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课件_第1页
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课件_第2页
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课件_第3页
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课件_第4页
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毛泽东思想和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本章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事业。在完成这项事业的过程中,为了谁、依靠谁,始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学习本章内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本章教学重点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2、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3、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

第三节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第四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二、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第一,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第二,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第三,一切为了人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依据二、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指明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第二,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从本质上讲要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但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还未充分显示出来,邓小平指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困。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第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共同富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始终致力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这一内在要求,是党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一贯目标。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相互促进、互为条件)

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同样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靠谁?人民

人民群众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着推动作用的人们。

“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毛泽东在当代中国,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都属于人民的范畴,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三、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能够把工人阶级组织起来,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斗争的,只有自己的先锋队——共产党。工人阶级需要党,党也离不开工人阶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这是由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

是由工人阶级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2

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现代工业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它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着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发展,善于顺应社会前进的潮流不断发展自身的先进性。现代化车间里的工人是由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决定的。

3

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在当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国家和企业的主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的新变化

一是,队伍迅速壮大

二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三是,岗位流动加快

知识型产业工人

今天的工农阶级已不是传统的工农阶级(工人中增加了知识分子;农民中很多人变成了进城务工人员)。全国人大首个农民工代表胡小燕全国人大农民工代表康厚明

年份农民工总数1990335万o19956600万20061.2亿

2013

2.69亿中国出现民工潮所属产业农民工所占比例第二产业57.6%加工制造业68%建筑业80%第三产业52%环保90%家政90%餐饮服务90%可以说,农民工正在迅速地从农民中分离出来,融入产业工人阶层,并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部分。案例:“农民工”,究竟是农民,还是工人?我是谁?33进城就业的农民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3年9月召开的中国工会十四大提出,“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工人阶级的新成员和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加入工会被首次写入这次大会的报告。

2004年初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第一次明确认定“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人社部统计,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69亿人,比上年增加633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6亿人,比上年增加274万人。2013年外出农民工月平均收入达到了2609元,比上年增加319元,增长13.9%。农民工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民工的工资长期偏低,而且拖欠现象相当普遍。36

二是工作条件差,技术培训少,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缺乏社会保障。农民工躺在病床上三是子女上学、生活居住、文化需求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留守的孩子们38关注农民工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及时支付农民工工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一些新变化,是否意味着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翁的领导地位已经发生改变?

工人阶级队伍发生的这些新变化,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

“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部活动与整个进程,都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江泽民工人阶级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建设者、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仍然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最根本体现在于它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工人阶级作为我国的领导阶级,其领导地位和主人翁地位,是由宪法规定的,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时间数量0解放初二十世纪末800万2亿多主力军作用未改变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未改变先进性未改变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未改变主人翁地位未改变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未改变如何看待工人下岗和雇佣工人的问题●企业改革中出现的部分工人下岗问题,主要是由于经济结构调整而产生的,尽管会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给下岗工人带来不少的困难,但这种改革又是必须进行的,而且从长远来说这种改革是符合工人阶级整体利益的,部分工人下岗了,但新的工人上岗了。这有利于提高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发挥工人阶级的整体优势。●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确实存在着雇佣关系,但是这类企业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并不占主体地位,而且它又处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大环境中,必须接受我国法律的约束。(宪法、劳动法、工会法、公司法、企业法等)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必须保障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体职工的合法权益,巩固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农民工领取拖欠工资藏汉工人奋战在施工第一线

(1)通过政治、经济、法律、舆论、行政等手段,切实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维护工人群众的权益,支持工人群众当家作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不断满足广大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组织职工参与社会事务管理。(3)广大职工群众要增强责任意识,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发展过程中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继续发挥主力军作用。措施2.农民阶级是基本依靠力量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广大农民不但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而且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基本的依靠力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广大农民群众,这是由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农业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问题。

农村现代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问题。

农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原因

依靠广大农民,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局。这不但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在他看来,农民如果没有积极性,国家就发展不起来;农民如果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农村如果不稳定,整个国家的政治局势就不稳定。一是不断提高对“三农”问题极端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和民主权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三是教育、引导、支持农民,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增强国家主人翁地位观念,培养造就一代新型农民,推动农村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措施

