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草甘膦:此为灭生性除草剂,适用于新开荒地以及其它多年生杂草多的地块防除早春杂草。新开荒地以及多年生杂草多的地块适当的晚播,待杂草出齐后大豆出苗前2〜3天喷施草甘膦。咪唑乙烟酸:属于选择性杂草,能防除稗草,苋,苍耳,龙葵,狗尾草等,此属于长效除草剂,敏感作物有甜菜,马铃薯,白菜,茄子,亚麻,向日葵,玉米,辣椒,大葱,番茄,西瓜,白瓜,水稻等。用于大豆播后苗前土壤处理。乙草胺混绿嘧磺隆:大豆播种前或播种后出苗前3〜5天每公顷90%乙草胺1.7〜1.95升混20%嘧磺隆60〜75克,对水220〜305升均匀喷雾。优点除草效果好,基本能控制大多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注意,在低洼积水地块易发生药害。乙草胺混2,4-D丁酯或2,4-D异辛酯:一般用于大豆播后苗前做土壤处理,每公顷用50%乙草胺2.0〜3.0升或90%乙草胺1.7〜2.0升混72%2,4-D丁酯0.8〜1.0升或90%2,4-D丁酯0.45〜0.6升,对水230〜300升均匀喷雾,此配方要严格掌握用药时期,在大豆拱土期施药会产生严重药害。我省大豆田苗后除草剂配方(1).12.5%拿捕净0.75〜1.0升+48%广灭灵0.6〜0.75升+25%氟磺胺草醚0.6〜0.7升。⑵.12.5%拿捕净0.75~1.0升+48%广灭灵0.6~0.75升+48%苯达松1.5升。(完)大豆是植物蛋白食品及饲料的主要来源,也是榨油的原料之一。中国目前每年种植面积达750多万公顷,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6.7%,总产量的2.5%o大豆长期栽培中形成了复杂的杂草群。常见的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有稗草、狗尾草、金狗尾草及马唐、野燕麦、牛筋草等;一年生阔叶杂草有苍耳、苋;龙葵、凤花菜、铁苋菜、香薷、水棘针、狼把草、柳叶刺蓼、酸模叶蓼、猪毛菜、藜、菟丝子、鸭跖草、马齿苋、猪殃殃等;多年生杂草有问荆、苣荬菜、刺儿菜、芦苇等。大豆田除草剂的施药方式主要为播前混土处理、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和苗后茎叶处理。可根据田间杂草种群的发生情况,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施药方式和除草剂种类。播前、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的特点是:防除杂草于萌发期和造成危害之前,防患于未然;早期控制杂草,可以延迟或减少中耕次数。播前施药混土只需较少降雨和土壤水分;干早对药效的影响不大;播前施药混土能增强对深层出土的一年生阔叶杂草和部分禾本科杂草的防治;采用大雾滴喷雾,可以减轻和防止对周围敏感作物的危害;可以秋施,避免春施时土壤干旱和跑墒。播后苗前施药要求施药后必须保持土壤湿度;否则药效差,甚至无效。同时,苗前施药还存在其他问题,如药量与药效受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PH值的影响;在沙质-土壤中,大雨会将某些除草剂淋到大豆种子的发芽部位而发生药害。如果苗前施药效果不理想,可以采取苗后施药的方式补救。苗后茎叶处理的特点是:受土壤类型和湿度的影响小;针对性较强,可以根据实际草害用药。但其杀草谱多数较窄;且用药时易对周围作物造成危害;有些高温时使用的除草剂对大豆也会造成危害;干早时,杂草缓慢生长,药效不好;另外除草时间越晚大豆的生长及产量受到的影响越大。因此,对大豆田杂草进行化学防除时,当田中杂草以分散方式发生时,应尽量以苗前土壤处理方式施药,且要选择持效期稍长的除草剂品种。北方早春多旱季,多风,应尽量选择播前土壤处理;水分充足的地区可选用播后苗前处理;杂草以集中方式发生时,选择土壤处理与茎叶处理均可。土壤处理时可选择持效期稍短的除草剂,茎叶处理应在大部分杂草发生后施药。从发展可持续农业的角度来考虑,推荐以苗后茎叶处理为主。大豆植物学特征(一)根系大豆为直根系,有主、侧根之分,主根上长出许多侧根,主根长到一定程度后,发育不明显,因此主、侧根难以分辨。