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9篇教学目的: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挨次,完成对数的构造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5.6+0.9-+0-82
2、假设+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3、某日黄昏,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黄昏黄山的气温是摄氏度。
二、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例如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状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沟通。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答复,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生疏。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看: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觉察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假设从起点分别到.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将来一周的天气状况,让学生把将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沟通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挨次就是数从小到大的挨次。
4、再让学生进展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确定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稳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2、练习一第6题。
3、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或〔0g〕。超过的记为正数,缺乏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挨次排列。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挨次就是数从小到大的挨次。〔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小学数学教案篇2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61—63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通过一组数的比较,观看各数之间的一样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觉察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看、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进展数学思维力气。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学问迁移和推理力气。
三、重点难点:
重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应探究及把握。
难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理解及灵敏应用。
教学预备:小黑板教学挂图(小数点移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备
1、提问。(1)把5米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米?(2)把5000厘米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厘米?
2、按从大到小的挨次排列。0.0040.40.04
(二)导入课
1.师:[出示小黑板]下面是四年级三位同学的身高纪录。请大家看一看,这些数据对不对?
(小明14.5米,小红1.38米,小李0.14米)
2.师:你们笑什么呀?
生:小明的身高不对。14.5米太高了。
生:[用手比]小李0.14米也不对,0.14米只有这么高
师:两个错的数据错在哪里?小数点写错了位置。
师:是啊,在小数点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不转变小数的大小,但是小数点的位置移动直接引起小数的大小发生变化。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数点移动的学问。[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
(三)探究规律
1、出示情景
出示(例5教学挂图):教师便表达边板书0.009米---0.9米—0.9米---9米{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吧,齐天大圣孙悟空的“金箍棒”寻常放在耳朵里,长只有0.009米,遇到妖怪的时候,才亮出来,由小变大,0.009米、0.09米、0.9米、9米、90米……
师:观看这组数和金箍棒的变化,你有什么觉察?(从上往下观看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吗?从下往上观看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小结:看来小数点向后移动,原来的数就扩大;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就缩小。
板书:右移扩左移缩
2、合作探究
(1)提问:从上往下观看它们都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却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对吗?看来小数点移动的位数不一样,原数大小的变化也就不一样。数的大小的变化既与小数点移动的方向有关,还与小数点移动位数的多少有关。
(2)合作探究:
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来连续深入争论。各组有这样一张表格和一张小数数位表,请你们小组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进展争论。先吧空白处填写完整,再观看小数点移动的位数与原来小数的大小变化。小数点可以向左移动,也可以向右移动。
方法1:表格
小数点移动的位数
()米=()毫米
小数的大小变化
从()往()观看
小数点向()移动
移动()位
()米=()毫米
移动()位
()米=()毫米
移动()位
()米=()毫米
方法2:(学具中的数位表)
(3)沟通汇报
谁来说一说,你们是选择哪种方法争论的?你们觉察了什么?
能概括地说一说我们觉察的这个规律吗?
[指名学生比照板书说明小数向右移动引起小数扩大的规律]
悟空打完妖怪,金箍棒要放回去了,谁来说一说这个时候金箍棒怎么变的?(从下到上观看)
(四)实际应用
1.明确数的变化的方法
我们大家争论得出这个规律有什么作用呢?
1.假设要吧一个小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可以怎么办?
假设要缩小为1/10、1/100、1/1000……呢?
2.集体沟通
依据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假设要吧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行了。要把一个数缩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3.强化去0、添0的问题
出例如6、7把0.01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把1缩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各是多少?
遇到位数不够怎么解决?
小数点向左移动时,假设整数数位不够则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
整百、整千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后,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
4.填空:把2.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到原数()倍。
把0.375扩大到原数100倍,小数点向()移动()位。
把0.73的小数点向()移动()位,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
把30的小数点向()移动()位,原数变成0.003。
5.把1.8改写成下面各数,它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0.0181800.00181.80
(五)总结本节学问,畅谈收获。
附:板书设计
小数点移动
0.009米→0.09米→0.9米→9米
0.009米=9毫米
0.09米=90毫米
0.9米=900毫米
9米=9000毫米
小学数学教案篇3
一、创设问题情境,复习旧学问,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要争论的内容.
活动1纸币问题
小明手头有12张面额分别是1元、2元、5元的纸币,共计22元,其中1元纸币的数量是2元纸币数量的4倍.求1元、2元、5元的纸币各多少张?
学生活动设计:
设1元2元分别为x张、y张,如何列方程组?用什么消元法比较好呢?
