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院内感染病例讨论_第1页
(整理)院内感染病例讨论_第2页
(整理)院内感染病例讨论_第3页
(整理)院内感染病例讨论_第4页
(整理)院内感染病例讨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院内感染病历讨论记录:1月份这些人在医院的区域里获得感染性疾病均可以称为医院感染,但由于就诊病人、1(培养菌为一般细菌1~21~2对护士重点培训隔离、消毒方面的有关问题。对卫生员培训有关病房卫生清扫、隔离消毒的基本知识、各种消毒液的使用浓度及配制方法。2.加强对颈椎损伤病人术后的重点监护及病房的隔离消毒等措施。月份研究生汇报院内感染病历:陈建国住院号775540因颈椎骨折并颈髓损C6感染,后转入ICU(细菌为鲍氏不动杆菌,为多重耐药菌)关治疗,好转。关于多重耐药细菌:多重耐药菌(multipleresistantbacteria)是指有多MultiresistanceB-内酰胺类)或三类以P-resisitence分析:耐药机理:多重耐药性(multipleresistance,MDR)系指同时对多种常用抗微生物药物发生的耐药性,主要机制是外排膜泵基因突变,其次是外膜渗透性的改变和产生超广谱酶。最多见的是革兰阳性菌的MDR-TB和MDR-MRSA,以及常在ICU菌,仅对青霉烯类敏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几乎对复方新诺明以外的全部抗菌药耐药。MDR的出现决定了联合用药的必然; MDR菌株的高频率出现意味着抗微生物药物时代即将结束。微生物耐药率不断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不合理使用和滥用,如美国用于人类抗感染与农牧业应用各占50%,其中用于院内抗感染仅占20%,而社区却占了80%,滥用率为20%~50%20%,而预防和促生长应用却占了80%,滥用率为40%~80%4WHO估是:中国97%30%~60%讨论结果:预防建议下列一些建议可能有助于防止MDR的滋长和和繁衍:严格管理MDR由训练有素的专职医护人员对MDR菌者时暂调离工作岗位;衣或手套;每日严格进行病室的环境消毒;对医务人员进行“谨慎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再教育;国内外各地区进行统一操作规程的耐药菌及MDR方可发药;MDR断。加入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于保健品中当无可非议,但加入有致病可能的肠球菌属似并不妥当。低毒、对控制 MDR有效的新抗菌药物当更多开发,但合理用好现有抗菌药物无疑具有更重要的实际意义。月份:777551分析:又一例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与上个月的细菌一致,为同一种细菌。并且患者亦为颈椎手术后。讨论结果:重视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控,再一次加强对院内感染的学习培训。必要时隔离多重耐药菌患者,并及时消毒病房,防止交叉感染。重视的颈椎手术的术后护理与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MDR)Bochud用抗菌治疗例如,对于患革兰阴性菌菌症和脓毒症的患者,与接受不合理治疗的患者相比,合理的抗生素治疗能使整体病死率减半(49%28%,P<0.001)ESBL症患者的病死率,后者约为30%~80%月份研究生汇报院内感染病例:葛柱住院号:778788,因腰椎术后感染入院,患者是在本科行腰椎手术回家后发生切口深部感染,经术中分泌物培养,细菌为一般细菌,经敏感抗生素治疗后治愈出院。预防感染措施亦不到位,必然有很多因素诱发。讨论结果:1严控手术的无菌环节。集中学习无菌术。房卫生清扫、隔离消毒的基本知识、各种消毒液的使用浓度及配制方法。(患者伤口的换药等。月份:研究生汇报院内感染病例:江崇圣住院号:790030,因胸椎骨折并截瘫细菌为一般耐药细菌,经积极治疗好转出院。分析:讨论结果:大家对院内感染的意思已经大大加强。临床上的抗生素已经规范合理使用。多重耐药细菌的院内感染下降。继续培养大家的院内感染学习内容并严格监控医护的日常诊疗操作规范。定期配合医院参加相关的院内感染考试和考核。强化院内感染意识。月份本月未发现院内感染病人,故改做院内感染学习内容:自有医院以来就存在着医院感染问题,但是,从科学上来认识医院感逐步深入和解决的。医院感染的历史可概括为三个阶段:细菌学时代以前,19世纪以前,人们认为创伤后发生的化脓性感染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当时人们还没有认识到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无法采取预防对策。比如霍姆斯于1843种及其危险的疾病。医院曾因它而被称为“死亡场所”。细菌学时代以后,19师利斯特首先阐明了细菌与感染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消毒的概念。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空气中的微生物,并采用加热消毒等方法来减少他们的数量,从而控制感染。不久后产生了无菌技术,以后又开始了蒸汽消毒器灭菌时代。192840功,从此进入了抗生素时代,青霉素在预防和治疗感染上起到了特殊效果,引起了医务人员极大的反响,但同时削弱了医院对灭菌技术的重视。