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管理教案资料_第1页
运营管理教案资料_第2页
运营管理教案资料_第3页
运营管理教案资料_第4页
运营管理教案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适用专业:适用层次:专科教学时间: 20XX年上学期授课时间 :第1周第1次课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第1章,第 2章2.1和2.2节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运营管理的概念、作用及其学习方法;掌握运营管理的对象和生产过程的组织。教学重点:比较两种专业化模式。教学难点:对不同生产过程能举例分析。教学过程:1、运营管理简介;2、引入基本概念;3、现代运营管理的特征;4、总结。课后小结:

第1章运营管理概论一、《运营管理》简介1、为什么要学习《运营管理》?(1)现代城市的发展是企业与服务业的集中(2)企业利润最大化要求降低运营成本(3)企业是当代大学生的工作平台, 受过运营管理系统训练的学员可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供应链、 质量、库存等管理工作, 从事咨询业、IT行业中与运营管理有关的工作。2、运营管理研究的内容1、企业运营管理系统的组成2、企业选址和设施的区位3、企业生产计划:生产能力计划;综合计划;企业资源计划。4、供应链管理5、库存管理6、作业排序7、企业生产方式8、项目管理二、学习运营管理的方法1、看懂教材2、运用图形分析和数学分析方法三、运营管理几个基本概念1、生产与运营——一般指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把原材料转化为1、生产与运营——一般指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把原材料转化为特定的有形式产品。西方把与工厂联系在一起的有形产品的生产叫“Production”,把提供服务产品的活动叫“ Operations”,现在常将二者合称为“ Operations”。我国学者译作“生产”和“运作” 。2、运营管理学——是研究如何对制造成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过程进行组织、计划、实施和控制的一门学科。四、现代运营管理的特征1、生产活动的范围由本企业内部生产过程扩展到整个供应链和产品的开发、售后服务;2、行业由制造业扩展到服务业。3、需求向多样化发展:消费者偏好的多样性;新产品的生产周期缩短;科学技术发展使新产品更新换代快。4、生产方式由大规模流水线发展到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及大规模定制。5、出现了以看板管理、 精益生产和敏捷生产为特征的丰田生产方式。五、现代运营管理的目标生产与运营管理是一切企业 (制造业和服务业) 三个主要职能之一:运营、财务、管理三大职能。2、使企业产品品种、质量和交货期达到用户要求;3、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生产率 =产出 /投入4、提出高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第2章生产过程与生产类型一、运营管理的对象:生产过程二、运营系统(见下图)二、什么叫生产过程?运用生产投入作用于加工对象, 把投入的运营资源转换成产出的过程。 现代生产过程不仅包括从原材料的投入到产品的产出的整个过程,而且包括产品生产之前的产品开发、设计、工艺设计、产品试制和鉴定的准备过程以及售后服务过程。三、不同行业的生产过程举例行业加工对象投入生产过程产出汽车装配汽车零部件汽车零部件工厂,设施能量,工人总装喷漆汽车大学学生教材,教室教学用设施,教师向学生讲授知识,让学生参与实验科研,撰写论文有知识有素质人才医院病人医生、护士医院设施,医药,检验室检查,观察治疗,用药等恢复健康的病人百货商店顾客展示商品营业员吸引顾客推销产品供应、订货、销售满意的顾客见教材上图 2.1

图1运营系统五、生产过程的组织1、连续性:保持一定的库存;对生产过程中各生产单位的物质设备合理布局,使之符合工艺流程方向。2、平行性见各零件的顺序加工和平行加工甘特图。3、比例性4、节奏性5、适应性(又叫柔性)五、生产过程的两种专业化组织方式1、工艺专业化:对不同种类的产品或零部件进行相同工艺的加工。使加工对象要经过许多部门,使在制品增多,但有利于技术人员专业化。如中小学校各教研室,大学的管理系、经济系。企业的不同种类的工厂、车间、工段等层次。对象专业化: 按相同加工对象建立生产单位。 如各专业工厂:汽车厂、飞机厂。使在制品库存少,但加工设备适应市场变化差(柔性差)。各工艺加工集中在一个地方对同一产品实行不同工艺加工。广东白云学院教案授课时间 :第1周第2次课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2.3节,第3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生产过程的分类,运营系统的要素和控制变量,制造业和服务业运营系统决策矩阵的运用方法。教学重点:举例分析制造业和服务业运营系统决策矩阵的运用。教学难点:举例分析制造业和服务业运营系统决策矩阵的运用。教学过程:1、复习基本概念;2、企业的运营战略:运营战略的概念;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分析;运营战略的决策过程和决策工具。4、总结。课后小结:一、生产类型(一)按行业类别分1、制造业运营管理1)按工艺特征分:①加工——装配型特点:产品可拆分,加工过程是离散的,可分布在不同国家与地区,生产过程时间衔接,数量配套。②流程式的连续型:工艺连续,原材料连续投入,使用流水线。2)按产品的通用性分①生产通用产品的企业(备货生产)②生产专用产品的企业(订货生产)2、服务业运营管理1)按是否提供有形产品分为纯劳务运营(只提供服务)和一般劳务运营(提供服务与有形产品) 。2)按顾客是否参与分(举例见教材 P26)。(二)按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分类1、大量生产(重复生产)(1)采用了对象专业化的最高形式——流水线,实施自动控制,把空间的对象专业化与时间的连续移动方式有机结合。制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不高,是一种熟练操作要求。适用单一产品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生产,市场需求量大且产品生命周期长,一次性投资大,产品标准化程度高,具有明显节奏性。如汽车厂、轴承厂、电视机厂等。流水线:指劳动对象按一定流程 (工艺路线) 顺序地进入各工作中心,并按一定速度 (节拍)完成作业的连续重复进行的一种生产运营方式。其特点:•产品单一、需求量大、生命周期长、工作地(设施)专业化程度高,规模效益高。•组建流水线的固定成本和转换成本高•产品标准化,具有明显节奏性工序同期化:各工序的单件时间定额 =流水线节拍(速度)×整数•将不同工艺的设备按对象专业化的组织形式布置。•生产过程连续,效率高,可靠性差,工人工作单调。( 2)设备:自动化程度高的专用设备;( 3)工艺:工艺设计详细。( 4)生产计划:具体到每个工作地每个具体时间生产多少。( 5)控制:用自动化设备实时控制。( 6)工人:是一种熟练操作,要求技术不高。2、成批生产适用于生产品种比大量生产多, 批量不及大量生产多, 生产过程有一定稳定性和重复性。如机床厂、服装厂。根据品种数和每个品种的数量不同又分为大批、中批、小批量生产。根据批量大小分别采用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批量大采用对象专3、单件生产根据订单生产专用产品,采用工艺专业化,柔性强。第3章运营系统战略决策用户供应商投入材料,资金设备,劳工信息,能源用户供应商投入材料,资金设备,劳工信息,能源决策

反馈低成本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低成本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时间——快速交货,交货可靠性,新产品开发速度柔性,售后服务,环保产品质量产品成本产品数量变化的柔性产品交货期过1、结构化变量工艺流程生产布局生产能力运营系统的集成2、非结构化变量人力资源生产计划库存策略五、运营系统决策的定位工具1、产品——工艺矩阵产品特征(产量少工艺特征单件生

