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之中古声调到近现代声调的变化-汉语言文学仙子_第1页
音韵学之中古声调到近现代声调的变化-汉语言文学仙子_第2页
音韵学之中古声调到近现代声调的变化-汉语言文学仙子_第3页
音韵学之中古声调到近现代声调的变化-汉语言文学仙子_第4页
音韵学之中古声调到近现代声调的变化-汉语言文学仙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音韵学: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1。上古音:以《诗经》《说文解字》为代表的先秦两汉的语音系统(1)声母:31-32个(喻四(以母)归并还是独立)唇音:帮卵[p] 滂网冏升關[用明商问舌头音:端■伽〕[t]透例〕[f]定贖以)[d] 極孃)[ii] 来[1]舌上音;章田骂国船岡书圓禅闻日阐齿买音精[ts]清[t罚•从闽;L?[s]邪正齿音:庄[也初[切崇血]生田俟図牙音;见但]唯音:溪罔鮮间疑国]糸回晓冈匣(2)韵部:30—31部(歌部酉己月元:歌部独立,分出祭部酉己月元)上廉部圈声韵阳声龍第一美之部[国职部曲]蒸部[明]第—夷幽部[u]觉部[ukj•鎏部[澀]第二奕宵部[0]菊部[okJ第四类侯部[o]屋部[他]东部關]第五夹鱼部国铎部[釦阳部[辿]—■、 弟八英歌部[a]第七类支哥[&j锡部[曲]耕部[旳]第人类脂部B]质部[it]真部M第九类徵部[W物部圍]度部[函第十类祭部[ail月部[at]元部[m]第十一类缉部【萼]Lam]第+二类叶部[零]谈部[sm](3)声调:上古也有平上去入四个调类,但和中古并不等同2。中古音:隋唐宋时代的汉语语音系统(代表韵书韵图:《广韵》、《韵镜》)

(])声母:37个(《广韵》37;《韵镜》38 喻(云母)三已从匣母中分化出来。口匕从《广韵》)中古声母音值表中吉声母'、发音\、一拟音F法发音'发\部位新名\部位旧哲全清次清全浊衡虫全清金浊双唇唇重唇•帮P.•G牌潮.(歛.並D;(奉)明也感)•舌尖中舌壬江■端t.凝,定a泥打.舌面刖舌上知:t敬舌■尖前齿齿头精M清伊‘从dz心s舌叶正齿庄宀初t「崇齒生f候".舌面刖.昌始船由书G:禅耳:舌根牙凝:B.g..寄声母喉舌根音.晓芝匣V(云、1|L~~TZV十儿B以j,舌尖中•来1舌面豊擦音半齿日g(2)韵母:《广韵》206韵,292个韵类,不计声调则为92类(平上去入合一),142个韵母中古韵母音值表1、东开一㈤屋开一ok4也、山开二3511星吉开二ast2、东并三i陞!屋歼*k47、山夺二usn黠夺二ust3、冬谷-ug沃舂一uk4呂、先开四gn屑开四叶4、钟含H1U1]烛存壁凹49i先容四usii屑含四UEt5、江开二旳觉开二曲:5。、[山开Hiaiti薛开Hist&支乐三ie5h[山分三iua^ii詳容三LU3;t7h支含nine52、萧开四gu原.脂开Hiei53\宵开=1*119、脂含三1H&L54、肴开二au10^之开Hi55、豪开-g11、微开Hia5&、歌开-□1A徴舂三wai.57、戈存一ua13、鱼开三L<?5宅、戈开三in14、虞舂三Lu5。、戈咨Hiua15、模舂一11的麻并二a1汉齐开四si麻分二ua也齐合四UEi払麻开H131皓祭开三isi63\阳开三典j药开三icik1丄祭奇三iueiM-,阳舍ZL岬)药含ziudk2队泰开-oi65.唐开一叫]铎开一业21、泰舂-uoi66-.唐会-uai]铎含-udk2L隹开二at67.庚开二逆卩百开二业2*隹舂二uai&%、庚咨二uagB百含二usik外皆升二也69-.庚升三1四陌开顼:15、皆若二UE170s庚含三1翊12汉夬开二asi7L耕开二钩麦开二成27、夬畚二淄17L耕吝二u可表舂二u成28、灰呑-uni73、清开msg音开三逸12P*哈歼-也74、港夺三iusq昔-备三iusk3队废开三宓75、青开四e门锡开四sk31-.