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除险加固_第1页
浙江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除险加固_第2页
浙江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除险加固_第3页
浙江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除险加固_第4页
浙江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除险加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一水库基本情况1工程概况1.1水库位于浙江省宁波奉化市境内,坝址位于奉化江支流剡江上游,属甬江流域,距宁波市47km,在溪口镇上游7km处。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76.0km2,总库容1.503亿m³。水库保护坝址以下溪口镇、萧王庙和江口街道约15万人口,剡江两岸10万亩农田,以及甬温高速公路等。配合横山、皎口水库等工程解决奉化市、鄞州区东南和镇海区共67.4万亩农田的灌溉及城市供水,减轻鄞奉平原40余万亩农田的洪涝威胁。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供水、养殖、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利枢纽工程,是奉化江流域三大水利骨干工程之一。枢纽工程由拦河大坝、坝顶溢洪闸、泄洪放空洞、发电输水洞、坝后式电站等组成。工程于1978年5月动工兴建,1985年9月工程竣工验收。大坝于1983年5月封孔蓄水,电站于1984年4月30日并网投运。工程管理机构为奉化市水库管理局。1.2枢纽工程主要特性指标:1.2.1工程等级与防洪标准水库总库容1.503亿m3,按《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确定本工程规模为大(2)型。水库枢纽工程为Ⅱ等工程,主要建筑物拦河坝、溢洪闸、泄洪放空洞、发电输水洞为2级建筑物,电站为3级建筑物。水库防洪标准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0年一遇洪水校核,保坝洪水为PMF,下游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本次安鉴洪水复核设计标准为100年一遇,校核标准为10000年一遇。1.2.2水库水位(黄海基面)与相应库容项目名称原设计2004年复核核正常蓄水位/梅梅汛期限制制水位82.61.082.61.0台汛期限制水位位81.00.921810.921设计洪水位(PP=1%)89.51.37989.581.385校核洪水位(PP=0.001%)91.51.50391.511.503PMF洪水位92.01.534发电死水位59.70.196灌溉死水位44.00.021.2.3主要工程建筑物特征参数①拦河坝坝型混凝土重力坝坝基/坝基高程(m))火山岩/17..5最大坝高(m))76.5坝顶高程(m))93.0防浪墙顶高程((m)94.0坝顶宽(m)//坝顶长(m)6/317②溢洪闸型式坝顶溢流堰(设设弧形钢闸闸门控制)堰顶高程(m)81溢流堰净宽(mm)48.0(66孔×8.0)弧形钢闸门宽××高度(m)8×10.5消能方式鼻坎挑流消能闸门启闭机双吊点卷扬式启启闭机6台设计泄洪流量((P=1%%)(m3/s)2372校核泄洪流量(P=0..01%)(m3/s)3359③泄洪放空洞洞型方圆形坝内涵洞洞断面尺寸/洞长长宽3.0m,高55.5~6.13