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与重要公用设施交叉跨越及平行接近技术实施细则_第1页
输电线路与重要公用设施交叉跨越及平行接近技术实施细则_第2页
输电线路与重要公用设施交叉跨越及平行接近技术实施细则_第3页
输电线路与重要公用设施交叉跨越及平行接近技术实施细则_第4页
输电线路与重要公用设施交叉跨越及平行接近技术实施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输电线路与重要公用设施交叉跨越及平行接近技术实施细则批准:校核:编写:目录TOC\o"1-2"\u1.概述 52.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53.自然保护区 63.1自然保护区的分类 63.2参考法律法规、规程规范 73.3相关条文 73.4实施细则 84.铁路 84.1参考法律法规、规程规范 84.2相关条文 84.3实施细则 105.公路 135.1参考法律法规、规程规范 135.2相关条文 145.3实施细则 166.机场 176.1参考法律法规、规程规范 176.2相关条文 176.3实施细则 197.石油、天然气管道 207.1参考法律法规、规程规范 207.2相关条文 207.3输电线路与金属管线平行接近的有关研究 277.4实施细则 328.地震台 328.1参考法律法规、规程规范 328.2相关条文 338.3实施细则 339.加油站 349.1参考法律法规、规程规范 349.2相关条文 349.3实施细则 3410.采石场、炸药库 3510.1参考法律法规、规程规范 3510.2相关条文 3510.3实施细则 4011.花炮厂 4011.1参考法律法规、规程规范 4011.2相关条文 4011.3实施细则 4812.煤矿 4812.1参考法律法规、规程规范 4812.2相关条文 4812.3实施细则 4913.弱电线路 4913.1参考法律法规、规程规范 4913.2相关规定 4913.3有关研究 5213.4实施细则 6014.电力线路 6114.1参考法律法规、规程规范 6114.2相关条文 6114.3实施细则 6115总结 6415.1调查收资 6415.2取得路径协议 6515.3技术要点 65附件1:输电线路与机场安全距离算例 67附件2:输电线路跨越高等级电力线安全距离计算 731.概述由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铁路(高铁)、高速公路、机场、石油天然气管道、高压输电线路等大型工程项目以及其施工配套设施工程越来越多,新建的超高压输电线路走廊日趋紧张,与以上重要设施的交叉跨越及平行接近关系也越来越复杂。通道问题对路径合理性、可行性、工程投资和建设进度有较大影响,妥善处理通道清理对工程建设至关重要。输电线路与公用设施交叉跨越或平行接近时,需满足公用设施对应的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在满足交叉(平行)跨越物对应的技术条件的同时,输电线路还需满足以及电力行业自身的技术要求。由于涉及的法律法规、规程规范较多,存在相关行业技术标准与电力规范要求不一致、公用设施所处行业修订原有技术标准、国家针对特定行业颁布新的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情况。此外,相关行业提出的技术要求多从自身特点出发,不同行业对电力线路要求的侧重点也不一致,有些行业侧重电磁兼容,有些行业侧重于相对关系,且很多技术规定多涉及特定的行业术语与行业规范。因此,为了满足各种重大公用设施对电力线路提出的技术要求,本课题对相关行业展开深入研究,梳理各种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消化理解各行各业的技术规定,在此基础上,将各种技术要求具体细化落实到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设计操作层面上。2.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本课题拟收集铁路、高速公路、机场、地磁台、地震台、110kV及以上电力线、弱电线、炸药库、采石场、石油及天然气管道等重要设施涉及的法律法规、规程规范,从中摘取对交叉或平行的电力线路提出的技术要求。按照不同的类型,本项目研究的主要法律法规和规程规范如下表2-1所示。表2-1输电线路与重要交叉跨越平行(交叉)接近时适用的规程规定类别涉及的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机场中央军委关于机场净空的29文航空无线电导航台站电磁环境要求航空无线电导航台和空中交通管制雷达站设置场地规范铁路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第十版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公路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593号)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_D20-2006_)地震台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GB_T_19531.2-2004)加油站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6)特殊管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_50253-2003)花炮厂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089-2007)烟花爆竹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161-2009)自然保护区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煤矿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煤矿安全规程2010版采石场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089-2007)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1)炸药库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1)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089-2007)地下及覆土火药炸药仓库设计安全规范(GB50154-2009)电力线110kV~75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GB50545-2010)高压直流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导则(DL/T436-2005)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440-2009)弱电线路电信线路遭受强电线路危险影响允许值(GB6830-86)直流输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危险影响防护设计规定(DL/T5340-2006)本课题将整理和消化吸收上述特定行业的技术要求,分类归纳不同技术要求,得出特定技术要求的适用范围,对应技术要求中专有名词的含义,控制性技术参数的计算方法等,提出电力线在与重要公用设施交叉(平行)时需要注意的技术要点与实施细则。3.自然保护区3.1自然保护区的分类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可分为三大类:生态系统类:保护的是典型地带的生态系统。例如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甘肃连古城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沙生植物群落;吉林查干湖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湖泊生态系统。野生生物类:保护的是珍稀的野生动植物。