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艾叶的药用古今概况关键词:艾叶文献综述艾,又名冰台(《尔雅y艾蒿(《尔雅》郭璞注).医草(《名医别录门、灸草(《垛雅》八薪艾(《薪艾传》)、黄草(《本草纲目》)、家艾(《医林纂要》)、甜艾(《木草求原》)、艾蓬、香艾、阿及艾(《中药大辞典》)o现代认为古代的艾是菊科植物艾ArtemisiaargyiLevi,etVant.及近邻种的复合名称.药用其叶.故药材名为艾叶,英文及拉丁名为Leafofargyiwormwood和FoliumArtemisiaeArgyi[1]e关于“艾”名的來源.《木草纲目》中有这样的解释:此草可义疾.久而弥善.故字从义,而名“艾”[2]:《妙物志》载“削冰令圆,举而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故艾名“冰台”:医家用其灸治百病.故又曰“灸草"o”[3]屈原撰写的《离骚》中也提到艾.云“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4]o从这两部公元前的著名诗集中均戦有“艾”的情况看,说明艾在公元前就已普遍应用了・这种应用当以医药用途为主的.如《孟子》載:“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5]《庄子》中也有“越人熏之以艾”的记载。此外,《楚辞》有“萧艾于箧笥谓蔥见艾在为时已成为常用的重要治病药物。但是•艾叶真正用于治病的记载是成书不晚于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该书中载有两个用艾治病的处方:①“秃贵(小颓):……取杪垢,艾裹,以久(灸)秃贵•(疔+颓)者中颠.令阑(烂)而已”:②“胸养(痒)……我国第一部中医理论着作《黄帝内经》对于药物的记载较少.而艾叶却是其中提到的为数不多的几种药物之一[7]。仲景用其治经寒不调或胞阻胞漏、宫冷不孕等症,収艾叶之暧宫止血作用:后方仲景用其治吐血不止,取艾叶之“主下血、ffillflT之功.此二方至今仍是中医临床常用之方。东晋蒔洪的《肘后备急方》[9]篡收載民间常用的简验便廉之治病处方.据笔者初步统讣・该书中收载有艾叶的处方6个.分别治疗胸胁腹痛或吐颐下仏卒心痛:伤寒时气.温病:下部生虫烂肛:掣痛不仁:白嫌等。用法有水煎服(煎剂)、烟熏(烟熏剂)和制酒服(酒剂)。令人奇怪的是作为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着的《神农木草经》对十时已普遍使用的艾叶却未收載,而对10、11]•此处的白蒿即是艾。笔者经过考证认为.此一时期艾叶与白蒿可能是混用的[12、13],若此观点成立,则《神农木草经》所载的白蒿应当包括艾叶了。的药性理论作了较全面的论述:“艾IB血、I®血、脓时至今日,仍是艾叶的主要应用方面。作用:“若患冷气,取熟艾面裹作馄饨.可大如丸宋•苏颂《图经木草》是辰早对艾叶生药学内容有较全面记載的专着,云:“艾叶•旧不着所出州上,,初春布地生苗.茎类蒿,而叶背白,以苗短者为佳。三丿J三日、五丿]五日采叶暴下,经陈久方可用。”[16]书中附有“明州艾叶"图。从现有的资料看,《图经木草》是最早描述艾叶植物形态,最早绘有艾叶植物形态图和最早提出艾叶药材道地之说的木草书籍.为后世正确鉴别和确认艾叶品种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明•李言闻、李时珍父子对艾叶研处颇为深入.李言闻曾著有《薪艾传》一卷.称艾叶“产于山阳.采以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2]o此书是第一木专门论述艾叶的专著.惜已失传。李时珍在《木草纲目》中对艾叶的植物形态有详细的描述,对前人论述艾叶性寒和艾叶有祷的观点进行了讨论和抬正,并附用艾叶治病的单验方52个,是收载艾叶附方最多的木草专着之一.为推动和抬导艾叶的应用作出了积极贡献[17]。此外,李时珍对于产自家乡的道地药材薪艾更是十分推崇,他在《木草纲目》中指出:“(艾叶)自成化以来,则以薪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薪艾,相传他处艾灸酒坛不能透.薪艾一灸则直透彻.为界也[2]此述被后世视为有关薪艾的经典论述而被历代医籍所转载,薪艾也因此而名传渐远•闻名天下。明•卢之颐《木草乘雅半偈》栽:“薪州贡艾叶,叶九尖,长盈五七寸.厚约一分许,岂唯力胜•堪称英艾。”[18]o可见在明代艾叶已被作为贡品向朝廷进贡。真》、《植物名实图考》等大多木草着作均收载艾叶.但在描述的内容上并无多大创新,女是继承前人论述。艾叶在淸代宫廷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是淸宫医案处方中出现频率较商的药物.主婆用于妇科疾病,也用于灸法治疗多种疾病.还被用于治疗腰痛。