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地下水专章1.1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判定1.1.1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判定=1\*GB2⑴地下水评价类别判定本项目属于危险废物暂存项目,根据《建设项目分类管理名录》(2018年版),危险废物利用及处置的(单独收集、病死动物化尸窖(井)除外)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他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未同步进行修订,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及综合利用未进行细分,全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地下水环境影响评级类别均为=1\*ROMANI类。本次从严考虑,按=1\*ROMANI类项目对待。=2\*GB2⑵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可分为敏感、较敏感、不敏感三级,分级原则见表1.1-1:表1.1-1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一览表敏感程度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敏感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除集中饮用水水源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它保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较敏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未划定准保护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其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的分布区等其他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不敏感上述地区之外的其它地区现状调查,本项目地处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砖窑湾镇金盘湾村高桥采出水处理站建设工程占地范围内,所处区域属于山区,受沟谷水系控制,没有统一的地下水位,地下水径流方向总趋势是从地势较高的梁峁顶部向沟源、谷坡边岸运动。即本项目是所处区域地下水由南向北径流,以垂直入渗最终排泄于沟谷(杜家河)。根据分析,本项目评价范围为北侧以杜家河为边界,东西及南侧以地表水分水岭(山脊线)为边界的区域范围,总计6.88km2。沿河村庄饮用水井均分布在杜家河北岸,本项目所处地下水评价范围内无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准保护区或补给径流区,亦无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或分布区,且评价范围内无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和泉点。因此,项目场地地下水敏感程度为“不敏感”。=3\*GB2⑶评价工作等级确定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评价工作等级判定分级表,本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见表1.1-2:表1.1-2 评价工作等级分级一览表项目类别环境敏感程度I类项目II类项目III类项目敏感一一二较敏感一二三不敏感二三三1.1.2评价范围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规定,当建设项目所在的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且所掌握的资料能够满足公式计算法的要求时,应采用公式计算法确定;当不满足公式计算法的要求时,可采用查表法和自定义法确定。本项目地处山区,所处区域地形复杂,项目地北侧为杜家河,东西南三侧均为山脊,结合项目场地所处地理位置及水文地质条件,本次地下水评价范围采用自定义法确定。北侧以杜家河为边界,东西及南侧以地表水分水岭(山脊线)为边界作为本项目地下水评价范围,构成了一个从补给~径流~排泄的完整水文地质单元,总面积约6.88km2,项目地下水评价范围可以满足二级不低于6km2的要求。