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腾大道(K0+400~K1+620)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加结构部分_第1页
高腾大道(K0+400~K1+620)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加结构部分_第2页
高腾大道(K0+400~K1+620)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加结构部分_第3页
高腾大道(K0+400~K1+620)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加结构部分_第4页
高腾大道(K0+400~K1+620)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加结构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腾大道(K0+000~K1+620)工程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高腾大道(K0+400~K1+620)工程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1.1工程名称高腾大道(K0+400~K1+620)工程。1.2工程地点重庆主城高新区。1.3工程规模高腾大道位于高新区拓展区含谷先进制造园,地处成渝高速以北,成渝高铁以南,金凤镇以东,中梁山以西。高腾大道起于新悟大道,呈东西走向,沿途分别与新宏大道、渝黔铁路、金谷路相交,终点止于新图大道。本项目采用主辅路结构,主线采用上跨桥快速通过,地面采用辅道衔接。高腾大道主线起点位于罗家院子立交段设计终点(K0+400),设计终点接高腾大道已建段(K1+620),主线全长1220m,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时速60km/h,路幅宽度17m,双向四车道,桥梁全长640m,挡墙1206m。新宏大道与高腾大道交叉口为现状道路,本次根据最新规划对交叉口进行改造,由原平交改为三层简易立交,新宏大道增设下穿通道,下穿道长度约470m,改造段长度620m,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时速60km/h,路幅宽度17m,双向四车道,挡墙长度790m。高腾大道地面层共设置6条匝道,分别为A\B\C\D\E\F匝道,匝道全长1620m,其中A、B匝道为单车道匝道,标准路幅宽度12.5m/10.5m,设计时速30km/h。C、D、E、F匝道设计速度40km/h,标准路幅为17.5m,单向三车道。新宏大道地面层共设置4条匝道,分别为G\H\I\J匝道,匝道全长880m,设计速度40km/h,标准路幅为16.5m,单向三车道。1.4建设范围本次设计范围为高腾大道(K0+400~K1+620)工程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具体包括道路下的雨、污水管道系统、排水涵洞以及下穿道消防系统的设计。1.5场地工程地质条件1.5.1气象水文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3℃,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极端最高气温43℃,出现日期:2006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1.8℃,出现日期:1955年1月11日。湿度:年蒸发量1079.2mm;最大年蒸发量1347.3mm;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平均绝对湿度17.7MPa;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P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1082.6mm左右,降雨多集中在5~9月,其降雨最高达746.1mm左右,日最大降雨量266.6mm(出现在2007年7月17日),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大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风: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1.5.2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地面高程283.92~318.47m,相对高差34.55m,总体地势为西南侧高、东北侧低,地形总体上呈“波浪状”起伏,地面坡角多在5~30°之间,局部基岩出露形成坡角35~55°的地形,以及极个别地带因为人类活动开挖形成55-70°的陡坎。1.5.3地质构造根据《重庆市构造纲要图》,拟建场地构造上处于北碚向斜东翼。岩层呈单据斜产出,岩层呈单斜产出,倾向285~300°,倾角9~12°,优势产状290°∠10°。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区内及附近无断层通过。通过地表工程地质测绘,在勘察区基岩露头处量测基岩体内发育二组构造裂隙:裂隙J1产状:°°,间距0.5~2.60m,隙宽0.2~2mm,延伸长1.80~4.50m,局部泥质充填物,裂隙面略起伏,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裂隙J2产状:°°,间距0.20~1.60m,隙宽1~3mm,局部泥质充填物,结构面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场地岩体属较完整岩体。根据实地地质调绘以及钻探揭露,岩体呈块状结构,基岩内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1.5.4地层岩性据钻探揭露,路段区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Q4ml),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质泥岩及砂岩。其特征由新至老,由上至下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Q4me):黄褐色,灰褐色,主要由砂质泥岩块碎石及粉质粘土组成块石含量约占13~37%,块径一般3~42cm,其间充填粉质粘土,稍密,稍湿系场地整平及道路修建时回填形成,回填时间约0~2年。本次勘察钻探揭露厚度0.50m(ZY2)~11.7m(ZY129)。(2)第四系全新统人工杂填土(Q4ml):杂色,主要由砂质泥岩块碎石、粉质粘土及少量建筑垃圾组成,块石含量约占12~40%,块石粒径径一般20~410mm,其间充填粉质粘土,松散,稍湿,系场地内民房拆迁形成,回填时间约3~5年。本次勘察钻探揭露厚度0.50m(ZY156)~4.2m(ZY21)。(3)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Q4el+dl)粉质粘土:灰褐色,由粘土矿物组成,可塑状,含少量碎石角砾,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稍湿,无摇震反应。本次勘察钻探揭露厚度0.20m(ZY104)~8.5m(ZY200)。(4)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质泥岩:紫红色,褐红色,矿物成份以粘土矿物为主,局部含砂质成份及钙质结核,泥质结构,中厚层构造,泥质胶结,质软。本次勘察揭露最大厚度23.4m(ZY5)。强风化岩体:岩芯破碎,呈小碎块~碎块状,裂隙发育。中等风化岩体:岩芯呈柱状、短柱状,锤击声较清脆,轻微回弹,难击碎,为线路区的主要岩性,分布于整个场区。砂岩:灰色,灰白色,矿物成份以石英、长石、云母等为主,钙质胶结,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本次勘察揭露最大厚度26.7m(ZY100)。