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工程山西平定100MW风电场220kV送出工程 环评报告_第1页
中电工程山西平定100MW风电场220kV送出工程 环评报告_第2页
中电工程山西平定100MW风电场220kV送出工程 环评报告_第3页
中电工程山西平定100MW风电场220kV送出工程 环评报告_第4页
中电工程山西平定100MW风电场220kV送出工程 环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B190107FS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公示本)项目名称:中电工程山西平定100MW风电场220kV送出工程建设单位:平定中能建投新能源有限公司编制单位:山西晋新科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20年1月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情况表项目编号建设项目名称中电工程山西平定100MW风电场220kV送出工程建设项目类别50_181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报告表一、建设单位情况单位名称(盖章)平定中能建投新能源有限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40321MA0K964066法定代表人(签章)张英文主要负责人(签字)张英文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签字)余金泰二、编制单位情况单位名称(盖章)山西晋新科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40100MA0HK3F3XR三、编制人员情况1.编制主持人姓名职业资格证书管理号信用编号签字李洋201905035140000012BH0112442.主要编制人员姓名主要编写内容信用编号签字李洋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工程内容及规模、自然环境简况、评价标准、现状调查、工程分析BH011244张伟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环境影响分析、环境保护措施、结论与建议及专项评价等内容BH018428IIIA赵壁乡界都乡、东冶头镇生态农业及农副产业加工业生态经济区。本项目为输变电工程,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属于采矿、选矿、采石等违法、违规行为,不属于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且架空线路工程对生态敏感区的影响为点位间隔式,在采取环保措施后对环境破坏较小,对主要保护对象的影响较小。本项目已取得昔阳县、平定县国土资源局、水务局、林业局、交通运输局、文化局、环境保护局、人民武装部等相关部门的同意,其建设符合当地发展规划的要求。本项目建设不违背生态保护红线要求。环境质量底线:根据山西晋新科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对拟建输电线路沿线及黄岩220kV变电站现状监测结果,各监测点位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及噪声均能达到相应标准要求;采取评价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后,输电线路沿线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及噪声均能做到达标排放,项目建设对生态影响较小,对当地环境质量影响较小,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资源利用上线:本项目为供电项目,无用电能源消耗,项目的建设可以缓解当地供电压力,提高当地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符合电力资源利用上线的要求。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本项目为220kV输电工程,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2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的鼓励类项目“电网改造与建设”,因此本项目不属于负面清单中禁止发展的二类、三类工业项目。本项目运营期无生产废水、废气产生。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的要求。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符合“三线一单”要求。8.6选线合理性本项目为输变电工程,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属于采矿、选矿、采石等违法、违规行为,不属于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输电线路只是线路高空跨越,因此在采取环保措施后对主要保护对象的影响较小。根据昔阳县林业局的意见,2019年11月建设单位委托山西直方大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编制了林勘报告,根据现场核查和林勘报告结论,本工程线路不涉及林业八大敏感区域(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一级国家级公益林地、二级国家级公益林地、山西省永久性生态公益林、Ⅰ级保护林地、Ⅱ级保护林地),项目没有占用有林地。根据昔阳县自然资源局的意见,建设单位根据昔阳县自然资源局提供的开采区边界坐标对该区域进行了避让,根据线路核准阶段线路路径坐标和周边用灰岩矿集中开采区的距离核实,距离该线路最近距离为1000米,位置关系见附图5。本工程线路向西出线,共用已建阳岩线双回路终端塔,出线后紧贴阳岩线,可避免在昔阳县经济开发区建设用地范围内立塔,对开发区影响很少。本工程线路设计考虑先钻越阳岩线规避经济开发区范围后再钻回接入风场升压站。本工程线路与昔阳经济开发区位置关系图详见附图7。因此,本输电线路路径方案选线合理。8.7产业政策及规划要求(1)与国家产业政策的符合性本工程为220kV输变电工程,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版)》中“第一类鼓励类”的“电网改造与建设”项目,因此本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2)与当地发展规划的符合性本工程选线避让了林业八大敏感区域,避让了昔阳经济开发区以及对周边用灰岩矿集中开采区进行了避让,且该项目已取得平定县和昔阳县国土局、环保局、城建局、林业局等相关政府部门的同意,因此该项目建设建设符合当地发展规划的要求。