地下水评价范围及监测布点详见图1.1-1《地下水评价范围及监测布点图》。图1.1-1地下水评价范围及监测布点图图1.1-1地下水评价范围及监测布点图1.2区域水文地质条件1.2.1区域地质构造项目区域所处区域大地构造单元属华北陆台的鄂尔多斯地台中的陕北盆地。其区内岩层褶皱、断层、节理、劈理等地质构造现象很不发育,地层产状近于水平,未见火成岩活动。根据踏勘揭露,区域地层结构及岩性较为简单,以第四系全新世和第三系晚更新世风积层和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为主,描述如下:=1\*GB3①新近堆积黄土(Q4eol):浅黄色,稍湿,稍密,系风积成因,含有大孔隙、虫孔和根孔,表层含植物根系,干强度低,韧性低,土质不均,在线路所经黄土梁,峁区均有分布。=2\*GB3②马兰黄土(Q3eol):黄褐色,稍湿,稍密,系风积成因,含大量针孔及白色钙质菌丝,干强度低,韧性低。在线路所经黄土梁、峁区均有分布。=3\*GB3③砂岩(K):浅红色~棕红色,内陆河湖沉积,强-中风化,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云母,水平层理呈薄层状结构,泥质胶结,主要出露在黄土冲沟、部分黄土斜坡段。1.2.2含水层系统划分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研究》及《高桥采出水处理站地下水勘查报告》等资料,本项目建设区域的浅层地下水含水系统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二叠—白垩系碎屑岩裂隙含水系统、第四系松散层孔隙含水系统2部分。后者可进一步划分为:第四系萨拉乌苏组孔隙含水系统、第四系黄土层裂隙孔隙含水系统2个水流系统,项目建设区的地下水系统划分详见表1.2-1:表1.2-1浅层地下水划分一览表含水层系统水流系统水流子系统备注二叠-白垩系碎屑岩裂隙含水层系统白垩系裂隙孔隙含水系统(I)白于山北部水流系统(I1)定边闭流区水流系统(I1-1)八里河水流系统(I1-2)无定河水流系统(I1-3)白于山南部水流系统(I2)马莲河水流系统(I2-1)洛河-延河水流系统(I2-2)项目选址第四系松散层孔隙含水层系统第四系萨拉乌苏组孔隙含水系统(III)定边闭流区萨拉乌苏组水流系统(III1)八里河萨拉乌苏组水流系统(III2)无定河萨拉乌苏组水流系统(III3)第四系黄土层裂隙孔隙含水系统(V)白于山北坡水流系统(V1)白于山南坡水流系统(V2)项目选址=1\*GB2⑴白垩系裂隙孔隙含水系统评价区白垩系地下水系统处区域的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土高原白垩系地下水系统之中。该区域白垩系地下水系统西起子午岭,东至保安群边界,北起白于山,南至宜君县,面积1.65×104km2。其含水层为一套陆源碎屑岩建造,相变剧烈,成份复杂,主要为河流相与沙漠相砂岩、湖相泥质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冲积扇相砂砾岩。=1\*GB3①白垩系含水层空间分布特征评价区位于白垩系洛河~延河地下水系统中东部,含水层主要为洛河组砂岩。据钻孔揭露厚度显示,洛河组含水层最大厚度约为372.8m,厚度由西向东逐渐37变薄,至康岔~砖窑湾镇一线尖灭。环河组仅在靠近分水岭两侧沟谷出露,根据钻孔揭露资料厚度15.0~87.7m,据区域地层资料显示,其最大厚度约100m,总体上由分水岭向两侧变薄。=2\*GB3②白垩系含水层富水性特征评价区白垩系含水层富水性取决于地下水赋存条件、补给量多寡及其地下水循环特征等因素。其中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受沉积相和岩性、地形地貌、地表水文系统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控制。按区内实际情况及富水性等级划分办法与标准,孔壁降深20m,井径φ273mm的单井出水量≥500m3/d为中等富水、100~500m3/d为较弱富水、<100m3/d为弱富水。区内白垩系水量变化较小,大部分地区单井涌水量100~500m3/d,属较弱富水,局部单井涌水量大于500m3/d,为中等富水,位于河谷两侧及分水岭一带,受地下水循环特征因素影响,单井涌水量小于100m3/d,为弱富水。评价区所在区域白垩系含水层水文地质情况见图1.2-1。1.2-1白垩系含水层水文地质图a、中等富水区:位于山王河~杜寨~石马科一带。含水层厚100.0~130.0m,降深20.02m,涌水量603.38m3/d,单井涌水量593.7m3/d。水化学类型以HCO3-Na·Ca·Mg为主,局地为HCO3·SO4-Na·Ca·Mg等类型,矿化度402~681mg/L。