直到70年代,医务人员又把注意力转向无菌技术上来,并且与抗生素应用相结合,正在有效的解决感染与医院感染问题。月份:研究生汇报院内感染病例:本月有两例院内感染病人,分别是:崔进孔,住院号:796430,因颈椎术后入院,术后发生切口的浅层感染。经过相关积极治经相关治疗后出院。分析:以上两感染的细菌均为一般致病细菌,有较多的敏感抗生素治疗。讨论结果:1.同往期讨论。2了解院感的传播特点: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包括3缺一不可。这是就外源性感染而言,而内源性感染则有所不同,它的传播感染源:是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宿主。包括⑴已感染的病人;⑵带菌者或自身感染者;⑶环境贮菌源;⑷动物感染源。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感染源排出并侵入易感人群的途径。包括⑴接触传播;⑵空气传播;⑶水和食物传播;⑷医源性传播;⑸生物媒介传播。易感人群:包括⑴机体免疫功能受损者;⑵婴幼儿及老年人;⑶营养不良者;⑷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⑸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⑹住院时间长者;⑺手术时间长者;⑻接受各种介入性操作的病人。月份:研究生汇报院内感染病例:张崇玉住院号:777382,因颈椎术后切口感染入院后,给予切口清创及敏感抗生素治疗,治愈出院。分析:该例切口感染患者没有重视术后回家对切口的无菌保护和治疗。讨论结果:继续加强对院感的重视。做好与其他病人的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对病人术后的配合治疗,积极进行宣教。配合医院对院内感染的监控。定期对治疗室操作间和病房的细菌进行培养监控细菌的种类。月份:研究生汇报院内感染病例:王恩洲,住院号:796906,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好转出院。讨论结果:12按感染部位分类:手术部位医院感染、泌尿系统医院感染、血液系统医院感染、皮肤软组织医院感染等等。按病原体分类:可将医院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及原虫感染等,其中细菌感染最常见。每一类感染又可根据病原体的具体名称分类,如柯萨奇病毒感染、铜绿假单孢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月份:研究生汇报病例:冷延林住院号:808827,因腰椎术后入院,在本院施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术后并发伤口感染,经积极治疗治愈出院。讨论结果:重视院感发病机理:内源性感染发病机理:内源性感染在医院感染中占有重要位置,尤其是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如免疫力功能低下、器官移植、大量应用广谱高效抗菌药物等病人。但不同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病机理可能不完全相同。比如中国肖光夏等[1列研究。发现肠道细菌在烧伤后1-3小时开始移位,30-60分钟到达肠系膜淋巴结,90分钟到达肝脾,12-24小时全身播散达高峰。这主要是因为大面积烧伤后肠粘膜发生应激性反应,通透性增加,产生出血、溃疡、 IgA泌减少,抗定植能力降低所致;同时巨噬细胞摄取过度增殖菌而不能杀灭病人鼻咽部的定植菌随各种操作进入下呼吸道,也可能是由于病人胃内 值增高,使G-细菌定植,经胃液返流逆向定植于口咽部、气管,再经吸入细谈对呼吸道粘膜损伤、呼吸机螺纹管的污染、被污染的冷凝水的回流及医务人员手的污染等,也是促使病人鼻咽部、气管定植菌移位而致肺炎的重要因素。外源性感染发病机理:外源性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体外,通过不同途径进入患者体内,进而发生感染。比如微生物通过各种被污染的器械、被污染的植入物、医务人员的手进入患者体内,继而黏附、聚集、定植于患者不同部位,在患者免疫力下降时发生感染。月份:本月未发现院内感染病例,做院内感染学习。控制院内感染各项卫生学标准一、普通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供应室、无菌间、烧伤病房、重症监护室,空气中500208/cm2。

3,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上500个/m3,物体表面细菌总数不10/cm2,医务人员的手细菌总数不得超过8个/cm2。门诊大厅空气中细菌总数不4000/m3。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四、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病房物体表面,不得检出绿脓杆菌。五、婴儿室、儿科病房,物体表面不得检出沙门氏菌和化脓菌。六、凡灭菌的医疗用品不得检出其他任何种类的微生物,消毒的医疗用品不得检出病原微生物。七、各种使用的紫外线灯强度,不得低于70微瓦·秒/cm2。