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综合应急预案_第1页
事故综合应急预案_第2页
事故综合应急预案_第3页
事故综合应急预案_第4页
事故综合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目录1、总则………………5.1.1、编制目的…………………51.2、编制依据…………………51.2.1、有关安全生产主要法律法规…………51.2.2、有关安全生产主要技术标准…………51.3、适用范围…………………51.4、应急预案体系……………51.5、应急工作原则……………52、公司危险性分析…………………62.1、公司概况…………………6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63、组织机构及职责…………………103.1、应急组织体系……………103.2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113.3总指挥职责………………113.4指挥部成员职责…………124、预防预警…………124.1、危险源监控………………124.2、预警行动…………………124.3、信息报告与处置…………135、应急响应…………145.1、响应分级…………………145.2、响应程序…………………155.3、应急结束…………………206、信息发布…………217、后期处置…………218、保障措施…………218.1、通信与信息保障…………218.2、应急队伍的保障…………22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228.4、经费保障…………………248.5、其他保障…………………249、应急培训与演练…………………249.1、应急培训…………………249.2、应急救援演练……………2510、奖惩………………2610.1、奖励……………2610.2、责任追究………………………2611、附则………………2711.1、术语与定义……………………2711.2、应急预案备案…………………2811.3、维护与更新……………………2811.4、制定与解释……………………2811.5、应急预案实施…………………28附件1、公司日常值班表…………29附件2、周边环境示意图…………30附件3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301、总则1.1、编制目的为确保公司正常生产中员工人身安全和集体财产免受损失,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并在事故发生时能快速、高效、有条不紊地组织开展事故抢险、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正常生产秩序,特制定本预案。1.2、编制依据1.2.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9月1日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21年5月1日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11月1日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施行)(8)《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21年12月1日施行)

(9)《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2002年5月12日施行)

