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钨行业分析报告2023年3月目录一、钨及其产业链简介 3二、供给:平稳收缩 31、中国钨资源储量全球占比超过60%,资源优势明显 32、多措并举控制供给 6(1)开采总量呈小幅增长态势,江西湖南两省无配额企业超采严重 7(2)从出口配额和出口税率两个方面控制钨的出口 9(3)行业整合提升中国钨话语权 11(4)再生钨是影响供给的另一重要因素 12三、需求:稳定增长 141、硬质合金:继续引领钨的消费 152、特钢行业:预计对钨的消费增速保持在7%-8% 193、主要行业钨需求总结 21四、价格:供给平稳收缩和需求稳定增长支撑钨价上行 22一、钨及其产业链简介钨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战略金属,是自然界中熔点最高的金属,熔点高达3,410℃,钨的最大特点是高密度,同时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和导电、传热性能。钨的硬度较高,仅次于金刚石的金属。金属钨的进化有上百年的历史,从1990年首次被应用于高速钢开始,钨成为重要的合金工业金属。从产业价值链来看,钨产业链涵盖上游开采(白钨矿、黑钨矿、黑白混合钨矿)—上游选矿(钨精矿)—中游冶炼(APT、氧化钨、钨粉)—下游(碳化钨)—深加工(硬质合金)—终端消费(主要集中在机械行业、冶金行业、军工行业等)。二、供给:平稳收缩1、中国钨资源储量全球占比超过60%,资源优势明显根据国际钨业协会的数据,全球钨的供给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新产钨原矿,这部分占总供给的76%,其中66%进入最终的钨产品,10%成为生产过程中的废料用于重新生产;另一部分则是来自于最终钨产品的废旧物,占比为24%。从资源状况来看,钨在地壳中的含量较少,仅占地壳的0.007%左右,主要分布在各类钨矿中,全球已知的20多种钨矿物中,具有工业价值的仅有黑钨精矿(钨锰铁矿,(FeMn)WO4)和白钨精矿(钨酸钙矿,CaWO4)两种,黑钨矿属于优质钨矿,是炼钨和制造钨酸的主要原材料。白钨矿属于难选矿石,主要用于提炼制作钨铁,还可以制作永久性磁石。从资源储量来看,中国钨资源优势明显,根据USGS的最新统计数据,全球钨资源储量为310万吨(金属量),其中中国钨资源储量为190万吨(金属量),全球占比达60%以上,其他钨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分别为俄罗斯(8%)、美国(5%)、加拿大(4%)等。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型钨矿的发现,钨资源绝对量有所增加,根据我国国土资源部的数据,2023年年底中国钨查明资源储量为591万吨(折合WO3),2023年新增钨查明资源储量为47.1万吨(折合WO3),但随着我国对钨资源的过度利用以及全球除中国外的其他地区钨资源发现,中国钨资源全球占比有所下降。中国钨资源广泛分布于23省(区),据初步统计,全国有382处钨矿,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广东、云南、广西、内蒙古、福建七省,七省钨矿区合计占全国的80%。从钨资源储量来看,中国钨资源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两省,两省储量分别为32%和18%,两省储量合计占到全国的50%。从矿石类型来看,我国钨矿类型以白钨矿为主,黑钨矿和黑白混合钨矿为辅,占比分别为69%、22%和9%。分地区来看,江西以黑钨精矿为主,其黑钨资源占全国黑钨资源总量的42.40%,湖南以白钨精矿为主,河南主要是钼矿的副产品。主要钨矿区有湖南柿竹园钨矿,江西西华山、大吉山、盘古山、归美山、漂塘等几处钨矿,广东莲花山钨矿,福建行洛坑钨矿,甘肃塔儿沟钨矿,河南三道庄铝钨矿等。2、多措并举控制供给从产量来看,中国和俄罗斯是全球钨产量大国,根据USGS的数据,两国产量占比分别为83%和4%,美国是钨资源大国,出于保护本国资源的目的,自1992年以来美国就未在本国开采生产过原生矿产钨,全部依赖再生钨和进口满足本国钨的需求。中国钨产量居全球首位,直接影响全球的供给,但以60%的钨资源储量供应全球80%的钨产量难以持续。