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处理及毕业论文写作_第1页
数据处理及毕业论文写作_第2页
数据处理及毕业论文写作_第3页
数据处理及毕业论文写作_第4页
数据处理及毕业论文写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z赣南师*学院2012-2013学年第2学期?数据处理与毕业论文写作?课程论文行政班级****论文题目: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研究进展论文要求:结合所学专业课程的内容,自选一个论文题目。要求内容丰富、论证充分、合理、有自己的观点;格式规*、语言流畅。不允许抄袭参考文献或者其他同学的文章。教师评语:评价指标ABC评分观点正确,有自己观点,有创新性较正确,有自己的观点错误,或没有自己的观点,抄袭行文语言流畅,层次清楚,中心突出语言较流畅,构造合理文字不通,条理不清论证材料丰富,论证充分,逻辑性强材料较多,论证根本合理缺乏证据,简单拼凑规*符合论文格式与规*根本符合论文格式与规*不符合论文格式与规*总成绩取平均值教师签字:年月日选课班级任课教师成绩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研究进展化学化工学院罗琪1001应用化学100902030摘要:催化剂是影响燃料电池性能及其产业化进程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在简要介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催化反响机制的根底上综述了其阳极、阴极催化剂的研究进展。Abstract:Catalystsaree*tremelyimportantfortheperformanceandmercializationoffuelcells.TheprogressesintheR&Dofanodeandcathodecatalystsfordirectmethanolfuelcen(DMFC)werereviewedonthebriefintroductionofelectrocatalysismechanismsonmethanolo*idationando*ygenreduction.关键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阴极催化剂Keywords:directmethanolfuelcell;anodecatalyst;cathodecatalyst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具有构造紧凑、质量轻、燃料来源丰富、储存携带方便、环境友好等优点,是目前各国政府优先开展的高新技术之一,其成功开发是世界各国燃料电池研究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对DMFC而言,电催化剂的利用不仅可以加速电极反响、抑止副反响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电池的能量输出效率和整体性能。目前,DMFC所使用的催化剂无论在阳极还是阴极均以Pt系贵金属催化剂为主,但这类催化剂不仅面临资源紧缺、价格昂贵的问题,而且甲醇阳极氧化产物CO易使其中毒也是当今研究者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在介绍DMFC电催化反响机制的根底上综述了其阴阳极催化剂的研究进展。1.阳极催化剂1.1甲醇催化氧化机制DMFC中,甲醇在Pt系催化剂上发生的电催化氧化过程。吸附于催化剂外表的甲醇在贵金属的催化作用下,发生解离吸附,生成吸附中间体和质子,并给出电子。当甲醇浓度高于5×10mol/L时,会生成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CO物种占据Pt的活性位,从而造成催化剂中毒失活。为了将吸附中间体CO氧化成C02,必须有一个活性含氧物种(比方活性水中的羟基)参与反响。通常,水可以在催化剂Pt或助催化剂M外表进展吸附、解离,生成吸附态含氧物种-OH,与催化剂外表的吸附CO反响,即可生成C02从而释放Pt的活性位,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助催化剂的参加一方面能促进水的吸附解离,直接影响阳极反响的进展;还能通过修饰Pt的电子性能影响甲醇的吸附和脱质子过程,减弱中间产物在催化剂外表的吸附强度。1.2阳极催化剂的研究现状由上述甲醇催化氧化机制可知,如今问题的关键在于减少或防止反响中间产物CO的形成和吸附,或使其在较低电位下氧化。1.2.1一元催化剂由于具有较高的甲醇氧化催化活性和较强的耐腐蚀性能,国内外对甲醇氧化过程催化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Pt,Pd等贵金属催化剂上。Gloaguen等用电化学沉积法将纳米Pt附着到不同的碳载体上,评价了其对甲醇氧化过程的催化性能。