mm/36..0工作闸门型式//启闭机型型式弧形钢闸门/225t电动螺杆杆启闭机检修闸门型式//启闭机型型式平板钢闸门/双双吊点移动动拉杆式启启闭机进口底高程(mm)43.0最大泄量(m33/s)221④发电输水洞进水口型式分层取水分层取水闸门//检修闸门门4×4m钢丝丝网砼闸门/3×4mm平板钢闸闸门洞径(m)/长度((m)3.5/52..6设计流量(m33/s)14.5⑤电站装机容量(MWW)2×2+1×00.32设计水头(m)40.0设计多年平均发发电量(万万kW·h)11222工程建设情况2.1建设经过水库于1978年经水利电力部(78)水电规字第23号文正式批准兴建,设计由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完成。大坝初设为浆砌块石重力坝,1979年水利部(79)水规字第45号文改为混凝土重力坝。浙江省水电工程局第三工程处承建。工程于1978年1月动工兴建,1983年5月大坝封孔蓄水,1983年12月27日大坝全部浇筑到顶。1985年9月,工程正式竣工验收。坝后式电站位于14坝段下游,装有二台2MW和一台0.32MW的水轮发电机组,设计年发电量1270万kW·h。电站于1982年1月开始动工,1983年1月投入试运行,1984年4月30日正式并网发电,已运行二十年。2.2拦河大坝及工程地质(1)拦河坝坝型为砼重力坝,最大坝高76.5m,坝顶高程93.0m,坝顶长317m,坝顶宽6.0m,分18个坝段。6、7、8坝段为溢流段,堰顶高程81.0m,设六扇宽8.0m,高10.5m的弧形钢闸门控制,鼻坎挑流消能。9坝段有宽3.0m,高5.5~6.13m的泄洪放空洞,进口底高程43.0m,洞长36m,进口装有检修平板闸门和弧形工作钢闸门各一扇,弧形工作闸门后接明流泄水洞,最大泄量221m3/s,挑流鼻坎消能。14号坝段设有直径Φ3.5m的圆形发电灌溉输水洞,全长52.6m,进口高程44.0m,进口处设有四道4m×4m取水钢丝网水泥平板门和3m×4m检修平板钢闸门。7坝段~15号坝段为斜缝坝段,采用“斜缝不灌浆”型式。大坝典型横断面详见附图2。(2)水库坝区分布的基岩为侏罗系上统磨石山组,自下而上由层状蚀变角砾凝灰岩、集块角砾岩、球泡、硅化流纹岩夹绢云母化脱玻珍珠斑岩和凝灰熔岩等组成,上复第四系冲积洪积砂卵石层。坝基范围有断层29条,多数分布于10坝段以右,其特点是以顺河向为主,陡倾角。破碎带一般较窄(0.05m~0.4m),个别断层达1.2m~2.0m,充填物质以角砾岩、糜棱岩为主,局部含断层泥。节理主要有N70ºE、SE∠80º和N20ºW、NE∠80º两组,与坝轴线呈35º~55º交角。2.3大坝施工中出现的问题(1)砼浇筑过程中坝体局部产生裂缝,其中缝宽大于0.2mm,缝长大于5m的裂缝129条。(2)泄洪放空洞弧型闸门启闭室胸墙上出现一条长约3m的垂直裂缝,并伴有少量渗水。(3)6坝段和7坝段、9坝段和10坝段间的伸缩缝有渗水,渗水量偏大。(4)坝基排水孔中泡沫塑料过滤体出现脱胶问题。3大坝现场安全检查情况1拦河大坝拦河坝外观总体质量较好,未发现较大裂缝和渗水,坝体基本平整,两岸坝肩与山体结合部及下游坝脚未发现明显渗漏。坝段之间没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及不均匀沉降位移、沉陷变形,坝顶伸缩缝开合正常。上、下游坝表面已显得粗糙陈旧,坝面裂纹纵横,上游坝面有“砂化”现象,一些部位砼骨料裸露;坝顶建筑物破旧,挡浪墙碎石子抹面大面积破碎脱落,坝顶照明灯杆歪斜。防浪墙和坝顶路面有多条细小裂缝,15~16坝段下游坝脚有水渍,水尺踏步和天桥等处无护栏。2坝体廊道经坝体廊道检查,发现有二十多条裂缝,多发生于廊道拱顶,有少量的裂缝有渗漏,渗水量均较小。伸缩缝检查井的渗量有减少的趋势,布置在廊道内的观测设置多已老化损坏,有的已停测。坝内渗漏集水井容积过小。