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钢结构教材_第1页
起重机钢结构教材_第2页
起重机钢结构教材_第3页
起重机钢结构教材_第4页
起重机钢结构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尚戚级别:技工

精华:0

发帖:217

威望:7点

金钱:249机械币

贡献值:0点

注册时间:2006-04-23

最后登录:2010-03-28小中大\o"引用回复这个帖子"引用\o"推荐此帖"推荐编辑\o"只看楼主的所有帖子"只看复制

说一说你学的起重机钢结构教材(转自中华钢结构论坛)管理提醒:本帖被蜘蛛侠从重型机械装备移动到本区(2008-01-11)图片:

【写在转帖之前的话。本贴的相关内容都是转自中华钢结构论坛,版权归原整理所有,原帖位置为:bbb:///forum/viewthread.php?tid=137894&h=1#600392。之前有仁兄把这个帖子打包了,我觉得各位同仁都能来讨论一下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正如帖子的发起人sepco123所言,顺便也想知道大家的想法。】

sepco123

2006-6-2013:35

对于搞专业技术的人员来说,大学里学习的专业课都是我们的启蒙教材,搞起重机这一行也不例外。大学里学习的教材一般都是由代课的教师自己选择的,有一些还是代课老师自己编写的,这就要看老师的爱好了。有一些学校也有自己的传统,不过,总的来说,当学生的是没有选择的权利的,你只有接受。

如果学东西,我喜欢选择大学教材,其好处就不必多说了,那么针对起重机钢结构来说,大学的教材有很多,有的学校选用专门的起重机钢结构教材,而有的则选择和工民建专业一样的钢结构教材,正是五花八门,有的说这个好,有的说那个也不差。

我有机会接触了几本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起重机钢结构教材,可能是自身的原因吧,看完后体会自是不同,因此想在这里说说,顺便也想知道大家的想法,首先声明的是,我们这些小辈们绝对没有对编写这些教材的大师们不敬的意思,正如去饭店吃饭,我们可以说这道菜不好吃,并不代表这道菜对于别人也不好吃,更不代表我的厨技比厨师强。

sepco123

2006-6-2014:17

一、《金属结构》徐克晋1982年第一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看到这个封面,相信许多起重机专业毕业的老一辈都很熟悉,它的影响力是建国后所有起重机钢结构教材中最深远的,书中的一些设计方法简单实用,至今还有很多人把它作为起重机钢结构设计的必备参考,至于把它作为参考书目那更是多不胜数了。

本书是根据1978年4月在天津召开的高等学校一机部对口专业座谈会的精神和同年在上海和太原召开的矿山机械、工程机械、起重运输机械以及石油矿场机械等四个专业教材会议所制定的《金属结构》教材编写大纲编写的。

之所以取名《金属结构》而不是钢结构,可能是因为本书中有铝合金的内容,铝合金的内容在第二版中取消了,这是后话。这本书出版在1982年,一年后,大家所熟悉的3811-83问世。

徐老先生今年已经78岁高龄了,现在仍然参加了大家都在关注的新《起重机设计规范》的修订工作,这种精神让我等小辈无限钦佩![此贴被尚戚在2007-11-0621:39重新编辑]本帖最近评分记录:金钱:+10(mgh_nx)\o"顶端"顶端Posted:2007-11-0621:03|[楼主]尚戚级别:技工

精华:0

发帖:217

威望:7点

金钱:249机械币

贡献值:0点

注册时间:2006-04-23

最后登录:2010-03-28小中大\o"引用回复这个帖子"引用\o"推荐此帖"推荐编辑\o"只看该整理的所有回复"只看复制

图片:

sepco123

2006-6-2015:34

二、《起重运输机金属结构》王金诺主编1984年第一版,中国铁道出版社

王金诺1937年2月生,江苏泰兴市人。1960年毕业于西南交大机械系起重运输机械专业。现任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学院院长、西南交大科协副主席、四川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物料搬运学会理事长、1987年12月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起重机械与工程机械的教学与科研。培养本科生200余名、博士、硕士、博士后57名。主编多本著作,其中全国通用教材《起重运输机械金属结构》,被评为全国优秀教材,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18项,获国家科技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在《机械工程学报》、《铁道学报》等著名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先后获铁道部优秀教师、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整理、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铁道部劳动模范全国铁路标兵等荣誉称号。

本书的初稿作为过渡性教材先后在上海铁道学院、北方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上海港职工大学等院校起重运输机械专业1977―1980届学生使用多遍。重点介绍铁路、港口常用起重运输机金届结构的构造和设计计算实用方法。

因此,似乎本书针对铁路的成分比较多,但是,据我知道的情况,出版起重机方面的书最多的恐怕就数中国铁道出版社了。

该教材出版于1984年,该书在编写的过程中,3811-83的征求意见稿已经问世,因此,该书的序言中说:书中的计算准则和计算方法与我国最近编制的《起重机设计规范》(试行稿)基本一致。\o"顶端"顶端Posted:2007-11-0621:10|1楼尚戚级别:技工

精华:0

发帖:217

威望:7点

金钱:249机械币

贡献值:0点

注册时间:2006-04-23

最后登录:2010-03-28小中大\o"引用回复这个帖子"引用\o"推荐此帖"推荐编辑\o"只看该整理的所有回复"只看复制

图片:

01421110

2006-6-2017:11

我是起重机专业的,在太原科技大学(原太原重型机械学院)

我是新手,去年刚毕业,接触设计还不到俩月,还请各位老师指点.