根系人土深度约l米左右,侧根先水平生长,之后急转直下生长,使整个根系形如钟罩。大束根系80%以上分布在5—20厘米土层中,10%分布在20—30厘米土层中,只有少量根系分布在30厘米土层以下。靠近地表的茎基部,由于培土会产生许多须状不走根,同样有吸收作用,加强中耕会促使不定根的量增加。大豆根系着生许多根瘤。根瘤菌的生命活动,是靠大豆植株光合产物作为能源,同时吸收空气中游离的氮素,固定成含氮化合物,供大豆生长发育之需。根瘤菌固定的氮素,可占大豆需氮量的1/3—1/2,是大豆重要肥料来源。固氮菌是好气性细菌,土壤疏松、通透性能好,有利根瘤菌的生长、发育。(二)茎大豆茎的生长习性因品种而异。有直立丛生型的,也有半蔓生和蔓生型的。主茎下部腋芽可形成分枝,上部的腋芽多形成花芽。生长环境条件良好时,有利主茎基部腋芽早发育成分枝。分校多且粗状的大豆单产高。大豆依据茎的生长习性划分为三种类型。1.蔓生型主茎细而长,分枝发达,主茎和分枝的粗、细、长、短区别不明显,植株上部具有明显的缠绕性或匍匐性,叶片和种子均较小,多为无限结荚习性,在系统发育上近原始类型,抗逆性强,不耐水、肥,产量较低。半蔓生型主茎较粗,茎的上部细而有时缠绕,在水肥充足的条件下,缠绕性较强,在土壤瘠薄,水、肥不足时,就直立不倒,无限结荚习性品种属此类。直立型植株矮,节间短,茎秆粗壮直立不倒,分枝短且少,荚密耐水、肥,多为有限结荚习性,一般产量高。大豆茎上长叶的地方为节。节与节之间叫节间。主茎上的节间多少、长短因品种和栽培条件而有所不同,通常节数多的高产。过于密植或迟播种,会使节数减少而减产。大豆幼茎分绿色的紫色两种,绿色茎开白花,紫茎开紫花。茎的颜色可以作为苗期鉴定品种的标志。(三)叶大豆叶片出苗后的初生叶为单叶,从第二节以上几乎全部是由三个小叶片组成的复叶。有的是五个或七个小叶片组成复叶。在同一植株居于上部的叶片较下部叶片细长些。在多数条件下,阔叶形的品种产量较高。但狭长叶形的品种透光性好,适于密植栽培。(四)花大豆的花很少,为蝶形花,着生在叶腋间的茎上和茎的顶端,花朵聚生在花梗上叫花簇。大豆在开花前的下午,花瓣伸出花萼片。一般在次日上午花瓣张开前,已经进行完自花授粉。因此大豆天然杂交率很低,约为0.1%—0.5%左右。(五)荚大豆的果实叫荚果,大豆荚果在植株上分布和生长习性不同,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无限结荚习性主茎和分枝的顶芽不转变成顶花序,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可保持继续生长的能力。常常一面开花结荚,一面进行茎叶生长,其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重迭时间较长。开花顺序是主茎基部的花朵先开,然后由下向上,由内向外陆续开放。这类品种开花期长,结荚分散,基部与顶部荚成熟不一致,常是基部荚已进入子粒充实阶段,而顶部尚在孕蕾开花。晚熟种多属此类型。当生长环境不适合生长时,顶端节上常在长出一二个小荚后停止生长。适合气候冷凉地区种植。亚有限结荚习性开花习性同无限开花结荚习性。也是由主茎基部先开花,逐渐向上开放,由内向外开花。但这类品种顶端结荚率较高,不是结一二个荚,而是形成一簇荚果。这类品种比无限结荚习性品种对肥、水条件要求高,在生产水平较高时能发挥生产潜力。有限结荚习性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在开花后不久,主茎和分枝顶端即形成一个顶生花簇荚果。以后节数不再增加,茎秆停止生长。主茎粗,节间短,叶柄长,叶片肥大,豆荚比较集中。一般在水、肥充足的条件下,有限结荚习性品种生长旺盛,不易倒伏,适于在生长季节较长的地区栽培。多属早熟或中熟品种。(六)种子大豆是双子叶植物,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大豆的子叶由两种颜色组成,黄色子叶大豆的种皮有五种颜色即黄、黑、青、褐、双色组成,而绿色子叶大豆的种皮只有两种颜色,即黑色和青色组成。大豆品种随种皮颜色由黄、青、黑、褐、双色的变化,含油量逐渐下降。同时也与纬度有关,纬度由高到低,含油量逐渐下降,蛋白质逐渐升高。大豆的一生分三个阶段、六个时期。三个阶段是:种子萌发至始花期的营养生长阶段;花始至花终的营养、生殖并进阶段;结荚至成熟的生殖生长阶段。