强风化层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呈碎块状,手捏易碎;中风化层岩芯呈柱状,锤击声哑,为本场地次要岩层。1.5.5基岩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1)基岩面特征据钻探揭露,场区范围内第四系全新统覆盖层厚度不均匀,在斜坡局部地段可见砂质泥岩出露,场地基岩顶界埋深为0.00m(ZY63)~13.9m(ZY248)。基岩面总体与原丘陵斜坡地形基本一致,纵横剖面上基岩面呈波状起伏,相邻钻孔间基岩面坡角一般为5~15°,局部基岩面变化起伏较大,达到45°。(2)基岩风化带特征强风化带岩体: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与砂岩。网状风化裂隙发育,岩体呈散体结构,强度低,质软,岩芯多呈土状、碎块状~块状,仅少量为短柱状,岩体较完整,手捏岩芯易碎散,差异性较小。中等风化带岩体: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与砂岩。场地砂质泥岩裂隙发育,岩芯局部较完整。基岩面与上覆土层呈不整合接触。1.5.6水文地质条件(1)场地地表水根据地质调查与测绘可知,本场地属丘陵地貌,岩土层普遍含水微弱。在地势较高的斜坡及丘顶平台,地表水迳流条件较好,在沟心凹地第四系土层厚度较大的覆土层分布区域,下伏相对隔水层分界面(弱风化岩石界面)平缓,地表水向下渗入土体易于聚集于岩土体中。本场地地表水主要有附近的含谷水库及道路线路上的鱼塘与沟渠,鱼塘水深1.0—2.0米、沟渠水深0.3—1.0米。(2)场地地下水场区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据调查分析,场区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土层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①松散土层中的孔隙水该类地下水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残坡积层中,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向地势较低的斜坡坡脚处排泄,由于该层孔隙率大,透水性好,厚度小,含水性差,水量贫乏,在暴雨后有短暂孔隙水存在。②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岩石风化裂隙、构造裂隙中以及层间裂隙中。拟建场地内下伏基岩为砂质泥岩。由于补给能力差、补给量小,地下水迳流、排泄条件好,因此场区内基岩裂隙水含量小、埋藏深,分布局限。砂质泥岩为相对隔水层,无地下水。钻孔水位观测表明,拟建场地内除鱼塘区域外无统一、稳定的地下水位面,地下水埋藏较深,地下水不发育。勘察期间,通过钻孔内水位观察,钻孔内多无地下水。综上所述:勘察区地表水不发育,对岩土体的稳定性影响小;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经对场地内大部分钻孔的终孔简易水位观测,场地在施工期间钻探深度范围内多未见地下水,场地内浅部地下水贫乏。局部存在上层滞水及少量地下水,水量受大气降雨影响而变化,施工中应加强地下水、地表水的抽排、拦截措施。(3)场地水土腐蚀性评价①土体腐蚀性评价据现场调查,拟建场地及周围无大型工矿、化工企业,无对水土有重度污染的污染源,于场区取1组粉质粘土样送实验室进行腐蚀性分析试验,土样腐蚀性测试成果见表2.7.3-1。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附录G判定,场地环境类型为Ⅲ类。根据实验结果:粉质粘土对砼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根据场地周边已有建筑现状和当地已有的工程经验,该场区素填土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中钢筋具微腐蚀性。②水腐蚀性评价本次在现场既有沟渠内取水样1组,进行水质分析,见水质分析成果表。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附录G判定,按Ⅲ类环境考虑,地层渗透性按B类考虑,硫酸盐SO42-,镁盐Mg2+,铵盐NH4+,苛性碱OH-,总矿化度(以CaCO3计)含量,PH值、侵蚀性CO2,HCO3-含量皆位于微腐蚀性等级范围,水样综合判定为具微腐蚀性。1.5.7不良地质条件据调查和钻探揭示,拟建场区内及周边,未发现泥石流、危岩、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地表无开裂、变形迹象。1.5.8土石工程分级拟建场地现状地面高程约308.511~357.923m,道路设计标高288.541~306.455,现将土石分级如下:松土:拟建场地地表粉质粘土。灰褐色,由粘土矿物组成,可塑状,含少量碎石角砾,土、石等级为Ⅰ级,可直接用挖掘设备开挖。主要由强~中等风化砂质泥岩碎块石及软塑~可塑状粉质粘土组成,硬质骨架颗粒含量20~30%左右,粒径20~100mm,结构松散~稍密,稍湿,土、石等级为Ⅰ级,可直接用挖掘设备开挖。普通土:拟建场地内的素填土及杂填土,素填土主要由强~中等风化砂砂质泥岩碎块石及软塑~可塑状粉质粘土组成,硬质骨架颗粒含量约占13~37%,块径一般3~42cm,其间充填粉质粘土,结构松散~稍密,稍湿。杂填土主要由砂质泥岩块碎石、粉质粘土及少量建筑垃圾组成,块石含量约占12~40%,块石粒径径一般20~410mm,其间充填粉质粘土,松散,稍湿,系场地内民房拆迁形成,回填时间约3~5年。土、石等级为Ⅱ级,可直接用挖掘设备开挖。硬土:拟建场地内的各类强风化岩石等级为Ⅲ级,可直接用挖掘设备开挖。软石:拟建场地内的中等风化粉砂岩及砂质泥岩为Ⅳ级,部分可直接用挖掘设备开挖,部分需爆破开挖。次坚石:场地中等风化砂岩,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体较完整,土、石等级为Ⅴ级,需爆破开挖。2设计依据2.1设计依据及相关文件(1)本项目设计合同(2)《重庆市西永组团Ad、O、D、E、F、Y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3.06)(3)《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区市政管网及设施(设备)用地综合规划设计》(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13.10)(4)《高新区拓展区含谷先进制造园道路路网工程含青路(K2+600-K4+821.67)》施工图设计(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2016.02)(5)《重庆市快速路一纵线高新区拓展区段工程》施工图设计(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12.09)(6)《高新区拓展区含谷先进制造园道路路网工程—高腾大道排水施工图》(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2014.03)(7)《高新区拓展区含谷先进制造园道路路网工程—含青路改造(二期)工程排水施工图》(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2018.01)(8)《快速路一纵线(高新区拓展区段)工程(罗家院立交)》(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17.08)(9)业主提供的1:500带状地形图和管网物探图(10)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1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13.04)(12)《重庆市高新区(西区)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长江委水文局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重庆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2015.10)(13)《高腾大道(K0+400~K1+620)