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嘉陵江岸线贯通工程--嘉滨路大溪沟段详细勘察报告目录TOC\o"1-2"\h\u160231概述 1235181.1工程概况 147901.2前人研究成果 2132051.3勘察目的、任务 2277621.4技术标准和勘察依据 4277401.5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5138991.6勘察阶段及勘察范围判定 5245481.7勘探工作完成情况 6244761.8勘探工作质量评述 6294082工程地质条件 8107522.1自然地理 8310542.2地形地貌 958952.3地质构造 1076472.4地层岩性 1083142.5水文地质条件 11280782.6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 13306453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14293543.1岩土测试成果的可靠性分析 14114913.2室内岩石试验成果的统计 16231353.3岩体基本质量等级 22258953.4岩石物理力学参数选用 23161164场地稳定性分析评价 24266204.1地震效应评价 24158974.2库岸水下地形分析评价 25235744.3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稳定性分析评价 2595554.4库岸段分段稳定性分析评价 2649704.5陡崖区稳定性分析评价 4444604.6在建隧道稳定性分析评价 4534584.7场地稳定性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 4525924.8拟建工程与相邻建(构)筑物相互影响分析评价 4520735拟建挡墙分段分析评价 4580366地基评价 5081466.1地基均匀性评价 5076266.2地基稳定性评价 50285506.3地下水对地基基础的影响 51315076.4基础持力层选择与评价 51274196.5成桩条件论证 52256407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 52230458结论及建议 53245978.1结论 53140468.2建议 53附表钻孔数据一览表表1边坡稳定性计算表表2附图1、图例N0-02、工程地质平面图(1:1000)NO.13、工程地质剖面图(1:200)NO.2-01~NO.2-474、钻孔柱状图(1:200)NO.3-1~NO.3-965、动力触探柱状图NO.4-1~NO.4-2附件1、技术任务委托书2、岩土工程勘察纲要3、室内岩土检测报告4、波速测井报告5、测量成果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嘉陵江岸线贯通工程--嘉滨路大溪沟段详细勘察报告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嘉陵江岸线贯通工程--嘉滨路大溪沟段详细勘察报告1概述1.1工程概况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嘉陵江岸线贯通工程已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府办〔2018〕25号)、市住建委以《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开展“两江四岸”岸线治理提升贯通工程前期工作的函》、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渝发改投资函【2020】173号同意开展前期工作,项目业主为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建设资金来源市级财政资金及招标人自筹,本报告主要评价嘉滨路大溪沟段(渝澳大桥-洪崖洞),该段暂估工程费约6.28亿元。受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业主”)委托,广西华蓝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司”)承担了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嘉陵江岸线贯通工程的详细勘察工作。该项目位于嘉陵江滨江路外侧,位于千厮门大桥与渝澳大桥之间,内侧东西向有嘉滨路。岸线全长约4.0公里,总面积约面积约34.28公顷。沿线5座跨江大桥(千厮门大桥、黄花园大桥、曾家岩大桥、嘉陵江大桥和渝澳大桥)从上空穿过,3条城市支路(大溪沟河街、大溪沟街、华一路)与腹地连接,6处公交站点,6处人行横道,7处停车场,12个主要滨江入口,4处山城步道出入口。轨道2号线从场地经过,且4处轨道站点(黄花园站、大溪沟站、曾家岩站、牛角沱站)架设在嘉滨路上。工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生态修复、园林景观、步道、建(构)筑物、给排水、电气及相关公共和市政设施等。勘察区红线范围及地理位置图如下图:该工程第一次初步设计由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及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两家设计单位联合设计完成,勘察大纲按照第一次初步设计方案编制(已通过审查)。根据业主要求,由于设计的变更和工期要求,本次出具勘察资料是按照重庆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及长江生态(湖北)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两家设计单位联合提供设计文件(本段工程规划设计内容主要有亲水步道、景观步道、绿化新增、绿化提升、硬质铺装提升等)进行编制完成。由于第一次初步方案设计勘察大纲不能满足第二次初步设计要求,且第一次勘察大纲60%为水上孔(主要受三峡库区蓄水的影响,勘察工期紧,我司协调部门人员与嘉陵江航道局及海事局多次沟通协商水上施工相关事宜,该详细勘察期间航道局及海事局均不同意我司水上钻探工作(不办理相关水上施工许可证手续),对于175水位以下的钻孔无法实施),本次勘察报告根据位于175水位以上钻孔资料完成报告编制,对于175水位以下的钻孔进行补充勘察并完善本次勘察资料,为设计施工图提供更准确的勘察资料。本贯通工程各拟建物详情见表1.1-1。表1.1-1拟建项目建(构)筑物特征表拟建物名称拟建物概况顶面标高(m)结构位置拟采用基础型式工程重要性等级拟建1#桩板式挡墙共68根,桩径2000mm,桩心距5.0m,挡墙高约5.50m,长340.46m172.00环境边坡挡墙桩基础一级拟建2#桩板式挡墙共35根,桩径2000mm,桩心距5.0m。挡墙高约7.20m,长169.09m175.00步道边坡挡墙桩基础一级拟建3#桩板式挡墙共52根,桩径2000mm,桩心距5.0m挡墙高约1.0~3.0m,长256.28m177.75-178.90步道边坡挡墙桩基础一级拟建4#桩板式挡墙共47根,桩径2000mm,桩心距4.0m挡墙高约5.00m,长256.28m172.00-173.50环境边坡挡墙桩基础一级拟建5#桩板式挡墙共59根,桩径2000mm,桩心距5.0m挡墙高约10.00m,长287.99m174.50步道边坡挡墙桩基础一级拟建6#桩板式挡墙共151根,桩径2000mm,桩心距5.0m挡墙高约8.50m,长751.993m174.50步道边坡挡墙桩基础一级拟建4#C30钢筋砼桩板式挡墙共33根,桩径2000mm,桩心距5.0m设计挡墙标高177.50m,长144.61m177.50步道边坡挡墙桩基础二级拟建1##C30钢筋砼悬臂挡墙挡墙长68.73m,高2.5m。171.50环境边坡挡墙筏板三级拟建2##C30钢筋砼悬臂挡墙挡墙长32.32m,高2.0m。173.50环境边坡挡墙筏板三级拟建1#重力式挡墙挡墙长176.80m,高约2.5m。167.50-168.00环境边坡挡墙筏板三级拟建2#重力式挡墙挡墙长964.40m,高约2.0-3.0m。176.50-186.64步道边坡挡墙筏板三级新建1#格宾镇脚K2+619.210~K3+002.000长382.79m165步道边坡挡墙筏板三级新建2#格宾镇脚K3+690.380~K4+000.010长309.63m165步道边坡挡墙筏板三级其余为顺接亲水道、滨水步道、人行道(步道采用因地制宜现有地面顺接方式)满足人们的需求。