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精选5篇)_第1页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精选5篇)_第2页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精选5篇)_第3页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精选5篇)_第4页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精选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精选5篇〕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精选5篇〕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篇1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示意图;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2.使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纬线和赤道的意义,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纬线、两极和赤道。3.使学生知道纬度确实定方法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记住南北半球的划分,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南北半球。4.通过讲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自然界物质运动与变化的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教学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纬度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3.南、北半球的划分。教学难点:纬度的划分。教具:地球仪、投影仪、自制投影片、经纬仪教学方法:读图分析^p和谈话法、电化教学法。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假如有人问你,人类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地球”。但是,作为地球上的公民,恐怕你对地球还知之甚少。为了让同学们理解地球的“庐山真面目”,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况,首先学习“地球和地球仪”。〔板书〕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看图〕看地球卫星照片〔课本封底彩页〕指出地球形状是球体。〔出示投影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讲述〕众所周知,地球是个球体,但是古代人却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是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大锅,有“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逐渐发现,有很多自然现象说明了地球外表是圆的,特别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地球的球形形状。如今,人造卫星从宇宙空间拍摄到的球状的地球照片,更是一目了然。〔想一想〕有哪些现象证明地球是圆的?〔出示投影片:人们从海边观察船从远处驶来或船离岸远去的现象〕〔板书〕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个球体〔提问〕地球是个球体,但它是不是绝对圆的圆球体呢?〔看图〕看《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示意图》〔谈话〕地球半径是否等长?〔结论:不等长,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所以,地球不是绝对圆的圆球体。〔板书〕2.地球是两极稍扁的不规那么的球体〔讲述〕由于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很少〔只差21千米〕假如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的时候,这个差异就看不出来了。因此,人们仍把地球看作正球体,其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计算〕根据地球平均半径算出赤道周长:2πR=2×3.14×6371千米=40030千米≈4万千米〔讲述〕地球的体积非常庞大,人们难以真正观察其全貌。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地球知识,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板书〕二、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展示地球仪〕讲述地球仪上各种颜色、符号和文字的含义。〔转动地球仪〕让学生找出南北两极。〔黑板绘图〕说明地球自转时是绕着地轴旋转的。〔板书〕三、地轴和两极〔提问〕地球里面是否真正有一根轴?〔结论:没有,是假想的〕〔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说明正确方法:面对地球仪,让其自左向右〔即自西向东〕作逆时针转动。〔做一做〕先后请几位学生上台演示地球自转,并在地球仪上指出东、西、南、北4个方向。〔讲述〕只知道东西南北,还无法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像在电影院看电影,必须知道排号和座号才能找到座位一样。经纬网是由纬线与经线构成的。〔板书〕四、纬线和纬度〔展示地球仪〕说明纬线的概念〔展示经纬仪〕让学生观察纬线的特点,师生共同分析^p,得出以下结论:〔板书〕1.纬线的特点:是圆、长度不等、指示东西方向。〔提问〕从赤道到两极,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何规律?〔结论:由赤道向两极不断缩短,赤道最长,两极点为零。〕〔讲述〕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纬线。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纬度。〔板书〕2.纬度〔展示经纬仪〕让学生观察赤道,通过谈话得出赤道的意义。〔板书〕(1)赤道的意义:南北半球的分界限、零度纬线、北纬(N)与南纬(S)的分界。〔看《南北半球的划分图》〕答复以下问题:亚洲大局部在哪个半球?南极洲呢?〔结论:亚洲大局部在北半球,南极洲在南半球。〕〔板书〕(2)纬度的划分〔黑板绘图〕说明纬度的划分,并标注北纬和南纬。〔出示投影片:纬线和纬度〕让学生完成“想一想”。〔见教材P6〕〔出示投影片:低、中、高纬的划分〕让学生观察低、中、高纬度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提问〕张家港市沙洲中学的纬度约为32°N,它位于哪个纬度带?〔结论:中纬度〕进一步提问学生:海口(20°N)呢?中山站(69°S)呢?