光绪三十四年(190S年)御医就用薪艾等药粉碎或搓软.以绫绢制成6寸宽的腰帯紧系于腰间治疗光绪皇帝的腰胯疼痛•以补汤药之不及[19]。艾用于灸法的历史也是很早的,《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的艾的两个应用方中就有一个有用于灸法的。作为“灸”的代名词f[20]。艾较早用于灸病及药用,是与艾较早地应用于巫术、祭祀、占卜等方而有关。《山海经》中有扎勺草以像人形,扎草人而疗人疾病的巫术记载.此中的“草”极有可能就是“艾”草.艾亦名医草.黄草。艾在古代也族等少数民族使用羊骨进行占卜、祷告,祭祀完毕后.要将艾叶或火草搓成颗轧放于骨上并点燃,直到将骨烧裂。这与古代艾叶用于占卜祭祀是相似的.这种医巫混杂的情况是早期原始的医疗活动的特点,也就是在这样的医疗过程中人们认识到了艾叶的真正医疗价值•因而艾叶较早应用于治疗疾病。艾叶在古代不仅仅是在医药上广泛应用,而且在民俗上应用也十分普及,历代一些经史、农学书籍也多有记载。被誉为集16世纪以前农学之大成的《群芳谱》对艾叶就有详细的记载,云:五丿J五日采艾.为人悬门户上.可禳毒气°其茎干之,染麻汕引火点灸,滋润灸疮不痛.又可代罠草作烛心。”[21]在端午节.民间有挂民间习俗的记载。艾人即以艾草扎成人形.悬挂在门窗上以禳毒气,艾虎.即用艾作虎或剪彩为虎,粘艾叶.戴以辟邪。直至今天,这些习俗在我国的农村地区仍较流行。艾叶在民间的应用十分普遍.在许炙地区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由此可见,民间对艾叶治病作用的肯定。在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湖北薪春县即有很多用艾的习惯[22]•如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要洗一次艾水漁,并将艾绒少许敷在肉门和肚脐上.可以预防感冒鼻塞或感染其他疾病。产妇在产后三天和满丿人都要进行一次艾汤沐浴,用以消毒辟秽.温运气血,可以侦防产后体弱受病。成年人一目感受风寒咳嗽.用艾一把煎汤洗脚•同时用艾叶七至九片,葱三至五根•煎汤温服取汗.即可告愈。某些局部发生漫肿无头,皮色不变而疼痛的阴疽,及时用干艾一把•干大蒜梗一把,迓炭火上烧烟熏患处.日1次,多在3~5次即能消散。用艾叶2斤烘干制绒与棉花混合制成药枕防治妊娠及产后外感风寒头痛和偏头痛。老人丹CD气弱、脐腹畏冷,儿童受寒而致腹痛池泻,妇女痛经.经行不畅.少腹坠痛或筋漏带下等经寒症及妇女产后虚寒性腹痛等用熟艾制成用兜.兜其脐腹,效果显著°这些方法在全国很女地方民间都习惯采用。近代.对艾叶的研尤和应用更全面深入。在艾叶的品种、成分.药理、制剂.临床应用、艾灸的机理及应用以及艾叶综合开发利用等方而均取得了许蚩新的进展和成果。在品种方面.发现全国各地除了以正品艾叶A.argyi为主要使用品种外,还有不少地区将艾蒿A.vulgarisLevi,etVant.x野艾蒿A.lavandulaefoliaDC..魁蒿A.princepsPamp.作为艾叶使用,此外.还有少数地区将菊科蒿属多种植物混作艾叶使用•据统计达20多种。前3种因历史的原因.可视为艾叶的代用品.其余20筝种则应视为艾叶的混伪品而予以区别。在艾叶的品质方而,大址的研究证明[23]•薪艾(产于湖北薪春)在挥发油及微量元素含虽、燃烧放热址等方血明显优于其他地区所产艾叶,是十之无愧的道地药材》亦有研尤表明[24],祁艾(产于河北安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抑菌作用强于薪艾。在艾叶采收期研尤中.以艾叶的挥发油和醇浸出物含虽以及艾叶中所含化学成分的筝少为指标的研尤结果表明[24、25]•艾叶的采收期以端午节前后(5〜6〃份)最为适宜。在每天的采收中又以在中午采收挥发油含虽为拓[26]。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机成分,其中艾叶汕为艾叶中的主雯活性成分.有平喘、祛痰.镇咳.抗菌、抗过敏、镇静等多种药理活性。其挥发油成分复杂,所含成分达数十种.尤以蒿醇.陆品烯醇和反式-香苇醇等成分的平喘作用最臥祜品烯醉如0-石竹烯、叶結品烯醇-4和卩■石竹烯二种成分单体分别被制成胶丸应用于临床.对治疗哮喘有显著疗效。在药理作用研尤方面,众筝的药理实验已证明艾叶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强免疫.护肝利胆.解热镇静、抑制心脏收缩及降压等作用[27]。从而使艾叶的应用范憎在传统基础上有较大的扩展.并为艾叶的扩展应用提供了理论根据°口服液、油剂等新剂型,从而为提鬲艾叶疗效.降低副作用.方便使用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现代临床应用方而,艾叶已彼广泛应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如崩漏、痛经.