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的关系_第1页
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的关系_第2页
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的关系_第3页
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的关系_第4页
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的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博物馆教育及实现手段一、博物馆教育的含义1974年国际博协对博物馆的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该定义将"教育〃调整到博物馆业务目的首位,取代了多年来将"研究〃置于首位的认识。表面看来这只是表述语序的调整,实际上反映了国际博物馆界近年来对博物馆社会责任的强调,反映了对博物馆社会效益的关注,也反映了博物馆在工作态度上更采取外向的选择。我们还应该注意,定义在表述时,是将"教育〃作为"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展出〃等项博物馆基本业务的共同目的,也就是说,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都应贯彻"教育〃的目的,不应将本职业务的内容作为自己的工作目的。博物馆的三大功能是收藏、研究、教育,它不仅是收集珍贵文物标本及其它实物资料的场所,更重要的是传播科学知识,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进行科学研究,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这三大功能的关系没有主次之分,却有着承前启后的顺序。收藏和科研,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它最终是为了社会教育服务。从博物馆内部关系来说,收藏文物标本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大量藏品必须进行一些列的科学研究工作,只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工作才能解释藏品所具有的科学、历史以及艺术价值。从而为充分理由提供前提条件,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效益目标,而一个博物馆的价值就在于有效地使收藏品及其研究成果为社会公众服务。因此,无论博物馆的规模、设施、内容形式如何变化,它的最终目的是给观众看的,人们在观看中受到教育、启发。如果一个博物馆不谋求通过社会教育为社会服务,就称不上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的功能作用,是办好博物馆的根本要求。因此,有人把社会教育比做博物馆的"灵魂”、"生命线〃。博物馆的教育与服务包括许多方面,主要是为广大观众提高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服务,为在校学生的校外教育服务,为成人终身教育服务,为科学研究服务和为旅游观光和文化休闲服务。一、博物馆教育《优化博物馆未成年人教育理念》博物馆一切有目的地影响观众的活动都属于博物馆教育的范畴,狭义上的博物馆教育专指由博物馆教育部门所主导规划的活动,这类教育活动多有特定的目的、主旨、对象,以及明确的时间、地点和设备,且在活动进行时,常有教育人员与博物馆观众面对面的接触与沟通。博物馆的公众教育在18世纪的欧洲萌芽之初,是通过主题式的展品及说明文字及馆内解说进行;1930年代到1950年代,博物馆承担社会责任进行成人教育的观念持续发展,“激发大众兴趣”的教育理念获得认同;1960年代至1970年,许多博物馆成立教育部门进行教育活动,并为观众提供与展品互动的机会;1990年代至20世纪末,博物馆为全民共享,秉持“终身教育”的理念,通过电脑化、科技化的媒介,在写实的、临场感强的、虚拟实境的博物馆环境中,运用实物的、体验的、动手做的教材,以自导的、探索式的、寓教于乐的方式,针对不同类型的观众,提供生活化的、时事的、顺应个人及社会发展需要的多样化教育活动。教育不仅是现代博物馆对社会的责任,而且将教育职能的发挥水平视为衡量博物馆工作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新世纪博物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二、如何实现博物馆教育功能1、加强自我宣传,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的,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民众对博物馆的需要。因此,博物馆要加强自我宣传的意识,要让大众了解博物馆,让他们感到参观博物馆是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再好的展览也需要进行积极的宣传,单靠“坐等”的博物馆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了。博物馆向学校进行宣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采取媒体播报、网站设立、推出博物馆论坛、编写宣传手册等多种方式。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常用媒体工具进行宣传;自制宣传片在各大媒体播放;到繁华街区和中小学校设立宣传台、发放宣传单,将博物馆的展览送到观众手中,同时对博物馆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制作精美的文物卡、纪念卡、文物模型和复制品等出售给观众作为纪念品;在节假日给中小学校寄发印有博物馆简介的纪念卡,向他们祝贺节日,交流感情,使他们进一步的了解博物馆,增进对博物馆的感性认识。