1.2前人研究成果本次勘察主要收集利用了下列区域地质资料和工程勘察资料:(1)2001年重庆市勘测院完成的《重庆轻轨交通较~新线一期工程》沿线各工点地质详细勘察报告;排水管网公司提供的排水干管B线竣工资料;重庆嘉陵江滨江路工程三元路及大溪沟镇方段竣工资料嘉陵江滨江路魁星楼B线道路工程竣工资料重庆嘉陵江滨江路大溪沟高架桥竣工资料黄花园高架桥竣工资料嘉陵江滨江路综合治理朝千路立交竣工资料(8)1986年~1990年——原四川省地矿局二〇八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测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重庆市幅H-48-94-A(1:5万)”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重庆市幅”;(9)1975年~1977年——原四川省地质局南江水文地质大队编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说明书》重庆幅H-48-23(1:20万)”区域地质调查;(10)1975年~1977年——原四川省地质局南江水文地质大队作1:2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说明书》重庆幅H-48-23”区域水文地质调查;(11)1981年——四川省地质局航空区域地质调查队作《1:20万重庆幅地质调查》;(12)2020年9月——广西华蓝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完成的《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嘉陵江岸线贯通工程--嘉滨路大溪沟段初步勘察报告》。以上基础地质资料为本次勘察的地层识别、划分,了解场地所处地质构造部位、地下水分布情况等提供了参考。1.3勘察目的、任务1.3.1初勘结论及建议(1)本次勘察为初步阶段勘察,可作为初步设计的依据。(2)陡崖区对工程建设极为敏感,建议该区不设计相关内容,保持现状地貌不变,确需在此处修建建筑物或设计相关内容,则需对陡崖带进行加固处理,确保陡崖稳定。(3)现状条件下拟建场地总体稳定,目前暂无基坑边坡设计,对于勘察区陡崖区风化掉块及岸坡塌岸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后(建议该段采用放缓岸坡地形坡角+宾格石笼反压坡脚处理或用浆砌片石防冲刷护坡处理措施)本场地适宜建筑物修建。(4)拟建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场地土对建筑材料有微腐蚀性。(5)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附录A(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6)拟建场地在若存在桩基础,建议采用中等风化基岩作为建筑物持力层,场地基岩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砂岩。中等风化岩石抗压强度变异性低,地基均匀性较好;其余段由于荷载较小,可选择压实填土、块石土或卵石土作为基础持力层。粗砂主要分布于表层和素填土以下,处于最低冲刷面以内,江水作用下易冲刷流失,地基承载力较低,不能作为基础持力层。强风化基岩厚薄不均,承载力较低,不宜作基础持力层,中等风化岩石岩体较完整,分布连续稳定,为本场地最理想持力层。(7)由于项目位于江边岸坡地带,通过勘察,岸坡对前缘切坡极为敏感,严禁在岸坡前缘切坡开挖,建议设计时尽量避免岸坡前缘开挖的方案,确需切坡开挖时建议先支挡后开挖。(8)待项目方案确定之后详细查明各拟建建筑物的地层结构,岩土层分布范围、厚度,确定具体建筑的持力层选择及基础型式建议。(9)详勘阶段勘察工作宜按建筑物具体位置布置,同时加强钻探工作,加强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工作,根据建筑方案总平面布置、设计高程,加强对环境边坡、基坑边坡和地基基础分析评价工作。(10)建议详勘时,进一步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地下水动力特征,加强水文测试工作等。(11)由于勘察红线区域内存在2处在建隧道,建议设计尽量避免在隧道洞顶加载的方案,待项目方案确定之后视需要再进入隧道进行测量并补充收集隧道相关资料进一步分析评价拟建项目与隧道相互影响,进一步评价隧道稳定性。(12)建议详勘时加强地表水体及土体腐蚀性检测工作,进一步评价水土对基础腐蚀性。(13)建议详勘时根据设计内容及拟建建筑物标高进一步进行场地地震效应分析评价。(14)由于2020年8月18日~8月21日洪峰过境重庆,退水后,导致岸坡标高190m以下低洼地带岸坡地表表层存在厚0.50m~2.50m的软塑~流塑状粘性土夹砂土层,该土层含水量较高,承载力低,江水再次浸泡冲蚀后该土层易形成流土随江水最终汇入嘉陵江。(15)建议详勘时重点勘察岸坡场地水位变动带地质情况并结合拟建物进一步分析评价岸坡加载后稳定性问题。(16)由于暂无设计方案,本次初勘未取土样进行腐蚀评价,建议详勘时针对设计内容取建(构)筑物对应区域的土体做腐蚀性评价。(17)若后期设计方案存在边坡开挖高度大,属于深基坑边坡时,建议按渝建发【2010】166号要求的支护方案设计进行安全专项论证。(18)由于业主提供地形图无水下地形图,本项目工期紧,勘察期处于汛期(水位涨退变化大),本次详细勘察对水下部分岸坡未能完全准确查明地质情况,建议详细勘察时重点查明水下部分段的地质情况结合拟建工程设计内容进一步分析评价岸坡稳定性及提出合理岸坡治理建议。1.3.2目的与任务根据现行技术标准、设计要求以及技术委托书要求,本次详细勘察的目的是:查明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地质依据。根据规范、规程的有关要求,结合场地的实际情况,确定本次详细勘察的具体任务如下:(1)详细查明拟建场地范围内地层结构及岩土层的成因类型、年代、分布情况、工程特性,并分析、计算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2)查明场地有无不良地质作用及成因、类别、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评价与整治工程所需的岩土参数和整治方案建议;评价场地稳定性与建筑适宜性。(3)对拟建场地进行地震效应评价,详细划分抗震地段、确定场地类别和设计特征周期。(4)详细查明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判定水与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地下水的影响。(5)详细查明场地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提供设计所需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并对地基承载力做出评价,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建筑结构、荷载提出基础方案建议。(6)详细分析评价场地岩土体在建筑物施工及营运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处理措施建议。(7)对各段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并提供边坡支护措施建议及有关岩土参数。(8)对各段库岸岸坡稳定性进行评价,并提供岸坡支护措施建议及有关岩土参数。(9)查明场地有无埋藏的河道、沟滨、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地段地下埋藏物。1.4技术标准和勘察依据1.4.1执行的技术标准本次勘察主要执行的技术标准如下:《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7)《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8)《重庆市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与《重庆市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规定》;9)住建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0年版);10)《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暂行规定》渝建〔2013〕345号;11)《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阶段暂行规定》渝建〔2013〕346号;12)《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参考);1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参考);14)《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143-2018)(参考);15)《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勘查技术要求》(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参考)。