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课件_第1页
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课件_第2页
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课件_第3页
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课件_第4页
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毒性机制中毒有毒化学物与机体相交作用,导致机体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不良改变机体本身的属性化学物暴露的程度与途径毒性机制研究的内容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毒物与靶分子交互作用毒作用表现机体对损害作用的反应

几个基本概念毒效应强度取决于终毒物在其作用位点的浓度和持续时间。几个基本概念终毒物指与内源靶分子(如受体、酶、DNA、微丝蛋白、脂质)反应或严重地改变生物学(微)环境、启动结构与(或)功能改变而表现出毒性的物质。几个基本概念暴露的母体:强酸强碱、重金属、CO等CH3CH3N-NOCH3+(亲电子基团)直接毒性作用常见的增毒作用最为常见的增毒作用是使外源化学物(如氧和氧化氮)转变为:亲电物(electrophiles)自由基(freeradicals)亲核物(mucleophiles)还化还原性反应物(redox-activereductants)亲电物的形成亲电物是指含有一个缺电子原子(+)的分子,使它能通过与亲核物中的富电子原子(-)共享电子对而发生反应乙醇——乙醛黄曲霉素B1——B1-8,9-环氧化物苯并(a)芘——BP-7,8-二醇-环氧化物对硫磷——对氧磷亲电物的形成亲电物是指含有一个缺电子原子(+)的分子,使它能通过与亲核物中的富电子原子(-)共享电子对而发生反应乙醇——乙醛黄曲霉素B1——B1-8,9-环氧化物苯并(a)芘——BP-7,8-二醇-环氧化物对硫磷——对氧磷Ag+、Cd2+、Hg2+

,等自由基对机体损害作用机制脂质过氧化损伤细胞器和细胞膜结构破坏引起细胞毒性对DNA的影响(氧化和加合)LDL的氧化修饰自由基对机体损害作用机制蛋白质氧化损伤引起蛋白质凝集、交联、降解、断裂,出现生理功能受损组织细胞毒性与坏死免疫反应致癌作用(非突变机理)主要毒性作用机制核酸的氧化损伤DNA断裂,缺失突变启动修复系统,如修复功能受损,引起突变活化癌基因细胞毒性改变蛋白质—DNA相互作用致突变作用形成活化的癌基因氧化还原活性还原剂的形成亦较少见硝酸盐——亚硝酸盐——高铁血红蛋白Cr6+——Cr5+VitC黄素酶化学毒物产生毒性的可能途径化学毒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汇与靶分子相互作用细胞功能失调、损伤细胞修复功能失调毒性(1)(2)(3)化学毒物产生毒性的可能途径最直接途径——毒物在机体的重要部位出现,不与靶分子作用较为复杂途径——毒物—机体—靶部位—靶分子—毒作用最为复杂的途径——毒物—机体—靶部位—靶分子—细胞功能结构/功能紊乱—启动分子、细胞或组织水平的修复机制—毒性作用发生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概述外源性化学物的毒性作用一般毒性作用致突变作用致癌作用发育毒性与致畸作用急性毒性作用蓄积毒性作用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基因突变染色体突变非整倍体和多倍体概述靶器官毒性血液毒理学免疫毒理学生殖毒理学神经系统和行为毒理学呼吸毒理学肝脏毒理学肾脏毒理学心血管毒理学皮肤毒理学一般毒性作用

§1急性毒性作用

§2蓄积毒性

§3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

§4局部毒性作用急性毒性作用Acutetoxicity指机体(实验动物或人)一次或24h内多次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在短期内(最长到14天)所产生的毒性效应。包括一般行为、外观改变、大体形态变化以及死亡效应。急性毒性试验目的求出致死剂量以及LD50,通过LD50进行毒性分级评价外源性化学物的毒效应特征、靶器官、剂量-反应(效应)关系和对人体产生损害的危险性。为其它毒理试验研究提供接触剂量和观察指标选择的依据为毒理学机制研究提供线索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要点实验动物的选择和要求毒性反应与人近似易于饲养、操作方便繁殖和生育能力强,能保障供给价格低易于获得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要点实验动物的物种和品系最好用两种种属的哺乳类动物啮齿类:小鼠、大鼠、豚鼠或家兔非啮齿类:狗或猴。大、小鼠符合选择的原则,最常用