产系统单件小生产系统成批生产

系统五、运营系统决策的定位工具1、产品——工艺矩阵产品特征(产量少工艺特征单件生

产系统单件小生产系统成批生产

系统流水线生产2、服务系统设计矩阵与顾客接触程度面对面完全定

制服务面对面规范

宽松接触销售机会面对面规范

严格的接触现场技术

指导生产流程项目型生产单件生产成批生产连续生产产品顾客定制化 批量化 标准化 高航空航天工业装备机床工具特殊化工业品 /药品电子电器汽车轮胎和橡胶钢铁制品普通化工产品制造业/容器制造/酿酒石油 /钢铁 /林制品柔性单位成本六、需求预测例1例1已知某公司 12周汽油销售量的观测值如下表,使用函数和控件建立移动平均模型,在不同的移动平跨度下求出每周的估计值。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汽油销 17 21 19 23 18 20 22 18 22 20 17 22解第一步建立移动平均模型在H1单元格中假定移动平均跨度等于 3,这意味着从第 3周开始才有预测值,因此在 C4单元格中输入“ =AVERAGE(B2:B4)”,并将它复制到单元格 C5:C13中,这样就得到了各月汽油销量的估计值。在D4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B4-C4”,并复制到单元格 D5:D13中,得到每个月的预测误差,再在 E4中输入公式“ =(B4C4)^2”并复制到E5:E13中。最后在 H2中输入公式“ =AVERAGE(E2:E13)”,得到均方误差( MSE)。第二步确定使MSE最小的移动平均跨度设法使H1中的跨度成为计算 MSE的自变量。 方法是; 1、分别在 C4,D4和E4中输入一个公式(见资料) ,2、添加微调项控件。跨度=3时的输出表销售周销售移动平均量117MSE2213191900423212451820-2462020.33333-0.333330.111111722202481820-2492220.666671.3333331.77777810202000111719.66667-2.666677.111111122219.666672.3333335.444444预测误差 误差平方 跨度33.044444跨度=4时的输出表周销售量 移动平 预测误 误差平 跨度均差方117MSE221319423203951820.25-2.255.0625620200072220.751.251.562581819.5-1.52.2592220.51.52.25102020.5-0.50.25111719.25-2.255.0625122220.251.753.062543.166667广东白云学院教案授课时间 :第2周第1次课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第4章4.1节:企业选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企业选取址的原则和方法。要求学生完成戴尔公司供应链的分析。教学重点:企业选址的线性规划法。教学难点:同上。教学过程:1、复习;2、几个运营战略内容;3、设施选址与布置;4、总结。课后小结:5几个具体运营战略1、纵向一体化1)示意图原料生产——原料加工——零部件制造——总装——批发商——零售商——用户。2)纵向一体化的优缺点2、虚拟企业3、业务流程再造1)示意图见财务部的付款流程第4章设施的选址和布置一、企业选址的原因、新建企业2、寻求扩大市场的区位3、寻求新的原材料和资源供应地4、寻找经营成本较低的厂址二、选址分类单地址决策多地址决策三、选址程序四、选址模型中的因素(自变量)1、接近市场2、接近原料、动力、能源地、供应商3、接近廉价劳动力供应地4、考虑企业需要的有利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5、考虑建厂总成本6、考虑厂址周围人口密度、文化素质,当地政府政策7、考虑环境保护8、厂房可扩展的条件因素影响原因适宜企业以接近顾客与市场产品差异化小零售业,服务业易腐烂鲜花店,海鲜店方便服务政府机构考虑交货期和运输成本制造厂靠近原材料、动力、能源降低运费材加工、采掘业、原料用量大或原料可运性小的制造业。能源消耗占生产成本比例大火力发电、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化工、重型机器制造、水泥、玻璃、造纸。靠近特种水源、靠近水源酿酒、矿泉水生产、钢铁、电厂、造纸。原材料易腐新鲜水果、蔬菜的制冷保鲜、罐头厂劳动力条件自然条靠近高校、高科技人员集中区仪表、软件、集成电路等技术密集型企业靠近廉价劳动力服装、装配、服务业靠近具有这类专门技术传统的地区苏绣、湘绣等刺绣厂地壳稳定少变的海边造船厂件地面平整,地质条件满足载重要求制造厂地面平整、不影响客流量服务业避开潮湿多雨地区棉纺、机器、纸张加工风向员工生活区基础设施运输设施便利,运输环节多少制造业总成本(土地、税收、 动力、建筑、汇率)社区因素当地政府壁垒、供应商、环境保护五、选址原则(一)多工厂制造业选址原则:1、产品型工厂选址原则2、市场区域型工厂选址原则3、生产过程型工厂选址原则(二)服务业选址原则(三)企业搬迁选址原则六、选址定量分析方法1、因素平分法求加权平均值。 (由学生写出公式)2、线性规划法例1某公司原有 A、 B、C三个工厂,现准备扩建一个新工厂,有两个选址方案X和Y,所有工厂向四个配送中心 E、 F、 G、H提供产品,已知各工厂到四个配送中心的单位运输成本及各厂的生产量、配送中 心的容量,求使总运输成本最小的扩建方案。表上作业法1、求初始可行解——最小元素法先在表中找出一个运价最小的数 (最小元素) ,给予尽可能满足, 然后在余下的格子中,继续按此法安排调运。注意每次安排时,如果销地 Bj已满足需求,就划去该列;如果产地 Ai已分配完产量,就划去该行(划去是打“×”之意);如二者同时满足, 只能在该最小元素所在的行或列上的其它空格上打 “×”,而不能同时划去该最小运价格所在的行与列。当最后只剩下一行(一列)还存在没有填数和打“×”的格子时,规定应先在能同时满足所在行与列的格子内填数(填数前所在行与列已同时满足时,该格子内应填写 0),再按最小元素法填写其他格,直到满足填数的格子数等于 m+n-1为止。2、调运方案的检验方法(怎样求空格检验数?)①空格闭回路法空格闭回路指在一个封闭的直角回路的若干角点处,除了 xlk处为空格以外,其余角点都是实格。作法:从 xlk所在的空格开始,沿直线前进,碰到实格可拐弯也可不拐,但碰到空格应不改变方向,如此曲折前进,一直返回到起始空格。再将 xlk所在空格的单位运费加上正号,沿它的空格闭回路按顺时针方向再在第二个、第三个等有数格的单位运费前依次加上负号,正号,⋯,如此正负交错,最TOC\o"1-5"\h\z后得 xlk所在空格的检验数 lk。②位势法方法:在初始调运方案表中增加一行和一列, 在列中填 ui,在行中填 vj(ui和vj称为位势) ,于是对于 m+n-1个有数格成立下列关系:cij uivj (1)由于ui和vj共有 m+n个,因此上式组成的 m+n-1个方程中多一个未知数,可任设一个未知量为一任意常数(一般设 u1 0),求出全部 ui和vj的值。再把这些 ui和vj的值代入空格检验数的表达式:ij cij (uivj) (2)3、换基对各空格检验数按 max(ij,ij0)lk的原则先选择 xlk进基,再做 xlk的空格闭回路,以角点 xlk为0号,按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把其他角点依次标为 1号,2号,⋯,如此排出各转角点的奇偶性, 再求调整量 min(各奇数转角点的调运量) ,按“偶点处加调运量,奇点处减调运量”的方法,重新安排空格闭回路上转角点的调运量。4、再求新调运方案的检验数,再换基求更新的调运方案⋯,如此迭代,直至空格检验数不出现负值为止。5、当某空格检验数 ij0时,同样可以选取它所在的空格进基,运用 调整量调节器整后的方案仍为最优,不过目标函数值不会有所改善,称之为多解。上例对例1用表上作业法求解。解先用最小元素法求初始调运方案如下表 1,用空格闭回路法或位势法求得各空格检验数为: 11, 12, 22, 24, 31, 33,由于存在负检验数, 再进行迭代。得新调运方案如下表 2。由于所有非基变量(空格)的检验数为正值,故这个调运方案为最优解。和检验数为:11 , 12 , 22 , 23 , 31 , 33作业二:习题 3.8表 3-32,33。(答案见 2006级物流本科教案 )在X地选址表1初始调运方案销地产地B1B2B3B4产量A1251035536×60×15A255×30645×38×6A340×50×261465×14X60×40166127911销量1012159表2最优调运方案销地产地B1B2B3B4产量A11025435136×601555304538A2×6××640502665A3××14×14