只设一个未知数,用一元一次方程能否求解?〔能,但不便利。对未知量较多的问题,所设的未知数越少,方程往往越难列。其实题中有三个未知量我们就设三个未知数来解决。〕
自然想法是,设1元、2元、5元的纸币分别是x张、y张、z张,依据题意可以得到以下三个方程:
x+y+z=12,
x+2y+5z=22,
x=4y.
这个问题的解必需同时满足上面三个条件,因此可以把三个方程合在一起写成
教师活动设计:
在学生活动的根底上,适时给出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并激发学生探究其解法的热忱.
板书:三元一次方程组:含有三个一样的未知数,每个方程中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并且一共有三个方程,像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三元一次方程组.
活动2争论如何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我们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可以利用代入法或加减法消去一个未知数,化成一元一次方程求解.那么能否用同样的思路,用代入法或加减法消去三元一次方程组的一个或两个未知数,把它转化成二元一次方程组或一元一次方程呢?观看方程组:
①
②
③
仿照前面学过的代入法,可以把③分别代入①②,得到两个只含y,z的方程:
4y+y+z=12
4y+2y+5z=22
即
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后就不难求出y和z的值,进而可以求出x了.〔问题:同学们还有不同的消元法吗?比较一下哪种方法较好。〕
总结:
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根本思路是:通过“代入”或“加减”进展消元,把“三元”转化为“二元”,使解三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而再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即
板书:
三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
消元〔代入、加减〕消元
三元变二元最正确方法:
①
②
③
1、有表达式的用代入法;2、缺某元,消某元;3、一样未知数的系数一样或相反或整数倍的用加减消元法。例分析:p114习题1
二、主体探究,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力气.
例题分析: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①
②
③
分析:方程①只含x,z,因此可以由②③消去y,得到一个只含x,z的方程,与方程①组成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②×3+③,得
11x+10z=35④
①与④组成方程组
解这个方程组,得
把x=5,z=-2代入②得
因此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
板书:〔可略〕解三元一次方程步骤、格式:1〕、三元变二元〔有的可直接变一元〕,利用代入消元法或加减消元法或其他简便的方法,把三元变二元的方程组;2〕、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得两个未知数的值;3〕、将这两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较简洁的一个方程,求出第三个未知数的值;4〕、把这三个数写在一起就是所求的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小学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教材第48~49页的24时计时法,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生疏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使学生初步生疏时间和时刻的区分,学会计算简洁的求经过时间的问题,并培育学生初步的推理力气。
教学具:教具钟面、学生预备学具钟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
1、提问口答。我们学过哪些时间单位?1个世纪是多少年?一年是多少个月?1个月的天数有哪几种状况?
2、引入课。一天又叫做一日。一日是多少小时呢?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内容:24时计时法。
二、教学课1、教学24时计时法。
〔1〕说明:1天就是1日,1日的时间就是一昼夜。在一日的时间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想一想,一日共多少小时?
〔2〕演示:第一圈从夜里12时也就是0时起,夜里1时、2时、3时上午8时、9时、到中午12时,是12时。
提问:这是从夜里12时起走了几圈?现在是什么时候的12时?经过了多少小时?
板书下面的直线图:其次圈再从中午12时走,下午1时、2时、3时、晚上8时、9时、再到夜里12时,也就是其次天的0时,也是12小时。提问:其次圈是从中午12时到什么时候的12时?也就是经过了多少小时?板书直线图:
提问:谁来说一说在一日里,钟表上的`时针走了怎样的两圈,共多少小时?
追问:一日等于多少小时?板书:1日=24小时
指出:从夜里12时起,走一圈正好是中午12时,是12小时;再走一圈到午夜12时又走了12小时,共24小时,所以1日等于24小时。
〔3〕生疏24时计时法。说明:像上面这样分上午几时和下午几时来记时的方法,通常叫做一般计时法。邮电、交通、播送电视等部门为了记时便利,不使上午和下午时间混淆,一般都承受的是从0时到24时的记时方法。就是把时针走其次圈时,时针所指的钟表上的数分别加上12:下午1时叫13时、下午2时教14时晚上12时叫几时?24时也就是其次天的几时?
指出:像这样的0时到24时的记时方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与一般计时法比,上午的时刻一样,下午的时刻要把一般计时法的时刻数加上12。中心电视台每天19时播放闻联播节目,这里的19时就是下午几时?
说明:在24时计时法里只要直接说几时,比较便利,在一般计时法里,确定要说明是上午几时或者是下午几时。
〔4〕稳固练习练一练第1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练习十第1题。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练习十第2题。小黑板出示,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写在作业本上。集体订正。强调一般计时法要说明是上午还是下午。
2、教学求经过时间。
〔1〕教学例1。出例如题,读题。画直线图。
提问:题里用的是什么计时法?
