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姚路改造工程二标段-木姚路连接道御澜湾段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木姚路改造工程二标段-木姚路连接道御澜湾段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木姚路改造工程二标段-木姚路连接道御澜湾段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木姚路改造工程二标段-木姚路连接道御澜湾段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木姚路改造工程二标段-木姚路连接道御澜湾段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木姚路改造工程(二标段)-木姚路连接道御澜湾段施工图设计说明SG-01第页施工图设计说明工程概况新建支路位于合川区三汇镇,起点与汇兴西路平交,终点与汇兴东路平交,全长0.266Km,城市支路,双向两车道,设计时速20km/h,路幅宽12m。图1-1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

建设条件沿线自然地理概况地理位置及气象水文拟建场地位于重庆市合川区三汇中学南侧,场地周边有G244及G85渝昆高速,车辆能达到现场,交通较为便利。勘察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具夏多酷暑,冬暖春早,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夜雨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偏少。多年平均气温18.7℃,极端最高气温42.5℃(2006年08月01日),极端最低气温-6.1℃(1975年02月15日)。多年平均雾日67.8d,最大年雾日达148d。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81%,绝对湿度17.1mb~18.2mb。多年平均降雨量1071mm,历史最大年降雨量1357.7mm(1998年08月01日),年最小降雨量740.1mm。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93.9mm,日最大降雨量145.72mm(1998年08月01日),降水多集中在每年的5月~9月,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风向以北风为主,平均风速1.1m/s,最大风速28.4m/s(1978年10月12日)。沿线附近无大型地表水体及常年性溪沟等。对道路施工的影响小。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地势整体起伏较小,现状地貌东南侧大部分保持原始地貌,零星分布有少量民房,西北侧存有较多居民用房。场地整体地形较平缓,地形宏观坡角约1~10,场地地形起伏较小,。地质构造拟建场地位于合川向斜尾翼(场地构造纲要图见图2.3-1),北侧为大石桥背斜,岩层产状180°∠36°,岩层呈单斜状产出,岩体结构面结合一般,未见断层通过。层面结合状况分离,层面光滑局部略有起伏,张开度小于3mm,层面间大部分无充填,仅局部偶见泥质或泥夹岩屑充填,结合很差,层面为软弱结构面。根据地面调查,区内岩体有两组构造裂隙存在;其特征如下:J1:产状为83∠75°,该组裂隙总体上较发育~不发育,裂隙间距是1m~5m,延伸长度4m~6m,裂隙结合状况主要为分离状,裂隙面平面光滑,结构面张开度小于3mm,裂隙间无充填或局部附泥膜,结合差,裂隙面为硬性结构面。J2:产状为353∠80°,该组裂隙总体上较发育~不发育,裂隙间距是1m~6m,延伸长度1m~4m,裂隙结合状况主要为分离状,裂隙面平面光滑,结构面张开度小于3mm,裂隙间无充填或局部附泥膜,结合差,裂隙面为硬性结构面。场区内无断层及构造破碎带,地质构造简单。地层岩性经地面地质调查和钻探揭露,场地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堆积层和下伏二叠系上统长兴组。水文地质条件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拟建线路区地层由素填土、下伏侏基岩主要为二叠系上统长兴组灰岩组成,素填土层属于相对含(透)水层、基岩内的裂隙(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属于含水空间。工程场地地下水按含水介质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包括风化带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和岩溶裂隙水。不良地质现象根据现场调查、钻探和资料收集,工程区内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危岩、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未见防空洞、墓穴、地下硐室及采空区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现状稳定。特殊土勘察区除填土及强风化岩层外,无其它特殊土。填土主要由粘性土、粉质黏土组成,含有植物根系和有机质,填龄约5年以上,中等密实,分布不均匀,由人工随意堆填而成,填土结构松散,填土尚未完成自重压密的竖向沉降、厚度差异大,且具有遇水湿陷的特点,未经处理不能作为基础持力层使用。场平后,风化层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遇水易软化。故在平场、基坑等开挖后,应及时封闭,防治地表水侵蚀,暴晒等,以影响风化层力学性能特征。