在如何正确对待知识分子、发挥其作用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既有过正确的认识和政策,也有过因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认识上的偏差而发生的错误。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视频播放知青上山下乡邓小平在1978年曾说:“国家花了三百个亿,买了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分子的处境跌入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知识分子被冠上“臭老九”的头衔,成为社会最卑贱的阶层。(在“文化大革命”中,知识分子被排在“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之后,故称。在元朝,就将知识分子的位置排行为第九,其排序是: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某些人对知识分子的反感达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一连串的群众运动把知识分子残存的一点尊严毁灭殆尽。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总结了建国后在对待知识分子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确立了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重要地位。

“我国广大的知识分子,包括从旧社会过来的老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正在努力自觉地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邓小平

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力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1987年,汤钊猷教授作为全国14名中青年科学家之一,受到小平同志接见

知识分子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创造者、继承者和传播者,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和核心力量。作用一是必须努力营造更加有利于知识分子施展聪明才智的良好环境,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二是必须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积极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形成规范化的奖励制度。三是必须在政治上对知识分子予以充分的信任。四是积极引导,严格要求,使其发扬“热爱祖国、求实创新、拼搏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更好地承担起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措施国家科学技术奖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国务院设立了五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数额由国务院规定。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该奖项2000年设立。历届得主2000年:吴文俊(1919—,数学家)袁隆平(1930—,杂交水稻之父)2001年:王选(1937—2006,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黄昆(1919—2005,物理学家)颁发证书2002年:金怡濂(1929—,高性能计算机专家)2003年:刘东生(1917—2008,著名地球环境科学家)王永志(1932—,著名航天技术专家)2004年:【空缺】2005年:叶笃正(1916—2013,气象学家)吴孟超(1922—,肝脏外科学家)2006年:李振声(1931—,遗传学家,小麦远缘杂交的奠基人)2007年:闵恩泽(1924—,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吴征镒(1919—2013,植物学家)2008年:王忠诚(1925—2012,神经外科专家,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徐光宪(1920—,化学家、教育家。)2009年:谷超豪(1926—2012,数学家)孙家栋(1929—,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2010年:师昌绪(1920—,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王振义(1924—,内科血液学专家)2011年:谢家麟(1920—,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家)吴良镛(1922—,城市规划及建筑学家)2012年:郑哲敏(1924.10.2—,著名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王小谟(1938.11.11—,雷达工程专家)2013年:张存浩(1928.2—,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程开甲(1918.8.3—,核武器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2014年:于敏(1926.6.16—),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建国后,我国的阶级和阶层曾先后发生过三次大的变化第一次:1949年—1952年,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形成了以五种经济成分为基础的四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第二次:1953年—1956年,经过三大改造,形成了三大社会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第三次:1978年——现在,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中介组织从业人员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者

(一)新的社会阶层新的社会阶层的构成

我国新的社会阶层以及从业人员人数已超过1.5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1.5%,掌握或管理着10万亿元左右的资本,使用着全国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直接或间接地贡献着全国近1/3的税收——这些数据说明: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社会阶层正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力。

首先,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是新的社会阶层产生的重要条件。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使社会的劳动分工日益精细,为新的阶层的出现提供了从业条件。

再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促成了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新的社会阶层产生的原因

从总体上看,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热爱祖国。他们勇于开拓,敢冒风险,走出了一条艰苦创业、勤劳致富之路。新的社会阶层的地位和作用(1)推动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国家税收。(2)扩大了就业门路,缓解了就业压力。(3)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我们必须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才能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加强和巩固党的领导,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胜利提供强大力量。

(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劳动在其中居于核心和基础的地位;知识是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人才是知识资源的载体;创造本身就是一种劳动。劳动、知识、人才、创造,四者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在“四个尊重”中,核心是尊重劳动。

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方针的着眼点

坚持群众路线,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我国民族及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1)中国很早就是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我国各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革命的发展不平衡,甚至在同一民族内部也发展不平衡。(3)在各民族的历史发展中长期地存在着民族压迫制度。(4)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5)少数民族与汉族,各个少数民族大多数都交错杂居。三、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1、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毛泽东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的必要性

