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_第1页
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_第2页
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_第3页
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_第4页
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1为了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分析^p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理解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我们选取信阳师范学院、广东医学院等中东部高校作为调查地点,以自填问卷的方式和集中填答相结合的方式进展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568份,有效回收率85.3%。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但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缺乏交往的主动性、社交才能普遍较差、对自身沟通表达才能的不肯定、交往中多处于被动角色以及局部学生表达才能有待进步成为该群体人际交往的主要问题。而性格、兴趣、文化程度、家庭构造和年龄等成为了影响人际关系的前五位个体因素;教师对大学生沟通表达的重视程度、学校课程设置及推广、外部兼职时机等构成了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外部因素。一、大学生校园活动参与情况校园活动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大学生校园活动的参与情况是其人际交往状况及才能的重要表征。1、大局部学生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担任或曾经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占39.1%;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占60.9%。由此看出,超过一半的大学生没有担当过学生干部的经历。2、多数大学生参加过校园文化活动至于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情况,在被访大学生中,参加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占绝大多数,占到74.8%,而未参加过校园文化活动的仅占到25.2%。3、不少学生没能认识到参加社团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而参加社团者多数为培养兴趣爱好参加学校社团是锻炼大学生人际交往和沟通表达的重要途径。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24.9%的大学生没有参加过社团;参加过1个社团的占33.3%;参加过2各社团的占28.0%;参加过3各社团的占11.5%;参加过4个、5个和8个社团的分别占1.4%、0.5%和0.4%。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访者中,认为社团活动对人际关系“影响很大”的大学生占8.5%,认为社团活动对人际关系“影响较大”的大学生占35.0%,此两者合计比例为43.4%,缺乏一半;认为社团活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说不清”的大学生占25.9%;认为社团活动对人际关系“影响不大”的大学生占28.6%,认为社团活动对人际关系“没影响”的大学生只占2.0%,此二者合计那么为30.6%,约占到三分之一。通过进一步的分析^p发现:多数大学生参加社团是为了“培养兴趣爱好”的占到56.5%,超过了一半;其次是为了“开展人际关系”和“锻炼才能”的被访大学生各占15.5%,均占较少比例;仍有局部学生参加社团是为了“打发时间”、“休闲放松”或其他原因参加社团的,均占到5.0%左右。二、大学生人际交往认知状况及存在问题1、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认知状况〔1〕被访者普遍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大學生对于人际关系作用的看法,普遍都倾向于认为人际关系是重要的。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访大学生中,认为人际关系“很重要”的占到34.9%,认为人际关系“比拟重要”的占到48.3%,单此两项合计就到达83.2%,再加之认为人际关系“一般重要”的占到15.9%,此三项合计可高达99.1%。而认为人际关系“不太重要”或“不重要”的学生仅缺乏1.0%。〔2〕大学生对人际关系作用的认识。大学生对人际关系作用的认识表如今对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上。一是人际关系对学习的影响。在被访大学生中,认为人际关系对学习“影响很大”的占18.0%,认为人际关系对学习“影响较大”的占43.6%,此二者合计那么占61.7%,接近三分之二;而认为人际关系对学习的影响“说不清”的占20.5%,认为人际关系对学习“影响不大”的占15.9%,认为人际关系对学习“没影响”的仅占1.9%。这说明大多数学生普遍都认为人际关系对学习都是有或大或小的影响。二是人际关系对生活的影响。至于大学生对“人际关系对生活的影响”的看法,在所调查的大学生中,认为人际关系对生活“影响很大”的占23.6%,认为人际关系对生活“影响较大”的占51.1%,此二者合计那么占74.8%,接近四分之三;而认为人际关系对生活的影响“说不清”的占16.6%,认为人际关系对生活“影响不大”的仅占8.3%,认为人际关系对生活“没影响”的缺乏1.0%。