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甘肃地质工程勘察院2020.08)(14)业主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2.2采用的规范、标准(1)《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2)《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4)《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5)《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6)《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7)《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8)《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11)《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12)《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1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14)《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15)《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图集号06MS201)(16)《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第2部分: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GB-T19472.2-2004)(1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1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2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50108-2008)(21)《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检查井标准图集》(DJBT50-121)3初步设计批复及其执行情况2020年09月,重庆高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委托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对高腾大道初步设计进行审查;2020年9月16日,在高新区政务中心召开了初设评审会。经专家审查,原则同意初步设计审查通过,综合两次评审排水部分审查意见执行情况如下:(1)复核采用最新的设计规范版本,如说明1.6节中《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应采用2018年版,《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应采用2019年版,等;补充必要的设计规范和依据,如《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重庆市市政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和《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等。执行情况:按意见修改及补充相应设计规范,详见设计说明1.6节。(2)根据渝建〔2016〕473号文的要求,城市道路工程初设中应同步开展市政消火栓及其管网设计。执行情况:根据我院与建设方设计合同内容,本次设计不包含市政消火栓设计。(3)根据“渝府办【2019】4号文件"和“渝建【2019】434号文件”的要求,主城区政府投融资项目必须在设计文件中明确“使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产品替代用量应不少于30%”。执行情况:按意见补充相应设计说明,详见设计说明2.6节。(4)补充新宏大道车行下穿通道属于四类隧道的设计依据,并以此校核消防设计。执行情况:按意见补充下穿通道属于四类隧道的设计依据,详见设计说明9.4.5节。(5)鉴于本地区其他地通道受淹的教训以及排水设计中“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确保出口安全”的一贯原则,不建议采取泵站排除雨水的方式,请设计单位进一步复核新宏大道下穿道采用重力排水的可能性,包括结合正在进行的梁滩河综合治理项目对下游河道进行整治,减低城市内涝风险,并补充主要控制点的内涝风险评估。若经充分论证,确实不能采取重力排水,则新宏大道下穿道敞口段的雨水在合适的标高位置应尽量截留进入重力排水系统,做到高水高排,减轻泵站的压力和风险。执行情况:经复核,按照目前梁滩河一百年洪水位资料,新宏大道下穿道无法采用重力排水,后续待梁滩河河道整治良好后或可实现重力排水;按意见补充内涝风险评估,详见设计说明9.4.4节;经复核仅可在下穿道K0+360处附近设置横向截水沟截留部分雨水以减轻泵站的压力和风险,补充截水沟平面详见S-08。(6)涵洞的水力计算应采用至少两种公式进行计算和校核,且应通过相关的水利行洪论证。执行情况:按意见补充涵洞的另外一种计算方式并校核其流量,详见设计说明9.4.3节;相关水利行洪论证已提醒业主委托第三方进行设计,详见设计说明9.9节。(7)污水和电力布置在生物滞留沟下,其管井将会与溢流口(井)及透水盲管产生冲突,请复核调整。执行情况:经复核,通过调整透水盲管以及溢流口的位置可避免其与污水、电力的交叉冲突。(8)补充说明新建污水管道穿越渝黔铁路的实施条件、方式和做法等。执行情况:按意见补充穿铁路段污水管设计,详见9.5.4节。(9)补充消火栓平面设计图。执行情况:按意见补充,详见S-06给水总平面图。(10)根据不同的路侧带宽度比,提出高腾大道、新宏大道的海绵城市指标。新宏大道无生物滞留沟等海绵设施,如何达到相应指标,补充相关设计内容。执行情况:按意见补充,详见设计说明10.4.4节。(11)下阶段根据高新区要求,采用装配式检查井和井盖图案。执行情况:同意审查意见,将在施工图中进行相应设计。4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次设计未违反规范强制性条文。5排水工程5.1设计原则(1)排水管道施工设计应符合上一阶段批复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要求。(2)排水管网设计应满足地区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排水管道均按远期设计。(3)新建排水管网充分考虑地块建设的情况,结合地块建设规划,在排水管道断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适应功能的需要和接入的可能性、便利性。(4)设计选材在不断总结科研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既考虑技术发展的趋势,积极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同时又兼顾经济投入的合理性。不得使用淘汰产品及与国家产业政策不符的材料和产品。(5)排水管道的平面、高程布置充分考虑各种城市管线的敷设走廊,在考虑经济性的同时预留足够的空间,为管线综合提供条件。(6)污水管道、合流管道与生活给水管道相交时,应敷设在生活给水管道的下面。5.2流域分析本次设计道路属于梁滩河流域。梁滩河是嘉陵江下游右岸的一级支流,流域位于重庆市主城区西部,贯穿于九龙坡、沙坪坝、北碚等三个区。河流源于九龙坡区巴福镇的童家石岭,由南向北流经九龙坡区的巴福、白市驿、含谷和沙坪坝区的西永、土主、回龙坝、凤凰及北碚区的歇马、龙凤桥、北温泉等镇后,在北碚城区毛背沱注入嘉陵江。