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工业园区轨道四号线与两江大道节点工程二期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方案_第1页
龙兴工业园区轨道四号线与两江大道节点工程二期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方案_第2页
龙兴工业园区轨道四号线与两江大道节点工程二期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方案_第3页
龙兴工业园区轨道四号线与两江大道节点工程二期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方案_第4页
龙兴工业园区轨道四号线与两江大道节点工程二期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龙兴工业园区轨道四号线与两江大道节点工程二期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方案(初步勘察)目录TOC\o"1-2"\h\z\u一、前言 1(一)工程概况 1(二)勘察的目的任务 2(三)勘察依据及执行的技术标准 6二、场地自然地理及岩土工程概况 7(一)自然地理概况 7(二)场地地质环境条件 7三、勘察工作布置 10(一)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 10(二)工程地质钻探 10(三)工程地质试验 11四、预期提交成果及要求 12(一)纸质文件 12(二)电子文件 13PAGE4一、前言(一)工程概况轨道4号线与两江大道节点工程(二期)位于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为两江大道与机东北路相交节点,为主—主相交节点,现状为平面交叉,改造后为轨道TOD节点,共4层空间体系。其中-1层为人行转换大厅,-2层为两江大道与轨道4号线站厅,-3层为轨道4号线站台,-4层为机东北地通道和轨道8号线。两江大道为南北走向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60Km/h,为双向八车道,路幅宽度为66m,其中两江大道K9+200.000~K10+494.029为本次设计范围,全长约1.29km,两江大道主线南北向下穿人行转换大厅,为双向六车道车行地通道,全长735m;机动北为东西走向城市主干路,全长约1.48km,设计速度60Km/h,为双向六车道,路幅宽度为44m,机东北路主线东西向下穿轨道4号线站台,为双向四车道连拱隧道,全长1030m。机东北节点平面示意图机东北节点效果图(二)勘察等级、勘察范围和勘察阶段的确定接受委托任务后,我院随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踏勘,根据现场踏勘情况和《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等相关规定编制工程地质勘察方案。1、勘察等级的确定据委托书要求,本工程道路为城市主干路立交,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现在基坑边坡最大高度约24m,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场地类别为中等复杂场地(见表1-1);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3.2.2判定,工程地质勘察等级为甲级。表1-1场地类别划分表判定因素场地特征场地类别场地复杂程度复杂中等复杂简单地形、地貌地貌单元单一,地形坡角一般1~10°√中等复杂岩层倾角(°)5~10°√岩土特征主要有两种土体和两种基岩岩性,较不均匀性质变化不大,填土分布广,厚度大。√岩体完整程度较完整√土层厚度(m)土层厚度变化较大√地表水、地下水对岩土体影响程度小√不良地质作用发育程度未见不良地质作用√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中等强烈√2、勘察范围及勘察阶段的确定按渝建发[2013]345号文的规定,该工程应进行初步勘察及详细勘察,本次勘察方案为初步勘察方案。该工程勘察阶段及勘察范围满足要求,勘察阶段及勘察范围判定如下表:表1-2工程勘察阶段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指标判定结果场地及项目1在复杂场地上建设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场地为中等复杂、安全等级为一级不需进行初勘其他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较为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3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不需进行初勘2场地地形坡角大于30°的自然土坡或地形坡角大于60°的自然岩坡,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的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影响面积小于50%不需进行初勘3三峡库区175m蓄水位(吴淞高程)岸线外侧水平距离100m范围内的建设场地。不在100m范围内不需进行初勘4存在矿产采空区或地下硐室,且采空区或地下硐室顶距离拟建工程最低面小于2倍洞跨的建设场地。无采空区或地下硐室不需进行初勘其他建设项目1总建筑规模大于50万m2且高层建筑规模占总建筑规模的比例超过70%的大型住宅区。市政道路不需进行初勘2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超高层建筑。市政道路不需进行初勘3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0m2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或长度大于500m的隧道。隧道长度1030m需进行初勘4主跨跨径大于150m及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等缆索承重桥梁以及拱桥,立体交叉线路为3层级3层以上(不急地面道路及地道)的大型互通立交桥梁。市政道路不需进行初勘表1-3拟建工程勘察范围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边坡判定结果环境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1倍边坡高度。大于1倍边坡高度。满足勘察范围2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且勘察范围不应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大于1倍边坡高度。满足勘察范围3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倍边坡高度。土质边坡影响范围1.5倍范围均在本次勘察范围内。满足勘察范围4对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还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勘察范围线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满足勘察范围基坑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岩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边。无满足勘察范围2土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边。无满足勘察范围3当需要采用锚杆(索)支护时,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边。无满足勘察范围注:1、勘察单位应按照本表逐条进行判定,并将勘察范围线在《勘探点平面位置图》中标明。2、判定结果栏填“满足勘察范围”或“不满足勘察范围”。