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和产业集群模式的相关理论_第1页
产业集群和产业集群模式的相关理论_第2页
产业集群和产业集群模式的相关理论_第3页
产业集群和产业集群模式的相关理论_第4页
产业集群和产业集群模式的相关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产业集群的概念关于产业集群的概念,不同地区或学者对其定义不同。对于特定产业中各种相互关联的企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集聚现象,一般称之为产业集群或企业集群(王缉慈,2001),亦或区域集群。而在意大利称之为新产业区,中国浙江省称之为特色工业园区,广东省称之为专业镇。按照美国哈佛大学M•波特的观点,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Poter,1998),即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存在着一群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业化的制度与协会(Poter,2002)。然而,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将产业集群的概念拓展至国家层面,研究视野也更加开阔。结合不同学者对产业集群的理解,本文给出如下定义:产业集群是由一群具有专业化分工性质的同类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为了完成某类产品的生产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柔性集聚并结成密集的合作网络,植根于当地不断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基于信息和知识联系的创新链机制。产业集群理论的国外研究状况1776年,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Smith,1776)就从分工的角度描述产业集群现象,认为产业集群是由一群具有分工性质的企业、为了完成某种产品的生产联合而成的群体。近几十年来,经济地理学、竞争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对产业集群表现出共同的兴趣和关注,不同学术领域的学者们基于不同视角对产业集群的形成进行了阐述。(1)外部经济理论外部经济理论也称外部规模经济理论,其代表人物有马歇尔、韦伯、克鲁格曼、胡佛等。新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阿尔弗雷德•马歇尔(Marshal,1890)在他的《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的重要概念,并认为企业集群是基于外部规模经济形成的。韦伯(Weber,1909)进一步将外部规模经济分为本土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其中,地方化经济是指同一行业内部的不同企业之间相互关联产生的收益增加或者成本节约,城市化经济是指在更大空间范围内获得其他企业配套、便利的公共设施、规范的劳动力市场等外界的支持而获得更高的收益。胡佛(Hoover,1937)认为,规模经济是产业集群产生的原因。(2)经济地理学理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有传统空间经济地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韦伯、新经济地理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及欧洲创新研究小组(GREMI)。韦伯(1909)在《工业区位论》中将企业集群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分为由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产生的聚集经济效益和多种企业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聚集经济效益。克鲁格曼(Krugman,1991)以传统的收益递增为理论基础,引入地理区位等因素,分析了空间结构、经济增长和规模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新的空间经济理论,并第一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证明了工业集聚将导致制造业中心区的形成。1985年在法国成立的欧洲创新研究小组(GREMI),在对欧美国家的16个区域进行了调研论证后认为,大量企业在地域空间上的集聚与其所在区域内的社会人文环境密切相关,更多依赖于区域创新环境的改善,而不仅仅是产业内部的柔性专业化分工。(3)新竞争优势理论新竞争优势理论主要是以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1990)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理论形成的。波特认为产业部门获取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产业集群,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结构在空间上聚集可以使集群内企业的生产率获得提高,使集聚区内企业获得持续创新能力,降低企业进入风险,促进新企业的诞生和企业衍生,从而使得集群区内企业形成强劲且可持续的竞争优势。1998年,波特又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一文,系统提出了以产业集群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竞争经济理论。波特认为,产业集群的核心内容是其竞争力的形成和竞争优势的发挥,这是产业集群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同时波特指出,政府或非政府机构在集群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的政策对集群的形成、发展模式和发展周期都有重要的影响(Poter,1998)。