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_第1页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_第2页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_第3页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_第4页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1)研究的意义: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全面提升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是实现中国旅游业同国际接轨并迈向世界旅游强国的必由之路。从贸易理论上讲,国际旅游属于国际贸易的范畴,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对国际旅游业的研究来说是适用的,但相关研究在这点上存在明显的不足,本文的研究也正以此为着眼点,从国际经济学的角度,探索贸易理论在国际旅游业的延伸。(2)同类研究现状:由于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迅猛,各国学者都加强了对旅游服务贸易的研究。国外的学者主要是在产业的基础上研究旅游业的竞争力,如基于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竞争力研究,基于人力资源的旅游业竞争力研究等等。而国内的学者近些年也加强了对旅游业及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主要是研究目前旅游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入世后旅游业的发展策略及应对措施,运用竞争力指数评价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并与一些旅游服务贸易强国进行国际比较等。(3)存在的问题: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的确不强,但对于如何提升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国内外研究还不深入。2、研究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根据任务要求进一步具体化)(1)研究目标:围绕中国旅游贸易竞争力进行分析,得出中国旅游贸易竞争力较微弱的原因,并对如何提升中国旅游贸易竞争力提出对策建议。(2)内容:第一,运用国际贸易的竞争优势理论,探讨了发展我国服务贸易所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现状,并对之进行一定程度的评析,在运用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加以思考与研究;第二,对发展我国的国际旅游服务贸易进行了剖析,从我国现状出发,并与世界旅游服务贸易先进国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微弱的原因以及对策建议。(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中国如何在与旅游贸易发达国家的比较中提升自己的旅游贸易国际竞争力。本文通过对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概况阐述,并利用竞争优势的原理和与各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的对比,分析出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处于中度偏下的地位,但其竞争力仍存在潜在优势。基于以上的分析结果,推论出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微弱的原因。最后,本文从宏观方面对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出了一些对策。关键词:旅游服务贸易;贸易竞争优势;出口市场占有率1引言1.1研究背景及意义从广义上讲,旅游业是世界上最大的产业,而且是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是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1/3以上。作为一个劳动高密集型的产业,中国旅游业是产生就业和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输出国。《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20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达到2-3亿人次,国际国内旅游收入超过3.6万亿,相当于届时GDP的11%,真正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支柱产业。然而,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旅游业逐步推进国际化、现代化、市场化进程,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原来依靠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全面提升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是实现中国旅游业同国际接轨并迈向世界旅游强国的必由之路。从贸易理论上讲,国际旅游属于国际贸易的范畴,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对国际旅游业的研究来说是适用的,但相关研究在这点上存在明显的不足,本文的研究也正以此为着眼点,从国际经济学的角度,探索贸易理论在国际旅游业的延伸。总体说来,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运用国际贸易的竞争优势理论,探讨了发展我国服务贸易所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现状,并对之进行一定程度的评析,在运用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加以思考与研究;第二,对发展我国的国际旅游服务贸易进行了剖析,从我国现状出发,并与世界旅游服务贸易先进国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微弱的原因以及对策建议。1.2国内外研究现状由于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迅猛,各国学者都加强了对旅游服务贸易的研究。国外的学者主要是在产业的基础上研究旅游业的竞争力,如基于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竞争力研究,基于人力资源的旅游业竞争力研究等等。