b、较弱富水区:分布于周河、洛河、西川河及其支流河谷两侧,另外在康岔沟有小面积分布。含水层厚度为80.0~357.9m,降深22.91-99.96m,涌水量199.07~809.98m3/d,单井涌水量122.9~405.4m3/d,水化学类型以HCO3型为主。c、弱富水区:主要分布在分水岭及两侧、靠近白垩系边缘地带。分水岭一带受上覆地层影响,补给条件较差,靠近边缘一带,含水层变薄,单井涌水量减少,单井涌水量小于100m3/d。=2\*GB2⑵第四系黄土层裂隙孔隙含水系统=1\*GB3①第四系黄土含水层空间分布特征评价区第四系黄土层因沟谷深切,含水层多面临谷,地下水系统呈形成片状、带状不连续分布、彼此间相互独立,没有统一的地下水水位。含水层富水性受地形切割、隔水底板、补给条件等因素控制,总体看该区含水层分布位置高,补给和赋存条件差,水量贫乏。黄土层地下水位埋深一般70~150m。=2\*GB3②第四系黄土含水层富水性特征评价区黄土含水层富水性受地形切割、隔水底板、补给条件等因素控制,含水层分布位置高,补给和赋存条件差,水量贫乏。沙盖黄土区、黄土斜坡区、黄土残塬区地下水位埋深一般70~150m,含水层厚度30~50m,单井涌水量小于100m3/d。黄土梁峁区、黄土丘陵区含水层厚度薄,尤其近沟谷地带的黄土层多呈疏干状态,为透水不含水岩层,局部泉水出露,泉流量小于0.1L/s。地下水矿化度小于500mg/L,水化学类型以HCO3-Ca为主。1.2.3区域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1\*GB2⑴白垩系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白垩系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面状入渗补给、地表水线状入渗补给和侧向边界的径流补给。接受补给后,白垩系地下水在地表分水岭及周河、洛河、郝岔沟、山王河、杜寨沟、高树台沟、康岔沟、楼坪川等排泄基准面控制下,由分水岭向河谷径流排泄,人工开采和侧向断面径流排泄也是地下水的重要排泄方式。区内白垩系地下水流场图见1.2-2:图1.2-2白垩系及项目场地区地下水流场图区内地下水受地表分水岭及河流控制,自分水岭一带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向各河流、支沟径流,以泉水、线状溢流形式排泄。根据区内流场形态及特征可将白垩系洛河组地下水含水系统划分为洛河~周河、西川河、杏子河三个地下水水流系统,不同水流系统分述如下。a、洛河~周河水流系统:范围较大,面积662.65km2。受地表分水岭及周河、洛河永宁段及其支流排泄基准面控制,地下水流向可分三段:周河段整体由分水岭自东向西径流,至周河及小支沟中排泄,地下水径流长度7.67-10.37km,水位高差约170-220m,平均水力坡度21.21‰。其中,近分水岭一带水力坡度最大,可达26.23‰,近河谷两侧径流稍显平缓,水力坡度小于19.0‰;洛河永宁段地下水整体由北东~南西向向洛河河谷及其小支沟中排泄,地下水径流长度13.11~15.27km,水位高差200-240m,平均水力坡度为15.66‰;洛河支流甘沟河雨岔段,地下水由北西、北东两侧向甘沟河河谷两侧排泄,径流长度5.37-16.3km,水位高差100-180m,平均水力坡度为12.23‰,靠近河谷两侧水力坡度较大,可达17.68‰。b、西川河水流系统:面积465.73km2,地下水总体上由西部分水岭一带向东部径流,在西川河及其支流山王河、高树台沟、杜寨河、郝岔沟、楼坪川两侧排泄,项目选址位于郝岔沟一级支流。地下水径流长度6.27~21.7km,水位高差80-230m,平均水力坡度10.79‰。其中,白杨树湾~西河口乡径流段,近分水岭一带水力坡度为17.22‰,山王河村至石马科村中等富水区,径流变缓,水力坡度为6.73‰,该区域地下水补给地表水,属自流区。c、杏子河水流系统:面积231.59km2,地下水总体上由东南向西北向径流,在康岔沟、王沟等支沟中排泄。径流长度约7.55~9.83km,水位高差90-120m,平均水力坡度12.25‰。=2\*GB2⑵第四系黄土含水层补给径流排泄特征评价区所在区域黄土层含水系统分布区总体上按流域划分为白于山北坡水流系统、白于山南坡水流系统2个水流系统。黄土裂隙孔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有渗入及漏入两种方式。一年中的降水大部分集中在7、8、9三个月,该时期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时期。降水通过垂直节理、湿陷隙缝、黄土漏斗、落水洞等补给地下水。由于地形破碎,黄土丘陵区谷坡陡峻,大气降水易形成地表径流,入渗补给量少。地下水受沟谷水系控制,径流方向很不一致,总趋势是从地势较高的梁峁顶部向沟源、谷坡边岸运动,在谷坡下部和底部主要以下降泉形式排泄。