六个时期是:幼苗期、分枝期、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一)玉米植物学特征玉米属禾本科玉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须根系发达,60%〜70%分布在0〜60cm的土层中,最深可达150〜200cm,故能从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近地面的茎节上轮生有多层气生根,除具有吸收能力外,还可支持茎秆不致倒伏。玉米根系发育与地上部生长相适应,根系发育健壮,则可供给地上部良好生长所需水分和养分。茎扁圆形,粗壮直立,高1〜4m,粗2〜4cm,茎上有节,节间基部都有一腋芽,通常只有茎秆中部的腋芽能发育成雌穗,基部的腋芽有时萌发成为侧枝,侧枝一般不能正常结实,收籽粒用的应早期除去,以免消耗养分,影响主茎生长。叶互生,叶片数一般与节数相等。叶由叶鞘、叶片、叶舌三部分组成。叶鞘紧包着节间,其长度,在植株的下部分比节间长,而上部的比节间短,叶鞘紧抱茎秆,有保护茎秆和贮藏养分的作用;叶舌(也有无叶舌品种)着生于叶鞘与叶片交接处,薄而短,能防止雨水、害虫等侵入叶鞘;叶片外伸,一般长70〜100cm,宽6〜10cm,叶缘呈波浪状,光滑或有绒毛。玉米雌雄同株,雄花序(又称雄穗)着生在植株顶部,为圆锥花序;雌花序(又称雌穗)着生在植株中部的一侧,为肉穗花序。雄花先开,借风力传粉,为典型的异花授粉植物。因此,玉米自交系或单交种制种田,都必须进行隔离。玉米的籽粒有硬粒型、马齿型、中间型等。硬粒型玉米籽粒近圆形,顶部平滑、光亮、质硬、富角质,含有大量蛋白质,多为早熟种;马齿型玉米籽粒扁平形、顶部凹陷、光亮度较差、质软、富淀粉质,含蛋白质较少,多为晚熟种;中间型玉米介于硬粒、马齿型之间。籽粒大小差异很大,大粒种千粒重可达400g以上,最小的千粒重仅50g。颜色主要为黄、白色,其中黄色玉米胡萝卜素含量丰富。饲料玉米一般为黄玉米。(二)生物学特性玉米为喜温作物,对温度的要求因品种而异。中、早熟品种需有效积温为1800〜3000°C,而晚熟品种则需3200〜3300°C,所以夏玉米不能播种过晚,籽粒玉米要保证有130d生育期,青刈玉米也要有100d生育期。玉米种子一般在6〜7C时开始发芽,但发芽缓慢,由于在土壤中存留时间长,容易受到土壤微生物的侵染而霉烂。且苗期不耐霜冻,出现-2〜-3C低温即受霜害,所以春玉米不能播种过早。生产上通常把土壤表层5〜10cm日均温稳定在10〜12C时作为春玉米的适宜播期;夏玉米的播种越早越好。在适期播种范围内,早播有利于产量的提高。玉米拔节期要求日温度为18C以上,抽雄、开花期要求26〜27C,灌浆成熟期保持在20〜24C。玉米生育期内适温的控制主要通过选择适宜播期进行,如河南中部地区春玉米在4月中旬播种,夏玉米在6月20日前播种。玉米单株体积大,需水多,但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出苗至拔节期间,植株矮小,生长缓慢,耗水量不大,这一阶段的生长中心是根系。由于植物根系具有“向水性",为了促进根向纵深发展,应控制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拔节以后,进入旺盛生长阶段,这时茎和叶的生长量很
大,雌雄穗不断分化和形成,干物质积累增加,对水分的需求多,此期土壤含水量宜占田间持水量的70%〜80%。抽穗开花期是玉米新陈代谢最旺盛,对水分要求最高的时期,对缺水最为敏感,有人称之为“水分临界期”。如水分不足,气温又高,空气干燥,抽出的雄穗在三两天内就会“晒花”,甚至有的雄穗不能抽出,或抽出的时间延长,造成严重减产甚至颗粒无收。这个时期土壤水分宜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80%。灌浆成熟期是籽粒产量形成阶段,一方面需要水分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另一方面光合产物需要以水分为溶媒才能顺利运输到籽粒,保证籽粒高产,要保持土壤水分达田间持水量的70%〜80%。玉米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一生中对氮的需要量远比其他禾本科作物高,钾次之,对磷的需要量较少。