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1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1页2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2页
抑郁症是一个常见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其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消极,睡眠障碍等。严重者出现自杀冲动,是世界上最易致残疾病之一。3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3页4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4页
在我国抑郁症发病率高,约为3%-5%,含有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特点,被称为“第一心里杀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5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5页抑郁症治疗主要为抗抑郁药治疗有医学研究表明,在就医半数患者中,抑郁症发作在6个月内能够缓解,3/4患者在两年内可到达临床痊愈,90%患者会对最少一个抗抑郁药或合并治疗干预有效;另外,抗抑郁药巩固和维持治疗能有效降低抑郁症复发率。6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6页
抗抑郁药应用广泛性7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7页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汇报8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8页
处方量与严重不良反应发生9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9页
所以,掌握抗抑郁药临床应用安全性与合理性,促进合理使用抗抑郁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提升临床治疗水平显得尤为主要。10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10页1抗抑郁药作用机制。2抗抑郁药分类、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3抗抑郁药合理应用注意事项。
目录11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11页1抗抑郁药作用机制12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12页还未完全说明1抗抑郁药作用机制
研究认为,与遗传、心里、神经内分泌等原因诱发中枢NA、5-HT、DA、Ach和神经递质含量降低及其受体功效下降相关。当前13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13页1.1单胺递质理论1.3受体后神经细胞信号转导理论1.2神经递质受体理论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假说14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14页1.1单胺递质理论抗抑郁药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早期对丙咪嗪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其病因可能患者脑内NA功效不足相关。单胺递质理论认为,抗抑郁药主要经过阻断突触前膜对NA和5-HT再摄取,增加突触后膜受体部位神经递质(NTs)浓度而起效。15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15页单胺递质理论不足无法解释抗抑郁药临床效应滞后现象。有些抗抑郁药并不抑制NTs,如米安色林。有些药虽抑制NTs再摄取,却没有抗抑郁作用,如可卡因。16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16页1.2神经递质受体理论研究表明大鼠长久服用抗抑郁药后,大脑皮质AR、5-HTR、GABA、DAR和M-AchR数量均发生改变,因为不一样胺类受体数量改变程度不一,故推测抗抑郁药没有统一作用机制。长久服用抗抑郁药能下调脑内β-AR数量,不过不影响亲和力,因而普遍认为TCAs下调β-AR可能是其主要作用机制,由此提出了神经递质受体理论。17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17页神经递质受体不足有些抗抑郁药长久服用并不下调β-AR和5-HTR,且不良反应比TCAs小。如氟西汀、文拉法辛等。说明β-AR下调并不是产生抗抑郁作用必要条件。18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18页1.3受体后神经细胞信号传导理论伴随研究深入,抗抑郁药作用模式已从受体水平转向NA和5-HT受体偶联细胞内信号转导。研究发觉,抗抑郁药可能有各种作用靶标,不一样抗抑郁药经过不一样靶标起作用,但在信号转导上是一致,最终均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发功效蛋白磷酸化、神经营养因子合成增加,神经生成增多、正常突出联络形成并调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HR)基因转录,逐步改进抑郁患者情绪。19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19页1.3受体后神经细胞信号转导理论
研究也表明,影响信号转导时间与抗抑郁药产生临床效应时间相一致,合理解释了抗抑郁药临床效应滞后现象,从而填补了单胺递质理论和受体理论不足。20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20页
单胺递质浓度增加和受体下调或上调只是抗抑郁药作用起始,是信号转导基础,最终将开启转导级联反应而产生相关效应。
小结21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21页
抗抑郁药分类、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22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22页HCAsMAOIsSNRIsNaSSAs其它TCAs抗抑郁药2抗抑郁药分类SSRIsNARIsSRIS23中药材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23页2.1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药名剂量范围(mg/day)