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了地球的形状和必须记牢的两个数据,〔即: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0000千米〕知道了地球仪就是地球的模型,明确了纬线的特点和赤道的意义,掌握了纬度确实定方法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对在地球仪上如何识别纬线、两极和赤道以及识别南北半球也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篇2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3.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开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教学难点地球上经纬度的划分。教学方法谈话法和讲授法。教学媒体教学挂图、地球仪和学生用小型地球仪,自制投影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线和经度与东西半球的划分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人类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形状是个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些知识.【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读一读”,考虑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几个阶段?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学生活动。【老师指导】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愈来愈正确。特别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准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圆形球体。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多少千米?假如我们将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这个差值还有多少?学生活动:经过计算得出,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21米,假如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时这个差异几乎就看不出来了。因为差异很小,通常人们仍将地球看成圆球体。【板书】1地球是一个非常接近圆球体的不规那么球体运用课本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并计算地球的平均半径,运用地球的赤道半径,计算赤道的周长,它约为4万千米。2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再来观察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作的地球的模型。【板书】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提问讨论】〔1〕地球仪是由哪几局部构成的?〔2〕地球仪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3〕在地球仪上找到南北极点。〔4〕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学生活动并答复以下问题:〔1〕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共同组成。〔2〕球面上绘着地图,地图上标有南北极和经纬度,颜色、符号、文字、表示陆地、山脉、河流、海洋、湖泊等地理事物。〔3〕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外表相交于两点。〔4〕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为北极;与北极相反一点为南极。【板书】三、地轴和两极【老师演示】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指导学生转动自己的小型地球仪,让学生领会“一轴两点”并领会地球上东西方向确实定。【板书】四、经线和纬线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提问:〔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的线称为什么线?〔经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称为什么线?〔纬线〕〔2〕观察地球仪,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圆?〔3〕所有经线长度是否相等?所有纬线长度是否相等?〔4〕纬线自成纬线圈,那么,经线如何组成一个经线圈?〔5〕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学生小组讨论以后,代表发言,全班总结。学生填表:经线纬线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圆弧状况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长度每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就半球来说,每一条纬线长度都不相等;就全球来说,纬度一样的纬线,长度相等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板书】五、经度和纬度继续观察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有多少条经线?学生说有无数条。为了区别出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规定了不同的度数,即经度。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到0度和180度经线,由0度经线向东西各划分出180度。分别称为东经度和西经度。观察0度和18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同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哪一个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大?哪一个小?〔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线组成的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小〕。【老师讲解】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组成的经线圈,将地球分成东西两个半球。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找到赤道,由赤道向南向北各划分90度,分别成为南纬和北纬。观察课本“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图,说出它们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根据自己学校所在的纬度,说出它大致位于哪个纬度带。