同时,中国钨资源储量中,较难选的白钨矿比重较大,且富矿相对较少,80%以上的品位小于0.4%,选矿回收率低(与国外企业相比,中国钨矿平均回采率72.2%,采选加工综合利用率56.6%,中小企业采选回收率只有30%左右),过去多年开采的主要是易于采选的优质黑钨矿,经过多年的过度开采,许多黑钨矿山的储量已近枯竭。随着白钨矿选矿和冶炼技术的不断提高,白钨矿开发利量逐年增加,黑钨矿产量比重已由07年前的70%下降至目前60%。因此与前些年相比,我国钨资源优势有所减弱。面对资源开采过快的现状,为了保护中国钨资源,在保证钨行业正常发展的前提下,监管部门通过以下措施合理控制钨的供给。(1)开采总量呈小幅增长态势,江西湖南两省无配额企业超采严重从1991年开始,国务院就下发了“关于将钨、锡、锑、离子型稀土矿产列为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通知”,将钨列为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自2002年起,中国对钨矿开采进行了总量控制,并从2023年起,分主采钨和综合回收钨分别下达指标。从趋势上看,钨开采总量指标总体呈现小幅上涨的趋势,2002年到2023年的复合增长率为7.8%,低于接近9%的需求增速,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钨开采总量较2023年增长9.99%,其中钨综合利用指标为1.35万吨,较2023年8,115吨增长了66.61%,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以前一些矿山以非金属的名义开采钨,现在将原来采矿不规范的矿山企业规范起来,反映在开采总量指标上出现的适度调节。但从近年钨精矿的实际产量可能看出(各权威机构钨精矿实际产量数据略有不同,统计局公布钨精矿产量通常略高于有色协会公布的钨精矿产量),总量控制执行效果并不理想,超指标、无指标生产依然存在,每年实际开采量均超过指标开采量,且超采比例较高。通过进一步究表明,超采主要集中在江西和湖南两个钨产量大省。根据有色协会2023年的数据,两省实际发放的生产配额为43,370吨,有配额企业的实际产量为46,311,可以看出,两省有配额的企业并没有发生超采的现象,相反,有配额生产企业尚有1,059吨配额尚未使用,但两省实际产量(有配额企业与无配额企合计)为80,235吨,即两省超采量为33,924吨,占全国当年超采量35,097吨的97%。两省超采主要是因为没有配额企业的生产,有色协会2023年统计江西、湖南两省除有控制指标分配的企业外,有钨精矿产量数据的企业有100多家,有10多家的产量超过1000吨,这些企业基本上均为矿产品加工企业或贸易企业,矿源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广西、云南、新疆、甘肃、四川、湖南等省区,一部分是来自没有获得控制指标分配的小型钨矿山企业,一部分收购自各矿山企业中私产乱挖的民工采挖的毛砂。这些矿产品加工企业和贸易企业的分布比较集中,大多数在江西的南康、大余,湖南的汝城和临武。我们认为未来随着国家政策执行力度的进一步加强,对私挖乱采进行严厉打击,钨精矿产量仍有向下的空间。(2)从出口配额和出口税率两个方面控制钨的出口首先从出口配额来看,从2000年开始,原外经贸部开始对重要钨品出口配额进行总量控制,实行出口配额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限制原料级钨品出口(特别明确的指出禁止钨矿砂的出口),刺激高附加值钨产品生产。面对国家采取的出口配额管理办法,部分钨矿企业通过加工贸易的形式变相出口钨产品,严重扰乱了我国的钨产品贸易,针对这些现象,商务部和海关总署于2023年8月发布公告,叫停了钨矿砂及其精矿的加工贸易,有利地打击以钨砂串换钨品的变相出口,整顿了出口环境。2023年12月29日,商务部又发布了2023年钨品、锑品出口供货企业资格标准,规定2023年钨矿国营贸易出口企业为13家,进一步整顿和规范了出口秩序。总体看来,出口配额自2002年至2023年呈下降趋势,近两年有所增加。其次,从出口税率来看,钨产品出口税率基本上由出口退税变化为征收关税。以仲钨酸铵为例(这里以仲钨酸铵为例,大部分钨产品税率变化与仲钨酸铵类似,仅有各别年份略有差别,其中税率为负值代表退税,正值代表关税),仲钨酸铵1985年的出口退税为17%,1995年出口退税降至14%,1996年进一步降至9%,2023年回升至13%,2023年下降至8%,2023年下降至5%,2023年取消出口退税,2023年超对仲钨酸铵的出口征收5%关税,次年出口关税增长为10%,随后落至5%。