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孙悟空与贾宝玉的形象之比较【摘要】叱咤三界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和至情至性的贵族公子混世魔王贾宝玉是这两部作品中凝聚着作者审美感受和主体力量的主人公。这两个表面迥异、很难相提并论的人物形象几乎没有人怀疑二人形象中的石、神、人三位一体的特质,而且我们在注视他们时,又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同中有异却又异中有同。【关键词】孙悟空贾宝玉同中有异叛逆妥协出路一、同《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故事是讲述他如何狂妄触怒天界因而被罚帮助唐僧西天取经,尔后功德圆满、皆大欢喜。而《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则是在以贾府的盛衰为背景的家族演变中完成了对人生的深层思考。虽然如此,几乎没有人怀疑二人形象中的石、神、人三位一体的特质,而且我们在注视他们时,很难逃出这已成为共识的视角。这首先缘于二人神奇的来历。(一)前世同源―石头孙悟空是天生石猴,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就由仙石风化而来,在《西游记》中对这块仙石的描写是带有有非常浓厚的神话色彩的:这块石头是由每天受到天真地秀,日月精华,日积月累便有灵通之意。孙悟空的横空出世,便惊动了圣大仁慈的上帝,天生石猴,在天性顽劣的外表下有着受天地精华孕育的超凡脱俗的才能与灵性,在水帘洞自称王,号美猴王。五官俱备,四肢皆全,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而贾宝玉仅从名字便可得知与玉石有一定的联系。[1]《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描写看来,神瑛侍者为贾宝玉的前身,他对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曾有灌溉之恩。贾宝玉身上的通灵宝玉是由顽石变化而成的,这两者照应隐喻。红楼梦中对补天顽石的描写是有趣的: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西游记》中的仙石【2】“每受天真地秀,日月精华,感之既久,遂有通灵之意”,《红柳梦》里的顽石【3】“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后来被称为“通灵玉”。玉又是石的高级形态,本质上来说,玉也是石头。通过这种比较可知,天生石猴的齐天大圣和通灵宝玉的混世魔王,都是从石头中迸发出来的,而这一石玉之身,却又不仅仅是普通的石头,他们一个是“仙石”,一个是“补天顽石”,他们都来源于自然精华,都为“灵根育孕”,他们与石头有着宿命式的纠缠,在他们身上都寄托着有关“石性”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老子哲学【4】中,石头是原始,是自然,是不假雕琢的本真。一旦这种“石性”转寄于人性,便使人格精神具有淳朴、自然、超凡脱俗的特征。这两种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物质上升为非凡脱俗的自然形态,从仙石到补天顽石,都蕴含着内在的非凡潜能,从石猴到齐天大圣,通灵宝玉到混世魔王的种种蜕变正是石性与人性展开宿命式的纠缠。(二)性格1.叛逆、追求自由,平等孙悟空被菩提祖师赶回了花果山,因其在师兄弟面前炫耀自己所学的技法,只为博众人欢乐。可见这只猴子始终还是没能摆脱天性,尽管学习了多年的礼教,始终难以做到谨言慎行。而回到花果山之后,本领超凡的石猴再没有了师门这仅有的包袱,恢复了赤子之心,再不受任何礼教的约束。