丙咪嗪imipramine氯米帕明clomipramine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多塞平doxepin50-30075-25050-30075-30024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24页TCAs:临床应用广谱抗抑郁药。适合用于各种抑郁症。疗效必定。(治疗重症抑郁症比新型抗抑郁药更为有效)25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25页TCAs:惯用药品作用特点•丙咪嗪:含有振奋作用,适合用于迟滞性抑郁,不宜用于激越性或焦虑性抑郁。•氯米帕明:对难治性抑郁症、内因性抑郁症及强迫症有独特疗效。•阿米替林:镇静作用较强,主要用于焦虑性或激动性抑郁症。•多塞平:对多数伴焦虑和失眠抑郁症作用很好。26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26页TCAs:
不良反应
•TCAs治疗指数狭小,在治疗剂量2-6倍即可产生严重毒性,其中最危险心脏毒性,可造成QRS或QT间期延长,引发猝死。•阻断H1受体:镇静、嗜睡、体重增加和低血压等。•阻断M受体:口干、视力含糊、便秘、尿潴留、记忆损害和窦性心动过速等。•阻断α1受体:体位性低血压、头晕和反射性心动过速等。
27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27页禁用•
粒细胞缺乏症•严重心、肝、肾损害•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妊娠头三个月慎用•癫痫患者•老年人•心肌梗塞TCAs:禁忌症28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28页TCAs:
撤药综合征•突然停药发生率高(发生率16%~100%)。•高剂量发生率高。•症状常在1-2天内出现。•普通轻微,连续时间短(<7天)。•症状表现在神经系统、胃肠道系统、心血管系统或神经精神方面,也可包含睡眠障碍。
〖这些症状很可能由胆碱能症状反跳所致〗29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29页抗抑郁药撤药综合征风险30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30页卡马西平、酒精、吸烟、口服避孕药、苯妥因、苯巴比妥,诱导代谢酶降低TCAs血药浓度。西咪替丁、利他林、氯丙嗪、氟哌啶醇、甲状腺素、雌激素、奎宁、α受体阻滞剂,SSRIs,抑制TCAs代谢血药浓度升高。TCAs:药品相互作用药动学相互作用(细胞色素P450系统)31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31页拮抗胍乙啶、可乐定抗高血压作用。加重酒精、安眠药等中枢神经抑制。与拟交感药适用造成高血压、癫痫发作。增强抗胆碱能药、抗精神病药抗胆碱副作用。促进MAOIs中枢神经毒性作用。TCAs:药品相互作用药效学相互作用32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32页2.2四环类抗抑郁药(HCAs)药名剂量范围(mg/day)
马替普林Maprotiline米安色林Mianserine75-30030-12033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33页HCAs:临床应用•特点:»起效快»耐受性好
»副作用小»抗胆碱作用弱»心脏毒性小•适合用于各种类型抑郁症。34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34页HCAs:惯用药品作用特点•马普替林:»选择性抑制NA摄取,对5-HT摄取几乎没有影响。»有强抗组胺和弱抗胆碱作用,镇静作用强。»临床用于各型抑郁症,尤其适合用于老年性抑郁患者。35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35页HCAs:惯用药品作用特点•米安色林:
»不阻滞NA和5-HT受体,而是抑制突触前膜α2受体,有镇静和抗焦虑作用,对伴抑郁焦虑症疗效好。»可安全地用于老年人和心脏病人。»对抑郁性神经症也有很好疗效。36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36页HCAs: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少而轻
•嗜睡头昏便秘体重增加等。37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37页异卡波阱苯乙肼不可逆非选择2.3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38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38页托洛沙酮吗氯贝胺可逆选择性2.3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39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39页MAOIs:吗氯贝胺剂量范围:50-100mg/day临床特点:
»对内源性和外源性抑郁症皆有显著改进作用,对精神运动迟滞患者尤为适用。»对用TCAs无效抑郁患者、非经典性抑郁和伴焦虑老年患者也有疗效。
»起效快,能改进睡眠质量。40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40页MAOIs:吗氯贝胺不良反应:•有轻度口干、头痛、心悸、失眠、体位性低血压等。•不产生显著肝脏毒性、极少引发体重增加。•大剂量可诱发癫痫。
〖躁狂患者禁用〗41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41页2.4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药名剂量范围(mg/day)
氟西汀Fluoxetine帕罗西汀Paroxetine舍曲林Sertraline氟伏沙明Fluvoxoxamine西酞普兰Citalopram20-8020-6050-20050-3005-2042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42页SSRIs:临床应用适合用于各种年纪、合并各种疾病抑郁症且对抑郁焦虑患者有很好疗效。特点:
»SSRIs含有高度选择性,抑制突触前膜对5-HT再摄取,而对NA、DA及胆碱能神经影响较小,故耐受性更加好,安全性更高。»抗抑郁作用相当或优于TCAs、HCAs。43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43页SSRIs:惯用药品作用特点氟西汀:能显著改进精神运动性抑郁,用于抑郁症长久治疗。帕罗西汀:对伴焦虑患者疗效很好。舍曲林:作用强,选择性高,与其它药品作用少,对女性(对催乳素水平影响不大)和老年人尤为适宜。44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44页SSRIs:惯用药品作用特点氟伏沙明:SSRIs中治疗强迫症最正确药品,也是SSRIs中引发性功效障碍最少药品。西酞普兰:SSRIs中唯一不影响P450同工酶药品,与其它药品相互作用最少,尤其适适用于躯体疾病并发抑郁且需要各种药品适用者,如中风后抑郁。45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45页SSRIs: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便秘、恶心、腹泻、口干、呕吐、胃肠胀气等。中枢神经系统:嗜睡、失眠、激动、震颤、焦虑、头晕等。性功效障碍:射精延迟、性欲下降。锥体外系反应:静坐不能、肌张力障碍等。停药反应:头晕、焦虑、流感样症状以及感觉异常等。46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46页SSRIs:不良反应•SSRIs有可能增加儿童和青少年自杀意念和行为风险。•