我们用的是徐格宁(徐克晋的儿子)编的教材<<起重运输机金属>>

(徐格宁编制的应该是《起重运输机金属结构设计》,下面将会专门讲到,编者注)

sepco123

2006-6-2114:03

三、起重机械金属结构上海海运学院陈玮璋主编,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顾迪民主审1986年第一版人民交通出版社。

这本书的前言写的明白,该书是根据交通部教育局的教材建设计划和部属院校起重运输及工程机械专业于1983年秋季在武汉召开的教材会议L所制订的《起重机械金属结构》课程教材编写大纲编写。由上海海运学院和武汉水运工程学院联合编写的。由于是在1983年开始的,因此,它完全贯彻新制订的《起重机设计规范》3811-83。\o"顶端"顶端Posted:2007-11-0621:14|2楼尚戚级别:技工

精华:0

发帖:217

威望:7点

金钱:249机械币

贡献值:0点

注册时间:2006-04-23

最后登录:2010-03-28小中大\o"引用回复这个帖子"引用\o"推荐此帖"推荐编辑\o"只看该整理的所有回复"只看复制

sepco1232006-6-2115:47

以上的3本起重机钢结构方法的书,我认为是最早的起重机钢结构方面的书,这当然意思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编写的,以前的教材借用原苏联的比较多,至于原因,徐克晋老先生在编写最早的《金属结构》时说“由于原教材编写时首先要求解决教学无书的问题“,就是例证。

这3本书也是早期经典的起重机金属结构教材,影响的范围很广,《金属结构(徐克晋)和〈起重运输机金属结构〉(王金诺)都出了第二版,(这2个版本以后再单独叙说)。从今天的眼光看,这3本教材也很有意思:

1、3本书相隔的时间不长,按照出版年代,最早的1982年,最晚1986年,只相差4年,可以说岁数相差不大。

2、3本书编写的时间都不短,〈金属结构〉1978年开始筹划编写,这个时候正好是文化大革命之后,开始恢复高考,1982年出版,历时4年;〈起重运输机金属结构〉1981年开始,1984年出版,历时3年;〈起重机械金属结构〉1983年开始计划,1986年出版,历时3年。而且这些还根本不是一个两个人编写的,可见当时老一辈的态度,哪象现在,一个人一年不到就可以出书了。

3、这3本书的出版时间正好跨越了一个敏感的年代:1983年。第一本出的时候,3811还没影子呢,第二本出的时候,3811还没有出世,但是送审稿已经出来了,所以有一些参考。至于第三本,开始计划的时候,3811刚刚执行,因此,是不折不扣的执行3811。

4、这3本书的主编者也都是在起重机结构方面响当当的人物,而且,年事都已高了:徐克晋老先生今年78岁了,王金诺今年69岁了,陈玮璋老先生的岁数我没有查到,但是,这本书他能请顾迪民老先生主审,他们想必是挚友,岁数应该差不多,按照推算,至少也75岁了吧。

5、打开〈起重机设计规范〉(3811-83),翻到最后,在主要起草人员名单里,我们看到了熟悉的名字:徐克晋、陈玮璋、顾迪民;新版规范修订人员名单里,我们又欣喜的看见了徐克晋和陈玮璋。

王金诺是否参加了新规范的编写,我是不知道,但是,如果你是专门搞起重机设计的,而你不知道〈起重机设计手册〉(中国铁道出版社),那打死我,我都不会相信的。王金诺是这本书的副主编,打开这本人人必备的书,看看其中的结构部分分主编是谁:正是他,王金诺老先生。

6、有时候,我会傻乎乎的想,既然这3本教材相隔的时间不长,为什么不在一起编呢?现在我估计是和这三个老先生所处的院校有关系,他们分别处于不同的系统:徐克晋在太原重型机械学院,隶属于机械工业部,那么自然就会选择机械工业出版社:王金诺所在的西南交通大学属于铁道部,自然选择中国铁道出版社;陈玮璋是上海海运学院,是交通部所属院校,自然选择了人民交通出版社。\o"顶端"顶端Posted:2007-11-0621:15|3楼尚戚级别:技工

精华:0

发帖:217

威望:7点

金钱:249机械币

贡献值:0点

注册时间:2006-04-23

最后登录:2010-03-28小中大\o"引用回复这个帖子"引用\o"推荐此帖"推荐编辑\o"只看该整理的所有回复"只看复制

01421110

2006-6-2116:30好象现在起重机设计用的最多的是《起重机设计手册》.

