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七大手法dg_第1页
品管七大手法dg_第2页
品管七大手法dg_第3页
品管七大手法dg_第4页
品管七大手法dg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品管七大手法dg品管七大手法dg第1页

培训内容:第一章

查检表第二章层别法第三章柏拉图第四章特征要因图第五章散布图第六章直方图第七章管制图品管七大手法dg第2页一.何谓查检表?

系统地搜集资料和累积资料,确认事实并对资料进行粗略整理和简单分析统计图表。检验表为使用简单易于了解标准化表格或图形,作业时仅需填入要求检验记号,再加以统计汇整其数据,即可提供量化分析或对比检验用。(用来检验相关项目标表格)

第一章查检表品管七大手法dg第3页

二.查检表分类

以工作种类或目标可分为统计用查检表、点检用查检表两种。统计用(或改进用)查检表主要功用在于依据搜集之数据以调查不良项目、不良原因、缺点类型等。其中有:(a)原因别、线别、人员别、机械别、缺点类(b)位置别(2)点检用查检表主要功用是为要确认作业实施、机械设备实施情形,或为预防发生不良事故、确保安全时使用

如:机械定时保养点检表、化成槽点检表、和膏机点检表品管七大手法dg第4页三、查检表作法

(1)明确目标---未来要能提出改进对策数据,因之

必需把握现实状况解析,与使用目标相配合

(2)处理查检项目---从特征要因图圈选4~6项

决定之

(3)决定检验方式---全检、抽检

(4)决定查检方式---查检基准、查检数量、查检

时间与期间、查检对象之确定、并决定搜集

者、统计符号

(5)设计表格实施查检品管七大手法dg第5页四.检验表制作关键点

检验表制作并没有特定之型式,可依据需求目标而作更改,但有几项关键点制作时应尤其留心:

1.)并非一开始,即要求完美。

2.)愈简单愈好。

3.)一目了然,检验事项应清楚陈说,作业者在统计问

题同时能明了反应出所登记内容。

4.)以Teamwork方式,大家集思广益,切记不可遗漏重

要项目。

5.)设计应考虑不会使作业者统计错误查检表,以免影

响日后统计分析真实性。品管七大手法dg第6页五.检验表制作注意事项

1.)用在对现实状况调查,以备今后作分析;明确制作检验

表目标。

2.)对需调查事件或情况,明确项目名称;

3.)确定资料搜集人、时间、场所、范围、检验频率。

4.)决定检验统计方式。如正、+、△、√、○或简单数

据1.2.3等

5.)决定检验表格式。(图形或表格)。

品管七大手法dg第7页1.)标题:目标何在?(What)

2.)对象、项目:为什幺?(Why)

3.)人员:由谁来作?(Who)

4.)方法:采取何种方法?(How)

5.)时间:什幺时间?期间间隔多久?(When)

6.)制程/检验站:在什幺地方/场所?(Where)

7.)结果之整理:累计、平均、统计分析。

8.)传递路径:谁需要了解,要汇报给谁。

检验表记载项(5W1H)品管七大手法dg第8页查检表模拟示例铸板不良情况检验表

品管七大手法dg第9页。附件:检验表应用

检验表制作完成后,要让使用者了解,必要时作在职训练,使用检验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并适时反应。

1.)搜集数据要细心、客观,数据是否代表事实?

2.)数据是否集中在一些项目,而各项目间差异为何?

3.)一些事项是否因时间改变而有所改变?

4.)如有异常,应马上追究原因,并采取必要办法。

5.)检验项目应伴随作业改进而改变。

6.)由使用统计即能快速判断、采取行动。

7.)明确检验责任者,并能了解搜集目标及方法。

品管七大手法dg第10页。附件:检验表应用

8.)搜集数据应能取得层别情报。

9.)搜集数据后,若发觉并非当初所构想,应重新搜集。

10.)检验项目、期间、计算单位等标准应一致。

11.)尽快将结果呈报,并使相关人员亦能知晓。

12.)数据搜集应注意样本取得随机性与代表性。

13.)对于过去、现在及未来检验统计,应适当保管,并

比较其差异性。

14.)检验表完成后可利用柏拉图加以整理,方便掌握问题

重心。

品管七大手法dg第11页第二章层别法一.何谓层别法?