X×60240×6692711销量1012159在Y地选址表1初始调运方案销地产地B1B2B3B4产量A1251035536×60×15A255×30645×38×6A340×50×261465×14X50×60156132911销量1012159实习操作题: UnitedCopiers公司在美国 11个城市销售复印机 ,还在需要时提供售后服务 ,该公司希望在其中的 3个城市建立服务中心 ,并把每个城市分配到这 3个服务中心之一。这些城市之间的旅行距离和各城市的年度旅行次数列于下表中。请使用二进制变量,开发出确定服务中心的位置并给各服务中心分配客户的线性模型,使年度总旅行距离最小。3、重心法见教材上例题。采用EXCEL电子表求重心的坐标。4、选址盈亏平衡分析作出以产量为自变量的不同选址方案的总成本曲线,由不同产量找出对应的最低总成本所在的选址方案。广东白云学院教案授课时间 :第3周第1次课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第4章4.1节:企业选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企业选址的原则和方法。 要求学生完成企业选址的线性规划法求解操作。教学重点:企业选址的线性规划法。教学难点:运用运筹学的运输模型求解企业选址的线性规划法。教学过程:1、复习;2、几个运营战略内容;3、设施选址与布置;4、总结。课后小结:2生产与服务设施的布置一、布置决策的目标满足工艺流程设计的要求, 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率, 减少迂回、 停顿和搬运;2、保持灵活性,具有适应变化和满足未来需求的能力;3、有效地利用人力和占地面积;4、有利于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有利于提高员工士气, 设有利于员工沟通;5、有利于设施管理与保养。二、制造业设施布置内容1、 工厂总平面布置2、车间平面布置3、车间总体布置室4、设备布置:根据工艺流程布置。三、服务设施布置1、仓库布置:按物料使用频率放置。2、办公室布置:封闭式——将办公室分成小房间;开放式——几个部门在一个大办公室;组合式——由一个活动中心(由会议室、讨论间、电视电话室、接待室、打字复印、资料室组成)和个人办公室组成。3、超市:有矩阵布置和斜角布置(货架为棱形、三角形或梯形)四、企业部门相对位置的布置方法1、流量法先按相互往返总流量分级,再按级别布置。2、关系图法例1一个快餐店欲布置其生产和服务设施,它共有六个部门,计划布置在一个 2×3的区域内,已知这六个部门之间的作业关系密切程度如下图所示,试根据此图作出合理布置。解第一步:列出关系密切程度的等级TOC\o"1-5"\h\z关系密切程度(只考虑 A、X)A: 1— 2, 1— 3, 2— 6, 3— 5, 4—6, 5— 6。X: 1— 4, 3— 6, 3— 4。第二步:根据关系重要程度布置1)从关系“A”出现最多的6开始,画出 6的主联系图;2)考虑其它的“ A”关系部门,加在主联系簇上,否则,画出分离的子联系图; 4 1A关系图X关系图3)画出 X的关系联系图。部门部门1A——2,3X——4部门O——56A——U——6,53O——4U——1I——2部门2A——6,1E——3部门I——65AU————45,2,4X——3O——1部门3A——5,1X——4,6E——2部门4A——6X——1,3O——5U——2126354最后结果例2上题的矩阵如为下图,又怎样布置?651342最后结果(4)安置各部门五、部门内部设施的布置形式(一)按工艺流程布置1、按产品布置以产品为对象进行专业化布置, 又称为流水线或装配线布置。 需要标准化很高的连续性的加工运营,工作被分成一系列的标准化作业,由专门的设备去完成。由于企业仅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所以按产品或服务的技术加要求对整个布置进行设计是可行的。方法是将同一产品所需要的全部设备和工艺装备按对象专业化集中在某一生产单位内,按某产品加工路线或加工顺序依次排列, 称为生产线 (流水线) 。如福特T型汽车的 Rouge厂。流水线有 U、L、S、O等不同的空间布置形式。工序1工序2工序3工序4优点: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物流运输成本低;运营管理简单。服务业如自助餐馆、汽车清洗服务。2、按工艺布置出入口 装配 喷漆工艺布置示意图以工艺为对象进行专业化布置。也叫车间布置,是一种将相似功能的设备集中在一起的布置方式。以完成相似作业的设施集中在一起的方式。如机床车间、 车工工段。 被加工的零部件按预先定好的工艺流程,从一个生产单位转到另一个生产单位,每项操作由该生产单位某台机器完成。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服务业如医院、产房。3、固定式布置:适用于产品或服务不能移动的项目。如造船厂、建筑工地、电影外景制片厂。4、成组生产单元布置。由产品布置和工艺布置结合。先按加工对象分组(把形状及工艺要求相似的零件群放一组)或按设备分组(将同时配套使用频率较高的设备放在同一个单元) ,每一组相当于工艺布置的一台设备。 各组再按产品专业化布置。也就是把结构、工艺相似的零件(如系列产品)的生产组成一个生产单元,把加工这组相似产品的不同设备布置在一起组成一条小生产线,类似产品导向布置。 不同工艺的产品又分开类似于工艺专业化。这种布置形式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在许多企业中产品有一定的批量,但不足以形成单一的生产线,而系列产品常有类似的加工工艺要求时,适用于这种布置方式。例:成组生产单元布置中的单元建立决策 :某企业经生产分析有 5种零件满足成组布置要求 :中等批量、 稳定的需求以及普通的物理特点。 下表为它们的零件—设备矩阵, 矩阵中的“×”表示这种零件必须由这种设备生产。企业要求在布置时如果某个零件分配给一个单元,那么这个零件需要的所有设备也分配给这个单元。零件12345A×××设B×××C×××备D××E×××解:1、行的重排:将生产同样零件的设备排在相邻的行。2、列的重排:将使用同样设备加工的零件放在相邻的列。布置方法:零件 1和3在单元1由设备 A和D生产;零件 2和4在单元2由设备 B、C、E生产;零件 5可分别由两个单元生产或外包