梁滩河流域面积510.1km²,其中九龙坡区境内144.7km²、沙坪坝区境内285.31km²,北碚区境内80.09km²;干流河道总长88.7km,其中九龙坡区段长21.4km、沙坪坝区段长48.8km、北碚区段长18.5km,总落差224m,干流平均比降2.60‰,河谷形态呈宽缓的“U”型。主要支流有龙凤河、虎溪河、青木关河、返溪等。梁滩河自上而下被分为三段,四塘以上为上游,四塘至高坑岩为中游,高坑岩以下为下游,其中,四塘和高坑岩有两处跌水,高度分别为28.8m和50m。含湖支沟为梁滩河一级支流,自西北向东南至含湖水库出库后转东流,流经鑫源工业园后于梁滩河右支左岸入汇,自含湖水库溢洪道末端至鑫源工业园段均为已成堤防和房屋堡坎,鑫源工业园段为已成涵洞,受其调蓄影响,目前含湖支沟段防洪标准达标。(此段文字来源《重庆市高新区(西区)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长江委水文局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重庆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2015.10))。5.3现状分析5.3.1排水现状及周边道路设计情况分析本次设计道路属于梁滩河流域,在桩号K1+660附近横跨梁滩河(一百年洪水位标高:289.56m),在K0+400附近道路南侧有现状含谷水库(常水位标高:296.27m)。在K1+080附近处与新宏大道(改建道路)相交,K1+080至终点段道路北侧有现状城市道路(宝谷路)和重庆轻工职业学院,道路下有部分排水管道系统,通过对现状管线物探资料的分析,其中雨水系统就近排入现状冲沟后通过K1+640附近处渝黔铁路下的现状雨水箱涵(B×H=6×3m)汇入梁滩河,污水系统接入沿梁滩河现状截污干管系统。罗家院立交已完成排水工程施工,罗家院立交雨水分段排入本次设计高腾大道雨水系统,已建左右两侧雨水管管径均为d1800(覆土0.7m左右),最终排入含谷水库;污水管道沿道路坡向顺坡布置,排入本次设计高腾大道污水系统,已施工污水管管径均为d400(覆土2.5m左右),最终通过高腾大道排入沿梁滩河现状截污干管。新宏大道有现状双侧布置d600和d1000雨水管(覆土2m左右),B×H=4.0×3.0排水涵洞(覆土6m左右)和双侧布置d500和d400污水管(覆土2.5m左右),分别排入高腾大道及下游道路雨污水系统。5.3.2现状综合管线分析高腾大道道路桩号K1+170至终点段范围内有现状排水(DN200~DN600)、给水(DN150~DN400)、燃气(DN89~DN159)、电力(1孔)、通信(2~3孔)等综合管线。新宏大道全线范围内有现状管线,分别为排水(DN200~DN1000、4×3m的雨水箱涵)、给水(DN400~DN500)、燃气(DN89~DN273)、电力(1孔、18孔)、通信(2~10孔)等综合管线。5.4规划分析5.4.1排水规划分析(1)规划区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2)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系统的水质均应符合《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的要求。(3)规划区产生的污水全部收集进入梁滩河截污干管系统后,排入梁滩河下游白含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4)规划区雨水排放量采用重庆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设计重现期P取2~5年,集水时间T取5~10分钟,综合径流系数取0.6~0.85;雨水系统具体布置充分利用地形,雨水依靠重力流就近排入水体或水沟。5.4.2用地规划分析根据相关用地性质规划图,本次设计路段两侧用地性质主要为居住用地。5.4.3排水规划调整本次设计由于道路规划的调整以及含谷水库两侧的截污干管的取消,导致雨污水平面布置与规划不一致,且本调整方案已在方案阶段取得相关规划部门同意。5.5设计标准及基本参数5.5.1排水体制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5.5.2基本设计参数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污水按非满流设计,其最大设计充满度按下表:污水管道最大设计充满度:管径(mm)最大设计充满度4000.65500~9000.70≥10000.75本工程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顶平接。5.5.3雨水系统设计参数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qψF(L/S)暴雨强度(q)采用沙坪坝区暴雨强度公式计算:(L/s•hm2)设计重现期:道路排水系统P=5年,立交范围内排水系统P=10年,排水涵洞P=10年,车行地通道P=50年。·设计降雨历时:t=t1+t2(min),其中,地面集水时间:t1=5-10(min);车行地通道:t1=2-3(min)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2(min)按计算确定。·综合径流系数:ψ=0.7,车行地通道ψ=1。·汇水面积(F)分地块计算(hm2)。·雨水管沟断面的计算(雨水管道按满流进行计算)其断面计算如下:Q=V*AV=(1/n)*R(2/3)*I0.5Q:雨水设计流量(m3/s);V:雨水设计流速(m/s);A:过水断面面积(m2);n:粗糙系数,对塑料管取n=0.01;对钢筋混凝土管渠取n=0.014;钢管取0.012;R:水力半径(m);I:水力坡度。5.5.4污水系统设计参数本次设计污水量按综合污水量计算,城市综合污水量计算以城市综合供水量标准为基础,排污系数按85%考虑。城市综合供水量标准按500L/Cap.d计算,由于缺乏该片区规划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按20000人/平方公里计。分流制污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公式:分流制污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公式:Qmax=Qave×Ks×Kz(L/s)式中Qmax:设计污水流量(L/s)——最高日最高时污水秒流量。Qave:平均日平均时污水流量(L/s),根据综合污水量标准q计算Qave=q×流域计算人口数(人)/(24×3600)(L/s)q=城市综合供水量标准×85%(L/cap·d)Ks:雨水渗入量系数,取1.1Kz:总变化系数,按下表取值:污水平均日流量(L/s)5154070100200500≧1000总变化系数Kz2.32.01.81.71.61.51.41.3污水管道水力计算公式(非满流)Q=vA(L/s)水力计算按曼宁公式:(m/s)过水断面:A=(θ-sinθcosθ)r2(m2)——h﹤D/2水力半径:(m)Or:A=(π-θ+sinθcosθ)r2(m2)——h﹥D/2(m)n:管材粗糙系数,塑料管取n=0.01,球墨铸铁管取0.013。5.6雨水系统设计5.6.1平面设计功能:雨水管道负责收集、输送该路段道路路面、相邻地块及上游雨水管道转输之雨水流量。定线原则:雨水管线沿道路布置,雨水管道的布置考虑道路(包括人行道)路面及地块雨水收集的便利性。平面设计:道路雨水管道左侧布置于距离路缘石2.0m车行道下,右侧布置于距离路缘石1.2m人行道下,收集道路及周边地块的雨水。雨水管道基本沿道路坡向顺坡布置,在个别路段允许沿道路坡向逆坡布置,具体设置为:(1)K0+400至K0+480段收集罗家院子立交段、青谷路转输雨水以及本段道路雨水,通过1#雨水箱涵(3×2.4m)和1#明渠(3×2.4m)排入含谷水库。途径两条村道,1#村道下有现状2米管涵,2#村道下有一拱桥,桥下过水宽度为4米(经复核,满足1#明渠的过水要求),本次设计将现状2米管涵改为3×2.4m雨水箱涵,最终穿过现状拱桥排入含谷水库。(2)K0+480至K0+820段收集本段两侧地块雨水,管径为d400~d800,排入下游道路新建雨水管道系统。(3)E匝道收集本段北侧地块雨水以及兰谷路雨水,管径为d400~1800,反坡排入本次设计2#雨水箱涵。(4)F匝道收集本段南侧地块雨水以及兰谷路雨水,管径为d400~1200,排入本次设计E匝道雨水管道系统。(5)C匝道收集匝道道路雨水,管径为d400,排入本次设计雨水箱涵。(6)D匝道雨收集匝道道路雨水,管径为d400,排入本次设计雨水箱涵。