结果发现,该系列P“C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随比外表积增加而提高;而且载体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有很大的影响,经过热处理的碳载体使Pt的质量比活性(massactivi够,~g)和面积比活性(specificactivi够,刖cm2)都有很大提高。Muke巧ee等比较研究了高氯酸溶液中存在或不存在甲醇的情况下,粒度为2.5—9nm的P“C催化剂的原位*射线吸收(*AS)。结果说明,当粒度小于5nm时,催化剂外表H物种、OH物种和CO的吸附增强,从而导致催化剂对甲醇氧化过程的催化活性降低。彭程等研究了甲醇在碳载Pt纳米微粒修饰的玻碳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性能,发现修饰电极对甲醇氧化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1.2.2二元催化剂二元催化剂因助催化成分的不同,对甲醇电催化氧化有不同的实现途径。在众多的Pt基二元催化剂中,Ru,Sn,W,Mo等作为助催化剂对甲醇在Pt外表的氧化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t.Ru是研究最多的二元催化剂之一。通常,甲醇在Pt外表的氧化电位为0.2~0.25V。但是,纯Pt外表在低于0.5V时不会形成含氧物种而Ih原子能在0.2~0.3V的电势*围内吸附含氧物种,因而Pt.Ru催化剂有利于毒性中间体CO在较低电位下的氧化消耗。另一方面,Ru的参加也可以通过电子效应减弱Pt和反响中间体CO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有利于改善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延长其使用寿命。Gasteiger等认为Pt-Ih催化剂外表氧化CO的机制与L趾gmuir.Hinshelwood反响机制一致Venkataram锄等对合金态和非合金态Pt.Ru催化剂的比较研究说明,后者具有更好的甲醇氧化催化活性和抗CO能力。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合金态Pt.Ru催化剂中Ru嵌入Pt晶格而降低了Ru的利用率。他们认为,从甲醇电氧化的角度,希望Pt.Ru催化剂中Pt为复原态,Ih为氧化态,复原态的Pt主要负责甲醇的电吸附和脱质子过程,而氧化态的Ru则负责水分子的活化以提供外表活性含氧物种、氧化消除中间产物。但是,目前而言,Pt.Ru催化剂中,Pt和Ru终究以何种形态存在催化效果最优尚有争议。W对甲醇在Pt外表电氧化的助催化作用主要来源于反响过程中W氧化态的迅速转变。一般认为,这氧化复原作用有助于水的解离吸附,丰富催化剂外表的含氧基团,同时对吸附在Pt外表的质子转移也有一定作用。Shllkla等考察了Pk.W03/C催化剂对甲醇氧化过程的催化作用,发现Pt:W=3:1(原子比)时催化活性最高;Tesung等发现Pt-W03/C对甲醇氧化的动力学性能提高有明显作用,作者将之归因为氢外表的溢流效应,使得氢的氧化或甲醇的氧化都可通过W03以也W03的形式传递质子,从而到达快速转移氢、提高动力学速度的效果。Mo对甲醇电催化氧化的作用类似于W,其助催化作用主要来自于反响过程中氧化态的迅速转变,从而到达活化并分解水分子、提供丰富活性氧物种的目的。文献[8]证实了钼酸盐的存在有助于甲醇在Pt上的电催化氧化反响,认为Mo的助催化作用主要来自于Mo(Ⅲ)和Mo(Ⅵ)之间的转变,且Pt:Mo=3:1(原子比)时催化剂抗CO中毒的能力和原子比为1:1的Pt.Ru催化剂相当;Grgllr等发现Pt—Mo/C在硫酸中对CO电化学氧化的催化机制与Pt-IWC相似,Ih的作用是在其外表形成Ru(OH)。而Mo原子外表则形成MoO(OH)2,两者均可以作为氧化吸附态CO的氧化剂。Pt-Sn是另一个研究较为广泛的二元催化剂。Sn的作用因参加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合金构造的Sn能引起Pt的d电子轨道局部填充,并引起Pt-Pt金属键的伸长。这不利于甲醇在Pt外表的吸附及C-H键的断裂,但能减弱C0等中间物在催化剂外表的吸附。Sn的助催化作用及含量目前仍存争议,但倾向于认为其作用是通过电子效应来实现的。2.阴极催化剂2.1氧的催化复原机制氧的直接4电子复原是其在DMFC阴极复原的理想途径,但实际的复原机制非常复杂,复原过程常伴有中间副产物双氧水和Pt氧化物的产生。前者有可能在反响过程中脱离而不能被进一步复原,从而导致氧的利用率降低;后者的生会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一般认为,氧分子中O-O键的断裂是氧复原反响的速度控制步骤。氧在Pt外表的初始吸附主要有直接解离吸附、平行于催化剂外表的分子吸附和垂直于催化剂外表的分子吸附3种方式。其中,前2种吸附方式使氧在Pt外表先解离形成吸附氧原子,有助于氧的复原反响按4电子过程进展而防止H202的生成。