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概述青兰国家高速公路长治至延安联络线(G2211)山西境黎城至霍州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1.1建设项目工程概况青兰国家高速公路长治至延安联络线(G2211)山西境黎城至霍州段(以下简称“本项目”)是《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中“第6横线—G22青岛至兰州高速公路长治至延安联络线(G2211)”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调整方案(2009年-2020年)》中“第九横线—黎城县下浣至永和县永和关(326km)”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位于山西省中东南部长治市、临汾市境内,总体呈东西走向,主线起点位于接青兰高速公路(G22)长邯段,路线由东向西经长治市黎城县、潞城区、襄垣县、沁县、沁源县、临汾市古县、霍州市,终点位于霍州市观堆村西并接霍永高速公路辛庄枢纽,终点桩号AK152+900,路线全长153.16km(含断链0.26m);连接线共计6条,共长22.7km。本项目永久占地面积1102.19hm2,总投资估算为233.38亿元,预计2019年12月开工,2024年12月完工,工期5年。拟建公路推荐方案主线全长153.16km,挖方4371.03万m3,填方2144.14万m3,排水防护工程187.83万m3;沥青混凝土路面111.03万m2;特大桥5907m/4座,大桥24204m/59座,中桥709m/9座,小桥21m/1座;涵洞182道;特长隧道30395m/6座,长隧道7745m/4座,短隧道4840m/12座;永久用地1030.55hm2,设服务区3处,养护工区2处(与服务区合建),停车区1处,高速公路管理处1处(与襄垣北(赵家烟)收费站合建)、匝道收费站8处,隧道管理站9处。拟建公路6条连接线全长22.7km,挖方162.07万m3,填方91.26万m3;排水防护工程46.66万m3;沥青混凝土路面67.81万m2,中桥198m/3座,小桥63m/3座,涵洞59道;永久用地71.64hm2。11.2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结论11.2.1生态(1)拟建公路全线位于省级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省级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不涉及禁止开发区,不与山西省主体功能区划相冲突。(2)根据《山西省生态功能区划》,拟建公路全线位于“Ⅱ东部太行山山地丘陵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灌草丛生态区”,其中主线AK0+000~AK45+920以及襄垣东连接线、襄垣北连接线等2条连接线位于“ⅡD太行山太岳山山间盆地丘陵农业生态亚区”,主线AK45+920~AK152+900(终点)以及沁县南连接线、沁源连接线、沁源西互通连接线和古县互通连接线等4条连接线位于“ⅡB太岳山山地丘陵针阔叶混交林与农牧业生态亚区”。(3)根据《中国植被及其地理格局》和《山西植被》,拟建公路全线位于“Ⅲ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Ⅲi暖温带北部落叶栎林地带-Ⅲi-9晋南油松林辽东栎林区”,其中起点~AK77路段位于“Ⅲi-9c长治盆地谷子、杂粮栽培植被小区”,AK77~AK125路段位于“Ⅲi-9e沁河流域山地丘陵荆条、沙棘、白羊草灌草丛小区”,AK125~终点路段位于“Ⅲi-9d太岳山地油松、辽东栎林及次生灌丛小区”。拟建公路评价范围内主要为低黄土台塬区、河谷平原区、黄土峁状梁区、侵蚀剥蚀中起伏中山区以及喀斯特侵蚀大起伏中山区等地形地貌,土壤类型主要为灰褐土、棕壤和草甸土。(4)拟建公路评价范围内植被主要为针叶林、阔叶林、灌草丛和栽培植被,其中针叶林、阔叶林主要分布于主线AK5+300~AK9+100、AK15+000~AK21+400、AK77+300~AK95+200、AK96+900~AK101+800、AK104+400~AK111+500、AK121+700~AK144+400等路段,上述路段位于山西省霍山自然保护区、沁源县菩提山风景名胜区和山西省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悬泉山景区内,主要树种有油松、华北落叶松、侧柏、辽东栎、山杨、刺槐和旱柳等,其中针叶林均以中幼林为主,生长发育良好,群落外貌整体;阔叶林分布较为广泛,主要分布在中低山丘陵中下部沟谷地带,部分区域与针叶林相混杂,林分密度明显,多呈点、片状分布,河谷区主要为田间、村旁、路旁的防护林,以杨、柳、榆、槐为主。灌草丛分布较为广泛,主要分布于针阔叶林林缘地带和沟谷地带,植被覆盖度总体较高,灌丛包括荆条、黄刺玫、沙棘、野皂荚、三裂绣线菊、虎榛子、酸枣等,草本植物群落的主要建群种有白羊草、细叶苔草、早熟禾、委陵菜、蒿类等。