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人际关系对生活是有影响的。三是人际关系对工作的影响。在“人际关系对工作的影响”这一问题上,在被访大学生中,认为人际关系对工作“影响很大”的占43.6%,认为人际关系对工作“影响较大”的占44.3%,此二者合计那么占87.9%,超过五分之四;而认为人际关系对工作的影响“说不清”的占9.0%,认为人际关系对工作“影响不大”的仅占2.7%,认为人际关系对工作“没影响”的缺乏1.0%。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人际关系对工作是有影响的。2、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主要问题〔1〕多数大学生对人际关系有较高关注度,但却认为并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通过调查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也大多对人际关系持关注态度。在被访的大学生中,对人际关系“经常注意”的占到51.1%,超过了一半;对人际关系“偶然注意”的占到39.4%,此两项合计就高达90.5%。而对人际关系“不注意”或平时“没想过”的总共缺乏10.0%。尽管多数大学生对人际关系保持较高关注度,但他们的期望与现实情况往往是不一致的。大学生总体上认为人际关系是重要的并且平时比拟注意,但真正“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却并不占多数。在被访的大学生中,只有33.2%认为自己擅长处理人际关系,而认为“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占36.9%,再加之持“不清楚”模糊状态的169人,二者合计所占比例高达66.8%。对于大学生而言,宿舍内人际关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现实中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状况:在被访的大学生中,认为宿舍人际关系“很好”的占45.2%,还缺乏一半;而宿舍人际关系“还行”的就占49.1%,接近一半;不过,宿舍人际关系“说不清”、“不太好”或“很差”的大学生也为数寥寥,只占5.7%。这说明多数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状况一般,尚有待进一步改良。〔2〕多数大学生缺乏与人交往的主动性。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更多的表如今大学生的主动性方面。在被访大学生中,表示“愿意”与生疏人主动交谈的占43.0%,尚缺乏一半;而表示“不愿意”与生疏人主动交谈的那么有约三分之一;持“无所谓”态度的约占四分之一。在对待生疏人的态度问题上,在所调查的大学生中,表示会“真诚相待”生疏人的占50.5%,勉强超过一半;而表示会对生疏人“小心慎重”的占到45.5%,居然接近了一半。另外,还有4.0%的人表示对生疏人会“尽量躲避”。对于是否有勇气在公开场合发表看法的情况,在被访大学生中,表示有勇气在公开场合发表看法的占到46.4%;而表示没有勇气在公开场合发表看法的占到27.2%,超过了四分之一;另外,持模糊态度“不清楚”的也有26.3%,超过了四分之一。同教师的沟通状况也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表现。调查发现,在平时,大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情况不容乐观。在被访大学生中,“经常”与教师沟通的仅占9.3%,“偶然”与教师沟通的占18.5%,两项合计仅为27.8%;而“极少”与教师沟通的就占47.9%,“从不”与教师沟通的占到24.3%,此两项合计那么其所占比例高达72.2%。〔3〕大学生社交才能普遍较差。社交才能是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调查发现,大学生社交才能不容乐观。在被访大学生中,认为大学生社交才能状况“很好”的占5.4%,社交才能状况“比拟好”的占29.5%,此两者合计占到35.0%,刚刚超过三分之一;认为社交才能状况“一般”的占55.7%,超过一半;认为社交才能状况“不太好”的占8.1%;认为社交才能状况“很差”的占1.1%。〔4〕大学生对自己的沟通表达才能不太肯定,沟通更看中“语言”因素。调查发现,对于自己的沟通才能状况,大学生普遍不太肯定。在被访的大学生中,对于自己的沟通才能状况表示“非常满意”的仅占7.5%;表示“比拟满意”的占32.7%;表示“一般满意”的占45.6%,接近一半,表示“不太满意”的占14.2%。对大学生语言表达才能状况的调查发现:在被访大学生中,表示“很容易与别人沟通”的占63.1%,接近三分之二;而表示“别人经常不理解自己的话”的占6.5%;表示“反复表达才能表达清楚”的占30.3%,约占到三分之一,这一比例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对于“沟通时应注意的因素”这一问题,在被访者中,有70.8%的大学生认为是“语言”,占绝大多数;有11.5%的大学生认为是“表情”,有11.0%的大学生认为是“心态”,只有5.9%的大学生认为是“动作”。〔5〕大学生社会交往中多处于被动角色,应对“冷场”策略不一。我们对于大学生在社会交往中角色的调查,其结果更值得我们考虑。在被访大学生中,社会交往中作为“主角,引导谈话的主题”的占33.9%,约三分之一稍强;作为“配角,被动跟随别人谈话”的那么占61.1%,接近三分之二;另外,还有4.9%的大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常常被无视”。对于沟通中的冷场状况,大学生的应对策略各有不同。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在面对沟通中的冷场状况时选择“保持沉默”的占16.0%;选择“引出新话题”的占73.2%;选择“借故走开”的占6.5%;另外还有4.3%的大学生根本“不知所措”。