1.4.2基准系统坐标系统:重庆市独立坐标系;高程系统:1956年黄海高程系。1.4.3勘察依据(1)我司与业主签定的《建设工程勘察合同》;(2)经专家组审查通过确定的《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嘉陵江岸线贯通工程详细勘察大纲》;业主提供的该节点贯通段红线范围及设计方案图。1.5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本工程场地类别为复杂场地,本工程为不限于生态修复、园林景观、步道、建(构)筑物、给排水、电气及相关公共和市政设施等,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一级,综合确定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表1.5-1工程场地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表判定因素场地类别复杂场地中等复杂场地简单场地1地形、地貌有两种以上地貌单元,地形坡角大于30°√有两种地貌单元,地形坡角10~30°地貌单元单一,地形坡角小于10º2岩层倾角(°)>35º10~35º√<10º√3岩体完整性岩体破碎或极破碎,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裂隙不发育√4岩土特征种类多,不均匀,性质变化大或有特殊性岩土√种类较多,较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无特殊性岩土种类少,均匀,性质变化不大,无特殊性岩土5土层厚度(m)>15√8~15<86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中等复杂简单7不良地质现象发育较发育不发育√8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边坡高度m土质边坡>15√8~15<8岩质边坡>30√15~30<15洞顶覆岩厚度与洞跨之比<11~3>3√采空区占用地面积比例%>3015~30<15√9对相邻建筑影响程度大中等小√综合判定本场地类别为复杂场地1.6勘察阶段及勘察范围判定按渝建发【2013】345、346号文规定,勘察阶段及勘察范围判定如下表1.6-1~1.6-2。选址勘察判定表表1.6-1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项目判定结果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发育,且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拟建项目场地不符合不需要进行选址勘察2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危岩塌陷、泥石流等抗震危险地段建设场地。拟建项目场地不符合不需要进行选址勘察建设项目1投资20亿元以上的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拟建项目场地不符合不需要进行选址勘察2大型工矿企业厂区整体拆迁。拟建项目场地不符合不需要进行选址勘察3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度大于1000m的越岭隧道和跨越长江、嘉陵江、乌江等江底隧道和大型桥梁等需进行多方案必选的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拟建项目场地不符合不需要进行选址勘察注:1、判定结果为“需要进行选址勘察”或“不需进行选址勘察”;2、“需进行选址勘察”的工程将该表纳入该工程选址勘察文件。表1.6-2勘察范围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边坡判定结果环境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倍边坡高度。勘察范围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大于1倍边坡高度。勘察范围满足要求2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且勘察范围不应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勘察范围大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勘察范围满足要求3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倍边坡高度。勘察范围线到坡顶外侧的水平距离大于1.5倍边坡高度勘察范围满足要求4对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还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勘察范围线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勘察范围满足要求基坑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岩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坡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无勘察范围满足要求2土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无勘察范围满足要求3当需要采用锚杆(索)支护时,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无勘察范围满足要求根据渝建〔2013〕345号和渝建〔2013〕346号文件要求,拟建场地勘察阶段判定见《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阶段判定表》判定是否需要进行详细勘察。根据甲方要求:本场地已进行初步勘察,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勘察范围满足规定。1.7勘探工作完成情况本次勘察工作严格按照经过专家组审查通过的勘察纲要严格施工,自2020年10月31日至11月12日完成野外作业,勘察方法以地质调查与测绘、钻探为主,辅以现场测试、物探、工程测量等。本次详细勘察阶段的钻孔布设原则: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规定及拟建物特征,同时结合场地的具体情况布置勘探点。勘探点按拟建物周边、角点布置,按钻孔间距10~20m,线间距10~20m布设钻孔;重力式挡墙勘探线间距按照30~40m布设,勘探点间距按照20~30m布设;桩板挡墙探线间距按照20~30m布设,勘探点间距按照15~25m布设;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相关规定及《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暂行规定》(渝建〔2013〕345号)规定: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且勘察范围不应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本次详勘共布置钻孔237个(编号5XK),由于三峡库区蓄水,详细勘察期间嘉陵江水位较高,勘察工期紧,我司协调部门人员与嘉陵江航道局及海事局多次沟通协商水上施工相关事宜,该详细勘察期间航道局及海事局均不同意我司水上钻探工作(不办理相关水上施工许可证手续),水上钻孔均无法实施(141个钻孔),待江水水退后进行补充勘察。