每生产100kg玉米籽粒需吸收N3.43kg、P2O51.23kg、%O3.26kg,氮、磷、钾的比例为3:1:2.8,所以应以施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料。但玉米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的速度和数量不同,因此,玉米除施足基肥外,生长期间应分期追肥。一般来说,拔节至开花期生长快,吸收养分多,是玉米需肥的关键时期,充足的营养有利于促使玉米穗大粒多。春、夏玉米对肥料的吸收速度各异,夏玉米追肥的关键时期就是拔节至孕穗期;春玉米吸收氮较晚而平稳,到抽雄开花期达到高峰,所以春玉米除拔节、孕穗期施肥外,应适量多施粒肥,以满足后期对肥料的要求。玉米为喜光作物,在间作时,应搭配株矮耐荫的豆类和马铃薯等阴性植物。玉米又为短日照植物,在8〜10h的短日照条件下开花最快,不过长日照18h仍能开花结实。因品种不同对光照反应差别很大,并与温度有密切关系,大多品种要求8〜10h的光照和20〜25°C的温度。玉米对土壤要求不严,各类土壤均可种植,质地较好的疏松土壤保肥保水力强,能使玉米发育良好,有利于增产。土壤酸碱性宜PH5〜8,而以中性土壤为好,不适于在过酸、过碱的土壤中生长。玉米的生育期一般为80〜140d。目前生产上推广的玉米单交种,生长期一般夏播85〜95d,春播105〜120d。从播种到新的种子成熟,叫做玉米的一生。它经过若干个生育阶段和生育时期,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一)生育阶段在玉米的一生中,按形态特征、生育特点和生理特性,可分为3个不同的生育阶段,每个阶段有包括不同的生育时期。这些不同的阶段与时期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密切的联系。苗期阶段玉米苗期是指播种至拔节的一段时间,是以生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本阶段的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较快,但地上部茎、叶量的增长比较缓慢。为此,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壮的“四苗”要求,为玉米丰产打好基础。该阶段又分播种到拔节期两个时期。a.播种一三叶期一粒有生命的种子埋入土中,当外界一般经过4-6天即可出苗。等到长到三叶期,种子贮藏的营养耗尽,称为“离乳期”,这是玉米苗期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土壤水分是影响出苗的主要因素,所以浇足底墒水对玉米产量起决定性的作用。另外,种子的大小和播种深度与幼苗的健壮也有很大关系,种子个大,贮藏营养就多,幼苗就比较健壮;而播种深度直接影响到出苗的快慢,出苗早的幼苗一般比出苗晚的要健壮,据试验,播深每增加2.5厘米,出苗期平均延迟一天,因此幼苗就弱。b.三叶期一拔节三叶期是玉米一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玉米从自养生活转向异养生活。从三叶期到拔节,由于植株根系和叶片不发达,吸收和制造的营养物质有限,幼苗生长缓慢,主要是进行根、叶的生长和茎节的分化。玉米苗期怕涝不怕旱,涝害轻则影响生长,重则造成死苗,轻度的干旱,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下扎。穗期阶段玉米从拔节至抽雄的一段时间,称为穗期。拔节是玉米一生的第二个转折点,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就是叶片、茎节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和雌雄穗等生殖器官强烈分化与形成。这一时期是玉米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也是田间管理最关键的时期。为此,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中上部叶片增大,茎秆墩实的丰产长相,以达到穗多、穗大的目的。