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图版第2章 第3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2课时课件_第1页
2013年中图版第2章 第3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2课时课件_第2页
2013年中图版第2章 第3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2课时课件_第3页
2013年中图版第2章 第3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2课时课件_第4页
2013年中图版第2章 第3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2课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用书独具演示●课标要求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课标解读1.以某种外力作用为例,学会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运用简易示意图,分析地壳的物质循环过程。●新课导入建议明朝于谦有诗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焚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你知道诗句中所述的岩石是何种岩石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导入新课——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学地位分析本课时主要讲述外力作用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认识地理环境中许多环境问题的基础,是高考的高频考点。考查形式主要以地貌图为载体,结合环境问题,考查外力作用过程与环节,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既可以单独命题,也可以结合区域地理的知识进行命题。命题形式选择题和综合题均有。演示结束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能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类型及其作用过程。2.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主要特征。

3.分析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及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明确三大类岩石与岩浆的相互关系。1.外力作用(重点)。2.岩石圈物质循环(重难点)。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

重力

风化作用岩石在地表或

的地方,在

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侵蚀作用风、流水、冰川、海水等对地表岩石及其

的破坏作用搬运作用流水、风、冰川等将

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沉积作用被风、流水、冰川等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

的过程接近地表温度风化物风化侵蚀沉积堆积

1.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在不同地区的影响有何差异?【提示】

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强,湿润地区流水侵蚀作用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冷却凝结

固结成岩

高温

高压

变质岩

沉积岩

岩浆岩

冷却凝结

侵蚀

沉积

变质作用

高低不平

夷平

2.花岗岩和大理岩都是常见的建筑材料,它们分别属于哪类岩石?【提示】

花岗岩是岩浆岩,大理岩是变质岩。

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问题导思】

1.风化作用的作用因素有哪些?对地表造成怎样的影响?有何意义?【提示】

风化作用的作用因素有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等,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风化壳,风化壳是土壤形成的基础。2.侵蚀作用有哪几种类型?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的侵蚀作用有什么差异?【提示】

侵蚀作用可分为流水侵蚀、海水侵蚀、风力侵蚀、冰川侵蚀等。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较强,湿润地区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3.风力、流水等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发生地区的地形、地势有什么差异?【提示】

风力、流水等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地势相对较高、起伏较大的地区;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地势相对较低、地形平坦或低洼的地区。

外力作用的各种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不是相同的,有些形式不会对地表形态产生直接的影响,如固结成岩;有些形式只是改变地形的中间环节,如搬运作用;有些形式对地表形态的改变很小,如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的外力形式是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1.侵蚀作用的类型及形成的地貌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红色沙漠”“石漠化”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林仙境)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滨海地带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冰川沉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颗粒大、密度大的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力沉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海浪沉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滨海地带各种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1)此处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形成原因是(

)A.滩涂海水侵蚀B.沉积平原海浪搬运C.三角洲河流沉积D.冲积扇河水冲积(2)有关海岸线变迁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历史上河流北侧陆地增加的速度比南侧慢B.河流中上游地区防护林的建设,加快了海岸线向东推进C.三峡水库的蓄水,加快了海岸线向东推进D.形成沿海低地,可作为滨海宝贵的湿地环境资源【思路点拨】

本题组考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和地表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河口地区为三角洲地形,海岸线的变迁体现了河流携带泥沙的沉积过程。【解析】

第(1)题,由图示区域形状可知,该区域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地貌类型为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三角洲地貌,故C正确;滩涂海水侵蚀和沉积平原海浪搬运,使海岸线朝与图示相反的方向变迁,故A、B错;冲积扇多发生在山区,此处是长江下游平原,故D错。

第(2)题,由图中历代海岸线变迁规律,可推知河流堆积作用使得沿海形成浅滩低地或湿地,故D项正确;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该河流在历史变迁中泥沙应北侧堆积,北侧陆地增加的速度应快于南侧,故A项错误;河流中上游地区防护林的建设,减少了河流下游的泥沙,从而减慢了海岸线向东推进的速度,故B项错;三峡水库蓄水,使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减少,减慢了海岸线向东推进的速度,故C项错误。【答案】