或或由其他生产车间生产。零件12345A×××设B××C×××备D×××E×××零件13245A×××设B××C×××备D×××E×××5、混合布置如医院基本上采用工艺布置,但为病人做手术采用定位布置;餐馆中的自助餐采用产品布置,而点菜服务是按定位方式布置。1、存储布置:用于仓库;2、销售布置:如超市。广东白云学院教案授课时间 :第3周第2次课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第4章4.2节:物质系统的布置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部门布置和设施单行布置的原则和方法。要求学生完成习题第 7题。教学重点:设施单行布置的原则和方法。教学难点:同上。教学过程:1、复习;2、几个运营战略内容;3、设施选址与布置;4、总结。课后小结:1、单行布置(从至表法) :17:综合工艺路线图。每一列表示每个工件的工艺顺序。表4.13为初始布置工件从至表,采用对角线及与它平行的直线计算全部工件总移动距离。再调整单行上各设备的相对位置,由从至表重新计算全部工件总移动距离,直到最小为止。7题答案;1:3+9)× 1=12,6+8)× 1=14,1+3)× 2=8,3+2)× 2=10,2×3=6,3×2×3=6,3×5=15,6+4)× 5=50,从至BA6B614C832D1232:6+8=143+3+1)× 2=143+4+2)×6+8=143+3+1)× 2=143+4+2)×2×3=61+2+4)×2=183=213+9=12,从至GAG31AB461C83D12E2F43(1+6)× 5=35623957+53=11057+53=1103:3+1+2)× 2=1263+1+2)× 2=126×4=24 11×6=6 29+6+8+3=52×( 4+2+4)=20×3=3×4=848+56=1042)双行布置计算初始布置方案的超极限标准数的方法:先求出不相邻的工作地两两之间的从至数,设为 j;把超邻位置的斜线距离投影到 X轴,设其水平距离为 i。最后求所有不相邻的工作地之间总超极限标准数:ij1j=所有不相邻的工作地之间总移动距离—极限标准广东白云学院教案授课时间 :第4周第1次课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5、1节:生产能力的基本概念;2节:生产能力的度量与评价。 5.3生产能力的核算原理。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代表产品和假定产品法、产品专业化工作中心生产能力的计算原则和方法以及系统生产能力的确定方法。要求学生完成 [复习与思考 ]第 1-4题。教学重点:代表产品和假定产品法。教学难点:同上。教学过程:1、复习;2、生产能力的基本概念;3、生产能力的计算;4、决策树5、总结。课后小结:第5章能力规划与设计生产过程的规划和设计层次结构ERP)开始进而是对主生产计划进行负荷平衡分析的粗能力计划,然后是与物料需求试地划( MRP)对应的细能力计划,最后车间现场的输入输出控制。主生产计划是粗能力计划的的基本信息来源。粗能力计划用来检查主生产计划的可行性,它将主生产计划转换成对相关的工作中心的能力需求。细能力计划来检查物料需求计划的可行性,它根据物料需求计划,对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进行能力模拟,同时根据各工作中心的能力、负荷情况来判断计划的可行性。输入输出控制提供了一种在分时段物料需求计划系统下的车间作业过程中能力监控方法。5.1生产能力的基本概念1、生产能力又叫生产运作能力, 指一个设施在一定时间内在合理组织下经综合平衡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出率。又分理论能力(理想状态下)和实际能力(由资源条件和产品变化决定,企业在计划年度能达到的能力)两种。2、生产能力的种类(1)理论能力,又叫设计能力(2)有效能力,又叫计划能力3、生产能力的决定因素(1)设施质量与数量;(2)计划期内有效工作时间;(3)产品的技术和工艺特征;(4)劳动组织与生产组织条件。5、2生产能力的度量和计算1、生产能力的表示方法(1)投入度量: 常见于工艺专业化加工装配型生产方式。 用于生产多种产品的制造业或服务业。前者用工厂拥有的机器数量或所提供的机器小时数作为度量生产能力的标准。(2)产出度量:用于对象专业化的生产流水线;2、生产能力的核算原理(1)工艺专业化工作中心生产能力的核算特点:每个工作地内部设备种类相同,各工作地为并连的连接关系。①生产单一产品直接用产品的实际产量表示:企业组织类型输入表达式的生产能力产出表达式的生产能力设备制造商每工作班次的机器小时数每工作班次数生产的设备数医院现有医务人员数每天治疗的病人数客运公司客车数量每天运行的座位—公里数餐饮店可供就餐的座位数每天服务的顾客数零售店可供商品展示的空间规模每天商品销售额影剧院观众座位数每周的观众数量材料 工艺化工作中 产品心公式:工作中心的生产能力M=有效工作时间(Fe计划期制度工作时间 设备利用率 )×工作中心设备数量 S/制造单件产品需要的设备台时数 T例题:见教材 P110。授课时间 :第5周第1次课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5、3节:生产能力的核算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代表产品和假定产品法、产品专业化工作中心生产能力的计算原则和方法以及系统生产能力的确定方法。要求学生完成 [复习与思考]第1-4题。教学重点:代表产品和假定产品法。教学难点:同上。教学过程:1、复习;2、生产能力的基本概念;3、生产能力的计算;4、决策树5、总结。课后小结:②生产多种产品仍以产量表示生产能力。•代表性产品计算法计算公式:换算系数: i Ti/T0计算以代表产品表示的产量: N0i Ni i计算以代表产品表示的生产能力: M0 FeS/T0计算以实际产品表示的生产能力: Mi M0i/i例2设车间铣床组共有 6台铣床,每台全年有效工作时间为 4650小时。