一本是机械工业出版社的,1980年出版.主编:王官逊孟宪蕙裘为章

一本是辽宁人民出版社的,1979年出版,大连起重机厂编.

反正现在在书店里很难买到起重机金属结构设计方面的书籍.

我跑了好多书店都没有!

机械工业出版社版本的手册按照其书的前言:本手册由第一机械业部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主编。所以主编不对。

大连版的手册出版好像是1980年。编者注

李国建2006-6-2121:50

我在76年开始用的是同济大学工程机械专业用的《钢结构》。那时我用的是油印本。靠它我解决了很多的机械钢结构设计与计算问题。到了82年徐老的《金属结构》一出版我就买了一本。24年过去了。这本书每天都伴随着我。书皮换了不知有多少个了。书已经发黄了,但很整洁。我奉为至宝!通过这本书我设计出了跳跃式变截面载重量24吨电缆专用运输车。应用了有限差分法进行载重梁的挠度分析。通过实际测试,计算准确!我靠这本书中的约束扭转理论公式解决了悬挂吊车梁水平位移的计算问题。同样经过测试,数据准确!还有很多的工程实例啊。可以这样说:这本书实践性很强。我认为是真正的宝书!宝贝!那些所谓的古董书籍,其最高的价值只是用来研究历史。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价值了!实际上它们根本就不可能创造出什么经济价值来。奇怪的是让所谓的文物专家称呼为宝贝。呵呵,还敢标价出多少万元,我感到很可笑!徐老的这本书才是价值连城啊!是我们从事机械钢结构工程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手中的经典教材啊。他为我国的机械钢结构、起重机钢结构工程创造出了无法计量的巨大经济效益!直到今天,仍像一块金子一样在继续发光!这才是宝贝啊!我爱护它、保护它,不许他人碰我宝贝。看可以,但必须当着我的面看。要借走?不借!哪有将宝贝借给别人的?\o"顶端"顶端Posted:2007-11-0621:17|4楼尚戚级别:技工

精华:0

发帖:217

威望:7点

金钱:249机械币

贡献值:0点

注册时间:2006-04-23

最后登录:2010-03-28小中大\o"引用回复这个帖子"引用\o"推荐此帖"推荐编辑\o"只看该整理的所有回复"只看复制

01421110

2006-6-2212:54

徐格宁编制的是《起重运输机金属结构设计》,徐格宁也是我的金属结构老师,那天一急没有打完就发了.

第一次发贴请见量(谅)

我们在学校用的是徐格宁编制的《起重运输机金属结构设计》,这本书很精简,只有229页.公式推导很少,没有例题,当时我们学的时候是什么也看不懂,不过时间长了感觉这本书挺好的了,现在我就挺喜欢用这本书的.

不知道学校为什么不选用徐克晋的《金属结构》.那本书应该比较详细的吧

(我还没有看过,有点可惜)

机械工业出版社版本的手册按照其书的前言:本手册由第一机械I:业部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主编。所以主编不对。

大连版的手册出版好像是1980年。编者注

我又把书仔细看了下是《起重机设计手册》编写组编,但在前言里就写了

主编是王官逊孟宪蕙裘为章

大连版的手册出版是1979年.

sepco123

2006-6-2217:04接上帖

7、这3本书有共同的特点,编写的格式顺序是一致的,一般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讲起重机金属结构发展史、材料、设计基础等,包括连接、轴心受力构件、梁、桁架等,下部按照起重机的类型讲,分为桥吊、龙门吊、塔吊等分别讲述;也有不同点,就是他们讲述的类型有些不同:

徐克晋版下部是按照桥架、门架、臂架、塔桅结构和金属结构的优化设计讲述的。

王金诺版是按照偏轨箱形龙门起重机金属结构、桁架龙门起重机金属结构、平衡重叉车门架、轮式起重机的吊臂、转台、底架和门座吊金属结构,

陈玮璋版本的则是桥式起重机、龙门起重机、流动起重机和门座起重机。

也就是说王金诺版本的没有桥吊和塔吊,只有龙门吊和叉车轮式起重机等,极其具有铁路特色。大家一看,叉车怎么也跑出来了?因为书的名字是起重运输机金属结构,当然应该有了,这是这本教材和其他2本不同而独特的部分,那就是:叉车结构。

大家要问,王金诺版本不是还有门座吊么?是的,但是门座吊的那一章(第13章)是谁编的呢?是武汉水运学院的张士锷,他可不是铁路系统的,是交通口的。这也就印证了一个人说的,门座吊设计最强的就是武汉水运。

