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训练器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健身器材行业特点(一)健身器材行业差异化特点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健身器材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全球各地,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对健身器材的需求和习惯亦有不同(如在疫情影响下,欧美家用健身器材销量快速增长,而日本则在短期上涨后迅速下滑)。因此,对于出口产品多采用以销定产的定制化生产模式,由客户提出需求或提供设计图纸,国内厂商依据客户需求或图纸进行研发、生产。客户需求的差异化特点导致健身器材产品类型同样具有差异化特点,同一类型产品规格、参数和功能差异较大,产品价格和适用的目标群体差异均较大。例如史密斯机销售单价从800元到11,000元不等,椭圆机销售单价从500元到11,000元不等,价格、用途等差异较大。由于客户需求、产品参数均具有差异化特征,单一的健身器材生产企业无法通过单纯的扩大规模满足市场需求,导致行业参与者众多,市场份额相对分散,不同参与者在规模、经营模式、目标市场、产品结构、产品定位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例如,舒华体育、英派斯两家企业2021年度健身器材销售额分别为12.13亿元人民币和8.62亿元人民币。按照AlliedMarketResearch全球健身器材规模120亿美元测算,舒华体育和英派斯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57%和1.11%。按照我国健身器材同期出口规模578.47亿人民币测算,舒华体育和英派斯健身器材销售收入占2021年出口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10%和1.49%,分散特点较为显著。(二)健身器材行业国内外供需结构性错位全球健身器材市场呈现供需结构性错位,供给集中在我国,需求集中在欧美地区。AlliedMarketResearch数据显示,一方面,美国和欧洲是健身器材主要消费市场,2020年规模将达到75.11亿美元,占预计的全球健身器材消费市场116亿美元的65%,其健身器材主要依赖于进口;另一方面,我国是全球健身器材最大供给国。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度我国以各类贸易方式出口的健身器材约578.47亿元人民币,供给量占全球供给总量一半以上,但人均健身器材消费情况远低于欧美国家。供需结构性错位导致全球健身器材销售市场由欧美企业主导,我国健身器材生产企业虽然在生产制造环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术等优势,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因品牌效应、销售渠道、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欠缺,主要以ODM或OEM方式向欧美市场出口为主,且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化企业较少,导致自主品牌在国外市场的占有率不高且以线上销售为主,终端市场定价权主要由国外企业掌握。提升自主品牌效应、建设自有销售和售后服务渠道、增强产品研发能力等已成为国内健身器材制造商走出去的必然选择。(三)健身器材行业周期性特点健身器材的周期性主要体现在原材料驱动的周期性和健身器材供需关系驱动的周期性两方面。具体来说,一方面,钢材是健身器材成本的主要构成,钢材价格的波动直接导致健身器材成本的相应波动,因健身器材行业多为以销定产模式,原材料价格的波动能够迅速传导并体现在产品销售价格中。因此,健身器材销售价格具有随钢铁行业周期波动的周期性特征。另一方面,健身器材市场需求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经济发展等宏观经济周期具有一定关联度,但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对运动健身重视程度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经济波动对健身器材行业的周期性影响。此外,新冠肺炎疫情等偶发性事件会刺激居民对健身器材的消费、改变居民健身习惯,提升市场需求量,因此健身器材供需关系导致的周期性特征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升在逐渐弱化。(四)健身器材行业集群特点健身器材生产所需原材料种类众多,且多采用以销定产模式,原材料供应链的完整性、供应的及时性和规格的适用性对生产企业较为重要,需要各零件上游厂商的密切配合,且销售环节的产品运输需靠近港口等交通枢纽以降低成本,故全球健身器材产业主要集中在以我国为代表的资源丰富、产业链完整、运输条件较好的地区,而我国健身器材行业亦逐渐呈现地区产业聚集特征。从政策上来看,我国致力打造一批符合市场规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体育产业基地。综上,在产业链环节配合需求和政策指引的双重作用下,全球健身器材一半以上产能集中在我国,我国的健身器材行业呈现产业集群特征,形成了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山东、北京、上海七个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体育用品行业集中区域。健身器材市场占有率不高健身器材2022年销售达到580亿元以上,目前健身器材自主品牌在国外市场占有率不高,行业成本效益最优化,同时以线上销售为主,3月我国健身器材产品销量增长数倍。以下对健身器材行业市场分析。随着我国健身相关政策的推行,国民健身意识不断增强。近年来,中国健身器材市场规模保持增长趋势,从2016年的366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52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49%,2022-2027年中国健身器材踏步机行业投资分析及十四五发展机会研究报告预计2022年将进一步增长至621亿元。健身器材行业市场分析随着消费水平及消费意识的不断提升,传统健身器材单一的机械健身功能难以满足消费者使用需求,逐渐对产品功能性、安全性、智能化、网络化等要求越来越高。