同时,好的服务本身就是广告,观众到博物馆,如果得到高质量的服务,就会对博物馆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因此博物馆工作者应该有自我宣传的意识,应该认识到自身所做的任何事都要有利于扩大博物馆的影响,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2、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实现教育功能的主要手段博物馆陈列是在一定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辅助展品,按照一定的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成的,进行直观教育、传播文化科学信息和提供审美欣赏的展品群体。可以说,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方式,是博物馆特有的语言。我国博物馆大都有体现该馆性质和任务的主要陈列。这种陈列由比较稳定的主题、内容、展品(主要是馆藏文物标本)和较完美的艺术形式构成为陈列体系,我们通常称之为基本陈列。除了基本陈列以外,各博物馆大都有结合自身特点举办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临时展览,使社会公众在博物馆可以得到更多的科学文化和艺术享受。由于博物馆基本陈列系统具有长期稳定的特点,使得目前一些博物馆,尤其是中小型博物馆的基本陈列跟不上时代,缺乏新意,成为公众“一次性消费场所”。基本陈列大多按年代、类别或其他内在的逻辑关系串联成一个完整的主题,在不影响主题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寻求细节上的突破,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丰富的馆藏文物来更新展品,至少是通过每隔一定时间更换部分展品,来保持参观的新鲜感,保持展品循环、常换常新。内容丰富、主题鲜明、陈列形式新颖活泼的展览不仅能吸引学生,开发他们的智慧,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现代博物馆的陈列设计应该抛开只将展品摆在展柜里,将图片文字贴在展墙上的陈旧方式,而应该大胆采用声、光、电结合的多样化表现手段,增强陈列的艺术性,满足观众的视觉感受需要和动手触摸的体验欲。经常举办临时展览,是活跃博物馆工作的一种有效方法。这样,可以满足不同观众的多方面需求。临时展览具有题材广泛、针对性强、筹备快、装备轻、机动灵活、方便群众等诸多优点。而且花钱少,教育效果明显,成为博物馆自由发挥的舞台。但是目前国内的许多博物馆临时展览内容单一,缺乏多样性。要发挥临时展览的内在活力,需要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博物馆可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观众调查,广泛深入的了解观众的真正需要,从而推出各种新展览。二是教育优先、效益综合。既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注重展览本身所具有的教育意义,二者应该相辅相成。第三,热点追踪,与时俱进。通过举办与传统节庆或时代热点问题等内容相关的展览来激发展览活力。例如黑龙江省博独辟蹊径,结合馆藏精品文物丰富的特点,推出“每月一星”系列展览,即每个月展出一个馆藏精品文物,同时采用视频、影音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围绕“每月一星”系列展览制作专题录像片,深受广大群众欢迎。3、讲解员是联系陈列展览与观众之间的桥梁陈列讲解是博物馆辅助观众参观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观众对展品和陈列加深理解,还可以使那些无目的游览的观众通过讲解增加参观兴趣,开阔视野,得到更多的收获。因此辅导性的讲解工作是博物馆社会教育中不可无视的工作,是服务于观众的重要方法。讲解工作应该根据不同观众有针对性的进行,要做到有针对性的讲解,就要求讲解员熟悉观众,能够确保对待;熟悉陈列内容、展览品和有关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对观众需求的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以及优雅大方、和蔼可亲的风度,满清热情的为观众服务。好的讲解可以加大陈列的广度与深度,甚至可以弥补陈列的某些不足,还能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想教育。好的讲解也能使观众对博物馆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可以提高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和知名度。所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宣教队伍,对于发挥博物馆的教功能是至关重要的。研究表明,小学生感知事物具有笼统、不精确的特点,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初中生在概括性上比小学生有所发展,注意力更具稳定性、目的性,能理解抽象的概念,能独立思考。讲解员应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行讲解,而不能千篇一律,应当因材施教。对小学生讲解应浅显易懂,可以穿插一些提问和反问,来引起他们的兴趣。而对于中学生则要求他们掌握科学知识,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讲解过程中可以插入一些小插曲、小故事,增强讲解的趣味性。也可以通过提问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总之,讲解员应灵活多变,采用多种方式来引导青少年,使他们在思想上受益的同时,达到知识上的满足。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运用电子技术讲解将得到广泛应用。所谓电子技术讲解,就是利用声、光同步形式进行讲解的技术。当讲到某展柜和某展品的时,指示灯就在所讲的实物处闪亮,使讲解与实物构成统一的整体。还可酌情配以与陈列内容协调的音乐,用以烘托和渲染,达到试听结合的教育效果。