8.1承载力抗力调整系数γRE表24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材料结构构件受力状态γRE钢筋混凝土梁受弯轴压比小于的柱偏压考虑地震作历时,结构构件的截面设计采纳下面的表达式:S式中:γ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值见表23;S——地震作用效应或地震作用效应与其它荷载效应的大体组合;注意:在截面配筋时,组合表中与地震力组合的内力均应乘以γRE后再与静力组合的内力进行比较,挑选出最不利内力。3.8.2横向框架梁截面设计以第一层梁为例,梁操纵截面的内力如图17所示。图中M单位为KN·m,V的单位为KN。图18第一层梁内力示意混凝土强度品级为C25(fcm=mm2,fc=mm2),纵筋为Ⅱ级(fy=310N/mm2),箍筋为Ⅰ级(fy=210N/mm2)。⑴梁的正截面强度计算(见表24);⑵梁的斜截面强度计算;为了避免梁的弯曲屈服前先发生剪力破坏,截面设计时,对剪力设计值进行如下调整:ν=ην(Mbν+Mbr)/Ln+VGb式中:ην——剪力增大系数,对三级框架取;Ln——梁的净跨,对第一层梁LnAB=6.1m,LnBC=VGb——梁在重力荷载作用下,按简支梁分析的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VGb=(q恒+活)-LnMbν、Mbr——别离为梁的左右端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截面组合的弯矩值。由表20得:CD跨:顺时针方向Mbν=·m;Mbr=·m逆时针方向Mbν=KN·m;Mbr=·mDE跨:顺时针方向Mbν=·m;Mbr=·m逆时针方向Mbν=-·m;Mbr=·m计算中Mbν+Mbr取顺时针方向荷逆时针方向中较大者。剪力调整:CD跨:Mbν+Mbr=+=KN·m>+=KN·mVGb=(+×)×××=DE跨:Mbν+Mbr=+=·mVGb=(+×)×××=KN·mVA右=VJ左=+=KNVB右=+=考虑承载力抗震系数γRE=γREVD右=γREVJ左=×=KNγREVJ右=×=KN调整后的剪力值大于组合表中的静力组合剪力值,故按调整后的剪力值进行斜截面计算。斜截面计算见表26表25梁的正截面强度计算ⅠⅠⅡ截面Mb×h0(mm2)250×565250×565250×565250×5651/2××=1/2××=M0=M-REM0s=ζ=1-(mm2)选筋3Ф251Ф222Ф201Ф251Ф253Ф183Ф25实配面积(mm2)1473%1..31续表25截面ⅢⅣⅣⅤMb×h0(mm2)250×565250×365250×365250×365××=/M0=M-REM07..39s=ζ=1-(mm2)选筋2Ф203Ф252Ф21Ф163Ф20实配面积(mm2)628.01473961.1941%0.440.611.05表26梁的斜截面强度计算截面支座C右支座D左支座D右设计剪力V′(KN)γREV′(KN)调整后V(KN)γREV(KN)b×h0(mm)250×565250×565250×365(KN)>V>V>V箍筋直径ф(mm)肢数(n)n=2,ф8n=2,ф8n=2,ф8AsV1(mm)箍筋间距S(mm)10010080Vcs=fcbh0+>γREV>γREV>γREVρ=(%)ρsvmin=(%)依照国内对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持续梁荷悬臂梁受剪承载力实验,反复加载使梁的受剪承载力降低,考虑地震作用的反复性,表中公式将静力荷载作用下梁的受剪承载力公式乘以的降低系数。6.7.3以第一、二层B柱为例,对图19中的Ⅰ-Ⅰ、Ⅱ-Ⅱ、Ⅲ-Ⅲ截面进行设计。混凝土为C25,fc=mm2,fcm=N/mm2,纵筋为Ⅱ级fy=310N/mm2,箍筋为Ⅰ级。a轴压比验算。轴压比限值见表27由D柱内力组合表21查得:NⅠ-1=μc===<表27轴压比限值类型抗震等级一二三框架柱框支柱NⅡ-Ⅱ=图19μc===<NⅢ-Ⅲ=μc===<均知足轴压比限值得要求。b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框架结构的变形能力与框架的破坏机制紧密相关,一样框架梁的延性远大于柱子.梁先屈服可使整个框架有较大的内力重散布和能量消耗内力,极限层间位移增大,抗震性能较好,若柱形成了塑性铰,则会伴随产生极大的层间位移,危及结构经受竖直荷载的能力并可能使结组成为机动体系.因此在框架设计中,应表现“强柱弱梁”,即一、二级框架的梁柱节点处,除顶层和轴压比小于者外(因顶层和轴压比小于的柱能够为具有与梁相近的变形能力),梁、柱端弯矩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要求.