孕妇晚期服用SSRIs,可致新生儿肺动脉高压。•
对于老年人,SSRIs可增加骨折风险。47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47页SSRIs:特异性反应•
中枢5-HT综合征(CCS)
»SSRIs和MAOIs适用时可产生5-HT受体活动过分状态。•
临床表现
»出现腹痛、腹泻、出汗、发烧、心动过速、血压升高、意识改变(谵妄)、肌阵挛、动作增多、激惹、敌对和情绪改变。严重者可造成高热、休克,甚至死亡。48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48页SSRIs:药品相互作用•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色氨酸:5-HT综合征。•
利尿剂:严重低钠血症。•
抗凝血药:增加出血危险。•
非甾体抗炎药:增加上消化道出血危险。•
阿司咪唑、特非那定:室性心律失常,QT延长。•
氟哌啶醇、马普替林:严重锥体外系反应。•
锂盐:锂血浓度升高,毒性增加。49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49页2.5NA和5-HT再摄取抑制剂(SNRIs)药名剂量范围(mg/day)
文拉法辛Venlafaxine度洛西汀Duloxetine75-37540-6050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50页SNRIs:临床应用•适合用于各种类型抑郁症。•特点:
»起效快。»安全性高、耐受性好。»抗抑郁谱广,对焦虑伴抑郁症有效。»与其它药品相互作用少。»可使注意力集中、增强记忆力、加紧反应速度和改进智力等。51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51页SNRIs:惯用药品作用特点文拉法辛:
»主要用于焦虑性抑郁,不宜与SSRIs和MAOIs药品适用,防止引发高血压、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死亡。度洛西汀:
»对抑郁症躯体症状如全身疼痛有效,含有良好耐受性,对男性性功效方面影响轻微,还可用于女性应激性尿失禁、惊慌障碍、强迫症。52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52页SNRIs:不良反应常见嗜睡、出汗、食欲下降,恶心等。对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大大低于TCAs。对心血管系统无显著影响。文拉法辛存在与剂量相关连续性高血压(日剂量75-375mg高血压发生率为3%-13%,患者需要进行常规血药监测)。度洛西汀可引发尿急。53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53页2.6NA和特异性5-HT抑制剂(NaSSAs)可阻断中枢NA神经元及其神经末梢突触前膜肾上腺素α2自调受体和5-HT神经末梢突触后膜α2异调受体,从而促进NA和5-HT释放。对5-HT受体有选择性阻断作用。»阻断5-HT2A、5-HT2C和5-HT3等受体产生抗抑郁和抗焦虑作用;»对5-HT1A、5-HT1B和5-HT1D受体亲和力低,从而显著降低失眠、性功效障碍、恶心及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54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54页NaSSAs:米氮平•剂量范围:15-45mg/day•特点:
»起效快、疗效确切;
»安全性高;
»使用方便;
»药品相互作用少,方便与其它药品适用。55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55页NaSSAs:米氮平临床应用:•尤其适合用于老年患者和一些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对伴有焦虑和难治抑郁症都有良好疗效和耐受性。•有利于睡眠,比SNRIs在抗抑郁、焦虑方面能更加快起效。56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56页NaSSAs:米氮平不良反应:•常见有嗜睡、溢乳、食欲和体重增加等。•长久应用可引发糖代谢紊乱。57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57页2.7其它抗抑郁药选择性NA再摄取抑制剂(NARIs)»代表药:瑞波西汀5-HT受体阻断剂(SRIs)»代表药:曲唑酮其它: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58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58页NARIs:瑞波西汀临床应用:临床疗效与氟西汀没有显著差异。•不良反应:»常见失眠、多汗、头晕、便秘、体位性低血压、阳痿和排尿困难等。»老年人长久服用会出现低血钾。59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59页SRIs:曲唑酮•临床应用:
»适合用于各种抑郁症、焦虑症,尤其适合用于老年人伴心功效不全者,也可用于严重失眠、焦虑患者,还能够用于治疗阳痿。•不良反应:
»主要是嗜睡,对心血管系统毒性小,无抗胆碱能副作用。60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60页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氟哌噻吨:•神经阻滞剂,小剂量含有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美利曲辛:•双向抗抑郁剂,低剂量应用时,含有兴奋特征。61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61页黛力新: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临床应用:
»适合用于轻、中度抑郁和焦虑。神经衰弱、心因性抑郁,抑郁性神经官能症,隐匿性抑郁,心身疾病伴焦虑和情感冷淡者,更年期抑郁,药品戒断焦躁不安及抑郁。•不良反应:
»推荐剂量(2片)下不良反应极少,主要为一过性不安和失眠。62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62页中药材63•单味药:»贯叶连翘、石菖蒲、莲子、银杏叶、葛根、柴胡、姜黄、巴戟天、积雪草等。•复方制剂:»舒肝解郁颗粒、解郁方、定志小丸、七位开心颗粒、郁星菖志汤等。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63页Loremipsumdolorsitamet,consecteturadipisicingelit,seddoeiusmodtemporincididuntutlaboreetdoloremagnaaliqua.Utenimadminimveniam,quisnostrudexercitationullamcolaborisnisiutaliquipexeacommodoconsequat.