例如,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保护以丹顶鹤为主的珍贵水禽;福建文昌鱼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是文昌鱼;广西上岳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是金花茶。自然遗迹类:主要保护的是有科研、教育旅游价值的化石和孢粉产地、火山口、岩溶地貌、地质剖面等。例如,山东的山旺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是生物化石产地;湖南张家界森林公园,保护对象是砂岩峰林风景区;黑龙江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是火山地质地貌。3.2参考法律法规、规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3.3相关条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第十八条: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经批准外,也不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核心区外围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缓冲区外围划为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原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可以在自然保护区的外围划定一定面积的外围保护地带。第二十七条:禁止任何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因科学研究的需要,必须进入核心区从事科学研究观测、调查活动的,应当事先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并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其中,进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必须经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原有居民确有必要迁出的,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妥善安置。第二十八条:禁止在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因教学科研的目的,需要进入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从事非破坏性的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标本采集活动的,应当事先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经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批准。从事前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将其活动成果的副本提交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第三十二条: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建设其他项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已经建成的设施,其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造成损害的,必须采取补救措施。第三十条:自然保护区的内部未分区的,依照本条例有关核心区和缓冲区的规定管理。3.4实施细则输电线路在路径选择的前期,应对自然保护区级别、类型、范围进行充分的调查收资,根据自然保护区条例,线路路径应避免跨越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如确需进入保护区缓冲区,需取得保护区主管部门的路径协议。4.铁路4.1参考法律法规、规程规范《铁路法》、《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铁路技术管理规程》《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8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国标报批稿)《100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665-2011)4.2相关条文4.2.1铁路法第四十六条在铁路线路和铁路桥梁、涵洞两侧一定距离内,修建山塘、水库、堤坝,开挖河道、干渠,采石挖砂,打井取水,影响铁路路基稳定或者危害铁路桥梁、涵洞安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采挖、打井等活动,限期恢复原状或者责令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在铁路线路上架设电力、通讯线路,埋置电缆、管道设施,穿凿通过铁路路基的地下坑道,必须经铁路运输企业同意,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铁路法对于线路跨越铁路提出了要求办理铁路运输企业协议的要求。4.2.2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第十条规定了铁路的安全保护区域。第十条铁路线路两侧应当设立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范围,从铁路线路路堤坡脚、路堑坡顶或者铁路桥梁外侧起向外的距离分别为:(一)城市市区,不少于8米;(二)城市郊区居民居住区,不少于10米;(三)村镇居民居住区,不少于12米;(四)其他地区,不少于15米。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具体范围,由铁路管理机构提出方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和节约用地的原则划定。铁路用地能满足前款要求的,由铁路管理机构在铁路用地范围内划定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与公路建筑控制区、河道管理范围或者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重叠的,由铁路管理机构和公路管理机构、水行政主管部门协商后,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划定。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边界设立标桩,并根据需要设置围墙、栅栏等防护设施。企业或者单位内部的专用铁路需要划定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参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划定。《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了电力线跨越铁路需办理相关手续。第二十三条跨越、穿越铁路线路、站场,架设、铺设桥梁、人行过道、管道、渡槽和电力线路、通信线路、油气管线等设施,或者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架设、铺设人行过道、管道、渡槽和电力线路、通信线路、油气管线等设施,涉及铁路运输安全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没有规定的,由建设工程项目单位与铁路运输企业协商,不得危及铁路运输安全。