因此,氧电极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应尽量使其外表状态有利于氧按这2种方式在其外表吸附。2.2阴极催化剂的研究现状由上述氧的催化复原机制可知,高效氧电极催化剂必须能够同时催化氧复原和过氧化氢分解。然而,不同反响对催化剂外表的要求有时是相互矛盾的,解决途径之一是采用混合催化剂,使各反响均能在对其有利的外表上进展。另外,甲醇会通过质子交换膜渗透到阴极,在阴极放电产生混和电位,从而导致电池性能降低。因此,DMFC氧电极催化剂还必须具有强的甲醇耐受性。2.2.1贵金属催化剂R0y等利用非金属元素N和S改性Pt/C催化剂制得N-Pt/C,s.Pt/C作为氧复原催化剂。研究结果说明,两者均具有比Pt/C更好的氧复原催化活性,而且桥式结合的S.Pt/C催化剂效果更好;Reeve等对催化剂Re-Ru-S/C和Mo-Ru-S/C的研究结果说明,S的存在提高了催化剂的氧复原催化活性和抗甲醇中毒性能;*iong等采用HCoONa共复原的方法制备了Pt-MC(M=Fe,Co,Ni,Cu)合金催化剂,并进展了全电池性能研究,发现Pt-MC对氧的催化性能明显高于Pt/C,其中Pt:Co=7:1(摩尔比)的催化剂Pt.Co/C表现出最正确的催化效果;他们还发现对Pt.MC进展200℃的焙烧因可减少外表氧化物而有利于其催化性能的进一步提高;Drillet等-通过半电池比较研究了H2S04/CH30H体系中Pt和Pt70.Ni30作为阴极催化剂的性能,发现Pt70—Ni30无论氧复原催化活性还是耐甲醇能力都显著优于Pt;Li等[201利用醇复原的方法制备了Pt.Fe/C催化剂用于氧催化复原研究,发现Fe的添加有利于H202的分解,而且高温热处理可以使Pt.Fe/C的催化活性明显提高,其中300℃处理的Pt.Fe/C表现出最正确的催化性能;文献[21]制备了具有2nm微孔构造的Pt.FeP0用作氧电极催化剂。电化学测试显示,在Pt载量0.1mg/cm2,电位O.95V(vsRHE)时,该催化剂对氧催化复原的质量比活性达20.5~gPt,而E.TEK的商业Pt(质量分数为19.7%)/C催化剂在同条件下的质比活性仅为14.3眺〞而且该催化剂还具有比上述E.TEK催化剂更高的抗甲醇中毒能力。这主要归结于其载体FePO构造上活泼的氧选择复原机制:氧首先吸附在铁的过氧化氢物种上,然后很快在Pt外表被复原成水。另外,在Pt.FePO催化剂中还观察到有Pt2+和Pt4+的存在,这预示着与金属态Pt相比离子态Pt催化剂的抗甲醇中毒性能更好。2.2.2非贵金属催化剂多年来,人们对于可替代贵金属的氧复原催化剂的探索一直在进展中。Appleby等回忆该领域的前期研究工作后提出非贵金属氧复原催化剂的研制更具吸引力。有机大环化合物对促进氧在阴极按4电子途径反响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其中,金属卟啉类材料因能有效促进H202分解、提高电池工作电压而成为氧电极较有希望的催化剂之一。但是,这类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稳定性尤其是在高电位下的稳定性较差,其中金属离子如Co,Fe,Ni,Mn等在电池实际操作过程中会不可逆地溶解出来。目前,这些替代性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在酸性环境中的活性都不如铂,其耐久性也有待提高。3.结语经过多年的研究,DMFC电催化剂的开发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如何使电催化剂真正到达非贵金属化、使DMFC到达商品化仍是目前研究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探究催化剂的性能与其组成及微观构造之间的相互作用、阳极抗CO中毒机制、阴极氧吸附复原机制,开发高效、高活性、高分散的庖催化剂仍是当今的重要任务。参考文献杨水金;*聚堂掺杂Tb3+离子的Ca*Sr1-*WO4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稀土学报2002(06)Jian*G;ChenP;LiaoG*含二氮杂荼酮构造新型聚芳醚系列高性能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期刊论文]-ACTAPOLYMERICASINIC2003(04)3.尹本浩;何雅玲;李相霖直接液体甲醇燃料电池流场组织行为研究(I)传统对称流道电池的模型建立[期刊论文]-太阳能学报2008(09)4.D.S.Flett,in‘‘HYDROMETALLURGYResearch,DevelopmentandPlantPractice,’’ed.byK.Osseo-AsareandJ.D.Miller,TheMetallurgicalSocietyofAIME,Warrendale(1982),pp39–64.5.J.E.BarnesandJ.D.E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