(7)A匝道雨收集匝道道路雨水,管径为d400,排入本次设计雨水箱涵。(8)B匝道雨收集匝道道路雨水以及宝谷路雨水,管径为d600,排入本次设计雨水箱涵。(9)G匝道收集本段东侧地块雨水,管径为d1000,排入本次设计雨水箱涵。(10)H匝道收集本段西侧地块雨水,管径为d600,排入本次设计雨水箱涵。(11)I匝道收集本段西侧地块雨水,管径为d600~d800,排入新宏大道改造二期已设计雨水管道系统。(12)J匝道收集本段东侧地块雨水,管径为d400~800,排入新宏大道改造二期已设计雨水管道系统。(13)新宏大道下穿道采用雨水边沟收集敞口段路面雨水后通过雨水提升泵站排入梁滩河。设计考虑沿新宏大道地通道车行道路缘带下方新建排水暗沟(B×H=0.3×0.4m),在下穿道最低点处经沉砂井沉砂后采用管道接出。因地通道最低点低于梁滩河一百年洪水位标高,故设计采用泵房提升方案:在下穿道设置雨水提升泵房,泵房采用涂塑钢管直接排入梁滩河。5.6.2纵断面设计雨水管管道坡向与道路坡向基本一致,最小坡度0.003,最大坡度0.037,能确保在设计流量范围内雨水管道流速大于0.75m/s并小于8m/s。雨水管道起点覆土深度为1.8—2.0m。5.6.3水力计算控制管段水力计算如下表所示。非控制管段实际过流能力均大于控制管段,且大于不淤流速。序号计算管段汇水面积(hm2)雨水流量(m³/s)管径(m)管道坡度流速(m/s)过流能力(m³/s)重现期11#涵洞76.321.633×2.40.0033.5521.731021#明渠76.321.633×2.40.0034.5251.67103K0+480—K0+820(左侧)3.61.110.800.024.842.4354K0+820—K1+120(左侧)21.97.361.800.0033.228.1955K0+480—K0+820(右侧)2.90.880.600.024.001.1356K0+820—K1+120(右侧)2.10.640.600.0153.460.9857K1+120—K1+320(左侧)0.90.300.400.0243.340.4258K1+320—K1+470(左侧)0.50.120.400.0454.570.5759K1+470—K1+620(左侧)0.60.180.400.0555.050.64510K1+120—K1+320(右侧)0.90.330.400.0254.140.52511K1+320—K1+470(右侧)0.70.220.400.0454.570.57512K1+470—K1+620(右侧)0.60.180.400.0555.050.645132#涵洞181.442.314×30.0034.2243.061014新宏大道下穿地通道0.220.190.3×0.40.0553.260.25015宝谷路下穿通道(管道)0.120.060.60.0031.40.405016宝谷路下穿通道(边沟)0.060.030.3×0.40.0030.950.05501、2#涵洞采用公路所经验公式,50年一遇标准进行校核。公路所经验公式:Qp=KFn(m3/s)(汇水面积小于10km2)其中K---径流模数,查表取值为19.2;F--汇水面积;n---面积参数,当F<1km2,n=1;当1<F<10km2时,西南地区n=0.85。经计算,1#永久涵洞设计流量为Q1=14.65m3/s,2#永久涵洞设计流量为Q2=31.85m3/s,经比较,暴雨强度公式公式的设计流量较大,因此,1#、2#永久涵洞设计流量分别取21.63、42.31m3/s,涵洞断面分别为为B×H=3×2.4m、B×H=4×3m,坡度i=0.003,过流能力分别为21.73、43.06m3/s,涵洞断面可满足要求。其设置情况如下:编号汇水面积计算流量校核流量设计断面形式设计流量过流能力(hm2)(m3/s)(m3/s)(m3/s)(m3/s)1#76.321.6314.563×2.4m21.6321.732#181.442.3131.854×3m42.3143.065.6.4内涝风险评估1#涵洞和2#涵洞:本次设计中流域面积较大、覆土深度较浅的地方位于高腾大道1#涵洞和2#涵洞末端,1#涵洞桩号0+045.712~0+055.212段,箱涵规模为B×H=3.0m×2.4m,管段长度9.5m,汇水面积为76.3ha。经过防涝重现期验算,得出QP=129.17m3/s,Q50=29.03m3/s,QP>Q50,满足防涝要求。2#涵洞桩号0+600~0+688.619段,箱涵规模为B×H=4.0m×3.0m,管段长度28.6m,汇水面积为181.4ha。经过防涝重现期验算,得出QP=71.4m3/s,Q50=150.71m3/s,QP>Q50,满足防涝要求。高腾大道K0+820处低洼段:管径为d1800,管段长度为398m,汇水面积为21.9ha。经过防涝重现期验算,得出QP=13.34m3/s,Q50=10.06m3/s,QP>Q50,满足防涝要求。新宏大道车行下穿道低洼段:管径为DN600,管段长度为19m,汇水面积为0.94ha。经过防涝重现期验算,得出QP=0.88m3/s,Q50=0.48m3/s,QP>Q50,满足防涝要求。5.6.5车行下穿道雨水泵站设计(1)雨水流量·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qψF(L/s)·暴雨强度(q)采用沙坪坝区暴雨强度公式:(L/s•hm2)·设计暴雨重现期:P=50年。·设计降雨历时:t=t1+t2(min)其中,地面集水时间:t1=2(min)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2(min)经计算确定。·综合径流系数:ψ=1.0。·汇水面积:F=0.94ha。根据以上资料可算得进入下穿隧道内的雨水设计流量为:Q=q×ψ×F=847.99×1.0×0.94=797L/s(2)消防流量室外消防:根据道路专业提供资料,本次设计的新宏大道车行下穿通道仅限通行非危险化学品等机动车,且闭口段长度为60米(L≤500m),故属于四类隧道。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第12.1.2条,隧道内可不设置消防给水系统。室内消防:本次设计雨水泵房建筑高度为10.6米(≤15米),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第8.2.1条,本泵站不需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本次设计在泵房内设置两具手提磷酸铵盐MF/ABC4类灭火器。(3)泵站设计流量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隧道内排水设施应考虑排除渗水、雨水、隧道清洗等水量和灭火时的消防用水量,由于渗水量和清洗水量均较小而忽略不计,故隧道内水量主要为雨水水量,即为797L/s。(4)泵站扬程水泵扬程计算:Hp=Ho+hs+hj+hz=(298.474-284.309)+(0.0076×4353)×1.3+2=19.65m注:Hp——水泵杨程Ho——净杨程hs——沿程损失hj——局部损失hz——自由水头,取2m(5)潜污泵选型通过上述分析,按流量为797L/s,扬程为19.65m的规模选用潜污泵。本次设计采用三台(两用一备)BYWQ350-1500-20型潜污泵(Q=1500m3/hH=20mP=132KW),要求该水泵具有自动耦合和变频功能。(6)集水池设计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的规定,雨水泵站集水池的调节容积,不应小于最大一台泵30s的出水量(12.5m3),本次设计采用8×4.6×1.6m3=58.88m3(>12.5m3)的集水池,满足规范要求。(7)配套设施设计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该泵房内的潜污泵按二级负荷供电,控制方式为:蓄水池水位到达启泵水位时,启动一台潜污泵;水位到达两台泵启泵水位是,启动两台潜污泵;水位回落到停泵水位时,工作泵停机;如遇特殊情况水池水位达到报警水位时,第三台泵同时开启运行,且控制箱应有警报信号输出至管理用房。两台工作泵可与备用潜污泵相互切换。潜污泵控制箱及由潜污泵生产厂家根据设计要求配套供应。泵房集水池设风机进行换气,每小时换气5~10次。设计选用T35-11轴流通风机,机号3.15,Q=3810m3/h,P=220Pa,N=0.37KW,电动机型号YSF-7112。进风采用自然补风,且进排风口均设置防虫网。雨水泵房内墙面水泥砂浆刷乳胶漆墙面,具体做法参见西南标04J515-4-N08;地面采用水泥豆石地面,做法参见西南标04J312-5-3111;天棚装饰采用水泥砂浆刷乳胶漆顶棚做法,参见西南标04J515-12-P05。