地震效应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附录C表C.1场地地震峰值加速度0.05g、Ⅱ类场地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据附录G表G.1确定地震烈度为6度。场地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沿线地质评价BK0+000.00~K0+265.733路基段左侧工程地质评价该段长度为265.733m,该段现状地形较平缓,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土层厚度为6.10~8.10m,人工填土多呈杂色,填筑介质主要以粉质粘土及灰岩碎块石组成,硬质物含量10~25%,呈松散状,堆填年限约5年以上,局部为近期堆填,其岩体强风化带风化裂隙发育,质软,厚度小,力学性能较差;中风化带裂隙不发育,质硬,为较完整岩体。路基表层地下水较贫乏。该路基段已整平,设计道路高程与现状地貌高程基本一致,地表大面积出露人工填土,建议将路基以夯实后的人工填土作为路基基础持力层,路基填料应分层碾压、夯实,其压实系数应不小于0.94,压实填土承载力基本容许值暂定150kpa,最终由现场检验确定。挖填方高度小于3m,形成的边坡稳定,设计拟定的土质边坡按照1:1.50坡率放坡可行。BK0+000.00~K0+265.733路基段右侧工程地质评价该段长度为265.733m,该段现状地形较平缓,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土层厚度为6.40~8.10m,人工填土多呈杂色,填筑介质主要以粉质粘土及灰岩碎块石组成,硬质物含量10~25%,呈松散状,堆填年限约5年以上,局部为近期堆填,其岩体强风化带风化裂隙发育,质软,厚度小,力学性能较差;中风化带裂隙不发育,质硬,为较完整岩体。路基表层地下水较贫乏。该路基段已整平,设计道路高程与现状地貌高程基本一致,地表大面积出露人工填土,建议将路基以夯实后的人工填土作为路基基础持力层,路基填料应分层碾压、夯实,其压实系数应不小于0.94,压实填土承载力基本容许值暂定150kpa,最终由现场检验确定。挖填方高度小于3m,形成的边坡稳定,设计拟定的土质边坡按照1:1.50坡率放坡可行。结论路线经过地段属低山地貌,受人类工程活动的改造现状起伏较大,勘察区内土层厚度变化较大,地质构造简单,未发现断层及破碎带,无滑坡、危岩及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岩体层位分布稳定,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拟建道路多属抗震一般地段或有利地段,场地整体稳定,道路建设对周边影响小,适宜该道路工程建设。建筑材料及施工环境完成本工程需用建筑材料主要有碎石、土料以及钢筋、水泥、土工布等。混凝土粗细骨料工程区距涪江较近,砂、石储量丰富,多用于本地区建筑类混凝土粗细骨料,其质量均可均满足规范要求,且其开采量也较大,运输条件较好,可供项目建设使用。路基填料根据本地区其他工程经验,土料可在附近已承包料场中购买(其料源储量及质量均可满足工程需要,运距小于15km)。如采用就近山体开挖土料,建设工程施工前,对该土料进行击实试验、承载比及现场碾压试验等,以确定土料的质量能否满足路基工程要求。钢筋、水泥、土工布等该类建筑材料可直接在合川区购买。施工道路拟建工程区域交通较为便利。但施工时应注意工程车辆对道路的破坏及正常运行的影响。

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设计依据我院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现场调查和收集的相关资料;1:500地形图。技术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51286-2018)《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城市道路——人行道铺砌》(15MR203)《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2009)《城镇人行道设计指南》(DBJ50/T-131-2011)《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办法》(2017年版)《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其它现行道路行业勘察、设计规范及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文件,以及道路勘察设计新理念。

设计概要工程范围、工程规模和主要工程内容及施工标段划分情况工程范围起点与汇兴西路平交,终点与汇兴东路平交,全长0.266Km。工程规模:城市支路,设计车速20km/h,标准路幅宽度12m,双向2车道。建设内容:本次设计范围包括道路工程、雨水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污水工程、给水工程、燃气工程、电力和通信工程仅预留通道,由产权部门自行实施,须与本项目同时施工避免重复开挖。施工标段划分情况无。技术标准表4-SEQ表4-\*ARABIC1主要技术指标表项目规范本项目道路长度——265.733m道路等级城市支路城市支路交通量设计年限(年)15年15年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年)10年10年设计行车速度40/30/20Km/h20Km/h设计荷载(结构)城市-B级城市-B级设计荷载(路面)BZZ-100BZZ-100设计荷载(人群)3.5KN/m23.5KN/m2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20一般最小平曲线半径40520最大纵坡8.0%3.57%最小坡长6085最小竖曲线半径1501800标准路幅——12米(2+4+4+2)停车视距20m20m地震烈度6°计算,7°构造设防6°计算,7°构造设防平纵线形技术要点平面设计平面控制因素起终点交叉口,小区车库开口。