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一学案_第1页
文言文虚词一学案_第2页
文言文虚词一学案_第3页
文言文虚词一学案_第4页
文言文虚词一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满分必做题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3、图穷而匕见5、庄宗受而藏之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4、余闻而愈悲6、温故而知新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8、徐而察之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24、既而儿醒,大啼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十九首•其三》).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10.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1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12何以哉?(《曹刿论战》).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15.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A.徐公何能及君也 B.大王来何操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2、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3、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4、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骰之战》)5、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至是蛇者乎!(《捕蛇者说》)6、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屈原列传》)7、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8、故今之墓中全乎五人也。(《五人墓碑记》)9、恢恢乎,其于游刃有余地矣!(《庖丁解牛》)二、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乎”的用法判定正确的一项是( )①生乎吾前其闻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②曰:壮士,能复饮乎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1、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5、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6、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9、与尔三矢,矢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下列加点的“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E.使杞子、杨孙、逢孙戍之,乃还G.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一、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3、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5、童微伺其睡7、独其为文犹可识9、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11、距其院东五里13、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15、其皆出于此乎?17、尔其无忘乃父之志19、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D.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F.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H.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4、向使六国各爱其地6、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8、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10、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1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14、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16、子其勉之18、国无主,其能久乎?20、其竟以此而陨其生乎?2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22、吾其还也23、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24、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25、天其弗识,人胡能觉? 26、溱与消,浏其清矣27、北方其凉,雨雪其雱 2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29、彼苍天者,曷其有极 30、既见君子,云其何忧3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3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33、彼人是哉,子曰何其?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意义判定正确的一组是( )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③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④则或咎其欲出者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⑦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⑧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⑨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A.①⑧相同,②⑤相同 B.③④相同,⑥⑨不同C.⑥⑦相同,⑧⑨相同 D.②⑤不同,④⑥相同、解释句中“且”字的意义和用法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3、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解释句中“且”字的意义和用法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3、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5、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7、不出,火且尽9、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C.吾攻赵,旦暮且下E.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4、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6、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8、驴一鸣,虎大骇,以为且噬己也,甚恐10、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下列加点的“且”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下列加点的“且”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B.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一、解释句中“若”字的意义和用法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解释句中“若”字的意义和用法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3、执事聪明文章,与孟轲、扬雄相若5、以为莫己若者7、亦使之若何?9、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11、若属皆且为所虏13、若先王之报怨雪耻15、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1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19、叔父若能光裕大德21、以万人若郡降者,封万户23、舍之,吾不见其毂觫,若无罪而就死也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4、曾不若孀妻弱子6、为蛇将若何?8、国其若之何?10、若毒之乎?12、若臣,则不可以入矣14、爱以身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16、若使烛之武见秦君18、若不阙秦,将焉取之20、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22、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24、有退之之志若祭文在25、夫晋之乱,吾谁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以为朝夕之急27、望洋向若而叹2627、望洋向若而叹、下列句中加点的“若”字意义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①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⑤若属皆且为所虏⑦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A.