5.6.6现状雨水管道(新宏大道)迁建本次设计新宏大道为改建道路,高腾大道北侧有现状双侧布置d600和d1000雨水管(覆土2m左右),B×H=4.0×3.0m雨水箱涵(覆土6m左右),高腾大道南侧有现状双侧布置d500和d400雨水管(覆土2m左右)。高腾大道北侧:现状雨水箱涵迁建至距道路右侧路缘石5.85m的车行道下,左侧雨水管道迁改至距道路左侧路缘石2m的车行道下,最终与高腾大道的雨水管道汇合排入雨水箱涵(K0+410)。右侧雨水迁改至距道路右侧路缘石7.35m的车行道下,最终排入雨水箱涵(K0+320)。高腾大道南侧:左侧雨水管道迁建至距道路左侧路缘石2.5m的车行道下,右侧雨水管道迁建至距道路右侧路缘石1.5m的车行道下,最终均排入新宏大道二期雨水管道系统。5.7污水系统5.7.1平面设计功能:污水管道负责收集、输送该路段道路路面、相邻地块及上游污水管道转输之污水流量。定线原则:污水管道沿道路布置,污水管道的布置考虑地块污水收集的便利性。平面布置:道路污水管道左侧布置于距离路缘石1.5m人行道下,右侧布置于距离路缘石2.7m人行道下,收集道路及周边地块的污水。污水管道基本沿道路坡向顺坡布置,在个别路段允许沿道路坡向逆坡布置,具体设置为:(1)K0+400至K1+120段收集罗家院子、青谷路、兰谷路转输污水以及本段两侧地块污水,管径为d400~600,排入本次设计道路下游污水管道系统。(2)K1+120至K1+620段收集新宏大道、宝谷路以及K0+400至K1+120段转输污水,管径为d800,于K1+620附近经渝黔铁路后接入沿梁滩河现状d900截污干管系统。在下游污水管道没有建成前,本污水管道不得投入使用。如果必须临时排放,须得经过简易生化处理设施处理后才能临时排放。5.7.2纵断面设计污水管管道坡向与道路纵坡基本一致,最小坡度0.003,最大坡度0.020,能确保在设计流量范围内污水管道流速大于0.6m/s并小于6m/s,污水管起点覆土深度不小于2.5m。5.7.3水力计算控制管段水力计算如下表所示。非控制管段实际过流能力均大于控制管段,且大于不淤流速。序号计算管段服务面积设计流量管径坡度流速充满度(hm2)(L/s)(mm)(‰)(m/s)(h/D)1K0+480—K0+820(左侧)79.9144.45d400202.850.432K0+820—K1+120(左侧)102.7180.61d60031.220.533K0+480—K0+820(右侧)2.97.55d400201.220.104K0+820—K1+120(右侧)2.15.67d400150.990.095K1+120—K1+620(右侧)306.6478.07d80021.310.695.7.4穿渝黔铁路段污水管设计(1)终点附近WY41-WY42段污水管道实施前,建议应进行专项论证,提前与铁路部门取得沟通及其许可后方可施工。(2)WY41-WY42段污水管采用满包的方式敷设于现状雨水箱涵(B×H=6×3m)底,应严格做好防渗措施。(3)WY41-WY42段污水管抗浮计算:浮力F1=ρgv=9.8×3.14×0.42=4.92KN抗浮力F2=γV=23×(0.181+0.455)=14.63KN抗浮稳定系数fs=F2/F1=2.97(>1.1),满足抗浮要求。5.7.5现状污水管道(新宏大道)迁建本次设计新宏大道为改建道路,道路两侧均有污水管道,管径为d400~500。G匝道污水迁建至距道路右侧路缘石4.4m的车行道下,H匝道污水管道采用原位恢复的方式,I匝道污水管道迁建至距道路左侧路缘石1.2m的车行道下,J匝道污水管道迁建至距道路右侧路缘石5.75m的车行道下。6综合管线新建与迁建本次设计高腾大道道路桩号K1+170至终点段范围内有现状排水(DN200~DN600)、给水(DN150~DN400)、燃气(DN89~DN159)、电力(1孔)、通信(2~3孔)等综合管线,新宏大道有现状双侧布置18孔电力排管,单侧布置10孔通信排管、DN500球墨铸铁给水管和D273燃气无缝钢管等综合管线。本项目方案设计阶段已对所有综合管线迁改和新建的规模与位置进行设计。经过前期跟业主和产权单位沟通,本次设计道路范围影响到的排水管线以平面图中标识方式进行废除或迁还建处理,保证建设前后及期间的排水通畅,其余各综合管线(包括给水(含市政消火栓)、燃气、通信等)的迁建和新建设计不在本次设计范围之内,仅统计相关工程量,需征求各产权单位意见,以其专项设计为准。7地下通道消防本次设计范围内共有两处地通道,分别是高腾大道与新宏大道相交处地下通道和高腾大道和宝谷路相交处地下通道。根据道路专业提供资料,本次设计的新宏大道车行下穿通道和宝谷路下穿通道均仅限通行非危险化学品等机动车,且长度L≤500m,故均属于四类隧道。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12.1.2条,隧道内可不设置消防给水系统。本次设计考虑在两个隧道两侧设置ABC类灭火器(手提磷酸铵盐MF/ABC4类灭火器),每个设置点两具,间距20m,且地通道两端需设置“仅限通行非危化品”的交通标志牌。8管材、基础及接口及附属构筑物8.1管材及断面形式(1)本工程排水管道断面形式主要采用圆形。(2)本工程管径>d300mm的排水管道采用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管道埋深小于6.0m,环刚度SN≥8000N/m2;埋深在6.0~10.0m之间,环刚度SN≥12500N/m2。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的制造及安装应符合《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第2部分: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GB-T19472.2-2004)的要求及各企业的产品标准及安装操作手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成品必须符合《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要求。埋深大于6m的污水管道采用球墨铸铁管,K10级。(3)d300雨水口连接管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管。(4)压力雨水管道采用涂塑钢管,壁厚7mm,压力等级为1.0MPa;其采用内外均有涂塑保护层,中间为增强焊接管件或无缝承压钢管的复合结构。执行标准:基管:用于涂塑的钢管材质、规格、尺寸和防腐层执行《钢塑复合管》GB/T28897-2012标准,防腐层采用环氧树脂,内面涂塑层最小厚度0.35mm,外面涂塑层最小厚度0.35mm。(5)所选材料应为符合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相关标准、规范的合格产品,优先采用具有国家通用标准的管材。8.2接口(1)污水管道接口均采用柔性接口;(2)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采用橡胶圈承插连接,详见厂家使用说明。(3)球墨铸铁管采用T型橡胶圈接口,橡胶圈应由管道供货厂家配套供应,其物理性能应满足有关国家规定。外部不需防腐,其内部防腐采用水泥砂浆防腐,并已在制造厂内完成。(4)钢筋混凝土排水管接口形式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做法详见国标图集06MS201-1/29,具体做法以厂家指导为准。(5)压力雨水管道(涂塑钢管)采用双金属焊接连接,采用成品管件,弯头采用90°、45°、30°、22.5°、11.25°成品,弯曲角度小于11°时可利用可曲挠接头借转,允许转角应符合《钢丝网骨架塑料(聚乙烯)复合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81:2005)的规定。8.3基础(1)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采用砂垫层基础;球墨铸铁管和钢筋混凝土管管道基础采用混凝土带状基础。(2)覆土<0.7m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和埋深>6m球墨铸铁管及车行道下的雨水口连接管基础采用满包混凝土加固。(3)排水管道地基处理应满足排水管道对压实度和承载力的要求,且应同时满足道路工程的要求,尽量减小不均匀沉降。