栽培植被主要分布于拟建公路沿线的山间黄土平地区、河谷平原区、低黄土台塬区、黄土峁状梁区以及洪积台地区,以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为主,主要栽培作物有冬小麦、玉米、谷子、莜麦、马铃薯和豆类等。拟建公路评价范围内国家和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包括国家重点二级保护野生植物2种,为水曲柳和野大豆;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为党参和桔梗;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核桃楸、剌五加、水曲柳和野大豆4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濒危(EN)物种白皮松1种,上述保护植物主要分布于山西省霍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与缓冲区、沁源县菩提山风景名胜区一级保护区(核心景区)和襄垣县三漳省级湿地公园保育区内。根据工可资料和现场调查,拟建公路沿线建设区域内无国家和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古树名木分布。(5)根据中国动物地理区划,项目区位于古北界东北亚界华北区黄土高原亚区,生态地理动物群为温带森林、森林草原、农田动物群中的暖温带森林-森林草原、农田动物群。根据现场调查和以上资料综合分析,据资料记载,拟建公路调查范围内陆生野生动物共计202种,隶属于4纲27目66科,其中哺乳纲7目15科32种,鸟纲17目46科156种,爬行纲2目3科10种,两栖纲1目2科4种。其中有47种国家和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包括国家重点一级保护野生动物5种,国家重点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4种,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8种。本项目河流、水库水生生物调查范围内地表水水质较好。由于沿线冬季较长,生物生长期短,水温低,水生生物资源贫乏,种类单一,数量少,主要为少量浮游生物和很少的常见野生鱼类。据调查,拟建公路调查范围内未发现国家及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鱼类,也未发现桥位区有鱼类的产卵场、繁殖场、索饵场和洄游通道。(6)拟建公路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类型主要为林地和耕地,占比分别为70.74%和17.54%,其次为灌草地,所占比例为8.20%。从现场踏勘的情况来看:评价范围内的林地用地多为针阔叶林,集中分布于山西省霍山自然保护区、沁源县菩提山风景名胜区和山西省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范围悬泉山景区内,以中幼龄树为主,林分质量较差,主要分布在评价区的中、低山区及部分黄土丘陵地段,呈片状或带状分布。(7)根据拟建公路沿线区域地貌、植被及人类活动影响特点,区域景观可划分为森林景观、河谷景观、农田景观、集镇与村落景观以及道路景观等5种景观类型,其中森林景观、河谷景观为重点保护的景观类型。11.2.2地表水环境(1)拟建公路评价范围内共有河流11条,其中常年有水的河流共有8条,分别为浊漳河、浊漳干流、浊漳西源、阳泽河、大河沟、沁河、白玉河、狼尾河,水量较小,河流较浅。本次评价对上述8条河流桥梁跨越处进行了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除阳泽河各项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标准外,其他河流COD、BOD5有不同程度超标情况,COD最大超标倍数为0.15,BOD5最大超标倍数为1.38,COD、BOD5超标原因可能与周边河谷两岸人类活动有关。(2)拟建公路评价范围内涉及2座水库,分别为阳泽河水库和冀家岭水库,对上述2座水库进行了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阳泽河水库和冀家岭水库均为BOD5超标,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1.1、0.53,超标原因可能与周边河谷两岸人类活动有关。11.2.3地下水环境(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拟建公路属于Ⅳ类建设项目,不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本评价对路线涉及的长治市西流水源地、襄垣县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沁源县李元镇集中供水水源地、辛安泉域、霍泉泉域、郭庄泉域进行简单的影响分析。