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医学史整理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中国医学史整理绪论1、中国医学史是关于中国医学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2、中医学的发展过程包括:原始医药经验积累,中医学术体系形成,实用经验扩张发展,学术理论总结探索,中医学鼎盛与创新,中西医学交汇撞击。3、中医学的学术特点:中医学的观念系统:整体观念,“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临床实用的实践观传统的法古观念。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理论范畴的非实证性,物质功能超越实证结构,生理与病理合一不分,病因必须依证候确定,对现象的整体性说明,说明问题的哲学方式。中医学的技术系统:中医学的技术形态表现为经验性突出,中医学的技术具有个性化特点,中医各项技术之间具有游离性,中医技术操作具有非标准性,中医技术具有通用性特点。第一章医药的起源1、原始社会是中医学的起源时期。2、热熨法、灸法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原始人类对于火的使用。3、《韩非子》载:“上古之世……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4、从巢居发展而来的“干栏”式建筑,下层养家畜,上层居住人,能防潮防水,防兽防敌。5、《淮南子》载,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识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是医方兴焉”。6、动物药知识的积累是通过人类的狩猎、渔业活动而逐渐认识的。7、随着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入,人们首先从食物中发现了具有治疗作用的植物药和动物药。8、矿物药的发现,大约开始于原始社会末期。9、文献记载及考古研究表明,针灸术起源于石器时代。10、专家推测认为,某些疾病是因为某种鬼神或灵魂进入了人类的头部或身体,从而产生的治疗行为是原始钻颅术。11、居处:野居→巢居→穴居→屋居。衣着:裸身生活→以皮盖体→简单编制→原始纺织缝纫。婚配:原始群婚→血缘内婚→族外群婚→对偶婚姻。第二章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药物知识的书籍之一。2、酒能够增加药物的治疗效果,《汉书·食货志》称其为百药之长。3、汤液,即汤剂、水药,一般认为它的发明与伊尹有关。4、医和提出的“六气致病学说”是指阴、阳、风、雨、晦、明。5、针砭治病自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萌芽,《灵枢》记载的“九针”是形状多样的针具。6、先秦文献中收录药物最多的是《山海经》。该书虽非药物学专著,却包含了丰富的药物学知识。7、《周礼·天官》记载,当时的宫廷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四种。8、《周礼·天官》记载,医师之下设有府、史、徒、士,各有专任。9、甲骨文中疾病被广泛称为“疒”,表示身体出现不适或功能障碍。10、作为目前所知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是研究殷商时期医疗水平的宝贵史料。11、对疾病的认识:以人体部位命名:疾首、疾耳、疾目、疾自(鼻)等。甲骨文中出现的专门的病名:疟、疥、蛊、龋等。甲骨文中出现的个别关于疾病症状的描述:耳鸣、下痢、失眠、病软、病骨、病旋(眩晕)等。12、《山海经》是最早记载药物功能的书籍,书中记载药物数量一般认为共126种。13和发展的空间,加速了医药学的进步。14、阴阳的记载始于《周易》。详细论述八卦内容并使其流传后世的典籍是《周易》。15的“六气”致病说。第三章中医学术体系的建立1、我国药物学专著中最早的药物分类法是三品分类法。23、《五十二病方》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医方书,它真实地反映了西汉以前我国临床医学和方药学的发展水平。4、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是导引图。5、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气功导引专著是《却谷食气》。6、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妇产科专著是《胎产书》。78、已知古籍中最早用流水和户枢比喻运动有益人体健康的著作是《脉书》。9、《黄帝八十一难经》首创“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10、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11、以其在中医学上的卓越贡献,被后人尊为“医圣”的医家是张仲景(张机)。12、论述杂病病因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的医学著作是《金匮要略》。13、初步确立辨证论治原则的著作是《伤寒杂病论》。14269首(去除重复),常用方剂,故被誉为方书之祖。15(朱震亨)圆平直者,必于是而取则焉。”16、我国先秦时期影响最大的医学家,也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位有正式传记的医学家是扁鹊。17、司马迁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18、“起死回生”的典故,出自扁鹊治愈虢太子尸蹶证的这一史实。19、西汉时期,曾任齐国的“太仓长”,人称“太仓公”或“仓公”的医家是淳于意。