观察课本“南、北半球的划分”图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图,南、北美洲和南极洲在哪个半球?亚洲主要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中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东西半球中哪个半球的海洋面积大?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篇3教学目的知识目的: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的行星,是人类之家。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及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知道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方法,记住东西两半球和南北两半球的划分方法。才能目的: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线;理解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可以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情感目的: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开展对人类消费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才能,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观点奠定根底。教学建议[教材分析^p]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教材分析^p是:通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人的认识程度是可以不断进步的”。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不规那么的球体,但是由于其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甚小,所以把它看成是一个正圆球体,这样可以为人们研究地球提供方便。关于“地球仪”的教材分析^p是:地球虽然只是宇宙中一颗小小的行星,但对于人类来说体积还是太大了。为了更好的研究它,建立空间概念,人们仿照地球按比例缩小制成了地球仪。地球仪上的经纬线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经纬线在实际的地球上是看不见的,经纬度的划分也是人为规定的。地球在不停的绕假想的轴地轴转动,地轴目前指向北极星,它与球面的两个交点分别是南极点和北极点。为了让学生明确,可以使用地球仪模型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关于“经线和纬线”的教材分析^p是: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假想的。课本上提出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观察、总结经纬线的特征。[教学方法建议]关于“地球的形状”教学建议:在课前老师要准备地球仪,每人一个〔或24人一个〕。建议采用观察法和讲述法。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观看图片或动画,补充一些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资料,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联络实际,想象并提出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才能。为了加深对地球准确形状的正确认识,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图,按照所给数据计算得出二者相差21km,再引导学生考虑21km与地球平均半径的比值,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接近于正球体。利用学过的公式,计算赤道周长,使学生知道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圆,为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埋下伏笔。关于“地球仪”的教学建议是:建议用观察法、讨论法和演示法。为了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老师可以提出一些观察作业,注意作业内容要明确、清楚,如地球仪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地球仪如何摆放?地球仪的“身子”形状如何?地球仪是否转动?如何转动?学生在观察和小范围的讨论后,老师通过提示、追问等将学生的思路明确,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答复以下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切忌老师自己讲述或将答案直接写成板书灌给学生。地球仪是按地球形状缩小而成的〔实际是一个特殊的立体地图〕,通过计算使学生明确地球仪比地球缩小的倍数很大,所以地球仪都做成正球体,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为以后讲经线和纬线、经度的划分打根底。为了使学生明确地轴的作用,可以先提出问题“球是如何转动的?”让学生用篮球演示球在地上乱转的情况,再让学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绕地轴斜着身子转动的情形,通过演示试验使学生明确地轴在地球自转中的重要性。在提出问题“地球斜着身子转动,地轴指向哪里?”在学生考虑的根底上,配合动画演示,使学生明确地轴、两极的位置,形成空间概念关于“经纬线”的教学建议:利用讲述法、小组讨论法和问题解决式的方法。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仪上纵横交织的线叫经纬线,它们是认识地球上任一地点的方式,经线和纬线垂直相交成网状就是经纬网。对于经线、纬线知识,重点在于理解经纬线的特征及其不同之处,老师可以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4—6人一组,分析^p经线和纬线的特征,1520分钟之后进展小组汇报讲解。小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才能、归纳概括才能及语言表达才能。小组同学观察经线和纬线,对照课本介绍,汇报时自己小组制定介绍经线与纬线的方法。学生充分活动、观察、介绍之后,老师对各组同学的表现给与肯定和补充,并引导学生评价各组讲解方法的优劣,介绍比照法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它可以明确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异性,最后引导归纳、比照总结、列出表格。归纳时重点强调:纬线是不等长的圆,经线是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它们是经纬度划分和半球划分的根底。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经纬线的概念,可以配合动画演示,使学生有明确的空间认识,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分层次教学。