(2)拟建公路主线AK0+000~AK18+460约18.46km路段位于长治市西流水源地准保护区内,不涉及一级、二级保护区,距离其边界最近距离分别约9.1km、2.9km。(3)拟建公路主线AK26+750~AK26+950长约200m路段位于襄垣县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含襄垣东水源地、襄垣西水源地)准保护区内,不涉及一级、二级保护区,距离其边界最近距离分别约1.3km、950m,距离襄垣西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边界最近距离约2.1km。(4)拟建公路沁源连接线LK2+820~LK3+000长约180m路段涉及沁源县李元镇集中供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距离一级保护区边界最近距离约670m。(5)拟建公路主线AK0+000~AK76+850长76.85km路段、襄垣东连接线、襄垣北连接线及沁县南连接线等3条连接线位于辛安泉域范围内,但不涉及泉域重点保护区,距离重点保护区边界最近距离2.4km。(6)拟建公路主线AK115+220~AK140+120长24.9km路段及沁源西互通连接线、古县互通连接线等2条连接线位于霍泉泉域范围内,但不涉及泉域重点保护区,距离重点保护区边界最近距离26.7km。(7)拟建公路主线AK151+010~AK152+900长1.89km路段位于郭庄泉域黄土覆盖区范围内,但不涉及泉域重点保护区,距离重点保护区边界最近距离8.9km。11.2.4声环境(1)拟建公路沿线为农村地区,未进行声环境功能区划,属于1类声环境功能区,交通干线经过的村庄可执行4a类和2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根据现场调查,拟建公路评价范围噪声污染源主要来自现有交通噪声和当地居民社会生活噪声,交通噪声主要来自现有公路(G22青兰高速长邯段、G5京昆高速、G55二广高速、S70霍永高速、国道G207、G208、省道S102、S220、S222、S323)和现有铁路太焦铁路等。(2)拟建公路评价范围内共有声环境敏感目标86处,其中有村庄80处,居民小区1处,学校2处,卫生院1处,机关事业单位2处。现状监测结果表明除好村的昼间噪声超标外(超标0.7dB),监测期间其余敏感点昼间、夜间环境噪声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限值。11.2.5大气环境(1)拟建公路沿线区域为乡村地区,尚未进行大气环境功能区划。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规定,拟建公路沿线位于山西省霍山自然保护区及沁源县菩提山风景名胜区区域属于一类区域,执行一级标准,其余区域为二类区域(适用于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和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执行二级标准。沿线无大型工矿企业分布,主要环境污染有现有公路汽车尾气、公路扬尘以及人群生产生活所产生的一氧化碳和总悬浮颗粒物等。(2)根据收集到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例行监测数据可以看出:沿线涉及的7个县市区的PM10、PM2.5和O3均有不同程度超标,其他主要污染物均满足《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限值要求,拟建公路所在区域属不达标区域。(3)为了获取一类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拟建公路在沿线山西省霍山自然保护区及沁源县菩提山风景名胜区周边各设置1处环境空气监测点,根据监测结果分析,上述2处环境空气监测点的TSP、PM10、PM2.5、O3均有不同程度超标,超标的主要原因是所在区域公路扬尘以及人群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悬浮物颗粒物导致。11.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论11.3.1生态(1)拟建公路全线位于省级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省级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不涉及禁止开发区,不与山西省主体功能区划相冲突。与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相比,拟建公路的建设为线性工程,总体上对生态及农业的影响较小,且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对生态及农业的保护,例如对占用的临时占地及时进行植被恢复或复垦,对占用的林地或耕地进行补偿,对边坡及公路沿线两侧一定区域内进行绿化等。因此,拟建公路的建设与《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基本相符的。