无独有偶,交通口的陈玮璋版的门座吊这一章(11章)是谁编的呢?还是他:张士锷。也难怪武汉水运的门座吊的学者多,书也多。摆渡一下张士锷,资料很少,算一下,张老先生今年应该是68岁了。

如果你搞塔吊设计,这3本中只有徐克晋版有塔吊内容,而且内容也并不是很多,由于3811当时都没有,更别提92年的《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了。

8、徐克晋版是510页,王金诺版是399页,陈玮璋版是393页。内容上当然是徐克晋版本的内容多了,为什么要说这个页数呢?这和楼上朋友说的有关,内容少了,有一些就可能没有讲到。这个,我会在以后举例来说。\o"顶端"顶端Posted:2007-11-0621:19|5楼尚戚级别:技工

精华:0

发帖:217

威望:7点

金钱:249机械币

贡献值:0点

注册时间:2006-04-23

最后登录:2010-03-28小中大\o"引用回复这个帖子"引用\o"推荐此帖"推荐编辑\o"只看该整理的所有回复"只看复制

zhaohui_wen2006-6-2222:05

汗颜哪,俺搞了这么多年,这些人的名字倒是听说过,书在学校见过,只是现在的书店哪还有它们的身影?

sepco123

2006-6-2307:51

接上帖

9、让我们看一下当年老先生们在编写这3本书的时候,都参考了哪些书(只挑选了部分):

徐克晋:

起重运输机金属结构大连工学院起重运输机教研室编1962年

起重运输机结构力学上海交通大学起重运输机教研室编1962年

起重机金属结构(考虑疲劳现象的计算)郁永熙等译1964年(郁永熙是上海交大的老师)

起重机手册第一卷(过玉卿兰石译)1966年

大起重量桥式起重机(陈绍传过玉卿译)1963年

金属结构(清华哈建工译)1964年

起重机金属结构太原重型机械学院起重运输机械教研室1975年

龙门起重机西南交通大学起重运输机械教研室编1978年

起重机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80年

共60条,外文资料俄文的多

从年代看60年代中期的书多,大都是翻译的老修的书,一直到75年后,中间是一段空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那一段浩劫,我猜想对好多前辈都是无法忘记的。那么给予起重机行业的冲击也和当时的大气候有关系。从书目中我知道了起重机起重机起重机行业的前辈过玉卿。徐老的参考书为什么没有大连版的《起重机设计手册》,很是奇怪。

王金诺:

起重机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80年

起重机设计手册大连起重机器厂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0年(原文如此)

龙门起重机西南交通大学起重运输机械教研室编1978年(这是自然的)

叉车西南交通大学起重运输机械教研室编1979年(也是自然的)

起重机设计规范(试用稿)1982年

金属结构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徐克晋主编1982年(可见徐老的影响力)

起重输送机金属结构讲义上海交通能大学1976年

结构力学上海交通大学范祖尧郁永熙主编1982年

起重机金属结构讲义上海海运学院编1980年(估计就是陈玮璋版本的原型吧)

共52条,外文资料几乎都是俄文

陈玮璋:

金属结构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徐克晋主编1982年(又见徐老的影响力,而且排在第一)

钢结构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等四校合编1980年(估计少不了咱们这个论坛的题名者陈绍蕃老先生)

起重机金属结构设计上海海运学院1979年(这个是自然的)

钢结构同济大学主编1981年

起重运输机金属结构王金诺1984年

结构力学上海交通大学范祖尧郁永熙主编1982年

工程起重机哈尔滨建工学院顾迪民编1981年

自然还有那2本起重机设计手册。

共82条,外文资料相对少,大部分是俄文的。

徐老先生参考的资料大都是60年代中期的的书,而王金诺版和陈玮璋版则参考了80年代早期的书,可见徐老当时编书的艰辛程度。

我还有一个发现是,这3本书都毫无例外的参考了美国铁摩辛柯的《材料力学》和《弹性稳定理论》,这个铁摩辛柯对前辈们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么?我想方设法搞到了这本材料力学,看了一些内容后,评价是:经典。\o"顶端"顶端Posted:2007-11-0621:21|6楼尚戚级别:技工

精华:0

发帖:217

威望:7点

金钱:249机械币

贡献值:0点

注册时间:2006-04-23

最后登录:2010-03-28小中大\o"引用回复这个帖子"引用\o"推荐此帖"推荐编辑\o"只看该整理的所有回复"只看复制

图片:

sepco123

2006-6-2309:16

四、《金属结构》第2版徐克晋1993年机械工业出版社

徐克晋老先生的第2版终于出来了,那么第一版如何评价呢?其2版前言里说:

“《金届结构》教材出版后,经过近8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确实起到培养学生分析结构问题和设计能力的作用,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为本行业提供了一种工程技术书籍,该书于1988字1月获得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

为什么要修订呢?