教学设计例如第一课时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难点:经线和纬线的特征教学手段:地球仪模型,经线和纬线、地球大小和形状、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等动画媒体、世界两半球挂图教学过程:[引入]我们都知道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有多大?可能没有几个人可以准确地说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方案一〕[老师引导]阅读课本“读一读”,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阶段,并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地球的形状。〔学生看书、考虑、答复〕[老师讲解]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不断深化。通过地球卫星的准确计算,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那么球体。请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差值、赤道长度〔学生计算、答复〕[承转]地球很大,怎样才能更好的研究它?人们制作了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为什么做成正圆呢?〔学生答复〕[板书]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提问]地球仪由哪几局部组成?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地球仪如何转动的?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学生观察、考虑、讨论、答复〕[演示讲解]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球、地轴组成的;地球仪上有各种符号、文字、颜色用来表示陆地、河湖、海洋、山脉、城市等。还有经线、纬线、南北极;地球仪是绕地轴转动的,它指向北极星附近,是一个假想的轴,与球面的交点为北极点和南极点[承转]想一想为什么要在地球仪上画许多的线呢?(学生答复)是为了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和方向。所以下面我们重点研究这些线经线和纬线。同学4人一组,观察地球仪分析^p答复以下问题:什么样的线是经线?什么样的线是纬线?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整圆?所有的经线和所有的纬线是否相等?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在地球仪上你能画出几条经线和纬线?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篇4教学过程一、认识地球仪上的点和线过渡:那么,你们知道这些特殊的“装置”是什么吗?它们该如何正确使用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见识见识吧。活动:同学们仔细观察地球仪,看看你们能看出哪些特殊的“装备”?它们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确定的?学生:活动,讨论等〔略〕学生:发言、说明自己看到和讨论的结论等等。:通过刚刚的观察和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可以确定在地球仪上的这些最明显的点和线:北极点、南极点、地轴、经线和纬线等,如教材P5页图1.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所示。学生:分组观察地球仪,查找、记录地球仪上特殊的点、线,讨论它们是如何被确定的等等。师生互动:老师巡视,答复学生提出的问题,提示学生观察中要注意的问题,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的观察结论等。学生:发言、答复提问等。设问:实际上,地球里并不是真有一根轴,地球外表也没有画出经线和纬线,那么,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是如何确定上去的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活动来看看这个问题。活动:继续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地球仪外表点和线,讨论、考虑下面问题:1.什么是地轴、北极和南极?2.什么是经线和纬线?3.这些点和线之间的互相关系如何?学生:分小组活动、讨论、分析^p等。学生发言:结合自己的活动和小组讨论的结果,学生发言〔略〕。:地球仪上,地球的自转轴叫做地轴。地轴与地球外表的两个交点叫两极,位于地轴北面的是北极,位于南面的.是南极。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是纬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是经线。二、认识纬线承转:在这些点和线中,最容易混淆的就是经纬线了,老师这里有个有小窍门,可以帮助大家区分一下。老师引导:同学想一想“经”和“纬”这两个字的拼音是什么?假如把“经”拼音首字母“J”拉直了,看看什么形状?把“纬”的拼音首字母“W”拉直了看看什么形状?学生:听讲、考虑,分组继续观察、讨论问题。师生互动:老师巡视,提示学生观察、找出经纬线和南北极点的关系,自己的结论等等。学生:答复以下问题学生:领悟“经”对应的是竖的直线。“纬”对应的是横的直线〔在平面简图中适用〕。讲述:刚刚的小窍门仅适用于我们在平面简图中绘制成直线的经线和纬线,实际的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又有什么特点?该如何区分呢?下面我们通过活动来认识一下。活动:要求学生:1.每四个人为一个活动小组,每组派一位女生领一个地球仪并负责保管,把保管者姓名写在地球仪的包装盒上。2.每组分发一根绳子,绳子的长短稍长于地球仪周长,自己准备直尺,量算比拟长度。3.老师要求观察地球仪时才能动,其余时间地球仪放在保管者桌子的右上角。多媒体展示问题:1.纬线的定义,用自己的话提炼出要点。2.纬线的形状?3.纬线长度及变化?4.地球仪上有多少条纬线?纬线指示的方向?讲述:请大家停顿讨论,就这几个问题来分享讨论结果。提炼要点:一边听同学们的答复,一边完善附表〔板书。〕定义形状长度及变化指示方向纬线垂地轴,环地球圆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东西难点提示:如何演示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呢?可以假想我们只沿着地球仪上的赤道,向前〔后〕某一个方向挪动,因为始终在赤道上挪动,没有向上〔北方〕,也没有向下〔南方〕,所以,挪动的方向只是在东西方向上变化,说明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过渡:同样的学习方法,我们来看看经线的有关特点。学生:听讲,考虑。学生:猜想地球仪和绳子的用处。利用手中的地球仪和教材P6,考虑讨论提出的问题:老师:提示学生这里纬线长度的比拟需要用到老师的绳子和自己的直尺师生互动:老师可巡视,指导学生如何用绳子和直尺比照量算纬线长度。学生答复:1.纬线定义〔看书得出的结论〕:和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大圆。2.纬线是圆的。3.