20、《史记》中记述了淳于意曾经治疗过的25个病人的姓名、性别、里居、职业、疾病、治疗、疗效及预后等情况,当时称为诊籍。21、华佗以其高超的外科医术,受到人们的尊敬,被誉为“外科鼻祖”。22、华佗发明的全身性麻醉药叫麻沸散。23、华佗仿照五种动物的动作而创制的导引术叫五禽戏。24、“虎守杏林”的传说出自三国时期著名的中医学家董奉的生平事迹。25、《神农本草经》主要成就有:首创药物的三品分类法,提出七情和合理论,论述君臣佐使组方原则,介绍药物的性味及采集加工方法,阐述药物的功效和主治。26、《伤寒杂病论》对方剂学的主要贡献包括:提出了较为严密完整的组方原则,将治疗八法运用于方剂之中,剂型多样,煎服法严格。27、《伤寒杂病论》方剂中运用的治疗八法包括汗法、吐法、下法、温法、和法、补法、消法、清法。28、《伤寒杂病论》对辨证论治的贡献:提出以六经辨伤寒,以脏腑辨杂病;完整示范了辨证论治过程;总结四诊八纲,三因致病论,治疗八法。29经典著作;以六经辨治伤寒;提出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范例;奠定后世中医临证医学的基石。30、《金匮要略》全书25篇,载方262首,确立了以脏腑经络为中心的辨证体系,主要论述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妇科和外科。31、《难经》在脏腑学说方面的贡献有:指出了三焦的部位;论述了命门与肾冲门”;强调五脏六腑不可伤;首次记载了胰脏并归之于脾。第四章医学各科的充分发展12、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内经》注本。3、《黄帝内经太素》首创《内经》全面分类研究。45、晋代医家王叔和首开整理编次《伤寒论》之先河。6、孙思邈对《伤寒论》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方证同条,比类相附。724象。8、《针灸甲乙经》是魏晋时期皇甫谧所著,他系统厘定腧穴349个。9、《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因证候学专著。10、《本草经集注》的作者是陶弘景。11、《本草经集注》首次创立了“诸病通用药”的药物分类法,以病为纲,类列药物。12、《新修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国家药典。13、《新修本草》共载药844味。14、唐代较全面的营养学和食疗专著是孟诜所撰的《食疗本草》。15、李珣所著《海药本草》是我国最早论述外来药的专书。16、东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是现存最早的炼丹理论著作。17、我国第一部药物炮炙学专著是《雷公炮炙论》。18、我国现存最早的急症诊治专著为晋代葛洪所撰《肘后救卒方》。19、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学专著是《刘涓子鬼遗方》。20、我国现存最早的伤科专著是唐代蔺道人所撰《仙授理伤续断秘方》。21、我国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是唐代昝殷所撰《经效产宝》。22、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学专著是《颅囟经》。23、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24、鉴真6次东渡日本,为中日医药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25、《脉经》的主要成就包括:确立了“寸口诊脉”和脏腑分部定位;整理归纳24鉴别之先河。26、《针灸甲乙经》的主要成就包括:归纳厘定腧穴349个;提出分部画线布穴的穴位排列方法;系统阐释针灸操作方法和针灸禁忌;总结针灸治疗经验,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疾病200多种。27、《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的主要成就包括:系统地记述了骨折的治疗常规;40余方。28、《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的主要成就包括:详论医德规范;集唐以前医方之大成;对药物学的深入研究;重视妇儿病,将其列于卷首。29、《外台秘要》的主要成就包括:最早记载消渴病人的特征;记载了黄疸的鉴别诊断方法(小便);记载运用金针拨内障的手术方法。30、《经效产宝》的主要成就包括:较为详细地归纳了妊娠、难产、产后常见药,外宜用法”;记载血晕的淬醋急救法。31、《颅囟经》的主要成就包括:最早提出小儿体质属“纯阳”;详论小儿脉法;记载“小儿变蒸”之说。32覆盖范围广泛;提出“乖戾之气”的概念;详细描述多种寄生虫病;认为月经病与任脉、冲脉、心经、小肠经紧密相关;首次提出疾病的发生与体质禀赋有关。第五章临床经验的总结与理论升华12、宋金元时期对《伤寒论》的研究影响较大的医著分别是《伤寒微旨论》、《注解伤寒论》。320()。此书深入浅出地阐明《伤寒论》中的理45、许叔微(人称“许学士”)精研伤寒之学,其代表著作有《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612问》之先河。7、王惟一所著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和“天圣针灸铜人”的铸造,是针灸学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89、陈言撰《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简称《三因方》),指出致病因素有三种,即内因、外因、不内外因。10、《敖氏伤寒金镜录》是我国最早的舌诊专著。11、南宋施发撰成《察病指南》,书中以简单线条显示脉诊形象,首创33种脉象图。