而国内的学者近些年也加强了对旅游业及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主要是研究目前旅游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入世后旅游业的发展策略及应对措施,运用竞争力指数评价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并与一些旅游服务贸易强国进行国际比较等。但从总体上看,国内外对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尚嫌不足,特别是对于中国怎样在与旅游服务贸易发达国家的比较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的研究更显迫切。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强弱是一国能否获得旅游服务贸易优势地位的关键。深刻认识和客观评价我国旅游服务出口国际竞争力已成为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理论研究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性课题。鉴于此,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研究进行综合的基础上,运用竞争力和出口市场占有率三种评价指标,通过与其他旅游服务贸易国的比较,评价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并找出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微弱的原因。1.3研究思路与结构本文从以下几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阐述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总结相关旅游服务贸易的研究文献,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最后,列出本文的写作结构;第二部分,通过对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的简单表述,为下文的竞争优势的分析提供前提;第三部分,利用开拓海外客源市场的能力、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和出口市场占有率评价指标,并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比较,分析出我国发展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实际状况,总结出其发展的潜在优势;第四部分,从开拓市场能力,调整产品结构,以及旅游发展环境、设施等方面来初步列举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微弱的原因;第五部分,针对提高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出了几个政策建议;第六部分,再次阐述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意义,同时提出本文研究存在的局限性与不足。2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1978年邓小平提出要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并把优先发展国际旅游作为重要目标,旅游业成为我国对外开放中“第一个吃螃蟹的行业”。1985年,随着国家对第三产业属性的认识的升华和正式开始把第三产业增加值列入国民经济统计体系,旅游业的生产属性得到肯定。1986年开始,国家将旅游业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从“十一五”开始演变为“规划”)。1992年我国政府将发展旅游贸易当作一种明确的产业政策提了出来,明确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近些年来,旅游服务贸易飞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1978年我国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仅为180万人次,到2005年我国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已经达到12029万人次,当年接待人数比27年前增长了近66倍;同时,我国旅游服务贸易总收入也从1978年的2.63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293亿美元,增长幅度超过10倍。[1]表1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历年进出口量单位:亿美元年份总量出口进口顺差额1995124.1887.336.8850.421996146.7410244.7457.261997202.04120.7481.339.441998218.07126.0292.0533.971999249.62140.98108.6432.342000293.45162.31131.1431.172001317.01177.92139.0938.832002357.83203.85153.9849.872003325.93174.06151.8722.192004448.88257.39191.4965.92005510.55292.96217.5975.37数据来源:根据WTO官方网站STATISTICS数据库得出单位:亿美元图1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历年进出口额从表1可以看到,我国的服务贸易无论是在总量、出口、进口或是顺差额的增长方面,均呈上升趋势。如表所示,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从1995年到2005年均占我国服务贸易28%以上,也就是说中国旅游服务贸易成为中国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我国的旅游创汇能力也不断提高。表2年份我国旅游贸易总量我国服务贸易总量世界旅游服务贸易量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量占我国服务贸易量比重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量占世界旅游服务贸易量比重1995124.18430.65790528.841.571996146.74429.36821434.181.791997202.04522.28824238.682.45199819992000218.07503.46826243.312.64249.62571.32842143.692.96293.45660.04860644.463.412001317.01719.33849644.073.732002357.83854.61871741.874.12003325.931012.27919932.193.542004448.881336.581017033.584.412005510.5515821081032.274.72数据来源:根据WTO官方网站STATISTICS计算得出图2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占我国服务贸易及世界旅游服务贸易比重从图2可知,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占世界旅游服务贸易的份额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已成为世界10大旅游贸易国之一,2005年占世界旅游服务贸易的份额将近5%。