(10)《工伤保险条例》(2004年1月1日)(11)《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1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13)《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号)(1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15)《剧毒化学品目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第8部门公告2003第2号)1.2.2有关安全生产主要技术标准:(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21)(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方法》(安监总局17号令)(4)《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5)《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标准》(GB16483)(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3、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现有厂区范围内各车间、部门所有生产、储存设施在生产、储存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工作。1.4、应急预案体系本公司预案体系主要划分为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三个层次。1.5、应急工作原则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加强监控、科学决策。2、公司危险性的分析2.1公司概况内蒙古医药化工(原内蒙古医药化工厂,始建于1994年),属股份制,位于呼和浩特化工路16号,从业人员320人,隶属于呼和浩特市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主要原材料:序号名称最大储存量储存地点事故类别备注1对硝基氯化苯500t储罐区中毒2氢氧化钠500t储罐区腐蚀3盐酸120t储罐区腐蚀4氢气420Nm3加氢车间燃烧、爆炸5乙醇60t储罐区燃烧、爆炸6镍催化剂2t仓库燃烧各种物料具体的理化性质见附件。2.2.1易燃易爆危险性易燃易爆物料有氢气、乙醇。其危险特性:易燃性易燃液体的主要特性是具有高度易燃性,这类物品非常容易燃烧,其主要原因如下:①由于易燃液体的闪点低,其燃点也低,因此接触火源极易着火持续燃烧;②易燃物料为有机化合物液体,导电率极小,在流动、晃动时容易积聚静电,静电放电产生火花则引起燃烧;③物料的分子量小,沸点低,容易挥发,蒸汽压大。由于挥发性大,这些液体外表的蒸汽浓度也较大,遇明火或火花极易着火燃烧;④易燃液体着火所需能量小,只要极小能量的火花即可点燃;⑤易燃液体的蒸汽一般比空气重,易沉积在低洼处或地下室内,经久不散,更增加了着火的危险特性。(2)易爆性易燃液体挥发性大,挥发出来的易燃蒸汽与空气混合;一旦泄露易在低洼处积累或者有限空间内,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或火花即可引起爆炸。凡是爆炸范围越大,爆炸下限越低的易燃液体,它的危险性就越大。易流动扩散性易燃液体的粘度一般都很小,不仅本身极易流动,还因渗透、浸润及毛细现象等作用,即使容器只有极细微裂纹,易燃液体也会渗出容器壁外,扩大其外表积,并源源不断的挥发,使空气中易燃蒸汽浓度增高,从而增大了着火爆炸的危险性。受热膨胀性易燃液体的膨胀系数比拟大,受热后体积易膨胀,同时其蒸汽压也随之升高,从而使密封容器中内部压力增大,造成“鼓桶”,甚至爆裂。此时如遇火花(在容器爆裂时也可能产生火花)即会引起燃烧爆炸。忌氧化剂和酸易燃液体、易燃蒸汽与氧化剂或有氧化性的酸类接触,能发生剧烈反应而引起着火爆炸。这是由于易燃液体都是有机物,容易氧化,能与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并产生大量的热,使温度升高达到燃点引起着火爆炸。2.2.2毒害性对硝基氯化苯:遇明火能燃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氮氧和氯化物气体。与强氧化物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经皮肤吸收或吸入蒸汽均可引起中毒,尤其与乙醇共同使用时,因生成高铁血红蛋白,会引起急性中毒致死。饮酒会加速中枢神经和血液中毒,形成过敏症。2.2.3腐蚀性盐酸:接触其蒸汽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黏膜有烧灼感,鼻、齿龈出血、气管炎等。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烧碱: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汽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2.2.4火灾爆炸氢气,为无色无味的气体,爆炸极限为4.1~74.1%,引燃温度为560℃,按照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分类原则,氢气属于甲类火灾危险物质。氢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会发生爆炸,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或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当达到其爆炸下限浓度时,遇火星会引起爆炸。且在高压下,氢气爆炸范围加宽,燃点降低,危险性加大。本生产反应过程中会使用溶剂乙醇,使用溶剂进行洗涤,以及过量的原料,所以会对溶剂和原料进行蒸馏回收套用。生产过程中要通过真空蒸馏的方法脱去溶剂乙醇并回收,其蒸气与空气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操作不正常易发生火灾爆炸,例如:2.2.4.1、投料过程:①在投料前,先进行抽料和泵打料等操作,物料中有易燃易爆物质,若抽料设备、管道密封性能差,或破裂,易使易燃易爆液体或蒸气外逸,发生燃爆危险;②泵送投料(易燃液体)过程中主要控制易燃液体的流速,否则会因产生大量静电的积累而会发生火灾爆炸。加氢过程:①在通氢反应之前如空气置换不合格,复原反应是在较高温度下进行,所以极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反应结束后,如氢气置换不合格,氢气和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亦会引发火灾爆炸事故;②氢气管道、设备静电接地不合格,输送氢气产生的静电有引发火灾爆炸事故;③加氢复原反应使用的镍催化剂为易燃物质,在空气中吸潮后有自然的危险,即使没有火源的存在,也能使氢气和空气的混合物发生爆炸燃烧,因此,含镍催化剂平时不能暴露在空气中,而要浸在酒精中保存。乙醇蒸馏过程:①蒸馏时在真空条件下加热,但是温度仍然较高,由于乙醇的闪点较低,蒸馏温度大大高于其闪点,一旦真空实效、设备渗漏、空气进入蒸馏系统内即有燃烧爆炸危险;②由于塔及相关设备密封、垫片出泄漏、人员操作失误,导致大量乙醇原料等泄漏,遇到明火或者高温引起火灾爆炸事故;③减压蒸馏时,若真空度过大、温度过高、冷却效果不好(或冷却介质中断)易发生冲料、爆炸、燃烧、中毒事故的发生;同时蒸馏时要注意观察釜内料量,防止缺料产生燃烧、爆炸事故。另外一些情况也会引起火灾爆炸事故,例如:1、电缆、电线漏电、防火防爆生产车间电气设备防火防爆要求未到位,配电屏设在车间内隔离不严密等也易引起火灾、爆炸。2、易燃液体在贮存使用过程中,未设防静电接地或防静电接地不标准、接地效果不佳,也易引起火灾、爆炸。3、雷电也容易引发火灾。