因降水补给的间断性,泉水动态极不稳定,部分黄土泉甚至在旱季干枯。黄土层地下水系统补给区与径流区一致。受沟谷水系控制,没有统一的地下水位,地下水径流方总趋势是从地势较高的梁峁顶部向沟源、谷坡边岸运动。在白于山北坡,地下水由南向北径流;在黄土分布面积较大的黄土残塬区,地下水呈放射状向周边沟谷径流。在黄土梁峁区、黄土丘陵区,地下水多以垂直入渗补给下伏基岩风化带潜水,局部以泉水形式排泄于沟谷。1.2.4场地区水文地质条件本项目地处地势较高的梁峁,根据《高桥采出水处理站地下水勘查报告》及《高桥采出水处理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包气带主要为新近堆积黄土、马兰黄土及砂岩,场地区包气带厚度介于5-20m,该类岩土渗透系数为0.5~10m/d,包气带分布连续、稳定,根据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参照表,包气带防污性能“弱”。由于本项目地处势较高的梁峁,所处区域地下水富水性较弱,受上覆地层影响,补给条件较差,单井涌水量小于100m3/d。场地区水力坡度较大,厂址区水力坡度为0.01,含水层的有效孔隙度一般为0.2。1.2.5区域地下水污染源状况项目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砖窑湾镇金盘湾村,据调查,区域主要污染源来自农村面源和生活污水,由于当地农业人口居住相对分散,人畜粪便多集中用作肥料,生活污水排放量小且比较分散,对区域地下水影响不明显。另外区域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各矿产在开采、集输等过程均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施工、建设,各污染均能得到严格控制,对地下水污染影响较小。根据对长柴窑子村、贺家砭村、金盆湾村、曹家砭村、石分子村5个村庄水井水质进行监测,各项因子均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水质标准。1.3地下水影响途径分析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是污染物通过垂直渗透进入包气带,进入包气带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下经吸附、转化、迁移和分解后输入地下水。因此,包气带是连接地面污染物与地下含水层的主要通道和过渡带,既是污染物媒介体,又是污染物的净化场所和防护层。地下水能否被污染以及污染物的种类和性质。一般说来,土壤粒细而紧密,渗透性差,则污染慢;反之,颗粒大松散,渗透性能良好则污染重。本项目对地下水污染影响的途径主要为含油污泥编织袋、三甘醇包装桶破损,暂存间地面和渗滤液收集池防渗层老化、破损,将直接导致含油污泥中原油、三甘醇泄漏进入土壤,从而导致区域地下水污染。1.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9.4.2条“已依据GB16889、GB18597、GB18598、GB18599、GB/T50934设计地下水污染防渗措施的建设项目,可不进行正常状况情境下的预测”。本项目属于危险废物暂存项目,其设计、施工等均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以及2013年修改单中相关要求进行。正常情况下,对地下水污染影响较小,因此本项目不进行正常情境下的预测。本次主要考虑非正常情景,即假定防渗层老化,或防渗措施破损失效时,物料/污染物持续穿透包气带进入含水层,对地下水的影响。1.4.1预测方案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评价区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采用解析法进行预测。本次选取最不利情况,即地下暂存间因防渗层老化导致渗滤液渗漏(取正常防渗系数的10倍),持续渗漏时间为30d。=1\*GB2⑴预测范围由于本项目包气带厚度为5-20m小于100m,按照导则要求,可不预测污染物在包气带中迁移,因此本报告直接预测渗滤液收集池防渗层老化导致含油污泥中石油渗漏进入潜水含水层后运移情况。=2\*GB2⑵预测时段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段选取可能产生地下水污染的关键时段,至少包括污染发生后100d、1000d,服务年限或者能反映特征因子迁移规律的其他重要的时间节点,依据“远粗近细”的原则,本次预测时段选择50d、100d、1000d,5000d。1.4.2预测因子及源强假定暂存间渗滤液收集池及排渗沟防渗层老化,渗漏的物料为以油泥中的石油类计。根据设计,暂存间渗滤液收集池及排渗沟占地面积6.99m2,老化程度取正常防渗系数的10倍计,持续渗漏时间30d。