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LVDS的接口电路设计-设计应用
摘要:LVDS是一种小振幅差分信号技术,使用这种技术传输速率可以达到数百兆,甚至更高;LVDS具有更低的功耗、更好的噪声性能和更可靠的稳定性。简要地介绍了LVDS的原理及优势,分析了LVDS接口设计要注意的问题,着重研究了LVDS与LVPECL、CML间的接口设计;同时给出了不同耦合方式下的电路设计图。
1引言
对于高速电路,尤其是高速数据总线,常用的器件一般有ECL、BTL和GTL等。这些器件的工艺成熟,应用也较为广泛,但都存在一个共同的弱点,即功耗大。此外,采用单端信号的BTL和GTL器件,电磁辐射也较强。目前,NS公司率先推出的CMOS工艺的低电压差分信号器件,即LVDS给了人们另一种选择。
2LVDS技术简介
LVDS(LowVoltageDifferentialSignaling)是一种小振幅差分信号技术,使用非常低的幅度信号(约350mV)通过一对差分PCB走线或平衡电缆传输数据。它允许单个信道传输速率达到每秒数百兆比特,其特有的低振幅及恒流源模式驱动只产生极低的噪声,消耗非常小的功率。
LVDS定义在2个国际标准中:IEEEP1596.3(1996年3月通过),主要面向SCI(ScalableCoherentInterface),定义了LVDS的电特性,还定义了SCI协议中包交换时的编码;ANSI/EIA-644(1995年11月通过),主要定义了LVDS的电特性,并建议了655Mb/s的速率和1.823Gb/s的无失真媒质上的理论极限速率。在2个标准中都指定了与物理媒质无关的特性,这保证了LVDS能成为多用途的接口标准。
3LVDS器件的工作原理
LVDS器件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图1LVDS的工作原理图
LVDS驱动器由一个驱动差分线对的电流源组成,通常为3.5mA.LVDS接收器具有很高的输入阻抗,因此驱动器输出的电流大部分都流过100Ω的匹配电阻,并在接收器的输入端产生大约350mV的电压。当驱动器翻转时,它改变流经电阻的电流方向,产生有效的逻辑"1"和逻辑"0"状态。
驱动器只有一个恒流源,这个差分驱动器采用奇模(Odd-mode)的传输方式,即等量的方向相反的电流分别在传输线路上传送。电流会重新回流到双绞线内,加上电流环路面积较小,因此产生少电磁干扰。电源将供电加以限制,以免转变时产生突变电流。由于并无突变电流出现,因此数据传输速度高达1.5Gb/s,但又不会大幅增加功耗。此外,恒流驱动器的输出可以容许传输线路出现短路情况或接地,而且即使这样也不会产生散热上的问题。
差分接收器是一款高阻抗芯片,可以检测小至20mV的差分信号,然后将这些信号放大,以至达到标准逻辑电位。由于差分信号具有1.2V的典型驱动器补偿电压,而接收器可以接受由接地至2.4V的输入电压,因此可以抑制高达±1V来自传输线路的共模噪声。
由于逻辑状态之间只有300mV的电压差别,因此电压变化极快,但转换速率不会加快。
又由于转变速度减慢,使得辐射场的强度也大幅减弱。同样,传输路线阻抗不连续性的反射也不会成为大问题,有助减低电波辐射量及信号的串扰。
4LVDS与其他几种逻辑电路的接口设计
由于LVDS是一种新技术,因而在使用时LVDS和其他逻辑电路的接口设计就很重要,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根据系统的工作电源配置情况和需要传输的数据电平,合理选用驱动器和接收器芯片,或者根据接口芯片的情况,对被传输的数据首先进行电平转换。
(2)注意阻抗匹配。根据接收器输入端的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外接100Ω电阻,同时要根据PCB的板材和参数合理设计驱动器的线输出阻抗,使其在90~107Ω范围内。PCB传输线要尽可能地短,因为过长的线路,不但传输衰耗加大,降低了传输速率,而且阻抗也容易失配,并可能影响到信号的完整性。
(3)根据数据传输速率和传输电缆长度的关系,确定合适的电缆长度以满足系统的要求。一般地采用LVDS方式传输数据,假定负载电阻为100Ω,当双绞线长度为10m时,传输速率可达400Mb/s;当电缆长度增加为20m时,速率降为100Mb/s;而当电缆长度为100m时,速率只能达到10Mb/s左右。
(4)多数LVDS接口芯片的使能端在片内没有接上拉或下拉电阻。如果没有驱动信号输入,它们会不确定地被直接与地或VCC相连,有可能造成逻辑错误,所以除非有特别说明,接口芯片的使能输入端不要悬空。
4.1LVDS之间的连接