4、检修动火作业时,对周围易燃物清理不干净,动火设备与生产系统未隔绝,设备清洗措施不到位、不标准动火等也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5、传动机械保养欠缺,易燃物料的野蛮装卸等也会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2.2.4.2中毒氢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乙醇,人员吸入或误食等均会引起中毒。蒸馏、离心机脱水等过程均有可能引起乙醇泄漏致使操作人员中毒。水解车间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对硝基氯化苯、盐酸,能对人体呼吸系统、神经系统造成伤害。2.2.4.3灼、烫、冻伤高温设备、管道因保温隔热材料破损而裸露,工作人员不小心触及,会造成高温灼烫伤害。因设备、管道、阀门发生泄漏,导致高温液体物料外泄或飞溅,会造成高温及化学灼烫伤害。使用的盐酸具有腐蚀性,如果储罐及其附属阀门、管线、法兰、输送等密封接头发生泄漏与人体皮肤、眼睛接触,会造成化学灼伤。2.2.4.4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作业人员伤亡的其他危险、有害因素:①腐蚀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烧碱、盐酸等腐蚀性物质,它们在装置、容器、管道、法兰、接头、调节器、泵、阀内流动或存放,将对上述装置的内表层进行腐蚀,特别是金属部分。这种腐蚀破坏作用又不易被察觉,其危险性很大,一旦装置被腐蚀破坏,腐蚀性物质就会往外泄漏,将导致后果严重的事故发生。②泄漏乙醇罐区、酸碱罐区,异常情况下(人为失误或液位计等计量装置失灵)发生超装、超压外泄,或储罐因材质缺陷造成质量差,以及阀门失灵,都可能发生泄漏。管道、阀门等的拆卸、装卸过程也是造成物料泄漏的主要原因之一。③粉尘伤害固体产品对氨基苯酚在人工包装过程中会产生粉尘,对人体有害。④触电(1)电气系统、电器设备负荷过载或绝缘老化易造成发热、短路,引起设备损坏或发生伤亡事故。(2)可燃品与电气方面产生的引燃因素相结合将会使企业产生重大的火灾和爆炸事故。(3)如设计、操作不当,静电将形成一种潜在的火灾隐患。(4)电气设备在潮湿的环境中可引起低压触电事故。⑤物体打击有些设备较高,因而在安装、巡检、检修中,尤其在设备维修时存在着工具、附件、零部件等物件失落或坠落伤人的危险。在原料、成品搬运过程中容易发生物体打击伤害。主要设备表:序号设备名称介质事故类别危险目标危险源1氢化釜氢气、乙醇、对硝基氯化苯、催化剂氢气、乙醇、催化剂静电、泄漏2水解釜对硝基氯化苯、氢氧化钠对硝基氯化苯温度、压力从以上两表中可以看出,公司的危险源在加氢系统、水解系统及储存系统。物质实际储存量和临界量序号场所物料名称实际储存量tGB18218-2021规定的临界量tqQq/Q1储罐区及生产场所乙醇一期196.155000.85354二期230.622储罐区及生产场所氢气一期15.03Kg5t0.006二期15.2Kg3仓库及生产场所镍催化剂一期3.04200t0.0243二期1.82∑q/Q0.88384根据《危化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21),本公司不存在重大危险源。企业周边情况:公司东临阿拉善路,路东侧为汇丰科技,西侧为江堤,南侧有呼和浩特市开发区污水处理总厂、北侧为锦鸡化工染料。公司一期加氢生产装置及储槽区均在公司的北侧,紧邻锦鸡化工染料,二期加氢生产装置在污水处理总厂的北侧。本公司可能造成爆炸、火灾、中毒、灼烫事故的重要危险、有害因素和可能造成作业人员伤亡的其他危险有害因素。根据对生产车间的危险物质以及生产工艺、储存设施和公用工程的分析,可以辨识出存在可能造成爆炸、火灾、中毒、灼烫事故的重要危险、有害因素。因此如发生燃烧及爆炸将直接影响到紧邻的锦鸡染料化工和污水处理总厂,而爆炸所引起的冲击波将影响到周边的企业。3、组织机构及职责3.1应急组织体系我公司由公司总经理和部门负责人组成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负责对公司内突发事故进行应急救援工作。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组长组长任文忠副组长副组长:陈小平副组长:苏广友成员:汪成员:汪波(经营副总)、徐利明(行政部长)、刘翠莲(财务部长)、许立新(安全部长)、张宏发(生技部长)、张晓先(检修主任)、朱振涛(电气主管)、董晓林(物管主管)、王富建(加氢车间主任)、陈贵华(水解主任)、李玉仁(对氨主任)、肖斌(质保部长)、戴国富(综合车间)、沈英(厂医)3.2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3.2.1组织制订和修改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3.2.2负责应急预案的培训及演练,物质的配备和更新;3.2.33.2.43.2.53.2.63.2.3.23.2.3.2.13.2.13.3总指挥职责:3.3.1组织指挥全厂的应急救援3.3.2发生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3.3.3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3.3.4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上级和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3.3.5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3.3.6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3.4指挥部成员职责:张宏发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许立新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陈小平负责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开停车调度工作,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张晓先协助总指挥负责抢险,抢修工作的现场指挥;刘翠莲、沈英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徐利民负责抢救受伤、中毒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供应;汪波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苏广文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处理的指挥,董小林、肖斌、陈贵华、李玉仁、王富建、戴国富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洗消、监测工作,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出信息。4预防预警4.1危险源监控定期对危险源及危险目标进行安全评估,建立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的实施方案,对危险源的安全状况以及重要的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检测、检验,并做好记录。在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立即排除。对可能引发事故的信息进行监控和分析,采取有效预防措施。①加强对储罐区的安全监控,定期检查储罐的液位、、温度、压力及其他设施;②强化对加氢车间(一起和二期)的管理,利用DCS系统对氢气压力、流量;氢化釜的压力、温度;釜式加氢反应搅拌速度变频调节系统及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来加强监控。