对红线的执行情况本次道路设计严格执行规划红线,保持路边线与规划道路红线保持一致。平面线形设计汇兴东路汇兴西路本项目汇兴东路汇兴西路本项目图4-SEQ图4-\*ARABIC1平面位置图起点与汇兴西路平交,终点与汇兴东路平交,全长0.266Km。全线设置1个圆曲线,半径为520m。全线不设置超高加宽。纵面设计起点设计标高Hs=268.09m,终点设计标高Hs=271.62m。全线共设3个变坡点,纵坡为-2%、0.8%、3.57%和2%;坡长为45m、110m、85m和25.733m;竖曲线半径为1800m和1900m和2000m。横断面设计标准路幅宽度12m,双向四2车道。具体路幅分配为:具体路幅分配为:12m=2m(人行道)+0.5m(路缘带)+3.5m(车行道)+0.5m(路缘带)+2m(人行道)车行道横坡车行道为1.5%,双向坡,人行道为2.0%,向车行道侧倾斜,不设置超高。路基、路面工程设计路基路基概况拟建道路填挖方边坡高度均较小,基本小于3m。清表及填方路基基底处理清表包括路基范围内所有垃圾、灌木、竹林及胸径小于150mm的树木、石头、废料、表土(腐殖土)、草皮的铲除与开挖,清表厚度为30cm。清除的表层腐殖土如可用作绿化种植土,可选用一处临时场地堆填,以备绿化使用,绿化未使用完及不可利用部分必须外弃。填方区地面自然纵、横坡陡于1:5时,应在斜坡上分级挖成宽度不小于2.0m,并向内倾斜2~4%的台阶,并用小型夯实机加以夯实后方可进行分层碾压。填方路基本项目填方高度较小,均小于3m。边坡按1:1.5放坡。挖方路基本项目挖方高度较小,均小于1m,边坡坡比1:1.5。素填土路基处理根据地勘资料:素填土不能作为路基持力层。全线将地面以下2m范围内的素填土全部翻挖回填,分层压实,分层厚度50cm。压实度不低于92%。路基土石方本项目挖方1555m3,填方3245m3,需借方1690m3。借方可来自工业大道改造产生的弃方,运距2Km。路基支挡防护边坡防护道路左侧临河设置绿化,右侧边坡填挖较小,后期规划实施,边坡将挖除或填平,因此、边坡不做任何防护。路面设计道路等级:城市支路路面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标准轴载:BZZ-100设计年限:10年设计交通等级:中型车行道路面结构上面层: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厚5cm改性乳化沥青粘层(0.3~0.6L/m2)基层:5.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5cm底基层: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厚20cm基层:20cm厚建渣补强人行道路面结构(同华蓥山段人行道新建大样图)5cmC25彩色透水混凝土面层15cm厚C30混凝土垫层透水混凝土透水混凝土要求其抗压强度等级不低于C25,透水系数(15℃)不小于1.0×10-2cm/s。铺装必须平整稳定,浇筑应饱满,不得有翘动现象,不得有积水现象。水泥混凝土基层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32.5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强度15cm厚C30混凝土垫层。接缝布置与构造横向接缝间距4m,基层与面层的接缝位置一致,横向缩缝顶部锯切槽口,切割深度为面层厚度的(1/2~1/3)h,宽度为3~8mm,缝内填柔性材料。当透水混凝土施工长度超过30m,或与其他结构物连接处(如侧沟、建筑物、雨水口、检查井等)应设置胀缝,胀缝与水泥厚度相同,透水混凝土缩缝与胀缝均不设置传力杆。道路附属工程设计路缘石、路边石(同华蓥山段人行道新建大样图)路缘石采用青石路缘石尺寸为150×350×1000mm,倒角20×20mm,缘石顶面高出路面250mm。路边石采用15cm厚C30混凝土垫层,尺寸为150×200×1000mm,不倒角,道路左侧外侧设置栏杆,不设置路边石;道路右侧路边石高出人行道10cm。无障碍设计(同华蓥山段人行道新建大样图)本工程无障碍设计需在道路路段人行道、道路交叉口等设施处满足视力残疾者与肢体残疾者以及体弱老人、儿童等利用道路交通设施出行的需要。对此我国已有国家行业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予以明确规定。本工程无障碍设施,在道路路段上铺设视力残疾者行进盲道,以引导视力残疾者利用脚底的触感行走。行进盲道在路段上连续铺设,无障碍盲道铺设位置一般距绿化带或行道树树穴0.25~0.5m,行进盲道宽度0.6m。行进盲道转折处设提示盲道。对于确实存在的障碍物,或可能引起视残者危险的物体,采用提示盲道圈围,以提醒视残者绕开。同时,路段人行道上不得有突然的高差与横坎,以方便肢残者利用轮椅行进。如有高差或横坎,以斜坡过渡,斜坡坡度满足1:20的要求。图4-SEQ图4-\*ARABIC3行进盲道、提示盲道大样图道路交叉口人行道在对应人行横道线的缘石部位设置缘石坡道,其中单面坡缘石坡道坡度为1:20,三面坡缘石坡道坡度为1:12。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的地面不得大于10mm。交叉口人行横道线贯通道路两侧,经过道路分隔带处压低高度,满足轮椅车通行。在交叉口处设置提示盲道,提示盲道与人行道的行进盲道连接。图4-SEQ图4-\*ARABIC4单面坡缘石、三面坡缘石坡道示意图沿线单位出入口车辆进出少,出入口宽度小的,设置压低侧石的三面坡形式出入口,顺人行道行进方向坡度为1:20,行进盲道连续通过。沿线单位出入口车辆进出多,出入口宽度大的,设置交叉口缘石式的出入口,人行道在缘石处设置单面坡缘石坡道,坡度1:20,并在坡道上口设置提示盲道。人行道栏杆(同汇滨段青石栏杆)沿河左侧局部设置人行道护栏,护栏采用青石栏杆,具体以业主购买的成品栏杆为准。交叉口设计本项目共涉及到2处平交口,根据相交道路等级及交叉口形式,对其进行梳理分类如下:表5-SEQ表5-\*ARABIC1本项目平面交叉口一览表平交口编号相交道路名称相交道路等级交叉口形状交叉口类型TP1本项目—汇兴西路支—支T字型平B2类TP2本项目—汇兴东路支—支T字型平B2类平B2类:减速让行或停车让行标志管制交叉口(简称让行交叉口)。