现生产 A、B、C、D四种结构相同、工艺相似的产品,其生产计划产量分别为 2100、1500、1000、800;它们在铣床组加工量单位产品台时数分别为: 20、40、50、60。根据产量及劳动量的大小,选取B为代表性的产品,求该铣床组的生产能力。解:代号②③④⑤=②×④⑥=⑦⑧=⑦×⑥/④⑤/ ⑤产品生产单位单件工以代表以代表产以代表产以实际产计划产品时换算产品表品产量表品表示的品表示的(台工时系数示的产示的产量生产能力生产能力)量比重A2100200.510500.214650294B150040115000.30×6/40=210C1000501.2512500.25698140D800601.512000.24112合计540050001•假定产品法将各产品一定比例构成一个不存在的假想产品,先计算假想产品的生产能力,再换算成实际产品的生产能力 。例3某工作中心共有 8台同种设备,生产 A、B、C、D等4种产品。每台全年有效工作时间为 4650小时。各种产品的生产计划产量分别为280台、200台、120台、100台;它们在该工作中心加工的单位产品台时数分别为: 25小时 /台、 50小时 /台、 75小时 /台、 100小时/台。根据产量及劳动量的大小,用假定产品法求该工作中心的生产能力。解:代号②③④=②/700⑤⑥⑦ =⑥×④产品生产计划单位产品产量比例计算假 想产品的单位台时计算假想产品表示的生计算各实际产品的(台)工时产能力生产能力A280250.4T0=25×=4650×8/290B200500.290.4+50×⑤=724台210C120750.170.29+75×123D1001000.140.7+100×1030.14=51.4(小时)合计7001、产品专业化工作中心生产能力的计算•产品专业化工作中心的特点是:对于生产产品品种比较单一的的工作中心,多表现为生产线或流水线,其内部设备的种类不同,设备之间是串联关系。 (教材113页图 5.2)。所以可以 关键设备的生产能力作为该工作中心的生产能力。•计算公式:MFeS/T0oFe为关键设备的有效工时S为关键工序的机床数T0为关键工序的单件产品 工时定额(3)系统生产能力的确定从理论上讲, 如果一个生产系统内各环节的生产能力是平衡的, 即各环节的生产能力是按产品结构的要求配置的话,那么可以根据各工作中心的生产能力及连接关系可以逐级推算出系统的生产能力。但实际上各环节的生产负荷往往不平衡, 存在负荷过多的瓶颈环节(即这些生产环节实际生产能力小于生产负荷) 。因此系统生产能力由瓶颈生产资源决定。如何确定瓶颈生产资源?例3(见教材 P114)下图,设 P产品的市场需求为 28个单位,工作中心A、B、C的每周生产能力(负荷)分别为 15、25、20单位,虽然它们的生产能力都小于市场需求, 但是由于工作中心 A为瓶颈生产资源,所以系统生产能力应由 A决定,最大只能为 15单位。生产能力的评价1、能力利用率 =平均产出率 /生产能力2、能力缓冲 =1-能力利用率授课时间 :第5周第2次课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生产能力计划。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粗能力计划的核算原理和方法。教学重点:粗能力计划的核算原理和方法。教学难点:同上。教学过程:1、复习;2、粗能力的基本概念;3、粗能力的计算原理和方法;4、举例。5、总结。课后小结:5。3生产能力的规划和决策一、生产能力的长期规划的相关理论1、生产规模: 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出总量或资源占有量, 其与生产能力的概念一致。2、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企业生产效益与生产量有关。这种随生产规模的改变,经济效益发生改变的现象叫规模经济。但生产规模过大会出现规模不经济。3、范围经济生产系统能提供的产品品种的数量的能力。4、生产能力调整的策略:积极策略、消极策略和中间策略。5、厂中厂二、生产能力计划1、能力计划的层次结构图见前述生产计划系统图。2、生产能力计划的步骤(1)未来能力需求的估计方法由于生产能力是以可以利用的设备数量来表示的,因此首先利用下式把对产品的需求预测换算为设备的数量:RDiPi(2)计算需求和现有能力之间的差距(3)制订外理能力与需求之间差距的方案包括积极策略、消极策略和中间策略三种。(4)对上述方案进行定量或者定性评价。3、粗能力计划和细能力计划(1)、粗能力计划根据主生产计划、生产某物料所需的总时间以及每一工作中心加工所需总时间的百分比(来源于历史数据)计算出劳动或机器工作时间的总的能力需求,然后根据车间工作载荷的历史记录把估算出来的能力需求分配到各关键工作中心。①生产能力需求的计算第一步:计算关键设备的每年所需设备小时数:关键设备的每年所需设备小时数 R=DiPiDi——所需产品 i的数量;Pi——单位产品 i所需的平均加工时间。第二步:计算每台设备可提供的最大工作小时数: H=N(1-C)H——某设备一年可提供的最大工作小时数;N——某设备一年的的制度工作小时数;C——设备利用率。第三步:用设备时数表示的市场需求量和每台设备所提供的实际工作时数来计算所需的设备数量: M=R/H,M为某设备的需求数量。教材P117例题。②粗能力计划的计算——综合因子法例有两种产品 X和Y,未来10周的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以及工艺路线、标准工时数据如下表。共有三个工作中心甲、乙、丙,用综合因子法求粗能力计划。表1产品X和Y的主生产计划期间 /周12345678910X30303040404032323235Y20202015151525252530表2产品X和Y的物料清单父件子件所需数量XA1XB2YB1YC2CD2表3产品X和Y的工艺路线和工时数据物料所需工艺工作中心单位准备时间/h单位作业时间 /h单位总时间/h