(1)C

(2)D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问题导思】

1.岩浆岩有哪两种类型?其成因有什么不同?【提示】

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侵入型岩浆岩是岩浆侵入到地壳之中,冷却凝结形成的;喷出型岩浆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结形成的。2.形成沉积岩的地质作用有哪些?【提示】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作用。3.变质岩形成的条件是什么?【提示】

在地壳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号码原物质地质作用生成物质①

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②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沉积岩③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变质作用(温度、压力)变质岩④各类岩石重熔再生作用岩浆图解法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图示各种地质作用中,相同的是(

)A.①③⑤

B.④⑥⑧C.①②⑤⑥

D.⑤⑥⑦⑧(2)从地质大循环的完整性看,图中缺失的过程包括(

)A.沉积物变成变质岩的过程B.变质岩变成火成岩的过程C.沉积岩变成岩浆的过程D.火成岩变成沉积岩的过程【思路点拨】

火成岩即岩浆岩。解答本题需要熟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了解各物质形成的地质作用。【解析】

第(1)题,指向同一种物质的地质作用是相同的。第(2)题,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都可以形成岩浆。【答案】

(1)A

(2)C

[图表展示]教材第57页图2-3-13地壳的物质循环示意[解图精要]由图名可知,本图展现的是岩浆及三大类岩石的关系。读图把握以下要点:(1)参与循环的物质形式。(2)物质循环过程中的地质作用。(3)物质循环过程中地表形态的变化。[图表应用]1.岩浆岩的形成过程伴随着哪些地表形态的产生?【提示】

形成火山或高原。2.各类岩石要经过怎样的地质作用变成沉积岩?【提示】

出露地表的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地质作用,形成沉积岩。3.完成以下四种不同形式的岩石圈物质循环图。教材第58~59页案例【点拨】

结合案例,从地质作用的角度叙述大峡谷的形成过程。内、外力是地质作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二者同时存在,同时起作用。【答案】

1.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过程是:2.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说明地表形态的发展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不断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如地壳运动使地表抬升形成科罗拉多高原,而外力作用则从相反的方面去改变地表形态,如河流的下切侵蚀,最终导致了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内、外力作用在空间上相互联系,在时间上同时进行,由此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2012·邯郸期中)读“地貌景观图”,回答1~2题。1.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C.丙和丁

D.甲和丙2.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

)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解析】

第1题,图中甲为岩浆活动,乙为流水溶蚀,丙为地壳水平运动,丁为河流侵蚀。第2题,乙为流水溶蚀,以化学作用为主;丁为河流侵蚀,以机械作用为主。【答案】

1.D

2.C3.(2012·淄博期中)下列四幅地形示意图分别是由①风力侵蚀作用,②流水侵蚀作用,③流水溶蚀作用,④冰川刨蚀作用形成的。下列四组数码排序与示意图a、b、c、d相符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④①③

D.④③②①【解析】

流水侵蚀河谷呈“V”形;冰川侵蚀呈“U”形移动;c为风蚀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d为流水溶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答案】

C(2012·潍坊模拟)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某些有用的矿物富集形成了矿产。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4~5题。4.图中与煤炭资源形成相关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A.①②

B.④⑤⑧C.②④

D.③⑥⑦⑨5.图示各相关地质作用中,能表示大理岩形成的是(

)A.②

B.③

C.⑦

D.⑨【解析】

第4题,煤炭是地质史上有机质被掩埋在地壳中并经过长期石化过程而形成的,与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无关。第5题,大理岩是石灰岩(沉积岩)受热(与岩浆接触)变质而成的。【答案】

4.A

5.B6.读岩浆岩生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处的岩石为三大类岩石中的________岩,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用C、D分别表示花岗岩和玄武岩,请将字母填入图中的适当位置。花岗岩和玄武岩的形成有何不同?(3)岩石A与B接触地带可能形成________岩。(4)A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原因是:___________。(5)地层A、B的形成次序是: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第(1)题,图中A处岩石具有层理构造,应为沉积岩。第(2)题,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到地壳上部形成的,玄武岩属于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

第(3)题,A、B接触地带,在岩浆的高温作用下,岩石的结构和成分发生改变形成变质岩。第(4)题,化石是古生物遗体或遗迹在漫长的地质时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