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探讨_第1页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探讨_第2页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探讨_第3页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探讨_第4页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探讨

【Summary】目的:分析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5月-2021年11月脑卒中偏瘫患者共132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66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相关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生存质量评分、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相关指标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联合综合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偏瘫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改善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值得推广。【Keys】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效果脑卒中是中老年人比较常见的疾病,有缺血性和出血性,大多数人的运动和脑神经功能都有一定的障碍,偏瘫是最常见的。脑卒中偏瘫由于中枢神经损伤而引起的本研究发现,脑卒中病人的自我照顾能力下降,有较高的认知障碍,且有较大的负面情绪,会对病人的生存品质造成严重的影响。康复疗法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和运动功能,而传统的药物和基础康复训练仅注重康复运动功能,而不能达到很好的恢复神经功能。综合康复疗法通过训练饮食、运动等生活能力,采用针刺疗法、物理康复等来调整神经中枢的兴奋性,激活休眠的神经组织,实现代偿,重建神经功能,恢复神经功能[1]。本研究分析了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21年5月-2021年11月脑卒中偏瘫患者共132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66例。其中,对照组男44例,女22例,年龄61-78(65.12±2.21)岁。观察组男42例,女24例,年龄61-76(65.45±2.24)岁。两组统计学比较显示P大于0.05。本研究经伦理批准。1.2方法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常规给予甘露醇、降低血压、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综合康复治疗。(1)心理康复。康复治疗师会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情感上的安慰、言语上的鼓励,尽可能地满足病人的需要,促进双方的感情,让病人在治疗中保持愉快的心情。(2)针刺。取太冲、足三里、曲池、合谷、外关、患肢阿是穴,用补法针灸30分钟,一天一次,连续10天。(3)肢体康复训练。建议病人尽早进行体位转换、患肢主动或被动运动、坐位平衡训练、站立平衡训练、ADL训练(包括穿衣、洗漱、上洗手间等)训练。在运动过程中,病人可以忍受,并且不会感觉到疲惫。①体位干预。应视脑卒中患者的病情,采取仰卧、健侧、患侧三种体位。健侧卧位:将头朝向患者一侧,用枕垫将上臂置于患侧,肩膀弯曲90度,手腕和手指关节充分伸展;在受累一侧,尽可能地伸直上臂,使其与躯干呈90度以上,伸直肘部,掌心向上;平躺:患侧上肢稍高,有枕头,小腿垫高。帮助患者在两个小时内进行一次姿势调整。②按摩干预。定期按揉防止长期卧床引起的肌肉萎缩,以每日2~3次为宜,每次15-30分钟,由近到远,由轻到重,由慢到快。③运动干预。病人的锻炼包括被动训练与积极训练,被动训练是指护士协助病人缓慢活动,病人习惯后,增加动作的幅度和速度;积极运动是指病人自觉进行的活动,如握手、桥步、移动病床等;积极运动是指病人有自主的活动能力,如握手、移动桥位、移动病床等。病人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先慢慢起身,然后半坐,观察病人有没有晕眩、其他不适,当病人习惯后,再慢慢站直,直至坐直。病人在站立训练期间,可以在护士的帮助下缓慢站起,再用辅助站立装置来减轻病人的腿部重量,具体的时间要视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④行走和自理能力训练。病人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逐步进行步行锻炼,并在护士或其他辅助器材的帮助下,逐步进行。在日常护理中,要穿插引导病人逐渐学会洗脸、梳头、穿衣,逐渐提升自己的生活能力。⑤物理疗法。采用电脑中频(热透)治疗仪对患者进行治疗,将治疗仪的塑料极板置于患者患侧肢体肌肉的起始及终止处,进行电刺激治疗,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30min。(4)吞咽功能训练。①体位:病人采用身体30°平躺,头向前弯曲,用枕垫支撑偏瘫一侧的肩膀,康复医师在病人的身体一侧;这时练习,食物不容易从嘴里流出,有利于将食物送到舌头根部。②食品选用:选用质地均匀、质地均匀、粘性适中、不易松软、易咀嚼、易流经咽喉和食管等部位的食品,且不易在粘膜上留下痕迹,同时要注意到食品的色泽、香气和温度。③进餐速度:进餐的速度比正常人要慢,每次咀嚼、吞咽的时间为45分钟。④吞咽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进行治疗,每天给予吞咽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进行训练。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相关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生存质量评分、总有效率。1.4疗效标准显效:神经功能改善50%以上,生活自理;有效:神经功能改善18%以上;无效:达不到以上标准。排除无效率计算总有效率[2]。