4.1.1各部门应根据公司环境与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辨识本单位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风险评介,确定重要危险源和环境因素。4.1.2对于确定的重要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各部门必须建立日常监视和测量制度并予以实施。检测的内容应包括监测项目,以及分析内容、监测的时间、频次、方法、监测的责任人及配合部门等。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场所、压力容器等危险源,应设置专门的检测系统,必要时进行连续监测。4.2预警行动突发环境事件与风险应急处理工作要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方针。公司各部门和各车间应当加强对重要危险源的监控,对可能引发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事件或紧急情况的重要信息应及时上报。公司内各级各类机构负责收集和跟踪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或风险信息,利用相关的预测、预警支持系统和专业知识,对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和分析,定期向公司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报告相关信息。4.3信息报告与处置4.3.1信息报告与通知在生产过程中,如岗位操作人员通过报警装置或巡检时发现危险发生事故,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操作人员无法控制时,应立即向公司值班长、安全部门报警,由安全部门尽快将事故信息通知本单位内部有关应急部门及人员。安全部长依据发生事故的类别和级别,立即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有关成员汇报,确定启动应急救援程序。并通知领导小组其他成员与相关部门。报警和通讯一般包括以下内容:A、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B、事故类型:火灾、爆炸、泄漏(暂时状态、连续状态);C、估计造成事故的泄漏量;D、事故可能持续的时间;E、健康危害与必要的医疗措施;F、联系人姓名和。4.3.2信息上报事故发生后,公司应当在一小时内明确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及报告内容。当发生的事故涉及周边社会时,公司应同时明确向当地政府或同级相关部门进行通报的程序以及通报的形式与内容。公司内部信息上报程序:应急情况上报程序发现人员发现人员当班值班长当班值班长安全主管车间主管安全主管车间主管生产副总生产副总是否启动预案总经理是否启动预案总经理即将发生极危险性物质泄漏可能造成火灾或泄漏,但不会造成企业外后果,定为企业内事故。极危险物质发生泄漏,可能发生严重火灾、泄漏、爆炸或其他影响企业安全运行的事故,可能不会造成企业外后果。公司领导接险情后应立即全面启动应急预案。①险情最早发现人应立即向值班长报告,当险情较大或有变大趋势并难以控制时,发现人或班长应立即向安全部门报告。②当发生火情且不能马上扑灭时,发现人应立即报火警119和安全部门,或由班长等人报警。③当有人中毒或伤亡时,发现人或班长应立即报急救120,同时报请安全部门,做好抢救准备或到现场实施抢救。④报警时,应说明报警单位及具体泄漏部位、介质、泄漏量、中毒人数及伤势,然后到路口迎接消防车或救护车,指引路线,并配合抢救。⑤班长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本单位领导报告。接到报告的领导,依灾情,安排通知本单位有关人员。⑥安全部门接到报警后,依据事故级别迅速通知相关人员。一、二级事故,应迅速通知总经理启动应急救援预案;三级事故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各部门接到信息后,根据需要及时召集本部门有关人员,根据预案要求按既定疏散通道,组织疏散和撤离。4.3.3信息传递当发生的事故可能涉及周边相邻单位与社区时,安全部长请示总经理后,由生技部长通报地方应急指挥组织与周边相邻单位、社区,并根据总经理指示迅速向上级公安、消防、安全、环保、卫生等部门汇报事故情况。员工应熟悉掌握以下应急救援:消防:119公安:110医疗急救:120呼和浩特人民医院热线:047187656105呼和浩特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047187657959呼和浩特市环保局:047187711737呼和浩特市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047187712365水厂:047187611623呼和浩特市经济开发区安监分局:047187671633呼和浩特市经济开发区环保分局:047187671570呼和浩特市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0471876098235、应急响应根据应急相应级别,建立应急响应程序,应急响应程序分为基本应急程序和专项应急处置程序。5.1响应分级①一级事故:是指后果特别重大,且发生后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事故控制及其对生产、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依靠企业自身力量不能控制,需要地方救援力量才能控制,或依靠企业和本地方救援力量不能控制,需要政府或相关方救援的事故。②二级事故:是指后果重大或特别重大,且发生后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事故控制及其对生产、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依靠车间自身力量不能控制,需公司救援力量或相关方救援力量才能控制的事故。③三级事故:是指车间或现场就能控制,不需救援的事故。5.2响应程序应急体系的应急响应程序按过程可分为接警、响应级别确定、报警、应急启动、救援行动、扩大应急、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等过程,如下图所示:应急响应程序如下图接警响应级别确定报警人员召集应急启动开通信息网络应急救援队伍资源调度应急物资现场救助、抢险应急装备救援行动医疗救护事态检测、评估现场清理应急恢复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应急结束善后处理事故调查事故灾难发生后,报警信息应迅速聚集到安全部门并立即传送到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各成员,性质严重的重大灾难事故的报警应及时向上级应急指挥机关和相应的行政领导报送。接警时应做好事故的详细情况记录和联系方式等。报警得初步认定后应立即按规定程序发出预警信息和及时发布警报。安全部接到警报后,应立即建立与事故现场的联系,根据事故报告的详细信息,对警情作出判断,由值班负责人或现场指挥人员初步确定相应的响应级别。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通知应急领导小组后,其他有关部门响应关闭。应急响应级别确定后,相应的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按所确定的响应级别启动应急程序,如通知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有关人员到位、开通信息与通信网络、调配救援所需的应急资源(包括应急队伍和物资、装备等)、派出现场指挥协调人员等。现场应急指挥中心迅速启用,救援中心应急队伍及时进入事故现场,积极开展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专家组为救援决策提供建议和技术支持。