实施前款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当遵守铁路施工安全规范,不得影响铁路行车安全及运输设施安全。工程项目设计、施工作业方案应当通报铁路运输企业。铁路运输企业应当派员对施工现场实行安全监督。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已铺设的油气管线,及临近电气化铁路铺设的通信线路,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第六十条规定了铁路通信、信号设施的保护规定。第六十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危及铁路通信、信号设施安全的行为:(一)在埋有地下光(电)缆设施的地面上方进行钻探,堆放重物、垃圾,焚烧物品,倾倒腐蚀性物质;(二)在地下光(电)缆两侧各1米的范围内建造、搭建建筑物、构筑物;(三)在地下光(电)缆两侧各1米的范围内挖砂、取土和设置可能引起光(电)缆腐蚀的设施;(四)在设有过河光(电)缆标志两侧各100米内进行挖砂、抛锚及其他危及光(电)缆安全的作业;(五)其他可能危及铁路通信、信号设施安全的行为。4.2.3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根据《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道部部令第29号,2007年第161条电力线路跨越非电气化铁路时,其导线最大弛度的最低点至钢轨顶面的距离:500kV线路,不小于14000mm;330kV线路,不小于9500mm;220kV线路,不小于8500mm;110kV及其以下线路,不小于7500mm。电力线路的电杆内缘至线路中心的水平距离:1.380V及其以下低压线路,不小于3100mm;2.10kV高压线路,不小于3100mm;3.35kV及其以上的高压线路,不小于杆高加3100mm。电力线路导线至钢轨顶面的垂直距离,应根据规划考虑发展电气化的需要。该条文规定了500kV以下等级电力线跨越非电气化铁路时的垂直距离,并规定了输电线路杆塔与铁路的水平距离。4.2.4电力行业规程规范根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条文说明1.0.4条:对特殊区段线路:如大跨越线路、跨越主干铁路、高速公路等重要设施的跨越应采用独立耐张段,必要时杆塔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1。独立耐张段应根据地形、地物等条件合理确定跨越方案,可采用“耐—直—直—耐”、“耐—直—耐”、“耐—直—直—直—耐”或“耐—耐”方案,且直线塔不应超过3基。交叉:塔高加3.1m,无法满足要求时可适当减小,但不得小于30m。平行:最高塔高加3.1m,困难时双方协商确定。根据《±8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表13.0.9-2注3:线路跨越铁路时,交叉角不宜小于45°,困难情况下双方协商确定,但不应小于30°;一般情况下,不应在铁路车站出站信号机以内跨越;当跨越拟建铁路桥梁地段,考虑铁路架桥机施工情况,不小于24米交叉:塔高加3.1m,无法满足要求时可适当减小,但不得小于40m。平行:最高塔高加3.1m,困难时双方协商确定。根据《100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表13.0.9-2注5:线路跨越铁路时,交叉角不宜小于45°,但不应小于30°;且不宜在铁路车站出站信号机以内跨越。交叉:塔高加3.1m,无法满足要求时可适当减小,但不得小于40m。平行:最高塔高加3.1m,困难时双方协商确定。4.3实施细则根据上述铁路法律法规、行业规定的要求,结合电力行业规程规范,电力线跨越铁路应注意以下事项:1、电力线路跨越铁路应取得铁路部门的路径协议。2、线路跨越铁路时,交叉角不宜小于45°,但不应小于30°;且不宜在铁路信号机(见图4-1和图4-2)以内跨越。由于铁路信号关系到铁路的安全运行,因此输电线路设计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线路不应跨越铁路信号装置,对于铁路信号的作用,安装位置及信号含义如下所述。铁路信号用以指示或合并指示下列一种或一种以上之意义:本路线前方净空(无任何行车阻碍)或阻塞。\o"司机"司机或\o"列车驾驶"列车驾驶已获得可运转列车之许可。前方\o"道岔"道岔或\o"转辙器"转辙器已开通至正确之方向。已设定正确方向之\o"道岔"道岔或\o"转辙器"转辙器为何(通常以编号标示)。列车可行驶之速限。预告下一个信号的状态。预告列车组员必须准备接收行车指令。铁路信号可设置于:一段轨道之起点。接近可以移动的基础设施的位置,如\o"转辙器"转辙器、\o"摆桥(页面不存在)"摆桥等在其他信号之前。接近\o"平交道"平交道的位置列车可能会需要停车的位置,如\o"月台"月台\o"信号站"信号站内营运中的路线通常会连续设置信号。一般双线铁路中每条轨道仅会设置单一方向之信号,并将道旁安装的信号设备,面向通常使用的方向。\o"双向信号(页面不存在)"双向信号的路线,则信号设备安装的方向使两个方向均可行车。(当\o"列车"列车行车非依常用方向运转时,有时称为\o"逆行"逆行)。铁路信号灯的具体含义如下:闭塞信号一个绿灯:允许列车通过,前方至少有三个空闲的闭塞区间。一个黄灯和一个绿灯:允许列车通过,前方第三个闭塞区间被占用。一个黄灯:允许列车通过,前方第二个闭塞区间被占用。一个红灯:禁止越过该信号机,前方闭塞区间被占用。进站信号一个绿灯:正线通过一个黄灯:正线进站。若站内信号显示红灯,则列车在正线停车。(一般而言,列车的站内限速为45km/h)两个黄灯:侧线进站。若站内信号为红灯,则列车在侧线停车;若预告信号为一个黄灯和一个黄色闪灯,则表示允许列车通过18号及以上道岔侧向位置,并越过下一台已经开放的信号机,且该信号机的进路,经道岔的直向位置或18号及以上道岔的侧向位置。出站信号一个绿灯:允许列车出站,且前方有至少两个空闲的闭塞区间。一个黄灯:允许列车出站,前方有一个空闲的闭塞区间。一个红灯:禁止列车越过该信号机。图4-1铁路信号机(1)图4-2铁路信号机(2)电力线路与铁路的距离要求如下:交叉:塔高加3.1m,无法满足要求时可适当减小,但不得小于40m。平行:最高塔高加3.1m,困难时双方协商确定。3、跨越应采用独立耐张段,必要时杆塔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1,独立耐张段应根据地形、地物等条件合理确定跨越方案,可采用“耐—直—直—耐”、“耐—直—耐”、“耐—直—直—直—耐”或“耐—耐”方案,且直线塔不应超过3基。4、跨越铁路时,悬垂绝缘子串采用双挂点、双联I串或V串型式,导地线不得接头。5、电力线路跨越铁路时,最小垂直距离应满足下表4-1规定。表4-1110kV以上输电线路跨越铁路时的垂直距离要求项目标称电压(kV)1102203305007501000±400±500±660±800至轨顶标准轨14.019.52725161821.5窄轨13.018.517电气轨11.512.513.516.021.518至承力索或接触线3.04.05.06.07.0(10.0)10.0(16.0)/7.6(8.5)10(12.5)15注:①.垂直距离中,括号内的数值用于跨杆(塔)顶。②.±400kV线路跨越距离参照格尔木~拉萨±400kV直流输电线路工程,仅适用于4000m以上高海拔。③.±500kV线路跨越距离参照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5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Q/GDW181-2008)取值。④.±660kV线路跨越距离参照宁东~山东±660kV直流线路工程取值。6、办理铁路跨越协议时,可参照下表准备相关技术数据。表4-2溪洛渡—浙西±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9包)跨越铁路一览表线路名称长-益-常城际铁路跨越点铁路里程K55km+772m跨越塔塔号G2237G2237+1北京坐标(X)450607.60450916.00北京坐标(Y)3135303.183135368.61跨越塔型号JC27201-42ZC27201A-69跨越塔类型耐张转角自立塔直线自立塔铁塔呼高(导线绝缘子串挂点高度)(m)5469铁塔全高(m)7077跨越档档距(m)315导线型号6×JL/G2A-900/75钢芯铝绞线地线型号两根LBGJ-150-20AC铝包钢绞线线路与铁路交叉角64°塔中心至铁路中心距离(m)(沿电力线路方向)209106塔中心至铁路中心最小水平距离(m)(垂直铁路方向)1889670℃时导线至轨顶最小垂直距离(m)(规程要求≥21.5m30.5跨越档采取的加强措施独立耐张段,档内导地线不得有接头注:上表中坐标为1954北京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中央子午线113度5.