(4)交易费用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又被称为新制度经济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科斯(Coase.R)、威廉姆森(Williamson)、得穆塞茨(Demsetz.H)、诺斯(North.D)等著名的学者。科斯(1937)认为企业是作为市场的替代物而产生的,并通过形成一个组织来管理资源,可以节约市场运行成本。在科斯之后,威廉姆森等许多经济学家又进一步对交易费用理论进行了发展和完善。威廉姆森(1977)把地理邻近的优势解释为交易费用的节省,数量众多的、具有信任关系网络的企业们利用相匹敌的合约力量来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和信息不对称。(5)社会资本理论社会资本是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范畴。布迪厄(Bourdieu,1980)首次将社会资本定义为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罗伯特•普特南(RobertPutnam)进一步指出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他们能够通过推动协调的行动来提高效率。因此,社会资本是一种稀缺资源,这种资源的获得是通过个人及社会关系网络来摄取的,而这种关系网络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的。社会资本可以为集群内企业带来其他企业无法复制与模仿的竞争优势,它能有效减少集群内企业创新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其社会网络推动了区域创新活动,增强了企业的根植性。产业集群理论的国内研究状况与国外产业集群理论相比,我国产业集群研究的起步较晚,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政府、学术界也越来越重视集群的理论探讨。北京大学王辑慈教授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陆续把国外的产业集群的研究成果介绍到国内,并对我国部分有代表性的地方产业集聚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她的《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2001)是国内研究这一理论的经典,该书评价了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产业区理论,并且对国内外著名产业区进行了实证研究。在《超越集群: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探索》(2010)一书中,她描述了中国产业集聚区的地理分布格局,将集聚在某些区域的中小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作为出发点,探讨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域、艺术村和数字内容产业集群,以及以大批量制造为特征的专业化产业区。仇保兴(1999)从专业化分工的角度分析了企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对小企业集群从历史与现实、理论和实践等角度分析了其形成、制约因素以及其创新意义和深化趋势。他在《小企业集群研究》一文提出产业集群是一种新的产业组织形式的观点,认为小企业集群指的是由众多独立以及相互关联的小企业依据专业划分和协作的关系并在某一地理空间高度聚集而建立起来的产业组织,这种组织的结构介于纯市场和纯科学研究层面之间。陈剑峰、唐振鹏(2002)介绍了国外学者对产业集群的定义和分类,从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社会资本、经济增长等方面总结了国外产业集群的关联研究,阐述了国外产业集群的集群政策以及集群研究的逻辑关系,并综述了国外产业集群研究成果。其他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有:蔡宁(2002)等人对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体系及其集体学习机制进行了探讨;盖文启(2002)运用交易费用、规模经济、创新等理论从研究区域创新网络的视角下探讨在新技术革命和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机制;魏守华(2002)是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角度研究产业集群的,他认为产业集群理论是继梯度推移、增长极和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之后的新型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梁琦(2003)对“新工业区”理论作了介绍,以及对克鲁格曼集聚理论、波特集聚理论和其他主要经济学家集聚理论也作了介绍和研究;魏江(2003)以浙江产业集群现象为研究对象,对集群创新系统和技术学习问题做了系统研究。国内外产业集群模式的研究概况2.4.1国外产业集群模式的研究概况由于国外学者对于产业集群模式的分类标准不一,因而其研究成果较多,为了便于阐述,本文主要列举了三位学者对产业集群模式的分类。(1)马库森的产业集群模式分类美国学者Markusen(1996)对世界范围内的主要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大量观测,研究了许多地区产业发展和结构演化的历史,粗略地把当今世界区域经济模式分为四大类型:①马歇尔式产业区:以独立的中小企业与私营企业为主要成分,企业间商贸活动一般局限于本地和周边地区,分工细致,同行业竞争激烈,利润微薄,区域间的知识信息扩散迅速均衡,该类型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体。②中心辐射区:区域内有一个或几个大型垂直一体化企业或供应商,其他企业大部分都为核心企业生产一些配套产品和提供服务保障,核心企业作为区域的主导与区内外供应商和竞争者关系密切。