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课件专题培训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1页
诗两首课件专题培训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2页
诗两首课件专题培训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3页
诗两首课件专题培训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4页
诗两首课件专题培训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雨巷戴望舒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利用拓展第1页第1页戴望舒(1905.3.5~1950.2.28)当代诗人。原名戴梦鸥。

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记忆》,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代表作,其中最为著名诗篇就是《雨巷》,受到了叶圣陶极力推荐,成为传诵一时名作。1932年11月初赴法国留学,先后入读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1936年10月,戴望舒与卞之琳等人开办了《新诗》月刊,这是中国近代诗坛上最主要文学期刊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转至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1941年终被捕入狱。解放后在新闻出版总署国际新闻局从事编译工作。1950年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

诗人戴望舒第2页第2页朗读欣赏第3页第3页含有音乐性是诗歌语言特点。请结合所学过知识,说说诗歌音乐性是如何形成。

诗歌音乐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选字注意平仄(这在格律诗中要求十分严格):阴阳为平,上去为仄二是每句有一定节奏:古典诗歌:四言一顿两拍,五言两顿三拍,七言三顿四拍当代诗歌:语法停止+标点停止+换行停止切忌破读三是普通都要押韵:韵脚上必用同韵字,即韵母相同字。三者结合,读起来琅琅上口,友好悦耳。第4页第4页试对《雨巷》第一节划分节奏,标出韵脚,重复朗读,体会其音乐性。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同样

结着愁怨姑娘。

课后对全诗进行节奏划分,标出韵脚,重复朗读,熟读为诵。语法停止+标点停止+换行停止第5页第5页《雨巷》共由七个诗段构成,这七个诗段是按照什么顺序结构而成?这样结构,对诗歌意境营造起了什么样作用?希望逢着忧愁哀怨彷徨冷漠凄清惆怅静默走近飘过走尽消了散了希望飘过

诗人以与希望中丁香姑娘邂逅过程为顺序结构七个诗段。寂寥悠长雨巷,在雨巷中彷徨独行者,尚有那个希望中像丁香同样结着愁怨姑娘,以及二人邂逅与离散,构成了一个象征性意境。这个象征性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孤独迷惘伤感又有期待情愫,并给人一个梦幻幽深而又凄美审美感受。第6页第6页

诗人为何要在诗中塑造一个“丁香同样姑娘”?“丁香”这个意象出现,表达了望舒新诗什么特点代赠(唐·李商隐)楼上傍晚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枇杷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浣溪沙(南唐·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眸绿波三楚暮,接天流。点绛唇素香丁香(宋·王十朋)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雅称幽人去。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新瓶装陈酿借丁香这一老式意象抒发心中愁怨将西方诗歌象征主义手法与中国古典诗歌老式意象完美结合为中国新诗创作开拓了一条新路

第7页第7页《雨巷》是一首含蓄诗。人们对这首诗中“姑娘”有不同了解,有些人认为“姑娘”就是“我”,有些人认为“姑娘”相称于“我”心中理想,还有些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它意思。你有什么看法?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在法国及西方几种国家出现一个艺术思潮。是当初欧洲一部分知识分子对社会生活和官方沙龙文化不满反应。他们不敢正视现实,不愿直接表述自己意思,往往采用象征和寓意手法,在幻想中虚构另外世界,抒发自己愿望,这样便产生了近代象征性艺术。望舒正是借鉴了象征主义手法,通过虚构一个“丁香同样姑娘”来折射自己内心孤独与哀怨。自我说抱负说姑娘说自我说第8页第8页望舒心中愁怨无人倾诉,只能在诗歌中塑造一位“丁香同样结着愁怨姑娘”来作为自己孤独心灵折射对象。望舒愁怨缘何而来?

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初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时年22岁戴望舒因曾参与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斥了迷惘情绪和朦胧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这种心情表现,其中交错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初知识分子中是有一定普遍性。End第9页第9页再别康桥徐志摩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利用拓展第10页第10页徐志摩(1896—1931),笔名南湖、云中鹤。他是新月派代表诗人。19到1922年,先后留学美国、英国。19开始写诗。1922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专家。1923年新月社在北京成立,他与闻一多同是主要组员之一。徐志摩诗、散文以及艺术观,受英国浪漫主义影响较深,注重描摹自我内心世界、注重自我情感抒发、崇尚自然,以“自我”为中心来构建自我浪漫世界;同时他深崇闻一多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诗学主张。1931年因飞机失事遇难,年仅35岁。著有诗集《志摩诗》、《翡冷翠一夜》、《盘虎集》等。第11页第11页朗读欣赏第12页第12页徐志摩是主张艺术诗,他深崇闻一多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诗学主张。诵读《再别康桥》,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他音乐美?

节律:全诗七节,每节四句,每句6——8言,节奏每句多为三拍,间以四拍,稳中有变。韵律:每节一韵,中途换韵,既具韵律,又适应情感改变需要。叠词、重复使用,也增强了诗歌节奏感和韵律感。第13页第13页徐志摩在本诗中是如何来表现诗歌绘画美?金柳—新娘艳影—荡漾青荇—招摇柔波—水草潭虹梦寻梦—漫溯星辉—放歌沉默悄悄别离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比方象征,物我一体描写细腻,意境深邃第14页第14页《再别康桥》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在语意上同中有异,请仔细琢磨其中意味;这两节在节奏上则完全相同,形成回环往复结构形式,这样写有如何表示效果?轻轻轻轻轻轻作别云彩借用叠词、重复抒发不舍不忍之情引入梦幻般意境悄悄悄悄挥一挥不带走欲留不行欲别不舍终作诀别回环呼应余音犹存云彩第15页第15页本诗以“再别”入题,首段中又以“作别”点题,请说说其中“别”特有含义。徐志摩曾说:“我眼是康桥教我睁,我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我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诗人三次来到康桥第一次是19到1922年,学习期间形成了对于爱、美与自由单纯信奉,产生了他为之倾心社会理想。回国后写诗《康桥再会罢》。第二次1925年4月重游,归国后写散文《我所知道康桥》。第三次是1928年8月,写下了《再别康桥》。诗人三次离别康桥时感情也迥然不同,第一次依恋,第三次再别时心情大不相同,因为回国后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统治下旧中国,使他痛感康桥理想主义破灭,以由“单纯信奉,流入了怀疑颓废”。因此在《再别康桥》中,已然找不到写《康桥再会罢》时那种热切依恋。即使也歌咏了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