(2)通过采用有关生态保护措施,拟建公路与项目区域内生态功能区划要求和发展方向是一致的。(3)拟建公路永久占地所破坏的植被类型以栽培植被为主,占用的针叶林、阔叶林、灌草丛等自然植被面积相对较小,其中栽培植被面积占486.84hm2,占植被总损失面积的49.82%,针叶林、阔叶林、灌草丛等自然植被面积分别为38.06hm2、57.08hm2、395.21hm2,分别占植被总损失面积的3.89%、5.84%和40.44%。工程永久占地中自然植被类型以灌草丛为主,其他针阔叶林的占用比例相对较小,乔木林主要为油松、华北落叶松、辽东栎、山杨、刺槐、旱柳等,灌木林主要为荆条、黄刺玫、沙棘、虎榛子、黄栌、野丁香、三裂绣线菊、金银忍冬等,无国家和山西省重点野生保护植物和古树名木。因此,拟建公路永久占地所破坏的植被类型群落结构极为简单,物种组成较为单一、常见,且占评价范围内该植被类型面积比例较小,拟建公路的建设对所在区域内现有植被类型组成及分布格局的影响很小,不会影响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4)本项目评价范围内陆生野生动物以陆生野生脊椎动物为主,物种多样性较好,尤其是山西省霍山自然保护区、沁源县菩提山风景名胜区、山西省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悬泉山景区和襄垣县三漳省级湿地公园路段各类野生动物的数量均较多。施工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人员的施工活动、生活活动对动物栖息地生境的干扰和破坏,施工机械噪声对动物的干扰,施工中对所经过河流污染,将对两栖类动物小生境的破坏等。营运期主要是因公路对生态环境的分割会对野生动物(尤其是两栖类和爬行类)产生阻隔影响和环境污染对动物的影响,桥梁79座、隧道22座,涵洞241道本项目桥址段不在鱼类的主要分布活动区域,所以本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只局限于施工区域,不影响鱼类物种资源的保护。工程结束后,鱼类的生存环境将很快恢复,鱼类种类、数量也随之恢复。(5)拟建公路永久占地共1102.19hm2,其中占用耕地面积比例较大,共486.84hm2。耕地占用量采取由建设单位向当地国土部门交纳耕地补偿费,由国土部门负责组织对占用耕地进行补偿,达到耕地总量平衡的要求。耕地补偿方式主要有本区开荒造田或异地造田两种方式。通过本区补偿,耕地若不能达到占补平衡,可以采取异地造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主要考虑相邻乡镇进行统一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达到耕地占补平衡,保持耕地总量不变。(6)临时工程的影响虽是暂时的,但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也会给当地生态造成不利影响。拟建公路设置取土场13处,弃渣场63处,施工生产生活区34处,新建施工便道164.46km。施工完毕后,根据周围植被、地形地貌,上述临时工程复垦或恢复绿化。(7)拟建公路的建设对周围的景观也有一定的影响。减缓影响的方法主要在于加强公路的绿化工作,既可以掩饰公路在色彩、质感上的不协调,又可以起到点缀、缓冲和美化的作用,使公路尽量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使项目实施对景观的不良影响可以最大限度的减轻。(8)项目建设施工及营运期对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只要落实报告书中提到的占用耕地、林地补偿措施、野生动物保护措施、永久占地范围内的合理绿化,以及取土、弃渣场、其它临时用地的复垦、绿化措施,其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得到减轻或消除,并能为环境所接受,不会降低当地环境质量。11.3.2水环境影响(1)地表水环境①拟建公路施工期对沿线水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跨河桥梁基础施工扰动河床、钻渣(泥浆)泄漏以及与水体接触导致的水体污染,施工营地生活污水、隧道施工涌水和生产废水、预制场及拌合站生产废水排放及建筑材料储运对水环境的影响。②拟建公路施工期应加强施工管理,对施工场地的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全部处理后回用,不外排。③跨河桥梁基础施工将扰动河道,破坏河流原貌,桥梁钻渣若处理不当,可能进入河流污染水体,要求河床范围内不得随意堆放钻渣,钻渣晾干后运至附近弃渣场填埋。④营运期对沿线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路(桥)面径流和沿线设施区污水排放。