院内感染监测登记报告制度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卫生部院内感染控制标准及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病例的发现、登记、报告、分析、反馈系统。二、临床各科医师,要熟悉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并不断加强有关院内感染的基础理论学习,不断提高院内感染控制的水平。三、发现院内感染病例或暴发流行时,应立即按规定程序报告,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四、院领导每周深入科室,督促检查院内感染病例报告执行情况,将院内感染控制在8%以内。五、感染病例调查表,由各科住院医师填写,兼职医师、护士、专职人员负责核对,共同完成。填写院内感染病例登记表时,应字迹清楚,项目齐全。感染病例报表由兼职医师每周星期一报感染办公室。六、感染病例的报告应做到不漏报、不错报。院内感染监测制度一、对高危区如手术室、新生儿室、烧伤病房、产房、婴儿室、供应室无菌间、治疗室、换药室的空气细菌,每月监测一次。二、对各个科室使用的消毒液,有效成份含量及细菌污染量,每月监测一次。三、对各个科室使用中的紫外线灯强度,每季度监测一次。四、对各重点病房及治疗室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的手污染细菌,每月监测一次。五、对供应室、手术室等压力蒸汽灭菌,每锅均用化学指示剂监测,并有记录,每季度用生物指示剂监测一次。六、对婴儿室、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的手沙门氏菌污染状况,每月监测一次。七、对一些特殊科室如烧伤病房、新生儿室,产房的化脓菌(金葡菌、绿脓杆菌、乙型链球菌),每月监测一次。八、对接触血、脓液的器械或物品,每月监测残留血HBsAg。九、对无菌物品,每季度作一次无菌检验。并进行分析。十一、对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空针用过双消毒情况,每月调查一次。十二、对无菌器械消毒情况,每月调查一次。月份本月亦未有院内感染发生病例。做院感学习并总结。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监测制度抗菌药物广泛使用,破坏了人体内正常存在的微生物群与宿主(人体)的生态平衡,导致正常微生物群引发内源性感染。为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特制定本监测制度,请各临床医师遵照执行。一、抗菌药物使用率监测高抗生素使用率是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标志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抗生素使用率为20%~30%,本院要求抗生素使用率控制在20%~30%以内。二、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的监测程度,可作为教育医务人员的资料。三、外科系统科室预防用药监测对临床抗生素使用监测,还需从治疗用药、预防用药两大部分监测分析。目前抗生素预防应用中存在不少问题,尤其在外科,术后预防用药几乎占100%,对药物的选择、剂量、疗程、联合用药指征的监测分析,发现不少弊端。不少临床医生试图用抗生素来弥补手术操作中的缺陷。术后盲目、长期给药只会起到破坏宿主与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的作用,增加内源性感染的机会。因此,应对之进行严格监测,尽量避免使用抗菌药物。四、根据医院感染病原菌、药敏谱监测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一完全不一样,用药前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应急情况下凭临床经验用药无可非议,但当细菌培养出来后,应该及时修正用药方案。(二).院内各病区所收治的病种不一,病情轻重程度不一,用药习惯不一,既往用药史不一,因此医院内甚至病区内医院感染菌种、株、耐药谱也不完全一致,对此也应进行监测。(三).根据所检出的相应的病原菌及药敏谱,应监测临床各科用药方案的正确性、合理性。院内各类人员感染控制教育措施二、全院性培训(一).各科推选一名护士长或护师,一名总住院医师或医师,担任感染监控员,由感染办公室专职人员对他们每年进行1~2次的业务指导及培训。(二).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有关院内感染和消毒隔离工作的培训,每年1~2次。(三).对实习护士来院实习,要进行医院内感染方面的有关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医院感染的概念,医院内感染的控制及预防,医院内感染的常见疾病及预防,消毒、隔离、灭菌等。(四).每年年底组织座谈会一次,请有关人员参加,由感染办公室提出院内感染中存在的问题。三、对临床医生的培训(一)怎样填报院内感染病历调查表,减少漏报率的发生。(二)重点学习使用抗生素,应聘请有经验的专家、教授讲课。(三)指导医师掌握医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四、对护士重点培训隔离、消毒方面的有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