本次详细勘察实际共完成钻孔96个(5XK),其中详勘控制性钻孔32个,控制孔大于钻孔总数的1/3。本次利用初步勘察钻孔195个(编号5ZY)。钻孔深度控制原则:一般性钻孔孔深进入预计持力层以下8~12m,控制性钻孔孔深进入预计持力层以下10~15m。表1.7-1详勘完成的实物工作量项目单位数量工程地质测绘1:500工程地质测绘km20.40钻探进尺/钻孔m/个2155.80/96岩土测试天然抗压件/组126/42饱和抗压件/组126/42抗剪件/组36/12变形件/组36/12动力触探超重型(N120)m/孔6.10/2工程测量定测钻孔个96实测剖面km/条4.0894/47水位观测水位观测孔个96水样水质检分析件3表1.7-2利用初勘资料工作量项目单位数量钻探进尺/钻孔m/个5146.60/195岩土测试天然抗压件/组189/63饱和抗压件/组189/63抗剪件/组69/23土样(颗粒分析)件8动力触探超重型(N120)m/孔29.80/4工程测量实测剖面km/条10.014/59工程物探声波测试m/孔109.50/4水位观测简易抽水试验台班/孔1/11.8勘探工作质量评述接到任务以后,我司工程人员对拟建区踏勘,随后编制了勘察大纲,制订了作业计划,并经过了专家组的审查;工作过程中,坚持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的各项要素,对勘测全过程实行动态管理,加强事前指导,中间检查,成果验收的三环节控制,杜绝不合格资料产生。本次勘察测量内容:钻孔定位,实测工程地质剖面。起算点平面系统:重庆市独立座标系;高程系统:1956年黄海高程系。建设单位提供的控制点为定测依据。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要求,我司测量人员采用全站仪结合RTK对给定的钻孔坐标进行现场定位(桥下部分空间无RTK信号,需用全站仪测量),并对给定的地质断面进行实测,测量成果精度满足《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范及技术要求。控制点成果表控制点编号坐标X坐标Y高程H平面等级高程等级I0369336.94561438.656214.647I级五等T10169841.73062715.364189.644I级五等T2369343.03764534.927188.269I级五等工程地质测绘:对拟建场区及周边环境进行1:500的工程地质测绘,测绘面积0.40km2。着重调查场地地形地貌、微地貌特征;调查各岩土层的分布及岩性特征,了解土层的形成条件、颜色、成份、结构特征;了解岩石的出露情况、岩石成份、结构、厚度、风化程度及产状等要素以及裂隙发育的规律和特征;调查有无不良地质作用及其形成条件、规模、性质及发展情况;调查地下水的类型及补排关系,测绘中特别注意到了节理裂隙的统计分析,地质测绘在平面图的误差不超过3mm,地质点观测密度根据现场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综合确定,图面上每0.01m2范围内地质观测点一般为2~3个,地质敏感区(陡崖区位置)观测点加密测绘,测绘精度满足规范要求。2、管线探测:钻探前采用探管仪逐孔核实孔位处地下管线等设施情况,确保施工安全,对可疑孔点位进一步采用先人工开挖至基岩面或挖至不存在地下管线深度后,再钻探的控制。3、工程钻探:钻探施工投入XY-150型回转钻机10台,采用单管回转钻进,土层回次进尺控制在1.0m以内,基岩回次进尺控制在2.0m以内。人工填土层回次岩芯采取率为介于60~80%;粉质粘土层回次岩芯采取率为≥90%;基岩强风化层回次岩芯采取率大于65~85%(个别回尺低于65%)。基岩为碎裂结构岩体中风化层回次岩芯采取率介于68~89%,多大于75%,基岩较完整岩体中风化层回次岩芯采取率多大于85%。钻探过程中,回次岩芯按顺序摆放,并及时填写回次标签,由地质人员在现场对揭露的岩芯进行跟踪描述,保证了各岩性层的准确分层。钻探回次进尺严格控制在2.0m范围内,钻探过程中回填土、粘性土夹砂及卵石土区域无套管时存在垮孔现象,无法继续钻探,下套管后垮孔情况得以解决。钻探施工过程中钻探质量达到工程钻探技术及地质要求,未出现安全、质量事故。由于三峡库区蓄水,详细勘察期间嘉陵江水位较高,勘察工期紧,我司协调部门人员与嘉陵江航道局及海事局多次沟通协商水上施工相关事宜,该详细勘察期间航道局及海事局均不同意我司水上钻探工作(不办理相关水上施工许可证手续),水上钻孔均无法实施(141个钻孔),待江水水退后进行补充勘察。本次详细勘察实际共完成钻孔96个,其中详勘控制性钻孔32个,控制孔大于钻孔总数的1/3。本次利用初步勘察钻孔195个。本次岸坡整治工程以支挡工程为主,大部分支挡位置钻孔均未实施,勘察精度不足,不能满足详勘要求,须在具备施工条件时补充钻孔计测试工作后校核相关评价。5、样品:本次勘察在现场共采取岩样共42组,进行室内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本次勘察取样深度、方法及试验项目符合规范要求,所有试样均及时包装密封,送重庆岩土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进行试验。岩石试验操作按现行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试验成果可靠。6、工程物探:本次勘察在拟建场地利用初勘4个代表性钻孔声波测试数据。测试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进行,声波测试使用仪器为RSM-SY5智能声波检测仪,测试仪器经检测正常,性能稳定,其精度满足规范要求。原位测试:在填土层厚度较大的钻孔中选取作2个钻孔进行超重型动力触探(N120)测试,了解了填土层的均匀性和密实程度,操作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水文观测:全部钻孔按要求进行了孔内水位的观测工作,钻探结束后抽排循环水并观测水位变化和流量的变化情况,抽干后24小时后再观测孔内水位(每孔1次)。在嘉陵江边上地段利用初勘选取的选取的1个钻孔抽水试验数据,查明场地内岩、土层的渗透性,操作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封孔情况:钻孔采用原土回填,并分层夯实,回填土的密实度不宜小于天然土层。10、外业见证:工程勘察外业见证由建设单位委托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见证员赖武荣,印章号:YKJZ-2310109-0005,采用旁站式监理,见证单位对我公司外业作业资质、人员的身份和资格、勘探点、山地工程、钻探、原始记录等外业进行检查、核实,并出具了勘察外业见证报告,外业成果真实可靠。本次勘察成果资料的编制绘图软件采用:文字编写软件采用Microsoftword2003,绘图采用理正工程地质勘察CAD8.0和AUTOCAD2012中文版。各项勘察工作均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规程执行,完成了本次勘察工作任务,现将已获资料综合分析整理编制本报告,绘图软件采用理正勘察软件重庆版,图件清晰。勘察文件编制的质量达到《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要求;根据勘察成果经室内综合分析整理后现编制本报告供施工图设计参考使用。2工程地质条件2.1自然地理2.1.1地理位置及交通现状该段位于嘉陵江南岸(渝中区),起点始于洪崖洞,终点至渝澳大桥,岸线全长3.9公里,沿线交通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2.1.2气象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嘉陵江岸线贯通工程--嘉滨路大溪沟段(渝澳大桥-洪崖洞)场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内的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年无霜期349天左右。秋季多绵雨的气候特征,冬季流域受偏北气流控制,气温低,雨量偏少。入春以后,降水天气系统逐渐加强,太平洋副高北跃西伸,副高南部的西南气流,导致孟加拉国湾,南海的水汽不断输入本区,当与高空低槽和地面冷锋相配合,或受副高与西藏高压之间的低压系统控制并持续时,低压系统中的上升运动结合局地对流运动的发展,在本区形成暴雨或大暴雨。每年7月~8月,会出现持续高温,形成盛夏伏旱天气。9月以后,太平洋副高南撤,流域内降雨又显著增加,但一般雨强较弱,形成绵绵细雨。