层别法就是按照一定类别,把搜集到资料加以分类整理一个方法。也就是针对部门别.人别.工作方法别.设备别.地点别等所搜集数据,按照它们共同特征加以分类,统计一个分析方法.品管七大手法dg第12页二、层别对象与项目

2.1时间层别

小时别、日期别、周别、月别、季度别年别等.

例:制程中巡检频率就常以小时层别.

2.2作业员层别、班别、操作法别、熟练度别、性别、

教育程度别…….

例:A班与B班机铸板栅完成品质层别.

2.3机械、设备层别、场所别、机型别、工具别、编号

别、速度别…..等.

例:不一样机器生产相同产品以机型别来分析其不良率

2.4作业条件层别

温度别、湿度别、压力别、天气别、作业时间别、作

业方法别、检测工具别…..等.

例:对温度敏感作业现场所(涂板后固化干燥)应统计

其温湿度,方便温湿度改变时能层别比较.品管七大手法dg第13页三、层别对象与项目

2.5原材料层别

供给商别、批(LOT)别、产地别、材质别、成份

别…..等.

例:同一供给商原材料也应做批号别,领用时加以

层别,方便了解各批原料品质,当不良发生

时更能快速采取应急办法,使损失降到最低.

2.6测定层别

测定器别、测定者别、测定方法别…..等.

2.7检验层别

检验员别、检验场所别、检验方法…..等.

2.8其它

良品与不良品别、包装别、搬运别…..等.品管七大手法dg第14页四.分层法示例

.1/2

某空调维修部,帮助客户安装后经常发生制冷液泄漏。经过现场调查,得知泄漏原因有两个:一是管子装接时,操作人员不一样(有甲、乙、丙三个维修人员按各自不一样技术水平操作);二是管子和接头生产厂家不一样(有A、B两家工厂提供配件)。于是搜集资料作分层法分析(见表一、表二),试说明表一、表二分层类别,并分析应怎样预防渗漏?

品管七大手法dg第15页表一泄露调查表(人员分类)

表二泄露调查表(配件厂商分类)

四.分层法示例

.2/2操作人员泄漏(次)不泄漏(次)发生率(%)甲61331.6%乙31615.8%丙10952.6%累计193138%配件厂家泄漏(次)不泄漏(次)发生率(%)A91439.1%B101737.0%累计193138%品管七大手法dg第16页第三章柏拉图一.何谓柏拉图?用从高到低次序排列成矩形,表示各原因出现频率高低一个图表。其原理是80%问题仅起源于20%主要原因。(2/8原理)即柏拉图就是依据所搜集数据,按不良原因、不良情况、不良项目、不良发生位置等不一样区分标准而加以整理、分类,藉以寻求战最大比率之原因、情况或位置,按其大小次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图形。品管七大手法dg第17页一.何谓柏拉图?从柏拉图可看出哪一项目有问题,其影响怎样,以判断问题之症结所在,并针对问题点采取改进办法,故又称ABC图。(所谓ABC分析重点是强调对于一切事物,依其价值大小而付出不一样努力,以获取效果;亦即柏拉图分析前2-3项主要项目之控制)。

因为图排列系一大小次序为之,故又可称为排列图。品管七大手法dg第18页二.柏拉图制作方法(1/3)

步骤1:决定数据分类项目。

分类普通先从结果分类着手,方便洞悉问题之所在;然后再进行原

因分类,分析出问题产生之原因,方便采取有效对策。将此分析

结果,依其结果与原因分别绘制柏拉图。

(1)结果分类包含不良项目、场所别、时间别、工程别。

(2)原因分类包含材料(厂商、成份等)。方法(作业条件、环

境等)、人(熟练度、经验等)、设备(机械、工具等)。

步骤2:决定搜集数据期间;并按分类项目在期间内搜集

数据。视问题情况,选择恰当期限(如:1周、1月等)

来搜集数据。

步骤3:依分类项目别,做数据整理,并做成统计表。品管七大手法dg第19页二.柏拉图制作方法(2/3)

(1)按各项目出现数据之大小排序,其它项目排在最终一项,并

计算其累计数。

(2)计算各项目数据所占比率及累积数之影响度。

(3)其它项不可大于前三项,若大于时应细分。

不良率(%)=各项不良数÷总检验数×100

步骤4:记入图表只并依数据大小排列画成柱状图。

(1)于图表用笔记入纵轴及横轴。纵轴左侧填入不良数、不良

率,纵轴右侧刻度表示累计影响度(比率);在最上方刻

100%,左方则依搜集数据大小做适当刻度。其它项则记在

最右边。

(2)横轴与纵轴应做适度百分比,横轴不宜长于纵轴。

步骤5:绘累积曲线。

(1)