3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分析3.1开拓欧美客源市场的能力较弱一国开拓海外客源市场的能力,是反映一国国际旅游业竞争力的主要指标。但到目前为止,中国尚未真正打开世界主要的客源输出国市场,中国接待的国际游客占这些国家输出客源总量的比例很小。日本是中国隔海相望的邻国,是中国最大的客源国。但中国却不是日本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1995年美国接待的日本旅游者是中国的5倍,韩国是中国的近2倍。1995年旅华日本旅游者仅占日本出境旅游总数的5.69%。1997年,中国接待的日本旅游者增加到101.9万人次,但也仅占当年日本出境旅游总数的6.07%。1998年夏,中国接待的日本旅游者只占其出国旅游总数的9.8%,比韩国少13.5个百分点,与美国相比,差距更大,相差64.9个百分点。中国开拓海外客源市场能力之弱,由此可见一斑。[2]美国也是中国主要的客源市场。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美国在中国客源国中一直位居第二。90年代中后期,美国旅华市场位次有所降低,2002年,美国是中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列日本、韩国、俄罗斯之后。但无论如何,美国作为中国重要的客源市场的地位是牢不可撼的。可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却不是美国出境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以1996年为例,来华的美国游客达57.64万人次。但中国在美国海外旅游目的地中仅名列第20位,在亚洲的主要目的地中排名第6位,位于日本、中国香港、韩国、中国台湾、菲律宾之后。德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但历年中国接待的德国游客仅占德国出境旅游总量的30%。中国在德国市场微乎其微的市场占有率,一方面是因为中德相距遥远;另一方面也是中国海外客源市场开拓乏力的有力佐证。综上所述,目前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客源国还仅局限于亚洲和环太平洋地区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国家,中国在远距离的欧洲、美洲国家市场都还不具有竞争优势。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国家除日本之外,在国际旅游市场上都还不具有重要地位,旅游支出相对较小。3.2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即TC指数,也称为贸易专业化系数(TradeSpecialCoefficient,TC),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TC指数又称比较优势指数(ComparativeAdvantageIndex,)或可比净出口指数(NormalizedTradeBalance,),是行业结构国际竞争力分析的一种有力工具,总体上能够反映出计算对象的比较优势状况。因为它是一个剔除了各国通货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的影响,也排除了因国家大小不同而使得国际间数据的不可比较性,因此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之间比较优势指数具有相当的可比性。其计算公式为:。其中,为比较优势指数,为i国家第j种商品的出口,为i国家第j种商品的进口。通常比较优势指数取值范围为[-1,1],当比较优势指数接近0时,说明比较优势接近平均水平,进出口交叉明显;当比较优势指数取值大于0时,说明比较优势大;而且越接近1越大,行业竞争力也越强;反之,则说明比较优势小,行业竞争力小。如果,则意味着该国第i种商品只有进口;如果,意味着该国第i种商品只有出口。[3]表3各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年份国家20012002200320042005西班牙0.64780.62760.62750.57520.5108美国0.17120.15710.15450.14930.1763意大利0.27150.22720.20560.26720.2334法国0.25280.24870.22030.17550.1515中国0.12250.13940.06810.14680.1476德国-0.4837-0.464-0.473-0.438-0.433日本-0.5249-0.506-0.5319-0.545-0.505英国-0.3357-0.3403-0.3571-0.3337-0.3289加拿大-0.0592-0.0442-0.1163-0.1010-0.1405墨西哥0.191400.18760.19910.21420.2159数据来源:根据WTO官方网站STATISTICS数据库计算得出用10国的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数据计算指数,结果如表三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西班牙、中国、意大利、法国、美国和墨西哥的指数在1995年到2005年均为正值,表明这五个国家在此期间都是旅游服务贸易的净出口国,因而其出口竞争力很强,具有比较优势。其中,西班牙的竞争力最强,1995年到2003年间指数均高于0.6,虽然在2004和2005年有所下滑,但仍在0.5以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美国、意大利、法国、墨西哥的指数一直处于0.1到0.4之间,说明这些国家的旅游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中国的指数曾在1995年达到0.4,1996年开始有所回落,一直在0-0.2间浮动,说明中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具有相对微弱的出口竞争力;而在这11年间指数一直为负的国家有日本、加拿大、英国和德国,都是旅游服务贸易的净进口国,因而出口竞争力处于劣势地位(其中,德国和日本的指数均在-0.4以下,而日本是10国中最低的,旅游服务贸易的出口竞争力最弱)。此外,从这10国11年间指数的整体变化趋势来看,西班牙、和英国处于下降趋势,美国、意大利、法国、墨西哥和加拿大保持稳定态势,日本和德国有上升趋势,中国在下降中呈回升状态,中国要成为旅游贸易强国还有一段距离,要进一步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发展旅游业。