通过出口配额和出口税率两方面的控制,中国钨出口结构不断优化,扭转了以出口初、中级钨品为主的格局,出口产品逐步向中、高端转变,钨材和硬质合金的出口占比不断提高,2023年中国硬质合金行业主要厂家产品出口量达4921吨,占硬质合金总量的25.7%,实现出口创汇3.59亿美元。(3)行业整合提升中国钨话语权长期以来,中国钨业行业集中度过低,导致上下游企业间相互压价、恶性竞争,使中国钨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一度丧失了“话语权”,钨价格长期与其稀缺性背离。近年来五矿集团通过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整合了中国的钨产业。同时也改变的世界的钨产业格局。五矿通过江西钨业控股了漂塘钨矿、大吉山钨矿和西华山钨矿等8个矿山,以及江西江钨硬质合金、赣州华茂钨材有限公司等冶炼企业,2023年底,五矿集团通过控股湖南有色控股集团,控股了瑶岗仙钨矿、湘东钨业以及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等企业,并整合了目前国内规模大,竞争力强的硬质合金企业,湖南有色控股集团在整合株硬集团和自硬两公司后,进一步整合郴州新田岭、衡阳远景包业、湘东钨业等钨资源。同时五矿还持有国内另一钨产业巨头厦门钨业20.19%的股份,目前,五矿集团已整合了从矿产、冶炼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从矿产资源来看,中国75%以上的主要(或大型)钨资源属于五矿控股和参股的子公司;从产量来看,根据五矿的两个产区江西和湖南的产量占比判断,五矿占全国产量的超过60%,从深加工产品来看,五矿硬质合金产量在6,000吨以上,约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同时在出口方面,仲、偏钨酸铵、氧化钨和钨粉及其制品三类产品出口中,五矿参控股公司的出口配额占比均达到近80%,出口趋向于高端产品,因此可以说,五矿对钨资源的供给有很强的控制力。随着五矿对钨行业的不断整合,中国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4)再生钨是影响供给的另一重要因素钨废料中钨的含量较高,其主要来源有:1)来自使用后的钨终端消费品,包括钨合金切割工具、钻探工具等含有钨的产品根据回收的经济效益,目前终端产品中钨的回收率大约在1/3;2)来自产品的生产过程,大约有10%的钨金属在生产过程中以碎屑、粉末等方式成为废钨,这一部分的废钨回收接近100%。钨废料的利用是影响钨供给的另一重要因素,目前发达经济体有34%的钨二次回收得到的。根据钨行业“十四五”规划中的数据,我国废钨利用量在1万吨,预计未来年均增长3%,至2023年国内废钨利用量达到1.15万吨,国内废钨利用率达到28%。通过对原生钨的分析和根据钨行业“十四五”规划对废钨的分析,我们假设未来原生钨中有配额企业钨精矿产量每年递增1%,无配额企业生产量较难预测,11年超采量为5万吨(折合金属量为4万吨),12年根据前10个月年化产量计算,钨精矿产量为12.69万吨,对应超采量为4万吨(65%三氧化钨),即折合钨金属量为3.25万吨,我们假设在打击力度加大的情况下,无配额生产企业每年超采量减少2000吨,废金利用量按3%增长,根据以上假设测算,13年-15年中国钨供给每年按1%的速度递减。三、需求:稳定增长各国钨的消费主要集中硬质合金、钢铁/合金、轧制品、及其他领域,硬质合金是钨最主要的消化领域,中国硬质合金对钨的消费占比低于其他发达国家,目前54%,消费占比最高国家是欧洲,达72%。钢铁领域是钨第二大消费领域,在钢铁领域中,钨主要用于制造工具钢,高速钢,抗蠕变钢合金。轧制品是钨的另一主要消息领域,轧制品包括钨金属制品(如照明的灯丝、电极等)和钨合金。其他领域主要指钨化工的消费。从钨下游产品的终端需求来看,硬质合金的终端应用主要集在中机械加工、冶金矿山、石油钻探、汽车等领域;特钢主要集中在机械、汽车等领域;钨材料产品主要集中在军事、电子、汽车等领域,从几个主要行业的终端应用来看,各产品主要集中在机械、汽车两大行业。1、硬质合金:继续引领钨的消费硬质合金是通过粉末冶金的方法,将高硬度难熔金属硬质碳化物(碳化钨或碳化钛)和粘结剂金属(钴、镍、钼)按比例经过粉末制备、压制成形和高温烧结等工艺制成的(陶瓷材料)。ISO曾将刀具类硬质合金分为三类,近年又增设了H类、S类和N类三个类型。