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欢 建筑学开题报告课件_第1页
苏欢 建筑学开题报告课件_第2页
苏欢 建筑学开题报告课件_第3页
苏欢 建筑学开题报告课件_第4页
苏欢 建筑学开题报告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要内容提示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与实践论文提纲论文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主要参考文献研究背景

纵观建筑发展史可见,建筑形态及其设计理念随着技术与人文尤其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一部西方建筑史,就是一部反映不同技术的形式语言不断产生和运用的历史。如今,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已经深入人心。节能技术的不断产生和运用,在解决能源问题的同时,也给当代建筑形态带来了全面的影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建筑能耗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所以,我国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指引下,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明确了建筑节能减排的任务,然而现状并不尽如人意。许多建筑只注重形式的表达,而忽略了节能技术的应用,有些节能建筑只注重技术的堆砌而忽略了形态设计。在这样的现状下,本文对节能技术应用下的建筑外部形态进行探讨,寻求一种新的形态设计方法,力求达到节能技术与建筑形态的完美结合。研究目的从建筑形态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当代节能技术应用下的建筑外部形态特征;将节能技术与建筑外部形态各要素结合起来,探讨节能技术应用下建筑外部形态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以期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建筑艺术美的要求。利用总结出的形态设计原则与方法,指导建筑设计实践。研究意义有利于强化建筑设计中节能技术的应用;为建筑师提供可借鉴的与节能相关的形态设计手法。论文创新点从建筑节能的角度出发探讨新的形态设计方法;将建筑节能的意义从提供低能耗舒适环境的层面提升到形态设计语言建构的深层意义上。2001年1月,齐康在《东南大学学报》上发表的《建筑·空间·形态——建筑形态研究提要》提出建筑形态研究的目的、意义、建筑“形”的审美价值和标准、东西方建筑的比较和对现代建筑的思考等。2001年8月,汪丽君,彭一刚发表在《建筑学报》上的《以类型从事建构——类型学设计方法与建筑形态的构成》以类型学的设计方法分析建筑形态的生成机制,包括:类比的运用,环境的关联等。节能技术的理论研究亚历山大·派克和其“自维持住宅理论”威尔夫妇《绿色建筑: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而设计》诺曼·福斯特和他的“高层生态建筑理论”托马斯.赫尔佐格《SolarenergyinarchitectureandcityPlanning》西班牙帕高·阿森西奥主编《生态建筑》欧洲各国相继制定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节能技术的实践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了应对愈加严重的环境问题和高涨的原油价格,生态节能建筑逐渐成为了国际上的一道风景线。亚历山大·派克、理查德·罗杰斯和诺曼·福斯特、托马斯·赫尔佐格、杨经文等建筑师开始了他们在节能技术领域的探索。吉巴欧艺术中心德国国会大厦;法兰克福的商业银行总部大厦;德国汉诺威博览会26号展厅;梅纳拉大厦。论文的研究框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比较分析归纳分析例证分析理论研究节能技术应用下建筑外部形态特征分析建筑遮阳技术太阳能一体化技术自然通风技术立体绿化技术设计原则设计方法设计实践论文提纲第一章绪论1.1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1.1.1论文研究的背景1.1.2论文研究的目的1.1.3论文研究的意义1.2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2.1国内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1.2.2国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1.3论文研究的方法和框架1.3.1论文的研究方法1.3.2论文的研究框架1.4小结第三章节能技术应用下建筑外部形态特征分析3.1建筑遮阳技术应用下建筑外部形态特征分析3.2太阳能一体化技术应用下建筑外部形态特征分析3.3热压通风技术应用下建筑外部形态特征分析3.4立体绿化技术应用下建筑外部形态特征分析3.5其他节能技术应用下建筑外部形态特征分析3.6小结第四章节能技术应用下建筑外部形态设计原则和方法4.1设计原则4.1.1形式美原则4.1.2整体性原则4.1.3其他原则4.2设计方法4.2.1形体的表达4.2.2色彩的表达4.2.3质感的表达4.2.4肌理的表达4.3小结第五章案例分析5.1案例概况5.2节能技术在建筑外部形态设计中的应用第三学期(2010.10─2012.3)10月开题准备,选题,撰写开题报告,准备开题;2011.1月论文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提交论文提纲一稿(2-3个层次);2月中旬完成论文提纲一稿修改稿;3月完成论文提纲二稿(4-5个层次);第四学期(2011.4─2011.7)4月初提交论文提纲二稿修改稿;4月末完成论文提纲三稿;4月完成论文提纲三稿修改稿并定稿;4月中旬开始撰写论文;7月中旬论文一稿第五学期(2011.9─2012.1)9月初完成论文一稿修改稿,10月完成论文二稿;11月完成论文二稿修改稿;12月在导师指导下从各方面对论文加以完善,修改,完成论文的三稿;12月完成论文三稿修改稿,论文预备答辩;2012年1月论文定稿并准备接受答辩。论文进度安排期刊论文:1.邹晖.关于建筑形态学的讨论—同济大学研究生“近现代建筑理论与历史”课笔谈.时代建筑:1993(2)2.齐康.建筑·空间·形态——建筑形态研究提要.东南大学学报:2000(1)3.陶燕,周德成.节能技术在建筑外墙面的艺术表达.工业建筑:2008.34.梁雪,李琦.“面”元素在当代西方建筑形态中的运用.建筑技术及设计:2006.144(9)5.张绪涛,赵永生,李希峰.浅谈建筑节能技术.山西建筑:2007.33(31)6.邱文明,孙清军.热带气候影响下的建筑形态研究.华中建筑:2007.17.张凌云,宋晔皓.托马斯·赫尔佐格的建筑技术.建筑创作:2004.18.汪丽君,彭一刚,以类型从事建构——类型学设计方法与建筑形态的构成.建筑学报:2001.89.卢鹏,周若祁,刘燕辉.以“原型”从事“转译”—解析建筑节能技术影响建筑形态生成的机制.建筑学报:2007.310.黄宁.从理论到实践——欧洲绿色建筑走过的路.建筑技术及设计:2005.11学位论文:1.王璞.低技术生态建筑的形态解析.合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5月2.平岩.寒地公共建筑形态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7月3.邱亦锦.地域建筑形态特征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6月4.李绯.公共建筑的建筑节能探讨.西南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5月5.朱燕燕.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遮阳系统设计及其节能评价.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6月6.陈剑秋.建筑形态中“面”的建构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7.张高峰.陆家嘴金融中心区超高层建筑外部形态设计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