这辆汽车从南京的开车时刻是什么时候?
到达上海的时刻是什么时候?要求什么?
说明:求路上用了多少小时,就是求14时30分到18时30分经过了多少时间?
追问:路上用了多少小时?你是怎样想的?这里的14时30分、18时30分指的是什么?4小时指的是什么?
〔2〕教学例2。出例如2,指名读题。提问:题里用的是什么计时法?在24时计时法里,这两个时刻各是几时?每天从8时到19时,营业了多少时间怎样计算?教师板书。
小学数学教案篇5
一、学习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的力气。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全部因数。
3.在探究中,感受数学学问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异、好玩,产生对数学的惊异心。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乘法算式中对乘数已经有比较娴熟的理解,学习因数可以在乘法算式的根底上让学生理解和把握。
三、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
师:同学们宠爱做拼图的玩耍吗?〔学生答复〕
师: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拼图来学习一个学问。
(设计意图:拼图玩耍学生很宠爱,创设拼图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观性和探究的欲望。)
〔二〕探究知。〔课件〕
1.师:请拿出预备好的正方形,在你们的小组里用你们预备的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也可以使用自己宠爱的方式拼摆或涂画的方式独立操作,边摆边做好记录。然后,把你拼摆的过程和你的伙伴说说。
2.班内呈现沟通。〔请学生演示自己摆的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了解事物的特征,明确正方形的个数与因数的关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到了大量的学习资源,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根底。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更加利于学生对学问的把握。他们在相互的探讨中,使问题得到解决。〕
3.师:你能把这些摆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依据学生的答复,教师板书:1×12=122×6=1212×1=126×2=123×4=124×3=12〕
4.师:请同学们观看一下,哪两道算式的因数一样?12的因数有哪些呢?请学生按挨次说出来。〔1、2、3、4、6、12。〕
〔设计意图:学生观看算式,觉察找因数的方法和写乘法算式有确定的关系,体会了“想乘法算式”找因数的方法,为下面的思考找因数的方法奠定了根底。〕
5.思考问题:
〔1〕怎么样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2〕有什么方法可以将全部因数找齐,一个都不漏?
小组沟通,全班沟通。
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是:从小到大找;一对一对找
6.找出9的全部因数
〔1〕试一试,看谁能挑战成功。〔学生独立找9的因数〕
〔2〕沟通找的方法。
板书:9的因数有:1、3、9
观看9的全部因数,你有什么觉察吗?〔9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是9,??〕
7.试一试:你能找出15的全部因数吗?找完后沟通,说一说15最大的因数是多少,最小的呢?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找因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有序思考”的方法,进展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8.小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对一对的找。这样有挨次的给一个倍数找因数,好处就是不重复、不漏找。
〔三〕练习深化。
1.师:同学们已经把握了找因数的方法,现在看看谁找得快,请同学们把课本第9页的1、2题做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
投影呈现一名学生1、2题的结果,让学生说一说,集体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练一练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并具有确定的分析和归纳力气。]
2.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用拼长方形找因数的方法,现在能不能在小方格中画出长方形找因数呢?请把第3题做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让1名学生到黑板上的小方格中画,并把因数找出来。
学生做完后,看看到黑板上做题的同学做得对不对,引导学生进展评价。〔设计意图:通过练一练活动,利用数形结合进一步体会找因数的方法。〕
3.投影:48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的人数一样,可以排成几行?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沟通一下。
班内沟通:〔每行8人可以排成6行,也可以每行6人排成8行。每行12人可以排成4行,也可以每行4人排成12行。每行24人可以排成2行,也可以每行2人排成24行。每行48人可以排成1行,每行1人排成48行。还有一种,每行16人可以排成3行,也可以每行3人排成16行。〕
思考: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排队法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教师对学生准时提出表扬: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利用找因数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运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找因数的方法。〕
4.玩耍:好朋友互报学号,分别找出对方学号数的全部因数,比比谁能有对有快!