(三)勘察的目的任务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有关规定及要求,本次勘察的主要任务有:1、收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布置图,拟建场地和各拟建物的地面整平高程,拟建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及可能的基础类型、尺寸和埋置深度等资料;2、初步查明拟建道路沿线各地段的地形、地貌特征,划分地貌单元;3、初步查明拟建道路沿线地段的地质构造、岩土类型、性质及其分布,基岩风化层厚度及风化破碎程度;4、初步查明拟建道路沿线各地段路基的湿度状况,提供划分土基干湿类型所需参数;5、实测拟建道路沿线地下水位,并初步查明沿线各地段的地下水类型、地表水的来源、水位和积水时间,以及排水条件,论证地表水、地下水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6、初步查明拟建道路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和坟场的分布;7、调查了解地下埋设物,回填土的土类、厚度及其密实度;8、判定场地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9、初步查明沿线地段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分布、发生和诱发条件、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10、对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进行评价,对挖填方边坡的稳定性分析进行评价并提出防治措施建议;11、对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场地,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作出评价;12、分析、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13、评价场地特殊岩土。(三)勘察依据及执行的技术标准本次工程地质一次性勘察的依据:《工程勘察合同》、建设方提供的1:500带状地形道路总平面图、勘察任务委托书及勘察纲要。为保证勘察质量,本次勘察工作主要执行下列现行行业标准:(1)《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4)《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6)《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8)《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9)《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参考标准:(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二、场地自然地理及岩土工程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1、位置与交通概况拟建场地位于重庆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两江大道与机东北路相交节点,现两江大道与机东北道路均已通车,交通极为便利。2、气象水文工作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冬暖、夏热、秋长的气候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8.1℃,极端最高气温41.4℃(1972年8月27日),极端最低气温-3.7℃(1961年1月17日);多年无霜期314.9天,雾日平均30~40天;区内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93.9mm,最大日降雨量178.3mm(1971年6月1日,合川),年最大降雨量为1519.8mm(二)场地地质环境条件1、地形地貌场地为重庆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核心区域,现场地均已整平,地面高程253~277m,地形坡角一般2~5°。2、地质构造勘察区所在区域位于川东南孤形地带,华蓥山帚状褶皱束东南部。构造骨架形成于燕山期晚期褶皱运动。龙兴路一期工程位于大盛场向斜西翼(详见构造纲要图,图1)。场地位于大盛场向斜西翼,岩层呈单斜产出,于场地基岩露头处测得岩层产状为:90°∠10°,岩体结构类型为中厚层状。通过地质测绘,于场地基岩露头处测得二组构造裂隙:第一组J1:产状320°∠70°,表面较平直,间距约3m,张开2~5mm,延展约2m,少量泥质充填,属软弱结构面,结合很差,该组裂隙发育,为边坡稳定性主控裂隙。第二组J2:产状210º∠60º,裂面较平,间距2~3m,张开度1~2mm,延长3~5m,无充填,属硬性结构面,结合差。层间裂隙较发育,表面含泥及云母碎片,属软弱结构面,结合极差。通过前人资料和本次实地踏勘证实,场地内无断裂构造存在。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区域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附录A的规定,区内抗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属抗震分组第一组。3、地层岩性 经过调查沿线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填土、粉质粘土,侏罗系沙溪庙组岩层,沿线的岩层以砂岩和泥质岩为主。各地层及岩性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素填土:紫褐色,由块石、碎石及粘性土组成,骨架颗粒含量一般20~40%,粒径以50~300mm为主,成份为砂质泥岩和砂岩,结构松散~稍密,稍湿状。拟建场地均有分布。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粉质粘土(Q4el+dl)粉质粘土:褐色~褐黄色,局部含少量泥岩角砾,在丘包地带一般呈硬塑~坚硬状,沟槽地带一般呈硬塑状,局部呈软塑状,一般为中液限、中等压缩性土,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⑶沙溪庙组(J2S)本组岩层为一套强氧化环境下的河湖相碎屑岩建造。由多层砂岩——泥岩不等厚的正向沉积韵律层组成。以紫红色、暗紫红色泥岩夹黄灰色、紫灰色中至厚层块状中、细粒长石砂岩、石英砂岩。泥岩、砂岩不等厚互层。泥岩:紫褐色~紫红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泥质胶结,泥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中等风化岩体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质较硬。砂岩:灰色~灰白色,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等,细~中粒结构,中厚层~厚层状构造,以钙质胶结为主。中等风化岩体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质硬。三、勘察工作布置我院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拟建场地进行了现场工程地质踏勘,并结合建筑总平面图及地形图,按照《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中的有关规定及甲方委托技术要求,拟采用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工程地质钻探、工程地质试验、物探等相结合的勘察方法开展工作。(一)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以委托方提供1:500地形图为底图,进行同比例尺工程地质调查及测绘。为初步查明拟建区及周边地带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类型、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范围,本次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面积在拟建场区总占地面积的基础上适当加以扩大。(二)工程地质钻探依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工程重要性等级一级,场地中等复杂,勘察等级甲级,确定本次勘察主要采用钻探、地面地质调查、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相结合的综合方法。1、钻孔布置本次勘察主要采用钻探、地面地质调查、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相结合的综合方法。本次初步勘察钻孔布置遵循以下原则:(1)下穿道勘探线间距60m,下穿道前后挡墙部分勘探线间距30m;按设计要求,在两侧形成直立边坡位置增加钻孔;孔深进入设计路面以前5m。(2)隧道工程间距60m左右设置勘探线一条,并在隧道洞口及设计纵剖面地形最低处布置钻孔,钻孔控制深度一般性钻孔进入设计路面以下中风化基岩8m;控制性钻孔进入设计路面以下中风化基岩10m。(3)一般道路扩建段由于不涉及大开挖,本次未布置钻孔;(4)每条勘探线布置钻孔3~5个,按设计要求,在下穿道形成直立边坡处增加布置钻孔,回填区域为控制整体,有增加。(5)在挖方地段(边坡孔)应达到路面设计标高或最下一层替在滑面以下2~5m;当线路通过含有有机质的垃圾、疏松的杂填土、未经沉实的近期回填土、软土和可液化土层(饱和砂土、粉土层)的地段时,勘探孔应适当加深或钻穿土层。2、钻探要求钻探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求对土层及基岩强风化层岩芯采心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