X1甲0.0250.0250.05Y1甲0.0501.2501.3A1乙0.0250.5750.602丙0.0250.1750.20B1乙0.0330.0670.10C1乙0.0200.0800.10D1乙0.0200.04250.0625根据上述三个表, 可以计算出产品 X和Y的单位能力需求: X产品的单位能力需求为 0.05+0.6*1+0.2*2=1.05h;Y产品的单位能力需求为1.3+0.1*1+0.1*2+0.0625*2=1.85h;然后根据产品 X和Y的单位能力需求与它们的主生产计划表计算未来10周总的能力需求如下:表4 10周的总能力需求期间 /周12345678910总能力需求/h68.568.568.569.7569.7569.7579.8579.8579.8592.25其中:第一周的总能力需求为: 1.05×30+1.85×20=68.5h。然后根据以前的分配比例, 把每个时间周期所需的总能力分配到各个工作中心(见下表)表5各关键工作中心的粗能力需求计划工作中心历史比例1周2周3周4周5周6周7周8周9周10周甲60%41.141.141.141.8541.8541.8547.9147.9147.9155.35乙30%20.5520.5520.5520.9320.9320.9323.9623.9623.9627.68丙10%6.856.856.856.986.986.987.997.997.999.23总计100%68.568.568.569.7569.7569.7579.8579.8579.8592.25综合因子法计算简单, 只对各关键工作中心的能力需求进行粗略计算,适用于工作中心之间产品分配不变的企业。授课时间 :第6周第1次课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细能力计划。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细能力计划的原理与计算步骤。教学重点:掌握细能力计划的原理与计算步骤。教学难点:同上。教学过程:1、复习;2、细能力的基本概念;3、细能力的计算;4、举例。5、总结。课后小结:( 2)细能力生产计划•细能力计划是详细地确定需要多少人工和机器以完成生产工作的过程,它通过分时段的物料需求计划记录和车间作业系统记录来计算所有工作中心的能力,然后根据这些能力来制定订单和生产计划。细能力计划首先对各生产阶段和各工作中心所需的资源进行计算,得到了各工作中心的负荷;再根据物料需求计划产生的加工单、工作中心数据、工艺路线和工厂日历等数据计算各工作中心所能提供的资源,即生产能力;接着将负荷和能力进行比较做平衡分析;最后制订出物料需求计划,形成细能力计划报表:收集数据有加工单数据(是执行物料需求计划后产生的面向工作中心的加工任务书) 、工作中心数据(以每天生产班次、每班人数、设备效率、设备利用率数据,在物料需求计划系统中建立工作中心档案时,这些数据作为已知数据输入到系统中) 、工艺路线数据(有物料加工工序 、工作中心和加工时间等数据)和工厂生产日历数据。细能力计划和粗能力计划一样,都是对能力和负荷的平衡做分析。在制订细能力计划时,必须知道各物料在哪个工作中心加工(即工艺路线已知)及各工作中心的负荷和能力。物料需求计划和相应的细能力计划都是一个分时段的计划,故必须知道各时间段的负荷和可用能力。细能力计划和粗能力计划分别对物料需求计划和主生产计划5-65-6题。授课时间 :第7周第1次课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5、5节:决策树。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决策树的原理和运用。要求学生完成 [复习与思考 ]第教学重点:决策树的原理和运用。教学难点:同上。教学过程:1、复习;2、决策树的原理和运用;3、举例;4、总结。课后小结:三、生产能力规划的决策方法1、线性规划法2、决策树——生产能力的长期规划方法。生产能力的长期规划的难点; 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 有时我们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决策方案对应几种相互排斥的可能状态,每一种状态都以一定的可能性(概率 0—1)出现,并对应特定的结果,这时的决策叫风险性决策。(1)决策树的结构:①方形结点为决策点, 从决策点向右方射出的分支表示备选方案;②备选方案右边所连接的圆形结点是随机发生的事件结点(注明发生的概率) ;③在事件分支的右方如有进一步可候选的方案, 可重复进行分支。决策树的组成见下图所示:由决策点引出若干分支,每个分支表示一个方案; 由状态结点引出若干分支, 每个分支表示一个自然状态;P3P1P2P3决策树结构示意图(2)求解:从右向左进行:事件结点的经营结果期望值为从该事件结点分出的各事件的经营结果乘以各自发生的概率,再求和。在决策结点,选取经营结果最好的候选方案为被选择方案。如果一个决策点向左通向一个事件结点,则把该决策点选择的最好经营结果作为该事件的经营结果,未被选中的事件应从划去,决策点所得到的经营结果最后只与一个分支相联,例1:某开发公司拟为一企业承包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任务,但是为了得到合同必须参与投标。已知投标的准备费用为 40000元,中标的可能性是 40%,如果不中标,准备费用得不到补偿。如果中标,可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研制开发: 方法1成功的可能性为 80%,费用为260000元;方法 2成功的可能性为 50%,费用为 160000元。如果研制开发成功,该开发公司可得到 600000元,如果合同中标,但未能研制开发成功,则开发公司需赔偿 100000元。求决策: 1)是否参加投标? 2)若中标了,采用哪种方法研制开发?分析:①先画出决策树,从树的末梢开始,计算出每个状态结点的期望收益,然后将其中的最大值标在相应的决策点旁;②决策时根据期望收益最大原则从后向前“剪枝”直到最开始的决策点,从而得到一个由多阶段决策构成的完整的决策方案。本例的决策树为:解:给各状态结点命名如下图, 计算各结点的期望收益并剪枝如下:D点的值 =0.8×600000+0.2×(-100000)=460000E点的值 =0.5×600000+0.5×(-100000)=250000460000—260000>250000—160000,故划去方法 2的边。C点的值=460000—260000=200000。B点的值=0.4×200000+0.6×0=80000,又因80000—40000=40000,故A点处的决策为选择投标,划去不投标的边。结论:该开发公司应首先选择投标,在中标的条件下再选取方法1进行开发,总期望收益为 40000元。例2:汉克计算机商店业主正考虑后五年经营的计划,过去几年销售量持续上升。不久将有一家电子公司落户于此,汉克公司的销售将会有大幅度增长。因此店主设计了三种方案:第一、扩大现有计算机商店的规模;第二、迁至新址;第三、按兵不动,静待局势。其决策树如下。求其最佳方案。授课时间 :第7周第2次课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5、5节:学习曲线。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学习曲线的原理和运用。要求学生完成 [复习与思考 ]第5-6题。教学重点:学习曲线的原理和运用。教学难点:同上。教学过程:1、复习;2、学习曲线;3、举例;4、总结。课后小结:3、学习曲线(1)学习曲线的含义当一个人或一个组织重复地完成某一项产品的生产时,完成单位产品所需的时间会随着产品数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然后趋于稳定。此曲线分为两个阶段;学习阶段和标准阶段。(2)学习曲线的建立与应用由学习曲线的定义有: yacn,该式中 n为产量倍增的次数。设c=0.8,即第 1台需时间为 a小时;第2台需时间为 0.8a小时;第4台需时间为 0.82a小时; ⋯;第x2n台需时间为 ya0.8n小时。对x2n两边取对数,有: nlgx/lg2n对yac两边取对数, 有:lgylganlgc,代入nlgx/lg2并设mlgc/lg2,得:myax。用EXCEL操作教材上例题。例1某制造公司生产某种产品,已知 a=100000小时,学习率c=80%,求 x8时的工时消耗。运用POWER函数。例2某工厂生产一种产品, 已知生产第 150台的工时为 100小时,学习率为 80%,如计划再生产 10台,推算出这 10台产品的平均单台工时。习题第 6题需求预测法一、算术平均数、数学期望和标准差1、算术平均数1ny yini1y——算术平均数; yi——第 i周期的实际值。2、方差和标准差设离散随机变量 在若干次实验中的可能取值为 ai的概率为 Pi,那么它的数学期望为:nE aiPii1它的方差和标准差分别为:DE(E)2E2(E)2D3、正态分布(x)2P(x)1(x)2P(x)1e22,称服从正态分布, 参数和分别为的数学期望2和标准差, x。其图形为:其分布函数为:1P(x)2(x)2x2e2dy令 ,它也为一个随机变量,其分布函数为:P(x)P(x)P(1x)1P(x)P(x)P(1x)12(y)xe222dy2