三级框架≥——节点上、下柱端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的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节点左、右柱端反时针或顺时针方向的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地震反复作用,而两个方向的弯矩设计值均应知足要求,当柱子考虑顺时针弯矩之和时,梁应考虑反时针方向弯矩之和,反之亦然.若采纳对称配筋,可采纳两组中较大值计算配筋.由于框架底层柱过早显现塑性屈服,将整个结构的变形能力.同时,随着框架结构梁铰的显现,由于塑性应力的重散布,底层柱的反弯点具有较大的不确信性,第一层梁与B柱节点的梁端弯矩值,由内力组合表查得=左震+=·m右震+=KN·m取=KN·m第一层梁与D柱节点的柱端弯矩值由内力组合表查得=左震+=KN·m右震+=KN·m梁端取左震,也取左震.=KN·m<=×=KN·m取=N·m将与的差值按抗的弹性分析弯矩值之比分派给节点上下柱端(即Ⅰ-Ⅰ、Ⅱ-Ⅱ截面):依照D柱内力组合表,选择最不利内力,并考虑上述各类调整及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后,各截面操纵内力如下:Ⅰ-Ⅰ截面①M=×=KN·mN=×=KN·m②M=KN·mN=·mⅡ-Ⅱ截面①M=×=·mN=×=KN·m②M=·mN=·mⅢ-Ⅲ截面①M=×=·mN=×=KN·m②M=KN·mN=·m截面采纳对称配筋,具体配筋计算见表28,表中,当≥时,取=0≤1≤1当<15时,取e=;(大偏心受压)(小偏心受压)上述各式中——轴向力对截面形心的偏心矩;——附加偏心矩;——初始偏心矩;——偏小受压构件的截面曲率修正系数;——考虑构件长细比对截面曲率的阻碍系数;——偏心矩增大系数;e——轴力作用点到受拉钢筋合理点的距离;——混凝土相对受压区高度;As,As’——受拉,受压钢筋面积表28柱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截面Ⅰ-ⅠⅡ-ⅡⅢ-ⅢMNL045004880bh0500×465500×465500×465e0000eiL0/heie§(§b=偏心性质大偏心小偏心大偏心小偏心大偏心小偏心As=As’47.50<0289.45<02123.97<0选筋4¢164¢164¢25+2¢18实配面积8048042218.5%0.340.340.95一层柱为例,剪力设计值按下式调整:式中:——柱净高;,——别离为柱上、下端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取调整后的弯矩值,一样层应知足=由正截面计算中,第Ⅱ-Ⅱ、Ⅲ-Ⅲ截面的操纵内力得:=·m=·m=4.28mKN柱的轴心抗剪承载力式中:λ——框架的计算剪跨比,λ=,当λ<1时,取λ=1,当λ>3时,取λ=3;N——考虑地震内力组合的框架柱轴向压力设计值.当N>时,取N=;λ=,取λ=N=>=取N=.设柱箍筋为4肢ф8@150,则=>同时柱受剪截面应符合如下条件:Vc≤即KN>4楼梯构造设计楼梯开间3600;采纳梁式楼梯,如图28所示图28楼梯结构布置图选用Ⅰ级钢筋,fy=210N/mm2,C20,fcm=11N/mm2.踏步板TB1取一个踏步为计算单位,踏步板厚δ=40,踏步尺寸如图29所示折算高度:mm4.1.1踏步板自重:×××25=m水泥砂浆面层:××(+)×20=KN/m板底抹灰:×××17=KN/m活载:××=KN/mP=KN/m4.1.2计算跨度l0=+=l0=+=1.42m取l0=KN·m4.1.3配筋计算h0=h-20=120-20=100mmAs=mm2.选用2φ6(As=57mm2)斜梁TL2取斜梁截面为150×250mm4.2.1由踏步传来荷载:×(2+)×1/=m斜梁自重:××()×1/×25=m梁侧抹灰:×××2×1/×17=m金属挡板重:×=mP=m4.2.2内力计算计算跨度l0=+=3.32m4.2.3图29踏步尺寸及TB1计算简图图30TL1计算简图TL1与TB1现浇在一路,故应按倒L形截面计算翼缘厚取bf=553mm取h0=h-35=250-35=215mma正截面承载力验算≥×106N·m故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受压区在翼缘内,取2Ф14,As=.架立钢筋采纳2φ8b斜截面承载力计算由>12000N故箍筋可按构造配筋,.