道路绿化景观工程本项目绿化工程主要为乔灌木和地被种植,乔木采用桂花,干径10cm,分枝点1.8-2.2m,3个分枝点以上;灌木采用红叶石楠球、女贞、三角梅冠幅800-1000mm,高度1-1.3米;珊瑚干径3cm、高度1.3-1.5米;麦冬种植密度8KG/m2,满天星种植密度49株/m2,葱兰种植密度6KG/m2。种植要求(1)绿化施工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及绿化条例。(2)苗木种植土必须保证足够的厚度,保证土质肥沃疏松,透气性和排水性好。(3)根据不同种类植物统一覆土600mm,所有绿化带及花池的绿化覆土需低于两侧边缘3-5厘米。乔木挖坑后土质不达要求的进行局部换土。种植土层厚度该地区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化验分析,采取相应的消毒、施肥和客土等措施。基肥花草树木均需额定要求的基肥量施放基肥。要求施工种植前必须下足基肥,弥补土壤瘦瘠对植物生长的不良影响,以使绿化尽快见效。苗木要求严格按苗木规格购苗,应选择长势旺盛、植株健壮的苗木。种植材料应根系发达,生长茁壮,无病虫害,规格和形态应符合设计要求。规则式种植的乔灌木,同种苗木的规格大小应一致。种植落叶乔木在非种植季节种植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对苗木应进行强修剪,剪除部分侧枝,保留的侧枝也应疏剪或短截,并应保留原树冠的三分之一,相应的加大土球体积。可摘叶的应摘去部分叶片,但不得伤害幼芽。夏季搭栅遮荫、树冠喷雾、树干保湿,保持空气湿润;冬季应防风防寒。作堰后应及时浇透水,待水渗完后复土,第二天再作堰浇水,封土,浇透三次水后可视泥土干燥情况及时补水。对排水不良的种植穴,可在穴底铺l0~15cm砂砾或铺设渗水管、盲沟,以利排水。树木种植后应对苗木进行浇水、支撑固定等工作。修剪造型花草树木种植后,因种植前修剪主要是为运输和减少水分损失等而进行的,种植后应考虑植物造景重新进行修剪造型,使苗木种植后初始冠型能有利于将来形成优美冠型,达至理想绿化景观。4.9照明工程人行道外侧(单侧)安装9m高单臂太阳能路灯(100WLED光源)搭配太阳能板2*100w双板,蓄电池120A.H,灯杆沿道路单侧布置,灯杆直线段间距为35米左右,在道路交叉段以及弯道处、的路灯适当加密,灯杆采用内外壁热浸锌圆锥型钢管喷塑灯杆,热镀锌层厚度≥70μm,锥度11/1000,外喷GB/T18922的1374号色哑光漆,8m灯杆壁厚不小于4mm,其制作应符合相应行业标准。外观颜色应采用当地指定的颜色或建设方指定的其他颜色,防护等级为IP65,其制作应符合相应行业标准。路灯基础同华蓥山段人行道路灯基础大样图。

施工要点路基在施工路面之前,应对路基进行验收检测:弯沉284.3(0.01mm)压实度85%回弹模量30MPa路基填料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杂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CM的土块应打碎。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为填料,且应优先选用砾类土、砂类土,且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路基填方若为土石混和料,且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不得超过压实层厚2/3,当石料强度小于15Mpa,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填粒最大粒径应符合下表。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支路(cm)填方路基上路床0~305.010下路床30~803.010上路堤80~1503.015下路堤150以下2.015零填及路堑路床0~305.010路床土质应均匀、密实、强度高。压实度要求土质路基填土经压实后,不得有松散、软弹、翻浆及表面不平整现象。土、石路床必须用12~15t振动压路机碾压检验,其轮迹不得大于5mm,土质路床不得有翻浆、软弹、起皮、波浪、积水等现象。表5-SEQ表5-\*ARABIC2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填挖类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支路压实度(%)填方路基0-80≥9480-150≥93>150≥90零填及路堑路床0-80≥94路床平整度:≤15mm;中线高程:+10mm,-20mm宽度:+200mm;横坡:±20mm且不大于0.3%土基顶面弯沉值:≤300(1/100mm)级配碎石垫层质量标准路基通过验收后,方可施工垫层,垫层为级配碎石。序号检测项目规定值及允许偏差1压实度(%)≥962厚度(mm)+20-15%层厚3弯沉值(0.01mm)≤804平整度(mm)≤155中线高程(mm)+5,-206宽度(mm)不小于设计值+B(施工时必要附加宽度)7横坡(%)±0.5%材料要求碎石粒径应小于53mm,潮湿多雨地区塑性指数宜小于6,其他地区宜小于9,液限不大于28。碎石应采用质地坚硬,多棱角碎石,石料强度等级>3级,其压碎值应≤26%,针片状含量应小于20%,软弱颗粒含量应小于5%。级配组成应在下表所列级配范围内。序号筛孔尺寸(mm)累计筛余量(%)153100237.585~100331.569~8841940~6559.519~4364.7510~3072.368~2580.66~2890.0750~10液限%<28塑性指数<6施工要求碾压用12t以上压路机碾压,无明显轮迹及推移现象;碎石混合料无明显离析;表面应坚实、平整、无松散、浮石等现象。底基层、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路基通过验收后,方可施工底基层,底基层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掺量为4%。