康合HiUEL7私青舂四usq锦含四usk3LMjfHuen而开HlJ&tF、蒸开Hue;g职开Hiaik33、.质合三Luet78.职^HiU曲34、谆■&三Lush朮合三Lust7%壹开一既1德开-业35、臻开Hifiti栉开Hist呂L登含一UHQ德含—uok3切文■&三iuan物舂must呂h尤开三ieu37、欣1HT切三迄开三iat払侯开-SU38、兀开二i^n月开三1既83x幽开三ieu39、兀台三iuEn目合三Lu/84、穆开Hi&m缉井三iemp4口、魂-^-usti没合-ust呂5、頊开一t?m台开_%41\痕开-30.没开-』8瓦谈开一皿詠-qp4L寒开-on曷开-at87、盐开三通也叶开ziasp43、桓呑一uan末合-ijat88x添开四EDI帖开四EP44、删汗二an鐘幵二耻89i咸开二em洽开二买45、删合二1皿銓宕二uat呱衔开二am狎开半p91、严开mem业JfHiep9客、凡舍mu旳乏洽三LU叩中古声调:隋唐宋时^代的汉语共同语声调系统四声:平、上、去、入(切韵、广韵、韵镜、七音略按照平、上、去、入四声分韵;隋唐诗人用韵实际也是说明1宵况如少匕)3O近代音:元明清时代以北方中原话为基础的汉语共同语语音系统。(代表韵书:元周德清《中原音韵》、明兰茂《韵略易通》)(1)声母:20个明兰茂“早梅诗”: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早梅语与三十六字母对鑼表冰[p]破[国梅[由风田(帮血)應並平)(明)(非敷奉〕无[v]东田天菖暖[却'備)(端加(透定』旎娘〕来[1]见的开站«■)(见群a(渙群瑚儼匣)枝说]春上⑶人闻(知照澄足床q(彻穿澄平床干禪千)(审床牛馬禪干而)〔日〕早[ts]'A[E雪园一⑹〔精从质)1、清从半邸半),(心邪时。(影喻擬〕極耐思宁继福本书用音《中康爺》声母各家分極耐思宁继福本书用音t;t;侣给任t£t;侣t;t$w・敏t“tft;P庁P廿PP廿Pp廿pm£mm£mirm£mirmfffffffVVwVVVVtttttttt1t1t1t1t1t1t1罗常培赵荫案陆志圭王力111II1111II1111II11111ts1ts1ts1ts1ts1ts1tstsctsctsctsctsctsctsc3&a宇\3Eakktfkkkkkk\时甘k1k1甘(o)度卩(o)(o)XX、&XXXXXo0o0o00(2)韵母:19韵(每个韵分别用两个代表字表示),46个韵母

冲泉音薊,蔔母表东钟凹iuij江阳iaijijari支思i齐微&LiuM鱼模uill白木31iaiuai真文;811ian11811iuen寒山an也nii口ri桓呢UOtlii人i£ii11JEUauiau拍u歌玄0iouo家麻a圍车遮isiU8庚音判尤侯auiau侵寻amiam监咸am谕Tl廉纤ism(3)近代声调:元明清时代以北方中原话为基础的汉语共同语声调系统。4个近代音的声调,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已明确列出,即阴平、阳平(周氏于平声中分阴、阳二类)、上声、去声,它与今天北京话的四声完全一致,只是具体的归字有所不同而已。关于中古的入声字,周氏将它们分别附在平(阴平、阳平)、上、去三声之后,而未独立为之立类.这种情况表明中古的入声到元代官话里已经消失,学术界多数人都持这种看法.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入声到元代时仍然存在,陆志韦、杨耐思、李新魁等人即持这种看法。周德清曾在《中原音韵•正语作词起例》中说道:“入声派入平、上、去三声者,以广其押韵,为作词而设耳.然呼吸言语之间,还有入声之别。”这句话是“入声存在说”的主要依据。东钟平声倒东委O皱鐘中忠衷捋。通蓮。……P0同筒桐桐炯重僮瞳瞳膛讀簟Q成薮……上声華懂。肿踵种冢。乳惣◎桶统O……去声''•狷劫栋冻蜂。凤奉讽蛭O贡共供。……鱼模平声期居裾琏鷗车駒拘琪0诸崔……P0庐阊驴胪葬。