当事态仍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向上级救援机构(场外应急指挥中心)请求实施扩大应急响应。救援行动完成后,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在上述的应急响应程序每一项活动中,具体负责人都应按照事先制定的标准操作程序来执行实施。5.2.1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1)检测的方式、方法环保检测人员到达现场后,查明泄漏气体浓度和扩散情况,根据当时风向、风速、判断扩散的方向、速度,并对泄漏气体下风向扩散区域进行监测,监测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报告。必要时根据指挥部决定通知气体扩散区域内的员工撤离或指导采取简易有效的保护措施。(2)抢救救援方式、方法A、抢救抢修队到达现场后,根据指挥部下达的抢修命令,迅速进行抢修设备、控制事故,以防止事故扩大。B、医疗救护队到达现场后,与公司业余消防队或消防队配合,应立即救护伤员和中毒人员,对中毒人员应根据中毒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对伤员进行现场医疗处置或输氧急救,重伤人员应及时转送医院抢救。C、治安队到达现场后,迅速组织救护伤员撤离,组织纠察在事故现场周围设岗划分禁区或加强警戒和巡逻检查,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禁区。D、消防队接报警后,应迅速赶往事故现场,根据当时风向,消防车应停留在上风方向,或停留在禁区外,消防人员佩戴好防护器具,进入禁区,对发生火灾的装置、设备进行灭火,对邻近的装置、设备进行冷却保护,并查明有无中毒人员,以最快速度将中毒者脱离现场,协助发生事故部门迅速切断事故源和切除现场的易燃易爆物品。(3)检测、抢险、救援人员防护、监护措施A、检测、抢救、救护人员进入染毒区域必须事先了解区域的地形、建筑物分布,有无燃烧爆炸的危险,泄漏物大致浓度,选择适宜的防毒用品,必要时穿好防化服。B、应至少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以便互相监护照应,每组人员中必须明确一位负责人作为监护人,各负责人应用通讯工具随时与现场指挥部联系。C、现场救援人员应实行分工合作,做到任务到人,职责明确,团结协作。(4)现场实时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当遇有大量物料外泄发生火灾时,本单位抢险抢修力量不足无法控制事态或有可能危及其他车间、单位安全时,各专业组应立即撤离事故现场。现场负责人向指挥部报告后,经现场情况分析(由指挥部人员分析),确认无法控制事态时,应立即组织撤离。撤离现场时,各专业组的负责人应核对本组撤离人数。(5)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在生产过程中,各危险目标内的设备、装置发生泄漏,由岗位操作工以巡检的方式及早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处理。当危化品大量泄漏,岗位工一时难以控制时,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伤害而发生重大事故,岗位工应立即向公司值班长或车间主任、消防队报警,并采取一切方法切断事故源。公司值班长或车间主任在接到报警后,应立即通知事故发生部门和有关部门,要求查明外部泄漏部位(或装置)和原因。下达按应急救援预案处置的指令,同时发出报警,通知指挥部人员以及各专业抢险抢救队伍迅速赶往事故现场。指挥部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各救援专业队伍按各自的职责、任务分工,开展各项救援工作。(6)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A、发生事故的部门应迅速查明事故发生源点、泄漏部位和原因,凡能切断泄漏源或倒槽处理措施而消除事故的,则以自救为主。如泄漏的部位自己不能控制的,应向指挥部报告并提出堵漏或抢修的具体措施。B、指挥部成员到达现场后,根据事故状况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专业队立即开展抢救抢险。如事故扩大时,应请求救援。如易燃易爆气体大量泄漏,则由值班长命令在发生事故部门和一定区域内停止一切动火作业,所有电气设备和照明保持原来状态,机动车辆就地熄火停驶。C、安全部、车间主任到达现场后,会同发生事故的部门在查明气体外泄部位和范围后,视能否控制,做出局部或全部停车的决定。如需紧急停车,按紧急停车的程序迅速进行。D、抢救抢险队到达事故现场后,应根据不同的泄漏部位,采取相应的堵漏措施,在做好个体防护的基础上,以最快的速度及时堵漏排险,减少泄漏,消除危险源。(7)事故可能扩大后的应急措施A、如发生重大泄漏事故,指挥部成员通知小组所有成员,按专业对口迅速向主管部门和公安、安监、消防、环保、卫生等上级领导机关报告事故情况。B、指挥部下达紧急安全疏散命令。C、一旦发生重大泄漏事故,本单位抢险力量不足或有可能危及社会安全时,由指挥部向上级和相邻单位通报,必要时请求社会力量帮助。社会救援队伍进入公司厂区时,由安全保卫部门人员联络、引导并告知注意事项。5.2.25.2.2.1接触人群检伤分类及执行人员接触泄漏气体的患者应脱离现场,终止毒物的继续作用,防止毒物继续侵入人体,将中毒患者转移到空气清新的地方,松开扣紧的衣服,脱去被污染的衣着,防止散发毒气再吸入,并注意保暖,仔细检查病人的病情。在搬运患者的过程中要冷静,注意安全,及时到公共卫生所就诊后,由医师根据病情进行中毒分级。医师首先应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检查。详细询问接毒时间,毒物浓度,再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可初步进行中毒分级,必要时做X线、心电图等检查明确诊断分级。对患者进行分类现场紧急抢救方案5.2.2.2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就地进行心肺复苏术。应首先要保证呼吸道畅通,然后再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术。具体方法:人工呼吸应采用口对口式人工呼吸,方法:抢救者用手捏住患者的鼻孔,以每分钟10~20次的速度向患者口中吹气或使用苏生器。心跳骤停应立即做胸外挤压术。具体方法是让病人仰卧在硬地或布板床上,抢救者站或跪在一侧,用一手的掌根贴在病人胸骨上2/3与下1/3交界处,另一手叠在这只手背上,两臂肘关节伸直,靠上身重量作快速按压,使胸骨下陷约3~4厘米,心脏间接受到压迫,然后放松,有节奏地一压一松,每分钟约60~70次。口对口吹气与胸外心脏按压常同时进行,一般每吹一口气作4~5次心脏按压,如果现场抢救时,只有一人操作,则可以先吹两口气,然后作10次心脏按压,按比例反复进行。心跳恢复的可靠指征是颈动脉或股动脉脉搏恢复,血压上升,听诊有心音。如病人出现面色转红,瞳孔缩小,可触及脉搏或测到血压,说明心跳已经恢复。反之,身体变冷、关节强硬、肌肉变硬、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则病人已真正死亡。心跳骤停除立即作胸外挤压术,同时作人工呼吸、输氧、心内注射三连针(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碳酸氢钠注射液并输液、升压、纠正酸中毒。为保护脑细胞,用脱水或低温冬眠疗法及脑细胞代谢促进剂。5.2.2.3对体征不稳定的重度中毒患者和复苏后的患者,应积极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立即吸氧,严密观察患者呼吸、脉搏、血压以及有无昏迷、惊厥等情况给予相应处理。必要时可使用兴奋剂中枢、如尼克刹米、山梗菜碱等药物。喉头梗阻或水肿时进行气管切开。休克病人由于毒物刺激使周围循环衰竭,微循环障碍。现场可测量血压,如血压降低(低于80/50mmHg,甚至降到0)应立即采取措施:患者平卧位,头低脚高,氧气吸入,输液、补充电解质,纠正酸中毒,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和间羟胺以提高血压。