他的叛逆性格由此得到了发展,凭着自己的性子喜好行事,将天界上下闹得人仰马翻,他的表现不仅仅是天生的猴性,更是对一切循规蹈矩的事物的叛逆,孙悟空追求自由,反对神权,对神佛保持着桀骜不驯的一贯作风,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敢于向一切权威挑战,始终保持充沛的战斗热情,从不气馁,不管你是什么人,也不管你地位有多高,仍然坚持民主的精神,孙悟空作为地上妖仙,从不以为自己比谁低贱,四海龙王也只是他的“邻居”;作为齐天大圣,从不以为自己比谁高贵,河汉群神也都是他的“朋友”。天不拘兮地不羁的自由自在生活,成了他的人生乐园。正是这种恍若与生俱来的自由平等观念,决定了他在等级秩序面前目无尊卑而又不我知,显得格外心高气傲而又任情任性。封建的婚姻要听从父母之命,贾宝玉追求婚姻自主,自由个性。他爱林黛玉,因为林黛玉的身世处境和内心品格突出集中地包蕴了生活环境里所有女孩子一切使他感动、使他亲爱的客观与主观的特征。贾宝玉的叛逆得到压迫,追求自由的理想幻灭都表现出在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而刚刚萌芽的新兴资产阶级必然遭到破坏。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他说过【5】“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他与女性交往的平等观,以及对女性的爱护,通过许多细节表现了出来,如晴雯爱吃豆腐皮的包子,他便特意给她留出来,还在天冷时为晴雯捂手;又如第二十回中,宝玉替麝月篦头;再如芳儿梳头,宝玉“忙命她改妆,又命将周围的短发剃了去,露出碧青头皮来”。这些细节都可见到他关爱女性的细腻之处。2.性情中人、重情重义孙悟空是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泰山压顶、誓不弯腰。孙英雄也有“柔情”的一面,比较喜欢哭,整整一百回的小说,孙大圣哭的次数有二十几次,经常哭得肠肝寸断,哭得阎王爷想还阳,佛祖爷下灵山。孙悟空最伤感的一哭就是在三打白骨精那一回,没想到妖怪没打跑,反而把自己打跑了。【6】他凄凄惨惨戚戚辞别师父,走在半空中,又想起师父,“止不住腮边泪坠”,好久方走。真是有情有义的猴子。孙大圣的哭,绝对是“真哭”,没有一点虚假的成分。他快乐时,能想到人生苦短,对未来感到渺茫的恐惧之哭;徒弟没有当好,被师父驱逐,是一种极为内疚之哭;被师父屡次驱逐,心怀一种不被理解、壮志难酬的无奈之哭;与妖魔鬼怪做斗争,师父饱受磨难,而自己却经常无能无力,表现为内心自责、担惊受怕之哭,等等。从这些哭中体现出悟空对对唐僧的师徒情义。在前80回中,明确写及宝玉的哭,达19次,而且均有所渲染,这在全书男性中绝无仅有。宝玉的好哭,在周围许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凤姐称之为“婆婆妈妈”。宝玉的“哭”大部分都是为女性而哭,多为某些不值得哭的事情而哭。当然,这其中使他落泪最多的,还是林黛玉:第二十二回,因黛玉使小性子,情动而哭泣。第二十二回,因黛玉使小性子,情动而哭泣。第二十九回,再因黛玉而哭;同一回中,因听了“不是冤家不聚头”,二人又分别“潸然泪下”。第三十回,【7】“宝玉心里原有无限的心事,又兼说错了话,正自后悔;又见黛玉戳他一下,要说又说不出来,自叹自泣,因此自己也有所感,不觉滚下泪来。”好一个多情种子!贾宝玉的重情重义体现在除了对黛玉的挚爱感情上,对朋友的忠诚上如不到迫不得已都不说出蒋玉菡的下落,还体现在对待丫鬟的体贴细微上如晴雯贴字时,宝玉怕她手冷,握着晴雯的手给她取暖;平儿在贾琏与凤姐之间受了委屈,贾宝玉安慰平儿,并代赔不是,就连平儿心中也也暗暗吃惊。在孙悟空和贾宝玉的内在性格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和深层的内在联系,同为时代的产物,对所处的环境极力反抗,追求自由,平等,却又同时有着难以摆脱的悲剧意蕴。二、不同石猴与宝玉之间的相似性,蕴涵于他们之间的不同之中。(一)出身石猴与宝玉都与石结缘,但两者的出身却有着天差地别。从整体上来说,孙悟空的发展倾向是由自由逐渐走向束缚的道路。