8.8污染物排放清单表22污染物排放清单一览表环境要素污染源污染物环保治理措施排放情况执行标准电磁环境输电线路、间隔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达标排放《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072-2014)中公众曝露的控制限值声环境间隔噪声—达标排放《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8.9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表23工程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一览表序号验收对象验收内容1相关批复文件相关环评批复文件是否齐备。2相符性工程建成后,线路选线与环评时选线是否一致,工程内容及规模是否一致,是否存在重大变更。3达标排放线路选线运行后,实际产生的工频电场、磁场及噪声是否能够达标排放,是否满足标准要求。4生态恢复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应已全部进行生态恢复,不能恢复处已按照实际要求进行生态补偿,种植乡土作物或乡土植被。5敏感目标调查线路周围是否增加了敏感目标,如增加,应对敏感目标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进行跟踪监测,是否满足标准要求。环境影响指标应不存在超标现象,如果有应结合实际调查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6是否存在潜在生态环境影响项目运行后,不应存在明显的生物量、植被覆盖的减少,弃渣应合理处置。8.10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1)环境管理线路运行主管单位应设立相应的环境管理部门,配备相应的环保管理人员。本项目不同建设阶段环境管理的工作计划如下表所示。表24项目不同建设阶段环境管理工作计划阶段环境管理工作主要内容环境管理机构的职能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管理规定,认真覆行、落实各项环保手续,完成各级环保主管部门对公司提出来的环境要求,对公司内部各项管理计划的执行及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控制,确保环境管理工作真正发挥作用。项目建设前期1.积级配合环评工作所需进行的环境现场调研。2.评价报告编制完成后,上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查。3.针对评价报告对本项目的环境管理和监测要求,建立公司内部必要的环境管理与监测制度。4.根据环评及设计要求,公司应与环保设施提供单位及施工单位签订双向合同,保证环保设施按要求运行。施工阶段1.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施工开始即时向环保主管部门汇报。2.按照环评报告中提出的要求,制定出施工期间各项污染的防治计划,并安排具体人员进行监督,减轻施工阶段对环境的不良影响。3.保证生态恢复工作的同步实施和效果实现。生产运行期1、掌握线路附近的环境特征和重点环境保护目标情况。建立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技术文件,做好记录、建档工作。技术文件包括:污染源的监测记录技术文件;污染控制、环境保护设施的设计和运行管理文件;导致严重环境影响事件的分析报告和监测数据资料等,并定期向当地环保主管部门申报。续表24项目不同建设阶段环境管理工作计划阶段环境管理工作主要内容生产运行期2、检查环保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保证环保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3、对项目运行的有关人员进行环境保护技术和政策方面的培训,加强环保宣传工作,增强环保管理的能力,减少运行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具体的环保培训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电磁环境影响的有关知识,声环境质量标准,其他有关的国家和地方的规定。(2)环境监测①环境监测内容本项目环境监测计划以污染源监控性监测为主,项目污染源可由公司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监测时必须保证所有装置稳定运行,并记录操作工况。环境监测计划的制定依据项目内容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切实可行的方案。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频率见下表。表25环境监测点位、监测项目及监测频率一览表类别污染源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频率电磁环境输电线路输电线路断面监测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每年监测一次噪声等效A声级每年监测一次(昼夜各一次)②监测结果反馈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汇总,上报有关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监测结果如有异常,应及时反馈生产管理部门,查找原因,及时解决。③对达标排放的监督公司要加强自身的环境管理工作,确保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达标排放情况,特别在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合格后,仍要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线路,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以利于环保设施的长期有效运行和污染物连续稳定达标排放。9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施工现场TSP、CO、NOx对运输散装物料及渣土车辆加盖棚布等对周围环境较小水污染物施工期施工工地、营地BOD5CODcr、氨氮经收集沉淀后,用于施工场地、道路泼洒抑尘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可接受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营运期输电线路工频电场强度/公众<4kV/m、耕地、道路等场所<10k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固体废物施工期施工工地建筑材料边角料等可回收利用的由废物收购站统一收购处理,不可利用部分运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倾倒对环境基本不产生影响弃土石方塔基平整或运至环保部门指定地点。