SD、Wistar大鼠;昆明种和NIH种小鼠急性经口和毒性吸入试验选择大、小鼠,但经皮试验选择豚鼠、大鼠和家兔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要点实验动物的年龄和体重急性试验动物不宜过老或过幼,通常要求选择刚成年动物进行试验,而且须是未曾交配和受孕的动物。例如:大鼠180~240g、小鼠18~25g、家兔2~2.5kg、豚鼠200~250g、狗10~15kg。同一批试验动物体重变异范围不应超过该批动物平均体重的20%。

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要点性别急性毒性试验的主要内容是求LD50,除特殊要求外,一般急性毒性试验对动物性别要求为雌雄各半。如果在预试验时发现化学毒物(如农药)对雌、雄动物毒效应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则应单独分别求出雌性与雄性动物各自的LD50。如果试验是为致畸试验作准备,也可仅作雌性动物的LD50测试。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要点动物数量与随机分组大、小鼠等小动物每组10只狗等大动物每组6只分组原则——随机化原则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要点预检适应环境,减少环境和生理的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筛选健康动物,发现异常者应放弃雌雄分笼饲养,防止交配和受孕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要点

试验动物的饲养环境恒定的温度:22±3℃湿度:30~70%照度:昼夜各半饲料合格、饮水合格、垫料合格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要点禁食经消化道染毒时,要求试验前对动物禁食大鼠、小鼠——隔夜禁食;或染毒前禁食4h大动物——每日上午喂食前染毒染毒后继续禁食2~4h,但在禁食时要保障饮水。受试物处理受试前了解受试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资料受试物配制水溶液——经口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注射用生理盐水;混悬液——0.5%羧甲基纤维素钠、10%阿拉伯乳糖、植物油,临用前配制。受试物处理给予动物的染毒量不应超出最大给药量容积,减少非特异性因素对毒性的影响经口:20ml/kg.bw经皮:2ml/kg静脉:1ml/kg(5min以上)肌肉注射:0.5ml/kg(一个部位)吸入:2mg/L染毒方法模拟人在生活和生产环境中实际接触该受试物的途径和方法有利于不同化学物之间急性毒性大小的比较受试物的性质和途径评价程序的要求常见:经口、经呼吸道、经皮及经注射途径。染毒方法经口染毒灌胃、喂饲、吞咽胶囊等不同浓度,相同体积准确工作量大误入气管和伤及食管染毒方法经呼吸道染毒以气体、蒸气、粉尘、雾等形式存在于车间空气中的工业毒物以及以吸入为给药途径的药物的染毒方式。气管内注入和吸入静式吸入动式吸入染毒方法经皮吸收脱毛—局部涂敷受试物—玻璃纸覆盖固定一定时间接触染毒—观察浸尾法:将动物固定,鼠尾浸入受试物中持续一段时间,观察。染毒方法经注射途径染毒对注射用药品的急性毒性试验、毒性机制研究时了解毒物代谢动力静脉、腹腔、肌内、皮下等剂量选择化学结构及理化特性查阅文献用少量动物,以较大的剂量间隔(几何级数)染毒,找出10~90%(0~100%)的致死剂量范围,然后可设计正式试验的剂量和分组。i=(lgLD90-lgLD10)/(n-1)i=(lgLD100-lgLD0)/(n-1)根据其它化学物LD50i为组矩n剂量组数剂量选择i=(lgLD90-lgLD10)/(n-1)i=(lgLD100-lgLD0)/(n-1)求得i值后,以低剂量组的对数剂量加上一个i值,即是高一个剂量组的对数剂量。其反对数即得出相应的剂量值。i为组矩n剂量组数剂量选择化学毒物预试验中>5g/kg.bw时,未发现死亡,表示低毒或毒性不大,则一般不需要求出LD50食品或功能食品的LD50的剂量选择以最大的(即无毒剂量LD50为15g/kg.bw)一般要设立对照组。毒性作用观察中毒体征及发生过程:不同系统的毒物,急性毒性作用出现的体征不一样,可初步确定受试物的急性毒性的靶器官。死亡情况和时间体重:反映动物中毒后综合性整体变化,是一个客观和简便的量化指标。每周1~2次病理检查:大体解剖观察时间和周期每天2次或多次观察总观察时间一般为14天(2周)速发型死亡:氰化物迟发型死亡:羰基镍、毒菇急性毒性分级和评价