3溢洪闸坝顶溢洪道未见表面剥蚀及明显裂缝,仅挑流鼻坎反弧段有细小裂缝,冲刷坑两岸护砌良好。弧形闸门保养一般,有部分油漆脱落和部件锈蚀现象。4泄洪放空洞泄洪放空洞弧形闸门启闭室胸墙原有一条3m长的垂直裂缝,现已被游离钙充填阻塞,渗水减至接近于零,裂缝未见扩展。泄洪放空洞工作弧形闸门边缘漏水情况依然存在,工作弧形闸门边缘止水橡皮存在一定的老化现象,整个闸门锈蚀严重。5输水洞四道分层取水钢丝网混凝土闸门在施工期即已在门槽内卡死,至今一直未用;洞口检修平板钢闸门在关闭后漏水量较大。6坝后式电站电站主机、控制和电气等设备均为过时产品,效率及自动化程度低。而电站管理规范,运行状态良好。二水库大坝安全分析评价1防洪标准复核1.1防洪标准确定水库按库容属大(2)型水库。原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10000年一遇洪水校核;保坝设计时校核洪水标准为可能最大洪水PMF。本次安鉴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确定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0年一遇洪水校核。1.2流域概况水库位于甬江流域奉化江支流剡江上游,水库坝址位于溪口镇上游7km处,流域面积176km2,主流长度34.6km,河道平均比降8.13‰。本流域位于浙江东南沿海,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年内变化较大,多年平均降水量1613.4mm。流域内气候温和,植被良好,但覆盖层较浅。水库坝址以上河道属典型的山区性河流,源短流急,河谷切割较深,洪水暴涨暴落,天然河道对洪水调节能力很小。坝址以下至溪口水文站,区间流域面积164km2,河道比降较缓,但由于有支流加入,仍为山区性河流。萧镇活动堰以下,河流进入宁奉平原,河床质为泥沙或淤泥,已有潮汐影响。剡江上游原有马村、溪口两个流量测站。马村站位于坝址上游约1km处,设立于1965年,1981年后停测,共16年流量观测资料;溪口站位于坝址下游约7km处,设立于1956年3月,1985年水库竣工后停测流量,开始观测水位,共有30年流量资料。库区内及附近流域雨量站多数为50年代和60年代设立,少数站设立于70年代,有相量崗、、青岩、溪口、真诏、东岙、董家彦、六诏、岩头石门等。流域内岩头石门年最大降水量是三单站1990年的2052.4mm,年最小降水量是1967年站的747.9mm。1957~2002年流域梅汛期最大一日雨量165.4mm(1984年6月13日),最大三日雨量211.7mm(1997年7月7日~7月10日)。台汛期降水主要为台风暴雨及局部雷阵雨,降水特点是总量大、来势猛、历时较短,雨强高,1957~2002年流域台汛期最大一日雨量330.4mm(1988年7月29日),三日雨量423.1mm(1981年8月31日~9月2日)。1922年8月7日及8月29日出现了两次历史特大洪水。台风暴雨是形成本流域大洪水的主要因素,在这一季节又往往会遇到下游大潮顶托,易造成平原区内涝。如无台风暴雨,则往往发生干旱。1.3设计暴雨复核1.3.1设计流域降水量选用、东岙、董家彦、栖霞坑、葛竹石门、六诏等站,资料来自浙江省水文勘测局(原为浙江省水文总站),经逐年整编、审核,较为可靠。采用1957~2002年共46年实测资料通过频率分析求得设计暴雨。设计暴雨成果见表1-1。表1-1水库设计暴雨成果表分期历时均值(mm)CvCs/Cv频率P(%)0.010.020.050.10.212520台汛期H日1160.663.0741668619566514391338269163H24H2=1.13×H日837777699640581442382304184H三1730.663.011051026924845766583505401243梅汛期H日1630.483.522921016714812283H24H2=1.13×H日25923718916713894H三1000.463.53483202562281901311.3.2设计雨型⑴日程分配:统计水库流域39场次最大三日同场雨资料,最大一日暴雨发生在三日当中的第一日共有9场次,发生在第二日的有18场次,发生在第三日的共有12场次,因此将最大24小时雨量置于三日当中的第二日,其余两日雨量各占(H三日—H24h)的50%。