4、完善的服务《博物馆教育与传播的社会效益分析》创新服务让观众成为博物馆常客。博物馆的教育服务活动,是陈展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吸引观众积极参与,共享博物馆先进文化的有效载体,博物馆在推出系列教育活动的同时,要把装饰上乘、设备齐全、集中了现代物质文明之大成的物理环境与提供微笑、温馨、周到、方便服务的人文环境的每个细节密切结合起来,为广大观众提供良好的参观环境氛围。这是一种隐性的教育服务载体,比其他任何一项具体教育内容更具意义和影响力。良好的物理和人文环境,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观众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使他们自觉调节心理和行为。并不断创新教育服务活动,丰富教育项目内涵,使其形成品牌优势。提供给观众进行自由选择和参与,让观众在参与教育活动中陶冶思想情操,提高道德境界,增长知识才干,感悟人生真谛,自觉成为博物馆的常客。博物馆应该关心自己的观众,使他们愉快地再博物馆参观、游览、学习、研究和休憩,这就需要一些基本的服务设施,而且每个博物馆在本馆财力条件下都应该尽力改善服务设施。这些服务设施包括:1、参观服务设施。如停车场,供寄存或停放自行车和汽车;小件物品存放处;问讯台;盥洗室;观众休息室;食品部;纪念品出售部等。2、学习服务设施。如演讲厅;电话教育厅,播放电影、幻灯、电视录像等;学生用的博物馆教室,供学生听讲、临摹、修复、试验使用等。3、研究服务设施。为便利馆外专业工作者从事研究工作,许多博物馆专门开放学术研究室、实验室、图书馆和免费或者有偿提供研究资料。4、老年人、残疾人服务设施。如轮椅、电梯、残疾人用厕所、专供盲人触摸欣赏文物标本的展览室等。服务设施的制备,要根据每个博物馆的具体情况而定。目前,我国许多博物馆在这方面还不可能很完备。但是,为观众提供一些基本服务设施,是完全必要的。今后,还要根据不断增长的客观需要和财力、物力的可能条件,逐步加以补充、改善。同时要加强现有服务设施的管理。第二节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区别与联系博物馆教育的特点及内容物馆教育是根据博物馆的藏品和陈列展览以及相关材料,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直接形象地对观众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提高其思想品德、审美情趣,是博物馆重要功能之一。博物馆教育是运用文物标本或陈列展览对人们进行的教育,不管它是通过何种形式和活动,其宗旨都在于培养和教育人。博物馆教育对象面向社会,标志着它有广阔的教育环境和成千上万的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教育对象。博物馆教育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进行的,这种形式本身就带有学校教育和其他教育无可比拟的生动直观性,这是博物馆教育的独特之处。博物馆教育具有社会性和群众性。博物馆的教育不同于学校,从幼儿园儿童到老年人,从一般群众到盲人、残疾人,从团体观众到外国旅游者,博物馆都为他们敞开着大门。人们可以自由地出入各个陈列室,通过参观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吸取科学文化知识。博物馆教育内容具有多样性、广博性。博物馆门类众多,收藏品涉及广泛。从地质、天文到当代的航天科学,从社会历史到自然生态,从艺术到科学。总之,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遥远的古代到现实生活;从本国本地区,到异国他乡;从宏观到微观;各种实物例证和资料都是博物馆收藏研究的对象。可以说,博物馆是一部立体“百科全书”,他所涉及知识领域的广博性,也是博物馆区别于其他文化教育机构的一个特征。它对少年儿童是一个充满新奇和引起幻想的天地,对成年人也是补充新知识、研究学问的好场所。博物馆的教育方式具有生动直观性。与其他教育设施相比有其特有的长处。它大量的运用文物标本、模型等实物资料组织陈列展览,以实物例证作用于观众的感官。用实物例证比其他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有强烈的感染力,更容易使观众得到生动、具体的深刻印象,因而更有助于加强观众的记忆,促进观众的思维和认识。特别是一些设施先进的博物馆,不仅可以眼看、耳听,而且可以触摸,亲自试验和操作,通过电影、数字化录音导览机、光碟自动导览系统、多媒体电视墙等多媒体辅助系统,使观众可以依自己的意愿吸取博物馆展示的科学文化等最新信息。博物馆的藏品具有综合性、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与中小学开设的各学科都能找到契合点,是各学科的实物教材;博物馆的藏品具有丰富、真实、稳定的特点,可以充当学校素质教育永久性的资料库,有利于作为学校素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并编入教学计划;博物馆的文物和展品具有可视性和直观性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博物馆的场所具有开放性教学的特点,是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进行良好行为养成教育的阵地。二、学校教育的特点及内容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校教育自产生时起,就区别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具有独自的特点。其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职能的专门性:学校教育职能是专门培养人,学校是专门教育人的场所。学校教育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比,其不同之处首要的便是学校教育的专门性。学校教育的专门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任务的专一。学校惟一的使命是培养人,其他任务都是围绕着培养人来实现的。