“由于原教材编写时首先要求解决教学无书的问题,又要求供四个专业使用,因而涉及范围较广,编写内容过多,有些章节则交代过细,致使原教材篇幅过大、字数过多,讲授学时数过紧;又因原教材出版在前,起重机设计规范出版在后,无法反映规范内容,这也是其不足之一,所以在制订“七五”教材出版规划时,要求精选教材内容,压缩教学时数(对多学时专业限制在75学时内,少学时专业为40学时),对原教材进行修订再版。”

如何修订的呢?

“删减的内容有铝合金、各国材料对比、结构断裂计算、开口板的应力、梁的约束束弯曲和约束扭转的理论分析、格构梁桥架、空腹桁架式桥架、钻井井架结构以及金属结构优化设计概述等。”

“更新的内容有:新材料牌号及型钢规格、起重机设计规范有关内容。起重机动裁系数及动刚度分析、压弯构件的精确计算、结构动态分析的质量换算、高强度螺栓连接瞬心计算概念、工字钢和箱型梁翼缘板的局部弯曲应力、桁架弦杆的整体弯曲、桥架水平刚架的精确计算、门架支腿整体稳定性计算长度系数、箱型伸缩式臂架、小车变幅臂架拉索的合理吊点位置以及塔架扭转分析等。”

修订后的新教材比原教材篇幅减少一半左右,因而它更加简明实用。

从内容看,塔式起重机的内容增加不少。

我们还注意到,“在本书的统稿过程中,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徐格宁同志协助抄写书稿、整理和绘制部分插图并进行制表工作,使本书得以按期脱稿。”。对,就是上文01421110提到的徐老先生的儿子徐格宁教授,他也参加了。那年他35岁左右,刚刚获得硕士学位。\o"顶端"顶端Posted:2007-11-0621:23|7楼尚戚级别:技工

精华:0

发帖:217

威望:7点

金钱:249机械币

贡献值:0点

注册时间:2006-04-23

最后登录:2010-03-28小中大\o"引用回复这个帖子"引用\o"推荐此帖"推荐编辑\o"只看该整理的所有回复"只看复制

图片:

sepco123

2006-6-2309:36

五、《起重运输机金属结构》第二版王金诺主编2002年中国铁道出版社

时间离我们越来越近,王老先生也出第二版了。

这本书封面左上角一个标志“国家级重点教材”,让你不得不肃然起敬。

老先生在前言里说:“本书作为试用教材于1984年问世后,国内十多所高等学校将其作为专业教材或教学参考书,40多家起重运输机械厂和20多个研究院所将其作为设计计算的主要工具书,数百位学者在编著中引用。这说明试用教材出版17年以来,为国家培养高等人才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说的坦然,大家也认同,大师就是大师。

如何修订的呢?

“对试用教材修订时在风格上保持了原书的体系,在内容上去除了陈旧的部分。根据物流技术的发展需要,增补了塔式起重机和自动化立体仓库巷道堆垛机金属结构设计计算。在大部分章节补充了现代设计方法的有关内容和国际、国内最新标准,补齐了每章的算例和习题。”

因为离的年代近,前2年还在北京的西单图书大厦看到过,估计还能买到。

如果想再深入了解它的详细目录,下面有一个位置,我就不再多说了。

bbb://cnc.buildbookaaabbb/book/detail.asp?bookid=B10001353\o"顶端"顶端Posted:2007-11-0621:25|8楼尚戚级别:技工

精华:0

发帖:217

威望:7点

金钱:249机械币

贡献值:0点

注册时间:2006-04-23

最后登录:2010-03-28小中大\o"引用回复这个帖子"引用\o"推荐此帖"推荐编辑\o"只看该整理的所有回复"只看复制

图片:

sepco123

2006-6-2310:52

六、《起重运输机金属结构设计》徐格宁

1997年

机械工业出版社

既然01421110提到的徐老先生的儿子徐格宁教授编的教材,那么就先说他。

这本书很薄,只有229页。

那么,它和徐克晋老先生的那本《金属结构》有何关系呢?前言里说的明白:

“本书编写时引用了《金属结构》(第2版,徐克晋主编,机械工业出版让,l993)的有关内容,并作了适当修改和补充。本书特点是理论了解实际,侧重设计方法的应用和实践,内容简练易学,使用方便。它是一本用于指导师生进行“金属结构设计”课秆教学的实践性教材,既可与《金属结构》(第2版)配合使用,也可作为《金属结构》(第2版)的替代数材独立使用。学生通过学习和设计实践能较好地掌握金属结构设计原理和力法,培养工程师的基本技能和设计能力。此外,本书还可供有关专业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和工程技术人员工作时参考。”