点上累积不良数(或累积不良率)。

(2)

用折线连结。品管七大手法dg第20页二.柏拉图制作方法(3/3)

步骤6:绘累积比率。

(1)纵轴右边绘折线终点为100%。

(2)将0~100%间分成若个等分,把%分度记上(即

累积影响度)。

(3)标出前三项(或四项)之累计影响度是否>80%

或靠近80%。

步骤7:记入必要事项。

(1)标题(目标)。

(2)数据搜集期间。

(3)数据累计(总检验数、不良数、不良率…等)。

(4)工程别。

(5)作成者(包含统计者、绘图者)/作成时间。

品管七大手法dg第21页柏拉图示例

87.07%缺点项目废品数(件)频率(%)累计频率(%)断筋174636.2336.23糊盘153731.8968.12氧化91318.9587.07砂眼49310.2397.3其它1302.7100累计4819100铸板不良统计表

08年1~6月铸板不良柏拉图作图/日期:××/08年7月9日品管七大手法dg第22页第四章特征要因图

一.何谓特征要因图?

用于寻找造成问题产生原因,即分析原因与结果之间关系一个方法。因为形状就像魚骨头,所以又叫魚骨图.(也称为因果图、魚刺图)

品管七大手法dg第23页二.用头脑风爆法制作特征要因图

1.决定问题或品质特征

2.尽可能找出全部可能会影响结果原因

3.找出各种原因之关系,在魚骨图中用箭头连

4.依据对结果影响主要程度,标出主要原因

5.在魚骨图中标出必要信息

此方法包含两项活动:一.找原因;二.系统整理出,发散整理法(头脑风爆法)这些原因品管七大手法dg第24页三.特征要因图思索标准

一、脑力激荡法(头脑风暴法)四标准:

1.自由讲话2.意见越多越好

3.禁止批评他人4.搭便车(即沿着他人观点思索)

二、5W1H法:

Why:

为何做;What:做目标是什么;

Where:在什么地方做;When:在什么时间做;

Who:由什么人来做;How:怎样去做.

三、4M1E法:

4M:Man人、Machine机器、Material物料、Method方法、

1E:Environment环境

四、原因链法:5个WHY品管七大手法dg第25页四.绘制特征要因图注意事项:

1.充分组织人员全方面观察,把握脑力激荡法原

则,让全部组员表示意见及观点;从人、

机、料、法、环、测、管理(6M1E)方面寻找;

2.列出要因应给予层别,针对初步原因,展开深

层挖掘(能采取办法);

3.绘制特征要因图时,重点应放在为何会有这

样原因,而且依照5W1H方法;

4.一个质量特征对应一张因果图;

品管七大手法dg第26页特征要因图之画法:1/3

一、决定问题特征

二、画一粗箭头,为主骨,表示制程为何饭菜不好吃?品管七大手法dg第27页特征要因图之画法:2/3三、原因分类几个大类,且以方框框起来---中骨四、加上箭头大分枝,约60°插到母线---子枝材料方法锅子人为何饭菜不好吃?品管七大手法dg第28页特征要因图之画法:3/3

五、寻求中/小原因,并圈出重点时间材料人方法锅子为何饭菜不好吃?不熟练品管七大手法dg第29页制造人成本方法交期没有生产计划配合没有样板生产条件差订单信息掌握不准确没有交货意识利润低运输成本高安全库存量少物品管制不适当存入位置不足单方面决定交货期短数量少,没有交货计划找原因特征要因图示例□为何交货期延迟品管七大手法dg第30页第五章散布图

一.何谓散布图?

散布图就是研究成对出现不一样变数间相互关系座标图.即把相互相关联特征对应数据,在方格纸上以纵轴表示结果,以横轴表示原因;然后用点表示出分布形态,依据分布形态来判断特征间相互关系.