花粒期阶段玉米从抽雄至成熟这一段时间,称为花粒期。玉米抽雄、散粉时,所有叶片均已展开,植株已经定长。这个阶段的生育特点:就是基本停止营养体的增长,而进入以生殖生长为中心的阶段,出现了玉米一生的第三个转折点。为此,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保护叶片不损伤、不早衰,争取粒多、粒重,达到丰产。(二)生育期和生育时期生育期玉米从播种至成熟的天数,称为生育期。生育期长短与品种、播种期和温度等有关。一般早熟品种、播种晚的和温度高的情况下,生育期短,反之则长。生育时期在玉米一生中,由于自身量变和质变的结果及环境变化的影响,不论外部形态特征还是内部生理特性,均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这些阶段性变化,称为生育时期,各生育时期及鉴别标准如下。出苗期:幼苗出土高约2cm的日期。三叶期:植株第三片叶露出叶心2-3cm。的温度在8度以上,水分含量60%左右和通气条件较适宜时,拔节期:植株雄穗伸长,茎节总长度达2-3cm,叶龄指数的温度在8度以上,水分含量60%左右和通气条件较适宜时,(4)小喇叭口期:雌穗进入伸长期,雄穗进入小花分化期,叶龄指数46左右。(5)大喇叭口期:雌穗进入小花分化期、雄穗进入四分体期,叶龄指数60左右,雄穗主轴中上部小穗长度达0.8cm左右,棒三叶甩开呈喇叭口状。(6)抽雄期: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顶叶3-5cm。(7)开花期:植株雄穗开始散粉。(8)抽丝期:植株雌穗的花丝从苞叶中伸出2cm左右。(9)子粒形成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体积基本建成,胚乳呈清浆状,亦称灌浆期。(10)乳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迅速增加并基本建成,胚乳呈乳状后至糊状。(11)蜡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接近最大值,胚乳呈蜡状,用指甲可以划破。(12)完熟期:植株子粒干硬,子粒基部出现黑色层,乳线消失,并呈现出品种固有的颜色和光泽。一般大田或试验田,以全田50%以上植株进入该生育时期为标志。水稻生殖生长期包括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结实期。拔节孕穗期是指幼穗分化开始到长出穗为止,一般需一个月左右;抽穗开花期是指稻穗从顶端茎鞘里抽出到开花齐穗这段时间,一般5-7天;灌浆结实期是指稻穗开花后到谷粒成熟的时期,又可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水稻生殖生长期的生育特点是长茎长穗、开花、结实,形成和充实籽粒,这是夺取高产的主要阶段,栽培上尤其要重视肥、水、气的协调,延长根系和叶片的功能期,提高物质积累转化率,达到穗数足,穗型大,千粒重和结实率高。(一)水稻的生育过程水稻一生,可以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自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开始,这一时期生长根、茎、叶,称为营养生长期;幼穗分化到抽穗,这一时期幼穗茎叶同时生长,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以后开花授粉和子粒灌浆、结实,称为生殖生长期;不同生育时期之间有着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协调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原则之一。水稻的生育期水稻从出苗到成熟叫生育期。水稻的生育阶段(l)感温性水稻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发育;需要一个最低的总热量,进行生长点发生质变所必须的生化反应和植株的生长。这种总热量以有效积温、活动积温和总积温来表示。