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3℃,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日最高气温43.0℃(2006年8月15日),日最低气温-1.8℃(1955年1月11日)。2、降水量、蒸发量根据邻近的气象站(1959~2012)资料分析,多年平均降雨1146mm,冬半年(10月~3月)降雨约占全年降雨量的23%,夏半年(4月~9月)降雨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7%,历年的雨日为130天~192天,多年平均159天。年内暴雨(日雨量大于50mm)多在5月~9月,个别年份却始于3月27日,终于10月21日,出现的次数各年不一,最多的5次,最少的0次,平均每年近3次。暴雨的持续时间一般为一天,最长不超过两天。根据邻近的气象站1978年5月28~29日实测资料,最大一日降雨量为208.2mm,最大二日连续雨量为289.5mm。多年平均气温17.4℃,极端最低气温-2.9℃。多年平均日照为1364h,8月份日照最多,最高可达323.3h,12月份日照最少,最低只有3.3h。多年平均风速为1.6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4m/s。实测最大风速为18.7m/s(风向缺测),发生在8月份,年内一般多北风、东风。多年平均蒸发量为864mm,最大蒸发月为1964年7月,蒸发量为259.0mm,最小蒸发月为1977年1月,蒸发量为12.2mm。3、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P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4、风全年主导风向以北风为主,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5、雾日全年平均雾天日数30~40天,最大年雾天日数148天。水文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嘉陵江岸线贯通工程--嘉滨路大溪沟段(渝澳大桥-洪崖洞)项目范围内水系以过境河流嘉陵江为主。1、嘉陵江嘉陵江平均水面坡降0.288‰,河床一般宽300~500m,最大流量44800m3/s,最小流量242m3/s,多年平均流量2160m3/s,平均含沙量2.372kg/m3。根据重庆市防洪规划,三峡水库成库后嘉陵江该项目区断面五年一遇洪水位185.2m,十年一遇洪水位187.4m,二十年一遇洪水位189.3m、五十年一遇洪水位192.65m、百年一遇洪水位193.4m,枯水位164.3m,嘉陵江2020年8月22日2时洪峰过境,该节点上游磁器口处水位194.29m,该段红线内上游水位192.26m,下游段水位191.18m,平均水位191.85m。三峡库区坝前175.0m正常蓄水位在该节点常年洪水位为180.50m。勘察期间对勘察区嘉陵江水面水位进行测量,水位标高174.0m~175.0m,在所有钻孔完成24小时后统一观测水位,场地钻孔地下水位标高174.0m。据1993年审定的《长江三峡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m,工程建成后水库每年的运行方式如下:6月10日~9月30日水库坝前水位在高程145m低水位运行,10月1日~10月31日库水坝前水位由高程145m升至175m运行,11月1日~12月30日为满库水运行,12月31日~6月10日库水坝前水位由高程175m降至145m运行。2.2地形地貌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嘉陵江岸线贯通工程--嘉滨路大溪沟段(渝澳大桥-洪崖洞)工程宏观地貌为构造剥蚀丘陵区。原始地貌的发育严格受构造和岩性控制,由于该区位于城市建成区,受人工改造较大,场地区域因地制宜修建滨江路人行道、骑行道、绿化公园、及滨江路景观提升工程等。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嘉陵江岸线贯通工程--嘉滨路大溪沟段(渝澳大桥-洪崖洞)工程主要位于嘉陵江南,所经地段的地貌类型较多,根据地貌成因和形态的差别,地貌形态大致分二个地貌单元区,即:河谷侵蚀、堆积地貌及构造剥蚀丘陵区、丘陵斜坡地貌。其特征如下:1、河谷侵蚀堆积地貌嘉陵江河谷侵蚀、堆积地貌区:红线内海拔高程160~246米,河槽呈宽缓的“U”形河谷,河谷宽缓,河床及河漫滩宽约450m,河道较顺直,岸坡在横向上多呈阶梯状,具有坡度较缓,几乎全被堆积层覆盖特点,地形坡角8~30°为主,局部陡坎区域地形坡角约60°。河岸经人工改造已修建滨江路及码头等。2、构造剥蚀丘陵区、丘陵斜坡地貌经人工改造为城区及城市主干道,地形起伏较大,多为构造剥蚀丘陵区地形,一般地形坡角20~35°,陡坎地带坡度较陡,局部达65°,地形严格受地质构造控制,山脉走向与构造线一致,地面多呈不规则的台阶状,地面高程165.0~246.0m之间,相对高差82.0m。A~B岸坡段(K0+000.000~K0+800.190),(参考剖面1-1’~剖面13-13’、剖面X1-X1’~剖面X8-X8’、X47-X47’):该段由于人工改造为牛角沱轻轨站区,原始地貌为斜坡地貌,整体呈现台阶状-斜坡地形,以基岩出露为主,其余表层主要为回填块石土为主,其中局部靠江侧为桩板挡墙支挡。B~D岸坡段(K0+800.190~K2+117.070)(参考剖面14-14’~剖面31-31’、剖面X10-X10’~剖面X19-X19’):该段由于人工改造为回填区岸坡(修建滨江路块石土回填),原始地貌为斜坡地貌,整体呈现斜坡状地形后缘为架空段或挡墙段滨江路地形,滨江路以上为较为平缓的城市建成区。D~E岸坡段(K2+117.070~K2+436.460)(参考剖面32-32’~剖面35-35’、剖面X20-X20’~剖面X24-X24’):该段由于人工改造为大溪沟码头区,原始地貌为斜坡,整体呈现台阶状地形,靠江侧为重力式、条石挡墙支挡,码头区域表层覆盖混凝土面,滨江路以上为较为平缓的城市建成区。E~G岸坡段(K2+436.460~K3+669.070)(参考剖面36-36’~剖面54-54’、剖面X25-X25’~剖面X41-X41’):该段由于人工改造为回填区岸坡(修建滨江路素填土),原始地貌为斜坡地貌,整体呈斜坡状地形后缘为架空段或挡墙段滨江路地形,滨江路以上为较为平缓的城市建成区。G~H岸坡段(K3+669.070~K4+000.010)(参考剖面55-55’~剖面59-59’、剖面X42-X42’~剖面X46-X46’):该段由于人工改造为回填区岸坡(修建滨江路素填土),原始地貌为斜坡地貌,整体呈台阶状-斜坡状地形后缘为挡墙段滨江路地形,滨江路以上为较为平缓的城市建成区。2.3地质构造场地在地质构造上属川东南弧形构造带龙王洞背斜南翼东侧与南温泉背斜北翼西侧之间,龙王洞背斜穿越嘉陵江岸线,走向NE∠6°(具体位置详见平面图),地层产状:洪崖洞-大溪沟段产状为123°∠13°,无断层通过。由钻孔岩芯状况判断,岩体整体性较好,裂隙程度属不发育,局部较发育,岩体中主要发育有以下2组裂隙:①倾向300~320,倾角60~75,②倾向180~200,倾角70~80。上述两组节理,裂隙间距4~5m,局部段为1m左右,节理面平直,由于岸边卸荷作用,斜坡裂隙开口达2~10mm,多充填粘性土。大溪沟-牛角沱段产状为200°∠8°,无断层通过。由钻孔岩芯状况判断,岩体整体性较好,裂隙程度属不发育,局部较发育,岩体中主要发育有以下2组裂隙:①倾向322,倾角71;②倾向10,倾角77。上述两组为共轭“×”节理,裂隙间距3~5m,局部段为1m左右,节理面平直,多无充填物。岸边陡峻砂岩体由于卸荷作用,卸荷带裂缝局部宽达50~100mm。场地砂岩陡坎倾向与裂隙J1倾向呈小角度斜交,裂隙J1为外倾结构面,是砂岩体边坡破坏的控制性结构面。2.4地层岩性场内上覆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回填堆积层、冲洪积层,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质泥岩、砂岩。现依据地层的新老关系对岩性特征作简要介绍:2.4.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回填堆积层(Q4ml)1)素填土(Q4ml-1):由砂、泥岩碎块石夹粘性土、砼块等组成,结构稍密~中密,稍湿。颗粒骨架含量约50~60%,厚度7~15m。局部地段钻进中垮孔。工程建设平场回填形成,主要分布于局部嘉陵江江边和滨江路及以上居民区,机械回填碾压形成,厚度变化较大,均匀性较差,堆填时间约10年~15年。块石土(Q4ml-2):杂色,主要以砂岩块石、泥岩块石、卵石土夹少量粘性土组成。稍密~中密,稍湿,块径一般11~46cm,最大块径158cm,硬质含量约50~80%,钻进过程中垮孔。回填时未经分选分层碾压夯实,系无序抛填,均匀性差,堆填时间约10年~15年,主要分布于勘察区表层(嘉陵江边)。