其中,路(桥)面径流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CODcr和SS,浓度和排放量均较小,路(桥)面径流对沿线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较小;营运期主线服务区、停车区和隧道管理站等设施区产生的生活污水采用生化技术处理,达到《公路服务区污水再生利用第1部分:水质》(JTT645.1-2016)中的绿化用水相应标准限值后回用于冲厕、绿化和洒水降尘,不外排,对水环境影响较小。(2)水源地拟建公路路线穿越长治市西流水源、襄垣县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准保护区,以及沁源县李元镇集中供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从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方面均可行,对其环境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施工期只要严格施工管理,严禁排放施工废水,严禁随意堆弃施工物料、桥梁钻渣和废弃泥浆等,不会对水源地水质产生不利影响。运营期通过设桥面径流水收集系统和事故水收集池,路基排水沟末端均要求设置事故水收集池,排水沟和事故水收集池要求作防渗处理后,可最大限度降低营运期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对水源地水质的影响,因此评价认为拟建公路的建设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影响较小。(3)泉域拟建公路在辛安泉域、霍泉泉域及郭泉域内主要为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和路基工程。拟建公路穿越泉域路段岩溶水的水位标高为600~800m,隧道底板高程和桥梁桩基高程均高于区域岩溶水水位,隧道和桥梁施工不会触及岩溶水,不会发生大规模涌水,偶有淋水状出水,不会对泉域岩溶水水量产生明显影响。施工期应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控制施工范围,严禁排放污水和堆弃废弃物,切实保护泉域环境。营运期应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管理,采取设置警示牌等措施,桥梁设桥面径流水收集系统,桥头设隔油沉淀池。在采取相关严格保护措施后,拟建公路对泉域岩溶水环境及其水质影响小。11.3.4声环境(1)施工机械与设备噪声为施工期主要噪声源,其影响范围为白天距施工场地70m以内,夜间则达220m以内,施工噪声将对沿线声环境质量产生一定影响。(2)根据路段预测结果,拟建公路全线平均路段营运近期、中期、远期的噪声防护距离应不小于89.3m、119.8m和242.5m。拟建公路互通连接线营运近期、中期、远期的噪声防护距离应不小于27m、28.7m和35.7m。建议沿线城镇规划部门在进行长期规划时,不宜将临路建筑物规划为居住、教学、医院、疗养等用途,而是规划为工业、商业、运动、休闲娱乐、仓储、停车场等各类设施用地。(3)根据环境噪声预测结果,沿线86处敏感点中有16处敏感点的噪声预测值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标准限值,昼间噪声超标量较小,4a类区为1.5~5.6dB,2类区为0.3~6.0dB,夜间噪声超标量较大,4a类区为0.8dB~17.0dB,2类区为1.4dB~10.6dB。本环评建议对噪声预测超标的16处村庄采用设置隔声窗或声屏障的降噪措施,采取噪声防护措施后拟建公路营运近、中、远期沿线敏感点声环境质量均能达到相应的标准要求。11.3.5大气环境(1)公路施工期的大气环境污染源主要为施工时基层拌合扬尘、储料场扬尘、材料运输过程漏散造成的扬尘、临时道路及未铺装道路路面起尘、沥青烟以及隧道施工粉尘等,评价因子为总悬浮颗粒物(TSP)。其中基层拌和站下风向300m以外和沥青拌和站下风向300m以外均能达到《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储料场和散体材料运输通过加盖蓬布、施工便道和场地通过洒水均能较好地控制扬尘污染。(2)类比分析结果表明,拟建公路沿线隧道洞口外的一定距离(小于100m)的污染物浓度在营运各期均能达到《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相应标准,隧道污染物的排放对洞口周围村庄影响较小。(3)拟建公路设有服务区3处、停车区1处、收费站8处、养护工区2处(与服务区合建)、隧道管理站9处,高速公路管理处1处(与襄垣北(赵家烟)收费站合建),共计21处站区。营运期上述站区全部采用电锅炉等清洁能源进行采暖,不产生SO2和烟尘等大气污染物,上述站区的餐厅要求按照高效油烟净化装置,净化率不得低于75%,其运行对周围大气环境质量无影响。11.4生态敏感区专题影响评价结论11.4.1沁源县菩提山风景名胜区环境影响评价(1)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沁源县菩提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长治市沁源县交口乡,2012年12月挂牌成立,属于省级风景名胜区。