小结--受体靶点与不良反应64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64页Loremipsumdolorsitamet,consecteturadipisicingelit,seddoeiusmodtemporincididuntutlaboreetdoloremagnaaliqua.Utenimadminimveniam,quisnostrudexercitationullamcolaborisnisiutaliquipexeacommodoconsequat.
小结--抗抑郁药主要不良反应65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65页3抗抑郁药合理应用注意事项66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66页3.1明确诊疗首先要明确诊疗是否是抑郁症。
»据相关资料报道,因为非专科医生对抑郁症缺乏全方面、正面、正确认识,当前国内近80%抑郁症患者被误诊为其它疾病,造成大量抑郁症漏诊误诊。67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67页3.2药品选择(1)考虑抑郁障碍症状特点:•伴有精神症状抑郁症患者:可合抗精神病药品,如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奋乃静及舒必利等。68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68页3.2药品选择•伴有显著激越和焦虑抑郁症患者:
»可选取有镇静作用抗抑郁药,如氟伏沙明、帕罗西汀、米氮平、曲唑酮、阿米替林、氯米帕明等。»治疗早期可考虑抗抑郁药适用BDZ劳拉西泮(1-4mg/d)或氯硝西泮(2-4mg/d)。69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69页3.2药品选择•伴有强迫症状抑郁症患者:可选取TCAs中氯米帕明以及SSRIs。
»氯米帕明:150-300mg/d»氟伏沙明:200-300mg/d»舍曲林:150-200mg/d70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70页3.2药品选择•难治性抑郁症患者:
»增加原抗抑郁药剂量至最大治疗量上限。TCAs应慎重,严密观察心血管不良反应;
71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71页3.2药品选择•难治性抑郁症患者:
»抗抑郁药品与增效药联用;
①与锂盐适用:锂盐剂量不宜过大(750-1000mg/d),普通7-14d见效。②与抗癫痫药联用:丙戊酸钠(0.4-0.8g/d)、卡马西平(0.2-0.6g/d)
72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72页3.2药品选择•难治性抑郁症患者:
»抗抑郁药品与增效药联用;
③与第2代抗精神病药品联用:利培酮(1-2mg/d)、奥氮平(5-10mg/d)、喹硫平(0.2-0.4g/d)④与丁螺环酮联用:丁螺环酮剂量逐步增加至20-40mg/d,tid.
73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73页3.2药品选择•难治性抑郁症患者:
»抗抑郁药品与增效药联用;⑤与甲状腺素联用:加服三碘甲状腺素(T3)25ug/d,一周后加至37.5-50ug/d,可在1-2周有效,疗程1-2个月。⑥与BDZ联用:可缓解焦虑,改进睡眠。74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74页3.2药品选择•难治性抑郁症患者:
»不一样类型或不一样药理机制抗抑郁药品联用;①SSRIs与SRIs联用:白天用SSRIs(氟西汀)晚上用SRIs(曲唑酮);②SSRIs与NaSSAs联用;③SNRIs与NaSSAs联用;75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第75页3.2药品选择(2)考虑不一样药品药动学差异。
»氯丙咪嗪、文拉法辛、曲唑酮等起效快;»阿米替林、氟西汀等半衰期长,对伴肝脏疾病患者不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污水淤泥处理处置方案
- 餐饮技术股份合作餐饮文化传承与发展协议范本
- 典型事故抢修方案
- 美德少年考试题及答案
- 水坝灾情检测方案
- 綦江招聘考试题及答案
- 现代自考试题及答案
- 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 酒店项目保护方案模板
- 内控管理考试题及答案
- 汽车网销电话邀约话术培训
- 江苏省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期末物理试卷
- 煤矿掘进试题库及答案
- 妊娠期合并阑尾炎的护理
- 2025至2030中国焦化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前景报告
- 音乐数据分析与用户行为研究-洞察阐释
- 2025至2030中国电子级磷酸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市场需求与投资方向报告
- 电力维修抢险方案(3篇)
- 民警心理健康课件
- 公路养护统计培训
- 2025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