序号检测项目规定值及允许偏差1压实度(%)≥962厚度(mm)+20-15%层厚3弯沉值(0.01mm)≤74.24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MPa)1.5~2.55平整度(mm)≤156中线高程(mm)+5,-207宽度(mm)不小于设计值+B(施工时必要附加宽度)8横坡(%)±0.5%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中,水泥掺量建议为4%,水泥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应小于10h。强度等级为32.5或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水泥、复合水泥。水泥的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有关规定。水泥稳定底基层中碎石压碎值不大于30%。级配碎石应选用质坚干净的粒料,其最大粒径应小于37.5mm,级配组成如下表:通过下列方筛孔(mm)通过的重量百分率(%)液限(%)塑性指数37.5100<28<931.590~10019.067~909.545~684.7529~502.3618~380.68~220.0750~7集料中0.5mm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5%;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中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5%。施工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须用机械拌和摊铺和碾压。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配料必须准确,摊铺或拌和必须均匀,并应严格掌握厚度。碾压用12~15t三轮压路机碾压,每层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cm,18~20t压路机时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压实厚度超过上述要求时,应分层铺筑,每层压实厚度不小于10cm,压实遍数不小于6~8遍,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采用能量大的振动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可以根据试验适当增加。施工时,最低气温要求5℃以上,压实后必须保湿养生。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底基层通过验收后,方可进行基层施工,基层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掺量为5.5%。序号检测项目规定值及允许偏差1压实度(%)≥972厚度(mm)+20-15%层厚3弯沉值(0.01mm)≤35.84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MPa)2.5~4.05平整度(mm)≤126中线高程(mm)+5,-157宽度(mm)不小于设计值+B(施工时必要附加宽度)8横坡(%)±0.5%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水泥掺量为5.0%,水泥材料要求同底基层,碎石应选择质坚干净的粒料,其最大粒径宜小于31.5mm,级配组成如下表:通过下列方筛孔(mm)的重量百分率(%)31.510026.590~1001972~899.547~674.7529~492.3617~350.68~220.0750~7集料中0.5mm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5%;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中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施工要求施工要求同底基层。透层、粘层、封层材料乳化沥青试验项目单位品种及代号阳离子阴离子阳离子阴离子PC-2PA-2PC-3PA-3破乳速度慢裂慢裂快裂或中裂快裂或中裂粒子电荷阳离子(+)阴离子(-)阳离子(+)阴离子(-)筛上残留物(1.18mm筛),不大于%0.10.10.10.1粘度恩格拉粘度计E251~61~61~61~6蒸发残留物残留物含量,不小于%50505050道路标准粘度计C25.3s8~208~208~208~20溶解度,不小于%97.597.597.597.5针入度(25℃)0.1mm50~30050~30045~15045~150延度(15℃),不小于cm40404040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不小于—2/32/32/32/3常温储存稳定性:1d,不大于2d,不大于%15151515改性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需满足下表技术要求:实验项目品种及代号PCRBCR破乳速度快裂或中裂慢裂粒子电荷阳离子(+)阳离子(+)1.18mm筛上剩余量,不大于(%)0.10.1粘度恩格拉粘度E251~103~30沥青标准粘度C25,3(s)8~2512~60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5060针入度(100g,25℃,5s)(0.1mm)40~12040~100延度(5℃),不小于(cm)2020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7.597.5软化点,不小于(℃)5053与矿料粘附性,裹覆面积,不