硬质合金具有硬度和强度高、较好的耐磨性和耐磨蚀性(甚至在高温下也不发生明显的氧化)等一系列优点,特别是在高硬度和耐磨性方面尤其突出,号称“工业牙齿”。由于硬质合金兼具硬度和韧性两种优良的性能于一身,使硬质合金广泛用于切削工具、耐磨零件等领域。从硬质合金产量来看,我国硬质合金产量从2000年的8,180吨增长至2023年的2.35吨,年均增速达10%。在硬质合金产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的同时,硬质合金深加工产品产量的占比不断提升,从2023年的13%增长至2023年的28%。从硬质合金行业销售收入来看,硬质合金行业销售收入由2000年的28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09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0%,高于硬质合金产量增速。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2023年我国硬质合金产量为占全球硬质合金产量的38%左右,而硬质合金销售收入占比不到全球的20%,行业整体产值比例远低于产量比例,产品以中低档硬质合金为主,高精密刀具、模具、工程机械配件等高附加值硬质合金比例较低,年产量在1000吨以上的企业只有4家。从硬质合金下游产品产量来看,硬质合金主要用于生产耐磨零件、矿用合金和切削刀片,从近五年的趋势来看,耐磨零件消费占比不断提高,而矿用合金和切削刀片消费占比有所下降,根据2023年数据,三者消费占比分别为44%、29%和26%,三者消费合计占硬质合金产量的99%。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趋势下,外需不断转向内需,国内需求和市场规模扩大将推动经济增长由外需主导向内需主导转变,将为硬质合金工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近年来国外硬质合金产能不断向中国转移,中国的主要硬质合金生产商不断向高端迈进。根据中国钨业协会硬质合金分会的预测,预计到2023年,我国硬质合金产量将达到3万吨,按此测算,自2023年起至2023年,硬质合金的产量增速保持20%的增长,按硬质合金占钨的消费占比为54%计算,未来硬质合金行业对钨消费增长在10%左右。2、特钢行业:预计对钨的消费增速保持在7%-8%特钢(主要是高速工具钢)是钨的第二大消费领域,消费占比为28%,特钢中高速工具钢、部分模具钢、基体钢和其他合金钢中均含有钨。我们整理了主要含钨特钢的种类及其含钨量,高速工具钢中,钨系高速工具钢含钨9-18%,钨钼系含钨5%-12%,高钼系含0-2%左右;模具钢中,常用七种冷模具钢中含钨0.5%-75,常用三种热模具钢中含钨3.5%-9%;其他如铬钨锰刃具用钢和模具用钢、合金结构钢(CrNiW(X)系和MoWV(X)系)均含有钨,但产量无法统计。由于含钨特钢种类较多,多数种类下亦有细分类别,各细分钢种的占比很难统计,因此无法精确看出特钢行业对钨的影响,在此我们分析特钢行业对钨的消费时,重点研究特钢行业的增速情况以此来判断对钨消费增速变化,在分析具体钨消费量时,我们主要分析高速工具钢行业的对钨的需求量。我们整理了自2001年以来的特钢产量数据,总体来看,高速工具钢产量数据较为平稳,产量由2001年的3.25万吨上升至2023年的9.58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11.5%,12年受宏观经济的影响,1-10月高速工具钢产量仅为6.61万吨,较去年同期下滑22%。依据科技部公布的《高品质特殊钢科技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期间,国内特殊钢占现有钢产量的比例要从目前的5%提升到10%,根据我们的测算,2023年中国钢铁产能约为9亿吨,按产能利用率85%计算,钢铁产量约7.65亿吨,按14年、15年年均增长3%计算,15年钢铁产量应在8.12万吨,按规划中10%的特钢产量计算,特钢产量应为8120万吨,而11年特殊质量非合金钢、特殊质量低合金钢和特殊质量合金钢产量合计为3236万吨,即未来几年,特钢行业年均复合增速将保持在26%左右,由于12年受宏观经济的影响,钢铁产量下降明显,12年特钢年化产量为2968万吨,按12年数据计算,至2023年特钢行业年均增长在28.5%左右,同时由于特钢行业钨消费占比28%,则未来几年特钢行业对钨的消费增速在7%-8%左右,到2023年仅高速工具钢对钨的消费就可达到1.16万吨。