WHO五级标准毒性分级大鼠LD50(mg/kg)6只大鼠吸入4h,死亡2-4只的浓度(ppm)兔经皮LD50(mg/kg)

对人可能致死的剂量g/kgg/60kg剧毒<1<10<5<0.050.1高毒1~10~5~0.05~3中等毒50~100~44~0.5~30低毒500~1000~350~5~250实际无毒5000~10000~2180~>15>1000急性毒性分级和评价

我国农药急性毒性分级分级经口LD50(mg/kg)经皮LD50(mg/kg)4h吸入LC50(mg/m2)2h剧毒<5<20<20高毒5~20~20~中等毒50~500200~2000200~2000低毒>500>2000>2000急性毒性分级和评价

化学物质性毒性分级级别大鼠口服LD50(mg/kg)相当于人的致死剂量mg/kgg/人极毒<1微尝0.05剧毒1~50500~40000.5中等毒51~5004000~300005低毒501~500030000~25000050实际无毒5001500000500无毒>15000>5000005000蓄积毒性作用基本概念化学毒物进入机体后,经过生物转化以代谢产物或化学物原型排出体外。但是,当化学毒物反复多次给动物染毒,化学毒物进入机体的速度(或总量)超过代谢转化的速度和排泄的速度(或总量)时,化学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就有可能在机体内逐渐增加并贮留,这种现象称为化学毒物的蓄积作用(accumulation)。蓄积毒性作用的基本概念蓄积作用(accumulation)外源性化学物排出体外机体直接代谢物储存库血浆蛋白脂肪组织肝脏肾脏骨骼物质蓄积功能蓄积蓄积作用的研究方法化学毒物的蓄积作用是发生慢性中毒的物质基础,因此研究化学毒物在机体内的蓄积性是评价化学毒物能否引起潜在慢性毒性的依据之一,也是卫生标准制订过程选择安全系数的主要依据。蓄积毒性试验是研究化学毒物基础毒性的重要内容之一,目的是通过试验求出蓄积系数K,了解化学毒物蓄积毒性的强弱,并为慢性毒性试验及其他有关毒性试验的剂量选择提供参考。蓄积系数法将多次染毒使半数动物出现效应(死亡)的蓄积剂量与一次染毒使半数动物出现相同效应(或死亡)的剂量的比值

K=ED50(n)ED50(1)K蓄积毒性分级<1高度蓄积1~明显蓄积3~中等蓄积5~轻度蓄积LD50(n)LD50(1)蓄积系数法K值越小,表示化学毒物的蓄积性越大K=1:化学毒在动物体内全部蓄积或每次染毒后毒效应是叠加的。K<1:反复染毒出现过敏现象K>5:蓄积毒性极弱蓄积系数-固定剂量法一般常选用大、小鼠灌胃或腹腔注射方法进行染毒,先求出LD50,然后选取相同条件的40只动物随机分为两组,一为染毒组,一为对照组,