小于2/3——贮存稳定性1d,不大于(%)115d,不大于(%)55沥青面层质量标准、材料组成及性能要求序号检测项目单位规定值及允许偏差1压实度%≥952面层厚度mm+10,-53平整度标准差σmm≤2.0最大间隙Δhmm≤54弯沉值0.01mmmm≤25.26井框与路面的高差mm≤57渗水系数ml/min——8宽度mm0,+309中线高程mm±2010中线平面偏位mm≤2011横坡%±0.5%且不反坡12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指标横向力系数SFC60≥54构造深度TDmm≥0.55路面结构层材料组成及技术指标要求材料要求沥青基质沥青采用A级70号级石油沥青,其技术要求如下表:表5-SEQ表5-\*ARABIC6A级110号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指标沥青质量技术要求针入度(25℃,5s,100g)(0.1mm)100~120针入度指数PI-1.5~+1.0软化点(R&B)大小于(℃)4360℃动力粘度不小于(Pa·s)12010℃延度不小于(cm)4015℃延度不小于(cm)100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2.2闪点不小于(℃)230溶解度不小于(%)99.5TFOT(或RTFOT)后残留物质量变化不大于(%)±0.8残留针入度比(25℃)不小于(%)55残留延度(10℃)不小于(cm)10残留延度(15℃)不小于(cm)30聚合物改性沥青采用SBS类Ⅱ-A级改性沥青,其技术要求如下表:表5-SEQ表5-\*ARABIC7SBS类Ⅱ-A级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指标沥青质量技术要求针入度(25℃,5s,100g)(0.1mm)>100针入度指数PI,不小于-1.0软化点(TR&B)大小于(℃)45运动粘度135℃,不小于(Pa·s)3闪点,不小于(℃)230溶解度,不小于(%)99粘韧性,不小于(N.M)5韧性,不小于(N.M)2.5TFOT(或RTFOT)后残留物质量变化不大于(%)±1.0针入度比25℃,不小于(%)50延度5℃,不小于(cm)30路面层矿料质量技术要求如下表:表5-SEQ表5-\*ARABIC8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指标主干路质量技术要求次干路、支路质量技术要求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630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2835表观相对密度,大小于2.62.45吸水率,不大于(%)2.03.0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1520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1软石含量,不大于(%)35表5-SEQ表5-\*ARABIC9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指标主干路质量技术要求次干路、支路质量技术要求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52.45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大于(%)35砂当量,不小于(%)6050表5-SEQ表5-\*ARABIC10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技术要求指标主干路质量技术要求次干路、支路质量技术要求表观密度,不小于(t/m3)2.52.45含水量,不大于(%)11粒度范围(<0.6mm)(%)(<0.15mm)(%)(<0.075mm)(%)10090~10075~10010090~10070~100路面层纤维稳定剂质量技术要求如下表:本项目在沥青混合料中选用木质素纤维,其质量技术要求如下:表5-SEQ表5-\*ARABIC11沥青混合料木质素纤维质量技术要求指标质量技术要求纤维长度,不大于(mm)6灰分含量(%)18±5PH值7.5±1.0吸油率,不小于纤维质量的5倍含水率(以质量计),不大于(%)5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及性能要求沥青混合料的级配沥青混凝土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技术指标按《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中的技术标准执行,路面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需满足下表的要求:层位通过下列方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26.519.0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细粒式(AC-13)10090~10068~8538~6824~5015~3810~287~205~154~8中粒式(AC-16)10090~10076~9260~8034~6220~4813~369~267~185~144~8混合料性能要求沥青混合料性能应满足下表所列要求:表5-SEQ表5-\*ARABIC12热拌密集配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要求实验指标快速路、主干路其它道路击实次数,双面,次7550空隙率(%)4~63~6稳定度,KN≥8≥5流值,mm1.5~42~4.5动稳定度,不小于(次/mm)普通沥青10001000改性沥青28002800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普通沥青8080改性沥青8585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普通沥青7575改性沥青8080注:此表适用于公称最大粒径≤26.5mm的密集配沥青混合料。