则渗漏量为:Q=K×I×A式中Q-污染物泄漏量(m3/d);K-渗透系数,老化后的渗透系数取正常渗透系数的10倍,为1.010-9cm/s;I-垂向水力坡度,本项目地处山区,水力坡度较大,根据《高桥采出水处理站水文地质勘查报告》,该区垂向水力坡度为10‰;A-老化面积,6.99m2综上,通过计算得出暂存间因老化导致石油类泄漏量为0.00018m3(0.016kg,以石油类计)。1.4.3预测模式及预测参数假定1个月后检查发现防渗层老化后采取应急措施后,污染物停止泄漏,但是已经泄漏的污染物仍继续向下游运移。因此将罐区渗漏规律可概化为非连续恒定排放。本次地下水预测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附录D推荐的预测模型:一维稳定流动二维水动力弥散问题中的示踪剂瞬时注入平面瞬时点源模型公式为:x,y—计算点处的坐标位置,m;t—时间,d;C(x,y,t)—t时刻x,y处的示踪剂质量,mg/L;mM—注入的示踪剂质量,g;M—含水层的厚度,m;ne—有效孔隙度;u—水流速度,u=K·I/ne,m/d;DL、DT—纵向、横向弥散系数,m2/d;DL为纵向弥散度与空隙平均流速的乘积;根据《高桥采出水处理站水文地质勘查报告》,本项目各参数取值见下表1.4-1:表1.4-1各参数取值一览表参数neIu(m/d)DT(m2/d)DL(m2/d)M(m)数值0.20.010.53.00.35101.4.4预测结果暂存间渗滤液收集池及排渗沟防渗层老化导致石油类渗漏,其影响范围、超标范围和最大运移距离如表1.4-2,运移图如图1.4-1至1.4-2:表1.4-2暂存间渗滤液收集池及排渗沟防渗层老化石油类预测结果一览表预测因子预测年限超标距离(m)超标范围(m2)最大影响距离(m)最大影响范围(m2)石油类50d22240301192100d389235634101000d00005000d0000根据模拟结果显示,非正常工况下,如果暂存间渗滤液收集池及排渗沟防渗层老化、破损,周围的污染物浓度会逐渐升高,对包气带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石油类渗漏会进入潜水含水层。在不考虑包气带对污染物的自净、吸附、生化作用等阻滞效应,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结果显示:在模拟期内,假定暂存间持续渗漏30d后被发现堵漏,50天,超标距离为下游22m,预测超标面积为:240m2;影响距离为下游30m,预测影响面积为:1192m2;100天,超标距离为下游38m,预测超标面积为:923m2;影响距离为下游56m,预测影响面积为:3410m2;第1000d及5000d:由于1个月后检查发现防渗层老化采取补救措施,污染物停止泄漏,已经泄漏的污染物随着包气带截留、稀释、净化,下游不会超标。据调查,评价范围下游居民饮用水均在杜家河北岸,与本项目所处区域不属于同一个水文地质单元,本项目非正常工况下石油类渗漏对下游居民饮用水基本无影响。但考虑到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就很难恢复,评价要求建设单位必须加强巡检,如果出现防渗层老化甚至破裂事故,必须尽快修复,严防污染物持续渗漏。暂存间渗滤液收集池及排渗沟非正常工况下50d、100d石油类污染羽详见图1.4-1、1.4-2:图图1.4-1暂存间非正常工况下50d石油类污染羽图图1.4-2暂存间非正常工况下100d石油类污染羽1.5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1.5.1源头控制a、污油泥/其他危险废物在收集、转运、暂存过程中若发现污油泥包装袋破损,应及时采用新的包装袋重新包装。b、污油泥运输应委托具有危险品运输资质的单位进行运输。运输车辆应当保持功能齐备、完好和车身整洁。运输污油泥时不得沿途泄漏、遗撒和倾倒。c、加强暂存间地面及裙角的防渗,须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以及2013年修改单中相关要求进行其设计、施工,确保防渗系数≤10-10cm/s。d、加强企业安全环保管理,编制正常、异常或紧急状态下的操作手册和维修手册,对操作、维修人员进行培训,持证上岗,定期进行安全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识别事故发生前的异常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因严重操作失误而造成的污染事故。e、制定应急操作规程,如在规程中应说明事故时的操作步骤,规定抢修进度,限制事故影响措施,说明与操作人员有关的安全问题。1.5.2分区防控坚持“可视化”原则,在满足工程和防渗层结构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在地表实施防渗措施,便于泄漏物质的收集和及时发现破损的防渗层。