[4]3.3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分析表4各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占有率年份国家200220012002200320042005西班牙0.06240.06540.06520.07380.07110.0676美国0.20490.19020.17340.1550.14820.1508意大利0.05750.05530.0550.05820.05580.0556法国0.06480.06510.06640.06820.06420.0605中国0.0340.03810.04170.03240.044060.042德国0.0390.03860.03940.04310.04350.0414日本0.01770.01770.01790.01650.01780.0177英国0.04560.04040.0420.04220.04450.0429加拿大0.02260.02280.02190.01970.02020.0195墨西哥0.01740.01800.01800.01740.01700.0169数据来源:根据WTO官方网站STATISTICS数据库计算得出图3出口市场占有率从总体上看(表4、图3),在1995到2005年的旅游服务市场上,美国的出口市场占有率一直都是最高的,均在14%以上,这与美国发达的旅游业相一致,一定程度上说明美国的旅游服务业较有竞争力。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的市场占有率均在5%以上,从中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在旅游市场上占有优势地位。英国、德国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在3%到5%间徘徊,也显示了一定的实力。日本、加拿大的市场占有率在2%上下波动,只有墨西哥从1995年来一直都处于2%以下,显示了较弱的竞争力。而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处于2%到5%之间,并呈上升趋势,有一定的竞争力。从年度变动趋势来看,美国的市场占有率在1995到2000年保持相对平稳状态,2001年开始一直呈下降趋势,这与美国的“911”事件有一定的关联。与此同时,意大利与美国的变动趋势有一定的相似。西班牙、法国、德国、墨西哥、加拿大、日本的市场占有率相对保持平稳状态,而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则处于稳中有升的态势。[5]3.4综合总结通过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以及从深层次上把握旅游资源和旅游其他因素的关系,通过各项指标的分析,评价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得出以下的结论:以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数据为基础计算出来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表明,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处于中度偏下的地位,与传统的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又可以看到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综合评价位居世界第一,超过西班牙、美国、法国等旅游服务贸易发达国家。[6]这主要是因为这个综合性指标是从深层次上把握旅游资源和旅游其他因素的关系,而不仅仅是从数据上来说明问题,这样才有助于认识中国旅游资源的巨大价值,有助于认识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蕴藏着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出口的优势与不足。尽管我国通过数据显示出目前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但是从旅游资源这个角度看,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还有极强的潜力。4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微弱的原因分析4.1旅游产品形式单一陈旧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产品结构过于单一,内容陈旧,缺乏竞争力。旅游产品是旅游经营者所生产、准备销售给旅游者消费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总和。广义的旅游产品由旅游地本身、交通和接待三大部分构成。狭义的旅游产品主要指旅游景点本身。[7]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异常丰富。但是,多年来,我国的旅游产品却主要借助于一些热点城市,属文化观光型。产品类型过于单调,与国际旅游高层产品细分、多样、专项、灵活的特点有相当的距离,无法适应海外旅游多方位的需求。4.2旅游安全卫生设施和条件与国际标准相比仍有差距近几年来,中国旅游安全事故呈上升趋势,空难、船难、车祸等屡有发生,其中有许多是安全意识不够和管理不严等人为原因造成的。例如飞机超龄、船舶超载、车况不好等,这些给来华游客的信心和积极性以重大打击。[8]4.3旅游风气不正旅游服务质量出现滑坡,回头客比例很低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导游追求佣金、小费等所谓“灰色收入”,有些导游伸手索要小费,带客频繁购物,影响了正常的参观游览,有的甚至帮助不法商贩推销假冒伪劣商品,侵犯游客合法权益。有的景区随意提高游览票价和地区内物价,强买强卖,严重挫伤了旅游者游览情绪,也大大降低了我国的国际信誉。4.4市场促销不力我国旅游行业促销不力主要表现在:第一,投入不足。2006年,全世界各国旅游局用于宣传促销的费用超过40亿美元,而我国国家旅游局每年用于市场促销的经费仅为600万美元,只占世界总数的2%,远低于旅游发达国家和与我邻近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第二,力度不够。虽然各地方的促销积极性很高,但大都各自为战,零敲碎打,缺乏统一指导,虽然总体上花钱不少,但效果并不明显。第三,手段落后。外国旅游商普遍反映我国的旅游宣传品品种单调、数量少;缺乏特色;风景多、人情少;静态的多,动态的少,无法形成有效影响。[9]4.5价格模式过于死板目前,国际旅游市场流行“基本构成+自由选择”的价格模式,即旅行社在境外只代订机票和住房,抵达目的地后的游览、餐食、娱乐等费用由游客自理。这样的报价,不仅价位低、透明度高,而且满足了客人的自主心理。与之相比,由于我国的报价是以全包价为主,所以在国际市场上的总体价位显得偏高,使不少游客望而生畏。4.6旅游法律法规严重欠缺我国旅游法规的建设与旅游业的发展规模极不相称。旅游法及其相关的律,如“饭店法”、“旅游安全法”、“旅游景区安全管理法”至今尚未出台。结果是,从宏观上讲,旅游业发展的许多问题无法确定。从微观上讲,一旦出现问题,特别是出现侵犯游客合法权益的事件后无法可依,甚至投诉无门。[10]5提高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5.1熟悉GATS规则及我国旅游业的入世承诺GATS中旅游服务原则分两类:一是每个缔约方均须承担的一般性义务,如最惠国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发展中国家更多参与原则、国内法原则;二是每个缔约方经谈判做出的具体承诺,如市场准入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11]据此,一个国家的旅游批发商(旅行社)、饭店和其他一些与旅游业相关的公司,可以在其他国家设立营业性机构;外国公司可以在与本国公司和来自第三国的服务提供者相同的条件下出售服务;条件平等地得到政府政策鼓励和优惠;各成员方将不对本国国民到国外旅游设置新的限制等。