3、主要行业钨需求总结从2023年开始,中国钨消费量超过出口量,2023年在钨出口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国内消费仍较为稳定,2023年钨出口有所恢复,但国内消费也实现同比增长,我们认为在中国继续城镇化的过程中,钨的消费将更多集中在中国,这将成为未来钨消费的主旋律,也是支撑钨价上和的根本动力。根据我们对硬质合金行业和特钢行业的分析,目前到2023年,硬质合金行业对钨的消费保持在10%左右,特钢行业对钨的消费保持在7.5%左右(7%-8%之间,取平均值),假设轧制品行业和其他行业对钨的消费增速为0,则根据各行业所占的比重加权计算未来几年钨行业的消费增速保持在7.5%左右。四、价格:供给平稳收缩和需求稳定增长支撑钨价上行价格的影响因素价多,在这里我们重点说明供需面对钨价的影响。从基本面来看,根据国际钨业协会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过去几年,钨行业供略大于求,处于基本平衡的状态。根据我们以上的分析,未来中国钨供给按1%逐年递减,而钨的需求则按年均7.5%的速度增长,中长期我们认为钨行业将保持供略小于求的状态,为钨价的上行打下基础。从行业集中度来看,中国承担全球80%以上的钨供给,加之五矿集团不断的行业整合,中国在钨市场话语权逐步增大,国际钨价跟随着国内钨价变动。目前钨的定价模式是:赣州钨业协会与江钨集团、中国五矿、湖南有色在每月5日进行沟通后,对外公布钨精矿、仲钨酸铵和钨粉的指导价格,该价格为市场的风向标,有较强的市场影响力,由于江钨集团、湖南有色都是五矿的控股子公司,因此,五矿在钨价上有很强的话语权。较高的行业集中度使中国钨行业有能力对钨的供给按下游需求情况进行适度调整,以保持供小于求的基本面。综上我们认为,未来在供给收缩、下游需求处于稳定增长以及中国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钨价有较强的上涨基础,如果再考虑钨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以及国家或地方收府有可能的收储行为等因素,我们认为钨价长期处于上升通道,价格上行的过程中,行业龙头受益明显,建议关注厦门钨业和章源钨业。
2023年金融IC卡行业分析报告2023年2月目录一、金融IC卡受益于政策利好,社保金融化提供有利支撑 31、央行推动银行卡IC升级 32、安全与便利性是推动的主要因素 43、社保卡金融功能有效支撑银行卡IC升级进程 64、社保卡金融功能有效支撑银行卡IC升级进程 7二、金融IC卡未来几年有望保持复合90%增速增长 81、POS与ATM改造基本完成,IC卡放量提供便利条件 82、金融IC卡有望保持90%以上增速增长,社保卡支撑力度大 9三、金融IC卡放量带来产业链投资机会 111、设备改造基本完成,芯片与制卡环节进入高速成长期 112、制卡市场增量巨大,利好全行业增长 123、一季度发卡量低预期,全年金融IC渗透率或进一步提升 14四、重点公司简况 151、东港股份:智能卡业务放量 162、恒宝股份:行业龙头,公司增长依然稳健 173、天喻信息:招标进展顺利,金融IC与移动支付催化剂不断 184、东信和平:电信卡静待发令枪,金融IC卡放量快速放量 185、同方国芯:金融IC芯片国产化最大受益者 196、国民技术:立足安全芯片,发展移动支付 20一、金融IC卡受益于政策利好,社保金融化提供有利支撑1、央行推动银行卡IC升级本次磁条银行卡向IC卡升级,主要受到央行政策性推动。早在05年央行正式确认采用“积极应对,审慎实施”的策略来推动金融IC卡;11年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下同),正式启动银行卡IC升级的序幕。根据《意见》计划,金融IC卡推广分为支持终端(POS与ATM)改造与银行卡升级两部分;二者同步启动,率先完成支持终端的推广与改造,然后推进金融IC的普发以及普及。银联将首先实现新增POS与ATM等终端支持金融IC卡,并推动全国性商业银行改造存量终端,12年底基本实现境内POS与ATM全部支持金融IC卡功能;推出支持终端的同时,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以及邮政银行开始发行金融IC卡,在12年底支持终端全部完成改造之后,全国性银行开始普发金融IC卡,2023年基本实现普及。