公路5.1参考法律法规、规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593号)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8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国标报批稿)《100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665-2011)5.2相关条文5.2.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四十五条对输电线路跨越公路作出了要求,具体如下:第四十五条跨越、穿越公路修建桥梁、渡槽或者架设、埋设管线等设施的,以及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架设、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的,应当事先经有关交通主管部门同意,影响交通安全的,还须征得有关公安机关的同意;所修建、架设或者埋设的设施应当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对公路造成损坏的,应当按照损坏程度给予补偿。5.2.2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593号)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593号)中关于电力线路的要求如下:第二十七条进行下列涉路施工活动,建设单位应当向公路管理机构提出申请:(一)因修建铁路、机场、供电、水利、通信等建设工程需要占用、挖掘公路、公路用地或者使公路改线;(二)跨越、穿越公路修建桥梁、渡槽或者架设、埋设管道、电缆等设施;(三)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架设、埋设管道、电缆等设施;(四)利用公路桥梁、公路隧道、涵洞铺设电缆等设施;(五)利用跨越公路的设施悬挂非公路标志;(六)在公路上增设或者改造平面交叉道口;(七)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埋设管道、电缆等设施。第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保障公路运行安全和节约用地的原则以及公路发展的需要,组织交通运输、国土资源等部门划定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从公路用地外缘起向外的距离标准为:(一)国道不少于20米;(二)省道不少于15米;(三)县道不少于10米;(四)乡道不少于5米。属于高速公路的,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从公路用地外缘起向外的距离标准不少于30米。公路弯道内侧、互通立交以及平面交叉道口的建筑控制区范围根据安全视距等要求确定。第十三条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除公路保护需要外,禁止修建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公路建筑控制区划定前已经合法修建的不得扩建,因公路建设或者保障公路运行安全等原因需要拆除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外修建的建筑物、地面构筑物以及其他设施不得遮挡公路标志,不得妨碍安全视距。第二十七条进行下列涉路施工活动,建设单位应当向公路管理机构提出申请:(一)因修建铁路、机场、供电、水利、通信等建设工程需要占用、挖掘公路、公路用地或者使公路改线;(二)跨越、穿越公路修建桥梁、渡槽或者架设、埋设管道、电缆等设施;(三)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架设、埋设管道、电缆等设施;(四)利用公路桥梁、公路隧道、涵洞铺设电缆等设施;(五)利用跨越公路的设施悬挂非公路标志;(六)在公路上增设或者改造平面交叉道口;(七)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埋设管道、电缆等设施。5.2.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中6.7.2节和第12章“公路与铁路、乡村道路、管线交叉”。6.7.2公路用地范围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不小于1m范围内的土地,在有条件的地段,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不小于3m、二级公路不小于2m范围内的土地为公路路基用地范围。12.1.5公路与管线交叉设计适用于公路通500kV以下架空送电线路,陆上原油、天然气输送管道的交叉设计中有关交角、净空等部分的设计,而相关专业方面的具体规定应按电力、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执行。12.5公路、管线交叉12.5.1公路与架空送电线路相交,以垂直交叉为宜。必须斜交时,其交叉的锐角应不小于70°;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应不小于60°。12.5.2公路从架空送电线路下穿过时,应从导线最大弧垂与杆塔间通过,并使送电线路导线与公路交叉处的距路面的垂直距离不小于表12.5.2规定值。表12.5.2架空送电线路导线距路面的最小垂直距离架空送电线路标称电压(kV)35~110154~220330500距路面最小垂直距离(m)7.08.09.014.012.5.3架空送电线路导线与路面的垂直距离,应根据最高气温情况或覆冰无风情况求得的最大弧垂和根据最大风速情况或覆冰情况求得的最大风偏进行计算确定。5.2.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中8.6条中关于电力线路的要求如下:8.6公路管线等相交叉8.6.1电讯线电力线电缆管道等均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不得妨害公路交通安全并不得损害公路的构造和设施8.6.2架空送电线路与公路相交叉时宜为正交必须斜交时应大于45度。架空送电线路跨越公路时送电线路导线与公路交叉处距路面的最小垂直距离必须符合相应送电线路标称电压规定的要求。5.3实施细则1、跨越公路时,塔脚基础边缘离公路边沟外缘的间距为:高速公路不小于30m,国道不小于20m,离省道不小于15m,离县道及乡村公路不小于10m2、架空送电线路与公路相交时,其交叉角应不小于70°;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应不小于60°。交叉:根据电力行业规程取值。平行:宜满足最高塔高控制。3、跨越高速公路时应采用独立耐张段,独立耐张段应根据地形、地物等条件合理确定跨越方案,可采用“耐—直—直—耐”、“耐—直—耐”、“耐—直—直—直—耐”或“耐—耐”方案,且直线塔不应超过3基。4、跨越高速及一级公路时,悬垂绝缘子串采用双挂点、双联I串或V串型式,导地线不得接头。5、电力线路跨越公路时,最小垂直距离应满足下表规定。表5-1110kV以上输电线路跨越铁路时的垂直距离要求项目标称电压(kV)1102203305007501000±400±500±660±800至路面7.08.09.014.019.527/25/16.0(14.5)18.021.5注:①.垂直距离中,括号内的数值用于跨杆(塔)顶。②.±400kV线路跨越距离参照格尔木~拉萨±400kV直流输电线路工程,仅适用于4000m以上高海拔。③.±500kV线路跨越距离参照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5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Q/GDW181-2008)取值,其中16m为二级以上公路取值,其余公路为14.5m。