⑵时程分配:最大24h暴雨时程分配按暴雨强度公式求得时段雨量分配系数。暴雨衰减指数np取值台汛期为0.60,梅汛期为0.55。1.4设计洪水复核1.4.1产流计算本流域产流方式用蓄满产流(或称超蓄产流),产流计算采用简易扣损法,假定土壤最大含水量Imax为100mm,土壤前期含水量为75mm,则初损为25mm。最大24小时雨量后损值1mm/h,其余几日后损值为0.5mm/h,潜流部分水量净雨开始后扣稳渗1.5mm/h。1.4.2汇流计算采用浙江省瞬时单位线法。计算时段Dt为1小时,瞬时单位线法临界雨强采用30mm/h。设计洪水成果见表1-2。表1-2水库设计洪水成果表位置分期项目单位各频率(%)设设计洪水0.010.020.050.10.212520水库台汛期洪峰流量m3/s40183754339731142827213218231407732洪量模数m3/s/km32.2821.319.317.716.112.110.484.2三日洪量108m31.8231.6841.511.371.230.910.770.590.32梅汛期洪峰流量m3/s11551027727590426216洪量模数m3/s/km36.65.84.13.42.41.2三日洪量108m30.500.450.340.290.230.13溪口~坝址区间间台汛期洪峰流量m3/s37753522319829172644200517121320689洪量模数m3/s/km32321.519.517.816.112.210.484.2三日洪量108m31.721.591.421.291.160.860.730.560.3梅汛期洪峰流量m3/s1009905621510382193洪量模数m3/s/km36.25.53.83.12.31.2三日洪量108m30.390.360.280.240.190.121.5洪水调节1.5.1洪水调度原则水库承担着水库下游的防洪任务,防洪控制断面为溪口水文站,溪口水文站断面安全泄洪量为393m3/s。为了溪口城镇的防洪安全,水库泄流量与坝址至溪口水文站区间洪水进行补偿调节。本流域的特大洪水主要发生在台汛期,当水库坝址遭遇台汛期20年一遇洪水,库水位高于81.0m(汛前限制水位)时,按溪口水文站安全泄量393m3/s开一孔闸门进行补偿调节,在区间洪峰流量超过393m3/s时,水库关闸拦蓄洪水,调得20年一遇洪水位89.22m。当水库坝址遭遇20年一遇以上洪水,库水位达到89.4m时,开启两孔泄洪闸泄洪,库水位超过89.5m时开启四孔泄洪闸泄洪,库水位超过91.0m时,为了保证水库大坝安全,开启全部六孔泄洪闸泄洪,并打开泄洪放空洞泄洪。1.5.2溢洪闸、泄洪放空洞泄流能力溢洪闸、泄洪放空洞泄洪能力复核成果见表1-3。表1-3溢洪闸、泄洪放空洞泄洪能力复核成果表洪水频率(%)水库水位(m)最大泄流量(mm3/s)设计泄流量(mm3/s)溢洪闸泄洪放空洞合计溢洪闸泄洪放空洞合计589.42305224252923252162541189.5823462242570237221625880.0191.513306229353533592213580本次复核溢洪闸在设计洪水位与校核洪水位工况下,泄洪能力减少0.7%和1.3%,当水库水位在89.0m以下时,泄洪能力大于原设计泄流能力,因此可认为泄流能力满足泄洪要求。泄洪放空洞泄流能力复核大于原设计流量,其泄流能力满足设计要求。1.4.2汇流计算采用浙江省瞬时单位线法。