宫外孕、胎动不安等:呼吸道柄,均取得了较好效果[28]。灸法是艾叶应用的一大主要方近代对艾灸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十分重视.药理实验证明艾灸具有増强免疫、抗肿瘤、抗休克.护肝.防治脑血管疾病等作用.还具有抗溃疡、促消化、镇痛.解热等药理作用,药埋实验还揭示了艾灸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糖尿病、精神分裂症、阳虚证.肾上腺皮质萎缩等病症的机理。艾灸的临床应用更是广泛.应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廉生殖系统疾病、妇产科疾病、心脑血管类疾病.骨伤及风湿类疾病、皮肤科疾病等多种疾病有显著疗效,真可谓“灸治百病”也。近年來.在艾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面也有较快的进展,已开发出薪艾精、李时珍中药保健腰带、薪艾蚊香、艾叶牙膏、艾叶浴剂、艾叶油香精、艾蒿枕、薪州艾条.无烟艾条等系列产品.艾叶保健伶品也正在开发之中。艾叶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参考文献 :29 [2]明•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校点本第一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S9:935 [3]余冠英注译•诗经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77[3]湖北中医药研究院编•经史百家医录•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S6:501[7]胡世林主编•中国道地药材•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80:86[8]王占玺主编•张仲景药法研尤•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岀版社1984:86[9]晋•葛洪撰•葛洪肘后备急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版曹元宇辑注•木草经•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96林有润.BulletinofBotanicalResearchl991:11(1):1[14]梁•陶弘景集,尚志钧辑校•名医别录(辑校本)•北京:人民卫生岀版H1986:155[15]唐•孟诜、张鼎撰,谢海洲等辑•食疗木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8[16]宋•苏颂编撰,尚总钧辑校•图经木草•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91:208[18]明•卢之颐覆参•冷方南等校点•本草乘雅半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H1986:494[19]陈可冀,等•清宫医案研尤•中医古籍出版社1990:498[20]梅全喜編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讲师认证活动方案
- 街道捐书活动方案
- 街道社工团建活动方案
- 蔬菜公司优惠活动方案
- 蛋糕试吃会员活动方案
- 视频创意公司年会活动方案
- 试用体验活动方案
- 诚信燕赵行活动方案
- 设计公司团购活动方案
- 观赏景点活动方案
- GB/T 3620.2-2023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 国网基建各专业考试题库
- 江苏2023年恒丰银行南京分行社会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
- 数字电子技术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理工大学
- 卷扬机施工方案-(最终)
- 大坝加固水闸计算书
- 鼻咽癌护理教学查房
- GB/T 4728.7-2022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第7部分:开关、控制和保护器件
- 室内设计专业微课网络化教学研究
- 多肽介导的核酸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 预制箱梁施工工艺技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