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对积温都有一定的要求,并且相当稳定。不同品种要求积温不同,但生殖生长期要求的积温在品种间并无多大差异,主要是营养生长期要求的积温不同。晚熟品种,完成营养生长要求的积温多。水稻各生育时期要求的积温是稳定的,所以当温度升高时,满足所需积温时间变短,生育期缩短;当温度降低,满足所需积温时间变长,生育期延长。这便是水稻的感温性,也称感温阶段。(2)感光性水稻是短日照作物,对开花起诱导作用主要是长暗期的作用,必须超过某一临界暗期才能引起生长点的质变,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光照缩短,暗期加长,完成光周期诱导快,幼穗便提早分化。光照延长,暗期缩短,完成光周期诱导慢,幼穗分化延迟。这就是水稻的感光性,也称感光阶段。不同品种感光性不同,早熟种天数少,晚熟种天数多。(二)水稻产量的形成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和干粒重三个因素所构成。这三个因素,是分别在不同生育时期形成的。穗数的形成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是由株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的。株数决定于插秧的密度及移栽成活率,其基础是在秧田期。所以育好秧,育壮秧,才能确保插秧后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决定单位面积上穗数的关键时期是在分蘖期。在壮秧、合理密植的基础上,每亩穗数多少,便取决于单株分蘖数和分蘖的成穗率。一般分蘖出生越早,成穗的可能性越大。后期出生的分蘖,不容易成穗。所以积极促进前期分蘖,适当控制后期分蘖,是水稻分蘖期栽培的基本要求。粒数的形成决定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是在长穗期。穗的大小,结粒多少,主要取决于幼穗分化过程中形成的小穗数目和小穗结实率。在幼穗形成过程中,如养分跟不上,常会中途停止发育,形成败育小穗,减低结实率,造成穗小粒少。长穗期栽培的基本要求是培育壮杆大穗,防止小穗败育。粒重的形成决定粒重及最后产量是在结实期。水稻粒重是由谷粒大小及成熟度所构成。子粒大小受谷壳大小的约束,成熟度取决于结实灌浆物质积累状况。子粒中物质的积累主要决定于这时期光合产物积累的多少。如水稻出现早衰或贪青徒长,以及不良气候因素的影响,就会灌浆不好,影响成熟度,造成空秕粒,降低粒重,影响产量。因此,促进粒大、粒饱,防止空秕粒,是结实期栽培的基本要求。以上三个产量因素,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一般每亩穗数超过一定范围,则随着穗数的增多,每穗粒数和粒重便有下降的倾向。所以水稻高产是穗数、粒数和粒重矛盾对立的统一。其本质是群体和个体矛盾对立的统一。水稻在秧田生长的时期,叫做幼苗期。幼苗期的生长可分为稻种的萌发和秧苗的成长。(一)稻种的荫发水稻的生长是从种子萌发开始的。当稻种吸水膨胀,胚根突破种壳露出白点时,叫做“露白”或“破胸”;当胚根伸出达种子长度,或胚芽伸出长达种子长度一半时,便称为发芽。种子萌发的条件如下。1.水分稻种萌发,首先需要吸收足够的水分。当种子吸水量达本身重量的25%时,就开始萌发。吸水快慢和水温有关,水温高吸水快,水温低吸水慢。温度水稻发芽最低温度,粳稻为10°C,最适温度为20—25°C,这种温度下发芽整齐而健壮。最高温度为40C。因此,水稻催芽要求温度保持30—35C,破胸后降至20—25C,促使根芽齐壮。空气稻种在无氧水层下亦能发芽,但这种发芽是不正常的,往往芽长得快,而根生长很慢。因为稻种在有氧气进行呼吸作用取得足够的能量才能发芽。稻谷正常发芽时从空气中吸取氧气进行呼吸,叫有氧呼吸;当缺氧时便从种子有机物中夺取氧气进行呼吸,叫无氧呼吸。所以稻种在正常发芽情况下,先长根、后长芽,相反则有芽无根。(二)秧苗生长特点1.地上部的生长稻种发芽出苗时,最先是包在幼芽外面的芽鞘伸出地面,成为鞘叶。这片叶呈筒状,不具叶片,也没叶绿素。芽鞘伸长到一定程度,从中抽出l片叶来,具有叶绿素,叶片很小,只见叶鞘,叫不完全叶。当这片叶长达l厘米左右,秧田呈现一片绿色,便称为出苗,或叫放青。