12、金元时期出现了医家学术争鸣现象,其中以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最著名被后世称为“金元四大家”。13、刘完素的主要学术思想是“火热论”,对火热病的治疗以清热通利为主,善用寒凉药物,故后世称之为“寒凉派”。14、张从正提出“病由邪生,攻邪已病”的学术观点,制定汗吐下攻邪三法,被后世称为“攻邪派”。15、张元素是易水学派的开山,创立了脏腑辨证理论与中药归经学说。1617”(“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后世称为滋阴派。1819、《本草衍义》是宋代寇宗奭对两部大型官修本草著作《嘉佑本草》和《本草图经》所存疏误之处进行修正而作,属于药论性本草著作。20、宋代唐慎微撰《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该书囊括了上自《神农本草最完整的一部本草名著。212万首,多以收载宋朝内府及民间验方和医家秘方为主,内容丰富,且具实用价值。2223、葛可久的《十药神书》是治疗肺痨的专著,创制了10首良方。24、宋代董汲所著《脚气治法总要》是一部比较全面的脚气病专著,其著《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是一部较好的儿科专书。2526、宋金元时期伤科学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为《永类钤方》和《世医得效方》。27、《永类钤方》中记载著名的膝关节竹箍箍住法与手术缝合针“曲针”,这是伤科史上的重要发明。28的专著。29指导难产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对产科贡献较大。30体观念的中医儿科专著,被《四库全书》赞为“幼科之鼻祖”。3132、王执中著《针灸资生经》,是南宋时期具有较高文献和临床价值的针灸书。33350多年。34、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第六章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1、《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明代的李时珍,全书共载药1892种,它将药物分为16部,60类。2、兰茂编撰《滇南本草》,该书是明代出版的一部富有特色的地方性本草学专著。3、温病学家王孟英的代表作是《温热经纬》。4、吴有性编撰的《温疫论》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疫病学和温病学专著。5、叶天士提出了独特的卫气营血辨证模型,成为温病学派的奠基人之一。6领。7、吴鞠通提出三焦辨证论治纲领,对温病学说的成熟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8、吴瑭对三焦治法别具慧心,提出治上焦如羽,治中焦如衡,治下焦如权的学术观点。9今医史》。10、《医宗金鉴》中记载的四种人痘接种法是痘浆法、旱苗法、水苗法、痘衣法。11、人痘接种术被认为是人工免疫法的先驱。12有普及作用的药物学专著。13、我国古代篇幅最浩大的一部方书是《普济方》。14、王纶在《明医杂著》中提出: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完素,杂病用丹溪,对内科理、法、方、药的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15家。16、亟斋居士在《达生篇》中提出临产时六字诀为睡、忍痛、慢临盆。17、《重楼玉钥》记载了治疗喉证的著名方剂养阴清肺汤。1819、我国第一部小儿推拿专著是《小儿按摩经》。20、“推拿”一词最早记载在《小儿推拿秘旨》中。21、《遵生八笺》的作者是明代的高濂。22、清代吴谦受命编撰的《医宗金鉴》是一部具有丛书性质的全书。23、我国第一部总结历代医案的专著是《名医类案》。24、李时珍编著《濒湖脉学》,是一部浅显易学、流传颇广的脉学专著。25、“一体堂宅仁医会”是我国医学史上最早的一个民间医学学术团体。26、《吴医汇讲》是中国医学史上最早具有杂志性质的医学刊物。27、明代来华传教士中,最早传授西医知识者,是意大利的利玛窦。28、温补派的代表医家有赵献可、张介宾、薛立斋(薛己)。2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体检健康流程宣教
- 消防安全核心指南
- 建筑员工转正精简
- 鼻饲流质饮食的健康宣教
- 安防监控工程施工方案
- 东北地区戏曲介绍
- 2025年高压电工资格考试复审题库及答案
- 消防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多选题及答案
- 道路交通标志安装施工方案
- 感染科医疗器械消毒规范
-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2025-2026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
- 实施指南《G B-T4857.1-2019包装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第1部分:试验时各部位的标示方法》
- 快时尚行业研究报告
- 精神病医院项目建议书
-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课件
- 2025年资助知识竞赛题库大题
- 2025至2030中国注浆泵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
- 合同能源托管方案
- 胆囊腺肌症的超声诊断
- 医院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 快递员安全培训课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