〔6〕局部大学生表达才能有待进步。通过调查发现:在被访大学生中,可以“明晰准确”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仅占9.3%;可以“比拟准确”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占49.7%,不到一半;可以“一般准确”地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占34.3%;“需要重复表达”的占1.8%;还有4.8%的被访者“不善表达”。三、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分析^p1、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个体因素大学生个体背景情况构成了影响人际交往的内部因素。而调查数据显示出性格、兴趣、文化程度、家庭构造和年龄等成为了影响人际关系的前五位个体因素。〔1〕性格因素。超过一半的被访者认为影响人际关系第一位的因素主要是性格。就被访大学生的答复中,对于“影响人际关系的第一位因素”的看法情况如下:超过一半人次的被访者认为影响人际关系的第一个因素是“性格”,占57.6%;认为影响人际关系的第一个因素是“年龄”的人次占13.5%;认为影响人际关系的第一个因素是“兴趣”的人次占10.2%。而认为影响人际关系的第一个因素是“地域”、“文化程度”、“民族”、“家庭构造”或是“其它”的答复人次都不多,均缺乏10.0%。〔2〕兴趣因素。影响人际关系的第二位因素集中于兴趣。在对于“影响人际关系的第二位因素”的答复中,认为影响人际关系的第二位因素是“兴趣”的人次占33.9%;認为影响人际关系的第二位因素是“文化程度”的人次占22.6%,认为影响人际关系的第二位因素是“性格”的人次占20.0%,而认为影响人际关系的第二位因素是“地域”、“家庭构造”、“年龄”、“民族”或是“其他”的答复人次都不多,均缺乏10.0%。〔3〕文化程度因素。影响人际关系的第三个因素集中于文化程度。对于“影响人际关系的第三个因素”的看法,认为影响人际关系的第三个因素是“文化程度”的人次占30.3%;认为影响人际关系的第三个因素是“兴趣”的人次占20.7%;认为影响人际关系的第三个因素是“年龄”的人次占14.4%;认为影响人际关系的第三个因素是“家庭构造”的人次占13.5%;认为影响人际关系的第三个因素是“性格”的人次占11.5%;而认为影响人际关系的第三个因素是“地域”、“民族”或是“其他”的答复人次都不多,均尚缺乏5.0%。〔4〕家庭构造因素。影响人际关系的第四位因素主要是家庭构造。对于“影响人际关系的第四位因素”的看法,认为影响人际关系的第四位因素是“家庭构造”的人次占20.6%;认为影响人际关系的第四位因素是“兴趣”的人次占20.2%,认为影响人际关系的第四位因素是“年龄”的人次占19.4%;认为影响人际关系的第四位因素是“文化程度”的人次占17.9%;认为影响人际关系的第四位因素是“地域”的人次占12.3%;而认为影响人际关系的第四位因素是“性格”、“民族”或是“其他”的答复人次都不多,均尚缺乏10.0%。〔5〕年龄因素。影响人际关系的第五位因素主要是年龄。对于“影响人际关系的第五位因素”的看法:认为影响人际关系的第五位因素是“年龄”的人次占24.3%;认为影响人际关系的第五位因素是“地域”的人次占23.2%;認为影响人际关系的第五位因素是“家庭构造”的人次占19.5%;认为影响人际关系的第五位因素是“兴趣”、“民族”、“文化程度”的答复人次都不多,均在10.0%左右;而认为影响人际关系的第五位因素是“性格”或“其他”答复人次就更少,均只占到缺乏5.0%。2、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学校因素教师对大学生沟通表达的重视程度、学校课程设置及推广、外部兼职时机等构成了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外部因素。〔1〕大学教师对大学生沟通表达的重视程度缺乏。大学教师对沟通表达的重视程度往往会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才能的培养。调查发现,大学教师对大学生沟通表达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在被访大学生中,认为其大学教师“经常强调”沟通重要性的只占29.3%;认为其大学教师“偶然强调”沟通重要性的占59.4%;其大学教师“从不强调”沟通重要性的也有11.3%。〔2〕大学中有关人际交往的讲座不多。学校开设有关人际关系的`讲座是进步大学生人际交往才能的重要途径之一。调查发现,被调查大学生所在学校开展关于人际关系讲座的情况并不乐观:在被访大学生中,认为自己的学校关于人际交往的讲座“很多”的只占9.1%;有41.5%大学生表示自己学校关于人际交往的讲座“一般”,不到一半;表示自己学校关于人际交往的讲座“很少”的占40.8%,将近一半;而有8.6%大学生那么表示自己学校关于人际交往的讲座根本“没有”。〔3〕明确知道所在学校开设进步人际交往与沟通才能课程的人数缺乏一半。所在学校开设进步人际交往与沟通才能课程是进步大学生人际交往和沟通表达的重要途径。但调查数据显示明确知道所在学校开设进步人际交往与沟通才能课程的大学生并不多。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46.9%的大学生表示其所在学校开设有进步人际交往与沟通才能的课程,缺乏一半;有27.9%的大学生表示其所在学校没有开设进步人际交往与沟通才能的课程;还有25.0%的大学生根本“不清楚”其所在学校是否开设有进步人际交往与沟通才能的课程。谈到是否希望学校开设此类课程时,大多数学生表现出渴望与期待:在被访的大学生中,高达70.0%的大学生表示“希望”开设此类课程;只有7.2%的大学生表示“不希望”;有18.8%的大学生表示出“无所谓”的态度;还有4.0%的大学生表示“没想过”。〔4〕大学期间做过兼职的过半,过半的大学生认为兼职对沟通才能影响较大。兼职对于大学生沟通才能的影响是明显的。调查数据说明:被访的大学生中,在大学期间做过兼职的占到58.5%;没有做过兼职的大学生占40.6%。