以后每隔2—3天,便有l片叶长出,而且有叶片和叶鞘,称之为完全叶,到第3片完全叶展开时,称为“三叶期”。这时种子胚乳中养分耗尽,幼苗进入独立生活,故称之为“离乳期”。地下部生长稻种发芽时,首先由胚根向下延伸长成种子根,如钉子一样垂直扎人土中。种子发芽出苗时,主要靠它吸收水分和养料。接着在胚芽鞘节上开始发根,芽鞘节根一般有5条。首先长出2条,1—2天后又在对称位置上长出2条,随后再长出l条,状如鸡爪,秧苗生长初期立苗主要靠这种根,从放叶至一叶一心期形成。三叶以后,依次从不完全叶及完全叶节上长出根来,统一称为“节根”。它粗壮,具有通气组织。所以三叶后秧田里可以经常保持水层了。3.幼苗生长期对环境条件要求温度要求粳稻出苗最低温度12C,釉稻出苗最低温度14C。这种温度条件下,出苗率低,而且速度慢。出苗以后日平均温度20C左右,对于培育壮秧最有利。过高过低都不利。如低温达到5—7C时,就要防寒,否则稻菌受冻害。空气要求秧田里有充足的氧气幼苗才能正常生长。秧苗在淹水情况下生长发育不良,根少、苗弱。尤其是在三叶期之前,淹水不利培育壮苗,因此,秧田育苗过程中,小水勤灌,不保水层,有利培育壮苗。湿润育苗、干旱育苗都是为了培育壮苗,满足秧苗生长对氧气的要求。水分要求秧田对水分的需要,随秧苗生长而增多。出苗前只需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0%—50%,就可满足发芽、出苗需要。三叶期以前也不需水层,土壤含水量为70%左右。三时期以后土壤水分不少于80%,低了就会影响水稻生长。光照要求光照是培育壮苗的重要条件之一。因为光照充足,秧苗才能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根部吸收的水分、养料,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进行生长发育。(一)分蘖的生长1.分蘖发生规律水稻主茎基部有若干密集的茎节叫做分蘖节。每个节上长l片叶,叶腋里有1个分蘖芽,成长为分蘖。着生分蘖的叶位,称为蘖位。凡是从主茎上直接长出的分蘖,称为一次分蘖,由一次分蘖上长出的分蘖,称为二次分蘖,由二次分蘖上长出的分蘖,称三次分蘖。依此类推。分蘖在主茎的节上,自下而上依次发生。一般分蘖的出现,总是和母茎相差3片叶子。n叶伸出=n一三叶分蘖第l叶出现。2.影响分蘖的因素分蘖的发生和秧苗营养状况有关尤其是氮素营养起主导作用。秧田期由于播种较密,养分、光照不足,基部节上的分蘖芽大都处于休眠状态。拔节以后生长中心转移,上部节上的分蘖芽也都潜伏而不发。所以一般只有中位节上的分蘖节可以发育,但还和其他因素有关系。分蘖发生和温度有关分蘖生长最适温度为30—32C,低于20C或高于37C对分蘖生长不利,16C以下分蘖停止生长发育。分蘖的发生和光照有关在自然光照下,返青后3天开始分蘖,给自然光照的50%时,13天开始分蘖,当光强降至自然光照强度的5%时,分蘖不发生,主茎也会死亡。分蘖的发生和水分有关在分蘖发生时需充足的水分。在缺水或水分不足时,植株生理功能减退,分蘖养分供应不足,常会干枯致死。这就是“黄秧搁一搁,到老不发作”的原因。此外,分蘖还和品种特性有关,不同品种分蘖力有差别。本田分蘖的发生,经历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的过程。当全田有10%的苗分蘖出现时,称为分蘖始期。分蘖增加最快时,称为分蘖盛期。到全田总茎数和最后穗数相等时,称为有效分蘖终止期。以后称为无效分蘖期。全田分蘖数达最多时,称为最高分蘖期。叶的生长水稻叶片的生长,前3片叶在分蘖前出生,最后3片叶在长穗期长出,其余的叶片都是在分蘖期生长。水稻主茎叶的多少,不同品种叶片数不同,一般早熟品种主茎有12一13片叶,中熟品种有14一15片叶,晚熟品种有16一19片叶。分蘖前3片叶的生长,每3天左右长出l片叶。分蘖期叶片的生长,每5天长l片叶。拨节以后叶片的生长,每7—9天长l片叶。叶片大小、长短有不同,中熟种以倒4叶最长,早熟种以倒3叶最长。叶片寿命长短有差别,早生l一3叶,寿命仅有10—20天,以后随叶位上升,寿命遂渐增长,剑叶寿命最长,可达50—60天左右。根的生长分蘖期也是根生长的主要时期,凡是从茎节上长出的根,称为第一次根,第一次根上长出的分枝根,称为第二次根或第一次分枝,以后还可以长出第三、四次根。水稻所有的节都有发根能力,随叶片的出生,一节一节地向上发根。