平台板TB2平台板厚取h=60mm,取1m宽板为计算单位4.3.1恒载平板台自重:××25=m平台板面层重:××20=KN/m板底抹灰重:××17=KN/m活载×=KN/m——————————————————————————————————P=KN/m4.3.2平台板一端与平台梁整体连接,另一端与窗台梁整体连接故去用计算跨度l0=ln=1.65m4.3.3配筋计算h0=h-20=60-20=40mmAs=mm2.选用5Φ8(As=252mm2)s=200mm平台梁TL3平台梁截面取b×h=200×350mm,两头搁置在砖墙上,搁置长度a=240mm.4.4.1荷载计算均布荷载平台板传来的荷载×(2+)=m平台梁自重××()×25=KN/m梁侧抹灰自重:××29×2×17=KN/m——————————————————————————————————P=KN/m斜梁传来集中荷载:P=××=4.4.2计算跨度L0=Ln+a=3360+240=3600>=3520故取L0=3520mm计算简图如图29弯矩计算时,因靠近支座处的集中荷载对跨中弯矩阻碍甚小,故略去不计;中间两集中荷载因位置相距很近,可近似视为均作用于跨度中点,以简化计算。剪力计算时,靠近支座的集中荷载4.4.3配筋计算a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平台梁按倒L形截面计算翼缘厚度h’f=60mm翼缘宽度b’f=mm取h0=h-35=350-35=310mm>×106故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1选用3Φ16(AS=603mm2)b斜截面承载力计算<39960N故按构造配筋,采纳双肢φ6@200,梁与平台梁相连外箍筋加密,踏步板TB1、斜梁TL2平台板TB2、平台梁TB3配筋如图30~33图31斜梁TL2配筋图图32平台板TB3配筋图5基础设计地基条件5.1.1该工程场区地形平坦,土层散布比较规律,地基承载力为120~140KN/m2.持力层为轻质粘土.5.1.2冻土厚度400mm.地下水位约为7m.水质关于混凝土无侵蚀.5.1.5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同一列柱传下来的竖向荷载相同,本设计以横向中框架E柱为例,其传至基础的荷载N=,M=,因荷载较大,故选用桩基础.a采纳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桩长初步定为10.采纳沉管灌注桩,直径为300mm,面积为0.071m2b台厚度初步定为900m,深1.4m.c估算但桩承载力,桩的有效计算长度为10m,地基土指标,该地基为粉质粘土,查表知:qsik=,qsp=900Kpa.Rk=qpAp+upΣqsikli=900×+××10=R=×=按桩身材料验算,混凝土品级为C20,fc=10mm2,ft=mm2R=×10××103=>d估算桩基根数及承台面积考虑土重及偏心荷载的阻碍.桩基根数取n=≈灌注桩中心至承台边缘距离为300,桩布置见图,承台面积为A=3.24m2图33桩的排列e计算单桩经受外力荷载作用下在轴力平面内承台面积形心弯矩My=K,xmax=0.9mΣxi2=×4=承台底室内外平均深度承台整体积××=则承台及上土的总重为G=×20=单桩经受的外力为偏心荷载作用下,最边缘的柱受力安全。承台板厚度验算5.2.1冲切验算Q=×2=As==×1100×=759KN<调整厚度,h0=则As==×1100×=>知足要求.5.2.2角桩冲切验算弧长Sr的半径

=0.6f=×1100×+/2×=>知足要求.5.2.3抗剪计算各桩承反力===桩一边各桩净反力总和为=×10××=1181>符合要求.5.2.4右边各桩对桩边Ⅰ-Ⅰ截面取力矩MⅠ-Ⅰ=××2=K上面各桩对桩边Ⅱ-Ⅱ截面取力矩MⅡ-Ⅱ=(++)×2=K截面所需钢筋的面积12Ф16平行x轴放置即Ф16@120截面Ⅱ-Ⅱ所需钢筋面积12Ф16平行y轴放置即Ф16@1206楼盖设计设计资料此设计写字楼楼盖,采纳现浇混凝土结构,活载标准值m2,荷载系数,梁板结构布置及构件见图.楼板厚120mm,板自重为25×=m2;由地面做法算得总量为kN/m2,荷载系数.混凝土C20,fcm=11N/mm2,钢筋采纳Ⅱ级钢筋fy=210N/mm2图34双向板楼盖平面图B1区格板计算计算跨度=3600-250=3350mm=2100-250=1850mmN=/=,取=n2,=设计荷载q=g+p=×(3++×=kN/m2,由于B1区格为四边持续板,内力折减系数为,假设板的跨中钢筋在距支座/4处截断一半,故==k/m取跨中截面hox=90mm,hoy=100mm,支座截面hoy=100mm,hox=90mm,=.6.2.1选10@180,=6.2.2求y方向支座截面钢筋=2×=k/m选10@90,=6.2.3求x方向跨中截面钢筋=×=k/m 选6@200,=6.2.4=2×=k/m选6@100,=B2区格板计算计算跨度=3600-250=3350mm=2100-250=1850mmN=/=,取=n2,=由于B2区格板为三边持续,一边简支无圈梁,内力折减系数为,又由于短边支座x为B1和B2区格的一起支座,B2区格的短边弯矩为以知.