xu令uy,得P(x)1e2du(x),故有:2x xxF(x)P(x)P(x)P(x) (x)因此要求连续型随机变量 的分布函数,只要由 x值查标准正态分布N(0,1)的表就行了。二、移动平均预测法一次移动平均计算公式: Mt(1)ytyt1 ytN1tNt——周期序号Mt(1)——第 t周期的一次移动平均数yt——第t周期的实际值N——计算移动平均所选取的数据个数,又叫跨度。N越大,平滑作用越强,但移动平均数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实际数据的变化,当 N越大,这种滞后偏差越大。例1已知某公司 12周汽油销售量的观测值如下表,使用函数和控件建立移动平均模型,在不同的移动平跨度下求出每周的估计值。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汽油销 17 21 19 23 18 20 22 18 22 20 17 22售量解第一步建立移动平均模型在H1单元格中假定移动平均跨度等于 3,这意味着从第 3周开始才有预测值,因此在 C4单元格中输入“ =AVERAGE(B2:B4)”,并将它复制到单元格 C5:C13中,这样就得到了各月汽油销量的估计值。在D4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B4-C4”,并复制到单元格 D5:D13中,得到每个月的预测误差,再在 E4中输入公式“ =(B4C4)^2”并复制

到E5:E13中。最后在 H2中输入公式“ =AVERAGE(E2:E13)”,得到均方误差( MSE)第二步确定使MSE最小的移动平均跨度设法使H1中的跨度成为计算 MSE的自变量。 方法是; 1、分别在 C4,D4和E4中输入一个公式(见资料) ,2、添加微调项控件。跨度=3时的输出表周销售量移动平均预测误差误差平方跨度117MSE2213191900423212451820-2462020.33333-0.333330.111111722202481820-2492220.666671.3333331.77777810202000111719.66667-2.666677.111111122219.666672.3333335.44444433.044444跨度=4时的输出表周销售量移动平均预测误差误差平方跨度117MSE221319423203951820.25-2.255.0625620200072220.751.251.562581819.5-1.52.2592220.51.52.25102020.5-0.50.2543.16666711 17 19.25 -2.2512 22 20.25 1.75三、线性回归预测5.06253.0625求出回归方程。如二元加归方程为:1、一元线性回归相关系数为yabx,b2、多元线性回归预测n xiyi xi yin xi2 ( xi)2aybx。(xix)(yi y)r(xi x)2(yi y)2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 n组统计数据 (x1i,x2i,⋯, xmi;yi),i1,2,⋯,nya b1x1 b2x2yina b1 x1i b2x2ix1iyi a x1i b1 x21ib2x1ix2ix2iyi a x2i bi x1ix2i b2 x22i求解上面方程组,求出系数。xiyixiyi2xi2yi合计手动法操作:(1)一元回归方程,列下表:2)多元回归方程,列下表:时间x1ix2iyix1iyix2iyi2x1i2x2ix1ix2i合计例题为了估计山上积雪融化后对下游灌溉的影响 ,在山上建立一个观测站 ,测量了最大积雪深度X与当年灌溉面积 Y,得到连续 10年的数据如下表 ,用一元回归手动表上操作法求得回归系数与相关系数 。1、手动操作方法:XiXiX_2(XiX)2Yi Y_(YiY_)2(XiX)(YiY)年序最大积雪深度 X(米)灌溉面积 Y(公倾)19805.101907.00-1.201.4419813.501287.00-2.807.8419827.102693.000.800.6419836.202373.00-0.100.0119848.803260.002.506.2519857.803000.001.502.2519864.501947.00-1.803.2419875.602273.00-0.700.4919888.003313.001.702.8919896.402493.000.100.01求和25.06算术平均值6.302454.60(XiX)2XiX-1.201.44-547.60299865.76657.12-2.807.84-1167.601363289.763269.280.800.64238.4056834.56190.72-0.100.01-81.606658.568.162.506.25805.40648669.162013.501.502.25545.40297461.16818.10-1.803.24-507.60257657.76913.68-0.700.49-181.6032978.56127.121.702.89858.40736850.561459.280.100.0138.401474.563.8425.06 3701740.40 9460.802、计算机模型操作法求一元线性回归方程:1)单击[工具]菜单中的 [数据分析 ]命令,选取“回归”选项,单击 [确定 ]按钮。2)单击[Y值输入区域 ],选取Y值区域,同样方法选取 X值区域。[标志]复选框可不选。[常数项为零 ]复选框指明截距项为零,回归线过原点。 [置信度]预设值为95%。[输出选项 ]可选 [新工作表组 ]。[残差 ]可选 [残差图]。[正态分布 ]可不选。5)单击[确定]按钮。求相关系数:(1)启动 EXCEL,新建一个工作薄,在新建工作薄输入数据,设置好单元格属性;(2)执行“工具”——“数据分析”,弹出“数据分析”对话框,选择“相关系数”,单击“确定” ,(3)弹出“相关系数”对话框后,单击“输入区域”框右端的按纽,弹出另一个“相关系数”对话框,选取要分析数据所在的单元格,单击对话框右端的按纽,回到之前的对话框,(4)在“分组方式”中选取“逐列“;(5)按步骤( 3)的方法在“输出区域“选取某一单元格,单击“确定” 。实验中应注意事项:注意输出图形。求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例2:为了研究我国民航客运量的变化趋势及其成因, 我们以民航客运量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国民收入、消费额、铁路客运量、民航航线里程、来华旅游人数为影响民航客运量的主要因素,原始数据如下表,试用 EXCEL进行回归分析。年份 YX1X2X3X4X51978231301018888149114.89180.921979298335021958638916420.391980343368825319220419.53570.251981401394127999530021.82776.711982445425830549992223.27792.4319833914736335810604422.91947.719845545652390511035326.021285.2219857447020487911211027.721783.319869977859555210857932.432281.95198713109313638611242938.912690.231988144211738803812264537.383169.481989128313176900511380747.192450.14199016601438496639571250.682746.21991217816557109699508155.913335.651992288620223129859969383.663311.519933383248821594910545896.084152.7操作过程:1、计算相关系数:工具——数据分析——分析工具——相关系数——确定。在相关系数对话框中“输入区域” 键入从231到4152.7的数据范围,“分组方式选取“逐列” ,“标志位于第一行” ,在“输出选项”选取“新工作组” ,“确定”2、进行回归分析工具——数据分析——分析工具——回归,在回归对话框中输入 Y的输入区域和X值的全部输入区域,选取复选框“标志” ,在“输出选项”选取“新工作组” ,“确定”。3、分析输出结果表,写出多元回归方程。为:yo.3539x10.5615x20.0073x321.5779x40.4352x5450.9092复相关系数 R0。999SUMMARYOUTPUTMultipleR0.999115RSquare0.998231AdjustedR0.997346Square标准误差49.4924观测值16方差分析dfSSMSFSignificanceF回归分析51381887727637751128.3032.03E-13残差1024494.982449.498总计1513843372Coefficients标准误差tStatP-valueLower95%Upper95%Intercept450.9092178.07772.5320920.02976454.12736847.6911X10.3538980.085234.1522880.0019730.1639950.543802X2-0.561480.125384-4.478040.001183-0.84085-0.2821X3-0.007250.002067-3.509810.005633-0.01186-0.00265X421.577864.0300515.3542410.00032212.5983530.55737X50.4351880.051568.4404817.34E-060.3203060.55007例题:某企业为了制订 的采购计划, 对企业历年的采购总值进行统计, 经散点图分析,年采购总值与时间呈线性关系 (原始数据见下表) 。请在下面指定位置写出回归方程 yabx中拟合系数和相关系数的计算式和计算结果,并写出回归方程。8分)年份时间采购额yi2xi2yixi xyiy(xi x)2(yi y)2xiyi

xi20011501250050200226544225130200336794489201200447816608431220055802564004002006678366084468200778549722559528503140370072156平均471.867*215628*503b 2 5.147*1402821)2)a1)3)215628*503/7r=140282/7370075032/70.934)回归方程: y51.35.14x授课时间 :第8周第1次课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第6章供应链管理6、1节: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6、2节:其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同上。教学过程:1、复习;2、几个运营战略内容;3、设施选址与布置;4、总结。课后小结:第6章供应链管理一、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概述(一)供应链的定义关于供应链的定义很多, 如管理学家伊文斯认为: 供应链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模式。(二)供应链的类型1、按网络结构分V型:原材料种类少,以库存作缓冲。如石油、化工、造纸、纺织工业;A型:最终产品种类少, 由订单和客户需求来驱动, 如飞机制造、汽车制造等重工业;T型:中间件为标准件, 根据订单确定通件, 如个人电脑生产业。2、按动力来源分推动式供应链:•什么叫推动式供应链?以制造商为中心, 由制造商根据历年订单信息安排自己的 ERP计划,再根据产吕物料清单( BOM)向供应商发出订单生产产品,然后将产品逐级向下游推移。推动式供应链的优缺点优点:有较高的运输和制造成规模效应, 适应于稳定的产品市场环境;缺点:整个供应链库存量大;不适应不确定性大的市场环境;易产生牛鞭效应;服务水平下降,订货提前期长,缺货和积压并存;(2)拉动式供应链:什么叫拉动式供应链?以客户需求为拉动力, 向上游拉动销售商、 制造商、供应商实现生产、供应和市场需求的协调一致性, 以降低整个供应链的库存和成本,实现供应链的灵活性。拉动式供应链的优缺点适应需求不确定的订货周期短的产品市场环境,整个供应链库存量低、成本低、提前期短、服务水平高、订货批量小、需求不确定性小、灵活性强,但难以产生生产和运输的规模经济效应。(3)推——拉式供应链:观察供应链的整个时间线,是从要购原料开始,到将订单货物送到顾客手中的一段时间,推拉边界在这一时间线的某一点。 如个人电脑生产商把推动部分放在成品装配之前,该点上游的零部件库存采用按需求预测进行采购和库存,而最后的成品组装根据最终顾客的订单进行。戴尔公司就采用这种推拉式供应链(图 2-8)。产品设计延迟化策略是推拉式供应链的一个例子 。对通用产品或零部件的生产和运输(在产品差异化以前的供应链部分)采用推动式根据长期预测进行。将产品差异的组装尽可能地推迟,按顾客的不同需求进行。推拉式供应链的优点:降低库存和成本;使最终产品差异化,满足消费者个性分需求;实现了规模生产和规模运输;缩短提前期,提高产品的快速反应能力;降低需求的不确定性,减少风险;