〔四〕当堂检测。
1、找一找,填一填。
1247812162432
24的全部因数32的全部因数既是24的因数也是32的因数
2、说一说下面的数各有几个因数。
〔〕个〔〕个〔〕个〔〕个〔〕个〔〕个
〔设计意图:当堂检测,了解目标达成状况。〕
〔五〕总结与评价。
这节课你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留意了孩子的动手动脑力气,让学生体会到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培育了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找因数的方法一般是按乘法算式来找的,可是在找的过程中简洁漏掉几个,所以必需强调要有序思考。
小学数学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页。
【教学目标】
1.经受整理与复习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时间单位:时、分、秒和长度单位千米、毫米的生疏和理解,会运用时、分、秒之间的进率与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来进展简洁的换算。
2.能利用所学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的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3.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增加抑制困难的信念,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1.能依据题意,选择适宜的计量单位。
2.依据所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今日我们要对本学期所学的计量单位进展整理与复习〔板书:计量单位〕想一想,本学期的计量单位包括了哪些内容?〔出示全册学问构造图〕,在这些学问中你还有什么疑心需要教师和同学的帮助?
二、整理与复习时、分、秒
〔1〕出示钟面,让学生认真观看钟面,看能联想起哪些数学学问。
〔2〕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班内沟通想法,引导学生补充完整。内容包括:
①时针、分针、秒针的生疏;
②1时、1分、1秒在钟表上怎样规定的;
③知道1时=60分,1分=60秒,能进展简洁的换算。
〔3〕做练习,出示课本132页第3题。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再全班汇报沟通。汇报时,重点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整理与复习长度单位
〔1〕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全班汇报沟通,教师并板书:
千米〔1000〕米〔10〕分米〔10〕厘米〔10〕毫米
〔2〕做练习,出示第132页第4题。让学生独立观看图形,说说每个图形各呈现了什么。
学生依据课本给出的信息,找出适宜的长度单位。窗户宽120〔〕,三峡大坝高185〔〕,飞机每分飞行13〔〕,小朋友每时步行3〔〕。学生独立填上适宜的长度单位后,在班内汇报沟通,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3〕做练习第104页的第13题。让学生独立做,再全班沟通。
四、解决问题
我们前面整理复习了时间单位、长度单位的有关学问,下面就利用这些学问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呈现课本第105页第15题。
A让学生认真观看情景图,说说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B让学生思考,梅花鹿、长颈鹿的高各是多少?
C班内反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列式和答案,重点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D学生解决第15题的第〔2〕小题,并全班沟通。
五、全课小结
回忆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
小学数学教案篇7
教学内容:
十几减几〔第15页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切联系和探究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把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展口算并且正确率高
教具预备:
按例2制作的小猫钓鱼动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沟通联系
电脑出示口算
8+5
7+8
7+6
6+8
5+7
5+9
13-9
16-9
18-9
15-9
17-9
14-9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二、自主探究,学习知
1、多媒体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
2、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消逝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稍停一会儿,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右边小猫嘴边消逝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
3、引导学生表达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启发学生依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想自己预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组织小组争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6、组织全班同学沟通,对各种方法进展评议。在各组争论的根底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就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宠爱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7、有导向性的小结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说明自己依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情愿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确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稳固计算方法
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的量,另一方面提欢快趣。
2、为变化方式,可把做一帮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相互练习,活泼气氛,提高练习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沟通,沟通时要照看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教师应加强巡察,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沟通,了解状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小学数学教案篇8
【教学内容】
教科书67页。
【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的生疏。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分。
【教学预备】
教具;课件、长方形和长方形活动框。
学具:学具袋。
教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析
激趣揭题
视频:生活中各种平面图形的应用。
观看感知
问题:在刚刚的画面中,你看到有哪些图形?哪些你们生疏?哪些不生疏?
组内沟通,向全班汇报。
小结并提示课题。
把生活中各种平面图形的应用编成短片,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达激发兴趣、增加感知、引出课题的目的。
实践
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在哪里还见到过平行四边形?
组内争论并做好记录;向全班汇报。
通过记录,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用学具袋中的材料制作长方形框架。
小组合作,成果呈现。
再次呈现,全班观看〔哈哈,变了!变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排水巡查员设备调试考核试卷及答案
- 财税顾问咨询方案价格
- 咨询老师奖励方案
- 新媒体营销团队建立方案
- 咨询竞标方案
- 清明采茶节活动策划方案
- 水杯营销方案策划书英文
- 沈阳液压传动方案咨询
- 高铁乘务员营销方案
- 建筑施工节能控制方案设计
- 交安工程施工合同
-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肠造口并发症讲稿课件
- GB/T 6403.5-2008砂轮越程槽
- GB/T 15970.2-2000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应力腐蚀试验第2部分:弯梁试样的制备和应用
-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详1系统课件
- 组织行为学核心主题全系列(MBA研修班学生版4日)课件
- 局部解剖学绪论课件
- 可持续发展旅游课件
- 桥梁基础工程施工
- 非常实用的鸡的解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