尽管徐格宁主编,徐老还是亲自参加编写了这本书。

看看封面,和徐老的第二版象不象?\o"顶端"顶端Posted:2007-11-0621:26|9楼尚戚级别:技工

精华:0

发帖:217

威望:7点

金钱:249机械币

贡献值:0点

注册时间:2006-04-23

最后登录:2010-03-28小中大\o"引用回复这个帖子"引用\o"推荐此帖"推荐编辑\o"只看该整理的所有回复"只看复制

图片:

yingsha

2006-6-2317:58

《金属结构》第一版,是研究起重机的基础,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都应该看看!

sepco123

2006-6-2613:54

七、《钢结构》(建筑机械专业用)第一版

1981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以上说了本人认为比较经典的起重机钢结构教材,既然李国建老师提到了同济大学版本的工程机械的《钢结构》,那不能不说说它。

徐克晋老先生的《金属结构》还真不是第一本讲述起重机钢结构的教材,那么第一本应该是哪本呢?就是这本《钢结构》(建筑机械专业用)。

这本教材的前言里说“建筑机械专业钢结构教材的编写出版,国内还是第一次。”那么,他也是第一了?!

由于当时所处的历史条件限制,前言里说:

“过去我们在建筑机械钢结构设计方面,往往参照国外的有关机械进行设计,缺乏我国自己的设计和计算理论。同时直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无建筑机械钢结构的设计规范。因而,给我们的编写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编写本教材时,我们主要借用房屋建筑方面的钢结构设汁规范(TJl7―74),参考起重机设计手册的初稿(尚未出版)和国外起重机钢结构设计规范。这样编写的教材不可能完全解决建筑机械中的结构设计问题,也不可能充分体现建筑机械钢结构的设计特点,有些问题尚待研究解决,例如:疲分强度的计I算、贴角焊缝的计算、容许刚度的确定、动力载荷作用下的计算、双向偏心压扦的稳定、箱形截面伸缩吊臂的局部应力、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的计算等等。“

由以上可以看出,此书是按(TJl7―74)设计的,根本没有考虑起重机钢结构和普通钢结构的区别点,而且,也坦率提出了没有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现在当然已经解决)。

该书不象上述3本书,有很大篇幅讲述典型起重机结构的设计,它只是讲述计算的基本理论,具体的结构只有唯一的用例题来说明格构式压弯吊臂

(小车式)的设计计算,其他典型结构一概没有。

此书由同济大学和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编写,哈建工负责审查,估计是大名鼎鼎的顾迪民审核。\o"顶端"顶端Posted:2007-11-0621:28|10楼尚戚级别:技工

精华:0

发帖:217

威望:7点

金钱:249机械币

贡献值:0点

注册时间:2006-04-23

最后登录:2010-03-28小中大\o"引用回复这个帖子"引用\o"推荐此帖"推荐编辑\o"只看该整理的所有回复"只看复制

图片:

sepco123

2006-6-2614:19

八、《钢结构》(建筑机械专业用)第二版

1989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二版的修订主要是按新的钢结构设计规范和起重机设计规范(GB381183)进行编写的。

”本教材正文是按期结构设计规范采用了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一次二阶短极限状态的设计方法,将起重机设计规范(GB3811―83)中按容许应力设汁方法及有关的公式、表格等列入各章附注中,故本教材中包括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法法,供读者学习、参考和使用。“

从以上可以看出,它还是以钢结构设计规范为主编写的。

典型的结构除了只有例题格构式压弯吊臂(小车式)的设计计算外,增加了起重吊臂的节点构造一节,别的就再也没有了。

第二版修订主编是同济大学的宣国梅,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陈雨波、顾迪民负责审核。\o"顶端"顶端Posted:2007-11-0621:29|11楼尚戚级别:技工

精华:0

发帖:217

威望:7点

金钱:249机械币

贡献值:0点

注册时间:2006-04-23

最后登录:2010-03-28小中大\o"引用回复这个帖子"引用\o"推荐此帖"推荐编辑\o"只看该整理的所有回复"只看复制

图片:

sepco123

2006-6-2614:41

九、《金属结构》郑惠强编著1996年同济大学出版社

其实,叫《金属结构》的起重机钢结构教材也不是仅仅徐克晋老先生,这本名字也叫金属结构。

此书是参照《起重机设计规范》(GB3811-83)、《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l3752―92)和《钢结构设计规范》(TJ17―74)编写的。

此书也是主要讲了基本理论,典型结构么,只有一个“金属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讲的还是起重机的吊臂。和宣国梅的《钢结构》一样!\o"顶端"顶端Posted:2007-11-0621:31|12楼尚戚级别:技工

精华:0

发帖:217

威望:7点

金钱:249机械币

贡献值:0点

注册时间:2006-04-23

最后登录:2010-03-28小中大\o"引用回复这个帖子"引用\o"推荐此帖"推荐编辑\o"只看该整理的所有回复"只看复制

hbzsh

2006-6-2814:23

我的有关大学课本是下面3本:

1、《工程起重机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石殿钧主编251页

2、《水工起重机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胡孝良主编244页

3、《水工钢结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大连工学院河海大学合编241页

4《结构力学》谁编的忘了。

foogle

2006-6-2817:14

第八本书为我们大学专业课时的教材,现在还在手边。

记得上专业课和毕业设计时,老师补充了塔式起重机塔身、附墙(三杆)、塔顶、平衡臂的计算方法,应该说在老师的补充下塔机的计算过程基本齐全了。

李国建

2006-6-2916:07

从搞起重机钢结构起我还有3本书不离身边:

1、70年代中期我使用《钢结构设计规范》73版。

2、88年至03年底我使用《钢结构设计规范》88版。

3、04年至现在我使用《钢结构设计规范》03版。

虽然这3本规范规定不适用起重机钢结构工程。但里面的一些理论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公式还是可以参考使用的。例如:构造要求、杆件稳定性分析就可以参考啊。

sepco123

2006-6-3014:22

大家或许有疑问。那么,哪本书最全面,最权威,或者说,哪本好呢?我实在看不出来,觉得都需要。而且需要互相结合看。按道理说,再版后应该更好。但是,我不这么认为。现举例说明,不过仅仅是我个人观点。

大家在看《起重机设计规范》关于结构部分的内容的时候,你认为最头疼复杂的是哪一部分?

我估计应该是单向或双向压弯构件稳定性计算,那一大堆符号太复杂了,尽管精确,而且我也知道是谁的成果,我实在是不想用它,直到看到陈玮璋的那本教材(P185),才发现,这么复杂的计算,还真有简单的:“由于《起重机设计规范》所给出的稳定性计算公式是验算性质的公式,不能用以进行截面的设计,因此,在初选截面财可以采用雅辛斯基经验公式――”

记得有一次听前辈讨论,提到雅辛斯基经验公式,我当时就傻了,根本就不知道。当时觉得脸红,又不敢问,现在总算知道了,感觉这个雅辛斯基经验公式简直太好了。

但是,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呢?

查阅徐克晋的《金属结构》(二版),是有这个公式(P66),但是,就只是提了一下,根本就没有提雅辛斯基这个字眼,好些书根本就没有一点资料。我很懊恼,终于,我在徐克晋的《金属结构》(一版)(P70)中不但找到了这个公式,尽管是经验公式,还看到了公式的推导过程,感觉是豁然开朗。我当时心里就对徐克晋老先生急:您再版怎么就给删除了呢?

也难怪,需要精简课时啊。但是您就不能打星号选学么?

关于这个公式,我在这里就不写出了,因为我在本论坛的钢结构入门里,专门发过一个帖子。

尽管至今还有很多人不用规范上的公式而用雅辛斯基计算,我也知道这样计算有误差。以后,我也陆续知道,为什么有误差,何时用它合适,但是,忍不住我要说,在进行初步截面选择设计的时候,它多方便啊。

zanzijas2006-7-518:42

我大学时候用的是陈玮璋主编的《起重机械金属结构》,工作后徐克晋老先生的《金属结构》也看过。

JT/T90-94《港口起重机风载荷规范》就是张士锷起草编制的,退休后,他现在中国船级社实业总公司任副总工。

门座起重机的型式试验检验检测中心就设在武汉水运的港机系。\o"顶端"顶端Posted:2007-11-0621:35|13楼尚戚级别:技工

精华:0

发帖:217

威望:7点

金钱:249机械币

贡献值:0点

注册时间:2006-04-23

最后登录:2010-03-28小中大\o"引用回复这个帖子"引用\o"推荐此帖"推荐编辑\o"只看该整理的所有回复"只看复制

图片:

zhaohui_wen2006-8-210:42

跟楼主学习了好久,俺也来贴一本。

zhaohui_wen2006-8-210:55

忘了挂说明了,补上。

该书是按1982年高等学校水利水电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提出的1983~987年教材出版规划,委托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华北水利电力学院、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三院负责为工程机械专业编写《结构力学与钢结构》教材。

本教材共68学时,将结构力学与钢结构分成两篇编写.根据少而精的原则,本教材着重介绍工程机械专业所必须掌握的杆件结构的计算理论与设计方法、钢材的基本性能、钢结构的连接方法和钢结构基本构件(梁、柱和祷架)的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

迄今,我国还没有供工程机械钢结构的没计规范,在编写本教材时,主要参考工业与民用建筑《钢结构设计规范》TJ17-88,新编《起重机设计规范》GB3811-83、起重机该计手册、钢结构设计手册和国外起重机钢结构设计规范等.对于上述规范与设计手册中所提出的钢结构的计算理论与设计方法,本教材按兼容并蓄的原则,吸收其合理与适用的部分,以满足教学大纲的需要。

