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楼框架结构设计开题报告_第1页
办公楼框架结构设计开题报告_第2页
办公楼框架结构设计开题报告_第3页
办公楼框架结构设计开题报告_第4页
办公楼框架结构设计开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6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班级08土木2班姓名邱陈凯学号Xf08220216课题名称浙江省杭州市某办公楼框架结构设计目录1.选题意义与可行性分析2.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3.总体研究思路及预期研究成果4.研究工作计划5.主要参考文献开题报告1.选题意义与可行性分析1.1选题意义毕业设计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意义重大。与前几次接触过的混凝土课程设计或者钢结构课程设计相比有所不同,这次的总结性和实践性更强。通过完成这一课题,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大学四年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在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来培养我们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同时也培养我们使用计算机软件(如CAD、PKPM)来处理工程计算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外,我们还将熟悉国家相关的设计规范、设计手册和标准图。这种规范性的理念在我们以后的设计师之路上表现的尤为重要,体现的就是对工程的负责任。课题完成后,对设计的总体流程会有初步的了解,便于明确就业方向。因此,一个完整的毕业设计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无可或缺的。1.2可行性分析此次浙江省杭州市某办公楼框架结构设计采用的是框架结构体系,选择框架结构主要看重的是它平面布置上相对灵活。便于利于安排较大的空间,非常适合现代办公楼的功能需求。又可通过合理的设计,使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及较好的延性,已被广泛应用。此次设计,可以把大学四年所学过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梳理。比如说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建筑结构CAD及建筑抗震设计等等课程,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但是都太理论性的东西。完成课题之后就会有个更深层次的理解了,这些又能够帮助我们解决框架结构设计的理论计算。在老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图集和设计规格及国家、地方标准,完成建筑结构选型,结构布置,结构设计及结构图、施工图的绘制。2.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2.1研究的基本内容本工程浙江省杭州市某办公楼采用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占地面积约937m2,使用年限为50年;地上建筑层数为六层,地下室一层,建筑屋面高度20.6m;建筑耐火等级二级;屋面防水等级Ⅱ根据已提供的地勘资料及建筑图等,来设计房屋的基础、梁柱等构件的尺寸及配筋,使其达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要求,完成10张左右A2或A1规格的结构图,包括结构设计总说明、基础布置图,标准层、顶层的结构平面图和配筋图及梁平法表示图,框架柱配筋图,楼梯详图等。2.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看懂建筑图,了解建筑布局的基本要求和规则;2)熟悉设计任务,学会看懂勘察设计报告,根据场地地质及上部荷载完成桩位布置图;3)手算:①框架梁、板、柱的配筋计算,楼板楼梯的配筋计算;②框架内力的计算分析,内力组合;③一榀框架在竖向荷载和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④基础计算;4)电算:①建立结构模型;②正确确定各种调整参数;③利用电算核算手算结果并进行分析、判断和调整。5)完成10张左右结构施工图3.总体研究思路及预期研究成果3.1总体研究思路3.1.1熟悉设计任务根据设计任务书的内容,熟悉所设计建筑物的类型、结构布局,了解所设计框架的设计具体要求,通过对主体结构的布置、主要受力构件的整体计算和局部计算(包括常用结构程序设计和手算)、施工图的绘制、计算书的编写等工作,掌握并熟练掌握一般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图的设计思路、操作方法及表达要求。3.1.2收集设计资料和设计依据设计前应收集以下资料:1)办公楼建筑图资料2)有关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计算与构造手册;3)PKPM系列程序应用技术手册;4)工程地质勘探报告;5)《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5);6)《民用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04G103);7)有关建筑桩基标准图集。3.1.3学习本专业的设计规范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3.1.4结构选型此次浙江省杭州市某办公楼建筑层数有6层,开间为8.4m,其中有一跨度为16.8m,所以结构体系选择框架结构。因为框架结构的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起来灵活,又可以用隔断墙来分隔空间,利于安排大空间的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性和刚度都较好,可以达到基本的抗震要求。然而,砖混结构又适合开间进深较小,房间面积小,多层或低层的建筑。两者相互比较下,框架结构无论从抗震,稳定性,房屋坚韧性等都优于砖混结构。因此,此办公楼的设计选择框架结构体系比较合适。3.1.5根据初步的结构选型及布置进行施工图设计1)初估梁柱截面尺寸;2)荷载组合计算;3)梁柱配筋计算;4)竖向荷载和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计算;5)PKPM建模计算,复核梁柱截面6)板的配筋计算;7)楼梯配筋;8)基础布置。3.1.6编写一榀框架的计算书根据设计的方法,设计时的参数的选择,编写一榀框架的计算书,包括工程概况部分、计算荷载部分、构件计算结果部分、基础计算部分等。3.1.7绘制设计图按照国家制订的相关规范和图集及计算结果,绘制施工图,并进行整理、编号,最后打印出图。3.2预期研究成果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市某办公楼的结构设计,掌握混凝土框架的设计原理与步骤,运用建筑结构CAD—PKPM软件辅助完成结构的设计,同时完成杭州市某办公楼施工图的绘制,最后编写结构设计计算书。巩固本科阶段所学的框架结构设计理论与实践知识,同时扩展视野,及时更新和补充国内外相关先进理论。同时阅读10000字以上有关结构的英文资料,了解国内外框架结构设计技术发展与现状,并完成2000字以上的英译汉翻译。最后还完成一篇关于抗震概念设计的认识的文献综述报告。4.研究工作计划(进度安排)起止时间内容2011/12学年第一学期11月3日熟悉建筑条件图,收集建筑和结构的设计资料、写文献综述,和专业英语资料翻译11月21日完善文献综述、英语翻译,写开题报告,进行结构平面布置12月17日准备开题报告12月开题答辩12月25结构方案布置,并用PKPM程序进行建模计算2011/12学年第二学期2月25日~3月6日基础计算,绘制基础图3月7日~3月13日绘制结构施工图3月14日~3月25日一榀框架设计计算3月26日~4月5日写结构设计总说明,了解结构设计总说明的内容要求4月6日~4月12日各项资料整理,图纸整理,准备提交毕业设计文本4月13日提交毕业设计文本4月2毕业答辩5.要参考文献[1] 李庆宪,邹银生,陈俊,甘袁华.论建筑抗震设计中的概念设计[J].基建优化,2004,25(2):P42~43[2] 郝润霞.浅谈抗震设计的总体要求[J].科技信息,2007,(7):P47~48[3] 裴丽娜.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概念设计[J].江西建筑,2010,(04):P18~19[4] 李国强,李杰,苏小卒.建筑结构抗震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P11~12[5] (GB50011-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6] 王家鼎.基于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几点看法[J].江苏建筑,2011,2(140):P45~46[7] 张保珍.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浅议[J].山西建筑,2004,30(6):P21~22[8] 王永红.浅谈结构抗震设计的概念设计[J].山西建材,2010,36(34):P66~67[9] 刘信江,胡华坚.新规范抗震概念设计要点[J].江西建材,2004,(03):P29~30[10]张鹏梁,项宗方,周凌.浅议工程抗震设计中的概念设计[J].山西建筑,2006,(3):P48~49[11]葛潇,张华.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研究综述[J].山西建筑,34(32):P99~100[12]沈文华.浅谈地震及抗震设计[J].建筑设计管理,2011,28(2):P49~50[13](GB50010-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4]BIANCHINICA,WOODSER,KESLEREC.Effectoffloorconcretestrengthoncolumnstrength[J].JournaloftheAmericanConcreteInstitute,1960,31(11):P1149~1169[15]SUTATLEELATAVIWAT,SUBHASHCGOEL,BOZIDARSTOJADINOVIC.Energy-basedSeismicDesignofStructuresusingYieldMechanismandTargetDrift[J].JournalofStructuralEngineering.2002,128(8):P1046~1047