孙悟空由仙石风化而来,一出身便孤苦无依,无父无母,无牵无挂,他出世后,就在这仙山福地里过着“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正是由于这种出身造就了它追求自由的个性,后来在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他的出身本来可以给他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突然悟空的一次潸然泪下开始改变了他的命运,他意识到老必有一死,他对生命意识的觉醒使他渐渐走上了被束缚的道路。他开始学道拜师,走上了西天取经之路,最后皈依佛门,被封为了“战斗圣佛”,从此以后,坐在莲花盘上念经,失去了他的自由。贾宝玉的发展倾向是由被束缚逐渐走向自由的。贾宝玉一出世便口含宝玉,投胎生于封建贵族家庭,他与生俱来的原始生存欲望与世俗观念产生冲突,从小便花团锦簇,受丫鬟们推崇,受姥姥宠爱,终日与丫鬟们厮混在一起,生于封建贵族家庭必定受到封建贵族礼教的约束,正是由于这种出身,宝玉的叛逆和反抗便逐渐增强,从宝玉抓到胭脂粉末那一刻起,贾父便对宝玉有了偏见,他痛恨宝玉终日混在“胭脂花粉”内,无所事事,不读书不用功,而宝玉偏偏喜欢与女性玩在一起。虽然在《红楼梦》第一一九回“中乡魁宝玉却尘缘,沐皇恩贾家延世泽”中写的是贾宝玉在乡试中取得了第七名的成绩。他最后还是参加了科举考试,但这也把宝玉推向了出家的边缘。宝玉看破红尘,无视一切功名利禄,无奈之下的考试使他颠覆了本性,这种不自由的生活终于把他推进佛门,宝玉的出家,使他回归清净的生活,从精神层面上来说,他的精神还是自由的。(二)反抗性对于两个都具有强烈叛逆性的人物,孙悟空和贾宝玉的反抗发展性却呈现不同程度。在论及孙悟空的叛逆和反抗时,会很自然地想起他的经典之作:大闹天宫。他\搅乱蟠桃大会\偷御酒\窃仙丹\与天庭的\神兵神将\进行了正面交锋,只手就让十万\神兵天将\难敌\齐天大圣\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从\一闹\到\二闹\再到\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孙悟空的反抗性达到了顶点.,孙悟空用他的实际武力行动去反抗神权秩序、神权统治及下界的恶势力,他的反抗性是诉诸武力的:哪吒三界,闹龙宫,闹幽冥,闹龙宫,闹天宫......他的反抗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但这是西天取经之前,悟空在取经道路上被紧箍咒束缚,首先削弱了他对神权的反抗能力,对师傅的忠心耿耿,听师傅的话再一次削弱了他对神权的反抗能力,修成正果的理想最终破灭了他对神权的反抗能力,因为到了最后,悟空已经成为了神权中的一员――战斗神佛。作者在他身上倾注更多的是自己的理想,一种可以澄清世道,重整乾坤的超人的形象。对于当时社会所需要的,孙悟空的反抗性不切合统治者统治社会的时代要求,孙悟空的“战斗神佛”形象成为神权一员更是迎合了时代的需要。因此,孙悟空对神权统治的反抗性越来越弱。宝玉成日在女子堆里厮混,与女性关系的亲密实际上是对封建男女关系上“男人远离女性”的性别角色要求的反抗。不思科考,厌恶仕途经济,专门搜些杂学旁说的闲书来看,只有“歪才”。一听到劝他考科举的人,他马上就不理人,只有黛玉从来不劝他,所以他跟黛玉才能成为知己更是挚爱。因为他们的心灵都未曾受过污染,静守着心灵中的一片净土,单纯而无邪!这更是对传统儒家文化观念下理想男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反抗,他的反抗是由不成熟走向定型,最后达到顶峰的。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最怕的就是他父亲,只要一听到贾政叫他,都会脸色发青。宝玉对贾政的期望总是“反其道而行之”,这是对儒家传统的“父为子纲”的反抗。随着贾府的衰落,又要面临着家族的破败,黛玉之死让宝玉对生活再无乐趣,他麻木的接受家族安排的婚姻,参加了科举,到这里,似乎宝玉已经对封建制度妥协,但这只是“暴风雨之前的宁静”,在第119回中,当宝玉考了第七名,中了举人后,他却选择了遁入空门,皈依佛门。他抛下了怀有身孕的妻子,抛下了昔盛今衰的贾府,更深层意义生来说,是抛下了整个封建制度下的所有产物,是与整个封建社会的决裂,他对整个封建传统的反抗达到了顶点。