这里讲数据是成双,普通来说成对数据有三种不一样对应关系:

1.原因与结果数据关系

2.结果与结果数据关系

3.原因与原因数据关系品管七大手法dg第31页二.散布图制作步骤:

1.搜集足够资料(对应数据),最少30对,

并整理写到数据表上;

2.找出数据之中最大值和最小值;

3.画出座标刻度,计算组距,横坐标表示原

因,纵坐标表因变数(结果);

4.将各组对应数据标示在座标上;

5.视图形态正确判断变数之间关系;品管七大手法dg第32页散布图研判普通来说有六种形态:1.在图中当X增加,Y也增加,也就是表示原因与结果有相正确正相关,以下列图所表示:三.散布图研判:XY0品管七大手法dg第33页2.散布图点分布较广但有向上倾向,X增加,普通Y也会增加,但非相对性,也就是就X除了受Y原因影响外,可能还有其它原因影响着X,这种形态叫做弱正相关或称为似正相关XY0品管七大手法dg第34页3.在图中当X增加,Y反而降低,而且形态展现一直线发展现象,这叫做完全负相关,以下列图所表示:Y0X品管七大手法dg第35页4.当X增加,Y降低幅度不是很显著,这时X除了受Y影响外,还有其它原因X,这种形态叫做弱负相关或称非显着性负相关,以下列图所表示:Y0X品管七大手法dg第36页5.假如散布点分布展现杂乱,没有任何倾向时,

称为不相关,也就是X与Y之间无明也就是没有

任何须定关系.以下列图所表示:Y0X品管七大手法dg第37页6.假设X增加,Y也随之增加,不过当X增加到某一值之后,Y反而开始降低,所以产生散布图点分布有曲线倾向形态,称为曲线相关,以下列图所表示:Y0X品管七大手法dg第38页YXYXYXYX0000强正相关弱正相关强负相关弱负相关四.散布图示例品管七大手法dg第39页第六章直方图一.何谓直方图

直方图就是用于分析和掌握资料分布情况,从而推断特征总体分布状态一个统计方法.即为:将所搜集数据、特征或结果值,用一定范围在横轴上加以区分几个相等区间,将各区间内数据累积面积用柱状画出图形.品管七大手法dg第40页二.直方图制作步骤:1.搜集数据并统计.2.找出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3.计算全距.(在全部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差)

4.决定组数与组距:决定组数:1.组数过少,虽可能得到简单表格,但却失去次数分配本质;2.组数过多,即使表列详尽,但无法到达简化目标.3.【有异常值应先除去再分组】;4.数据之分组可参考下表:

数据数组数50~1006~10100~2507~12250个以上10~20品管七大手法dg第41页二.直方图制作步骤:决定组距:组距全距/组数.5.决定各组上组界与下组界:最小一组下组界=最小值-测定值最小位数/2,(测定值最小位数确定方法:如数据为整数,取1;如数据为小数,取小数所准确到最终一位【0.1、0.01……

】)最小一组上组界=下组界+组距第二组下组界即为最小一组上组界,其余依这类推6.决定组中心点:各组组中点=下组距+组距/27.制作次分配表:将全部数据依数据依其数值大小划记号于各组组界,并计算出其次数.8.制作直方图:以横轴表示各组组中点,纵轴表次数,绘出直方图注意事项:确定过程特征和计量标准值;搜集数据必须是计量值;数据搜集最少50-100个;品管七大手法dg第42页三.直方图实例1

某电缆厂有两台生产设备,最近,经常有不符合规格值(135~210g)异常产品发生,今就A、B两台设备分别测定50批产品,请解析并回答以下问题:1.作全距数据直方图.2.作A,B两台设备之层别图3.叙述由直方图所得情报品管七大手法dg第43页搜集数据以下:A设备

B设备120179168165183156148165152161168188184170172167150150136123169182177186150161162170139162179160185180163132119157157163187169194178176157158165164173173177167166179150166144157162176183163175161172170137169153167174172184188177155160152156154173171162167160151163158146165169176155170153142169148155品管七大手法dg第44页解:1.全体数据之最大值为194,最小值为119