回填卵石土(Q4ml-3):杂色,卵石母岩主要由石英砂岩、凝灰岩、花岗岩等组成,卵石一般粒径8cm~35cm,最大粒径45cm,卵石含量65~80%,磨圆度好,以中砂~粗砂填充,局部粘性土填充,中密~密实,稍湿,局部地段表层可见(分布于25剖面~26剖面之间),系无序抛填,均匀性差,回填时间约10年~15年。2.4.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1)粗砂:黄褐色~褐色,主要成分为长石及石英,粒径大于0.075mm含量占85%,粒度均匀,饱和,松散,粘性土含量约10%~15%,局部夹粉土透镜体。主要分布于岸坡B~H斜坡地貌区,其中位于地表或素填土层下,揭露厚度在1.7-19.4m,主要分布于5XK54~5XK55、5XK87~5XK143、5ZY101~5ZY103、5ZY106~5ZY143等钻孔。2)卵石土:灰色~灰黑色,饱和,稍密。卵石粒径20~60mm,个别达100mm,园~亚园状,分选性较差,以变质岩为其主要物质成分,含30%粉砂。该层分布不连续,磨圆度好,以中砂~粗砂填充,局部粘性土填充,中密~密实,稍湿~湿,主要分布于钻孔5ZY135、5ZY136、5XK142。2.4.3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1)砂质泥岩:紫色、粉砂泥质结构,厚层状。局部含灰绿色砂质斑点或砂质条带,岩心较完整,岩质较硬。强风化岩芯呈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岩芯呈柱状、长柱状,节长7cm~26cm,裂隙不发育,完整性较好。根据钻探成果揭示,整个场地内大面积分布,为勘察区内主要岩石。(2)砂岩:灰色,灰黄色,主要矿物成分有:石英、长石及云母。细~粗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质胶结,泥钙质胶结,局部含泥质较重。根据钻探成果揭示,场地内有分布,局部段缺失,为勘察区内主要岩石。砂岩强风化层厚度1.5~2.5m,强风化岩芯多呈黄色、黄灰色,碎块状、短柱状;中风化岩芯呈柱状、长柱状,节长8cm~35cm,裂隙不发育,完整性较好,与泥岩互层产出。基岩面及风化特征据钻探揭露,勘察区内基岩面主要受原始地貌及人工建设开挖控制,基岩面倾角与地形坡角基本一致,基岩面倾角一般10~30°,局部达65°;基岩埋深0.00m~20.00m。基岩风化带特征:1)强风化岩体:岩体破碎,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软,多呈土状或土夹石状,岩芯多呈碎块状、饼状。2)中等风化岩体:岩芯多呈柱状,少量短柱状,岩质较硬,岩体较完整。各孔岩土层埋深、厚度及风化带埋深、高程等见钻孔情况一览表。2.5水文地质条件2.5.1地下水勘察区属于剥蚀浅丘地貌区,目前场地为嘉陵江南岸滨江地带,地表均为人工填筑素填土、块石土、粗砂,地下水主要类型有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其特点为就近补给,短途径流,就近排泄。(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本勘察区内第四系土层以填筑土为主,为含水层,利于地下水的聚集,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嘉陵江江水补给,故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丰富。(2)基岩裂隙水据调查及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基岩为砂岩、砂质泥岩,岩层产状平缓,岩体完整性较好,裂隙不发育,基岩裂隙水储量亦较少。勘察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勘察期间地下水水位在高程174.0m~175.0m,地下水除受大气降雨影响外主要还受拟建场地北侧嘉陵江水位影响,当嘉陵江水位上涨时,河水补给地下水,当嘉陵江水位下降时,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地下水主要分布于河边素填土、块石土、粗砂内,为了解场地土层的渗透性,选取钻孔5XK72、5XK225和利用初勘钻孔5ZY103孔在回填素填土及粗砂采用钻孔抽水试验数据。室内试验成果见试验成果图表见表2.5-1。表2.5-1钻孔抽水试验成果表钻孔编号5ZY103计算公式抽水前静止水位埋深(m)3.30K=含水层厚度H(m)7.0降深S(m)3.20R=2b流量Q(m3/d)102.3恢复水位埋深(m)3.30抽水稳定延续时间(h)16钻孔距河边距离b(m)8.6抽水段钻孔半径r(m)0.055影响半径R(m)39.4渗透系数K(m/d)5.41表2.5-1钻孔抽水试验成果表钻孔编号5XK72计算公式抽水前静止水位埋深(m)1.15K=含水层厚度H(m)22.05降深S(m)1.60流量Q(m3/d)268.30恢复水位埋深(m)1.15抽水稳定延续时间(h)16钻孔距河边距离b(m)1.0抽水段钻孔半径r(m)0.055影响半径R(m)31.92R=渗透系数K(m/d)4.51表2.5-2钻孔抽水试验成果表钻孔编号5XK225计算公式抽水前静止水位埋深(m)1.22K=含水层厚度H(m)7.18降深S(m)2.20流量Q(m3/d)102.40恢复水位埋深(m)1.22抽水稳定延续时间(h)16钻孔距河边距离b(m)1.50抽水段钻孔半径r(m)0.055影响半径R(m)26.03R=渗透系数K(m/d)4.87通过现场钻孔水位简易观测表明,位于嘉陵江边,受江水影响大,分布于斜坡地带素填土及基岩中的地下水贫乏,将钻孔水位抽干后,水位上升缓慢;本次勘察所选沿江钻孔土层单孔混合流量157.67m3/d,混合渗透系数4.93m/d,表明场区沿江土层为强透水层。岩体的透水性特征:区内岩层主要为砂质泥岩,一般岩体完整,裂隙不发育,属隔水岩体;砂岩等硬质岩类,局部裂隙发育,具有一定的透水性。砂岩中风化裂隙较发育,其透水性好,砂质泥岩透水性较差。根据当地类似工程经验判断其渗透性等级,砂岩透水率为5~10Lu,属弱透水性;砂质泥岩透水率一般为1~5Lu,属微~弱透水性。综上判断: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2.5.2水土腐蚀性判定本次勘察在勘察范围内取地下水样3件(勘察区上、中、下游各取一件),水样试验项目为水质简分析和侵蚀性CO2分析,统计见表2.5.2-1。表2.5.2-1场地地下水水质腐蚀性评价表水样编号SO42-(mg/L)Mg2+(mg/L)NH4+(mg/L)OH-(mg/L)PH值侵蚀性CO2(mg/L)HCO3-(mg/L)判定结果SY121.502.990.000.007.320.0084.21微腐蚀SY215.053.070.000.007.700.0090.94微腐蚀SY352.6812.380.000.007.360.00178.52微腐蚀根据现场调查,由于场地主要地表水体为嘉陵江流动水体(饮用水体保护段),场地周边和拟建场内无污染的工厂、矿山或污染排放点等污染源,场内土层为未污染土,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结合地区经验:场地区及其周围无水土污染源,根据环境地质条件判定,地下水对基础混凝土及混凝土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地基土对基础混凝土及混凝土中的的钢筋有微腐蚀性。场地素填土、卵石土属透(含)水层;粗砂属透(含)透水层;砂质泥岩为粘土岩属隔水层;砂岩岩体较完整,裂隙不发育,属弱透水层。参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附录G表G.0.1划分判定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水、土对混凝土、钢筋等建筑材料腐蚀的防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规定。2.6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2.6.1不良地质作用通过勘察区工程地质测绘及现场调查,勘察区内存在在建隧道、埋藏的管涵及洪崖洞南侧、曾家岩危岩由于砂泥岩差异风化形成的陡崖带。不良地质作用主要有陡崖带、隧道、岸坡(塌岸)及现状边坡的稳定性问题;故综合判断勘察区内不良地质作用较发育。2.6.2特殊性岩土场地内分布的特殊性岩土主要为粗砂、素填土、块石土、强风化基岩。素填土(Q4ml-1):由砂、泥岩碎块石夹粘性土、砼块等组成,结构稍密~中密,稍湿。颗粒骨架含量约50~60%,厚度7~15m。局部地段钻进中垮孔。