学校教育有专门教育者一一教师,他们都是经过严格选拔并经过专门训练培养出来的。这样的教育者不仅学识广博、品德高尚,并且懂得教育规律,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学校教育还有专门的教育教学设备,拥有专门进行教育的手段。这一切都充分保证了学校教育的有效性。(2)组织的严密性:教育的特点在于对人影响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学校教育正是体现了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集中体现在严密组织性上。学校教育是制度化的教育。学校教育具有严密的组织结构和制度,从宏观上说,学校有各级各类、多种多样的体系结构;从微观上说,学校内又有专设的领导岗位和教育教学组织,有专司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总务后勤、文体活动等专门组织机构,还有一系列的严密的教育教学制度,如此等等,是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态所不具备的。(3)内容的系统性、抽象性:适应培养造就全面完整社会人的需要,学校教育内容特别注重内在连续性和系统性。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教育内容上一般具有片断性,即使是有计划性的社会教育,也往往是阶段性,就其知识总体来说也具有片断性。学校教育既注意知识体系,又要符合认识规律,所以,教育是系统的、完整的。教育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三、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刍议》、《试述博物馆的教育功能》1、区别博物馆和学校是当今社会公认的教育机构,前者是传统意义上的限时教育机构,后者是人们终身教育的重要场所。虽然同属教育机构,但二者间仍然存在着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1、教育的对象不同。首先是教育的对象不同。博物馆的教育对象是到博物馆参观的所有观众,观众的构成具有极大的广泛性,他们不受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民族、国籍等的限制,从老年人到儿童,从学者、专家到中小学生,从国家元首到普通群众,都是博物馆的服务对象。可以说,博物馆的服务对象是全社会。而学校教育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他们从入小学开始,一直到参加工作为止,中间由小学、中学,直至大学,绝大部分都是在校园里接受全面而系统的教育,学校的主体就是这些青少年。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教育的对象比较单一。2、教育的方式不同。《开发与利用博物馆的青少年社会教育资源》博物馆教育方式更多是一种开放性自主式教育,在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里,来接受教育的形式。由于博物馆的藏品丰富、展览形式丰富多样,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来选取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获取知识,进行学习和研究。也就是说青少年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参观日程和选定参观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行决定接受哪些知识。博物馆以大量实物为媒介,吸引和启发学生对科学知识做出理解、分析,学习者的动力主要来自学生自身的内在动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主动接受教育,得到能力的加强和素质的提升。而学校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注重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以书本为核心,一般以灌输式的方法为主,带有一定的强制措施,分数和升学率是检验教育成果的标准,属于被动教育,人在学校里被动地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我们所学到的知识都是一个灌输式的过程,学校教育有程序、有组织、有时间限制,学生并不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很难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3、教育的手段不同。博物馆教育是运用文物标本或陈列展览开展多种活动进行教育的,通过对“物”的欣赏,对‘物’的认识和接触,诱发观众的感想和思考,达到教育的目的,具有生动趣味和直观形象性。学校主要是运用教科书,通过上课进行教育。博物馆教育是理性教育与感性教育的结合,偏重感性教育,调动视、听、触等多种知觉手段认知事物,便于理解记忆。而学校教育主要是理性教育,以听觉为主要手段认知事物。4、教育的功能不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当代人们获取知识已经不是一次性学校教育所能完成的,于是产生了终生教育的需求,这种终身教育是指人们自发接受各领域知识的一种长期、不间断的行为。我国是从70年代后期开始注意并研究终身教育这一概念的,随着知识和信息社会的发展,传统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以及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属于国家终身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终身教育实践中扮演者极为重要的角色。博物馆用用直观的方式,通过丰富的文物、标本生动形象地展示,进行历史科学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满足了人们在快节奏的繁忙工作之余,享受宽松的文化娱乐和接受公益性的教育这两项需求。