③卫星产业区:在发达或发展中国家经济活跃、智力资源相对集中地区设立技术研发部门和市场部,将部分研发和市场调研任务下放到产品销售地前沿,将研发的成果和市场情况通过现代化交通和通讯手段反馈到总部,以便实现全局管理。④国家主导产业区:国家或省市根据国际新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和本地经济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或间接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资金、人才,同时也鼓励本地创业英才为弥补国内产业空缺而采取的建立带有浓厚政府指导意义的创业园区或生产加工工业园区。(2)Cordon&McCann的产业集群模式分类Cordon&McCann(2000)是从集群的功能角度,将产业集群分为三种基本模式:一是传统的纯集聚模式。它是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最为简单的一种模式,是众多相对独立的中小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产业集群。该集群内企业相互之间少有分工与合作,在市场有限的情况下竞争较为激烈。二是产业综合体模式。该模式一般拥有一个或多个规模较大、竞争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大企业,起着支配性或主导作用。三是社会网络(俱乐部)模式。在这种集群中,通过市场网络连接起来的专业化中小企业起到了主导作用。两位学者的分类是把产业集聚与地域生产综合体概念整合到了新的产业集群理论中,扩大了产业集群理论的内涵。(3)Knorringa&Meyer-Stamer产业集群模式分类克罗林加和梅耶-斯塔莫(1998)把产业集群分为意大利式产业集群、卫星式产业集群和轮轴式产业集群三类(见表2-1),而这种产业集群分类对青海中藏药产业模式选择具有借鉴意义。表2-1Knorringa&Meyer-Stamer的产业集群分类意大利式产业集群卫星式产业集群轮轴式产业集群主要特征以中小企业(SME)主要是中小企业一定规模的地方企业居多;专业化性强;(SME);依赖外部企和地方中小企业;具地方竞争与合作网络业;基于低廉的劳动有明显的等级制度并存;彼此基于信任成本的关系主要优点柔性专业化;产品质技能、隐形知识;成成本优势;柔性;大量高;创新潜力大本优势企业作用重要主要弱点路径依赖;面对经济销售和投入依赖外部整个集群依赖少数大环境和技术突变适应参与者;有限的知识企业的绩效缓慢限制了竞争优势获取典型发展轨迹停滞衰退;内部劳动分工的变迁;某些活动外包给其他区域;轮轴式结构的出现升级;前向和后向工序步骤的整合,提供客户全套产品或服务停滞衰退(如果大企业衰退停滞);升级、内容分工变化(大企业外包活动的当地化)政策干预集体行动形成区域优实现中小企业升级的大企业、协会和中小势,公共部门和私营常用工具(各阶段培企业支持机构的合部门合并训和技术扩散)作,从而增强了中小企业的实力资料来源:KnorringaandMeyer-Stamer,1998.2.4.2国内产业集群模式的研究概况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产业集群模式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不仅在理论模式研究上取得进展,而且总结了中国或已形成的典型产业集群模式。(1)汪晓文的产业集群模式分类汪晓文在《区域经济开发模式比较及我国西部开发模式的再选择》中将国内较有影响的模式概括为四大模式:①增长极模式:增长是在不同时期,增长的势头往往相对集中在主导产业和创新产业上,然后波及到其他产业、行业;该类产业、企业集中在某些城镇中心首先发展起来,然后向外围扩散。②点轴开发模式:工业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城市或企业的优势区位,呈点状分布。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点逐渐增多,点和点之间,因生产要素的交换需要用交通线路以至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相互连接,而形成“轴”③地域生产综合体模式:主张以地区主导资源的开发为基础,形成地区的主导产业或主导产业群。并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前向关联或后向关联产业,综合开发利用其它自然资源,强化基础设施建设。④网络开发模式:一个现代化的经济区域空间结构必须同时具备三大要素:“节点”(各级各类城镇)、“域面”(节点的吸引范围)和“网络”(由商品、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网及交通、通信网组成)。网络开发,则是强化网络和已有点轴系统的延伸,提高区域各节点间、各域面之间,特别是节点与域面之间生产要素交流的广度和密度,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2)按内部市场结构划分的产业集群模式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曹红军以内部市场结构为标准,将产业集群可划分为五种模式。①轴轮式产业集群:众多相关中小企业围绕一个特大型生产商形成的产业集群,如日本的丰田汽车城。②多核式产业集群:众多小企业围绕三、五个大型生产商形成的产业集群。这种模式在形成初期,往往只有一个核心企业和一些相关配套企业。随着产业的发展,出现多个核心企业,形成同一集群内多个主体并存的局面,如美国的底特律汽车城。③网状式产业集群:众多相对独立的中小企业交叉联系,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产业集群,“第三意大利”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④混合式产业集群:由多核式与网状式混合而成的产业集群。集群内部既存在几个核心企业及相关的小企业,又存在着大量没有合作关系的中小企业。例如美国的硅谷和印度的班加罗尔软件工业园。⑤无形大工厂模式:由诸多在生产流程上相连接的小企业所构成的产业集群,如意大利的普拉特毛纺织集群。(3) 按国家在集群形成中的干预程度划分的产业集群模式陈继海等学者根据国家干预强弱程度以及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的互动程度,将产业集群的模式分为三种:①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