(三)妥协程度孙悟空分两个阶段:一是从花果山称王到大闹天宫,主要表现他反抗神权正统、追求自由的叛逆的性格;二是护卫唐僧西天取经,集中体现他不畏自然艰险,征服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孙悟空的妥协也分为两个阶段:他第一次闹天宫起因在于发现弼马温是最低级的官吏,感到自己受了玉帝的愚弄,便心头火起,打出南天门,并且干脆竖起“齐天大圣”的旗帜。当玉帝第二次骗他上天庭,给他盖了“齐天大圣府”,他却每日云游四海,到处交朋结义。蟠桃盛会没有请他,使他睁开眼睛看到了神的谲诈,索性把天宫闹得一塌糊涂,反了出去。孙悟空叛逆、反抗性格最大限度的发展,西天取经后,他的反抗升华为同一切妖魔鬼怪斗争的战斗精神,自此他对神权统治的妥协性也越来越弱,自孙悟空成佛后,作者再也没有交代过花果山的境况,一个曾经驾筋斗云来去自由、飘忽不定的孙大圣,被种种原因所约束,第二次被逐后的孙悟空回到花果山,在花果山享受天伦之乐也不过区区几日,因为师父有难又不得已离开花果山,为了保护唐僧,他鞠躬尽瘁,任劳任怨,忠心不二。这是孙悟空的悲剧,在至上的菩萨和神权下,他不能反抗只能慢慢妥协,他所做的一切到了最后,修成正果,成为“战斗圣佛”,皈依佛门正式宣告了孙悟空对神权统治的妥协。而贾宝玉,他从来不敢和封建家长进行正面的抗争,也不愿与封建制度作彻底的决裂,只能是被动、消极和无奈的挣扎。《红楼梦》中睛雯、金钏、黛玉的死,他除了恨得要死、怜惜得要死之外,没有真正为避免她们的死而抗争过。还有上述他的各种叛逆行为,既然与所处的环境格格不入,成为完全跳出自己生活环境的局外人,但自己却又不明白自己终将走向何处,也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办,处于莫名其妙的寂寞和烦恼之中,展现了他叛逆的不彻底性,在婚姻方面甚至对封建家长还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希望能最终实现其所谓的“木石前盟”愿望,这些都充分暴露了宝玉性格中的软弱的妥协,书里弥漫着浓得化不开的悲剧。悲凉之雾遍华林,是一部哭声泪痕之书。贾宝玉不仅远离了家族的要求,而且越走越远,直到最后的彻底决裂,贾宝玉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与现实社会的彻底决裂。宝玉的出家实际上表明对自己所属的统治集团的绝望,是对整个封建统治封建社会的坚决不妥协。宝玉始终也未能挣脱统治集团的控制与束缚。可以说宝玉的妥协性是在不断叛逆的过程中走向顶峰。在宝玉经历了“木石前盟”的爱情悲剧和“金玉良姻”的婚姻悲剧之后,宝玉也就走完了他那迷幻而又真实的人间之旅,随即也就完成了走向异端的最后一步──皈依佛门,给自己的异端行为画了一个看似并不圆满、也无法圆满的句号。(四)出路看似是喜,实则大悲;看似大悲,实则解脱。孙悟空在老百姓心目中是一个自由、敢作敢为的战斗者形象。他大闹天宫,他棒打妖孽,他痛恨一切不公平一切邪恶,因此,他受到代代人的喜爱与崇拜。他是由天地灵气孕育的灵猴,必然要与众不同。所以他漂洋过海,寻仙访道,欲成一身本领。他做到了,在菩提祖师的教导下,学会了七十二般变化,成就了高强的本领。然而正是高强的本领使得他后面的路将异常艰难。大闹天宫,与群仙斗法,玉帝无奈之下求助于西天如来,孙悟空便被压在了五行山下,后遇唐僧,奉观音之命,保唐僧取西天真经,一路斩妖除魔,历尽艰辛,终获正果。看上去这是一个很圆满的结局,但仔细一想,孙悟空却实实在在是一个悲剧人物。我们知道孙悟空崇尚的是自由,痛恨的是约束与不公正,一身的本领又使他具备了向束缚和不公正的一切挑战的能力,所以他向天庭宣战,把一个天宫弄得鸡飞狗跳。这个时候的孙悟空便是一个自由斗士形象。但当他被压在五行山下,被戴上紧箍咒被迫保唐僧取经的时候,他还是一个为自由而战斗的形象吗?已经不是,这个时候的他已经向他曾经反对过的人低下了头,这就是孙悟空悲剧:有反抗的意志却最终屈服于权势。贾宝玉对贾府生活的虚伪虚无败落乃至整个人生的消极面看得太深太透太远,悲之太深,不合时宜似亦不合庸人常理。还有他对女孩子特别是林黛玉爱得太诚太实太有情,在一个没有爱情的世界上偏偏生活在而且是仅仅生活在爱情之中,更加不合时宜与不合常规。但他的悟性偏偏又使他过早地去思考生命与人生本身的种种难题。