而学校教育的功能是教育学生从义务学习走向必然学习,是与考试、升学、就业紧密相关的一项有组织分阶段的行为。他具有明确的学习阶段,具有严密的组织结构和制度,教育内容特别注重内在连续性和系统性。2、联系学校教育与博物馆社会教育是人生所受教育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是“互补与合作的积极关系”。博物馆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文物史料、设施环境、图书影像、研究人员等,其中众多的资源是学生课程教育中需要而在学校教育中却无法拥有的。博物馆对学校教育的补充促进作用《浅谈博物馆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与功能》、《博物馆一一学生的第二课堂》《博物馆配合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探索与思考》1、德育功能一一爱国主义的宣传阵地德育教育是博物馆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点,共同担负着对广大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责任。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整个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教育是青少年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引导青少年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阵地。目前,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既有历史类博物馆、纪念馆,也有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他们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着德育教育。它们通过展出大量的文物展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会让他们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会使他们从内心深处萌发出民族自豪感。通过向他们讲解与文物遗迹有关的历史事件,民族英雄、革命先烈的动人故事,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2、智育功能一一无所不包的知识宝库博物馆是中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宝库。无论是综合类的博物馆,还是专业类的博物馆,他们通过一定的陈列手段,将各领域的知识与成果形象而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科技馆主要以科普展品为载体,通过具有科学性,参与性和趣味性的展品生动地表现科学原理和应用技术,让同学们在参与学习中受到科学的熏陶;在自然类博物馆参观,学生可以学到天文、地质、植物、动物、古生物等自然界的一些知识;而在历史类的博物馆,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貌,等等。通过参观各个博物馆,让学生去认知历史,崇尚科学,打开思维的空间,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学生可亲身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科学的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3、美育功能一一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博物馆是进行艺术教育的殿堂,也是学生接受艺术熏陶的理想场所。博物馆中有一定数量的艺术馆、美术馆,他们通过自己的展品,如:名家书法、绘画、雕塑,手工艺品等,让学生徜徉在艺术的海洋里,使他们的艺术感知力不断增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力不断提高,艺术气质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1、为学校教育提供实物资料学校教育是一种正统的理性知识的教育,而博物馆教育是理性教育与感性教育的结合,偏重感性教育。因此完全有必要到博物馆去接受实物教育,以满足他们对感性知识的渴望,进而充实他们所学的书本知识。若组织学生们到相关的博物馆参观,通过观看一些古代遗迹中出土的文物、实物资料及照片等,加上讲解员生动具体的讲解,就可以使学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一些知识,从而完善了学校的教育。比如在历史课中讲述的新石器、旧石器时代,都只是概念性的认识,只有到博物馆里亲自观看那些原始人类使用过的石器,才能加深了对原始人类使用工具的印象,也明确了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从而潜移默化地进行了一次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可以说,博物馆的这种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深化与延伸。再比如,大家在学习鲁迅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也许很难理解课文的内涵,如果带他们到鲁迅纪念馆参观鲁迅童年的乐园“百草园”,听讲解员为他们介绍鲁迅的童年生活,大家就能对当时鲁迅的生活环境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更好的学习和弘扬鲁迅精神。2、为学校教育提供实践课堂博物馆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基地作用。在配合中小学素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