实施可行性强。推动原材料供应商客户需求牵动没有成品库存最终用户推动原材料供应商客户需求牵动没有成品库存最终用户该供应链按运作动力属于什么类型的供应链 ?答:属于推拉式供应链。该供应链按运作动力属于什么类型的供应链 ?答:属于推拉式供应链。该供应链的推拉边界在哪里?答:推拉边界在装配企业。该供应链采用什么销售方式?答:直销方式。哪一个行业哪一个公司最可能是这种供应链?答:个人电脑行业,如戴尔公司就采用这种供应链。3、按产品类型分(1)有效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物料转换功能,按部就班地以最低成本对原材料、运作目标:大批量运输;保证质量,减少退货和换货成本。( 2)反应性供应链强调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协调性,最终实现能快速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目标:快速反应、降低库存成本,使信息共享来加强供应链各环节的协调,减少差异。4、集中型和分散型供应链①供应链计划的集中和分散供应链各环节的计划很多,有些可以由整个供应链集中制订,有些可以由各企业、各部门自行制订。如 JIT物流供应模式,对上游企业采用大量库存来对付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以保证核心企业的及时供货。②供应链采购的集中和分散上游分散采购为了快速反应差异化需求,对于那些表现为买方市场特征、价格稳定的交易性材料可由各地区生产部门就地分散采购,其采购的程序简单、采购周期短,有利于满足企业对该材料的需求。但是采购批量少,采购成本高,不利于形成采购的规模经济效益。集中采购模式又分为若干企业联合采购或委托第三方代理企业采购和企业内部设立专门负责采购的实体性采购中心集中采购、同一供应链上下游各企业实行供需合作采购等三种模式。•供应链库存的集中和分散分散式库存系统见图 2-13,各制造成企业、各配送中心和各零售商各自设立库存。集中式库存把各零售商分散的仓库合并为一个区域市场的中心仓库。效果分析例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供应 A、B两个市场, 要求服务水平 (不缺货率)为 97%,(查正态分布表知 Z 1.9),已知订货提前期为 1周,一次订货费为 K=100元,单位产品库存成本为 H=0.3元/周,过去 10周的市场需求如下表(见教材第 73页),试根据这两个市场“各自库存”和集中库存两种情况,分别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安全库存、经济订货批量和平均库存量。解先理解下面几个基本概念:(三)供应链管理1、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供应链管理是依靠信息技术各现代管理技术,对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进行集成,在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前提下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提高中个企业的效益。2、供应链管理和单一企业管理的区别由纵向一体化转向横向联合由单一企业内部的职能管理转向对整个供应链实行过程管理;以顾客需求来开发产品,提高产品质量;由注重物质管理转变为加强信息管理;由过去简单的交易管理转变为长期的战略联盟管理;由对本企业的资源管理转向对整个供应链虚拟资源的管理,注重核心业务和核心企业的管理。3、几种供应链管理模型图•企业内部物流链管理•一个企业的上下游供需关系模型(拉动模型)供应市场 企业内部物流、信息流和价值流需求市场动态联盟(虚拟企业)供应链管理不仅包括纵向企业联盟,而且包括同类企业的横向合作。全球网络供应链模型4、现代供应链管理新动向①传统供应链管理推动式模型 (图 1-23)②精细供应链管理模式(拉动式模型) (图 1-24)③集成化供应链管理阶段1-25:集成化的敏捷供应链结构分析④客户化敏捷供应链模型分析(图 1-26)二、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授课时间 :第9周第1次课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第6章供应链管理6、1节: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6、2节:其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同上。教学过程:1、复习;2、几个运营战略内容;3、设施选址与布置;4、总结。课后小结:三、采购管理1、采购的利润杠杆效应通过减少采购成本可以在保持销售额不变的条件下较大地提高企业的税前利润。2、自制与外购决策企业采用自制而不外购的原因有:质量要求极高而又无合适的供应商;在某些情况下能压低成本;避免泄露公司的经济信息;充分利用公司设备与人力。企业采用外购的原因有:企业缺乏管理与技术经验;有利于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精减企业机构、增强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可以灵活选择供应商与替代产品;缩短产品开发与生产周期。3、供应商的选择(1)供应商选择的目标( 2)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的原理:根据下列层次分析模型和 4个供应商的质量、价格、交货、服务等四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由专家打分得到)求出某企业应选择的最佳供应商。(计算过程中注意保留三位小数)S1S2S3 S1S2S3 S4表1指标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格价交货服务1.0002.0000.2505.0000.5001.0000.3334.0004.0003.0001.0005.0000.2000.2500.2001.0005.7006.2501.78315.000

表3质量相对重要性矩阵SS1 2S3S4S11.0006.0004.0000.500S20.1671.0000.5000.125S30.2502.0001.0000.200S42.0008.0005.0001.000求和3.41717.00010.5001.825表5价格相对重要性矩阵S1 2SS3S4S11.0002.0000.2500.333S20.5001.0000.2000.250S34.0005.0001.0002.000S43.0004.0000.5001.000求和8.50012.0001.9503.583表7交货相对重要性矩阵SS1 2S3S4S11.0003.0003.0002.000S20.3331.0001.0000.500S30.3331.0001.0000.500S40.5002.0002.0001.000求和2.1677.0007.0004.000表9服务相对重要性矩阵SS1 2S3S4S11.0001.0000.5001.000S21.0001.0000.5001.000S32.0002.0001.0002.000S41.0001.0000.5001.000求和5.0005.0002.5005.000表2指标权重计算

质量价格交货服务权重质量0.1750.3200.1400.3330.242价格0.0880.1600.1870.2670.175交货0.7020.4800.5610.3330.519服务0.0350.0400.1120.0670.063表4质量指标相对排序S1S2S3S4权重S10.2930.3530.3810.2740.325S20.0490.0590.0480.0680.056S30.0730.1180.0950.1100.099S40.5850.4710.4760.5480.520表6价格指标相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