如休克较轻输液即可纠正。昏迷病人由于缺氧及毒物刺激,神经系统可高度抑制,对于任何外界刺激均无反应而呈现昏迷状态。现场处理应首先检查病人的呼吸、循环、血压情况并给予相应处理,如由躁动、惊厥等表现可用镇静药物苯巴比妥肌注或水合氯醛灌肠。5.2.2.4对于中度中毒以上的患者应积极护送医院进一步治疗。原则上呼吸心跳停止者就地现场抢救;入院前救治主要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入院后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全面治疗。对于一个患者来讲,现场急救、入院前、入院后救治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医生应根据中毒患者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急治标、缓治本。5.2.2.5接触者医学观察方案出现刺激反应者,至少观察12小时;中毒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后病情加重。必要时作心电图检查以供治疗参考。5.2.2.6患者转运及转运中的救治方案①搬运伤员上担架时,应头部向后,足部向前,担架行走时,两人快慢要相同,平衡前进。向高出抬运时(如上台阶),前面的人手要放低,腿要弯曲走;抬后面的人要搭在肩上,勿使担架两头高低相差太大。向低处抬时(如下台阶),和上台阶相反。担架两旁有人看护,防止伤员翻落。②中毒者一般应采取坐位或半仰卧位,以便患者呼吸及咳嗽。昏迷患者平卧且头偏向一侧。并在头部及四肢大血管处放置冰袋。休克患者要将其双腿垫高。使之高于头部以保证回心血量。中毒性肺水肿、中毒性急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病人务必采取半卧位,并限制活动,减少耗氧量。③救护车转运时车速不宜太快,务求平稳,减少颠簸,以免加重病情。担架应固定可靠,以减少左右前后摇摆的影响,预防机械性损伤。④运送途中救治方案按5.2.2.6.中①的有关规定执行。⑤护送人员必须做好现场抢救,途中病情观察、处理与护理、通讯联络等记录,到达目的医院后应进行床边交班,移送运送医院记录。5.2.2.7中毒患者治疗方案对于中毒患者应进行积极抢救治疗。治疗原则:立即脱离现场,保持安静和保暖。注意发现早期病情变化,必要时作胸外X线检查,及时处理。应早期给氧,及时给支气管治疗药剂和药物雾化吸入,如沙丁胺醇、丙酸倍氯米松等气雾剂。B2兴奋剂如特布它林等,必要时可以进行器官。可以用镇定剂、镇咳剂处理,必要时可给予亚冬眠疗法。具体的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及选用的药物品种应由医师根据具体病情及患者的个体情况作出治疗方案。5.2.2.8医院救治机构确定过船卫生院为主若发生大量中毒人员,可同时送呼和浩特市人民医院和附近其他医院5.2.2.9信息、药物、器材储备信息提供受伤人员的致伤信息A、受伤人员应由单位人员护送,给医生提供一般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职业、婚姻状况等。B、提供毒物名称、接触毒物时间、毒物浓度及现场抢救情况。C、带好危险化学品的资料,包括理化性质、中毒机理、临床表现等。D、必要时,提供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信息,请求及时救援。5.3、应急结束(1)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的确定当抢险抢修队对发生事故的设备、装置抢修结束,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应立即向指挥部报告,经总指挥到事故现场检查确认,确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期处置工作结束后,现场指挥部需提交应急救援总结报告,并做好事故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2)事故危险的解除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由指挥部通知公司各相关部门,事故危险已解除。涉及周边社区及人员疏散的,由指挥部向市有关部门报告后,由市有关部门确认后,宣布解除危险。由副总指挥协同值班人员组织企业相关人员进行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设施重建、申请恢复等工作。6、信息发布由事故现场指挥部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采取的措施以及最终的情况,通过媒体或者以文件的形式对外进行发布。7、后期处置根据现场环保部门及相关专业人员对现场的监测和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对泄漏的物料进行妥善处置。8、保障措施8.1通信与信息保障(1)公司现有通信状况:公司各部门、车间都配备了内部,氢化车间配备了防爆对讲机,生产值班长指令通过防爆对讲机传达,公司内部主要人员都配有、确保24小时畅通。厂部办公室建立应急指挥人员(部门)联络通讯表,各职能部门建立与本部门相关人员应急联络表,并发放到有关人员。当有变化时,应及时更新,并传达相关人员。公司内部通讯联络常用如下:公司报警:047187671684姓名职务办公室手机备注周照明董事长04718767667213804715679任文忠总经理04718767155313504716355陈小平副总经理04718767935613915212883苏广友副总经理04718767667115815212998汪波副总经理04718767646513915214660徐利民行政部长04718767649113915212138张宏发生技部长04718767657313815211881许立新安全部长04718767657313904715148肖斌质检部长04718767649213904714082王富建加氢车间主任04718767664213815218872董小林物管部长04718767649215915215707陈贵华对氨车间主宏水解车间主国强质保主振涛电气检修主翠莲人力资源部长04718767649513805266619沈英医小先检修车间主国富综合车间主部联系:单位办公室内蒙古自治区汇丰科技047187676070呼和浩特市锦鸡燃料047187676141呼和浩特市德诚化工047187672412呼和浩特新浦化学调度室047187672400-56607开发区安全办047187609823开发区环保办047187671570开发区派出所047187671294开发区管委会047187609691人民医院急诊047187632725-2004047187656199-1630112武警医院047187511343047187511270公安局110消防队119救护车120热电厂047187676409(2)报警中心:我公司接警中心设在安全管理部,6573(87676573),晚上由保卫科接警,1684(87671684)(3)运输人员的报警和联络:运输危险化学品驾驶员、押运员的报警与本单位有关人员的联络由经营部负责。(4)措施:生产过程中岗位操作人员发现险情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但无法控制时,应立即向接警中心报警,安全主管或值班人员接警后,依据事故险情的类别和级别,应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的有关人员汇报,确定启动应急救援程序,并通知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和有关部门.指挥部成员应根据专业对口迅速向市有关主管部门等上级领导机关汇报。8.2应急队伍的保障各职能部门及岗位职责参见第三章,人员及联系方式具体见附件。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我公司对各危险目标配备了安全责任人和安全员,对危险目标设备进行巡检维护,在各车间、储存仓库、化验室、办公室、危险目标周围等处配备了灭火器、消防水栓等消防设施。