生老病死,再加上聚散福祸荣辱浮沉,使宝玉常常感到人生的无常与心灵的痛苦。在日常生活中,贾宝玉饫甘餍肥、锦衣纨绔,是个变着花样淘气取乐的宠儿。宝玉的悲剧人生随着林黛玉之死以及贾府的衰败愈演愈烈,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一个生活在自己极力反抗却无法改变的社会中,这难道不痛苦吗?宝玉的出家,不仅是对封建社会的彻底决裂,佛门即空,四大皆空,更是对自我的解脱。三、总结叱咤三界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和至情至性的贵族公子混世魔王贾宝玉是这两部作品中凝聚着作者审美感受和主体力量的主人公。这两个表面迥异、很难相提并论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发现他们身上有着很多的相似性:同与石结缘,性格都有着“石”的品性,坚硬,叛逆。而在同中又蕴含着许多的不同:出身的天差地别,由反抗到妥协再到出路都不同。两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注释]:[1]曹雪芹,脂砚斋:《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作家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12页。[2]吴承恩著:《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上),1958年,28页。[3]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上),1958年,7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广电临汾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网络优化与维护类
- 中国联通毕节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财务审计类
- 甘南藏族自治州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答案
- 国家能源黄南藏族自治州2025秋招综合管理类面试追问及参考回答
- 渭南市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30问及答案
- 中考英语阅读试题及答案
- 河池市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法律与合规岗
- 中国联通怀化市2025秋招面试无领导高频议题20例
- 晋城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油品分析质检岗
- 通辽市中储粮2025秋招笔试题库含答案
- 迷彩施工方案
- 2025大模型背景下高等教育数智化转型研究报告
- 2025汽车驾驶员(技师)考试题及答案
- 2023版《思想道德与法治》(绪论-第一章)绪论 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第一章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第3讲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 设计报价单模板
- 《事业编制人员入职信息填写表》
- 市政道路改造工程 投标方案(技术标)
- 普通心理学第六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高中语文必修1、2、3、4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 动力管道培训
- GB/T 31109-2014乐器声学品质评价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