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孤独之旅》的景语_第1页
细读《孤独之旅》的景语_第2页
细读《孤独之旅》的景语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细读?孤独之旅?的景语概要:细读?孤独之旅?的景语浙江章国华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这话用在小说散文的景物描写中特别合适。但当我们进入小说教学时,却很难引领中学生进入“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细心体会。比方选自曹文轩?草房子?的?孤独之旅?一文,小说中的许多景物描写都很有味道,但许多一线老师的教学解读比较抽象。一般只抽象理解到景物描写衬托出了人物的什么心情,但至于这些描写是如何衬托的,这样衬托的妙处在哪里却道不清,说不明。这样就很难引领学生深化体验理解如此美妙的景物描写。下面我们不妨试举几例。比方,小说中有一处衬托人物孤独的景物描写:“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同时,造成了一个扇面形水流。每只鸭子本身,又有着自己用身体分开的小扇面形水流。它们在大扇面形水流之中,织成了似乎很有规律性的花纹。无论是小扇面形水流,还是大扇面形水流,都很急促有力。船首是一片均匀的、永久的水声。〞这段描写是如何衬托人物孤独心情的呢?这种衬托的妙处在哪里呢?我们不妨让学生先从这小小一段描写中的几个“扇形〞开场。首先文中写到,鸭群是大扇面形的,每只鸭子是小扇面形的,船头的水流是大扇面形的,而...

细读?孤独之旅?的景语,细读?孤独之旅?的景语

浙江章国华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这话用在小说散文的景物描写中特别合适。但当我们进入小说教学时,却很难引领中学生进入“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细心体会。比方选自曹文轩?草房子?的?孤独之旅?一文,小说中的许多景物描写都很有味道,但许多一线老师的教学解读比较抽象。一般只抽象理解到景物描写衬托出了人物的什么心情,但至于这些描写是如何衬托的,这样衬托的妙处在哪里却道不清,说不明。这样就很难引领学生深化体验理解如此美妙的景物描写。下面我们不妨试举几例。

比方,小说中有一处衬托人物孤独的景物描写:“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同时,造成了一个扇面形水流。每只鸭子本身,又有着自己用身体分开的小扇面形水流。它们在大扇面形水流之中,织成了似乎很有规律性的花纹。无论是小扇面形水流,还是大扇面形水流,都很急促有力。船首是一片均匀的、永久的水声。〞

这段描写是如何衬托人物孤独心情的呢?这种衬托的妙处在哪里呢?我们不妨让学生先从这小小一段描写中的几个“扇形〞开场。首先文中写到,鸭群是大扇面形的,每只鸭子是小扇面形的,船头的水流是大扇面形的,而每只鸭子形成的水流是小扇面形的。这里,这么多的扇面形一个接一个,很有规律也很单调,这不正如杜小康和父亲每天的行程,每天的生活,每天看到的景物一样,一天又一天,不断重复,不断出现,似乎没有尽头,又似乎会不断轮回吗?所以,这种规律性的花纹正是内心孤独与外在景物的一一相映,景物与孤独都有着单调、重复、轮回的特征。

可以说,眼前的扇形越均匀,水声越永久,也就意味他们孤独日子的一再重复,意味着他们内心孤独的永久不息。当这种细微得不能再细微的景物显得如此明晰与细腻时,这意味着外界一切值得关注的景物都已经失去或无法关注。生活中,那些很难进入视线的景物如今却那么生动地出如今眼前,此时,这些景物描写得越鲜活生动,我们心灵体会到的孤独就越苍白与刺眼。一样写法的还有一处:“黄昏,船舱里的小泥炉,飘起第一缕炊烟,它是这里惟一的炊烟。它们在晚风中向水面飘去,然后又贴着水面,渐渐飘散。当锅中的饭已经煮熟时,河水因晒了一天太阳而开场飘起炊烟一样的热气。此时,热气与炊烟,就再也无法分得清楚了。〞要是在平时,杜小康哪有时间会去注意船舱里飘起的炊烟啊?更哪会去关注这是不是第一缕炊烟啊?但今天却不同,在杜小康眼里,平时也许根本没什么值得注意的炊烟,此时却已经没有比这更值得他注意和欣赏的东西了。这是孤独成唯一的炊烟,这更是此时杜小康唯一可以欣赏的风景。“此时,热气与炊烟,就再也无法分得清楚了。〞平时,有必要去分清“热气〞与“炊烟〞的区别吗?没有,但此时,去区分一下热气与烟气这无聊的事却能打发一些时间,能让孤独的心灵不再空白得触目惊心。这是孤独之极的“无可为而为之〞啊。这里,表现孤独的方法特别在选景的独特与描写视角的显微。

再来看另一处表现孤独的景物描写。“鸭们非常乖巧。也正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它们才突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它们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唯恐自己与这只惟一的使它们感到还有依托的小船分开。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有时,它们会将头从翅膀里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知道一老一小都还在船上,才又将头重新插回翅膀里。〞

这里对孤独的表现,是通过鸭子的角度来写的。这样写的妙处在哪里呢?这里的妙处是建立在于人与动物情感的互通上的。这就涉及到一个情感逻辑起点,在特定的情景下,在情感上不能互相沟通的人与鸭子是可以沟通的。而也正是基于这种不能沟通的沟通,作者强化孤独的情感得到了深化的表达。这里,作者没有说杜小康父子是无家可归的漂泊者,反而说鸭子是无家可归的漂泊者。原文的前文已经讲到:“鸭们不管。它们只要有水就行。水就是它们永远的故土。它们开场觅食。觅食之后,突然有了兴致,就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可见,鸭子是没有“家〞的概念的。但随着孤独的加深,写到这里,作者显然隐含着一种情感逻辑,就是一个无法理解“家〞的概念的鸭子都感到了自己的无家可归,那对于最需要家的人而言,这是一种怎样的孤独啊。正是作者通过把孤独的情感移植到鸭子身上,从而让读者反观更懂得生活体验的人所体会到的那深化骨髓的孤独情感。

这里,作者遵循的是情感逻辑,文学描写就有这样一种魅力,有时,在科学理性上越荒唐,在情感世界越饱满。而且,下面富有人性化的描写更是把这种孤独的程度加以了生动化、形象化。文中写到,鸭子团团围住小船的举动,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把头拔出翅膀观望主人的神态。这让我们看到的是,此时杜小康父子的孤独已经让鸭子都产生了顾盼、同情、怜悯之心。要知道,杜小康父子是来放鸭的,是来照看鸭子的,但他们此时的孤独却让人觉得他们更需要鸭子的抚慰。这里,我们发现,作者越把鸭子的同情之心写得生动与饱满,越让我们感到杜小康父子的心灵被孤独侵占之后的无奈、荒凉。这种写法的高明在于充分理解了情感逻辑非理性的一面。

再比方,文中写到“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荡。到达这里时,已是黄昏。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这里,“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荡。〞为什么说这才是真正的芦荡呢?难道杜小康没见过芦荡吗?显然不是,是因为在这样的处境中,他的心里从来没有如此孤独过,如此对前途和生活迷茫过,因此也就觉得没有见过让自己感到如此孤独的芦荡。“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这正是孤独的恐惧感对心灵色彩的包围与绞杀,这也正是“孤独〞几乎压垮幼小心灵世界的生动写照。

从以上几个小细节的分析中,我们是否可以说,要深化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关键在于:首先,我们要深化到景语背后的景物特征,然后抓住景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