由于本项目暂存的为危险废物,因此整个暂存间为重点防渗区(防渗区域布置详见图1.5-1)。防渗要求详见表1.5-1:表1.5-1暂存间防渗防渗设计要求一览表防渗分区防渗设计要求防渗部位重点防渗区危险废物暂存间刚性防渗结构层渗透系数不宜大于K≤1×10-10cm/s地面及裙脚根据设计,暂存间地面防渗材料至下而上为素土、非织造长丝无纺土工布、2.0厚高密度聚乙烯防渗膜、非织造长丝无纺土工布、最薄处200mm厚C30抗渗细石混凝土找坡层抹平、40mm厚C20细石混凝土、随打随磨光(骨料用石灰石、白云石、不发火地面需经不发火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墙面裙角防渗材料至下而上为非织造长丝无纺土工布、2.0厚高密度聚乙烯防渗膜、非织造长丝无纺土工布、7mm厚1:2:5水泥砂浆面层压实赶光(骨料用不含杂物的石灰石、白云石砂),可确保防渗系数<10-10cm/s。图图1.5-1防渗分区图1.5.3污染监控=1\*GB2⑴要求建设单位应建立地下水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建立地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地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计划见表1.5-2:表1.5-2本项目地下水跟踪监测点设置一览表序号1#跟踪监控点2#跟踪监控点位置下游0.3km沟谷下游1km沟谷与本项目关系地下水流向下游地下水流向下游功能监控点监控点井深2m2m位置108.969051421,36.639340738108.969051421,36.639340738监测层位潜水潜水监测因子pH、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石油类、砷、汞、铬(六价)、铅、镉、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总大肠菌群和总细菌数,地下水水位、水温同步进行监测监测频率2次/年(7~9月丰水期1次,1~3月枯水期1次)备注新打井跟踪监测布点图详见图1.1-1《地下水评价范围及监测布点图》。=2\*GB2⑵建设单位应设置专门监测机构和人员负责地下水跟踪监测,并配备先进的监测仪器和设备,以保证跟踪监测计划的顺利实施。=3\*GB2⑶建设单位应在每次地下水跟踪监测完成后编制跟踪监测报告,监测报告内容应至少包括当次监测点位、坐标、井深、水位埋深、各因子监测结果;监测报告应及时送当地环保部门备案,并采取张贴公示、网上公示、个别送达等方式向周边居民公开跟踪监测报告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作战环境试题及答案
- 监察委面试题及答案
- 现代测井考试题及答案
- 地勘院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合肥市和平小学第二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含答案)
- 台球职业测试题及答案
- 热风技术考试题及答案
- 校园伴舞基础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2025年贵港市平南县事业单位选调小学教师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维生素基础知识练习题(附答案)
- 隔离开关设备检修(接触网技能培训课件)
- 龙虎山正一日诵早晚课
- 微积分的力量
- 中国股票市场投资实务(山东联盟)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工商学院
- 安徽宇邦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年产光伏焊带2000吨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号线项目tcms便携式测试单元ptu软件使用说明
- 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
-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 卫生部手术分级目录(2023年1月份修订)
-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巩固练习
- YY 0666-2008针尖锋利度和强度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