现从三大市场数据来了解健身器材行业市场分析。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且经历了新冠疫情的洗礼,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我国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人数也在逐年上升。截至2022年,我国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数高达4.35亿人,比2021年增加2700万,同比增长6.62%。体育运动参与人数的增加助力健身器材行业发展。2016-2020年中国训练健身器材行业的销售收入有所波动,期间2018-2019年市场规模出现下降后,2020年因为疫情限制出行使销售收入得到恢复,同比增长32.8%,达395.2亿元,预计2022年将增长至471亿元。由于健身意识的普及以及收入水平较高,美国、欧盟是目前最为重要的健身器材消费市场之一,且市场发展成熟,已形成相对稳定的市场竞争格局。去年1-8月我国对外出口金额最大的地区为美国,出口金额达到了22.1亿美元,占比达到了34.78%;其次是英国和德国,出口金额分别达到了3.4亿美元和3.3亿美元,占比依次为5.41%和5.16%。国民健身意识因为疫情的影响不断加强,由于当下网络的快速发展,在线健身市场数据不断增长。2022年健身器材与AAP绑定,可以提高健身用户粘性,在数据搜集过程中深入发掘用户潜在需求,将不断带动健身行业发展。健身器材行业竞争格局我国健身器材制造行业竞争格局表现出市场规模大、产能分散、规模化企业较少等特征。具体来说,一方面,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健身器材生产地,供应量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另一方面,我国健身器材消费需求尚未充分开发,人均消费量与欧美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市场空间较大。该结构性错位导致全球健身器材销售市场由欧美企业主导,我国健身器材生产企业主要以ODM或OEM方式向欧美市场出口为主,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化企业较少,自主品牌在国外市场的占有率不高、且以线上销售为主。健身器材行业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在古代中国,以哲学家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鼓励人们进行身体运动,让人们认识到,身体静止会导致疾病,而通常的身体锻炼能防止疾病的发生。如何能够保持身体处于好的运行状态,武术适应了这一需求并得到了发展,因为在武术中包含了很多的站立和移动,其特点中就包含步法要求和对动物之间争斗动作的模仿。中国古代除了武术之外,其他形式的身体运动包括射箭、羽毛球、舞蹈、击剑和摔跤也一直存在并得到广泛的传播。由于根本的指导思想体系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崇尚的都是全面发展的并且能够兼顾身心的运动方式;与此不同的是,现代西方发展起来的健身器材则注重微观环境和对具体的肢体发展。由于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影响,人类文明的共享和交流势不可挡并且对不同文明的接受更加开放和深入。健身器材就是这种外来文明之一。(一)健身概念进入阶段中国健身器材行业在80年代以前基本是处于零发展状态,没有健身器材生产,也没有健身器材市场和用户。改革开放以后,国外的文化和产品大量涌向中国,中国开始出现了行业的萌芽。上海体育用品厂开始生产力士牌杠铃等产品,成为中国健身器材制造业的第一批企业,并赞助了1983年6月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力士杯全国男子健美邀请赛。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健身器材开始进入中国台湾市场,包括SportSart,True,Johnson,MagTonic,Pluse……,其中的许多厂商因为为美国及英国厂商进行合作生产配件,随后发展为自创品牌或贴牌生产。在90年代以前,国内的健身器材主要是杠铃、哑铃之类的产品,在学校、健美俱乐部使用,由体育用品工厂兼顾生产;体育锻炼也主要以对器材要求比较低的球类运动、体操(单双杠、吊环等)及田径(跑步)等方式进行,或者采用传统的运动项目。1987年中国香港区启棠先生在广州开设悦威健身中心,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健美训练馆。该中心引进了百台先进的健美和健身器械,包括多功能和单功能的健身器以及跑步机、划船机、按摩机和蒸汽浴等,这一举措促进了中国健美界训练工作的革新,结束了只靠杠铃、哑铃等传统器械的时代,同时向中国展示了新的健身器材模式。在接下来的90年代初美国的健身器材进入大陆市场的品种和数量越来越多,同时新的健身概念也不断的传入中国。(二)快速起步阶段在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中,吸引外资和出口创汇在促进国经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吸引外资、鼓励出口创汇的政策指引下,90年代出现了健身器材行业的新兴力量。从美国或者其他地区进入到中国大陆的设备,初期都由中国香港的健身器材代理商(经销商)中转,销售到高级酒店,或者少数酒店直接到中国香港去采购,其他地方很少有这些高档的产品。由于市场上很难看到相关产品,基本没有行业竞争,采购价格非常高。中国香港的代理商开始在大陆广州、北京等主要城市设分支机构,启康和工商国际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两个公司,他们代理了Precor、Cybex、Startrac、Tuffstuf等品牌的产品。进口健身器材昂贵的价格和供不应求的局面,吸引了一些人开始进入到这个行业。大陆也开始有了专门从事代理的贸易公司(好家庭、信华等),刚开始代理的产品还不属于那些美国的大品牌,只是中国台湾的一些OEM工厂不知名的自主品牌(信华牌、速跑乐、时保雅等),由于在这卖方市场上,产品非常畅销,借助国际上流行的骑马健身器等传入中国的市场机会,这些贸易公司在90年代中期和后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最初的工厂属于作坊式,从力量训练器材起步,简单模仿国外的产品进行生产,产品也非常粗糙,销售到很少的家庭和健身俱乐部。