如茹……:•家声作平声独读赎渎棲毒賣彖。復复佛伏……上声语雨与图圉蟒歆御愈羽宇离庾。呂侣旅聾缕儀。入声作上声溶穀較骨。赢墉谡速。……去声御驭週妪衿谕芋誉數豫。虑滤屋。……洛靛声作去声禄鹿漉麓。朮泳稼睦没枚0鹫.。……中古音(平上去入)到近现代音(阴阳上去)的声调变化:一、 平分阴阳(“清阴浊阳〃):调分阴阳中古的平声到现代北京话中变成了阴平和阳平两个调类,这个变化在元代时已经形成。分化的条件是声母的清浊,其规律是-一“清阴浊阳”:1、 清音变阴平,即声母为全清、次清的古平声字,北京话中都读作阴平声(少数平声字的声母属于清音但声调后来变成了阳平,如:“痊诠铨荃筌”等。)。例如:东(端)风(非)吹(昌)衣(影).2、 浊音变阳平,即声母为全浊、次浊的古平声字,北京话中都读作阳平声(少数平声字的声母属于全浊音和次浊音,但后来变成了阴平声,如“屐疵嵇期兮奚蹊徯夕铢洙殊殳苔推涛焘(以上全浊音)猫捞摸捏捋勒(以上次浊音)”)。例如:唐(定)时(禅)传(澄)奇(群)、牛(疑)迷(明)难(泥)来(来).二、 全浊变去“全浊变去”是指上声而言。中古上声字中的全浊声母字在现代北京话中多数都读成了去声,这个变化至少在唐代末年已经开始。唐末人李涪曾在他的《刊误》一书中批评《切韵》将一些去声字归入上声韵部《刊误》,《四库全书》列入杂家类,该书考究典故,引旧制以正唐末之失,引古制以纠唐制之误。作者李涪,曾官国子祭酒、宗正卿等职,后被流放,死于岭南。).李涪所举的例字正好都是《切韵》中的全浊上声字,如“舅”、“皓〃等。这些例子说明不是《切韵》将字归错了,而是在李涪那个时代全浊声母的上声字有一部分已转化为去声。北宋以后,这种变化的趋势更为明显。到了现代北京话中,大部分全浊上声字都变成了去声少数全浊上声字没有变为去声,如“殍坂菶釜腐辅缓皖浣莞很俭窘强挺艇梃仅瑾饉瑾楣吮场汞澒泂迥”等。例如:

父(奉)坐(从)弟(定)跪(群)。巨(群)象(邪)抱(並)柱(澄)三、入派三声中古入声韵到元代消变为阴声韵后,其调值受声母清浊的影响也发生了分化:凡声母为全浊音的中古入声字被派入到平声(阳平)的行列,如“白、食”;凡声母为次浊音的中古入声字被派入到去声的行列,如“月、落〃;凡声母为清音的中古入声字被派入到上声的行列,如“七、八、德、国、百、尺、作、客”。这种变化称为“入派三声”。其变化规律是:全浊变阳平,次浊变去声,清音变上声。其中派入上声的字最多。从《中原音韵》到现代北京话,原入声字的调属又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具体地说,《中原音韵》派到阳平的入声字今音仍旧读作阳平,如“白、食”.《中原音韵》派到上声的入声字今音一部分读阴平,如“七、八”;一部分读阳平,如“德、国”;一部分仍旧读上声,如“百、尺”;一部分读去声,如“作、客”。《中原音韵》派到去声的入声字今天仍然读去声,如“月、落”.这种新的变化可以称作“入派四声”。其变化规律是,全浊变阳平,次浊变去声,清音变四声.其中进入去声的字最多。此将上述两种变化列成图表以便比较:最后,我们将中古四声与北京话四声列成一个对照表:中古国声 ■中腰智祸'三声 北京卸3座最后,我们将中古四声与北京话四声列成一个对照表:陶平阳平去声中古四声与」頃话四声対氟表爲*、北京活古'華、声四芦声母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平清东风政衣,浊.全浊唐时传奇衣浊牛迷难来上清好打小虎全浊撥坐弟跪老李有米.去清要去应试由全浊..大病盗汗紙虫双谄浪漫入.清七鸽四鸭啄折竹菊百尺铁笔不必作色浊.全浊独服皺浪浊月落日跃(1) 今音声调为阴平声的字,其声母在中古一般为清音一一清平、清入(2) 今音声母为送气音的阳平声字,其声母中古属全浊音——全浊平(全浊音清化,平送仄不送,“送气音”排除了清入声和次浊平)今音声母为擦音、韵尾为鼻音的阳平声字,其声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