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变短。4.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纬线。学生:〔体会感悟〕沿着赤道挪动,在往东或者往西走,所以纬线应该指示东西方向。三、认识纬度老师承转:如今我们初步认识了地球仪上的纬线的根本特点,那么,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仪上的纬线有多少条吗?学生:答复,发表自己的观点。老师:实际上,地球仪上的纬线是数不清的,有无数条,那么,我们怎么来区分这些不同的纬线呢?下面,我们还是通过活动来认识这个问题。活动:观察地球仪,认识纬度在地球上的划分。1.每四个人为一个活动小组,每组派一位女生领一个地球仪并负责保管,把保管者姓名写在地球仪的包装盒上。2.按老师要求共同观察地球仪,其余时间地球仪放在保管者桌子的右上角。3.仔细阅读地球仪上不同纬线上标注的纬度度数,看看纬度的划分有什么规律〔提醒学生在地球仪正确位置去查看到纬度的标注〕。学生:活动、讨论等。学生:发言等。提问: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地球仪上的纬度起点也是从0°开场排列的,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是一条怎样的特殊纬线呢?学生:发言等。归纳:0°纬线位于地球仪的中部,就是我们熟悉的赤道线,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它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由于这一特殊的属性,赤道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一些有赤道穿过的国家和地区,常常建一些所谓的“赤道纪念碑”来一起人们的关注,如,教材P6页图1.7“基多赤道纪念碑”。活动:确定了赤道是0°纬线,那么,其它的纬线度数又是如何标定的?纬度是如何变化的?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在什么地方?等等,让我们继续观察地球仪,找出这些规律吧。学生:活动、讨论、发言等等。归纳:从地球仪上我们可以得出有关纬度的分布规律:1.纬线的度数范围是0?-90?,赤道为0°,南北极点是90°;2.纬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增,最大的纬度分别位于北极和南极点。提问:从纬度的分布中我们发现,除了赤道外,其余的纬度都有两个数值,又该如何来区分呢?学生:活动、讨论、发言等等。归纳:赤道以南称为南纬,赤道以北称为北纬,人们还利用英文“南”“北”的单词首字母“N”和“S”作为代号,分别表示北纬〔度〕和南纬〔度〕。练习:例如,北京大概是北纬40度,用数字和字母该如何表示呢?〔40°N或N40°均可以〕拓展:在黑板上画出最长的纬线——赤道,大家观察地球仪上纬线的分布规律,然后补充几条纬线:南北纬23.5?,南北纬66.5?,标出南北极点的度数90?。学生:听讲,记录等课堂:根据板书,构建本课时的知识构造,提及下一课时的。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篇5教学目的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理解地球仪的根本构造。2、通过理解人类探究地球形状的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和科学思维才能;通过学生课堂制作简易小地球仪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理论才能。3、通过学生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探究真理道路的困难与坎坷,培养学生对真理勇于探究、执着追求的精神。教学重点: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和使用地球仪教学准备老师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地球仪;学生学生用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老师多媒体出示航天英雄杨利伟遨游太空画面,配讲解词:北京时间xx年10月15日9时,我国自主研制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同志在太空遨游了21小时23分,行程长达50多万千米,环绕地球飞行了14圈后,于16日6时23分在预定的内蒙古主着陆场平安着陆。这标志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提问杨利伟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学生1蓝色的。学生2美丽的。学生3圆形的。学生4球形的。老师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和总结,我们很清楚的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在今天看来这样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师生互动,学习新课课堂活动1忆历程──认识地球老师多媒体展示课本图1、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或直接看教材图〕学生讨论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学生汇报小组推荐代表答复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各个阶段,并说出理由〔其他小组同学可质疑或作补充〕: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球体直觉臆想证实老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你所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或者想到的,你能说出一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引入新知识,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讨论生活中与地球形状相关的地理现象。学生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只总是船身先消失。〔有条件的学校学生可做实验演示,无条件的学校可利用课本图1、3解释〕学生2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局部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老师多媒体展示月食照片〔或看课本图1、4〕,帮助学生理解。老师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怎样来证明?学生站得高,看得远〔或者引用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能作图来说明更好〕学生……〔老师对学生举出的现象及时做出评价,启发学生大胆质疑探究〕老师同学们列举的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但可以准确说明地球形状的还应该是地球卫星照片。老师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学生阅读“麦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