由于LVDS的芯片内输入端一般含有匹配阻抗,因此LVDS驱动器和LVDS接收器可以用一段连接线直接相连。
4.2LVPECL到LVDS的互连
4.2.1直流耦合。
LVDS和LVPECL间的直流耦合要有一个转移网络,如图2所示。首先LVPECL输出阻抗是50Ω;另外,LVPECL电路经过衰减网络的输出信号要在LVDS的输入范围内。下面的公式可以得到电阻的值。
图2LVPECL和LVDS间的直流耦合
把VCC=3.3V代入(1)式,得R1=182Ω,R2=47.5Ω,R3=47.5Ω,另外VA=1.13V,RAC=51.5Ω,RDC=62.4Ω,Gain=0.337.若当使用该网络连接LVPECL的输出端和LVDS的输入端时,那么测量的共模电压VA=2.1V,VB=1.06V.假定LVPECL的差分输出是930mV,那么LVDS输入端的电压就是313mV,满足了LVDS的输入条件。另一方面,如果LVPECL的差分输出是1.9V,那么LVDS输入端的电压就是640mV,同样满足LVDS的输入规范。
4.2.2交流耦合。
LVPECL和LVDS间的交流耦合的电路如图3所示。
图3LVPECL和LVDS间的交流耦合电路
LVPECL输出通过直流偏置电阻R(142Ω~200Ω)接地。50Ω的串联电阻来减弱LVPECL的输出电压来满足LVDS的输入要求。在LVDS输入端每端接1个5.0kΩ的电阻到地用来减弱共模电压。
4.3LVDS到LVPECL的接口
4.3.1直流耦合。
直流耦合的电路如图4所示。
图4LVDS到LVPECL的直流耦合。
这个电阻网络把LVDS直流输出电压从1.2V变到LVPECL的输入(VCC-1.3V).这是因为LVDS的输出电压是参考地,而LVPECL输入电压参考VCC,这个网络可以使LVDS的输出不受电压变化的影响;另外考虑的就是功耗和速度的平衡。如果R1、R2、R3选择低电阻,那么这个网络的时间常数和LVPECL的寄生参数都很小,能够满足高速的要求;当然由于电阻小了,就有更大的电流流过这些电阻,那么总功耗就大了。这种情况下LVDS的参数可能会受到电压变化的影响。电阻值可以由下列等式求得:
代入VCC=3.3V、R1=374Ω、R2=249Ω、R3=402Ω,得到VA=1.2V、VB=2.0V、RIN=49Ω,Gain=0.62.LVDS的差分输出的VP-P=500mV,信号在LVPECL输入端变成310mVP-P.
电压变化比PECL的输入标准小,但满足LVPECL的输入要求。
4.3.2交流耦合。
LVDS到LVPECL的交流耦合很简单,图5给出了例子,LVPECL的芯片是MAX3867它的片内没有端接电阻。
图5LVDS到LVPECL的交流耦合。
4.4CML和LVDS的接口
CML到LVDS的交流耦合如图6所示,要注意的一点就是CML的输出信号漂移要在LVDS输入信号的要求范围内。
图6CML到LVDS的交流耦合电路图。
LVDS驱动器连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陇南基坑回填土施工方案
- 公司店铺活动活动策划方案
- 工程造价和施工方案版本
- 建筑房顶改造方案设计规范
- 超低能耗门窗施工方案
- 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职责清单
- 施工方案有问题出了事故
- 铜管激光切管机方案咨询
- 档案室监控系统施工方案
- 八年级数学上册平面直角坐标浙教版教案(2025-2026学年)
- DLT741-2023年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
- 华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宋辽金夏课件
- GB/T 36197-2018土壤质量土壤采样技术指南
- GB/T 10066.4-2004电热设备的试验方法第4部分:间接电阻炉
- 最新《工会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1000题【完美打印版】
- CJJ82-2019-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无人机驾驶员航空知识手册培训教材(多旋翼)课件
- 《汉语拼音》基础知识
- 周杰伦英语介绍(共20张)课件
- 斐波拉契数列与黄金分割
- SPSS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课件(PPT 69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