2、安全与便利性是推动的主要因素(1)与磁条卡相比,IC卡具有显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安全以及便利性方面(在用户看来是便利,在银行看来则是有利于支付业务的进一步拓展)。金融IC卡本身以IC芯片为介质,较磁条银行卡容量更大,可以存储密钥、数字证书等信息,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更高的加密方式;与此同时本身逻辑加密集成电路,伪造的难度极高,基本杜绝了克隆卡的问题;另外IC卡在防磁放水防静电方面的能力也明显更高,减少失磁造成损失。便利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使用方面,金融IC卡分为接触式与非接触式,尤其是非接触式在数据读取方面更加的便利,且不依赖于终端与网络的连接,使用起来更加快捷;另外最主要还是在功能方面,金融IC卡可兼容更多的功能,比如交通卡、社保卡、移动支付功能,在完成改造的终端方面实现小额现金的功能(比如自动售货机、便利店甚至是菜场)。(2)在银行看来金融IC卡推广起来唯一的难点在于成本方面,一方面IC卡成本超过磁条卡的10倍多,另一方面则是终端改造需要一次支出较多的投入。对此我们认为随着金融IC卡逐步实现放量,制造成本或出现回落,且银行转嫁换卡成本的难度并不大。同时,银行卡功能增多带来交易量的提升远比成本的增加更加有利。(3)可以说央行的政策是金融IC卡推进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央行决策的主要依据,或者说是吸引银行推进金融IC卡升级主要驱动因素还是金融IC卡在功能拓展方面的广阔的空间,在承接原有银行卡功能的前提下,能够有效的实现小额交易银行卡支付,开发其他认证付费场合功能,提供能多的自助服务等。3、社保卡金融功能有效支撑银行卡IC升级进程(1)人社部与央行2023年共同发布《关于社会保障卡加载金融功能的通知》(简称《通知》,下同),明确提出社保卡将加载银行卡的功能;国家“十四五”规划确定将社会保障卡纳入国家总体部署,明确期间发卡数量达到8亿张,覆盖60%的人口。这是对金融IC卡迁移过程中强有力的支持。首先,社保卡附加金融功能同时也是金融IC卡增加社保功能的过程,是国家推动银行卡整合其他功能的重要举措,对于交通等的整合以及新功能的开发也将逐步完成。其次,社保卡巨大的发行量将有效带动金融IC卡规模的提升,11-15年4年内将新发行超过6亿张社保金融卡。(2)根据人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管理办法》(简称《办法》,下同)规定,人社部负责管理全国社会保障卡发行和应用工作,省级社保部门在人社部批准的情况下,负责全省/市的社保卡发放,省级部门不具备相应能力,在得到人社部同意的情况下,可以交由地市级社保部门或是第三方机构承担。部分直辖市以及得到授权的地级市社保部门采取与单一银行合作的方式,则相应的制卡、初始化、发放等可能交由该银行负责,如北京相应的业务由北京银行承担。大部分的省级社保部门通过招标,寻求当地多家银行合作支持,同时也对制卡商进行挑选。4、社保卡金融功能有效支撑银行卡IC升级进程人社部与央行2023年共同发布《关于社会保障卡加载金融功能的通知》(简称《通知》,下同),明确提出社保卡将加载银行卡的功能;国家“十四五”规划确定将社会保障卡纳入国家总体部署,明确期间发卡数量达到8亿张,覆盖60%的人口。这是对金融IC卡迁移过程中强有力的支持。首先,社保卡附加金融功能同时也是金融IC卡增加社保功能的过程,是国家推动银行卡整合其他功能的重要举措,对于交通等的整合以及新功能的开发也将逐步完成。其次,社保卡巨大的发行量将有效带动金融IC卡规模的提升,11-15年4年内将新发行超过6亿张社保金融卡。根据人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管理办法》(简称《办法》,下同)规定,人社部负责管理全国社会保障卡发行和应用工作,省级社保部门在人社部批准的情况下,负责全省/市的社保卡发放,省级部门不具备相应能力,在得到人社部同意的情况下,可以交由地市级社保部门或是第三方机构承担。部分直辖市以及得到授权的地级市社保部门采取与单一银行合作的方式,则相应的制卡、初始化、发放等可能交由该银行负责,如北京相应的业务由北京银行承担。大部分的省级社保部门通过招标,寻求当地多家银行合作支持,同时也对制卡商进行挑选。