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团结,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巩固,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各族地区的自身发展,是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一个重要条件。2、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不断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毛泽东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争取一切胜利的基本保证。”这一思想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意义有A.民族关系始终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至关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关系B.民族问题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C.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团结关系到国家统一和边疆巩固D.加强和巩固各民族的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考研真题CD2011年(多)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二、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第三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毛泽东曾指出:"中国无产阶级应该懂得:他们自己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不同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毛泽东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什么是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就广义而言,是指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组成的政治联盟。简要地说,统一战线就是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狭意上专指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下,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组织和领导的统一战线。541924年到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1927年到1937年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1.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内容海峡两岸人民相聚“三月三”

新时期爱国统一 战线的两个联盟两个联盟的范围重要组成部分:大陆范围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的联盟。主体和基础: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党的领导问题是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造成牢不可破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才能有正确的方向、蓬勃的生机和光明的前途,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二、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必须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必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必须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努力使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达到新的团结和联合。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要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要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鼓励新的社会阶层继续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认真贯彻党的侨务政策。

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1.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问题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决反对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坚决揭露和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的一切分裂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B.维护祖国统一C.反对民族分裂D.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考研真题BCD2010年(多)“共产党对宗教采取保护政策,信教的和不信教的,信这种教的或信别种教的,一律加以保护,尊重其信仰。今天对宗教采取保护政策,将来也仍然采取保护政策。”

——毛泽东2.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正确处理宗教问题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状况藏族、蒙古族、部分汉族信仰佛教;回族、维吾尔、哈萨克族等信仰伊斯兰教;其他少数民族信仰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宗教信仰的特点: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长期性、复杂性。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也将长期存在。努力做好宗教工作,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需要。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佛教寺院大相国寺的金佛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是我们党维护人民利益、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也是最大限度团结人民群众的需要。

宗教信仰自由是指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我们一方面要尊重每个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另一方面又要求宗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活动。

视频: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要求在宗教方面涉及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事项和活动,必须纳入依法管理的范围。我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和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

大相国寺庆祝建寺一千四百五十周年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做贡献。

贺州宗教人士开展宗教活动的场所

在我国,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宗教的原则,坚决抵制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坚决反对和取缔邪教,打击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

贺州宗教人士开展宗教活动的场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西藏和平解放60年》白皮书指出:目前西藏共有各类宗教活动场所1700余处,僧尼约4.6万人,藏传佛教特有的活佛转世的活动方式得到充分尊重,寺庙学经、变戒、灌顶修行等传统宗教活动和寺庙学经考核晋升学位活动正常进行。每年到拉萨朝佛进香的信教群众达百万人次以上,上述事实表明,我国的宗教政策得到了充分贯彻,我国宗教政策主要有:A.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B.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C.独立自主自办教会D.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考研真题ABCD2013年(多)一、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二、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三、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五、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第四节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毛泽东

“我们的军队始终要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邓小平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阶级斗争虽然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但阶级斗争仍然存在。。第一,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但是国际环境复杂多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第二,人民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认真搞好军队建设,增强国防实力,是全面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第三,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对一个国家而言,安全是保障。没有安全,就谈不上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习近平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和平发展就没有保障”,“强国梦就难以真正实现。”二、建立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十八大提出要努力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战略任务。一是我军不仅要保卫传统的领土领海领空安全,而且要保护海洋、太空、网络电磁空间等新型安全领域的安全;二是我军不仅要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也要维护国家发展利益,做到国家利益延伸到哪里,军事力量就要到达哪里;三是我军不仅要维护自己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利益,而且也要维护国际和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为国际和地区提供公共安全产品。深刻内涵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10年,重点是压缩规模、优化结构和发展性能先进的武器装备,为今后发展打下较好基础;第二步到2020年,力争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第三步到2050年,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现役解放军230万的兵力(其中陆军150万,海军大约23.62万,空军大约42.07万人万,二炮13万左右)。中国有武警88万左右。中国还有200万左右的解放军预备役和1000万左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