填方路段应按道路密实度要求回填至管顶以上1.5m后,再开挖管槽施工管道;且管道基槽应超挖0.5m,再回填0.5m厚的砂卵石或级配碎石,最后施工管道基础;管道施工回填压实后,再分层回填压实至设计路面高程。当开挖沟槽基础为岩石时,槽底应超挖200mm,采用砂砾石回填至设计高程后,再施工管道基础。(4)涂塑钢管采用砂垫层基础。8.4检查井(1)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检查井。(2)本工程检查井采用防盗铸铁井盖及盖座。人行道上采用防盗球墨铸铁井盖及盖座,按承载能力,最低选用B125类型。车行道上采用球墨铸铁分离式“五防”井盖及盖座,即防沉降、防盗、防噪音、防坠落、防位移,按承载能力,最低选用D400类型。。井盖盖座内空应与检查井砌块收口尺寸一致(700mm)。爬梯采用球墨铸铁成品,爬梯参考尺寸为:长295×宽220(180)。(3)埋深<6m检查井采用C30混凝土现浇。(4)埋深>6m检查井、跌水检查井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5)检查井井盖采用具有防盗功能的井盖,井盖应有标识。位于路面上的井盖,宜与路面持平;位于绿化带内的井盖,不低于地面。在车行道下井盖基座与井体分离。(6)检查井应安装防坠落网。(7)本次设计雨污水检查井(D≤800,埋深≤6米)采用装配式检查井及其井盖,均采用矩形预制检查井,参考《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检查井标准图集》(DJBT50-121)。8.5跌水井当污水跌落水头大于1.0m、雨水跌落水头大于1.5m、管道穿越地下障碍物或管内计算流速超过最大设计流速需要采取跌水消能时,设置跌水井。跌水井大样及深型检查井大样中增设有防人员跌落的措施。8.6沉砂井部分道路截、排水沟雨水需接入道路雨水系统,为防止泥沙阻塞管道,需要设置沉砂井。沉砂井在实施时应调整至该段水沟最低点。雨季时应及时清通沉砂井格栅,防止堵塞。8.7雨水口(1)本工程基本采用双箅雨水口(高腾大道与兰谷路交叉口采用多箅雨水口),雨水箅为球墨铸铁材质,承压等级C250。本次设计按双箅雨水口泄流能力25L/s原则进行计算、布设雨水口。(2)雨水口连接管管径为d300mm,以>1.0%的坡度接入临近雨水检查井。(3)道路竖曲线最低点及道路交叉口附近的雨水口,在实施时应调整至实际路面的最低点。道路坡度特别平缓、道路陡坡变缓坡处、立交及匝道变坡凹点处需要加密设置雨水口,以保证有效收水,雨水口标高比路面低3cm。(4)雨水连接管如果位于车行道上,采用满包混凝土加固处理。8.8出水口(1)永久性排水出口有2处,分别位于道路桩号K0+480处和K1+620处,分别采用明渠和箱涵形式;(2)出水口需采取防冲刷、消能、加固等措施。9过街共用管涵考虑到其他市政管线的埋设有可能滞后于道路实施,不与其同步完成,因此本次设计管线过街预埋采用钢筋混凝土Ⅱ级圆管的结构形式,4根DN500管连采用槽布置,用于将来各种市政管网穿线,避免将来破路。平面布置结合道路和排水管线进行合理埋设,详见平面图内容,断面及做法详见大样图。过街预留管管端用砖封堵,并作好隐蔽记录,以利于支路的管道接入。过街预埋共用管沟处也应作好隐蔽记录,便于远期的穿管和接线。10结构采用材料要求本工程所有现浇和预制混凝土构件均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钢材采用普通热轧钢筋(I级钢筋为HPB300;II级钢筋为HRB400);石料采用微风化的砂岩,强度等级不下于Mu30。11排水涵洞设计11.1箱涵排水设计本次设计1#和2#箱涵采用钢筋混凝土箱涵形式。箱涵段地质情况:1#箱涵:该段道路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沿道路轴线地形坡度坡度0~5°,局部为陡坎;垂直道路轴线,地形坡度0~6°。路线两侧地形坡度平缓,局部为陡坎,该段路堤稳定,稻田、沟谷部位清除表层松软土即可填筑。2#箱涵:(1)箱涵K0+000~K0+260段:该段地貌属于浅丘斜坡地貌,地形坡角一般约为5~15°,局部地段地形坡角约为45~60°。地表主要为旱地;上覆土层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层粉质粘土及素填土,粉质粘土呈可塑状,厚约0~5.6m;素填土松散,厚约0~9.3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及砂岩,强风化层岩质软,岩体破碎,厚1.0~3.0m,中风化层岩体较完整。(2)箱涵K0+260~K0+688.65段:该段地貌属于浅丘斜坡地貌,地形坡角一般约为0~10°,局部地段地形坡角约为15~25°。地表主要为旱地;上覆土层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层粉质粘土及素填土,粉质粘土呈可塑状,厚约0~8.5m;素填土松散,厚约0~3.1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及砂岩,强风化层岩质软,岩体破碎,厚0.9~3.3m,中风化层岩体较完整。本工程设计箱涵地基换填深度详结构专业设计图纸,换填工程量根据地质纵断面推算,以实际收方为准。箱涵地基换填施工注意事项:1)要求换填料分层碾压密实,压实度达到95%。2)要求换填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水性,不含有机质、粘土块和其它有害物质,最大粒径不大于10cm,强度不低于四级,含泥量不大于5%。3)换填层下地基土若为淤泥,应先按路基要求进行处理。4)箱涵的临时开挖坡率为素填土:1:1.50,强风化基岩:1:1.0,中等风化基岩:1:0.75。5)箱涵台背回填土材料同道路路基,压实度不小于到96%。6)台背回填必须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后进行,并应在箱涵两侧同时分层填筑、分层夯实,夯实时宜用小型机具,以避免墙身受较大冲击。7)地基承载力为100~130kpa,换填厚度1m,地基承载力为130~160kpa,换填厚度0.5m。8)换填后应进行地基承载能力检测,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11.2结构设计标准1)结构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2)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0。3)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地下结构中露天或迎土面混凝土构件的环境类别为二b类。4)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中地下构筑物等与土体直接接触面不小于40mm,其他为35mm。5)设计荷载:人行段人群荷载:4.0KN/㎡;车行段地面汽车荷载:城-A级;地面堆积荷载:按10kN/m2计算。荷载分项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3.2.4条采用。6)计算软件采用理正工具箱7.0。7)主要材料:混凝土:主体结构采用C30抗渗钢筋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6,混凝土限制膨胀率要求在2.0×10-4~3.0×10-4范围内。垫层采用C20素混凝土。普通钢筋:HPB300钢筋应该符合国家标准GB1499.1—2008的规定、HRB400钢筋应该符合GB1499.2-2007的规定,除特殊注明外,直径≥12mm者采用HRB400级热轧螺纹钢筋;直径<12mm者采用HPB300级热轧圆钢筋。钢筋直径≥22时采用等强度滚压直螺纹机械连接。焊条:HPB300钢筋、Q235钢采用E43型焊条,HRB400钢筋采用E50焊条。钢构件:Q235B钢。水泥: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细骨料:混凝土细骨料建议采用中、粗砂,不应采用细砂。12沟槽开挖及回填本次设计埋深较大的管道一部分位于填方段,实际的开挖量不大;还有一部分距离挡墙较近,而挡墙采用明开挖的方式施工,为降低施工成本,本次设计所有排水管道均采用明开挖沟槽的方式施工。12.1管渠沟槽开挖(1)管沟槽开挖放坡坡比根据所开挖的地质岩层情况和地勘报告确定,同时应满足《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第4.3条的要求。