④.±660kV线路跨越距离参照宁东~山东±660kV直流线路工程取值。6、输电线路跨越公路时,应注意尽量满足导线与道旁树的安全距离要求。7、输电线路在办理高速公路协议时,可参照下表准备相关技术数据。表5-2溪洛渡—浙西±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9包)跨越高速公路一览表线路名称长常高速公路跨越点高速公路里程K40+450m跨越塔塔号G2245G2246北京坐标(X)454515.51454960.10北京坐标(Y)3136052.273136511.53跨越塔型号ZC27154-73ZKC2715-83跨越塔类型直线自立塔直线自立塔铁塔呼高(导线绝缘子串挂点高度)(m)7383铁塔全高(m)7989跨越档档距(m)638导线型号6×JL/G2A-900/75钢芯铝绞线地线型号两根LBGJ-150-20AC铝包钢绞线线路与高速公路交叉角72°塔中心至高速公路边沿(m)(沿电力线路方向)427166塔中心至高速公路边沿最小水平距离(m)(垂直高速公路方向)41716270℃时导线至路面最小垂直距离(m)(规程要求≥21.5m34跨越档采取的加强措施独立耐张段,档内导地线不得有接头注:上表中坐标为1954北京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中央子午线113度6.机场6.1参考法律法规、规程规范中央军委关于机场净空的29文(2001年)航空无线电导航台站电磁环境要求(GB6364)6.2相关条文6.2.1中央军委关于机场净空的29文(2001年)一、机场净空区的设定(一)机场净空区是指为保证飞机起飞、着陆和复飞的安全,在机场周围划定的限制物体高度的空间区域。由升降带、端净空区、侧净空区构成。其范围和规格根据机场等级确定。(二)升降带是以机场跑道中线为基准,两侧各100m的中线平行线和各100m处中线水平延长线的垂直线所构成的场地。升降带不应有对飞机活动构成危险的物体。(三)端净空区是从升降带线的两端开始,与升降带边线水平延长线以水平面15%的扩散率扩展到3000m,并以此宽度延伸到机场净空区边线所构成的限制物体高度的区域。障碍物限制面起算高程为跑道端中点高程。端净空区障碍物限制面有关要求详见附表1。(四)侧净空区是从升降带和端净空区限制面边线开始,至机场净空区边线所构成的限制物体高度的区域。障碍物限制面由过渡面、内水平面、锥形面和外水平面组成。二、特殊机场的净空(一)海拔高程2000m以上的机场净空要求,可以参照本规定按实际飞行需要确定。(二)多条跑道的机场,应当按照本规定分别确定每条跑道的净空要求。(三)保留旧机场、水上机场和公路飞机跑道的净空要求可参照本规定相应的机场等级执行。(四)直升机场净空要求按照《军用永备直升机场场道工程建设标准》(GJB3502——98)执行。三、障碍物遮蔽及标志(一)经准许存在的超过规定高度的固定物体,在其最高顶端周围150m范围内按10%降坡,降坡面以下的物体被遮蔽。(二)被遮蔽超过规定高度的物体不视为独立障碍物,不遮蔽其他物体。(三)机场净空区内超过规定高度及其他影响飞行安全的物体,均应当设置障碍物标志。障碍物标志由色彩标志和灯光标志组成。(四)永久性建(构)筑物应采用红白相间色带标志。两种颜色至少应各涂饰三段,色带应当垂直于长边,宽度视建(构)筑物具体情况确定,一般不小于2m。临时设施可采用边长不小于1.5m的方形红色旗帜标志。旗帜展示在物体的顶部和最高边缘的四周,间距不大于15m。(五)单个物体高度低于50m的采用低光强红色障碍灯,50m至150m之间的采用中光强白色障碍灯,高于150m的采用高光强白色障碍灯。障碍灯设置在物体的顶部和最高边缘的四周。高于50m的单个物体中间层应当按照规定间距设置中光强白色障碍灯,每一层的障碍灯不少于四盏。同一层的灯应当同时闪光(详见附图3B)。中间层障碍灯的设置、层间距离和闪光要求同单个物体的规定。烟囱及类似建(构)筑物的顶部障碍灯应设置在其顶部以下1.5m至3m。障碍灯性能有关要求详见附表3。6.2.2航空无线电导航台站电磁环境要求(GB6364)3.6以定向台天线为中心,半径700mm以内不得有110kV及以上的高压输电线;500m以内不得有35kV及以上的高压输电线、电气化铁路和树林;300m以内不得有架空金属线缆、铁路和公路;70m以内不得有建筑物(机房除外)和林木;70m以外建筑物的高度不应超过以天线处地面为准的2.5º垂直张角。4.1.6在航向信标台场地保护区内,不得有林木、高杆作物、建筑物、道路、金属栅栏和架空金属线缆。进入航向信标台的电源线和电话线应从保护区外埋入地下。在航向信标台天线前向±10º,距离天线阵3000m的区域内,不得有高于15mm的建筑物、高压输电线等大型发射物体存在。4.2.6下滑信标台的保护区如图6-1所示。在A区不得有高于0.3m的农作物和杂草,不得有建筑物、道路、金属栅栏和架空线缆。进入下滑信标台的电源线和电话线应从A区外埋入地下。在B区内不得有高于10m的金属物体、堤坝、树林和高压输电线等大型发射体存在。图6-1下滑信标台保护区6.3实施细则1、输电线路在路径选择时应进行充分的调查收资,将沿线机场类型、信标台位置、机场坐标、跑道方向。2、对全相信标台、机场跑道端净空、侧净空安全距离及高度限值进行计算的校核。3、将输电线路路径、坐标等资料报送至机场、航空管理局或空军司令部等部门,并取得同意的路径协议。4、对于输电线路与机场的安全距离的计算实例详见附件1。5、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对航空导航台(站)的防护距离,在路径困难时,可参照中国电科院相关研究结论:表6-1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与航空导航台(站)的防护距离台(站)名称台(站)分名称电晕干扰再次辐射影响中波导航台(NDB)/通过进场着陆区域无线电干扰水平55dB(其余区域58dB)大于500m超短波定向台(VHF/UHFDF)/频段不重合,无影响大于1.45km仪表着陆系统(ILS)航向信标台同上大于3km下滑信标台同上大于900m指点信标台同上大于165m全向信标台(VOR)/同上大于6298m测距台(DME)/同上大于6298m塔康导航台(TACAN)/同上大于1.0km着陆雷达站(PAR)/同上大于1.45km7.石油、天然气管道7.1参考法律法规、规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2003)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埋地钢质管道交流干扰防护技术标准(GB/T50698-2011)《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8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国标报批稿)《100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665-2011)7.2相关条文7.2.1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对石油、天然气管线的禁止架设高压线区域及在其附近施工作业作出了如下规定:第二十九条禁止在本法第五十八条第一项所列管道附属设施的上方架设电力线路、通信线路或者在储气库构造区域范围内进行工程挖掘、工程钻探、采矿。第三十五条进行下列施工作业,施工单位应当向管道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提出申请:(一)穿跨越管道的施工作业;(二)在管道线路中心线两侧各五米至五十米和本法第五十八条第一项所列管道附属设施周边一百米地域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铁路、公路、河渠,架设电力线路,埋设地下电缆、光缆,设置安全接地体、避雷接地体;(三)在管道线路中心线两侧各二百米和本法第五十八条第一项所列管道附属设施周边五百米地域范围内,进行爆破、地震法勘探或者工程挖掘、工程钻探、采矿。县级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接到申请后,应当组织施工单位与管道企业协商确定施工作业方案,并签订安全防护协议;协商不成的,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应当组织进行安全评审,作出是否批准作业的决定。