二、金融IC卡未来几年有望保持复合90%增速增长1、POS与ATM改造基本完成,IC卡放量提供便利条件根据央行对于金融IC卡推广的计划,2023年之前相应的支持终端应该基本改造完毕;这为13年金融IC卡放量奠定了基础。根据媒体报道,截至2023年3季度末,全国金融IC卡累计发卡7455.7万张(新发行),较2023年底增长206%。2023年第3季度新增IC卡占新增银行卡比率已达到15.05%。同期,终端改造方面,全国共布放POS终端658万台,其中98%已完成改造;共布放ATM终端40.8万台,改造率为79.1%。POS终端和ATM终端改造均按计划完成,为2023年大规模发卡奠定坚实基础。2、金融IC卡有望保持90%以上增速增长,社保卡支撑力度大预计15年金融IC卡基本实现普及,因此可以带动整个金融卡销售量的快速增长。根据我们的预测,不考虑换卡需求13-15年金融IC卡渗透率将会有显著的提升,年均增速基本在100%左右;与此同时金融社保卡年均发卡量预计在1.5亿张左右,尽管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市场绝对的规模依然十分巨大。具体的假设与测算过程参见下图。我们假设未来新增银行卡量10%左右的增长,增速逐步放缓,金融IC卡的渗透率由12年的16%,逐步提升到15年的100%左右(均为新增卡片),13-15年金融IC卡制卡量增速分别增长119%、85%、75%;随着金融IC卡的放量,卡片价格都会出现一定的回落,目前一张金融IC卡的价格在9元左右,假设未来两年价格分别降到8、7元,则金融IC市场将从12年的10.3亿元提升到15年的51.08亿元,13-15年分别同比增长96.8%、64.6%、53.1%。金融IC卡放量会造成价格的下降,主要还是芯片等原材料价格下降驱动。由于芯片在金融IC卡占比超过70%,芯片价格的下降将推动金融IC卡整体价格下降;而其他材料费用以及制造费用(包括折旧、人工等)占比较小,下降的空间十分有限,考虑到由于近年来金融IC需求量快速增长,相应产品毛利水平出现明显下降的可能性不大,同样毛利水平得以维持的概率较高。三、金融IC卡放量带来产业链投资机会1、设备改造基本完成,芯片与制卡环节进入高速成长期金融IC卡产业链主要分为芯片设计、卡片制造以及系统集成等过程,按照金融IC卡推进的进程来看,系统集成版块快于IC卡推广速度,且应用软件以及运营维护长期收益;芯片与制卡环节与IC卡推广的进程基本同步。就目前情况来看,银联相应的POS与ATM等改造基本完成,读写终端逐步今年入稳定增长期;芯片与制卡环节随着金融IC卡快速放量,而进入爆发性增长的区间,这也是接下来重点关注的板块。另外随着金融IC卡的普发与普及,系统集成中的应用软件以及运营维护将获得更长时间尺度下的增长。经过梳理,A股中相应的标的参照图表11,重点关注芯片与卡片制造环节,长期关注系统集成板块。2、制卡市场增量巨大,利好全行业增长从产能以及市场规模来看,恒宝股份、天喻信息、东信和平都有一定的优势,是行业的龙头企业,该类企业能够能够获得相当充足的订单,在行业性快速增长的过程中获益;而对于业务规模依然相对较小的企业如东港股份而言,同样也可以享受行业爆发性增长带来的业务量的增长。13-1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速度超过90%,巨大的行业性增长空间。我们认为,这将带来巨大的行业性增长,行业龙头可以获得更多的订单,而竞争相对弱势的企业以也可以获得高速成长的空间。我们认为,由于市场空间巨大,且社保、金融等都是国家和社会正常运行的根本,招标方不可能将如此巨大的业务量全部交给少数龙头厂商生产,特别是山东、河南、四川等人口规模较大的省份,而累计发卡量达到数亿张的商业银行也会采取同样的策略。因此中小规模的厂商也可以获得一定的订单规模。从目前已经公布的招标情况来看,金融社保卡中标企业基本都在5家以上,人口大省如山东、河南等社保项目中标企业更是达到8-9家。而银行方面尽管缺少足够的资料,但根据上市公司公告来看,建设银行IC卡中标企业超过4家的概率极大,其他银行大概也会是这样情况。另外社保卡涉及到初始化业务,考虑到国家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外资背景的制卡商如金邦达、捷德万达等较难获得初始化的业务,预计将由国内厂商分享。3、一季度发卡量低预期,全年金融IC渗透率或进一步提升根据央行与银联相关方面的要求,13年全年金融IC卡在新增银行卡中的渗透率达到30%左右,全年新增金融IC卡发卡量在2.3-2.5亿张;根据1季度的情况来看,尽管金融IC卡发卡总量相对较为平稳,约为6600万张,但由于1季度整体发卡量增速有所回落,同比增长不足5%,使得新增金融IC卡渗透率提升提升到38%左右。