本科生学位论文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姓名:指导教师:专业:教育管理专业年级:完成时间:

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多媒体不再是传统的辅助教学工具,而是为构造一种新的网络教学环境创造了条件,特别是对于教育社会化来说,多媒体网络是一种更理想的传播工具。多媒体本身具有:融合性、非线性化,无结构性、相互交涉性、可编辑性、实时性等特点;同时运用在教育教学上又有其特长:利于信息的存储利用、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工具、促使学习个别化的实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有着多种的形式,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它还能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对教学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建构理想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等多方面的效果。立足未来发展,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开展教学试验。[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资源共享多媒体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加工、控制、编辑、变换,还可以查询、检索。人们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可以自然贴切地表达、传播、处理各种视听信息,并具有更多的参与性和创造性。当今多媒体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词,但人们对于它的认识,特别是对于它在教育教学方面如何更好应用,未知的因素还很多。

一、多媒体的教育特长任何一种媒体不管其怎样先进,它只能是作为一种工具被应用到教育领域,能不能促进教育的改革,。。。。。。应当吸取教训,加强理论研究,充分认识多媒体的特性及其教育特长,以便更好地在教育领域开发应用多媒体。

1、多媒体的特性

(1)融合性多种符号系统的融合是多媒体的特性之一,多媒体的这一特性区别于过去媒体符号系统的单一性或复合性。也就是说多媒体技术不是将符号系统叠加,而是具有整体性的融合。

(2)非线性化,无结构性因为多媒体是在超文本、,其组合结构是固定的、不变的。

(5)实时性多媒体信息中的声音、活动视濒、动画于时间有密切联系,对它们进行呈现、交互等集成处理是实时的。在显示某一主体内容时,其视听信息具有同步性。

2、多媒体的教育特长

(1)信息的存储利用便利多媒体特别是多媒体WWW网络信息的存储、提取、双向传输非常便利,它应用于教育,更利于教学信息传播机制的建立。

(2)发散性思维的工具在培养学习者发散性思维方面…………或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3)促使学习个别化的实现多媒体WWW网络有利于个别化的实现。因为学习者各人需求、学习经验、认知程度等不同,学习方法也有差异,由于多媒体教学信息的多角度多层次性,不具有固定的学习目标和既定学习路径,学习者可以自定学习路径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

四、迎接信息时代,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网络教学传播

21世纪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首先必须认清以下问题:

(一)多媒体不等于光盘化

。。。。。。由于人们认为这就是多媒体,因而也就将多媒体作为一种更完美的形象化教具。

(二)多媒体不是CAI的延伸

日本视听教育协会编著的《日本教育中的多媒体小史》超媒体的开发一节中指出:在超媒体的开发方面,有两种考虑方法:一种是把重点放在超媒体发展的原始起点和特长上,编制"无结构"的教材的思考方法;另一种是把映像和声音加入迄今为止的CAI的思考方法。然而,如果考虑到超媒体的特长的教育意义,便不用说,是考虑前者的好。我认为它与CAI有两个差异:

1、以不同的教育观为指导CAI延用了传统的教学观,对不同的学习者规定了同一的学习目标,同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