本书山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宋君亮主编。参加编写的人员有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方山峰(第八章),华北水利电力学院王素云(第二、五、十二章),葛洲坝水电学院施骏帮(第三、四章部分内容),宋君亮(绪论、第一、三、四、六、七、九、十、十一章)等同志。

全书由武汉水科电力学院刘孟穆主审。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顾迪民同志的帮助。

本书成于1984年,可惜因为编者的名气和部委管理问题,这本教材只在水电系统院校使用。

特点是结构力学和钢结构内容都有,共310页,对于一般的计算应该够了。其实这本书是我的老师编的,但是我没有使用过这本教材,我读大学的时候已经是这本书出版后的第10年了。\o"顶端"顶端Posted:2007-11-0621:38|14楼hchm级别:助工

精华:0

发帖:305

威望:3点

金钱:333机械币

贡献值:0点

注册时间:2007-03-08

最后登录:2010-04-01小中大\o"引用回复这个帖子"引用\o"推荐此帖"推荐编辑\o"只看该整理的所有回复"只看复制

这个帖子非常好,虽然没有给我们书籍资料,但给了我们一个方向.\o"顶端"顶端Posted:2007-11-0813:34|15楼魏袖鼎级别:技工

精华:0

发帖:255

威望:3点

金钱:79机械币

贡献值:0点

注册时间:2007-01-09

最后登录:2010-03-31小中大\o"引用回复这个帖子"引用\o"推荐此帖"推荐编辑\o"只看该整理的所有回复"只看复制

我觉得《金属结构》(郑惠强编著1996年同济大学出版社)不好,说句不客气地,垃圾。

顾迪民和陈伟璋是师生关系

最喜欢王金诺那本\o"顶端"顶端Posted:2007-11-1019:10|16楼魏袖鼎级别:技工

精华:0

发帖:255

威望:3点

金钱:79机械币

贡献值:0点

注册时间:2007-01-09

最后登录:2010-03-31小中大\o"引用回复这个帖子"引用\o"推荐此帖"推荐编辑\o"只看该整理的所有回复"只看复制

对不起,搞错了

顾迪民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昨天别人还给了我一篇他的论文,写在“哈尔滨建筑学院”的稿纸上的;

陈玮璋好像是武汉水利学院的,我记错了。\o"顶端"顶端Posted:2007-11-1019:16|17楼尚戚级别:技工

精华:0

发帖:217

威望:7点

金钱:249机械币

贡献值:0点

注册时间:2006-04-23

最后登录:2010-03-28小中大\o"引用回复这个帖子"引用\o"推荐此帖"推荐编辑\o"只看该整理的所有回复"只看复制

顾迪民是这次修订设计规范的结构组长,陈玮璋和太原重机学院翟甲昌是成员,而徐克晋是修编组特邀专家。

魏兄,充满自信啊。\o"顶端"顶端Posted:2007-11-1420:25|18楼rain0724级别:学徒工

精华:0

发帖:46

威望:2点

金钱:159机械币

贡献值:0点

注册时间:2007-09-08

最后登录:2010-02-22小中大\o"引用回复这个帖子"引用\o"推荐此帖"推荐编辑\o"只看该整理的所有回复"只看复制

大陆真是伟大

出了那么多起重专才\o"顶端"顶端Posted:2007-11-1719:23|19楼xiaocrane级别:学徒工

精华:0

发帖:44

威望:6点

金钱:0机械币

贡献值:0点

注册时间:2006-09-27

最后登录:2010-03-27小中大\o"引用回复这个帖子"引用\o"推荐此帖"推荐编辑\o"只看该整理的所有回复"只看复制

做起重机,关键还是讨论,做为新手,老是觉得自己的金属结构做得太强了,真不敢靠近手册上的许用应力用,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理解到那些所谓放大的15%的应力的产生和计算来历。\o"顶端"顶端Posted:2007-11-2018:30|20楼踏雪归来级别:学徒工

精华:0

发帖:46

威望:3点

金钱:244机械币

贡献值:0点

注册时间:2007-03-13

最后登录:2008-12-10小中大\o"引用回复这个帖子"引用\o"推荐此帖"推荐编辑\o"只看该整理的所有回复"只看复制

能提供这些书的电子版本吗?谢谢。搞机械的朋友: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努力吧!\o"顶端"顶端Posted:2007-11-2321:43|21楼iamli级别:学徒工

精华:0

发帖:84

威望:6点

金钱:316机械币

贡献值:0点

注册时间:2006-10-05

最后登录:2009-12-23小中大\o"引用回复这个帖子"引用\o"推荐此帖"推荐HYPERLINK"bbb://aaajxcadaaabbb/post.php?ac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