第五十八条本法所称管道附属设施包括:(一)管道的加压站、加热站、计量站、集油站、集气站、输油站、输气站、配气站、处理场、清管站、阀室、阀井、放空设施、油库、储气库、装卸栈桥、装卸场;(二)管道的水工防护设施、防风设施、防雷设施、抗震设施、通信设施、安全监控设施、电力设施、管堤、管桥以及管道专用涵洞、隧道等穿跨越设施;(三)管道的阴极保护站、阴极保护测试桩、阳极地床、杂散电流排流站等防腐设施;(四)管道穿越铁路、公路的检漏装置;(五)管道的其他附属设施。7.2.2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2003)根据《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2003)第4.1.7节规定:4.1.7当埋地输油管道与架空输电线路平行敷设时,其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及国家现行标准《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092)的规定。埋地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其距离不应小于上述标准中的规定外,且不应小于10m。7.2.3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表6.3.项

目地下燃气管道压力(MPa)低压<0.01中压次高压B≤0.2A≤0.4B0.8A1.6建筑物基础0.71.01.5外墙面(出地面处)513.5给水管0.50.50.511.5污水、雨水排水管2.0电力电缆(含电车电缆)直埋0.50.50.511.5在导管内1.0111.01.5通信电缆直埋0.50.50.511.5在导管内111.011.5其他燃气管道DN≤300m0.0.4DN>300mm0.50.50.50.50.5热力管直埋1.0111.52在管沟内(至外璧)11.51.52.04.0电杆(塔)的基础≤35kV11111>35kV2.02.0255通信照明电杆(至电杆中心)1111.01铁路路堤坡脚55555有轨电车钢轨22222.0街树(至树中心)0.750.750.751.21.28.3.7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的全压力式储罐与基地外建、构筑物、堆场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8.3.7的规定。半冷冻式储罐与基地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可按表8.3.7的规定执行。表8.3.7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的全压力式储罐与基地外建、构筑物、堆场的防火间距(m)8.3.8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的全冷冻式储罐与基地外建、构筑物、堆场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8.3.8的规定。表8.3.8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的全冷冻式储罐与基地外建、构筑物、堆场的防火间距(m)项

目间

距明火、散发火花地点和室外变配电站120居住区、村镇和学校、影剧院、体育场等重要公共建筑(最外侧建、构筑物外墙)150工业企业(最外侧建、构筑物外墙)75甲、乙类液体储罐,甲、乙类生产厂房,甲、乙类物品仓库,稻草等易燃材料堆场100丙类液体储罐,可燃气体储罐,丙、丁类生产厂房,丙、丁类物品仓库80助燃气体储罐、可燃材料堆场75民用建筑100其他建筑耐火等级一级、二级50三级60四级75铁路(中心线)国家线100企业专用线40公路、道路高速,I、Ⅱ级,城市快速30(路边)其

他25架空电力线(中心线)1.5倍杆高,但35kV以上架空电力线应大于40架空通信线I、Ⅱ级40《中心线)其他1.5倍杆高

注:1本表所指的储罐为单罐容积大于5000m3,且设有防液堤的全冷冻式液化石油气储罐。当单罐容积等于或小于5000m8.4.3

气化站和混气站的液化石油气储罐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下列要求:1总容积等于或小于50m3且单罐容积等于或小于20m32总容积大于50m3或单罐容积大于20m表8.4.3气化站和混气站的液化石油气储罐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m)

注:1防火间距应按本表总容积或单罐容积较大者确定;间距的计算应以储罐外壁为准:2居住区、村镇系指1000人或300户以上者,以下者按本表民用建筑执行;3当采用地下储罐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减少50%;4与本表规定以外的其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执行:5气化装置气化能力不大于150kg/h的瓶组气化混气站的瓶组间、气化混气间与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规范第8.5.3条执行。7.2.4埋地钢质管道交流干扰防护技术标准《埋地钢质管道交流干扰防护技术标准》(GB/T50698-2011)规定:4.1.图4.1.1极限接近段长度(L)与间距(a)相对关系图1高压输电系统1)管道与高压输电线路的相对位置关系;2)塔型、导线平均对地高度、相间距和相序排列方式;3)接地系统的类型(包括基础)及与管道的距离;4)额定电压、负载电流及三相负荷不平衡度;5)最大单相短路故障电流和持续时间;6)最大相间短路故障电流和持续时间;7)杆塔接地电阻8)区域内发电厂(变电站)的设置情况。

5.1.4埋地管道与电力线路杆塔、通信铁塔基础和接地装置间应尽可能地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在路径受限地区难以满足安全距离时,应采取故障屏蔽、接地、隔离等防护措施,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管道安全评估。5.1.5埋地管道与架空送电线路的距离宜符合下列要求:1在开阔地区埋地管道与架空送电线路杆(塔)基脚间控制的最小距离宜为最高杆(塔)高。2在路径受限地区,埋地管道与交流电力系统的各种接地装置之间的水平距离一般情况下不宜小于表5.1.5的规定。表5.1.5埋地管道与交流接地体的最小距离(m)电压等级(kV)1035110220330500铁塔或电杆接地3.03.05.05.06.07.53在埋地管道与架空送电线路的距离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或在路径受限地区,在采取绝缘隔离、屏蔽、接地等防护措施后,表5.1.5规定的距离可适当减小。5.1.6管道与110kV及以上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交叉角度宜不小于30°。在不能满足要求时,宜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管道安全评估,结合防护措施,交叉角度可适当减小。7.2.5电力行业规程规范(1)《100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665-2011)规定:1000kV架空输电线路与架空输油、输气管道平行时,边导线至管道任何部分的距离,在开阔地区,应不小于最高塔高;在路径受限制地区,在最大风偏情况下,应不小于13m。与地埋输油、输气管道的平行接近距离,应根据线路和管道的具体参数计算确定。