则=k/m hoy、hox、同前。6.3.1选6@200,=6.=2×=k/m选6@200,=6.3.3求x方向跨中截面钢筋=×=k/m 选6@200,=B3区格板计算计算跨度=3600-250=3350mm=6000-250=5750N=/=,取=n2,=由于B3区格板为三边持续,一边简支无圈梁,内力折减系数为,又由于短边支座y为B1和B3区格的一起支座,B3区格的短边弯矩为以知.则=k/m 取跨中截面hox=100mm,hoy=90mm,支座截面hoy=90mm,hox=100mm,=.6.4.1求x选6@200,=6.4.2求=2×=k/m选6@100,=6.4.3求y=×=m 选6@200,=B4区格板计算计算跨度=3600-250=3350mm=6000-250=5750N=/=,取=n2,=由于B4区格板为角区格,无圈梁,内力折减系数为,又由于短边支座y为B4和B2区格的一起支座,长边支座x为B4和B3区格的一起支座,B4区格的长边、短边弯矩为以知:..则=m 取跨中截面hox=100mm,hoy=90mm,支座截面hoy=90mm,hox=100mm,=.6.5.1求x选10@200,=6.5.2求y方向跨中截面钢筋=×=m 选6@200,=校核在~之间=在~之间7屋盖设计设计资料此设计写字楼屋盖,采纳现浇混凝土结构,活载标准值m2,荷载系数,梁板结构布置及构件见图.屋板厚120mm,板自重为25×=m2;由地面做法算得总量为kN/m2,荷载系数.混凝土C20,fcm=11N/mm2,钢筋采纳Ⅱ级钢筋fy=210N/mm2B1区格板计算计算跨度=3600-250=3350mm=2100-250=1850mmN=/=,取=n2,=设计荷载q=g+p=×(3++×=kN/m2,由于B1区格为四边持续板,内力折减系数为,假设板的跨中钢筋在距支座/4处截断一半,故==k/m取跨中截面hox=90mm,hoy=100mm,支座截面hoy=100mm,hox=90mm,=.7.2.1选10@140,=7.2.2求y方向支座截面钢筋=2×=k/m选12@100,=11317.2.3求x方向跨中截面钢筋=×=k/m 选6@150,=7.2.4=2×=k/m选8@140,=B2区格板计算计算跨度=3600-250=3350mm=2100-250=1850mmN=/=,取=n2,=由于B2区格板为三边持续,一边简支无圈梁,内力折减系数为,又由于短边支座x为B1和B2区格的一起支座,B2区格的短边弯矩为以知.则=k/m hoy、hox、同前。7.3选6@200,=7.3.2求y方向支座截面钢筋=2×=k/m选6@200,=7.3.3求x方向跨中截面钢筋=×=k/m 选6@200,=B3区格板计算计算跨度=3600-250=3350mm=6000-250=5750N=/=,取=n2,=由于B3区格板为三边持续,一边简支无圈梁,内力折减系数为,又由于短边支座y为B1和B3区格的一起支座,B3区格的短边弯矩为以知.则=k/m 取跨中截面hox=100mm,hoy=90mm,支座截面hoy=90mm,hox=100mm,=.7.4.1求x选6@200,=7.4.2求=2×=kN/m选6@100,=7.4.3求=×=m B4区格板计算计算跨度=3600-250=3350mm=6000-250=5750N=/=,取=n2,=由于B4区格板为角区格,无圈梁,内力折减系数为,又由于短边支座y为B4和B2区格的一起支座,长边支座x为B4和B3区格的一起支座,B4区格的长边、短边弯矩为以知:..则=m 取跨中截面hox=100mm,hoy=90mm,支座截面hoy=90mm,hox=100mm,=.7.5.1选10@160,=7.5.2求y方向跨中截面钢筋=×=m 选6@150,=校核在~之间=在~之间致谢在这次毕业设计中,列位老师给了我专门大的帮忙.不管在建筑设计方面仍是在结构设计方面,老师们的耐心指导和耳提面命,使我知道了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使这四年来学的知识得以归纳总结和升华.我衷心的感激列位老师,说声:”谢谢,你扪辛苦了!”我因你们的教诲而长大,因你们的阻碍饿而成熟.是你们教我前进,催我奋发.