各生产场所、储存场所及主要构建物内装设了烟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及火灾声光报警系统。具体分布如下: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状况存放位置备注消防设施干粉灭火器MFZ53只完好成品库消防栓650×8004套完好干粉灭火器MFZ310只完好水解车间消防栓650×80010套完好二氧化碳灭火器器MT53只完好电气班干粉灭火器MFZ43只完好干粉灭火器MFZ54只完好质保部消防栓650×8002套完好干粉灭火器MFZ514只完好行政部消防栓650×8007套完好检测、报警设施自动报警装置SR20001套完好水解车间温度、压力无纸记录仪DCS2台完好水解车间中控室劳动保护设施防化服2套完好水解车间防毒面具3套完好自吸式防毒面具2套完好耐酸碱手套2副完好耐酸碱靴2双完好防护面罩3只完好防雷设施感应雷防护3套完好公司设备安全防护设施防潮、防晒、防渗漏等设施围堰完好公司防冻、防腐管道保温完好作业场所防护设施通风(除尘、排毒):通风管道及通风机¢226管道3套完好对氨烘房工段喷淋洗眼器2套完好水解车间安全警示标志包括各种指示、警示作业安全等警示标志若干完好公司火灾报警装置JB-TBL-21001套完好公司烟感探测器JTY-GD35只(一期)110只(二期)完好加氢PAP一期、二期手动报警装置J-SA-21066只(一期)12只(二期)完好加氢PAP一期、二期声光报警器BSCQ-PV39只(一期)9只(二期)完好加氢PAP一期、二期可燃气体探测仪系统GC-10101套(一期)1套(二期)完好加氢PAP一期、二期防雷设施感应雷防护1套(一期)1套(二期)完好加氢一期配电中心加氢二期配电中心设备安全防护设施防潮、防晒、防渗漏等设施围堰完好乙醇储槽、盐酸储槽防冻、防腐管道保温完好公司劳动保护设施防化服4套完好加氢PAP一期、二期防毒面具6套完好自吸式防毒面具4套完好耐酸碱手套4副完好耐酸碱靴4双完好防护面罩6只完好作业场所防护设施通风(除尘、排毒):通风管道及通风机除尘装置1套(一期)2套(二期)完好加氢PAP一期、二期烘干工序防灼烫洗眼器3套(一期)11套(二期)完好加氢PAP一期、二期车间安全警示标志包括各种指示、警示作业安全等警示标志若干完好加氢PAP一期、二期车间8.4经费保障财务部负责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抢险的各项资金,做好事故应急救援必要的资金准备。处置生产安全事故所需工作经费列入公司财政预算,由财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解决。人员救治准备金采用银行卡形式有车间负责人保管,密码由总经理掌握。8.5其他保障公司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积极开展演练、物质储备,为应急救援提供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9、应急培训与演练9.1应急培训9.1.1对应急救援各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由安全生产部每年组织一次,培训内容:(1)了解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作用和意义(2)组织学习该应急救援预案:(3)了解事故类型;(4)如何预防事故发生;(5)如何报告事故现场情况、汇报方法和方式;(6)如何应对各类事故等;(7)组织学习消防设施的使用和防护用具的使用方法;(8)学习相关自救和互救知识;(9)人员紧急疏散的撤离事故现场的方法、熟悉紧急通道;(10)对各专业救护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演练。对应急救援各专业队人员的义务培训由公司安全部门每半年组织培训一次。9.1.2员工应急响应的培训员工应急响应的培训,由公司、各部门结合每年组织的安全技术知识的培训考核一并进行,培训内容:(1)、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2)、防火、防爆、防毒的基本知识;(3)、生产过程中异常情况的排除,处理方法;(4)、事故发生后,如何开展自救和互救;(5)、事故发生后的撤离和疏散方法。9.1.3社区及周边人员应急响应知识的宣传对社区或周边人员应急响应知识的宣传由公司宣传部门以发放宣传品的形式,每年进行一次,宣传知识内容:(1)、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2)、涉及危险化学品的防护方法;(3)、事故发生后的撤离和疏散方法。9.2、应急救援演练9.2.1演练的目的:是验证预案的可行性,和符合实际情况的程度及提高救援队伍的实际救援能力。通过演练后的评价、总结,可以暴露预案中未曾考虑到的地方和指出改正的建议,从而提高预案的质量。9.2.2演练的项目:1)在事故期间通讯是否正常;2)人员如何安全撤离;3)各应急救援队在接到报警后,能否及时参加事故应急救援,各专业救援队负责如何正确指挥救援工作;4)配置的器材和人员数目是否与事故规模匹配;5)救援装备能否满足要求;6)一旦有意外情况,是否具有灵活性;7)现实情况是否与预案制定相符;8)其它情况。9.2.3演练的基本要求及频次:事故应急救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专门的人员负责演练的设计、演练过程的监督和评价,每年的演练频次不得少于一次;演练情况设置应根据真实现场的基本情况,尽量与实际相符;尽量保证每一个参加救援的人员都有时机参加演练;整个演练过程应有完整的训练记录,作为训练评价和未来训练方案制定的参考资料。9.2.4预案评估和修正(1)预案评估指挥部和各专业队伍经预案演练后,应进行讲评和总结,及时发现事故应急救援中的问题,并从中找到改进的措施。评估的内容有:A、通过演练主要发现的问题;B、对演练准备情况的评估;C、对预案有关程序、内容的建议和改进的意见;D、在训练、防护器具、抢救设置等方面的改进意见;E、对演练指挥部的意见等。(2)预案修正A、针对预案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合理的情况进行修改。B、随着公司组织机构和人员发生变化,安全生产技术部应对预案及时修改、调整。C、当危险设施和危险物质发生变化时安全生产技术部应对预案及时修改。救援技术改进时,也应当即使修改本预案。D、应急救援危险目标的生产工艺、装置有所变化,应对预案及时进行修正。10、奖惩10.1奖励:在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以下事迹之一的部门和个人,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出色完成特发事故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对防止和挽救特发事故有功,是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减少损失的;对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有其他特殊贡献的。10.2责任追究:在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以下行为之一的,按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认真履行安全法律、法规,而引发安全事故的;不按照规定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预案的,拒绝承当特发事故应急准备义务的;不按规定报告特发事故真实情况的;拒不执行特发事故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在事故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盗窃、贪污、挪用事故应急工作资金、装备和物资的;阻碍安全事故应急工作人员执行任务或进行破坏活动的;散布谣言,扰乱救援秩序的;有其他对安全事故救援应急工作造成危害行为的。11、附则11.1术语与定义名词解释(1)危险化学品