依据经验值以及查分组参考表取组数为:10

组距=(194-119)/10=7.5取8

最小一组下组界=最小值-测定值之最小位数/2=119-1/2=118.5

最小一组上组界=下组界+组距=118.5+8=126.5品管七大手法dg第45页作记数分配表序号组界组中点全体A设备B设备次数次数次数1118.5~126.5122.5222126.5~134.5130.5113134.5~142.5138.5444142.5~150.5146.58175150.5~158.5154.5172156158.5~166.5162.5218137166.5~174.5170.5231678174.5~182.5178.5141319182.5~190.5186.59910190.5~198.5194.511累计1005050品管七大手法dg第46页1.全距数据之直方图SL=135SU=210品管七大手法dg第47页2.1作A设备之层别直方图SL=135SU=210品管七大手法dg第48页2.2作B设备之层别直方图SU=210SL=135品管七大手法dg第49页项目全体A设备B设备形状稍偏左正常稍偏左分布中心与规格中心相比较,稍为偏左,若变动大,则有超出规格下限现象全部在规格界限内,没有不良品出现分布中心与规格中心值比较,稍为偏左,若变动大,则有超出规格下限现象结论B设备可能发生超出下限现象,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使用数据平均值右移到规格中心.A设备若能使CP值再适当调小,则将愈加好.3.结论品管七大手法dg第50页四.怎样依据图分布状态判断说明:中间高、两边低,有集中趋势;结论:左右对称分配,表示规格、重量等计量值相关特征处于受控状态,制程情况良好.1.理想型如图所表示→品管七大手法dg第51页1.说明:图形柱形高低不一,呈锯齿状态,不正常分配是制作直方图方法或数据搜集(测量)方法不正确所造成.2.结论:A作图分组分太多;B提供数据为假数据;

C品质要求精密,但测量器具精密度不够;

D混有较大特征数据,若所以应层别后再分析.

2.锯齿型如图所表示→品管七大手法dg第52页1.

说明:有一端被切断。2.结论:对于品质要求较严时多出现此现象,造成此情况原因:A为数据经过全检会出现形状;B制程中,当量测精度足够时,模含有较大松动或磨损时也会出现此情况。3.绝壁型如图所表示→品管七大手法dg第53页1.说明:有两个高峰出现。2.结论:此情况详细可能产生原因为:

A有两种分配相混合,如两机台或两批原材料有差异时,会出现此种形状,应给予层别后再作直方图;B搜集数据人员提供假数据;

C因制程中出问题而做了较大调整时。

4.双峰型如图所表示→品管七大手法dg第54页1.说明:在右端或左端数据存在断层,呈孤立小岛状.

2.结论:此情况分析较轻易:普通为数据输入有误,有混料现象,数据较少,而分组过多。

5.离散型如图所表示→品管七大手法dg第55页1.说明:形状为高原状

2.结论:不一样平均值分配混在一起,应层别后再作直方图比较。出现此情况原因:A新人员做假数据;B量测时,数据太少或密度太大。C量测仪器设备精度不够。6.高原型如图所表示→品管七大手法dg第56页五.与规格值或标准值作比较1.符合规格A.理想型:制品良好,能力足够,制品在规格界限内,且平均值与规格中心一致,平均值加减3倍标准差为管制界限,制程稍有变大或变小都不会超出规格值.是一个最理想直方图.规格下限规格上限品管七大手法dg第57页B.一侧无余域:制品偏向一边,而另一边有很大空间余域,若制程再变大(或变小),很可能会有不良发生,必须设法使制程中心值与规格中心值吻合才好规格下限规格上限品管七大手法dg第58页C.两侧无余域:制品最小值均在规格内,但都在规格上下两端,且其中心值与规格中心值相吻合,虽没有不良发生,便若制程稍有变动,就会有不良品发生之危险,要设法提升制程精度才好.规格下限规格上限品管七大手法dg第59页2.不符合规格A.平均值偏左(或偏右)

假如平均值偏向规格下限并伸展至左边规格下限或右边规格上限,但制程呈常态(正态)分布,此即表示平均位置偏差,应对固定设备、机器、原因等方向去追查.规格上限规格下限品管七大手法dg第60页B.分散度过大:实际制程最大值与最小值均超出规格值,有不良品发生,表示标准差太大,制程能力不足,应针对人员、方法等方向去追查,要设法使产品变异缩小,或是规格要求订太严,应入宽规格要求.下限上限品管七大手法dg第61页C.完全不在规格界限内:表示制程之生产没有依照规格要求去考虑,或规格订得不合理,根本无法到达等原因造成.规格下限规格上限品管七大手法dg第62页六.直方图应用注意事项1.直方图可依据数据分布形状来观察制程是否正常.2.制程产品分布图可与标准/规格值作比较,看有多大差异.3.观察数据分布状态,从而确定是否有必要再深入层别.品管七大手法dg第63页第七章管制图一.何谓管制图:管制图是用于分析和控制过程质量一个方法。管制图是一个带有控制界限反应过程质量统计图形,图纵轴代表产品质量特征值(或由质量特征值取得某种统计量);横轴代表按时间次序(自左至右)抽取各个样本号;图内有中心线(记为CL)、上控制界限(记为UCL)和下控制界限(记为LCL)三条线(见下列图)上控制界(UCL)下控制界限(LCL)中心线(CL)品管七大手法dg第64页二.管制图作用和分类从每日生产产品零乱数据中,找出经常发生和偶然发生事故数据,方便帮助找出问题原因,这就非先靠管制图不可.