参考文献一、《土力学地基基础》陈希哲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二、《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朱佰龙著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年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理》朱佰龙著同济大学出版社4、《结构力学》龙驭球包世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年五、《建筑结构构造资料集》建筑结构构造资料集编委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六、《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主编发行,1994年7、《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一、二、3、4)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1997年八、《抗震结构设计》丰定国王社良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九、《钢筋混凝土大体构件》第二版腾智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年10、《建筑结构荷载设计手册》陈基发、沙志国主编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1997年1一、《民用建筑结构技术手册》甘玉歧编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2000年1二、《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设计》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编地震出版社13、《建筑结构设计手册》本书编审委员会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4、《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手册》方鄂华主编地震出版社1992年1五、《简明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李国胜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1六、《建筑结构设计手册》机械工业部第六设计研究所黄存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GreenBuildingGeneralStateThebackgroundofgreenbuilding:Presentsocietythetheoryofsustainabledevelopmenthavepermeatedeveryaspectofhumansocialdevelopment,howtocanpromotetheeconomicdevelopmentofhumansocietytoagainsolvetheproblem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havealsobecomepeoplebroadistheproblemofsolicitudeone.sustainabledevelopmentaskthedevelopmentofsocietyeconomymustrestrictintheenvironmentandresourceoftheearthcanbearabilityin.well-known,inrecentyearsmankindineconomydevelopfastatthesametime,bringenvironmentalresourceconsumerapidlyandatmosphere2C0plentyofincreases,somakeatmospherictemperaturegoup,causeglobalclimatetowarm,thedamageofozonosphere,thedamageofaswellasnaturallandscapeandsoon.nowadaysmentionextensivelygreenbuildingsystemonlyputforwardaccordin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