(2)《110kV~75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GB50545-2010)规定: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与架空输油、输气管道平行时,边导线至管道任何部分的距离,在开阔地区,应不小于最高塔高;在路径受限制地区,在最大风偏情况下,应不小于4.0,5.0,6.0,7.5,9.5m(管道)7.3输电线路与金属管线平行接近的有关研究7.3.1交流输电线路正常运行时对地下金属管线的感性耦合影响根据110kV-1000kV交流输电线路正常运行时对地下金属管线的感性耦合影响研究,对输电线路与地下管线平行接近、斜接近及交叉跨越三种情况下的感性耦合计算,在假定特定、理想的模型情况下,给出了交流输电线路与管线平行时的最小间距推荐值及交叉时的最小交叉角度推荐值。1000kV交流输电线路与管线平行时的最小间距推荐值如下:并行长度(km)12345101520304050单回路(m)46105150190225340395415420420420双回路逆相序(m)/40627890135160175175175170双回路同相序(m)75135185230265375425450455445440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与管线的最小交叉角度值(度)线路与管线的交叉状况影响最小的情况影响最大的情况单回路21°25°双回路逆相序5°6°双回路同相序14°16°750kV交流输电线路与管线平行时的最小间距推荐值如下:并行长度(km)12345101520304050单回路(m)///3137434040404040双回路逆相序(m)////33546164666464双回路同相序(m)1445607282110125130130129128750kV交流输电线路与管线的最小交叉角度值(度)线路与管线的交叉状况影响最小的情况影响最大的情况单回路5°6°双回路逆相序0°3°双回路同相序5°8°500kV交流输电线路与管线平行时的最小间距推荐值如下:并行长度(km)12345101520304050单回路(m)/////456065706665双回路逆相序(m)//////2932333231双回路同相序(m)/18314049738489909090500kV交流输电线路与管线的最小交叉角度值(度)线路与管线的交叉状况影响最小的情况影响最大的情况单回路1°4°双回路逆相序0°2°双回路同相序3°4°实际工程中各种参数复杂多变,则应按照实际情况单独建立模型进行详细计算,对于上述表中的不大于某值的间距下也可以满足不大于60V限值的要求,但考虑到其他因素,诸如短路状况下输电线路短路电流对管道的阻性耦合在小间距下非常大,对管道有严重威胁,因此不推荐采用此值。7.3.2交流输电线路短路故障时对地下金属管线的综合影响对交流输电线路短路故障时对地下金属管线的综合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概括:管道防腐层电压对管径、导线高度及相间距的改变不敏感,但随大地电阻率、管道防腐层电阻率、平行长度、接近距离、交叉角度的改变而显著变化。在假定特定、理想的模型情况下,交流输电线路与管线平行时的最小间距推荐值。1000kV交流输电线路与管线平行时的最小间距推荐值如下:平行长度(km)5102040最小间距推荐值(m)22061012801800750kV交流输电线路与管线平行时的最小间距推荐值如下:平行长度5102030最小间距推荐值(m)/210580620500kV交流输电线路与管线平行时的最小间距推荐值如下:平行长度5102040最小间距推荐值(m)22061012801800交流输电线路与管道交叉时的最小角度推荐值如下:电压等级1000kV750kV500kV最小交叉角度10°//对于实际工程中比较理想的情况,或是指导路径选择等初步设计工作,以上推荐值是合理可取的。若实际工程中各种参数复杂多变。则应按照实际情况单独建立模型进行详细计算。7.3.3雷击输电线路杆塔时对地下金属管线的影响线路与管线交叉时,在50kA雷电流作用下,不会导致三层PE管道的防腐层击穿,但在某些情况下却会导致FBE管道的防腐层击穿;在100kA雷电流作用下,三层PE管道和FBE管道均有可能发生防腐层击穿。管径越大防腐层电压越小,即管道与杆塔接地体的允许接近距离越小。下表线路和管线交叉时,管道外径为108mm,情况较为严重时的雷电流下管道与杆塔接地体最小允许接近距离。50kA雷电流下管道与杆塔接地体最小允许接近距离(m)防腐层类型土壤电阻率(Ωm)50150250350450600800三层PE\\\\\\\FBE熔结环氧\11.04.912.1100kA雷电流下管道与杆塔接地体最小允许接近距离(m)防腐层类型土壤电阻率(Ωm)50150250350450600800三层PE\\2.6\2.4\3.0FBE熔结环氧3.214.431.826.639.527.5交流输电线路对地下金属管线电磁影响的常用防护措施由于我国传输走廊有限,实际工程中交流输电线路与输油输气管道不得不共用走廊的情况时有发生,若接近距离小于最小安全距离或交叉角度小于最小交叉角度,交流线路在管道上产生的电压可能超过限值要求。如果采取防护措施,则可以使在较小的接近距离及较小的交叉角度下,管道防腐层电压仍然能满足相关限值要求。(1)增大平行接近段或交叉段的杆塔接地电阻杆塔接地电阻增大,通过杆塔入地的故障电流减小,交流线路对输油输气管道的阻性耦合影响随之减小;同时,经由地线回流的电流增加,地线的屏蔽效应加强,削弱了故障相中电流通过感性耦合在管道上施加的影响,感性耦合影响下降。因此,增大平行接近段或交叉段的杆塔接地电阻,可以降低交流线路在油气管道防腐层上产生的综合电压。(2)降低地线电阻与杆塔接地电阻之比上述防护措施的本质是改变地线电流与入地电流的分布,以减小对管道的影响,这也可以通过改变地线参数获得。如果同时调整地线电阻和杆塔接地电阻,可以更好地调整线路电流的沿线分布,有效降低在管道上产生的电压。在交流线路初步设计时,如果存在线路与管道接近的工况,可以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适当调整地线电阻与杆塔接地电阻的比值,使之尽可能地小,从而降低交流线路对管道的电磁影响。(3)减小交叉段以外的杆塔接地电阻增大杆塔接地电阻可以减小交流线路对管道的电磁影响,而在适当的位置减小杆塔接地电阻亦可降低管道电压,这种措施广泛应用于交流线路对电信线路的电磁干扰防护中。(4)屏蔽电缆除在交流线路上采取防护措施外,还可沿管道敷设电缆,利用其屏蔽性降低交流线路对管道的感性耦合。敷设屏蔽电缆后,管道阻性耦合电压几乎不变,这是由于电缆外皮对地绝缘,不会改变土壤中电流分布。(5)与管道连接的裸铜带目前我国管道部门在对管道进行防护时,较多采用的一项措施是沿管道敷设裸铜带,裸铜带与管道通过隔断直流、导通交流的去耦合器相连。这种防护措施不仅发挥了裸铜带的屏蔽效应,更重要的是由于裸铜带良好的接地效果,管道相当于通过小电阻接地,从而可以显著降低管道电压。(6)避让法避免强电线路对输油输气管道的干扰,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两者相互避让。该措施是指在强电线路和管道的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管线与高压输电线或电气化铁路之间的距离,应尽可能地增大它们之间的间距,直至管道上的交流电压减小到允许值。GB21444-2008《钢质管道外腐蚀控制规范》的相关要求如下:表6-1输油输气管道与架空送电线路最小距离地形电压等级(kV)≤36~1035~66110~220330500最小距离(m)开阔地区最高杆/塔高受限地区1.52.04.05.06.07.5注:表中距离为边导线至管道任何部分的水平距离。除更改路径,还可以仅使杆塔接地装置远离管道,减少经由杆塔接地装置入地并到达管道的故障电流,从而降低对管道的阻性耦合影响。(7)改变管道防腐等级法当强电线路对管道产生干扰影响时,管道防腐等级的影响有两个方面:对于电阻耦合影响,加强干扰段管道防腐层的绝缘水平,在干扰源和管道之间设置绝缘隔板,隔板采用胶板、树脂板等绝缘材料制成,在干扰源和管道之间设置导体屏蔽栅,都能有效降低强电线路对管道的不良影响。但另一方面由于管道防腐层绝缘强度的影响,强电线路会在管道上产生不同等级的感应电压,感应电压的大小和防腐层等级成正比。(8)优化接地系统强电线路的接地系统和管道之间的主要影响是电阻耦合。由于强电线路的接地系统通常以发散状敷设在塔/杆的周围,影响范围远远超过塔/杆本身的范围。GB21444-2008《钢质管道外腐蚀控制规范》对输油输气管道与交流接地体的最小距离的相关要求见表6-2:表6-2输油输气管道与交流接地体的最小距离(m)电压等级(kV)1035110220330500临时接地0.51.03.05.06.07.5铁塔或电杆接地13.05.05.06.07.5(9)分段隔离法分段隔离法是指在“公共走廊”内,在有较长干扰段的管道上的适当部位设置绝缘法兰,以降低强电线路和管道相互间干扰的方法。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将干扰限制在局部范围,简化了防护措施;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缩短干扰源与管道的平行长度,降低了干扰程度。