万年青,奥锐特,英吉多等就是从力量训练器材开始进入健身器材的制造行列。这也是中国健身器材工业的起步。类似于中国台湾健身器材行业的发展方式,为国外品牌贴牌生产后来以自主品牌出口到不发达国家是初期解决缺乏技术力量、国内市场不成熟的等问题比较好的办法。而在跑步机等有氧运动器材制造上,我国企业开始比较晚,直到90年代末英派斯,万年青等开始着手生产家用有氧运动器材,出现了汇祥、汇康等专门生产有氧器材的品牌,健身器材行业不断涌现出更多的新面孔。区域优势促进中国健身器材行业的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水平落后,国内对于健身器材和健身的需求还只限于很少一部分高收入人群。在这样的形势下,一些在中国大陆开设工厂的外资企业和国内的企业都将主要的方向放在国际市场,为国外品牌代工生产是主要的业务,甚至有些工厂是纯粹的国外品牌的生产基地,生产的所有产品供应到中国以外的市场(如国威)。后来,一些国内厂家逐渐推出自主品牌,虽然也开始向国内市场投放,国际市场还是其主要收入来源。这些都得益于中国特定时期的特定情况,具备人力、土地、环境、原材料等各方面的成本优势。到目前为止,这种优势仍然在促进健身器材行业的发展。电子控制系统和部件的性能质量和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人体工程学方面的技术更是远远不及世界水平。技术上的差距与人才资源息息相关,国内相关的专业人才非常缺乏,而健身器材行业目前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导致优秀的人才留不住又引不进来的局面。同时,国内健身器材企业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急功近利的心态常见,多数不愿意在技术研发和培养人才方面投入太多资源,后续的人才、技术的断档在所难免。对国外产品模仿和抄袭的行为,国外企业不会坐视不管,在条件(法律、市场)成熟的情况下,中国有这类行为的企业将面临异常困难的情况,知识产权日益成为是限制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中国健身器材行业的起步,与欧美国家相差百余年。80年代行业从零开始,90年代国外产品在中国市场涌现,国外的一切产品和概念都是中国的新事物,中国的健身器材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是难免的,国外企业在此期间对中国市场的占领也就很自然。中国健身器材行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特别是在国际市场缺乏知名品牌,产品附加值较低,同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不少生产企业还处在仿制生产阶段,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在消费领域,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健身器材产品在家庭的普及率及用于健身运动的人均消费还很低。(三)市场培育阶段在我国,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新兴产业,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和一些沿海城市(山东、福建等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体育产业已经初具一定规模,在该地区国民生产总值(GDP)中占到了一定的比重。在我国内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迅速提高,相当数量之多的城市和农村居民已经不再满足一日三餐的温饱生活,而开始注重生活质量,更希望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以为更好地学习、工作并延年益寿。因此,我国健身器材产品的市场形势在近十多年来即相继发生了快速而稳定地发展变化。特别是1997年以来,由国家体委倡导并积极组织实施的《全民健身工程》则使室外健身器材—健身路径产品这个新兴类别的健身器材达到了快速的迅猛发展,为广泛开展的全民健身运动起到了极大地推进作用。然而,和世界发达国家的行业发展远不在一个起跑线上,我国的健身器材行业只是一个发展中的小行业,受不成熟的市场影响,过去十年及未来十年都面临很大的发展阻碍。直到2005年5月,才由中国文体协会评选出了中国健身器材行业首批知名品牌:澳瑞特、好家庭、舒华、万年青、英派斯。健身器材行业习惯于传统机械、轻工器材销售方式,缺乏人性化创造,不能在将健康的生活方式融合到产品的价值中,仅仅满足于短期利润的获得;第二,企业规模太小,相互拆台的多,联合竞争力弱,互不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中国调整型内衣行业发展分析及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裤子市场调研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蛋挞行业供需趋势及投资风险报告
- 影像岗位试题带答案
- 银行外包的试题带答案
- 节能环保型漆包线的载流优势探讨
- 液压马达维修试题带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英国求购激光雕刻机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艺术水晶门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评估报告
- 小语种的试题带答案
-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
- 储能电站基础知识
- 夫妻婚内财产约定协议书范本(2025年)
- 信息技术设备互连 智能家居互联互通 第1部分:架构与要求 征求意见稿
- 2024年数智工程师职业鉴定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
-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课件
- 《细菌毒素》课件
- 新《医用X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校长教职工大会讲话材料
- 中共党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