雌雄各半。试验组在1/20~l/50LD50的范围内选定一个剂量,每日以固定剂量、定时和相同途径进行染毒,试验期间观察记录每组动物死亡数。当试验组累积发生一半动物死亡即可终止试验。此时,计算累积总接触剂量[LD50(n)],根据公式计算K值,然后进行评价。但若接触剂量已累积达到5个LD50剂量,也可终止试验。蓄积系数-剂量递增法0.1LD50开始,4天为一期递增1.5倍。在试验期间,当化学毒物引起动物累积死亡一半时即可终止试验,计算K值进行评价。一般来说,在试验第2l天也可结束试验,因为这之前如果动物没有死亡或死亡数不足一半,说明其累积剂量已达5.26LD50,即K>5。使用本方法时要注意染毒期间定期(每4天一次)给动物称重,按实测体重,调整化学毒物的染毒绝对量。蓄积系数-剂量固定的20天蓄积法分五组,分别是阴性对照,1/20、1/10、1/5、1/2LD50各组均无死亡-蓄积不明显1/2组有死亡,其它组无死亡-弱蓄积性1/20组无死亡,其它各组有死亡且有剂量反应关系-中等蓄积性1/20组有死亡-强蓄积性生物半减期法生物半减期(biologicalhalf-life,t1/2)法是用毒物动力学原理描述化学毒物在机体内的蓄积作用。生物半减期法化学毒物在体内蓄积的速度和量与机体单位时间内吸收该物质的速度以及清除速度有关。即使化学毒物以相等的时间间距恒速地吸收入血液,该物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在机体的蓄积量也不呈直线无限地增加,而是呈曲线形上升并有一定的极限。这是因为化学物质吸收进入机体的同时体内也发生着代谢转化及清除的过程。当化学毒物的吸收过程与代谢转化—清除的过程达到平衡时,其蓄积量基本上不再增加。生物半减期法T½一种化学物以T½相等的时间间矩染毒,其在体内经过6个T½的接触就可以基本上达到蓄积的上限。T½短,达到蓄积极限所需要的时间短T½长,达到蓄积极限所需要的时间长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亚慢性毒性(subchronictoxicity)是指人或实验动物连续接触较长时间、较大剂量的外源化合物所引起的毒性效应。慢性毒性(chronictoxicity)是指人或实验动物长期(甚至终生)反复接触低剂量的化学毒物所产生的毒性效应。概念目的研究受试物亚慢性毒性剂量-反应关系,确定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和其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提出安全限量参考值。观察受试物亚慢性毒性效应谱、毒作用特点和毒作用靶器官目的观察受试物亚慢性毒性作用的可逆性为慢性毒理试验的剂量设计和观察指标选择提供依据为在其它试验中发现的或未发现的毒作用提供新的信息,比较不同动物物种毒效应的差异,为受试物毒性机制和将研究结果外推到人提供依据。亚慢性毒性试验方法的要点动物选择品种和品系性别、年龄和动物数:两种性别的离乳动物(大鼠6~8w)SPF级动物二、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设计

(一)实验动物选择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

亚慢性毒性试验

年龄:大鼠80~100g狗8~12月小鼠10~15g数量:小动物≥20

大动物≥6性别:雌雄各半

慢性毒性试验年龄:大鼠50~70g狗<8月小鼠初断乳数量:小动物≥40大动物≥8性别:雌雄各半亚慢性毒性试验方法的要点染毒方式剂量选择和分组3个剂量组和一个阴性(溶剂)对照组,高-引起明显毒性和少量动物死亡;低-无中毒反应,相当于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设一个中间剂量组,最好是相当于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LOAEL)人拟用剂量的10、30、100倍,组矩以3~10倍为宜,不低于2倍亚慢性毒性试验方法的要点观察指标外观生长发育行为功能毒性体征最终体重脏器湿重脏/体比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过程活杀解剖器官/组织大体尸解固定/染色显微镜检查生物体液血液学血清-化学-生化学尿分析生物学标志酶内源性成分胆汁尿脏器系数亚性毒性作用概念和目的概念:实验动物或人长期(甚至终身)反复接触外源化学物所产生的毒性效应,长期一般指2年目的研究慢性毒性剂量-反应关系。确定长期接触造成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LOAEL)或阈剂量和未造成有害作用的剂量(NOEAL),为制定人类接触时的安全限量标准,如最高容许浓度(MAC)和每日容许摄入量(ADI)以及危险度评价提供毒理学依据。亚性毒性作用概念和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