计算时段Dt为1小时,瞬时单位线法临界雨强采用30mm/h。设计洪水成果见表1-2。表1-2水库设计洪水成果表位置分期项目单位各频率(%)设设计洪水0.010.020.050.10.212520水库台汛期洪峰流量m3/s40183754339731142827213218231407732洪量模数m3/s/km32.2821.319.317.716.112.110.484.2三日洪量108m31.8231.6841.511.371.230.910.770.590.32梅汛期洪峰流量m3/s11551027727590426216洪量模数m3/s/km36.65.84.13.42.41.2三日洪量108m30.500.450.340.290.230.13溪口~坝址区间间台汛期洪峰流量m3/s37753522319829172644200517121320689洪量模数m3/s/km32321.519.517.816.112.210.484.2三日洪量108m31.721.591.421.291.160.860.730.560.3梅汛期洪峰流量m3/s1009905621510382193洪量模数m3/s/km36.25.53.83.12.31.2三日洪量108m30.390.360.280.240.190.121.5洪水调节1.5.1洪水调度原则水库承担着水库下游的防洪任务,防洪控制断面为溪口水文站,溪口水文站断面安全泄洪量为393m3/s。为了溪口城镇的防洪安全,水库泄流量与坝址至溪口水文站区间洪水进行补偿调节。本流域的特大洪水主要发生在台汛期,当水库坝址遭遇台汛期20年一遇洪水,库水位高于81.0m(汛前限制水位)时,按溪口水文站安全泄量393m3/s开一孔闸门进行补偿调节,在区间洪峰流量超过393m3/s时,水库关闸拦蓄洪水,调得20年一遇洪水位89.22m。当水库坝址遭遇20年一遇以上洪水,库水位达到89.4m时,开启两孔泄洪闸泄洪,库水位超过89.5m时开启四孔泄洪闸泄洪,库水位超过91.0m时,为了保证水库大坝安全,开启全部六孔泄洪闸泄洪,并打开泄洪放空洞泄洪。1.5.2溢洪闸、泄洪放空洞泄流能力溢洪闸、泄洪放空洞泄洪能力复核成果见表1-3。表1-3溢洪闸、泄洪放空洞泄洪能力复核成果表洪水频率(%)水库水位(m)最大泄流量(mm3/s)设计泄流量(mm3/s)溢洪闸泄洪放空洞合计溢洪闸泄洪放空洞合计589.42305224252923252162541189.5823462242570237221625880.0191.513306229353533592213580本次复核溢洪闸在设计洪水位与校核洪水位工况下,泄洪能力减少0.7%和1.3%,当水库水位在89.0m以下时,泄洪能力大于原设计泄流能力,因此可认为泄流能力满足泄洪要求。泄洪放空洞泄流能力复核大于原设计流量,其泄流能力满足设计要求。1.4.2汇流计算采用浙江省瞬时单位线法。计算时段Dt为1小时,瞬时单位线法临界雨强采用30mm/h。设计洪水成果见表1-2。表1-2水库设计洪水成果表位置分期项目单位各频率(%)设设计洪水0.010.020.050.10.212520水库台汛期洪峰流量m3/s40183754339731142827213218231407732洪量模数m3/s/km32.2821.319.317.716.112.110.484.2三日洪量108m31.8231.6841.511.371.230.910.770.590.32梅汛期洪峰流量m3/s11551027727590426216洪量模数m3/s/km36.65.84.13.42.41.2三日洪量108m30.500.450.340.290.230.13溪口~坝址区间间台汛期洪峰流量m3/s37753522319829172644200517121320689洪量模数m3/s/km32321.519.517.816.112.210.484.2三日洪量108m31.721.591.421.291.160.860.730.560.3梅汛期洪峰流量m3/s1009905621510382193洪量模数m3/s/km36.25.53.83.12.31.2三日洪量108m30.390.360.280.240.190.121.5洪水调节1.5.1洪水调度原则水库承担着水库下游的防洪任务,防洪控制断面为溪口水文站,溪口水文站断面安全泄洪量为393m3/s。