施工期施工营地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定期由环卫部门收集处理对环境基本不产生影响营运期输电线路噪声噪声贡献很小,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可接受其他无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本工程架空输电线路经过地区为山区,塔基占地1520m2,本项目建设未占用有林地,工程的建设区域的植被类型主要以荒草为主,同时部分区域分布有一定面积的灌木林地。本次工程建设中塔基占地中草地占用520m2,草本类植物不同海拔均有分布,草种以白羊草、长芒草、针茅草和苔草等为主,并有零散的蒿草分布。占用灌木林地约1000m2,灌木林类型主要以沙棘、荆条和山皂荚为主;对于牵张场、塔基施工区、临时施工道路、施工营地等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进行场地平整后进行植被恢复。随着生态补偿或生态恢复措施的实施,这一影响将逐渐减小或消失。间隔扩建在黄岩220kV变电站原场地内进行,不涉及新增占地。10结论及建议10.1评价结论10.1.1项目概况本工程为中电工程山西平定100MW风电场的配套送出线路工程,风电项目于2019年7月2日取得环评批复,批复文号为阳环函[2019]88号;升压站于2019年11月4日取得环评批复,批复文号为晋环审批函[2019]393号,目前尚未开工建设。本工程包括2个单项工程:中电工程山西平定100MW风电场220kV送出工程新建单回架空线路长度15.77km,共用杆塔38基,导线采用JL/G1A-300/40型钢芯铝绞线。(2)黄岩220kV变电站220kV间隔扩建工程本期黄岩220kV变电站扩建1个间隔。10.1.2产业政策本项目为220kV输变电工程,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2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的鼓励类项目“电网改造与建设”,因此本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10.1.3总体规划本工程的建设已经取得平定县、昔阳县林业局等相关政府部门的同意函,工程建设符合当地相关发展规划的要求。10.1.4“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为输变电工程,项目建设不违背生态保护红线要求。根据拟建输电线路沿线现状监测结果,各监测点位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及噪声均能达到相应标准要求;采取评价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后,输电线路沿线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及噪声均能做到达标排放,项目建设对生态影响较小,对当地环境质量影响较小,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本项目为供电项目,无用电能源消耗,项目的建设可以缓解当地供电压力,提高当地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符合电力资源利用上线的要求。本项目为220kV输变电工程,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的鼓励类项目“电网改造与建设”,因此本项目不属于负面清单中禁止发展的二类、三类工业项目。本项目运营期无生产废水、废气产生。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的要求。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符合“三线一单”要求。10.1.5选址、选线合理性本项目为输变电工程,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属于采矿、选矿、采石等违法、违规行为,不属于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输电线只是线路高空跨越,因此在采取环保措施后对主要保护对象的影响较小。因此,本输电线路路径方案选线合理。10.1.6环境现状、预测评价结论工频电磁场①环境现状由现状调查结果可见,黄岩220kV变电站四周工频电场强度为(11.27~216.88)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096~0.461)μT,拟建的线路沿线的工频电场强度为(8.50~10.28)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014~0.015)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规定的工频电场强度小于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道路等场所,其频率50Hz的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10kV/m的控制限值。②环境影响预测单回架空线路部分:通过类比匡长220kV单回线路,从垂直边导线距离0m为起点到40m处的工频电场强度为(17.13~933.69)V/m,工频磁感应强度强度为(0.131~0.942)μT,均小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强度100μT的限值要求,架空线路下耕地、道路等场地的工频电场强度小于10kV/m控制限值。由计算结果可知,项目运行期间,单回路架空线路工频电场强度随着距导线的距离增加先增大后逐渐减小,磁感应强度随着距导线的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小。在距地面1.5m处,最大工频电场强度为1570.4V/m,小于4kV/m控制限值;导线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15.7μT,小于100μT控制限值。间隔扩建会使变电站局部的电磁场有所增加,但间隔的运行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能满足4kV/m、100μT的控制限值。