根据《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菩提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5-2030)》,其规划范围为33.33km2,东至沁源县与沁县交界处,西至尚义村东侧向阳沟中心线,北至沁源县交口乡忠义村边界,南至沁源县法中乡边界处。是以丰富的宗教民俗文化和良好的暖温带次生森林景观为主要特色,可提供文化体验、休闲游览、避暑度假、科普宣教等多种功能的文化生态型省级风景名胜区。该风景名胜区内有景观单元28处,其中自然景观单元20处,人文景观单元8处。该风景名胜区植被覆盖率高,以天然次生林为主。有野生植物871种,隶属于105科、386属,其中种子植物694种。植物区系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具有典型的北温带性质。在生态类型上,以中生植物为主,占全部植物的90%以上,水生、湿生植物较少,其中有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核桃楸、剌五加、水曲柳和野大豆4种。该风景名胜区内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野生动物有野猪、狗獾、黄鼬、艾鼬、猪獾和狍,以及大鵟、雀鹰、鹊鹞、猎隼、纵纹腹小鸮、长耳鸮和游隼等保护类鸟类,活动区域较广,其中被列入国家和省级保护的动物有23种,其中鸟类18种、兽类5种。根据《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菩提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5-2030)》,该风景名胜区规划范围为33.33km2,包括一、二、三级保护区,并在该风景名胜区规划边界外约1~2km划定外围保护地带,其中一级保护区为该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2)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拟建公路主线AK85+100~AK96+100长约11.0km路段及部分沁源北(尚义)互通穿越该风景名胜区范围,其中AK87+320~AK87+840长约520m路段以隧道形式穿越该风景名胜区一级保护区(核心景区)范围,AK87+840~AK88+380、AK91+310~AK94+410、AK95+000~AK95+230共计长约3.87km路段位于该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范围,AK88+380~AK91+310、AK94+410~AK95+000共计长约3.52km路段位于该风景名胜区三级保护区范围,AK85+100~AK87+320、AK95+230~AK96+100共计长约3.09km路段及沁源北尚义互通位于该风景名胜区的外围保护地带。本项目风景名胜区路段未设置服务区、收费站、隧道管理站等附属设施,以及取土、弃渣场、施工生产生活区等临时工程。拟建公路采用隧道方式穿越风景名胜区一级保护区(核心景区)范围,未在一级保护区(核心景区)设置隧道进出口和任何地面工程,经论证后符合生态环境部《关于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无害化穿越的相关规定。本项目主要以桥梁和隧道穿越该风景名胜区二、三级保护区及外围保护地带,桥隧比达66.02%,占地面积相对整个风景名胜区较小,主要以旱地和灌木林地为主,受影响的乔木林地面积为4.77hm2,仅占风景名胜区路段总占地的8.76%,故对风景名胜区动植物资源、主要景观资源影响相对较小。本报告要求加强该风景名胜区路段施工和运营期间生态保护措施,及时对施工破坏植被进行恢复绿化,故本项目在采取上述生态保护措施后,工程建设对风景名胜区影响将将至最低。目前,建设单位就此路线方案征求了山西省林业与草原局意见,山西省林业与草原局经研究,原则同意该项目路线走向。同时,要求建设单位在项目实施前应组织专家论证确定具体位置并按照规定办理风景名胜区相关行政许可手续,并在后续设计阶段应结合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进行景观设计,在满足公路交通运输功能要求情况下,使公路与风景名胜区的景观相协调,不得破坏景观及污染景区内环境。11.4.2襄垣县三漳省级湿地公园环境影响评价(1)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该湿地公园于2018年10月批复成立,位于长治市襄垣县境内,四至范围为东至浊漳河三漳合流处水坝,南至浊漳南源襄垣县界,西至后湾水库,北至浊漳北源襄垣县界。根据《襄垣县三漳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8-2022年)》,该湿地公园规划范围总面积1726.3hm2,划分为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和合理利用区。