管制图分为两大类:计量型管制图、计数型管制图;计量型态:可度量。商品制造品质评定标准如:直径、容量、重量计数型态:能够计数。通俗了解为几个?百分之几?如:不良品数、缺点数、不合格率等。品管七大手法dg第65页三.计量型管制图作为管制制程计量型管制图,首先以平均数管制图管制平均数改变,以全距管制其变异情形.本节将介绐平均数与全距管制图,将就管制图在制程中每一步详见描述.常见计量型管制图以下:数据名称管制图计量值平均数与全距管制图X—R管制图平均数与标准差管制图X—S管制图品管七大手法dg第66页实例:平均数与全距管制图某工厂制造铜棒,为控制其质量,选定内径为管制项目,并决定X-R管制图来管制该制程内径量度,并于每小时随机抽取5个样本测定,共搜集最近制程数据125个,将其数据依测定次序及生产时间排列成25组,每组样本5个,统计数据以下:样本组X1X2X3X4X5140403843412404239393934239414340440403942415423942434064341414041743383742418374343354094039424144103941413638114044424039品管七大手法dg第67页样本组X1X2X3X4X5124338394142133840363941143635393839154039403948164246464747173640434143183739403842194037393943204740393640214037404342223939394045233133353935244040404142254644414139品管七大手法dg第68页样本组123456789平均数40.439.84140.441.241.241.239.641.2全距534342685样本组101112131415161718平均数394140.638.837.441.245.640.639.2全距555549575样本组19202122232425备注:N=5时平均数39.640.440.440.434.640.642.2A2=0.511全距61166827D3=0总平均值X=40.264全距平均值R5.44D4=2.115品管七大手法dg第69页X管制图上下限:CL==40.264UCL=+=43.044LCL=-=37.484R管制图上下限:CL==5.44UCL==11.51LCL==0A2RA2R品管七大手法dg第70页UCL=43.044CL=40.264LCL=37.484品管七大手法dg第71页R管制图UCL=11.51CL=5.44LCL=0品管七大手法dg第72页分析结论

在管制图中有第14个、第16个和第23个样本组点分别超出管制上限及管制下限,表示制程平均数发生改变,而R管制图并无点超出界限或在界限上,表示制程(不受控)变异并未增大.品管七大手法dg第73页四.计数型管制图常见计数值管制图类型数据名称管制图计数值不良率管制图P管制图不良个数管制图NP管制图缺点数管制图C管制图单位缺点数管制图U管制图品管七大手法dg第74页P-Chart控制图

·制作方法:A.取样:确保正常生产条件基础相同标准,按时间次序将样本分成若干组(普通在25组以上),从每组中抽取样本大小为n样本,检验出样本中不良品个数Pn;B.填写数据表,计算每个样本组不良率P,(P=Pn/n)及总平均不良率P=∑Pn/∑nC.计算中心线及控制界限中心线CL=控制上限UCL=控制下限LCL=D.作图:将每个样本组之不良率所对应数据点描在P控制图上。

品管七大手法dg第75页

·制作P管制图之注意事项:A不合格品个数普通要求每个样本组中最少要含1~5个不合格品。B为了便于计算,样本组之样本大小尽可能相同,当可预先知不良C样本组数普通取25组以上。D样本大小n与控制界限之间关系,由公式可见UCL/LCL=当n增大时,控制界限变窄,这时生产过程中有波动就会使一些点超出控制界限而成为无须要严格控制;反之,当n减小时,控制界限变宽,这时生产过程变异又经常不被发觉,即不良率P=0点增多,不宜作图;所以实际不良率很小,而又不能增大n时,能够从控制目标同发,严格收缩检验规格标准方法来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