1.5统计学方法在SPSS22.0软件中,计数x2统计,计量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2结果2.1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相关指标比较治疗前二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相关指标比较,P>0.05,而治疗后两组肢体运动功能相关指标均改善,而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相关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相关指标比较组别时期左右步长差(cm)步速(步/分)Fugl-Meyer评分BBS积分观察组干预前1.27±0.3720.07±3.1262.97±1.7215.97±1.72干预后0.58±0.1641.18±13.7182.58±3.2642.58±3.26对照组干预前1.25±0.3620.06±3.1262.85±1.1615.85±1.16干预后1.08±0.2225.73±10.2972.28±1.1233.28±2.122.2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生存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前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生存质量评分比较,P>0.05,而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生存质量评分均改善,而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生存质量评分比较组别时期NHISS评分Barthel指数生存质量评分观察组干预前23.37±5.7218.95±2.9272.33±5.52干预后10.18±1.7178.22±3.5992.45±8.96对照组干预前23.95±5.1618.75±2.9171.02±5.12干预后13.43±2.2957.11±3.9481.71±6.292.3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3.表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例数(%)]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对照组(66)2334957(86.36)观察组(66)3828066(100.00)X27.215P0.0073讨论脑卒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以中老年人为主。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老龄化社会的临近,老龄人口的迅速增长,同时也是脑梗死等多种疾病的高发群体,因此,造成了越来越多的脑卒中患者。脑卒中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一般病人经过治疗后,病情会好转,但可能会导致偏瘫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还会导致病人的平衡功能下降、行动迟缓、走路不稳,从而大大提高发生意外事故的几率。由此可见,脑卒中后偏瘫的危险大,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康复疗法对于脑卒中病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3]。本文针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进行了全面的康复训练,在康复训练和运动训练中,可以促进病人的神经肌肉反应,改善肌力,增强病人在运动时的协调能力,并能促进侧支循环的轴突突触连接,从而促进大脑功能的重塑,防止肌肉萎缩、肌力减退、关节挛缩等并发症的出现,从而使病人的生存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除此之外,心理疗法在脑卒中患者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而功能性电刺激可以促进相应肌肉的活动,从而达到兴奋神经、增强患肢肌力、减少肌张力的目的[4]。通过针灸可以达到化瘀活血、补血、疏通经络的目的,可以调节经脉的气血,从而促进脑部和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从而刺激大脑皮质,从而增加患肢的感官传递给大脑的信息,从而促进四肢的功能的恢复。而吞咽治疗仪是一种新型的吞咽治疗方法,通过预先设定的高强度的刺激程序,刺激咽部肌肉,使其产生相应的运动,或者模仿正常的自发动作,从而提高或恢复受刺激的肌肉和肌肉的功能[5-6]。吞咽治疗器是利用电流来刺激喉返神经、舌下神经、舌咽神经等与吞咽有关的神经,以减轻神经麻木,促进瘫痪的神经功能,增强吞咽肌的活动能力,增强吞咽肌的活动能力,增强吞咽肌的功能,改善喉部的血液循环,使吞咽反射弧的修复和重建。如果患者在初期不主动吞咽,可与水或食物搭配,可有效改善软腭及咽部的敏感度,提升摄食吞咽的注意力。但不能彻底刺激口腔肌肉,要加强口腔脸部肌肉的锻炼,提高饮食的吞咽功能。改变姿势可以阻止食物进入呼吸道。采用积极的综合疗法,使病人在一个疗程内达到较好的疗效,为脑卒中病人的早期康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相关指标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常规联合综合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偏瘫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改善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值得推广。Reference:[1]万燕.中频脉冲治疗仪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2,46(12):1489-1491.[2]伍优爱.神经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和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07):85-88.[3]程枭,杨威,陈林,谭同才.镜像疗法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和平衡功能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1(12):1118-1121.[4]王兴蕾,颜辉,谢琪,钟娟平,豆欣蔓.镜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