①②/③⑤/⑥⑦⑧/④C.①②⑥/③④/⑤⑧/⑦②视之,形若土狗④天若有情天亦老⑥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⑧若为佣耕,何富贵也B.①②⑥/③④/⑤⑦⑧D.①②⑥/③④⑦/⑤⑧2、2、某所,而母立于兹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6、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8、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10、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1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14、所以游目骋怀16、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B.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D.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7、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9、霓为衣兮风为马。11、君既为府吏。13、自名为鸳鸯。15、始尔未为久。17、非为织作迟。19、为仲卿母所遣。21、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一、解释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1、乐土乐土,爰得我所3、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7、则以兵围所寓舍9、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1、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13、所以遣将守关者1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7、父去里所,复还18、离宫别馆,三十六所二、下列加点的“所”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C.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解释各句中“为”的意义以及用法。1、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2、君家妇难为。 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4、能以经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5、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6、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8、古人以俭为美德。10、士大夫多予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12、十七为君妇。14、冥有鱼,其名为鲲。16、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18、为秦宫人。20、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2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23、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24、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5、公为我献之。 26、阿母为汝求。27、慎勿为妇死。 28、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29、如姬为公子泣。 30、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31、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F.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C.不足为外人道也E.为赋新词强说愁G.不者,若属且皆为所虏一、解释各句中“焉”的意义以及用法。⑴一、解释各句中“焉”的意义以及用法。⑴于是余有叹焉。⑶万钟于我何加焉。⑸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⑺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⑼晋国,天下莫能强焉。(11)非日能之,愿学焉。(⑶吴人焉敢攻吾邑。(⑸彼有人焉,未可图也。(17)公输子自鲁南游楚,焉始为舟战之器。⑵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⑷君何患焉。⑹盘盘焉,困困焉。⑻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⑽过而能改,善莫大焉。(⑵而人之所罕至焉。(⑷且焉置土石。(佑)永之人争奔走焉。(18)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二、下列加点的“焉”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于乱石之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E.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F.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答案而一、1—5连词,表承接“来”“就”;6—9连词,表并列“和”“并且";10—12连词,表转折“却”;13—15连词,表递进“而且”;16—18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19—20连词,表假设“如果”;21—22连词,表因果“因而”;23代词,通“尔”,“你”“你的”;24时间副词词尾,助词。二、1.C(①⑥转折连词②④修饰连词③⑦顺承连词⑤⑧递进连词)何、1、疑问代词(1)单独用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带有语气助词“哉”“也”。译作“为什么”“什么原因”。如: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2)用作前置的宾语,问处所或事物,译作“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如: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3)用作定语。译作“什么”“哪"。如: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4)用作状语,常表示反问。译作“为什么”“怎么"。如: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副词:表程度,常用在形容词前。译作“怎么”“多么”“怎么这样”。如: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十九首•其三》)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3、构成复音虚词“何如”“何以”。(1)“何如”即“如何”,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译作“怎么样”“什么样”。如: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2)“何以”即“以何”,常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译作“拿什么”“凭什么”。如:何以哉?(《曹刿论战》)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3)“奈何”,常用于疑问句中作谓语或状语。译作“怎么办”“为什么”。如: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二、3.D(A怎么B什么,宾语C什么,定语D为什么E多么)乎一、1—2助词,表疑问和反问,可译为“吗”“呢”。3—4助词,表测度,可译为“吧”。5、助词表感叹,可译为“啊”“呀”。6—7介词,相当于“于”。8—9形容词词尾。二.D(①比②助词,表疑问语气③助词,表揣测语气④词尾)乃一、1.表示顺承,可译为“就”“这才”等;2—3.表示转折,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4—5.表示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6—7.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8—9.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二.ADG(A才B是C竟然,却D才E就F这样G才H你的)其一、1—4第三人称的领属关系“他的”“他们的”“它的”;5—7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8第一人称代词“我”9—12指示代词“那”“那些”;13指示代词“其中的”;14—15表示推测、估计语气“恐怕、大概”;16—17表示祈使语气“应当”;18—21表示反问语气“难道、哪里”;22表示商量语气;23表示假设“假如”;24表示选择“或者、还是”;25表示让步“尚且”;26相当于“然”,用在形容词后;27—29在单音节形容词和象声词之前,起强调作用;30—32句中无实意,凑足音节;33(ji-)表示疑问语气。二、B(①他的②其中的③那④那⑤其中的⑥他,他们⑦我,自己⑧他,他们)⑨大概且一、1—2连词,表递进“况且、而且”3—4连词,表并列;5—6连词,让步,“尚且”;7—8,副词,“将要”;9—10副词“姑且、暂且”。二、9.CEF(A将近。几乎B暂且,姑且C将要,马上D尚且E将要,马上F将要,马上)若一、1一3”如同、像、相似";4—5比得上;6—8“怎么样”,与“何”配用,有处置的意思;9—11“你、你的”;12—13至于;14—15“才”;16—19表假设“假如,如果”;20—21或、或者;22—23表近指,“这样、如此";24“与、和”25表选择;26助词,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的样子”27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