特别是在采用其它方法都不能达到防护要求时,采用这种方法更能奏效。(10)直接排流法将被干扰管道与排流地床用导线直接连接起来,就是直接排流。这种排流法最简单经济,对于无阴极保护的管道应优先采用。排流地床的接地电阻应小于管道的接地电阻。但是对于有阴极保护的管道,保护电流可从地床漏失,减小阴极保护半径。为了避免这一缺点,排流地床应选用牺牲阳极材料,如镀锌角钢、扁钢、钢管等。(11)隔直排流法在排流回路中,串入阻隔直流电流的元件即为隔直排流。这种排流方法弥补了直接排流的不足,适用于有阴极保护的管道。(12)负电位排流法负电位排流也叫牺牲阳极排流。采用镁、铝、锌基材料的牺牲阳极代替直接排流时的排流地床,即为负电位排流。由于镁、铝、锌阳极电位比钢铁负,这种方法可以防止阴极保护电流漏失,并向管道提供保护电流,排流效果较好。(13)去耦合器+铜接地极排流法这种方法是将去耦合器串入排流回路。由于去耦合器具有隔直流通交流的特点,一方面可以使用在有阴极保护的管道上,另一方面也使得排流地床材料的选择更多,不再局限于镀锌扁钢、钢管、牺牲阳极等材料,还可以选择铜接地材料、铸铁材料等。(14)安全接地栅极法接地栅极法是将接地栅极与管道连接起来,使栅极所处位置的局部地面与管道等电位,避免在接触管道的过程中遭受干扰电压的伤害。主要用于检测/测试人员与管道连接的阀门、金属排风管、阴极保护测试桩和其它的地上与管道相连接的金属和非金属附属设备接触时的安全保护。(15)电屏蔽电屏蔽多用于减少高压输电铁塔的接地系统与被影响的管道之间产生地中电弧的影响,减少强电冲击情况下管道防腐层或管道金属体被击穿的可能性。在进行电气屏蔽设计时,应考虑铁塔接地系统与管道间的距离、管道受影响的程度和铁塔接地系统与周围大地间的电位大小等因素。(16)接地电池、极化电池和其它装置在可能产生电弧和交流感应电压的地方,应当考虑在被影响的管道和适当的接地装置之间装设接地电池、极化电池或其它装置。这些装置不但能消除或大大降低正常运行状态或冲击状态下的感应电压,还可以降低构筑物被击穿的可能性。(17)防腐层修复3层PE防腐层管道大约每1km就会有一处缺陷,采用防腐层破损检测技术可以找出缺陷点,并进行修复。由于在管道寿命期间,不可能保证管道防腐层完好无损,因此还需要结合其它措施来防止交流干扰腐蚀。(18)更换管道附近土壤将管道附近低电阻率的土壤更换成高电阻率的土壤,可降低管道防腐层缺陷位置的交流泄露电流密度,如使用沙子。更换土壤是一项成本较高的工程,对于已建管道,通常适用于局部管段的土壤置换。7.4实施细则根据上述规程、规范、法律的规定,输电线路与石油、天然气管道交叉跨越注意事项如下:(1)线路应避免跨越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加压站、加热站、计量站、集油站、集气站、输油站、输气站、配气站、处理场、清管站、阀室、阀井、放空设施、油库、储气库、装卸栈桥、装卸场;(2)线路应尽量远离石油、天然气管道,当线路与输油、输气管道平行接近时,应考虑线路由于感应过电压引起的腐蚀、雷击引起的地电位升高等问题,并应根据线路与管道的具体参数计算确定,必要时应对输油、输气管道采取绝缘、屏蔽、接地等防护措施;(3)在条件允许时,铁塔及接地体离输油、输气管道的距离,宜不小于杆塔高度;在路径受限区域,铁塔及接地体离输油、输气管道的距离,应满足规程规范要求;当铁塔或接地体位于石油、天然气管道两侧50m保护区范围内时,需向管道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提出申请;(4)当线路与架空石油、天然气管道平行时,在开阔地区,线路边导线与管道任何部分的距离,应不小于最高塔高;在路径受限时,最大风偏情况线路边导线与管道任何部分的距离,应不小于电力规程要求值。(5)当线路与架空石油、天然气管道交叉平行距离较长时,且线路路径无法避让时,可采取相应防护措施。8.地震台8.1参考法律法规、规程规范《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第2部分:电磁观测》(GB/T1953.2-2004)8.2相关条文按照《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第2部分:电磁观测》(GB/T1953.2-2004)5.3的要求:5.3高压输电线路距地震电磁台站的最小距离5.3.135kV以上、500kV以下高压交流输电线路距地震电磁台站的最小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a)线路与地电场任一测量极的距离应不小于1km;b)线路与地磁观测点观测仪器的距离应不小于0.3kmc)线路与地电阻率任一测量极的距离应不小于0.3km5.3.2500kV高压交流输电线路距地震台站电磁观测设施的最小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a)线路与地电场任一测量极的距离应不小于1.5km;b)线路与地磁观测点观测仪器的距离应不小于0.5km;c)线路与地电阻率任一测量极的距离应不小于1.5km。5.3.3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距地磁观测点的最小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a)线路垂直方向上,满足下列公式:R=0.4βI (1)β=ΔI/I (2)式中:R—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与地磁观测点观测仪器的最小距离,单位为千米(km);I—直流输电线路的额定电流,单位为安培(A);β—直流输电线路上允许的最大不平衡电流△I对额定电流I的比值;b)在接地极附近.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接地极与地磁观测点观测仪器的最小距离,为(1)式结果的1/2。根据《高压直流输电大地返回运行系统设计技术规定》(DL5224-2005),直流线路双极运行时的直流接地极线路中的工作电流为双极运行时不平衡电流,一般为单极运行电流的1%。8.3实施细则1、输电线路与地震台接近时,对于500kV以下输电线路应满足《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第2部分:电磁观测》(GB/T1953.2-2004)距离要求。2、对于直流线路而言,距离较近时,应按照GB/T1953.2-2004中5.3.3公式计算距离要求。3、对于交流特高压线路而言,应在线路路径选择时尽量远离地震台,或根据相关科研单位结论进行避让。9.加油站9.1参考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8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国标报批稿)《100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665-2011)9.2相关条文9.2.1根据《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第四章“站址选择”4.0.4节,加油站的油罐、加油机和通气管管口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表4.0.4的规定:表4.0.4油罐、加油机和通气管管口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m)级别项目埋地油罐通气管管口加油机一级站二级站三级站架空电力线路1.5倍杆高1倍杆高不跨站不应跨越加油站9.2.2《100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665-2011)、《110kV~75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GB50545-2010)、《±8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报批稿)》规定:架空输电线路与甲类火灾危险性的生产厂房、甲类物品库房、易燃、易爆材料堆场,以及可燃或易燃、易爆液(气)体储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杆塔全高加3m;9.3实施细则(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