我国政府承诺开放旅行社旅游行业,在跨境交付、境外消费的市场准入方面,我国对于旅行社和旅游经营者没有限制;加入时符合条件的外国服务提供者,可在我国政府制订的旅游度假区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开办中外合资旅行社;人世后6年内,将允许设立外资独资子公司,取消地域限制;除“外方合资或独资旅行社不能经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业务”外,其他享受与国内企业相同的国民待遇。熟知GATS规则及我国政府对旅游服务业开放的人世承诺,认识到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环境,是提升我国国际旅游服务业竞争力的前提。5.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我国定期航班航线数量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会增加0.0319个百分点,这表明了现阶段要提高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必须要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交通运输条件。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加快发展和各方面对旅游业投入的加大,我国旅游业结束了改革开放之初的设施落后状态,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加快建设,铁路客运提速提质,航空运力不断提升,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大交通问题得到了很大缓解。但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硬件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距离,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薄弱,除了我国东南沿海的主要旅游城市以外,我国中西部和新近开发的一些景点景区,旅游交通的可进入性都存在一定问题。普遍存在着新开发的景区景点与交通干线衔接不好,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普遍存在供给能力的设计起点较低,接待和服务设施布局不合理,加上由于后续性的资金投入不够,不少景区的接待设施年久失修,老化和毁坏不同程度地存在,大大削弱了景区接待、容纳游客的能力。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假日旅游的飞速发展,旅游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不仅难以适应客源大规模扩张的要求,而且也对景区景点的资源保护构成了极大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也影响了外商及其它渠道投资的积极性。因此,今后要继续加大我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完善主要城市节点的高速交通网络,不断提高航运服务水平,尤其是要加大民航体制改革,采取多种融资渠道,增加国际直航、减少延误、公平竞争等;同时还要全面提高铁路运输的管理与服务;增加中档、低档餐饮和住宿设施建设。[12]5.3推行人才发展战略,加快旅游人才的培养我国旅游院校学生数与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这表明,现阶段我国的旅游人才培养并未对我国旅游竞争力水平的提高做出明显的贡献。旅游业属于服务业,知识经济已经向服务业纵深渗透,竞争的知识化倾向日益明显,国际旅游业不仅需要一支在理论知识、外语运用和服务技能上达到相当水平的服务从业人员队伍,同时还需要大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懂得现代旅游业发展规律和特点,熟悉国际旅游和善于旅游宣传促销的管理人才,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服务质量。因此推行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发展战略是提升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13]现阶段,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尤其是文化素质较低,高学历人才占比很低,专业水平不高,知识结构不健全。企业经济类、旅游专业类和外语类专业管理人员明显缺乏,大、中专院校及社会培训力量可提供的针对性社会培训服务和学历教育尚不能满足旅游各个行业的需求。在一般从业人员队伍中,仅有约20%的大专以上学历者,其中旅游及其相关行业的比例则更小,学历层次偏低,专业人才队伍比例有待进一步扩大。传统的用人观念和机制不能及时更新,虽然一些企业己设立人力资源部门,但观念陈旧,多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机械式的招聘、培训、考核、福利和考勤管理等方面,并没有真正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动态战略管理,并没有把人作为企业重要的第一资源来开发、利用和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用。今后,要建立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人才开发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旅游人才培训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有关政策,完善旅游企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培训制度,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完善旅游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制度和教育培训机构认证制度:制定相关政策,积极推进旅游人才市场建设,发挥市场在旅游人才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制定和实施旅游教育科研立项制度和评奖制度,推进旅游院校(培训中心)的教学改革、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提高旅游院校(培训中心)科研水平,促进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旅游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成长。建立完善合理的旅游人才供给体系,加大力度调整旅游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使有限的教育投人发挥更好的效益;充分调动旅游行政部门、培训中心、旅游院校、旅游行业协会和旅游企业等多方面参与人才培养与开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拓展旅游人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