指属于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的化学品。

(2)危险化学品事故

指由一种或数种危险化学品或其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

(3)应急救援

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

(4)重大危险源

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5)危险目标

指因危险性质、数量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险化学品所在场所或设施。

(6)预案

指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7)分类

指对因危险化学品种类不同或同一种危险化学品引起事故的方式不同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而划分的类别。

(8)分级

指对同一类别危险化学品事故危害程度划分的级别。(9)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10)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11)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12)应急预案指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或方案。(13)准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效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所做的准备。(14)响应指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措施或救援行动。(15)恢复指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的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各种行动。11.2应急预案备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应急预案的备案制度。(1)、一级重大危险源必须逐级上报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二级重大危险源必须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3)三级重大危险源必须逐级上报至设区的市(地、州)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11.3维护和更新本预案每年修订一次,遇有重大情况变化,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和补充。根据国家和地方的要求,不断更新应急预案的内容,适应变换。11.4制定与解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由安全部负责制定,经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讨论、补充,专家组审核。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预案解释权归领导小组。11.5应急预案实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经专家组审核后,安监局备案后实施。附件1、公司日常人员值班表值班表星期负责人通讯号码值班人员一张宏炎王富建朱振涛李玉仁二任文晓林陈贵华三苏广晓先张明德张银林王晓红四徐利国强钱振华李玉仁五汪斌陈贵华刘宏王富建六吴华晓红张银林日许立宏钱振华注:1、凡值班人员必须24小时坚守岗位,不得关机;发现问题及时协调处理,重大问题,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2、因特殊情况不能值班者,需在当日下班前向分管副总请假,得到批准后,方可不值班;3、总值班:87671684.附件2、周边环境示意图加氢PAP装置二期水解车间4米污水处理池硫酸、烧碱罐区呼和浩特市德诚化工加氢PAP装置二期水解车间4米污水处理池硫酸、烧碱罐区呼和浩特市德诚化工(停产)空地污水处理呼和浩特市汇丰科技路10KV电力线呼和浩特市扬子医药化工8米污水处理厂8米50米米10米北喷雾烘干塔呼和浩特市锦鸡染料热度锌厂附件3、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志化学品中文名称:对氨基苯酚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对氨基苯酚化学品英文名称:4-aminophenol;p-aminophenol企业名称:呼和浩特市扬子医药化工地址:呼和浩特市经济开发区新港南路16号电子邮件地址:zzm@yzyyhg:225400技术说明书编码:生效日期:企业应急(国家或地区代码)(区号)(号码)码(国家或地区代码)(区号)(号码)家应急83889191分子式:C6H7NO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NO对氨基苯酚123-30-8第三部分:危险品概述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吸入过量的本品粉尘,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有致敏作用,能引起支气管哮喘、接触性变应性皮炎。本品不易经皮肤吸收。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致敏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征:遇明火、高热可燃。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适宜的材料收容泄漏物。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治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最高容许浓度:前苏联MAC:监测方法: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防护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第九部分:理化特征外观与性状:白色至灰褐色结晶。Ph值:熔点(℃):184(分解)相对密度(水=1):无资料沸点(℃):150(0.4kPa)相对密度(空气=1):无资料饱和蒸汽压(kPa):0.4(150℃)燃烧热(Kj/mol):无资料临界温度(℃):无资料临界压力(MPa):无资料辛醇/水分配系数:无资料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资料爆炸下限[%(V/V)]:无资料爆炸上限[%(V/V)]:无资料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最大爆炸压力(MPa):无资料溶解性:微溶于水、醇、醚。主要用途:用于制造染料、药物及塑料固化剂等。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避免接触的条件:禁配物:酸类、酰基氯、酸酐、氯仿、强氧化剂。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375mg/kg(大鼠经口)LC50:无资料刺激性:家兔经皮:12500μg/24小时,轻度刺激。家兔经眼:100mg,轻度刺激。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理废弃物性质: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废弃注意事项: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61720UN编号:2512包装标志:有毒品包装类别:O53包装方法: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运输注意事项: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对硝基氯化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4-硝基氯化苯化学品英文名称:4-nitrochlorobenzene中文名称2:对氯硝基苯英文名称2:p-chloronitrobenzene技术说明书编码:1198CASNo.:100-00-5分子式:C6H4ClNO2分子量:157.56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No.4-硝基氯化苯99.5%100-00-5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对粘膜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急性中毒:病人可有头痛、头昏、乏力、皮肤粘膜紫绀、手指麻木等症状。重者可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心悸,甚至发生心律紊乱、昏迷、抽搐、呼吸麻痹,有时可引起溶血性贫血,肝损害。慢性中毒:有头痛、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综合征表现;有慢性溶血时,可引起黄疸、贫血;还可引起中毒性肝炎。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易升华,具有爆炸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和氯化物气体。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氯化氢。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复原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复原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适宜的材料收容泄漏物。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中国MAC(mg/m3):1TLVTN:OSHA1mg/m3[皮];ACGIH0.1ppm,0.64mg/m3[皮]TLVWN:未制定标准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第九部分:理化特性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纯品为浅黄色单斜棱形晶体。熔点(℃):83沸点(℃):242相对密度(水=1):1.52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5.43饱和蒸气压(kPa):0.03/38℃闪点(℃):127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乙醚、二硫化碳。主要用途:用作染料中间体及制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禁配物:强氧化剂、强碱、强复原剂。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420mg/kg(大鼠经口);16000mg/kg(兔经皮)

LC50:无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气体要通过洗涤器除去。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61678UN编号:1578包装方法: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塑料袋外榫槽接缝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运输注意事项: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6.1类毒害品。氢氧化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氢氧化钠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nhydroxide

中文别名:烧碱

分子式:NaOH分子量:40.0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含量:工业品一级≥99.5%;二级≥99.0%。

CASNo.:1310-73-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内湿度最好不大于85%。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易(可)燃物、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适宜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0.5;前苏联MAC:0.5

监测方法:酸碱滴定法;火焰光度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潮解。熔点(℃):318.4沸点(℃):1390

相对密度(水=1):2.12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0.13(739℃)燃烧热(kJ/mol):无意义

临界温度(℃):无意义临界压力(MPa):无意义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

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上限%(V/V):无意义爆炸下限%(V/V):无意义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

主要用途:用于肥皂工业、石油精炼、造纸、人造丝、染色、制革、医药、有机合成等。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禁配物:强酸、易燃或可燃物、二氧化碳、过氧化物、水。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LC50:无资料

刺激性:家兔经眼:1%重度刺激。家兔经皮:50mg/24小时,重度刺激。

第十二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中和、稀释后,排入废水系统。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82001UN编号:1823包装类别:O52

包装方法:固体可装入0.5毫米厚的钢桶中严封,每桶净重不超过100公斤;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镀锡薄钢板桶(罐)、金属桶(罐)、塑料瓶或金属软管外瓦楞纸箱。

运输注意事项: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2类碱性腐蚀品。其它法规:隔膜法烧碱生产安全技术规定(HGA001-83);水银法烧碱生产安全技术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