工程建设平场回填形成,主要分布于局部嘉陵江江边和滨江路及以上居民区,机械回填碾压形成,厚度变化较大,均匀性较差,堆填时间约10年~15年。作为基础持力层时存在不均匀沉降可能性,填土作为边坡坡体组成部分时稳定性相对较差。回填卵石土(Q4ml-3):杂色,卵石母岩主要由石英砂岩、凝灰岩、花岗岩等组成,卵石一般粒径8cm~35cm,最大粒径45cm,卵石含量65~80%,磨圆度好,以中砂~粗砂填充,局部粘性土填充,中密~密实,稍湿,仅局部地段表层可见,系无序抛填,均匀性差,作为基础持力层时存在不均匀沉降可能性,回填卵石土作为边坡坡体组成部分时稳定性相对较差。块石土(Q4ml-2):杂色,主要以砂岩块石、泥岩块石、卵石土夹少量粘性土组成。稍密~中密,稍湿,块径一般11~46cm,最大块径140cm,硬质含量约50~80%,钻进过程中垮孔。回填时未经分选分层碾压夯实,系无序抛填,均匀性差,堆填时间约10年~15年,主要分布于勘察区表层。作为基础持力层时存在不均匀沉降可能性,块石土作为边坡坡体组成部分时稳定性相对较差。粗砂(Q4al+pl):黄褐色~褐色,主要成分为长石及石英,粒径大于0.075mm含量占85%,粒度均匀,饱和,松散,粘性土含量约10%~15%,局部夹粉土透镜体,主要分布于岸坡B~H河漫滩地带嘉陵江一级阶地地貌区,位于地表或素填土层下,河流冲积、洪积形成,江水作用下易冲刷流失,地基承载力较低。卵石土(Q4al+pl):灰色~灰黑色,饱和,稍密。卵石粒径20~60mm,个别达100mm,园~亚园状,分选性较差,以变质岩为其主要物质成分,含30%粉砂。该层分布不连续,磨圆度好,以中砂~粗砂填充,局部粘性土填充,中密~密实,稍湿~湿,主要分布于钻孔5ZY135、5ZY136、5ZX142。作为基础持力层时存在不均匀沉降可能性。强风化带基岩:各孔均有揭露,风化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岩质软,力学性质差,厚薄较不均匀,不宜选作基础持力层,但拟建建筑荷载小,可作为矮小支挡结构物基础持力层。3岩土物理力学性质3.1岩土测试成果的可靠性分析本次详细勘察为了取得土层岩层定量评价指标,对场地选取2个钻孔中素填土做了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N120)试验,试验数量满足规范统计要求。为了准确得到判定为砂加粘性土土层的定名及得到其密实程度,本次选取8组土样(利用初勘资料)进行颗粒分析试验,综合确定场地粗砂的密实度为稍密状态,与现场实际观测一致,试验数量满足规范统计要求。在本场地内对岩石直接采取钻探岩芯,采取42组样品,作抗压强度、拉剪等测试,样品的室内测试工作由重庆市南方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完成,岩土测试均按照岩土试验规程进行,测试数据真实、可靠。(2)岩土测试成果的统计公式选用本次勘察在钻孔中按照岩性分类取中等风化基岩作抗压、抗剪等室内实验,本次勘察对岩、土测试成果指标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有关公式进行数理统计计算。试验指标统计时,主要考虑各岩、土体分布特征,由于本段处于同一地层及地貌单元(嘉陵江岸坡阶地地貌),所处环境类似,将全节点段同种岩性试验数据进行统一统计(去掉异常值),统一使用。统计公式如下:算术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统计修正系数:标准值:式中:——某个指标值;n——参加统计的数据量。ta——风险概率(a=0.025时的概率系数)。a——概率系数。3.1.1素填土动力触探实验统计素填土(Q4ml-1):本次勘察选取场地2个钻孔进行N120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和利用初勘4个钻孔N120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数据,结合钻探揭露、现场判断及工程经验判断,场内素填土密实度总体呈稍密状~中密状,粒径级配较差,统计成果见表3.1-1。3.1-1素填土超重型动力触探(N120)原位测试统计分析表孔号触探深度触探厚度范围值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厚度加权平均值备注5ZY1022.7~13.410.7m2~156.391.360.216.65利用初勘资料5ZY1264.1~10.66.5m2~156.671.340.205ZY1481.2~7.56.3m2~147.241.610225ZY1885.1~11.46.3m2~156.581.200.185XK626.2~8.5m2.3m4~116.541.710.26详勘资料5XK19910.3~14.1m3.8m3~146.511.410.22注:1、本报数据在统计中剔除了击数异常值。2、按照地方标准《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进行统计分析。根据N120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结果,拟建场地素填土N120经过修正后(剔除异常值),锤击数大多在2~15之间变化,变异性中等。经过统计,场地素填土厚度加权平均值为6.65击,结合调查、钻探、动探试验,综合确定场地素填土的密实度为稍密~中密状(填土回填时间约15年,主要为平场机械抛填,以稍密为主)。3.1.2块石土密实度分析块石土(Q4ml-2):本次勘察结合钻探揭露、现场判断及工程经验判断,场内块石土密实度总体呈松散状~稍密状,粒径级配较差,综合确定场地块石土的密实度为稍密~密实状(块土回填时间约15年,主要为平场机械抛填,以中密为主)。3.1.3卵石土密实度分析卵石土(Q4al+pl):由于场地卵石土较少仅钻孔,本次勘察仅选取场地5ZY135、5ZY136、5XY142钻孔可见,厚2.70m~3.70m。因此,未进行超重型触探试验。结合钻探揭露、现场判断及工程经验判断,场内卵石土密实度总体呈稍密状~中密状,以中密为主。3.1.4粗砂颗粒分析实验统计本次详勘利用初勘8件粗砂土样颗粒分析试验。统计如下表3.2-5所示。表3.1-2砂土颗粒分析试验统计表试验编号LX60104LX60105LX60106LX60107LX60108LX60109LX60110LX601115ZY106砂土5ZY113砂土5ZY121砂土5ZY126砂土5ZY129砂土5ZY136砂土5ZY141砂土5ZY118砂土≥600.00.00.00.00.00.00.00.060~400.00.00.00.00.00.00.00.040~200.00.00.00.00.01.00.00.020~101.00.11.84.81.91.31.31.910~54.13.13.64.52.53.63.94.55~26.53.66.05.84.24.97.85.92~17.15.24.27.86.03.26.06.31~0.537.136.635.034.138.835.240.037.60.5~0.254.57.76.97.28.210.62.24.10.25~0.07535.338.136.131.634.735.636.336.30.075~0.0503.45.45.63.83.14.42.13.00.050~0.0100.00.00.00.00.00.00.00.00.010~0.0050.00.00.00.00.00.00.00.0<0.0050.00.00.00.00.00.00.00.0含量总计(%)99.199.899.299.699.299.999.499.5通过颗粒分析可知,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85%,土层定名为粗砂合理。综上: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建议值如下表3.1-3:表3.1-3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建议值一览表类别重度γ(KN/m3)天然土体抗剪强度建议值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承载力特征值(kpa)基底摩擦系数负摩阻力系数天然饱和天然C(kPa)天然(°)饱和C(kPa)饱和(°)素填土20.0*20.5*4*28*3*25*8*现场荷载试验确定0.20*0.20回填块石土20.0*21.0*5*33*3*30*110*现场荷载试验确定0.30*0.15卵石土(Q4al+pl)20.0*21.0*6*26*4*22*150*300*0.35*/粗砂19.8*20.2*12*19*10*16*30*120*0.15/注:带“*”者为查表或经验值。3.2室内岩石试验成果的统计本次勘察共取42组的岩石样品,其中砂岩22组,利用初勘砂岩27组;砂质泥岩20组,利用初勘砂质泥岩36组。