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口与社会7课件_第1页
城市人口与社会7课件_第2页
城市人口与社会7课件_第3页
城市人口与社会7课件_第4页
城市人口与社会7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城市人口与社会第一节城市人口与社会要素的定义1城市人口1.1城市人口界定人口具有双重特性,是区域发展的落脚点,又是发展的主体,故对人口必须加以关注。未来,中国将面临人口问题的三大挑战:第一人口增长率的下降第二性别比失衡第三人口老龄化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城市人口是指那些与城市活动有密切联系的人群。这些人群常年居住生活在城市的范围内,构成了该城市的社会主体,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建设者、参与者,同时也是城市服务的对象,他们依赖城市生存,又是城市的主人。城乡界线的划分城市行政地域:按一定标准或程序在行政上分别设置市、镇和乡、村等建制,并确定他们的行政管理边界。城市实体地域:城市的本质特征是对城市的实体地域而言,即城市建成区。城市功能地域:城市功能所影响的地域。济南市辖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历城区、长清区、章丘市、平阴县、济阳县、商河县,共6区、1市、3县。65个镇、27个乡、54个街道办事处、487个社区居委会、4658个行政村。面积8076平方公里,人口563万。市人民政府驻市中区,邮政编码250001。区号0531。

城乡界线的划分,美国的处理方法比较完整,它对城市实体范围的划定使用详细的规定。城镇人口由“城市化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化地区以外的2500人以上“地方”的全部人口组成。UrbanizedAreaPlace按照1990年普查的最新规定,一个城市化地区由中心地方和外围密集居住区两部分组成,一般至少5万人。外围密集居住区的划分基本上以普查小区为基本单元,以人口密度为基本指标,它们是否能归入某个城市化地区,需满足以下条件:(1)一个或多个连续的人口密度在每平方英里1000人(相当于每平方千米386人)以上的普查小区。这些普查小区与其它符合条件的地域必须相连;若不相连,则与城市化地区主体之间的公路距离不得超过1.5英里(2.4km),且与隔断它们的这一不符合条件的地域一起,其总体人口密度必须在每平方英里500人以上;若隔离部分是水体或其它难开发地域,则公路距离可放宽到5英里;

都市区与大都市带

都市区(MetropolitanArea):

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美国在1910年就提出都市区(MetropolitanDisrtict)的概念,1949定为标准都市区(SMA),1959年改称标准都市统计区(SMSA),一直到1980年改称都市统计区(MSA)。

每一个MSA必须至少包括一个5万人以上的中心市或者包括一个至少5万人的城市化地区,并满足都市区的总人口至少10万人。

MSA:中心县+外围县

中心县,即中心城市所在的县或至少有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化地区里的县。同中心县结合在一起组成MSA的外围县必须满足某些大都市特点(如人口密度、城镇人口比重、非农业劳动力比重等)和与中心县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主要指标是通勤)等特别的标准。都市区和城市化地区之间的不同和联系就在于,有城市化地区才可能有都市区,都市区一定包括一个或几个城市化地区。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包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城市化地区的MSA复合体,假如满足特别的标准,要进一步定义出他们的组成部分“基本都市统计区”(PMSA),包含有几个PMSA的都市复合体则称为“结合都市统计区”(CMSA)。MSA、PMSA、CMSA统称都市区(MA)。《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

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中符合以下规定的区域: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城市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居民委员会地域和村民委员会地域。镇是指在城区以外的镇和其他区域中符合以下规定的区域:镇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镇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村民委员会地域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场、林场等特殊区域2城市社会要素的定义城市社会是指以城市为主体的社会空间组织,城市社会要素包括:城市中的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结构、城市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社会心理、社会发展规律等。主要研究内容有:人类生态学、城市社区的划分、城市问题、城镇化

二、城市社会发展规律城市社会发展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一般规律特殊规律个别规律第三节人口与社会要素的影响人口和社会要素对城市规划的各种需求测定非常重要人口预测居住用地、公共事业用地、零售业用地就业岗位预测经济部门用地需求居住、商业、行政办公交通及其他基础设施用地

一、人口要素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人口规模:人口规模决定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最基本标杆,是估算未来居住、零售业、办公空间需求、工业生产空间需求以及城镇设施空间需求,甚至一些类型的开放空间(如公园)需求的基础人口结构的类型:一般将人口结构分为以下几类。

自然构成:性别构成、年龄构成、人种构成

经济构成:产业构成、职业构成、收入分配构成、消费构成

语言构成:民族构成、语言构成、宗教构成、婚姻构成、家庭构成

质量构成: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地域构成:自然地域构成、行政地域构成、城乡构成