该湿地公园植被类型多样,植物资源丰富,共有维管植物80科232属349种。其中湿生植物主要以莎草科、泽泻科和浮萍科等植物为主,包括水葱、泽泻属植物、慈姑、浮萍、眼子菜等种类。湿地公园内有国家重点二级保护野生植物1种,为野大豆。湿地公园所在区域地带性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有小叶杨群落、刺槐群落、黄刺玫群落、大刺儿菜群落、水葱群落、葎草群落和细穗苔草群落等群落类型。该湿地公园内野生脊椎动物的共有27目58科17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共有17种,均为鸟类,其中国家重点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种,分别为黑鹳和金雕;国家重点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5种,包括雀鹰、苍鹰、松雀鹰、大鵟、纵纹角鸮、雕鸮、纵纹腹小鸮、大天鹅、鸳鸯等。另外,该湿地公园内山西省重点保护动物10种,主要有苍鹭、普通夜鹰等。(2)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拟建公路主线AK26+750~AK26+950长约200m路段以北底漳河特大桥穿越该湿地公园的合理利用区范围,未涉及生态红线。本项目未在该湿地公园内设置服务区、收费站、隧道管理站等附属设施,不设取土、弃渣场、施工生产生活区及施工便道等临时工程。本项目永久占地面积约0.51hm2,实际桥墩占地仅300m2,占地类型为内陆河滩,位于该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区,主要占压的植物主要有芦苇、水蓼、细叶苔草、狼尾草等,大部分为湿地公园广泛分布的植物,公路建设虽然会造成某些植物物种数量的减少和植物群落结构的改变,但不会引起植物种类减少,不会对该区域的物种多样性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该区域生存鸟类主要以喜鹊、麻雀、斑嘴鸭、赤麻鸭等常见鸟类为主,桥梁下方留足空间,鸟类活动不会遇到明显阻隔;拟建公路选线已远离了黑鹳等主要保护对象迁徙停歇地,有效地避免、减缓了对湿地公园主要保护动物造成的影响,拟建公路建设对该湿地公园生态完整性、生物多样性影响较小。目前,建设单位就此路线方案征求了山西省林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医院护士院感试题及答案
- 2025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招聘4人(第六批)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招聘城镇公益性岗位人员142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中移铁通有限公司甘肃分公司社会招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安徽滁州中盐东兴盐化股份有限公司招聘3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北京丰台某事业单位诚聘党务工作人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CPIM考试科目及答案
- cie考试真题及答案
- 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期末学业测评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会诊制度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养老护理员(中级)考试试卷:专业理论与实操考核
- 家长和孩子签订协议书
- 2025年养老护理员(中级)考试试卷:急救技能与实操训练
- 智慧水务系统的构建与实施-全面剖析
- 灸疗技术操作规范脐药灸
- (二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5年普通高考第二次适应性检测 英语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二上册10月月考数学学情检测试题
- 《慢性肾脏病相关心肌病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牛津译林版九年级英语上学期期中热点题型专练刷题03名校选词填空20篇(原卷版+解析)
- DB11T 2032-2022 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技术规程
-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讲课答辩英语学科全英答辩题目汇编(附汉语翻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