至于兼职对沟通才能的影响,多数大学生还是持肯定态度的:在被访大学生中,有16.3%的大学生认为兼职对沟通才能“影响很大”,有37.8%的大学生认为兼职对沟通才能“影响较大”,二者合计占到54.1%,超过一半;另有28.6%的大学生认为兼职对沟通才能的影响“说不清”,而只有很少大学生认为兼职对沟通才能“影响不大”〔14.1%〕或“没影响”〔3.2%〕。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2如今,随着大学的日渐开放,大学生与社会交往的日渐增多,社会上一些复杂的人际关系在大学生活中也有投射。因此,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安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获得心理安康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注意:冲动心理大学生处于特定的生理发育期,自制才能较弱,遇事容易冲动。如骑车相撞以及类似的许多事情,是大家都不愿意发生的,有时也很难断定谁是谁非,双方谦让一下就相安无事了,即使自己有理,也可以忍让一点,好言相对,然而大学生往往一时冲动,气势汹汹,把事情搞糟。面子心理大学生的许多人际冲突,都是发生在没有什么原那么问题的小事情上,往往是一次无意的碰撞、不经意的言语伤害,或区区小利等,本来只要打个招呼、说声抱歉,也就没事了,但双方都“赌气”,不肯放低姿态,结果争吵起来。更有甚者,一个不让,一个拔拳相向,头破血流,事后懊悔不迭。从心理学角度讲,那么是双方都在用不适当的方法维护自尊,即典型的面子心理。仿佛谁先抱歉就伤了面子,谁在威胁面前低了头,谁就是____,于是层层晋级,以悲剧而告终。封闭心理大学生人际和谐的表现之一是乐于与人交往,然而有的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那么形成不同程度的封闭心理,阻碍其正常人际关系的形成。有的是因为性格内向,情感冲动的强度较弱,外露表现不明显,被人误认为封闭。实际上他们是情感深沉,能帮人一帮到底;有的是整天忙繁忙碌,因为紧张的工作和繁重的家务所累,始终处于疲倦状态,自然也就很少有高涨的热情,只要紧张气氛松弛了,他们的热情一般能很快调动起来;有的那么是因为心灵上的创伤所致。如过去曾热诚待人,结果却遭致欺骗、暗算,因此对人渐存戒心,不轻易暴露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者学业屡屡受挫,世界在其眼中被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对生活的追求,自以为是看破红尘,新的事物,新的活动难以再激起他的热情,看不到自己改造世界的力量,只想消极混世,了此一生。对于心理封闭的同学,最重要是要努力改变自我,自强不息。大家要以更大的热情关心、帮助他们,不能简单予以责备,甚至孤立他们。宽容心理同学之间坦诚相待、互通有无,有利于增进彼此友谊,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冲突。但在和同学交流遇到意见分歧或对方有错误时,你是措辞僵硬,直道其详,还是近取诸譬,站到对方的立场上想一想,委婉地让对方承受你的意见,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另外,培养幽默感也有助于把本来紧张的场面缓和得轻松自如;几句俏皮话能使一个窘迫的场面在笑话中消逝。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3(一)大学生自身方面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集体意识,学会与人分享。其次,在与同学相处的时候学会聆听,做一个合格的聆听者。同时,自己在遇到苦闷的时候可以适当倾诉,这有益于身心安康。再次,要树立自信心,做到不卑不亢、大方自然。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做一个阳光向上、自信满满的新时代大学生。最后,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积极参加各类活动,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可以有效开展,进步自身的人格魅力。(二)学校方面首先,针对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丰富的课余活动,构建一个有效的社会理论系统,为大家进展良好的人际交往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让学生们在丰富的活动中展现自己,拉近与同学之间的间隔,增强有效的人际交流。其次,建立心理咨询室,并且装备专职的心理心理咨询师,构建大学生人际交往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迷茫困惑的大学生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再次,学校开设相关课程。人际交往对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以后的工作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他们需要一个“人生导师”,开设相关课程可以最大限度满足这一点,比方开场社交礼仪课程。最后,高校应该加强人文精神教育。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心,是人要成为“人”的精神需要,人文不仅关系到人性,也关系到做人。高等教育也是育人的教育,学生做人乃是高校当前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加强人文精神教育,注重对人性的终极关心,才能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交往环境。同时,要注意培育大学良好的校风。大学之大,不在于校园的大小,根本上在于一种气氛,校风能创造出一种埋伏的、弥漫的,浸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