室内岩石试验资料统计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14.2条计算公式进行统计。室内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统计表见表3.2-1~3.2-6。强风化基岩:因厚度小,力学性能差,未能取样试验,提供经验值。根据试验统计可知:中等风化砂质泥岩的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取8.5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取5.5Mpa。中等风化砂岩的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取38.9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取31.6Mpa。综上,本报告所提岩土参数值为在概率统计基础上的标准值,在实际工程采样检测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实测值与报告建议值之间存在差异。3.2-1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单轴抗压强度统计野外编号岩性抗压强度天然饱和MPaMPa5ZY37砂质泥岩7.34.795.78.45.35ZY45砂质泥岩10.26.78.85.711.77.55ZY51砂质泥岩5.93.76.84.25.43.35ZY60砂质泥岩106.39.25.78.75.45ZY62砂质泥岩7.94.87.34.38.34.95ZY66砂质泥岩7.9595.58.55.25ZY68砂质泥岩7.14.67.74.99.25.85ZY71砂质泥岩7.34.77.54.77.94.95ZY72砂质泥岩7.95.39.36.111.27.35ZY79砂质泥岩10.16.68.15.17.74.95ZY80砂质泥岩9.15.98.15.17.44.75ZY88砂质泥岩10.67.19.96.58.95.85ZY90砂质泥岩8.45.510.26.59.565ZY93砂质泥岩8.65.57.34.67.94.95ZY94砂质泥岩9.36.313.69117.35ZY103砂质泥岩9.36.18.55.57.755ZY113砂质泥岩9.66.28.15.18.85.65ZY117砂质泥岩8.75.67.94.97.34.65ZY118砂质泥岩10.97.37.85.111.77.75ZY124砂质泥岩9.26.17.34.77.95.15ZY126砂质泥岩7.14.57.74.88.45.35ZY127砂质泥岩6.13.86.74.17.64.75ZY132砂质泥岩9.16.110.16.67.85.15ZY140砂质泥岩9.66.38.35.47.44.85ZY138砂质泥岩7.24.785.18.95.75ZY148砂质泥岩9.46.210.978.75.65ZY156砂质泥岩85.295.710.56.75ZY163砂质泥岩9.76.58.65.67.85.15ZY167砂质泥岩11.47.56.34.19.25.95ZY169砂质泥岩10.26.711.57.48.95.75ZY173砂质泥岩9.46.38.75.785.25ZY175砂质泥岩6.84.47.54.76.23.95ZY178砂质泥岩9.66.38.25.37.95.15ZY180砂质泥岩9.16.110.36.79.86.45ZY184砂质泥岩7.44.89.86.285.15ZY188砂质泥岩7.44.78.25.16.84.25XK92砂质泥岩13.29.011.97.98.15.45XK107砂质泥岩10.67.110.06.69.05.95XK142砂质泥岩8.45.510.26.59.56.05XK157砂质泥岩8.55.67.24.67.85.05XK170砂质泥岩9.05.98.05.17.34.65XK188砂质泥岩9.25.98.45.37.64.85XK205砂质泥岩9.56.310.06.58.75.65XK225砂质泥岩8.65.67.85.07.24.65XK234砂质泥岩7.14.57.74.86.64.15XK35砂质泥岩10.67.19.26.09.66.35XK39砂质泥岩6.94.57.54.88.25.25XK43砂质泥岩5.93.96.54.27.44.75XK47砂质泥岩11.06.912.07.49.76.05XK51砂质泥岩9.45.98.15.07.24.45XK37砂质泥岩7.04.37.84.68.75.25XK87砂质泥岩9.25.810.76.68.55.25XK98砂质泥岩7.85.18.85.610.36.55XK114砂质泥岩11.67.410.56.69.76.15XK150砂质泥岩11.37.66.24.19.16.05XK175砂质泥岩10.16.611.47.28.85.6样本数168168最大值13.69.0最小值5.43.3平均值8.75.6标准差1.4701.011变异系数0.1690.181统计修正系数0.9780.976标准值8.55.53.2-2中等风化砂岩单轴抗压强度统计野外编号岩性抗压强度天然饱和MPaMPa5ZY13砂岩35.928.738.930.534.4275ZY17砂岩46.540.549.442.24538.55ZY20砂岩3831.541.533.843.735.65ZY25砂岩32.325.537.729.236.328.15ZY28砂岩37.83134.127.536.629.55ZY32砂岩3528.431.124.746.937.35ZY35砂岩4639.143.936.741.834.95ZY40砂岩4335.739.532.240.733.25ZY48砂岩37.93034.126.433.325.85ZY52砂岩3729.63527.532.725.65ZY73砂岩41.233.742.434.138.5315ZY82砂岩39.732.137.629.935.728.45ZY84砂岩31.724.734.126.130.323.15ZY98砂岩41.534.53730.239.131.95ZY99砂岩42.73532.926.53931.45ZY103砂岩44.538.34437.248.340.85Z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2说课稿-2023-2024学年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外研版(三起)(陈琳主编)
- 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实务指南
- 第二节 解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初中数学沪教版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沪教版上海2012
- 虚拟现实内容制作畸变校正规则
- 社会化媒体危机公关预案
- 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申请流程
- 必修古文课下注释及文言文讲解
- 医院客户关系管理策略
- 2025-2030中国速冻食品添加剂安全标准与行业发展报告
- 2025-2030中国进口乳制品市场渗透率及消费者偏好分析报告
- 急救器械与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 转租房转租合同
- 147-2020-PM01 安全防护及维修技术文件应用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芜湖供电专项规划(2017-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
- 东华大学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第2章平面
- 油气管道保护工(中级)题库(516道)
- A0726 非授权人员进入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审批表
- JJF 1012-2007湿度与水分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
- GB/T 25729-2010粮油机械撞击松粉机
- GB/T 13912-2020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 2022年泰安市中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