表5-SEQ表5-\*ARABIC13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施工工序石油沥青的标号110号沥青加热温度155~165矿料加热温度间歇式拌和机集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10~30连续式拌和机矿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5~10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145~165混合料贮料仓贮存温度贮料过程中温度较低不超过10混合料废弃温度高于195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45混合料摊铺温度不低于正常施工135低温施工150开始碾压的混合料内部温度不低于正常施工130低温施工145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不低于钢轮压路机70轮胎压路机80振动压路机70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不高于50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一般规定沥青路面施工必须有施工组织设计,并保证合理的施工工期。沥青路面不得在气温低于10℃,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铺筑沥青层前,应检查基层或下卧沥青层的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铺筑沥青面层。旧沥青路面或下卧层已被污染时,必须清洗或经铣刨处理后方可铺筑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的运输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如果气温较低或运距过长,应适当提高拌合温度并采取相应保温措施,以免温度降低太快,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和压实。混合料的摊铺当单幅路面宽度大于摊铺机的工作宽度时,应采用两台摊铺机并行摊铺,避免形成纵向冷接缝。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的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混合料的离析。摊铺速度宜控制在2~6m/min的范围内,对改性沥青混合料及SMA混合料宜放慢至1~3m/min。当发现混合料出现明显的离析、波浪、裂缝、拖痕时,应分析原因,予以消除。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下面层宜采用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上面层宜采用平衡梁或雪橇式摊铺厚度控制方式,中面层根据情况采用找平方式。直接接触式平衡梁的轮子不得粘附沥青。铺筑改性沥青或SMA路面时宜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沥青路面施工的最低温度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寒冷季节遇大风降温,不能保证迅速压实时不得铺筑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根据混合料类型由试铺试压确定。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应相应于摊铺速度调整到保持一个稳定的速度均衡的转动,两侧应保持有不少于送料器2/3高度的混合料,以减少在摊铺工程中混合料的离析。用机械摊铺的混合料,不宜用人工反复修整。当不得不用人工作局部找补或更换混合料时,需仔细进行,特别严重的缺陷应整层铲除。在雨季铺筑沥青路面时,应加强与气象台(站)的联系,已铺筑的沥青层因遇雨未行压实的应予铲除。沥青路面的压实及成型压实成型的沥青路面应符合压实度及平整度的要求。沥青路面施工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压路机,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的碾压步骤,以达到最佳碾压效果。施工气温低、风大、碾压层薄时,压路机数量应适当增加。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压路机的碾压路线及碾压方向不应突然改变而导致混合料推移。碾压区的长度应大体稳定,两端的折返位置应随摊铺机前进而推进,航向不得在相同的断面上。压路机的碾压温度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并根据混合料种类、压路机、气温、层厚等情况经试压确定。在不产生严重推移和裂缝的前提下,初压、终压都应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进行。同时不得在低温状况下作反复碾压,使石料棱角磨损、压碎、破坏集料嵌挤。沥青混合料的初压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初压应紧跟摊铺机后碾压,并保持较短的初压区长度,以尽快使表面压实,减少热量散失。②通常宜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碾压是应将压路机的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在超高路段则由低向高碾压,在坡道上应将驱动轮从低处向高处碾压。