为了溪口城镇的防洪安全,水库泄流量与坝址至溪口水文站区间洪水进行补偿调节。本流域的特大洪水主要发生在台汛期,当水库坝址遭遇台汛期20年一遇洪水,库水位高于81.0m(汛前限制水位)时,按溪口水文站安全泄量393m3/s开一孔闸门进行补偿调节,在区间洪峰流量超过393m3/s时,水库关闸拦蓄洪水,调得20年一遇洪水位89.22m。当水库坝址遭遇20年一遇以上洪水,库水位达到89.4m时,开启两孔泄洪闸泄洪,库水位超过89.5m时开启四孔泄洪闸泄洪,库水位超过91.0m时,为了保证水库大坝安全,开启全部六孔泄洪闸泄洪,并打开泄洪放空洞泄洪。1.5.2溢洪闸、泄洪放空洞泄流能力溢洪闸、泄洪放空洞泄洪能力复核成果见表1-3。表1-3溢洪闸、泄洪放空洞泄洪能力复核成果表洪水频率(%)水库水位(m)最大泄流量(mm3/s)设计泄流量(mm3/s)溢洪闸泄洪放空洞合计溢洪闸泄洪放空洞合计589.42305224252923252162541189.5823462242570237221625880.0191.513306229353533592213580本次复核溢洪闸在设计洪水位与校核洪水位工况下,泄洪能力减少0.7%和1.3%,当水库水位在89.0m以下时,泄洪能力大于原设计泄流能力,因此可认为泄流能力满足泄洪要求。泄洪放空洞泄流能力复核大于原设计流量,其泄流能力满足设计要求。2.5其他建筑物工程质量评价(1)电站主、付厂房及坝外引水管基础开挖及处理均按设计要求进行;主、付厂房浇筑砼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厂房砼浇筑中曾产生过排架柱偏斜及机墩蜂窝情况,施工过程中均已作了处理。(2)溢洪闸、坝体泄洪放空洞:溢洪闸溢流面尺寸、表面平整度等符合设计要求,现场检查中仅在挑流鼻坎上存在细微裂缝,无其它异常现象,溢洪闸工程质量良好;泄洪放空洞尺寸、表面平整度等符合设计要求,弧型闸门启闭室胸墙上长约3m的垂直裂缝被大量的游离钙充填并阻塞,未见扩展迹象,砼结构良好,无冲刷剥落痕迹。2.6闸门及启闭设备(1)溢洪闸闸门、启闭机工作正常,溢洪闸弧门有部分油漆脱落和部件锈蚀现象。(2)泄洪放空洞弧形工作闸门密封程度较差。检修闸门与启闭设备安装符合设计要求。(3)输水洞四道分层取水钢丝网砼闸门在门槽内卡死,从未使用过。2.7运行情况(1)个别测压管中的坝基扬压力超标河床坝段的S8—1孔和介于河床与岸坡之间的S13—1孔,S15—1孔的坝基扬压力偏高。其中S8—1孔最高,当库水位达到正常高水位82.6m时,其渗压系数达0.68左右,超过设计值0.25,但8#坝段整个观测断面上的坝基扬压力图形仍小于设计值;此外,该孔的渗流量较小,呈滴水状。(2)安全监测设施完好率低于50%水库设计布置了大量的大坝安全监测设施,于1979年开始相继投入使用,至今已运行25年,所积累的监测资料为分析大坝工作性态和进行大坝安全鉴定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依据。随着时间的推移,监测设施的失灵和损坏不断增加,监测设施的损坏率已接近50%,对工程的运行管理非常不利。(3)“组装式过滤体”已出现老化层间挤压破碎夹层上的“组装式过滤体”是1983年陆续安装使用的,已运行了二十余年,由于缺乏有效的检查监测手段,对它的工作状况不很清楚。现场检查发现坝基排水孔孔口有松动现象,即管道和过滤体结合得不紧,可以自由移动,说明过滤体中的海绵已失去弹性而硬化,过滤体作用已经减弱,软弱夹层是否已经发生渗透变形,需采用合适的方法进一步查证。