线路及间隔运行期间电磁环境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规定的工频电场强度小于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小于100μT控制限值,线路经过耕地、道路等场地工频电场强度小于10kV/m控制限值。(2)噪声①环境现状根据噪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黄岩220kV变电站四周声环境水平昼间为(43.5~44.6)dB(A)之间、夜间为(40.4~44.2)dB(A)之间,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中电工程山西平定100MW风电场220kV送出工程线路声环境水平昼间为(43.6~45.0)dB(A)之间、夜间为(40.2~40.3)dB(A)之间,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②环境影响预测通过类比线路产生的噪声的影响程度可以看出,线路运行后产生噪声的贡献值很小,可以预计本工程输电线路运行期间产生的噪声将维持现有水平。(3)固体废物本项目工程施工期间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弃渣、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按本报告所述要求进行施工后,施工期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很小。本工程运行期间不产生固体废物。(4)水污染物本项目工程施工期间废水主要为施工废水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废水,按本报告所述要求进行施工后,施工期水污染物对环境影响很小。本工程运行期间不产生废水。(5)大气污染物本项目工程施工期间废气主要为施工扬尘及施工机械尾气,按本报告所述要求进行施工后,施工期大气污染物对环境影响很小。本项目工程运行期间无废气产生,对区域环境空气无影响。综上所述,中电工程山西平定100MW风电场220kV送出工程在严格落实了本次环评中所提出的各项防治措施后,工程施工和项目运行对环境的影响较小,能满足国家相应标准的要求,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本工程是可行的。10.2建议(1)工程环评审批及工程竣工后,按环保要求及时进行竣工环保验收。(2)定期对线路进行巡查和环境影响监测,对于不利环境的影响应及时进行处理。中电工程山西平定100MW风电场220kV送出工程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山西晋新科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总则1.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本)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12月29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第44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及《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2018年4月28日起施行。;(2)《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1.3评价等级、因子、评价范围表26评价等级分类电压等级工程条件评价工作等级交流220kV输电线路1、地下电缆2、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15m范围内无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的架空线。三级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15m范围内有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的架空线。二级表27评价因子评价阶段评价项目现状评价因子预测评价因子运行阶段电磁环境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表28评价范围工程名称电压等级评价项目评价范围线路工程220kV电磁环境架空输电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40m区域。间隔扩建站界外40m。2工程概况本工程包括2个单项工程:(1)中电工程山西平定100MW风电场220kV送出工程,新建单回架空线路长度15.77km,共用杆塔38基,导线采用JL/G1A-300/40型钢芯铝绞线。(2)黄岩220kV变电站220kV间隔扩建工程本期黄岩220kV变电站扩建1个间隔。3电磁环境现状3.1电磁环境现状监测(1)监测单位为了解本项目周围的电磁环境现状,我公司(证书编号180403100601)对本项目周围的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环境进行了现状监测。(2)监测因子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3)监测方法根据《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4.4”的要求,即①选在地势平坦、远离树木、没有其他电力线路、通信线路及广播线路的空地上。②探头应架设在地面上方1.5m的高度处。③监测人员与监测仪器探头的距离应不小于2.5m,监测仪器距离固定物体的距离应不小于1m。(4)布点原则及监测条件变电站四周及线路沿线,距地面高1.5m以上。表29工程工频电磁场监测布点一览表监测因子监测时间及气象条件监测内容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2019年12月4日温度5℃;风速2.0m/s;湿度为27%;晴;7处高1.5m处(5)监测仪器本项目监测采用的仪器经过国家计量检定,且均在有效期内,详见下表。表30监测仪器有效期监测仪器名称型号编号计量检定编号有效期电磁辐射分析仪SEM-600/LF-01S-0044/G-0004XDdj2019-3279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2019.7.18-2020.7.17(6)监测依据的标准工频电场及工频磁感应强度测量方法按照以下的有关规范标准执行:《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每个测点在稳定情况下监测5次,每次测量观测时间≥15s,取5次监测的平均值。(7)质量保证=1\*GB3①监测仪器经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检定合格,仪器工作状态良好;=2\*GB3②监测人员经过上岗培训,持有上岗证;=3\*GB3③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要求操作仪器,认真做好记录;=4\*GB3④专人负责质量保证及质量检查工作。