一般发根和出叶相差3个节位,分枝根的发生,又依次递减一个节位。水稻的根有通气组织,这种通气组织和茎叶中类似组织相通连,成为地上部向根输送氧气的途径,使水稻在淹水缺氧情况下仍能生长。水稻根系发育和土壤中水、肥、气、热等状况关系密切。如水稻根的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8-30°C,超过35^生长受阻,低于15C生长减弱,低于10C停止生长。水稻生长发育到分蘖末期,便开始茎秆节间的伸长(拔节)和幼穗分化,直到节间伸长完毕,幼穗长至出穗为止,称为长穗期。水稻这一时期营养生长和生殖同时并进,一方面完成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发育,同时幼穗分化发育,形成生殖器官。(一)根茎叶的成长1.根的成长水稻在分蘖期由各节上长出不定根,到拔节这个时期只有上部节位上还在继续生出不定根外,主要是从不定根上长出分技根。这种根向下深扎。到抽穗期根的分布成为倒卵形。总根量达最高峰。茎秆的成长水稻拔节以后,地上部的几个节间伸长,成为明显的可见茎秆。不同品种,其伸长节不同,早熟品种伸长一般3—4个,中熟品种伸长节一般5—6个,晚熟品种伸长节一般6—7个。节间的伸长自下而上逐个顺序进行,根据它可以促使基部几个节间在伸长期加强管理,使之短而粗壮抗倒伏夺高产。叶的成长水稻到了分蘖末期进入拔节之后,叶片由5天左右长l叶,变为每隔7—9天才长1叶;寿命也延长了,穗期的叶达40天以上;而且叶层分工明显。上层叶制造的养分主要向生长中心幼穗输送,下层叶制造的养分主要供节间和根系生长。叶面积和群体要适宜,如过早封行,会影响茎秆、节间粗壮,根系活力早衰,结实不好。封行过晚,叶面积过小,养分制造得少,积累得少,亦会影响壮秆大穗。一般以掌握剑叶露尖封行比较合适。(二)幼穗分化发育水稻穗属圆锥花序,有一主梗叫穗轴,穗轴上有节,叫穗节,最下一个节,称穗颈节。穗节上长分枝,称一次枝梗。再分枝长二次枝梗。由一次及二次枝梗上长小枝梗,末端着生小穗(花)。稻穗分化过程可划分若干时期,而且划法不一,比较简明的划法介绍于下。枝梗分化期包括第一苞原基分化、一次枝梗分化和二次枝梗分化三个时期。第一苞原基分化期,指在生长锥的基部,剑叶原基上方,形成一个环状突起,便是第一苞原基。是幼穗分化的标志。第一次枝梗分化期,生长锥膨大并出现横纹;从下向上分化出各一个一次枝梗原基突起,第一苞处长出白色苞毛,标志一次枝梗分化终止。第二次枝梗分化期,在一次枝梗原基两侧出现二次枝梗原基突起,顺序与一次枝梗相反,自上而下进行。二次枝梗分化结束时,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风险控制内审工作方案
- 酒店员工服务规范与客户满意度提升
- 现代商务谈判技巧实训教程
- 二手车交易流程及注意事项指导
-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材汇编
- 风味人间美食纪录片第三季观后感
- 沥青混凝土项目建设申请报告
-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权益调整协议
- 初中体育工作总结与改进建议
- 港口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报告模板
- 新版护理分级制度
- 2024年昭通市盐津县公安局警务辅助人员招聘考试真题
- DB64∕T 2131-2025 建筑施工非常规高处吊篮施工规程
- 环境 监理 培训课件
- 船员服务车辆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麻醉药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投资融资策略报告
- 检测单位抽样管理制度
- 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中等职业教育)2025修订
- GB/T 29188-2022品牌价值评价多周期超额收益法
- T/CAPA 3-2021毛发移植规范
- 汽车维修服务中心车辆维修证明书(8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