预计全年新增发卡量同比增速维持在10%甚至以上的概率较大,2季度开始银行或加大银行卡发行力度。根据1季度金融IC卡渗透率情况来看,全年超出30%预期的可能性较大,或超过35%,意味着将超出市场预期17%左右。四、重点公司简况我们认为央行推动的磁体卡向IC卡升级过程,将会带动相应的制卡量未来几年内出现明显增长,加上社保卡附加金融功能,相应的芯片与制卡企业业务量有望获得显著的提升;同时芯片厂商还能够享受国内化带来的超速增长;而读取设备,或随着QuickPass规模的提升逐步提升。1、东港股份:智能卡业务放量金融IC卡爆发,公司低基数带来高增长:公司智能卡业务处于拓展初期,规模相对较小,但相关产品已经得到了银联、人社部等的认证;本轮金融IC卡爆发为全行业性机会,招标规模大,且主体相对较为分散,行业龙头外企业也可以获得足够的订单;目前公司已经获得山东、河南等人口大省社保金融卡(图表13),并入围建行IC卡项目;我们初步估算,公司手持银行IC卡与社保金融卡总量有望在6800万张以上,这些订单有望在2023年之前全部释放,从而推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传统业务稳定增长:公司传统的票据印刷业务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而公司其他的新业务——RFID和个性化印刷业务,亦有望保持稳步上升的态势。我们预计13-15年公司智能IC业务量分别达到500万,2500万,4000万的规模,制卡以及初始化带来2.4元/张左右的净利润;由于1季度智能卡业务开工率不足拖累业绩,剔除1季度则三个季度业绩同比增长超过60%。2、恒宝股份:行业龙头,公司增长依然稳健行业龙头优势有望得到延续:公司在传统磁条卡时代就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房地产行业住房租赁市场绿色租赁住房标准实施水平考核试卷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同步训练试题(详解版)
- 2025年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资格证考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体育与健康课程融合考核试卷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与密度-密度章节测试试题(解析卷)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专题练习试卷(含答案详解)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眼睛和眼镜同步测试试卷(详解版)
- 第一次月考后九年级家长会上校长发言:迷雾与灯塔
- 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研究-以银川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为例
- 关于拍婚纱合同(标准版)
- 装修承接合同(标准版)
-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课件
- 2024新能源光伏电站竣工结算模板报表格式模板
-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固碳量评估技术规程》
- 《现代汉语》课件-普通话的声调
-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003-国开机考复习资料
- 华为ICT大赛网络赛道考试题库(786题)
- 第八届全国医药行业特有职业技能竞赛(中药调剂员)考试题及答案
- CSC-326系列数字式变压器保护装置说明书(SF4524)-V1331
- JTJ073.1-200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 养护技术规范
-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剧本
- 菜鸟驿站转让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