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蒿汤加减治疗乳腺癌化疗肝损伤的临床研究_第1页
茵陈蒿汤加减治疗乳腺癌化疗肝损伤的临床研究_第2页
茵陈蒿汤加减治疗乳腺癌化疗肝损伤的临床研究_第3页
茵陈蒿汤加减治疗乳腺癌化疗肝损伤的临床研究_第4页
茵陈蒿汤加减治疗乳腺癌化疗肝损伤的临床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茵陈蒿汤加减治疗乳腺癌化疗肝损伤的临床研究

【Summary】目的:分析乳腺癌化疗肝损伤采取茵陈蒿汤加减治疗后产生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3月到2022年3月接收80例乳腺癌化疗肝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40例实施基础治疗,设定为对照组,40例在基础治疗上加入茵陈蒿汤加减治疗,设定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茵陈蒿汤加减治疗乳腺癌化疗肝损伤效果较明显,值得临床重视并采纳。【Keys】茵陈蒿汤;乳腺癌;化疗;肝损伤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女性机体危害十分大。化疗为乳腺癌常见治疗方法,但是化疗药物中存在一定毒副作用会引起肝损伤。肝损伤会加重病情,严重情况下会终止化疗。对于乳腺癌化疗后引起的肝损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应积极采取有效方法。茵陈蒿汤加减治疗能够改善肝功能,减少炎症反应[1-2]。此次研究则分析乳腺癌化疗肝损伤采取茵陈蒿汤加减治疗后产生的效果。详细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3月到2022年3月接收80例乳腺癌化疗肝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40例实施基础治疗,设定为对照组,40例在基础治疗上加入茵陈蒿汤加减治疗,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年龄范围33岁到60岁,平均年龄40.22±2.17岁。观察组年龄范围32岁到62岁,平均年龄40.27±2.23岁。两组平均年龄无明显差异,(P>0.05)。纳入标准:①均为女患者。②均了解本文研究内容,目的。③均为乳腺癌化疗肝损伤患者。排除标准:①精神异常,沟通困难,认知障碍。②化疗前存在肝功能异常患者。③合并病毒性肝炎。④药物过敏史。⑤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1.2方法对照组实施基础治疗,观察组加入茵陈蒿汤加减治疗。1.2.1对照组引导患者饮食清淡,卧床休息,给予肌苷片(河南中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3424),用法用量:口服,每次0.4g,每日三次。葡醛内酯片(北京太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655),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00mg,每日三次。持续治疗一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茵陈蒿汤加减治疗,主要成分为茵陈蒿12g

黄芩12生大黄6后下赤芍15栀子12车前草30包煎泽泻15柴胡12枳壳12郁金12五味子12焦山楂15白术15金钱草15甘草9。将其熬制为水,每日一剂,分为两次口服。持续治疗一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1.3疗效标准根据《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症候部分》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肝功能恢复正常,其他临床症状均消失。有效:肝功能恢复60%以上。其他症状明显改善。无效:肝功能未改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分析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水平。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头晕+恶心呕吐+皮疹)/总例数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得出结果,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表1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n,(%)]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对照组4015(37.50%)23(57.50%)2(5%)95%(38)观察组4012(30%)21(52.50%)7(17.50%)82.50%(33)χ2-1.2580.5050.5057.825P-0.2620.4770.4770.0052.2分析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水平

对照组治疗后谷丙转氨酶(87.23±17.66)U/L、谷草转氨酶(91.20±20.14)U/L、总胆红素(39.22±6.77)umol/L;观察组治疗后谷丙转氨酶(58.46±12.22)U/L、谷草转氨酶(76.60±12.25)U/L、总胆红素(30.02±5.67)umol/L;两组谷丙转氨酶(t=6.754,P=0.001)、谷草转氨酶(t=3.795,p=0.009)、总胆红素(t=4.660,p=0.001)。得出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2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头晕1(2.50%)例,恶心呕吐1(2.50%)例,皮疹1(2.5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7.50%(3例)。观察组头晕1(2.50%)例,恶心呕吐1(2.50%)例,皮疹0(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5%(2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X2=0.533,P=0.465)。得出结果,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讨论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化疗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虽然这种方式能尽快控制住患者的病情,但是也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一些负面作用,肝损伤就是其中的一种。

肝损伤会直接影响化疗效果,所以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控制方法。中医学将乳腺癌化疗后肝损伤归纳为黄疸、积聚等范畴,认为此病发生和肝胆郁积、肝失疏泄等密切相关。在治疗上应该重点为泄热、利胆、退黄为主。茵陈蒿汤药材成分有茵陈蒿,黄岑,生大黄,赤芍,栀子,车前草,泽泻,柴胡,枳壳,郁金,五味子,焦山楂,白术,金钱草,甘草[2-3]。将其结合应用于治疗肝损伤能够改善肝功能,缓解炎症反应[4]。茵陈蒿汤和常规药物治疗肝损伤能够促使患者黄疸、发热等症状快速改善,促使肝功能增强[5-6]。此次研究则分析乳腺癌化疗肝损伤采取茵陈蒿汤加减治疗后产生的效果。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综上所述,茵陈蒿汤加减治疗乳腺癌化疗肝损伤效果较明显,值得临床重视并采纳。Reference[1]林麟,胡岗,蒋凉凉等.茵陈蒿汤合三仁汤联合体腔热灌注治疗肝胆湿热型肝癌恶性腹水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22,19(24):15-20.[2]邹增城,郭文海,李永伟.小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减辅治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综合征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2,38(07):1127-1129.[3]何守敏,傅军,王梽等.茵陈蒿汤对梗阻性黄疸肝胆湿热证术后IL-6及免疫功能的调控作用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22,60(14):143-145+149.[4]张玉梅,朱琳,师健等.茵陈蒿汤对肝癌原位移植瘤小鼠肝脏胆汁酸和肠道微生态的影响[J].光明中医,2022,37(16):2939-2942.[5]常燕,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