(8)监测结果表31中电工程山西平定100MW风电场220kV送出工程工频电磁场监测结果序号名称监测点位电场强度(V/m)磁感应强度(μT)1黄岩220kV变电站220kV间隔扩建工程南侧围墙外5m216.880.4612间隔扩建处围墙外5m207.880.1833西侧围墙外5m30.940.0964北侧围墙外5m121.680.9105东侧围墙外5m11.270.0976中电工程山西平定100MW风电场220kV送出工程前徐峪村西侧拟建线下8.500.0147前安阳沟村东侧拟建线下10.280.0153.2电磁环境质量现状分析由现状调查结果可见,黄岩220kV变电站四周工频电场强度为(11.27~216.88)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096~0.461)μT,拟建的线路沿线的工频电场强度为(8.50~10.28)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014~0.015)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规定的工频电场强度小于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道路等场所,其频率50Hz的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10kV/m的控制限值。4电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1类比分析法4.1.1220kV单回架空线路(1)类比输电线路的选择表32本项目线路与类比线路对比项目名称本项目220kV单回线路匡长220kV单回线路线路回数单回单回线路弧垂高20m~45m20m架设方式三角架设三角架设工况/Ua:133.6kV;Ub:133.9kV;Uc:133.1kV;Ia:137.8A;Ib:137.1A;Ic:136.9A。从上表可以看出,本项目单回线路与类比监测时相比,二者电压等级、线路回数、架设方式相同,铁塔呼称高近似,因此采用匡长220kV单回线路作为类比监测对象是较为合理的。(3)类比监测结果表33匡长220kV单回线路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结果序号垂直边导线距离(m)电场强度(V/m)磁感应强度(μT)10933.690.94225895.471.169310826.670.907415477.170.707520166.380.387625115.500.33773080.480.25783536.620.19494017.130.131根据上表监测结果:匡长220kV单回线路从垂直边导线距离0米为起点到40米处的工频电场强度为(17.13~933.69)V/m,工频磁感应强度强度为(0.131~0.942)μT,均小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强度100μT的限值要求,架空线路下耕地、道路等场地的工频电场强度小于10kV/m控制限值。通过类比匡长220kV单回线路工频电、磁场强度的影响程度可以看出,本项目线路运行后,对周围环境的工频电磁场影响与类比线在同一水平上,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4.1.2间隔扩建电磁环境影响分析运行期的间隔产生的电磁辐射较小,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将维持变电站现有水平。4.2理论计算电磁环境影响分析(1)计算模式本工程送电线路的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影响预测,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的计算模式进行。=1\*GB3①单位长度导线上等效电荷的计算:为了计算多导线线路中导线上的等效电荷,可写出下列矩阵方程:式中:U——各导线对地电压的单列矩阵;Q——各导线上等效电荷的单列矩阵;λ——各导线的电位系数组成的m阶方阵(m为导线数目)。=2\*GB3②计算由等效电荷产生的电场:式中:xi,yi——导线i的坐标(i=1、2、…m);m——导线数目;Li,L'i——分别为导线i及其镜像至计算点的距离,m。=3\*GB3③该点的合成的电场强度则为:+ 式中:=4\*GB3④计算A点其产生的磁场强度:=(A/m)式中:I——导线i中的电流值,A;h——导线与预测点的高差,m;L——导线与预测点水平距离,m。(2)线路参数选取本项目铁塔呼称为18~45m,为计算线路运行时可能达到的最大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理论数值的空间分布,选取单回猫头塔、三角排列方式,按据地面的最低高度为18米,相电压220kV、电流785.5A、塔型2B6-ZM3进行计算。(4)计算结果表34220kV单回架空线路工频电磁场计算结果序号距线路中心的距离(m)电场强度(V/m)磁感应强度(μT)140169.06.4230235.08.1325301.79.3420445.010.7515737.212.46101186.614.2751549.215.6841570.415.7931567.915.71021541.415.71111492.515.61201424.515.5从上表可知,单回220kV架空线路正常运行后,工频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随着距导线的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小。在距地面1.5m处,最大工频电场强度为1570.4V/m,小于4kV/m限值要求;导线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15.7μT,小于0.1mT限值要求。4.3钻越500kV电力线电磁环境预测分析钻越500kV电力线处:本线路工程于G22J9-G23J10处钻越晋中东——阳泉500kV线路一次,该500kV线路属于拟建线路,目前正在施工建设。为此本次评价采取类比叠加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本次类比采用山西太原北500kV变电站220kV送出工程中钻越500kV线路处现场检测结果,钻越处为工频电场强度为860.52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1.776μT,与类比预测及理论预测线下的工频电磁场强度最大值(最大工频电场强度为1570.4V/m,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15.7μT)进行叠加后,钻越500kV电力线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