(4)排水孔析出物分析约有一半以上的大坝排水孔(包括坝体和坝基)孔口有析出物,特别是河床段坝基排水孔的析出量居多,估计析出物最多的排水孔每年约析出100克左右的析出物,这些析出物多数呈颗粒状或片状,乳白色,经杭州农业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取样(取自11~3号排水孔)检验,证实其主要成分为钙(详见运行管理报告附件)。可以认为游离钙主要来源于砼溶蚀,与上游坝面出现的“砂化”现象也有关系,这些游离钙析出后在渗漏、排水孔等孔口沉淀,易堵塞排水、渗漏、扬压力通道,可能是大坝渗排水量逐年减少及个别坝基测压管扬压力年变幅越来越小的主要原因。(5)伸缩缝检查井渗漏1985年竣工验收时发现有四条伸缩缝检查井明显渗水,其中渗流量最大的是9~10缝,达到200mm/s以上。采取了通电加热沥青井和环氧树脂灌浆等手段,均不见成效,列为竣工遗留问题之一。二十年来的监测资料显示,伸缩缝检查井渗水流量已有所减少,最大的9~10#缝的渗水量已降至100mm/s以下。(6)大坝裂缝状况大坝的上下内外共有裂缝三百多条,总长度二千多米,绝大多数分布在廊道顶拱,为纵向裂缝,有些有渗水,也有少量横向裂缝,如18#坝段贯穿上下游坝面的横向裂缝等,这些裂缝的存在和发展,是大坝的安全隐患。2.8评价结论坝基及坝肩肩处理、拦拦河坝主体体、泄洪放放空洞、溢溢洪闸闸门门及启闭机机结构、电电站厂房和和输水管工工程质量合合格。输水水洞闸门工工程质量为为不合格。根根据《水库库大坝安全全评价导则则》(SL2258-22000))规定,水水库大坝工工程质量综综合评价为为合格。3结构安全评价3.1大坝变变形观测分分析3.1.1倒垂垂线资料分分析水库倒垂线线观测值主主要受上游游水位、温温度变化的的影响,受受时效影响响较小,测测值呈年周周期性变化化。同一垂垂线上的测测点高程高高的测值变变幅比高程程低的要大大。开合方向变变形主要受受温度变化化影响,坝坝顶测点温温度分量占占年变幅的的比例大于于50%,其中8号坝段的的温度分量量占年变幅幅的比例高高达90%;而水位分分量占年变变幅的比例例仅在25%以下;挠度方向向变形主要要受水位变变化影响,坝坝顶测点水水压分量占占年变幅的的比例大于于50%,温度分分量一般占占年变幅的的30%左右。时效对倒垂垂线测值影影响较小,时时效分量占占年变幅的的比例仅在在10%左右,在2002年底,向向左岸的最最大时效分分量为1..341mmm(8号坝段坝坝基测点);向右岸的的最大时效效分量为22.1155mm(8号坝段坝坝中测点);向下游的的最大时效效分量为11.0499mm(112号坝段坝坝顶测点);向上游的的最大时效效分量为11.8388mm(8号坝段坝坝顶测点)。倒垂线观测测值变化规规律符合混混凝土重力力坝一般规规律。3.1.2水平平位移资料料分析坝体水平位位移主要受受上游水位位、温度的的影响,受受时效影响响较小。水水压分量占占年变幅的的25%~50%,温度分分量约占年年变幅的45%~70%;时效分量量仅占年变变幅的10%以下,各各测点的时时效变化值值在3mmm以内,且且变化趋缓缓。测点水水平位移变变幅与高程程有关,纵纵向水平位位移呈河床床大,两岸岸小的规律律。坝体水水位位移变变化规律属属正常。3.1.3垂直直位移资料料分析坝体垂直位位移呈年周周期性变化化,受温度度的影响显显著,低温温时坝体下下沉,下沉沉的最大值值一般发生生在每年的的12月~3月份;高温时坝坝体相对上上抬,上抬抬的最大值值一般发生生在每天的的8月~10月份。垂直位移受受时效影响响较小;坝体垂直直位移的大大小与坝段段坝高有关关;受坝基的的影响,右右岸坝段垂垂直位移大大于左岸。大坝垂直位位移的变化化规律是正正常的。3.1.4伸缩缩缝变形恢恢复性态分分析坝体伸缩缝缝的开合主主要受温度度变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