③初压后应检查平整度、路拱,有严重缺陷时进行修正乃至返工。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开始,且不得随意停顿。压路机碾压段的总长度应尽量缩短,通常不超过60~80m。采用不同型号的压路机组合碾压时宜安排每一台压路机作全幅碾压,防止不同部位的压实度不均匀。②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复压宜优先采用重型的轮胎压路机进行搓揉碾压,以增加密水性,其总质量不宜小于25t,墩位不足时宜附加重物,使每一个轮胎的压力不小于15kN。冷态时的轮胎充气压力不小于0.55MPa,轮胎发热后不小于0.6MPa,且各个轮胎的气压大体相同,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的碾压轮宽度,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为止。③对粗集料为主的较大粒径的混合料,宜优先采用振动压路机复压。振动压路机的振动频率宜为35~50Hz,振幅宜为0.3~0.8mm。层厚较大时选用高频率大振幅,以产生较大的激振力,厚度较薄时采用高频率低振幅,以防止集料破碎。相邻碾压带重叠宽度为100~200mm。振动压路机折返时应先停止振动。④当采用三轮钢筒式压路机时,总质量不宜小于12t,相邻碾压带宜重叠后轮的1/2宽度,并不应少于200mm。⑤对路面边缘、加宽及港湾式停车带等大型压路机难于碾压的部位,宜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或振动夯板补充碾压。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如经复压后已无明显轮迹时可免去终压。终压可选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宜少于2遍,至无明显轮迹为止。接缝沥青路面的施工必须接缝紧密、连接平顺,不得产生明显的接缝离析。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0mm(热接缝)或300~400mm(冷接缝)以上。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开1m以上。接缝施工应用3m直尺检查,确保平整度符合要求。纵向接缝部位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摊铺时采用梯队作业的纵缝应采用热接缝,将已铺部分留下100~200m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续部分的基准面,然后作跨缝碾压以消除缝迹。②当半幅施工或因特殊原因而产生纵向冷接缝时,宜加设挡板或加设切刀切齐,也可在混合料尚未完全完全冷却前用镐刨除边缘留下毛茬的方式,但不宜在冷却后采用切割机作纵向切缝。加铺另半幅前应涂洒少量沥青,重叠在已铺层上50~100mm,再铲走铺在前半幅上面的混合料,碾压时由边向中碾压留下100~150mm,再跨缝挤紧压实。或者现在已压实路面上行走碾压新铺层150mm左右,然后压实新铺部分。表面层横向接缝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以下各层可采用自然碾压的斜接缝,沥青层较厚时也可采用阶梯形接缝。斜接缝的搭接长度与层厚有关,宜为0.4~0.8m。搭接处应洒少量沥青,混合料中的粗集料颗粒应予以剔除,并补上细料,搭接平整,充分压实。阶梯型接缝的台阶经铣刨而成,并洒粘层沥青,搭接长度不宜小于3m。平接缝宜趁尚未冷却时用凿岩机或人工垂直刨除端部层厚不足的部分,使工作缝成直角连接。当采用切割机制作平接缝时,宜在铺设当天混合料冷却但尚未结硬时进行。刨除或切割不得损伤下层路面。切割时留下的泥水必须冲洗干净,待干燥后涂刷粘层油。铺筑新混合料接头应使接茬软化,压路机先进行横向碾压,再纵向碾压成为一体,充分压实,连接平顺。开放交通及其他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沥青路面雨季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注意天气预报,加强工地现场、沥青拌和厂及气象台站之间的联系,控制施工长度,各项工序紧密衔接。②运料车和工地应备有防雨设施,并做好基层及路肩的排水。铺筑好的沥青层应严格控制交通,做好保护,保持整洁,不得造成污染,严禁在沥青层上堆放施工产生的土或杂物,严禁在已铺沥青层上制作水泥砂浆。水泥混凝土(人行道)材料及技术指标水泥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道路硅酸盐水泥。宜选用初凝时间0.75h以上且终凝时间10h以内,强度等级为32.5的水泥。混凝土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MPa)不小于2.5MPa。细集料细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或机制砂,不宜使用再生细集料。本项目为轻交通荷载等级,公路面层混凝土可使用Ⅲ级天然砂。表5-SEQ表5-\*ARABIC14天然砂的质量标准项次项目技术要求Ⅲ级1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10.02含泥量(按质量计)(%)≤3.03泥块含量(按质量计)(%)≤1.04氯离子含量(按质量计)(%)≤0.065云母含量(按质量计)(%)≤2.06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a(按SO3质量计)(%)≤0.57海砂中的贝壳类物质含量(按质量计)(%)≤8.08轻物质含量(按质量计)(%)≤1.09吸水率(%)≤2.010表观密度(kg/m3)≥2500.011松散堆积密度(kg/m3)≥1400.0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