人口年龄构成年龄构成对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产分布具有重要意义。1、世界各国都是产业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大,其次是幼年人口。2、世界人口年龄构成的趋向之一是老年人口比重越来越大,人口构成老龄化。老年型国家(65岁以上的人口占10%以上)3、世界人口年龄构成的另一个趋向是幼年人口比重越来越小三种不同的人口划分: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人口和就业的空间分布:人口分布是评价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工作地点、商业以及其他设施可达性的必要依据。也可以用来揭示城乡面临的各种问题并区分对不同人群的影响。二、社会要素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城市规划中的主要社会目标:物质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协调社会群体内部公共资源的公平分配保障社会底层群体的基本生活空间改进空间环境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社会与经济、生态系统的统筹发展规划制定与实行中的民主决策第四节城市人口与社会的分析方法1城市人口分析方法户籍人口流动人口暂住人口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定义:户籍人口是指在当地公安派出所登记户口的人口。户籍人口分类:城镇户籍人口(非农业人口)农村户籍人口(农业人口)城镇农村居民一元化流动人口:一般是指离开了户籍所在地到其他地方居住一定时期的人口。城市人口规模统计:不包括规划范围内的跨街道、跨区人户分离的流动人口,包括居住在规划范围内时间在半年以上的流入人口和离开本地半年以内的流出人口。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示意图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人口领域的显著现象,它既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又反过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因此加强对中国流动人口的分析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战后国际人口移动的新特征1、国际人口移动量大2、劳务输出主要输入地区:西欧、北欧,是世界上最大的劳务输入市场,占50%,1000万人以上。(经济发达、人口老化,劳动力短缺);中东,300—400万。主要的输出国家:南欧(意大利、前南斯拉夫等)、南亚、东南亚(印度、巴基斯坦都在100万以上)、发达国家的高级技术、管理人才的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作用主要是创造外汇,减轻国内就业压力。3、人才外流其一:人才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知识经济得到来使人才成为成为争夺对象。据统计,美国技术产业缺45万科研人员,信息技术行业有1/10被迫空缺;欧洲信息技术人才缺口123万;日本未来10年缺200万。其二:人才外流的梯度性。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国—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其三:人才外流的正负效应—双成利益与双成损失。现代社会的人口移动特征:国内以人口城市化为主,国际以非定居的外籍工人为主从农村向城市移动,从生存条件差的地区向条件好的地区移动原因:经济因素为主,辅以社会性、政治性原因人口移动的原因及后果(一)影响人口移动的因素1、社会生产方式的决定性影响2、国民经济部门结构变动的影响3、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影响4、新地区开发的影响5、社会政治因素

人口移动的社会经济后果1、人口移动对人口发展的影响:(1)使地区人口在短期内发生数量上的明显增加和减少(2)造成移入地和移出地人口的年龄和性别结构的变化2、人口移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总体是积极的,但是要有辨证的眼光,要考虑到利弊两个方面。暂住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在该地暂时居住一定时间的人口。暂住人口相当于流动人口中的流入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常住人口在统计上包括满足居住时间的户籍人口,流动人口中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入人口和居住半年以下的流出人口。二、城市人口结构分析2.1年龄结构城市人口各年龄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年龄构成的意义比较成年组人口数和就业人数,可以看出就业情况和劳动力潜力掌握劳动后备军的数量,对研究经济有重要作用掌握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的数量和发展,是制定托儿所、幼儿园及中小学等公共设施规划指标的重要依据掌握老年组的人口数及比重,分析城市老龄化水平,是城市社会福利服务设施规划指标的主要依据2.2职业结构城市人口中的社会劳动者按其从事劳动的行业性质(即职业类型)划分,各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城市规划中应提出合理的职业构成和产业结构建议,协调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达到生产与生活配套,提高城市的综合效益。人口密度模型(clark)Dd=D0*e-bd式中,Dd城市某地的人口密度,D0城市中心的人口,d为该地距城市中心的距离。反映了城市人口密度在城市中心最高,然后随远离市中心人口密度起初快速递减,然后平缓递减的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形态。

3城市人口预测3.1综合增长率法综合增长率法是以预测基准年上溯多年的历史平均增长率为基础,预测规划目标年城市人口的方法。Pt=P0(1+r)n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P0预测基准年人口规模r人口综合年均增长率n预测年限人口综合年均增长率r应根据多年城市人口规模数据确定。缺乏多年人口规模数据的城市可以将综合年均增长率分解成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分别根据历史数据加以确定。举例某城市从1995—2000年城市人口年均增长25.7‰,自然增长率9.6‰,机械增长率16.1‰。从2001—2005年,人口年均增长率提高到30.9‰,自然增长率6.6‰,机械增长率24.3‰,2005年人口达到88.72万,对2020年人口进行预测。高方案:r=7‰+24‰=31‰中方案:r=(25.7‰+30.9‰)/2=28.3‰低方案:r=6‰+16‰=22‰4社会分析的方法4.1社会指标分析法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现代化指标体系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和谐社会指标体系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4.2常用社会指标社会组织系统的指标人口特征:人口规模、人口密度人口素质水平:人均受教育年限、高等教育入学率社会结构:城镇化水平外来人口状况:务工比例社会公平:城乡收入水平差异行政效率与城市政策:群众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