排水管沟沟槽开挖要求及开挖时工作面宽度详见管道沟槽开挖断面图。(2)开挖时如发现不良地质,则需根据有关施工规范对沟槽作支撑处理,防止垮塌事故,同时应确保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3)沟槽开挖建议采用人工开挖,沟槽开挖应控制超挖。12.2地基处理(1)排水管道布置在道路路基范围内,地基处理按道路路基处理执行。(2)管道及构筑物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2Mpa。沟槽在填方地段、地基受到扰动或沟槽超挖的,管道基础以下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3%。(3)对于大型排水暗涵,先于道路路基实施时,对于填方地段,地质条件较差,如淤泥、杂填土等,必须进行换填。换填材料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砂砾石、浆砌片石、素混凝土等,具体采用材料及换填深按图纸要求执行。12.3沟槽回填(1)沟槽回填时,需对称回填并分层压实。管两侧及管顶以上1m范围内采用轻夯压实,管道两侧压实面的高差不应超过0.3m。回填必须在管及结构物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后才可进行。(2)槽底至管顶以上1m范围内,回填不得含有机物及大于50mm的砖、石等硬块。在抹带接口处应采用细粒土回填。(3)排水管道沟槽回填时,柔性排水管道管胸腔两侧及管顶回填土的压实系数详柔性管道沟槽回填大样图;混凝土排水管道管胸腔两侧及管顶回填土的压实系数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第4.6条相关规定执行。排水管道沟槽回填的填料、回填方法及其他要求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第4.5条相关规定执行。(4)检查井周围的回填要求:a检查井砌体或现浇砼需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允许回填。b井室及井筒周围的回填应与管沟槽回填同时进行。c井室及井筒周围回填压实时应沿井室中心对称进行,且不得漏夯。d井室及井筒周围0.5m范围内应采用砂卵石或碎石回填。(5)未尽事项按图纸及相关规范要求执行。13施工安装注意事项(1)施工单位在施工前,须复核上、下游市政排水管道(沟)接入处标高,避免水接不进来和排不出去的事故发生。如测量结果与本次设计标高相冲突,及时与设计方联系,以作出调整,只有待设计方调整完后方能施工。(2)工程正式开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一次图纸技术交底。施工单位在施工前请认真仔细读图,若本设计图中有实际情况与设计不符之处或错漏之处,请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作出调整后方能施工。(3)如果工程现场与设计基础资料有较大出入或者有障碍物影响施工,需要变更设计的,由施工方提出,监理同意,业主发送设计变更函件给设计单位,设计方调整变更完后,施工方根据正式的设计变更文件进行施工。(4)检查井井面标高应根据实际路面标高合理调整,保持与完成后路面齐平。当井面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有较大出入时,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进行复核确认。(5)过街预留管管端用砖封堵,并作好隐蔽记录,以利于支路的管道接入。过街预埋共用管沟处也应作好隐蔽记录,便于远期的穿管和接线。(6)沟槽开挖时应注意施工安全,开挖放坡坡度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和地勘报告求严格按规范要求执行,防止跨塌伤人事故发生。同时开挖中必须严格注意开挖边线与周边现状建构筑物的关系,沟槽开挖不得影响建构筑物的结构安全。(7)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必须浇筑密实,不得出现蜂窝、麻面。在所有的钢筋混凝土构件上的预留孔洞、预埋套管及预埋件,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由水专业的施工人员配合工作,并签署后方可浇筑,以免错漏和移位,严禁事后打孔凿洞。(8)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施工单位上报监理,会同业主、质检、设计协商处理,施工单位不得擅自处理,否则设计单位一概不认,对施工问题的处理,应以书面签署盖章为准。(9)塑胶管道须进行管道密闭性、管道变形及沟槽回填土密实度检验,管道初始变形需要满足技术规程的要求。(10)施工前必须做好防洪工作和施工组织计划,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组织施工。并组织材料进场,堆放,搞好临时排水。施工组织计划须经项目监理研究批准后才可允许进场施工。(11)所有的材料、产品均应有出厂检验合格证书,进场应按相关程序进行进场检验。HDPE中空增强双壁缠绕管双橡胶圈承插接口在安装完毕后,须进行接口的水密性试验,试验方法按照各自相关专业规范进行。(12)施工中做好施工记录和资料整理,资料必须满足业主要求及国家规定。(13)排水管道必须做闭水试验,按照《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14)工程施工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及项目所在地的工程管理相关法规、规定程序进行。需要设计单位参加验收的分部工程,应在该分部工程按设计要求完成后,下道工序未进行之前及时通知设计单位。验收前施工单位应事先准备好必须的相关图表等技术资料,并有业主代表、监理、质监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进行。(15)根据“渝府办【2019】4号文件"和“渝建【2019】434号文件”的要求,本次设计中“使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产品替代用量应不少于30%”。(16)其余未尽事宜按国家现行相关规范和标准执行。14危大工程专项设计14.1危大工程重点部位和环节根据住建部颁布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及《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本次设计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工程,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本次设计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工程,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14.2危大工程施工意见该项目的危大工程的管理,应严格执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令第37号)》及《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施工单位应当在危大工程施工前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并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查签字、加盖执业印章后方可实施。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专家论证前专项施工方案应当通过施工单位审核和总监理工程师审查。专家论证会后,应当形成论证报告,对专项施工方案提出通过、修改后通过或者不通过的一致意见。专项施工方案经论证需修改后通过的,施工单位应当根据论证报告修改完善后,重新签章。专项施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